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2015高考浙江作文題目

2015高考浙江作文題目

發布時間:2020-12-27 13:27:06

『壹』 歷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

1951年高考作文題目:一年來我在課外努力地工作 1952年高考作文題目:記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高考作文題目:寫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幹部

1954年高考作文題目:我的報考志願是怎樣決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題目:我准備怎樣做一個高等學校的學生

1956年高考作文題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

1957年高考作文題目:我的母親

1958年高考作文題目: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

1959年高考作文題目:記一段有意義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題目: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煉

1961年高考作文題目: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著我

1962年高考作文題目:說不怕鬼;雨後(兩選一)

1963年高考作文題目:「五一」勞動節日記

1964年高考作文題目:讀報有感——關於乾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題目: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年—1976年:高考中斷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題目:「我在這戰斗的一年裡」

1978年: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

1979年:改寫:「陳依玲的故事」

1980年:讀後感:《畫蛋》(達·芬奇的故事)

1981年:讀後感:《毀樹容易種樹難》

1982年:命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983年:看圖作文: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漫畫《挖井》)

1984年:一段報道,關於怎樣寫作文

1985年:「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污染問題)

1986年:「樹木·森林·氣候」(一段報道,副標題自擬)

1987年:自擬題(關於育民小學游泳訓練班的簡訊)

1988年:習慣

1989年:「致青年同學的一封信」(關於報考志願的困惑和苦惱)

1990年:①動作表情;②肖像描寫;③議論500字(素材為:玫瑰園里的花與刺)

1991年:①以圓形物體為本,寫一段想像②命題——選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辯論或議論)

1992年:①記敘;②議論(關於社會公德問題,街頭雨中一景)

1993年:廣播稿:關於補課報酬問題

1994年:嘗試

1995年:①一段對話;②一篇評論(素材為詩歌《鳥的對話》)

1996年高考作文題目高考作文題目: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關於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的兩幅漫畫比較,議論題為「我更喜歡」)

1997年高考作文題目:自擬題(社會調查分析,素材兩份,主線為「助人為樂」)

1998年高考作文題目: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勝脆弱(二選一)小作文:補寫《媽媽只洗了一隻鞋》

1999年高考作文題目: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題目: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2001年高考作文題目:誠信

2002年高考作文題目:心靈的選擇

2003年高考作文題目: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判斷

2004年高考作文題目:浙江:人文素養與發展 ,05年浙江:一葉、一枝、一世界,06年浙江:生有所息生無所息,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08浙江:觸摸城市或感受鄉村。

『貳』 今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題目到底是什麼

有篇博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網友3種評論,一是肯定,也想做這回種人,二是質疑,如答果大家都在路邊鼓掌,誰去跑呢,三是覺得兩種說法都對,根據這些情況寫篇文章。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台灣女作家劉繼榮在博文上說,她上中學的女兒成績一直中等,但是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理由是樂觀、幽默、善良、好相處、守信用等。她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議。
網民甲:坐在路邊鼓掌其實也挺好。
網民乙:人人都在路邊鼓掌,誰在路上跑呢?
網民丙:路邊鼓掌與路上奔跑,都應該肯定。
從上述網民的議論中,選取一種看法,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

『叄』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怎麼寫立意審題解讀

1、2015年浙江高考的作文考題「人品和文章」主旨有些模糊,寫起來有些難度。
今版年的作文題目權,是一個「可考」的題目,平時有積累,善閱讀,勤思考的學生,較容易寫出立意深遠的作文,反之寫出的文章會略顯呆板。
此次高考作文討論的是「顏文兩爭」,這是一個爭論長久,並不限於國內的文學理論話題。
中國傳統強調「顏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養性的手段;外國則認為寫作僅是一種技藝,與人品無關。思考較深的學生,如果從這方面切入,會寫出不一樣的文章。
除此,如果聯系現實,「顏文不一」的例子,時常可見。新聞上經常看到「語言腐敗」的例子,官員在位置上,對反腐敗等問題誇誇其談,然而實際上自己就是一個腐敗的人。
2、學生也可以聯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題作文,有多少是假話,空話,套話。這也都是語言的腐敗。當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亞,文章是這么的棒,人是這么的小氣;也可以想想創出瘦金體的宋徽宗趙佶。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此次作文題,可供採用的例子非常多,較能反映一個學生的閱讀量。

『肆』 2013浙江高考作文題目

2013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題:
三句話看青春
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內不會轉彎的。英國作家容說,為什麼人的年齡在延長,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美國作家說,世界將失去海底王國,一般失去偉大的王國就是成人。根據材料作文。

『伍』 2015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是什麼題目

過一個復平衡的生活湖南卷制2015年:《好看的青春》安徽卷?是2013吧:經驗與勇氣福建卷,親:蕭伯納名言為題寫一篇作文四川卷。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重要的事廣東卷:以「莫言」為材料自擬標題全國卷:中學時代學生有三怕湖北卷:富翁捐款浙江卷:愛迪生如何看手機上海卷:根據顧城的詩寫作文遼寧卷:沙子與珍珠江西卷:愛心傳遞北京卷:看圖作文二選一陝西卷

『陸』 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是什麼題目

1、2015浙江高考作文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則為文內局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容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則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離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2、這是一則新材料作文,只給材料,不給話題和范圍.這類作文是近幾年各省以及全國高考卷的最愛.浙江卷的這則材料還是比較有時代性的,"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這兩句話雖為古語,但在現今社會依然有其存在價值.同時材料前後的內容存在對立性,這就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了,可能是此,也可能是彼,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這就考查學生的辨析和評判能力了.

『柒』 2012浙江高考作文題目

浙江
台灣作家劉繼榮的一篇博文說,她讀中學的女兒成績一直中等,但回卻被全班同學評為「最欣賞答的同學」。理由是樂觀幽默、熱心助人、守信用、好相處等。她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這篇博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網民甲:坐在路邊鼓掌,其實也挺好。
網民乙:都在路邊鼓掌,誰在路上跑呢?
網民丙:路邊鼓掌與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請在上述網民的議論中,選取一種看法,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不得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的范圍作文。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套作。

『捌』 2015年語文浙江高考作文。

題目: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材料詳細解讀:
1.材料本身的重點詞句及關鍵信息: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這則材料前後兩句話中心意思相反。而每句話,都可分為三層來理解:一是觀點態度,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還是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二是人與文的具體表現,前一句表現為人個性的偏急澄淡與為文的急促悠遠,而後一句第二層具體表現為人與文的趣味問題,即雅俗問題;三是對第一層觀點態度的具體闡述,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一致,或者是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
2.思考材料可以寫作的角度與立意:
a.側重於談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文章的風格即昭示著作者的人品與人格。當然,海風陸老師提醒大家,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後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否則就很難體現出一個高中生該有的思辨性。
b.側重於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即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跟上述角度與立意一樣,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前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
c.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相背離的。因此,判斷一個人的人品,既要研究他的作品,更要看重他的為人,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要被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浪漫或高尚所蒙蔽。
d.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在一個人身上,有時是一致的,有時是相背離的。因此,更多地應該知人論世,看作者作品中所發表的言論是在何種情境下出於何種目的才發表的。
e.超越材料中所給出的「人品與文品」的關系來談,開掘兩者新的關系。比如,文品,將引起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反思,進而促進他的人品轉向高尚,轉向個性的從容,轉向趣味的高雅。
f.文以載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卻不能將人品與文品等同而論,希望考生們能將此作為最佳立意。
其實要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先了解人品與文品的含義。何為人品,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歸結一點,落實到每個靈魂深處,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風格,即人品理論的變異與總結的不同階段。應該指出的是,「人品」與「文品」,其中的「品」,應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可用素材推薦:
1.拜倫: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據說他的個性很容易急躁,但他寫作時,往往是非常安靜沉穩地寫作。
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孔子強調「詩教」,認為詩與樂可以對培養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論語》中體現,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了下來,正是因為孔子自身對「仁」與「禮」的追求,對「詩教」的追求,他的《論語》,他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乃至現在都有很深刻的影響。
3. 文章《人品和文品》有很多很好的。
人品的說法由來已久,有人稱為人格,有人名為品質,我們本地俚語叫「底」,或者叫「料」。一個人到底有沒有人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僅憑一個人的言論就能斷定他(她)人品的好壞嗎?特別是網路時代的言論有多少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問題,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範文:談文品與人品
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將道德與文章並稱,強調立人對為文的影響,追求文品與人品的統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經說過:「有德者必有言。」將言語與品德聯系起來,認為德行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言辭的好壞,言辭被認為道德修養的自然流露。漢代揚雄在《法言》中則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認為從作品的格調高低可以直接判斷出作者的品質的高尚與卑下。南朝劉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中也指出:「世遠莫見其面,文輒見其心」。可以說「文如其人」是中國古代文論中影響深遠的命題之一,儼然成為一個格言,一條定律。

的確,縱觀歷史長河,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是文品與人品的高度統一。正因為性情高古清正,陶潛唱出了一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遠之歌;正應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杜甫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悲壯的喟嘆;正因為經歷世事滄桑看淡人生起伏,蘇軾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深有禪意的詞句。

然而每個命題的都不是無條件成立的,清代葉燮之論:「功名之士,必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厚大雅之響」中兩個「必」字,就下得過於片面、輕率了。文如其人的說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體現。無論中外,文品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見不鮮。西晉潘岳性情輕浮急躁,趨炎附勢,曲事權臣賈謐。他常同劣跡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賈謐出門後,「望塵而拜」。這樣一個精於逢迎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卻留下了恬淡高潔,清新淡雅,為人稱贊的《閑居賦》。對此,金代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不禁發出這樣的反問:「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怎信安仁拜路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論文集》中,論友誼、講人生、談真善美的絕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卻是一個德行有虧的人,身為大法官,卻公然接受賄賂;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賣對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與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張。

由此可見,文品與人品既可以和諧統,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們大多數人美好的願景。我們不能因為文人無行就否定文人的寫作成就,甚至視其作品為洪水猛獸;也不能因為其文學成就而將某位無行文人的一切缺點都掩蓋起來,給他帶上巨大的光環。

錄取啦獨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玖』 2015年高考作文是什麼題目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07
13:44
2009年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各地作文考題不同,各有寓意。
2009年全國i卷作文題:版以「路徑」為權題目寫作文
2009年全國ii高考作文:英國科學家道爾頓的媽媽色盲
2009全國高考北京作文題: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金融風暴中的我
2009全國高考語文四川卷命題作文:熟悉
2009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春江花月夜
2009安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生活給我智慧
2009年福建高考語文作文題:這也是一種___
2009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踮起腳尖……
2009年江西高考語文作文題:以一個社會熱點,作為評論的中心——獸首拍賣,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2009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題:品味時尚
2009年高考湖北語文卷作文題目:站在____門口
2009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題: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
2009年陝西高考語文卷作文題目:材料——小動物學游泳而引發的評論
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說九零後
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綠葉對根的情意》這首歌中的一段歌詞,根據歌詞自擬題目作文。

『拾』 最近5年浙江高考作文題

10年:
角色轉換之間」

傳說有的雛鳥長大後,會銜食喂養衰老的母鳥。人們把此現象稱為「反哺」。
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現象。年輕一代對年長一代的文化影響被稱之為「文化反哺」。千百年來,在以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的正統傳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但在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們在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生轉換。
以「角色轉化之間」為題,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文體除詩歌外不限,字數在800字以上。

09年:
《綠葉對根的情意》這首歌中的一段歌詞,根據歌詞自擬題目作文。

《綠葉對根的情意》

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的心依著你

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的情牽著你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風中告別了你, 今天這方明天那裡

無論我停在那片雲彩, 我的眼總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風中歌唱, 那歌聲也是為著你

唔......

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的路上充滿回憶

請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不要問我 你不要問我到哪裡去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08年:
觸摸城市與感受鄉村。文體不限,字數800左右。

07年:
行走在消逝中

06年:
<生有所息 生無所息》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閑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們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說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 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可任寫一個方面,、也可兼寫兩個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於800字。5,不得抄襲。

閱讀全文

與2015高考浙江作文題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