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人格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在我的一本筆記本上,抄錄著許多名言,每天我都會讀幾遍,其中的一條名言來自我的一次親身經歷。
那是一次單元考,由於前兩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這次我憋足了勁,發誓要考個好成績。
考試開始了。由於我准備充分,一切都很順利,我奮筆疾書。可到最後一題的簡答,我卡殼了,任憑我費盡心思,還是無一點頭緒。這可不得了,一題有4分,,如果錯了,就得不了高分,想到這兒,我的心「怦怦」亂跳起來。不知怎麼了,此時我萌生一個想法:作弊。不行!努力剋制自己,心裡像有個君子和小人在作斗爭。最終我還是堅持了下來,自己做了那道題。雖然最後的成績不太理想,但心裡還是非常輕松。
回到家裡,爸媽還沒回來,我順手打開了電視機,想稍微休息一下再去寫作業。就像是有人安排好了一樣似得,屏幕上出現了兩行閃亮的字:「珍惜自己的人格吧,像珍惜自己的眼珠一樣!——哥德 」看著那18個光閃閃的字,我不禁為那決定而感到自豪,分數再低,也是靠我自己的知識得來的,是最真實的。我在心裡默默地背誦著這句話,並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18個有價值的字,牢記哥德對我的教誨。
請你跟我一樣,一直牢記這句名言,把它深深印在腦海里,不論在工作、學習、待人處事時都不要去做有損自己人格的事情來,時時告誡自己,牢牢記住偉人哥德的教誨:珍惜自己的人格吧,就像珍惜自己的眼珠一樣。面對誘惑,就能自覺的約束自我;面對挫折,就能清醒的鼓勵自我;面對成績,就能平淡的看待自我;面對不足,就能不斷的完善自我。
B. 以人格為話題作文
「人格」一詞在生活中有多種含義。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個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義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學意義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獨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學上,由於心理學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對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我們認為,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的「本性」是就人格而言的。人格是一個心理學術語,類似於我們平常說的個性。是指一個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表現出的一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徵,也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特徵之一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格包括兩部分,即性格與氣質。性格是人穩定個性的心理特徵,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上。性格從本質上表現了人的特徵,而氣質就好像是給人格打上了一種色彩、一個標記。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方面的特點,賦予性格光澤。同樣是熱愛勞動的人,可是氣質不同的人表現就不同:有的人表現為動作迅速,但粗糙一些,這可能是膽汁質的人;有的人很細致,但動作緩慢,可能是黏液質的人。氣質和性格這樣構成了人格。
人格養成是根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個階段進行的,主要是對十六歲、即將成人的青少年進行的教育形式。日常生活里我們所說的人格包含了許多含義,道德意義上的人格(與倫理、道德相對)、法律上的指一種資格(與權利義務有關)等等。。。。。。
而,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能感受到書中作者所刻畫的各種人物的心理特徵,有的人英勇、有的人懦弱;有的急躁,有的沉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覺察到周圍人各不相同的特徵,有的人勤奮、有的人懶惰。等等,這些心理特徵其實都是心理學意義上的人格。在心理學中,人格是探討個體與個體差異的領域。
人格一詞的起源自古希臘語persona。persona最初指古希臘戲劇演員在舞台演出時所戴的面具,與我們京劇中的臉譜類似。而後指演員本人,一個具有特殊性質的人。現代心理學沿用persona的含義,轉意為人格。其中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現的種種言行,人遵從社會文化習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應。即人格所具有的「外殼」,就像舞台上根據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應出一個人外在表現。二是指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不願展現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後的真實自我,這是人格的內在特徵。
關於心理學中人格的定義,比較流行的是: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了個體獨具的、有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各種特質或特點的總體。
在心理學中,還經常運用「個性」一詞表達人格的概念。我國的《大網路全書•心理學卷》中就有人格即個性的提法。
人格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種本質特徵。
C. 以人格為話題的作文800
鑄煉人格
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氣的人,然後成為一名優秀和大氣的音樂人,再然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
卡薩爾斯的回答很有深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呢?人格的魅力永遠是第一位的.
請以「鑄煉人格」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5)不得抄襲.
「人格」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指個人的道德品質,指人的能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當今社會,有許多人為追求名利,喪失了人格.在「德」與「才」的關繫上,二者兼備,突出「德」的地位,偉人的力量首先是人格的力量.
我們可以托物言志,如借菊花來贊美人格,菊花生性淡泊,開在深秋不與百花爭妍;菊花在寒冷時綻放,天越冷,霜越寒,開得越盛,菊花開過後不似百花隨風飄零,而是抱香枝頭,不肯委地.
我們也可以直接寫人,通過一個人的故事,闡明人格的偉大及魅力.
我們也可以聯系偉人對比現在一些人的作法,進行議論.
NO.1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許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面對將軍還是士兵,每一個人在人格上卻都是平等的.這也恰恰是生活的公平.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什麼卑微,但卻有卑鄙;也不存在什麼高貴,但卻有高尚.
然而,有些人總想千方百計製造尊卑,有些人也偏偏習慣於逆來順受.
於是,這個世界上才有了不少的或狂妄或自卑的悲劇.
人所受的傷害莫過於心靈的傷害;所受的摧殘莫過於精神上的摧殘;所受的侮辱最大莫過於人格的侮辱.
但人格並不是別人想侮辱就可以侮辱得了的.
人格,其實就是對自己的評價與塑造.
在霍桑那部著名的小說《紅字》里,海絲特·白蘭雖因通姦罪而被戴上標志恥辱的紅「A」字示眾,但是由於她處處為別人做好事,同樣是那個紅「A」字,幾年後在人們心目中卻成了德行和人格的標志.
人格的力量在海絲特·白蘭身上表現得那麼頑強,不知那些一貫喜歡侮辱別人人格的人,讀到這里會有何感想?
是的,不是所有的敵視都必須用敵視回敬.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輝是任何邪惡、任何勢利都無法使其泯滅的.
當然,自卑並不就是對人格的貶低,但自尊卻一定是對人格的提升.
自尊也並不是排斥自卑.一個有著深刻自卑的人,往往在血液里也含有著或含有過深刻的自尊,只不過有人善於把這種自卑化解為一份自尊的動力罷了.
自卑總是在心裡與別人比較,越比越覺得自己的渺小,越比越容易失去自己.自尊卻不然.自尊並不要求你勝人一等,自尊只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認為可能達到的更好.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杠桿.
「要窮,窮得像茶,苦中一縷清香.」這是自尊.「要傲,傲得像蘭,高掛一臉秋霜.」這是自尊.
自尊與虛榮心不同.自尊是對自己負責,追求的是踏實.虛榮是為自己化妝,追求的是浮華.
自尊與清高臨界.一個人身上如果沒有些清高,那他也許很難始終保持自尊;但一個人如果太清高了,清高到居高臨下俯視人生的程度,那麼他不是導致虛無便是變得「假聖人」般虛偽.
因此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自尊是骨子裡的,骨子裡沒有,你是怎麼也裝不出來的.
以自尊獲取他人尊重,是魅力;以尊重他人獲得他人尊重,是理解.而想以乞求得到他人尊重,則是愚蠢.
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學會尊重別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寬容;學會尊重自己有時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
所以說:「人淡如菊自高潔.」
所以說:「人必先自愛而後人愛之,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
如果自尊是根,那麼自重、自愛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實;如果說,自尊、自責、自愛是構成人格的基石,那麼,自強、自立,便是人格向上發展的階梯.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無論人與人之間怎樣的溫暖與友愛、體諒和理解,靈魂的支撐點卻永遠在於自己.
一個總為物所累、為名所累、為利所累以致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的扭曲便是出賣整個人格.
可悲的是有人明明懂得這一點,卻禁不住花花綠綠的誘惑.
由此,不能不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學做一個人.」
人格總是在關鍵時展現,但人格的形成卻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一個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可以做凡人,而思索則要學習偉人.
道理實在是很簡單,就像「竿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樣,一個人只要有勇氣,有信心,把自己面前的橫竿每天清晨都提高一節,那麼,你人格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
簡評:本文以詩化的語言,從人格的普遍性、人格的含義、人格與自尊、自愛、自主、自卑、自責、自強、自立之間的關系等 角度進行論述,提倡提升人格,「學做一個人」,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哲理深刻,耐人尋味.
NO.2
12歲的菲菲問媽媽:為什麼在屋裡走動時,總像怕踩到地雷似的,媽媽笑了,說樓下不也住著一戶人家嗎?
菲菲雖然明白了***意思,她還是覺得在自己家裡該輕松地生活.
媽媽挺認真,她接著說,咱家的地板是張爺爺的天棚,走路聲音大了,爺爺奶奶受不了.菲菲噘著小嘴,而為什麼咱們家樓上不這樣想,她們總搞出「呼」、「呼」的聲音.媽媽說,樓上有一個兩歲的小弟弟,他要長大,蹦呀跳呀需要運動.菲菲的小嘴噘得更高了,那受委屈的就是咱們家了?媽媽更認真了,「能為別人著想,是人生的一等功夫.」接著媽媽給菲菲講了一個故事.
那年,媽媽從鄉下奶奶家回城,在村頭汽車停車點有三個人先後上了車——懷著5個月身孕的菲菲媽媽,一位中年婦女扶著一位老者.媽媽主動讓那個中年婦女扶著的老者坐了那個座位,可剛坐下,老者又站了起來,指著媽媽說,你不方便,你來坐吧,媽媽不肯,就在這當兒,剛上車的一個小夥子十分麻利地從老者背後擠過去,坐在了那個座位上.老者盯著小夥子,很平靜地說:「小老弟,好好看看這個位置你該不該坐!」
小夥子抬頭瞪了老者一眼,根本不在乎.
老者轉過身,喃喃地自語道:「能為別人著想,是人生的一等功夫」,過了一會兒又說:「爭食搶窩,連禽獸都不如.」
這回小夥子吱聲了:「你這個老東西怎麼罵人!」
「我不是罵人,我是關心你愛護你呀!」
小夥子不領情:「你算誰呀,活得累不累——癌症!」
那個扶著老者的婦女早已氣得眼裡滾出了淚水,「你說對了,我爸是個癌症患者,已經是晚期了——你要也是個癌症,你就安心地坐在那兒罵這個老人吧!」
同車的旅客都被這個情景震動了,很多人站起來給老者和媽媽讓座.那個小夥子沒臉在車上再坐下去,剎車時,他飛快地下了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媽媽坐在了老者的後面,車開穩後,媽媽站起來,問老者是誰,怎麼也說出了她父親常說的那句話?
老者問清了媽媽父親的姓名後,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原來這位老者是姥爺中學時代的老師.老者說:「『人生一等功夫』那句話是明朝學者楊椒山的名言,我的學生都能記住的……」
菲菲聽完了這個故事,眼裡閃著淚花,她急促地打開書包,拿出小日記本,工工整整地記下了那句姥爺的老師、姥爺、媽媽都牢牢記住的話:「能為別人著想,是人生的一等功夫.」
簡評:本文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表現觀點,使文章主題形象突出,體裁也新穎.「能為別人著想,是人生一等功夫」,觀點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D. 以正確看待人格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我該堅持什麼?我該如何選擇?我面對無數疑問,在月夜下獨自徘徊……「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是講誠信的巨大作用。記得有一家公司招聘人才,每個人都希望到這一家公司工作,因為這是一家有規模,效益好,工資高的公司。於是,在招聘的這一天,先後來了四位應聘者。其中有三位都說自己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面對招聘者的拷問,他們很快就顯示出對這一行的無知。最後來了一位男學生,他坦率地對招聘者說,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但對這項工作很感興趣。招聘者毫不猶豫地錄用了他。當問他為何能以誠相對時,他說小時候有一次他撿了錢,奶奶問他時撒了謊。奶奶朝他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後告誡他說:「窮不可怕,只要你誠實,你就有救。」他說他永遠記住奶奶的話。誠信比一切智謀都好,因為它是智謀的源泉。
誠信是做人和處事的一條基本原則。不僅僅現實中的人會因其真實而獲得意料之外的驚喜,而且還會給後人留下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請信守誠信吧!因為誠信,我們才能取得別人的信賴和信任;因為誠信,我們才可以收獲一份意外的驚喜;因為誠信,我們才可以走出人生的不如意;因為誠信,我們才可以成為真正的智者。
林則徐說:「觀操守,在利害時。」古代有許多賢明之士,正是在個人利害攸關之際,表現出「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的高尚情操。為維護人格的尊嚴而自重,為保持人格的純正而自省,為防止人格下滑而自警,為追求人格的升華而自勵。
當人們在感嘆世風日下,天良漸泯時,人們不約而同地關注到社會人性美的另一面。假如我們碰到買彩票這件事,又該如何去做?我們會像那位業主那樣做嗎?互聯網上的調查顯示,大多人的態度是曖昧或相反的。「一粒沙里看世界」,這就更加顯示出業主行為的難能可貴,他的內心,存放著一個美好誠信的無形世界,映射出人性的純凈和偉大。
讓我們向這位業主一樣,樹起理想的風帆期待誠信,讓誠信像一根小小的火柴,燃亮一片心空;像一片小小的綠葉,傾倒一個季節;像一朵小小的浪花,飛濺起整個海洋,像一根長長的木棒,撬起整個地球……
讓我們向這位業主一樣,用充滿生命的希望期待誠信,讓誠信成為我們人生的准則,讓自己對誠信的履踐萌生出對心靈的感動,讓生命因誠信而獲得一次暢快的呼吸,為自己的人格塗上一層亮色。
E. 以獨立人格為話題,寫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是
比較強,有獨
識的一種
。表現為習慣獨立思考,獨立實踐,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強,有較強的
能力,注意維護自己參與決策的權利,社會參與程度較高。 獨立
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特徵:首先,有可以選擇和安排自己日常生活的權利,而不是能力。其次,有可以免於和某件事發生聯系的自由,即消極自由。最後,才是具有自己獨立思考和
、不受某些干預和影響地認識
的特性。可以說,這最後一點從表面來看是獨立
的基
征,其實卻是一個結果,一個人如果獲得了上述前兩個基本條件,他想避開獨立
也難。
作為生命的獨立個體,人應有其完全獨立的精神價值,獨立的思維,獨立的
,並具有選擇獨
活方式的權利。但自從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便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束縛,這些束縛來自於
、家庭、社會准則等。 具有獨立
精神的人就必須無時無刻不和這些束縛展開斗爭,不斷的完善自我,追求獨立的精神價值,活著的過程就是尋找自己獨
活方式的過程(歷史上有很
出的人物的人生經歷便是最好的例證)。具有獨立
精神的人沒有必要遵守社會為我們制定的一系列
,只以
來指導生活,而沒有必要按照社會他人所期待的模式去生活。 具有獨立
的人有自己的
,能重審一切
標准,並有重建
標準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是具備獨立
的
條件,思維是人生存的條件,沒有思想就不可以作為人,思索隨生命永遠存在,無論人處於何種狀態之下,哪怕是有深沉的睡眠中人的思維活動都不能停止。思想本是快樂的源泉,深沉的思索能讓人擺脫塵世的苦難和無奈,理智的思考能讓人擺脫一切的
,洞察到事物本來的面目,思考也能讓人擺脫韁化的
,從而讓人擺脫精神上的
,而達到獨立自主的精神境界,也只有達到獨立的精神境界,才能完善獨立的
。 獨立的人從不畏懼來自他人的反對,對於一個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來說,如果沒有遭受到來自社會他人的反對,只能證明這個人的
。
往往都是生活在眾多的反對之中,他們將別人的
化作自己成長的動力,因為遭受世俗他人的反對生命從此有了價值。在矛盾沖突中完善自我,創造出輝煌的成就,一個具有獨立
的人
在別人的認可與自己的認可中各佔有多大的比例呢?作為人自已價值的認可不可避免的帶上主觀的心理作用,但最了解自己的必競是自己,沒有任何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可以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更清楚自己的經歷唯有不是處在於難以了解自己在人群中的被認可程度,但這並不影響自己對自己的認可。 對於一個具有獨立
的人來說,對
的認可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人的個
有獨特的一面(當然有可能是極積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自我認可代表個體存在的
,不能自我認可者不具備獨立
,只是一種
。他人對自己的認可程度來自多方面的因素:這「他人」處於何種精神層次?屬於哪類型的人?與自己存在什麼樣的關系?總的來講,他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表面現象,來自於外貌、言辭、特定環境下的行為等。萬物最復雜的莫過於人的內在
,一個人的
往往具有多元化的復雜性,在不同的情景下表現出不同的
風貌,而且
還具有很強的內隱性。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只能建立在單一情景下的表面現象之上,是被動片面的。再則對於大多數的淺溥者來說,由於其思維的局限性,並不能由事物的表面現象洞察到內在的本質,所以很難作出准確的
分析。 具有獨立
的人不會為自己的利益去做駕馭他人的事,不以自己的的意志去束縛任何人,雖然以自我為中心,但卻能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意志。只有健全的
,才能獲得人們的喜愛和合作。在今天的社會里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他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
或者獨立
。所以,培養健全和獨立
對我們每個人是非常重要的。
F. 以人格為話題的作文
範文:「可貴可賤也,可富可貧也,可殺而不可使為奸也」,難道曹無傷不知道嗎?但他卻做不到。他對生命所依戀的不是美的人格,而是富與貴。 「富貴不能淫」是形容文天祥最為恰當的句子,他不是不喜歡富貴,而是讓他生命最為留戀的是人格。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那是范仲淹對嚴光的贊賞,他隱士的人格。 當你「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那你可以和嚴光相交為友。 當你能夠為國不惜自己,那和文天祥是志同道合的。 當你像蔣介石,汪精衛那樣賣國求榮,那曹無傷就是你的榜樣。 這歸終至底,那是你所思念的不同,你的人格也就會隨之變化。「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我們為何不看當今呢? 「無商不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那他們所想要的無非就是富貴,他們性本善,但卻像狐狸般,這就我們常知客高一尺,商高一丈。事情的變化都是有原因。他們或許迫切需要錢,或許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但人定勝天,誠實就不可以養家糊口了嗎?那歸於科技進步、競爭。讓他們不得不變得像曹無傷那樣。時代在進步,總會帶人格的變化。而且現在不如古時了。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人格都保不住,那他和穿梭在那原始森林的野獸有什麼區別。一個克隆人都不至於沒有自己美的人格,但事實卻嚴重地打擊了我。因為「貧賤不能移,……」已經不存在了。他們生命里所想念的已經不是他們的誠實,耐勞,而是無限的垃圾富貴。 一位成功的人沒有出人的智慧,沒有耐容貌,但卻不沒有自己的本質屬性——人格。溫弗麗的成功在於她的艱苦建業,尊重他人,所以她成功。當你甘願失去人格來獲得利益,那成功就會隕石墜落,永遠不可能再看同樣的第二次流星。 生命之舟,載著我們所留戀,喜愛的東西,它是愛心,誠實,賣國求榮,還是什麼?都由你自己來決定,自己做人的人格都由自己來程載。但它可以通向富饒之地,也可以通向萬丈深淵,我們就必要選好最戀的生命之舟。 讓我們謹慎地載上自己的人格,無拘航行在澎湃的海洋上吧!
G. 一篇以人格為話題的作文
珍惜人格
在我的一本筆記本上,抄錄著許多名言,每天我都會讀幾遍,其中的一條名言來自我的一次親身經歷。
那是一次單元考,由於前兩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這次我憋足了勁,發誓要考個好成績。
考試開始了。由於我准備充分,一切都很順利,我奮筆疾書。可到最後一題的簡答,我卡殼了,任憑我費盡心思,還是無一點頭緒。這可不得了,一題有4分,,如果錯了,就得不了高分,想到這兒,我的心「怦怦」亂跳起來。不知怎麼了,此時我萌生一個想法:作弊。不行!努力剋制自己,心裡像有個君子和小人在作斗爭。最終我還是堅持了下來,自己做了那道題。雖然最後的成績不太理想,但心裡還是非常輕松。
回到家裡,爸媽還沒回來,我順手打開了電視機,想稍微休息一下再去寫作業。就像是有人安排好了一樣似得,屏幕上出現了兩行閃亮的字:「珍惜自己的人格吧,像珍惜自己的眼珠一樣!——哥德 」看著那18個光閃閃的字,我不禁為那決定而感到自豪,分數再低,也是靠我自己的知識得來的,是最真實的。我在心裡默默地背誦著這句話,並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18個有價值的字,牢記哥德對我的教誨。
請你跟我一樣,一直牢記這句名言,把它深深印在腦海里,不論在工作、學習、待人處事時都不要去做有損自己人格的事情來,時時告誡自己,牢牢記住偉人哥德的教誨:珍惜自己的人格吧,就像珍惜自己的眼珠一樣。面對誘惑,就能自覺的約束自我;面對挫折,就能清醒的鼓勵自我;面對成績,就能平淡的看待自我;面對不足,就能不斷的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