『壹』 誰能提供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急求!如果好的話會給分的呦!我會非常非常感謝的!(不要百度文庫的我看過了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們習慣稱他為「北大詩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卧軌自殺。他曾長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上一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的詩人。他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環境下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海子一生短暫卻成就卓著,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他的抒情短詩中的佳作。 這首詩共三章。第一章虛構一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 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兩次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於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凈、世俗化的背後蘊蓄著某些復雜性、矛盾性的東西。 ;「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託著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
◆孤獨寂寞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既是詩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說:「對於我們,海子是一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王』,一個『物質的短暫情人』,一個『鄉村知識分子』。」 他的孤獨並不是社會疏遠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後他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自己,把這種寂寞和孤獨轉移到詩歌創作中去,開辟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這一點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這是一個真實的海子。他認為,詩就是把自由和寂寞還給人類的東西。在其絕命前寫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這是海子在絕望之際對戀人的祝願:「給每一條小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把幸福留給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獨和寂寞,這就是海子。封閉的自己,平時與人交往不多,現實的壓抑,加上幾次都與愛情擦肩而過, 使得他更像一個孤獨的孩子。海子實則是一個孤獨的吟唱者,一個內心空靈的詩人,表面上他孤獨,但他通過寫詩,構建著詩歌大廈,獨自品享著寂寞的美麗,他又是一個精神的富足者,永遠沉湎於自己想像中的精神家園。思想者總是孤獨的,一個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難在生活中找到知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醒,往往意味著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歷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志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
2、《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陝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的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藉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里,作者化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一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里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里來」。在他的另一首詩歌里,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裡?/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種回歸。史鐵生眼裡的死,有著回家的溫馨。
『貳』 你好,我問一下,百度文庫里的高考作文素材在維普官網里能查到嗎謝謝
不一定能查到的!畢竟是兩個網站上的資料!如果對這個回答滿意,請點回答內容下面的「…」,再點擊「採納」,謝謝了!
『叄』 如何讀懂作文材料ppt百度文庫
除了「命題作文」外,好多作文的命題離不開材料。可以說,材料是命題人設計命題的載體,材料也是命題人揣摩命題人意圖的依據。讀後感作文有材料,文學評論作文有材料,話題作文有材料,題意作文有材料,漫畫作文有材料,材料作文更有材料。因此,對所給的材料進行認真研究,對准確把握內涵和中心非常有幫助。
如果材料是單一型的,就要根據材料提供的人物和中心事件或圍繞什麼去說理,進而分析出所要寫的中心是什麼。例如:一個趙國人牽了一匹馬到集市上賣,賣了三天也無人問津。他找到伯樂,要伯樂圍著他的馬轉三圈,然後離開。離開時再三次回頭看馬。如果伯樂這樣做了,他付給伯樂一天的工錢。伯樂照著賣馬人的意圖做了,賣馬人不但賣掉了馬,而且價格也提高了十倍。這個材料中一共涉及到三個人,中心事件是賣馬人求伯樂幫忙,以好價錢賣掉了一匹劣馬,據此我們可以說出結論,該材料的中心是賣馬人不擇手段,從而謀取私利。而在寫作過程中,有些考生讀材料偏離了軌道,贊揚賣馬人動腦子、精明,贊揚伯樂樂於助人,實際上,這兩點確實新穎,可它沒有擊中要害。
材料不是單一型,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先分析材料之間屬什麼關系,然後再分析確定寫作的中心。
例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很顯然,這個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屬正反對比型。三個和尚沒水吃是因為他們不團結,不協作,不配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因為他們團結、協作、配合。這樣一比: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的中心就顯露出來了。對這一類型的材料,我們讀時只需從正面材料入手,立意就可確定。
例如:「蠶食桑,所吐者絲也,非桑也;蜂採花,所釀者蜜也,非花也。學習亦然。」這個作文題,屬於正面列舉型。分析這類材料,只需找到它們的共同點即可。材料中所列舉的兩個事物,它們的共同點是吸收、消化、創新。因此,我們可以順著這個思路推及學習,要想學到知識,一定要先吸收,也就是廣泛地獲取知識,然後通過思考理解後,進而創新。
例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失之毫釐,謬之千里。」這類作文題屬多則材料中的反面列舉型。分析這類材料,先找兩個材料的契合點,即揭示小與大的辯證關系。這個點找到了,下面就要考慮從反面立意的問題,由此可看出:中心應是「如果不注意糾正小毛病,就會躊成大錯,造成重大損失。」
如果材料屬寓言故事,不論它是單一型還是復合型,讀材料的過程中要明白理解題意,不僅僅看錶面,更要看實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材料中蘊含的意思。比如1995年的《鳥的評論》這道題,首先要明白,此文要求寫的是人不是鳥。其次要找出評論的雙方誰是主,誰是次,看它所說的內容是什麼,你一分析可能就會發現,鳥指的是對方的缺點,恰恰是它本身不具有並且是人家的優點。好多學生分析到此,就輕易地下了結論:做事不可求全責備。實際上,你只要順著它們評論的內容去琢磨,就會發現,應正確看待別人才是最佳的立意。
如果材料是話題作文的材料,在審題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雖說這種命題方式不象其它類型的材料作文審題難度大,但我們也不可掉以輕心。話題作文根據話題的性質可分為五類:①話題體現文章的主題。這類作文是話題作文中最簡單的,寫作時,只要把話題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即可。②話題體現文章的中心。體現中心,體現的是一部分,體現的是對文章內容的某些要求,要想確立寫作的主題,需要在話題的前面或後面加上某些成份,使體現的中心更明確,更周嚴,並且能夠表述一個觀點。③話題體現文章寫作的范圍。范圍確定了,不等於內容也定了,在具體的審題過程中,要在規定的范圍內研究材料,分析材料,從而確定文章的中心。這類材料有兩個因素需要考慮到,一是范圍,二是材料本身。④話題隱含在材料中。這類作文審題的難度非常大,不過,你只要稍一留心,就會輕而易舉地發現材料中的點睛之筆,只要找到這個句子,話題有了,中心也有了。⑤話題多元化,需要自己慎重選擇。這類作文,提供的材料中,關於某一個問題的討論有好多種,有健康的,有消極的,有模稜兩可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根據自身的認識水平,篩選出積極的、有價值的一個角度去立意,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跑題。
材料作文在今後一個時期,仍然是命題的主旋律。實際上,它好比是一個抓手,我們只要找准切入口,讀懂材料,確定主題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