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端午節作文結尾怎麼寫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篇二:端午節的作文結尾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B. 端午情濃粽飄香的結尾
暖暖親香香四溢、濃濃溫情情更深。
「綠色奧運,綠色粽子」
「粽香前里,情系萬家」
萬水千山「粽」是情
「品一段歷史佳話
億一顆風味美粽」
「情濃端午
粽香(縱享)快樂」
C. 作文 端午粽飄香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麼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乾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乾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
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採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唇槍舌戰之後,我方漸漸處於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於我方沒有人願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於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後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D. 寫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的開頭與結尾
開頭: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這個節日里必有的項目。今年的端午節我們過得比較特別,開展了自己動手,包粽子活動。
結尾:美美的吃的,自己包的粽子,我們不但體會到了勞動後收獲快樂,還體會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真正內涵。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像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E. 以端午粽香開頭的作文[200]
又 到 端 午 節清晨,開門准備去上學,一陣清香撲面而來。門口多了一束新鮮的艾蒿,筆直的莖桿,黃綠相間的片狀似菊花葉。不知道是哪位熱情的鄰居送來的,懷著感激,彎腰拾起艾葉給了媽媽。媽媽告訴我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在南京自古就有端午節插艾葉驅邪的習俗。端午節就在眼前,空氣中彷彿彌漫著艾葉、粽子的清香味,我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了幾口這種來自節日的特有氣味。我的媽媽很會包粽子,先在盆中放上燙洗好的粽葉,一臉盆浸泡好的糯米伴紅棗放在旁邊,只見她順手拿起兩片粽葉,雙手一挽,葉子變成為了開口朝上的圓錐體,一些糯米紅棗迅速放入棕葉中,右手用粽葉裹住糯米,再拿一個粽葉封住口,最後一根繩便將粽子扎緊,大約兩分鍾左右,一隻碧綠如翠,稜角分明的粽子便大功告成了。媽媽將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里,並放入水淹沒粽子,煮粽子一般用大火,大約半個小時左右,粽子的香氣便彌漫了整間子,聞著粽子的香味,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我非常喜歡吃粽子。糯米、紅棗浸著粽葉的清香,爽口開胃,百吃不厭。媽媽說我是小饞貓,不管粽子煮的有多遲我都會等它熟了,美美的吃上一個才會去睡覺。
吃粽子、吃綠豆糕、掛艾葉、用艾葉水洗澡……這些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F. 端午節吃粽子的作文結尾,有水平一點
寫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內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容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
內容:
1、我要向屈原學習,長大以後也要向屈原一樣愛國。
2、端午節不光可以吃粽子,還有其它的活動。如在門上掛艾草,塗雄黃……我們家通常包粽子的是我和我婆婆,我的婆婆可厲害了,包的粽子一會是方的,一會是三角形的,一會又是圓的,真有意思!我們一家人吃著粽子,高興極了。
3、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人們怕河裡魚蝦吃到他的屍體,就抱粽子投在江里讓魚蝦吃,後來人們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4、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看著一條條鑼鼓喧天竟相爭渡的龍舟,家鄉的端午在我的心中越來越有節的味道了。
5、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G. 又到端午粽香時作文七百字
離端午節還有一段時日,各式各樣的粽子便隨著初夏的腳步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其實,粽子現在隨時都可以吃到,而且不局限於紅棗的一種,八寶、豆沙、肉、胡蘿卜等各種陷的粽子,纏了不同顏色的絲線,躺在超市的冰櫃里,或定點的被溫熱著的大鍋里,或密封在保溫的箱子里,被小販帶著拉著長音到處地吆喊:「粽子……」。在平時,吃不吃粽子在於心情和肚子里的饞蟲,端午節這一天是必須吃的。閑來無事而又會包的,買來米、棗和粽葉,幾家聯合,坐在樓前的空地上,有學的,有包的,期間談笑風生,好不熱鬧。年輕人一般選擇到超市購買,各種口味的選幾個,不覺間就填滿了袋子。在這種傳統的節日里,吃不重要,像中秋節吃月餅,吃的就是氣氛。從而就吃出了熱鬧、吃出了情感,也吃出了許多回憶。第一次吃粽子被留在遙遠的記憶里。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在農村,我幾乎沒有聽說過關於粽子的故事,「粽子」只是個陌生的名詞、動詞或者形容詞,生活里似乎與粽子毫不搭邊。後來聽老師講那是一種用葦葉包裹的粘大米和紅棗,蒸熟了在端午節可吃的美味。便幾回回在夢里尋覓它模糊的樣子和誘人的香味。有一年的端午節,當艾葉的香氣在村子的上空彌漫,被幸福、平安浸泡的五綵線吻住了孩子們的手腳,四腳的粽子也帶著它特有的神秘從我的夢里飄出來。在縣城教書的爺爺不知怎麼就搞到了一些糯米,棗是自家棗樹上結的,奶奶曬干儲存的,葦葉就更是近水樓台了,河邊的蘆葦一大片滿是。會剪紙的奶奶生就一雙靈巧的手,怎麼就會包粽子呢?眼看著葦葉、糯米和大棗在奶奶手裡「一波三折」,稜角分明的四角粽子就變戲法似的安然地躺在鍋里了,我卻無論如何地也搦不到一塊。第一次見到粽子的喜悅還有想急於吃到的迫切讓我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的活躍,滿院子的忙著添水、拿柴。奶奶慢條斯理地一把一把往鍋底添著柴,溫暖的火苗均勻地舔舐著鍋底,跳動的紅色映在奶奶滄桑而慈祥的臉上。當第一屢裊裊飛出的白色蒸汽悠悠地鑽進我的鼻孔,我嗅到了那一抹久違的淡淡的清香,唾液已不自覺地在口腔內流動、翻滾。第一次覺得氣味是那樣強烈地撩撥著人的慾望。難挨的等待中,粽子終於出鍋了,來不及仔細地端詳,把粽葉剝個精光,一口咬下去。咬慣了地瓜煎餅的牙齒,哪禁得住這樣的松軟,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不解其味的囫圇而咽。再吃下去,那軟軟的、黏黏的、甜甜的口感,溶入了葦葉的清香已不僅在嘴裡得到了印證,它黏附在大腦里,日久彌香。作文課上,我寫了一篇《吃粽子》,被老師當作範文來讀。激動、自豪、驕傲各種情愫集於一體,我已說不清什麼感覺,只是內心洶涌澎湃了,表面卻要做低調狀,低著頭,聽老師邊讀邊評。我明顯地感覺到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不斷向我射來,我知道那不是對我的作文,而是對我能吃到粽子的由衷地羨慕和純潔地嫉妒。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闊步地向前發展,家家過上了殷實的小康生活,想吃什麼東西觸手可及。每年的端午節,雖然市面上的粽子琳琅滿目,但母親總是早早地張羅著買米、買棗、買粽葉,煮上一大鍋粽子,讓我們吃的吃、拿的拿,是何等的富足。但初次品嘗粽子時那一縷淡淡的清香,還不時地飄進我的夢中。
H. 2015山西中考滿分作文《端午粽飄香》
端午節當天晚上,我們一家人乘公交汽車到望江亭河邊,天還未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天際,彷彿如影中的一幕。天空好像一盞泛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只見那光一跳一跳彷彿如一隻兔子一般沉下去,非常細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不一會兒,天便拉下了幕布,城市裡的燈光便亮了起來,天也變得流光溢彩起來。流水潺潺,幾處亮光如顫抖的精靈一般跳躍在水上。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不用說,大部分人來這的目的便是放河燈了。我們買了幾盞如荷花似的河燈,點燃它,擠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河邊放起河燈來,一隻只紅色的河燈彷彿點燃一句句祝福的話語;彷彿點燃了人們渴望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彷彿點燃了生的希望。一隻只河燈像一隻只小船似的秩序井然的向河的下游流去,好似望江亭的眼睛,看!水中的星星還眨著眼睛給河燈導航,與河燈作伴。放孔明燈也是一大趣事。一盞盞孔明燈彷彿如一顆顆星星一般,為災區人民送去最親切的祝福,最溫暖的希望,最真切的決心!中國心,端午情。為了給災區人民送去溫暖,各大企業也紛紛購買粽子,鹹蛋,皮蛋送愛心,當我在電視上看著那些災區一張張充滿陽光的笑臉,過著一個難忘的端午,我的心也十分餓、慰藉。中國心,端午情。讓我們和災區心繫心!「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也盼來了結束中考的姐姐.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彷彿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里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裡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連連說我又長高了, 可是姐姐依舊沒變還是那麼樂觀依舊笑靨如花……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傑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酒足飯飽後媽媽又泡上我最愛的薄荷葉茶,那清涼的味道,真是好極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是個季節的符號。我固然不會忘記關於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里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如今打開我的衣櫃,還能看見一隻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綵線系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10餘個春秋 每到端午節,我把它從衣櫃里拿出...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I. 端午節作文開頭結尾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裡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干就干,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團,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沖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