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因地制宜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和啟迪:做任何事情都要順從自然,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也可說是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絕對化。
前一段看到電視一個報道,有一老太撿到錢交給失主,反被人家告上法庭,還有諸如騙子在馬路上放錢訛人。有網友的簽名檔甚至寫著「當壞人難,當好人更難啊。」「當信任關機,雷鋒將不在服務區。」
看了這些心裡五味雜陳,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好心一次次被
誤解,長此以往還會有好心人嗎?以後隨便做點好事都要付出這樣高的成本(淋雨,時間),還有多少人
會做?欣慰的是在社會信用缺失的今天還有人這樣做,世上還是好人多!現在的社會真的做好事也要因地
制宜嗎?
現在有許多人在做好事,還有許多人想做好事,但他們都有四怕。
一怕有人非議,說這些人做好事是想出名出圖利,於是許多人選擇默默無聞地做好事,雖然避免了他人的議論,卻不利於社會良好風氣的弘揚。
二怕受助人恩將仇報。有老人暈倒街頭,好心人將他送到醫院並墊上費用,卻被老人和家屬反咬一口,說成是肇事者並要求巨額賠償,連法官也認為不可能有這樣的好心人,在沒有證人證明自己清白的情況下,只好承擔這筆本不該承擔的巨額「賠償」,這樣的判決結果極大地傷害了所有想做好事和正在做好事的人的心,於是當事件重演時,人們都保持兩米距離,連打120急救電話都要叫周圍人簽字證明後才敢打電話,如果是等著救命,生命只在瞬息之間,早就沒命了,我們能指責這些旁觀者嗎?不能!殘酷的判例就在面前警示著!
三怕受助人和圍觀群眾的冷漠。有人見義勇為抱打不平或勇救溺水的人,受助人卻悄悄溜走,甚至不打報警電話,讓幫助自己的人獨立承擔所有可怕的後果,圍觀者也袖手旁觀,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四怕官司纏身,除了上述兩種請況會引起官司外,還有好心人被受助人欺騙引起的官司,甚至有加害人家屬將見義勇為者告上法庭的事,久拖不決或判而不當的官司和好心人與受助人對簿公堂的尷尬讓當事的好心人備受煎熬,也消減著所有善良人士的積極性。
呼喚社會的良知給所有在做好事和准備做好事的人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好人有好報!
我家小區一個食品店的老闆就是好人,她的鄰居說:「我就住在這棟樓上。老闆母女長期照顧這里一位八十多歲的孤寡老漢,為老人洗洗涮涮、縫縫補補。去年,老人去世了,老闆母女為老人送了終。」 老闆說:「做好事是分內的事,做好事並不難。」
她的話很簡單,簡單得令人感動。當追求和諧社會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目標時,關愛普通人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擺脫困境,就成為社會的共同責任。 普通人的能力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愛心,要從眼前事、身邊事、平凡事做起。我們堅信,遵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互助互濟的優良傳統,人人唱響「凡人之歌」,世界就一定更加和諧美好。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
② 以「因地制宜」為話題的作文
做任何事情都要順從自然,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也可說是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絕對化。
前一段看到電視一個報道,有一老太撿到錢交給失主,反被人家告上法庭,還有諸如騙子在馬路上放錢訛人。有網友的簽名檔甚至寫著「當壞人難,當好人更難啊。」「當信任關機,雷鋒將不在服務區。」
看了這些心裡五味雜陳,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好心一次次被
誤解,長此以往還會有好心人嗎?以後隨便做點好事都要付出這樣高的成本(淋雨,時間),還有多少人
會做?欣慰的是在社會信用缺失的今天還有人這樣做,世上還是好人多!現在的社會真的做好事也要因地
制宜嗎?
現在有許多人在做好事,還有許多人想做好事,但他們都有四怕。
一怕有人非議,說這些人做好事是想出名出圖利,於是許多人選擇默默無聞地做好事,雖然避免了他人的議論,卻不利於社會良好風氣的弘揚。
二怕受助人恩將仇報。有老人暈倒街頭,好心人將他送到醫院並墊上費用,卻被老人和家屬反咬一口,說成是肇事者並要求巨額賠償,連法官也認為不可能有這樣的好心人,在沒有證人證明自己清白的情況下,只好承擔這筆本不該承擔的巨額「賠償」,這樣的判決結果極大地傷害了所有想做好事和正在做好事的人的心,於是當事件重演時,人們都保持兩米距離,連打120急救電話都要叫周圍人簽字證明後才敢打電話,如果是等著救命,生命只在瞬息之間,早就沒命了,我們能指責這些旁觀者嗎?不能!殘酷的判例就在面前警示著!
三怕受助人和圍觀群眾的冷漠。有人見義勇為抱打不平或勇救溺水的人,受助人卻悄悄溜走,甚至不打報警電話,讓幫助自己的人獨立承擔所有可怕的後果,圍觀者也袖手旁觀,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四怕官司纏身,除了上述兩種請況會引起官司外,還有好心人被受助人欺騙引起的官司,甚至有加害人家屬將見義勇為者告上法庭的事,久拖不決或判而不當的官司和好心人與受助人對簿公堂的尷尬讓當事的好心人備受煎熬,也消減著所有善良人士的積極性。
呼喚社會的良知給所有在做好事和准備做好事的人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好人有好報!
我家小區一個食品店的老闆就是好人,她的鄰居說:「我就住在這棟樓上。老闆母女長期照顧這里一位八十多歲的孤寡老漢,為老人洗洗涮涮、縫縫補補。去年,老人去世了,老闆母女為老人送了終。」 老闆說:「做好事是分內的事,做好事並不難。」
她的話很簡單,簡單得令人感動。當追求和諧社會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目標時,關愛普通人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擺脫困境,就成為社會的共同責任。 普通人的能力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愛心,要從眼前事、身邊事、平凡事做起。我們堅信,遵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互助互濟的優良傳統,人人唱響「凡人之歌」,世界就一定更加和諧美好。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
③ 因人制宜作文的素材有哪些
因人而宜,展現個性
「因地制宜」是尊重客觀規律,實踐證明,「因地制宜」也是成事的保證。「因地制宜」放在教育上就是要「因材施教」。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對學習主體客觀的分析與了解,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一汪清水,並非種什麼皆可。如要在深水中種稻穀,那水深過稻頭,想要豐收稻穀,這談何容易?但深水也有深水的妙處,如果我們改種菱角,用其所長,菱角就會獲得一片寬闊的生長空間,為豐收打下基礎。其實萬事也皆同理。
還記得很早的時候讀過的一篇哲理小文:「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質地過於松軟,無法吹出悠揚的笛聲來。但他們不是沒有用了,它們還可以發揮自己柔性強的特點,來用做編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費力不討好,別說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那樣勾起客居者的思鄉之情,恐怕是自娛自樂也嫌它聲音太艱澀難聽了吧!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辯證客觀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個模板育人辦事,這樣才能突出每個人的個性,使其成為自己領域中的「愛因斯坦」、「畢加索」,而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人!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無論什麼人,只有充分發展其個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客觀地分析我們的潛能,我們才能實現飛躍!前一段時間,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為一個學生當然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這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個人愛好不同,目標和願望不同,因此很難實行一個模板的教育方式。讓熱愛文學、醉心於詩詞歌賦的文學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學艱澀難懂的公式中,讓精於嚴密推理的明日科學家整天哼吟著散發著發散性思維氣息的散文長詩,這是多麼難以想像!就像非得讓陳景潤寫抒情詩,讓李白研究數學公式一樣,最後只能一心期望,終歸要破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揚長避短,讓我們都成為自己世界的「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