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畫里有話溺愛作文結尾兩行
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掙扎,便剪開蛹殼。不想,這只蝴蝶身軀臃腫,雙翅專干癟,根本飛不起來,屬不久便死去。
蝴蝶必須在痛苦中掙扎,直至雙翅強壯,方可破蛹高飛。人類不適當的愛,反成埋葬它的墳墓。蝴蝶如此,青少年又何嘗不是這樣?家長的溺愛,也恰似一把殘酷的剪刀,只扼殺孩子,使他們永遠無法騰飛。正如著名的詩人汪國真所言:「怕只怕,愛也是一種傷害。」溺愛成傷,歷史上不乏先例。仲永5歲能詩,聰穎超群,卻在父母及眾人的贊揚和寵愛之下,最終「泯然眾人矣」;趙武靈王對兒子放縱嬌慣,最終被不孝之子活活餓死;晉武帝縱寵兒子奢侈享受,其子繼位後治國無方,西晉王朝走向亡。無論是仲永之「傷」,還是趙武靈王的「悲」或西晉王朝的「衰」,都是寵愛的惡果。「寵」,是寶蓋下面的一條龍,這龍是無法騰飛的龍啊!
相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王羲之年幼時,他的父親便教他習字,要求甚嚴,結果王羲之終成百代書驛;曾國藩嚴整家規,教子有方,曾氏家族赫赫名揚;巴頓的父親要求他每早苦讀,造就了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須知這些家長並非不愛孩子,只因他們清楚,寵溺不是正確的愛,縱寵只會帶來傷害。
Ⅱ 有關愛與溺愛的作文的開頭和結尾
愛與溺愛(話題作文)愛,是訓練場,時而強度大,時而強度小,時而訓練,時而休息。從訓練場走出來的人,有著強健的體魄,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獲得成功。
溺愛,是游樂場,各種游樂設施任你選擇,讓你百分百快樂,百分百舒服。從游樂場走出來的人,習慣了快樂,習慣了享受,面對大千世界,無法開辟一席之地,就變得懦弱無能,或者蠻橫欺詐。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愛與溺愛有著明確的認識。《左傳·隱公三年》有雲:「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也。」陸世儀《思辨錄集要》中寫有「教子功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若不能齊家,則其子自孩提以來,愛
憎頻笑,必有不能一軌於正者矣,雖有良師,化悔亦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管教孩子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倘若方法不當,其結果亦會得不償失。
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極盛對北京1800多名家長近3年的跟蹤調查得出的結論中,看到過分保護型家長佔30%左右。過分保護就是父母什麼代勞了,有的中學生到高中都不會削蘋果。父母就像保姆一樣幹家務,幫助孩子解決一切問題,其實質就是溺愛。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由發展的個性,結果培養出的孩子是懦弱的、依賴與無能的。這種個性心理特徵熄滅了孩子的創造慾望,處處需要別人的指點與幫助,沒有開拓精神,智力發展受到限制。
在我國家庭教育理論家、實踐家陳鶴琴撰寫的《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常常看見做父母的偏愛子女,適足以害子女。所以做父母的,真正愛子女,不應當偏愛子女,不應當偏憎子女,須以公平正直的手段對待子女。」有人說:「家長不應該站在孩子的前頭,而應該站在孩子的身後。」從後面注視著孩子的自主行動,當孩子將要朝危險方向走去時,便用自己的經驗提出警告或勸誡。讓孩子在自由奔放中培養起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才是賢明的做法。
讓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謀其業,自食其力,磨練其意志,增強其本領,具備立身處世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們自由地全面地健康地成長。
Ⅲ 關於溺愛的作文
溺愛
今天,媽媽不在家,我看見家裡還有一堆衣服沒有洗,沒多想,就去收拾版了一下,接著權就往村頭的小溪方向去了。
好冷的水啊!我都不想洗了,但我說到一定就會做到的,用水將衣服弄濕,接著擦上肥皂,再用刷子刷幾下干凈,最後用清水沖洗干凈就行了。
這簡簡單單的一個步驟,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啊!不過我還是堅持下來了,過了一會兒,衣服終於洗好了。
我就將衣服提回去了,媽媽當時看見了,叫我不要動了,給她來就行了,我當時心裡想對媽媽說「我是大人了」,可媽媽直問我冷不冷啊!
媽媽您知道我心裡當時怎麼想嗎?在你心裡,我是您的孩子,母親為孩子是應該的,可是媽媽您想過女兒嗎?我怎麼想你知道嗎?
您不知道一切,只是知道寵我們,疼我們,媽媽,我心裡真的很難受,從我這學期在學校里,我的每個同學都很能幹,很獨立,在學校里生活上要自理,一切都要自食其力了。許多事情我都得自己處理,沒有媽媽的幫助,我才知道是多麼的辛苦,但是在學校里我學到了很多,但讓我學到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哲理。
媽媽,我想對您說,女兒已經長大了,您不要太溺愛我了,也不要太寵我了,學多事情我能做的,您讓我自己來做吧,我可以的,讓女兒為你減輕負擔吧!
Ⅳ 溺愛的作文
溺愛
世界上有很多種受,但是有一種愛是無私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愛可以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但溺愛卻阻止他們成長。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溺愛,是人性一種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鎖,是一個圈套,是一條繩,它是一種危險的暗號。
在我們中國的家庭中,每個家長都很寵愛自己的孩子,孩子真是生在蜜罐里,長在蜜罐里。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對孩子愛過了頭,陷入了溺愛,便是害了孩子,這是父母的失職。長輩們總是很心疼孫子會受苦,總是不肯讓孩子學會在地上走,摔跟頭。孫子孫女都被寵壞了,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完全不會做家務,孩子完全不做任何事。你瞧,就連學校的登山比賽,也有父母跟著,租來一個轎子抬著孩子上山,生怕孩子有什麼閃失,處處苛護。這樣下去,孩子怎麼才能長大呀!到孩子成年之後,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邊緣。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象前面的家長那樣,他們卻懂得怎麼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讓他們自己站起來,面對困難自己動腦解決。這就培養了他們的判斷力與分析能力及應變能力。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也會做得更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家庭父母的願望。但是要想實現這些願望,就不能過分的溺愛,年青的家長們,尊敬的長輩們,如果您想把你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才,一個身體健康、心靈美好的人,那請聽我一句忠告吧:請停止你對孩子的溺愛!
Ⅳ 關於『溺愛』的作文怎麼寫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愛是一種崇高境界
愛與溺愛的區分我想應該在與理智和盲目區別。在我們的一生中,也許會得到無數的愛,愛可來自各個方面。同樣我們也會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的奉獻給我們愛的人,愛也是無疆界的。
愛會使人的思想境界升華,愛可融化冰封的心靈。愛也會喚醒和啟迪意識的形成,更都會起到無形的作用。。。。。。。
溺愛是在無形中形成的,現在很多父母把愛已經轉換成了溺愛,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國就有獨生子女的出現特別是80後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在優越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今80後的年輕人都即將進入了30歲,他們之中有很多人都已經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80後的他們戀愛和結婚多數人都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購建了自己的安樂窩。做父母的寧願自己受苦受累,頂債借債也為孩子鑄造幸福,父母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他們的子女身上。可是有一部分80後的年輕人,都認為向父母索取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當霸主的習慣。獨生子女的頭銜和光環一直在籠罩他們,家庭條件的優越和溺愛換來是是孤僻,霸道,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只講究個性等等。。。。。
現在部分80後他們子女也出生了,又一代人的優越家庭條件,給了祖輩不是關懷和贍養。更談不上伺候家中的老人,老人只有當奴役的份。老人成了帶著工資的保姆和勤雜工。家中的老人變成了孫子。。。
想想也別怪做兒媳婦的,因為她們同樣也是獨生子女,和兒子一樣在家裡霸道慣了說一不二,在娘家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她們都是父母伺候著,寵著,慣著。目中無人成了習慣。結婚後要求她們打理好家務照顧孩子丈夫和贍養公公,婆婆那可能嗎?
真的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是溺愛造成的悲哀,是溺愛種下了溺愛的毒種子,溺愛把部分人性變的扭曲和貪婪,自私自利。。。。。。溺愛純粹是毒葯。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人,應該從理智出發。社會和家庭影響教育都非常重要。
您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是溺愛的毒果子,從現在開始努力的去培養他們獨立,自立,別在當他們附屬品和依賴的拐杖。您需要自己解放自己。應該叫孩子在實踐中去體驗失敗和挫折,家長永遠是家長不能代替和包攬孩子的一生。要叫子女學會溶入社會,應該教育孩子首先學會尊重社會和他人。
社會是多員化的,培養孩子的目的做家長的應該明確。您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材而不是廢物。什麼樣的沃土和種子就會生長什麼樣的苗。今天您種下的就是您將來自己收獲的。
溺愛是人生中的大敵,是毒葯。。。。。。。。
Ⅵ 關於溺愛的作文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愛是一種崇高境界 愛與溺愛的區分應該在與理智和盲目區別。在我專們的一生中會得到無數屬的愛,也會把自己的愛奉獻給我們愛的人 溺愛是在無形中形成的,現在很多父母把愛已經轉換成了溺愛只能一百字
Ⅶ 以溺愛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過分溺愛就是害
這次暑假我回了一趟老家,看見了一隻小雞雛正在用生命撞擊蛋殼,想從里邊鑽出來,這使我想起了曾經看到的一篇文章——《突破「○」的外殼》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偏遠的山村,看見了一隻正在奮力沖破外殼的小雞雛,可是過了很久,蛋殼上卻只有米粒大的小洞。天真的小女孩,想出手幫小雞雛剝開蛋殼,盡管母雞在大吼大叫,她還是伸出了手,可是被媽媽制止了,媽媽說:「孩子,如果你幫助這只小雞雛剝開蛋殼,它就不能夠生存下去,你這樣做也許會害了它!」是呀!如果小女孩幫助了它,那麼它生命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挑戰,就會被小女孩「剝」去,它本應該在這次挑戰中學到的東西,也就學不到了。
這篇文章中最打動我的是那隻老母雞,他看見小女孩要幫小雞雛剝開蛋殼時,沖著小女孩大吼大叫,不讓小女孩幫助小雞雛,因為它知道,如果小女孩幫助了自己的孩子,小雞雛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死去,所以一定要讓它自己突破「○」的外殼。小雞雛的媽媽的確跟我們的父母不一樣,它愛孩子的方式是讓孩子接受挑戰,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可我們的父母卻太溺愛我們了,他們總想給我們最好的,可是卻不知到底什麼對我們是最好的。最有用的。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父母什麼累的事情都不讓我們做,只有這樣他們才認為對子女是最好的,可是如果一直這樣,那麼我們就會成為溫室里的一朵小花,離開了父母什麼也幹不成!
是呀,父母對孩子們的愛,我們都能感覺得到,可是愛的方式,不是溺愛孩子,而是鍛煉孩子讓孩子在現在受累。受苦,因為如果不讓孩子現在吃苦,就會讓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吃苦受累。現在爸爸媽媽是可以什麼都幫助孩子,但是孩子長大後又讓誰來幫呢?
Ⅷ 關於溺愛的作文素材
愛是鍾表裡的那一根發條,輕輕地擰幾下,便足以讓表繼續走下去,愛得版越深,擰得越權緊,只會使發條崩斷,適得其反因此,愛需要控制,適當的愛才會讓花兒更茁壯,天空更蔚藍,才會讓快樂的笑聲回盪於耳邊溺愛只能葬送人之所愛,朋友,請您切記,莫讓溺愛之水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