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游記的作文的結尾怎麼寫急
怎麼寫游記作文 一、按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寫作時,要在認真觀察和記憶游覽的景物的基礎上,按照見到景物的次序,來所寫看到的景物。這樣才能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於雜亂。觀察景物,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定點觀察。如站在公園某一角,對公園進行由遠及近的觀察。又如我們登上塔頂,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塔下景物進行觀察。二就是移動觀察,它又叫移步換位法。就是隨著腳步的移動變換位置,一處一處地進行觀察。選好了觀察點,就是確定好了寫的順序。如課文《參觀人民大會堂》,按作者參觀的順序,依次寫了五處的景物。先寫大會堂正門的國徽和柱子,其次寫中央大廳的天花板和地面,接著寫大禮堂,然後寫宴會廳和會議廳。這樣,就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了作者在大會堂所看到的景物。二、抓住游覽重點,詳寫過程。一次參觀游覽活動,看到的景物很多,我們不能記「流水帳」。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較深的寫下來,其餘地可以寫得簡略些。我們在一邊參觀游覽,一邊要抓裝物的特點,進行仔細觀察。比方說,我們要寫游覽看到的景物為主的記敘文,寫作的重點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點寫下來。對於我們看到的特別好的景物,我們要進行具體地描寫,突出重點。對於重點的景物,要注意詳細描寫出它們的位置、大孝動態、靜態、顏色等。如我們寫「菊花」,顏色就有「紅的如楓葉、白的如冰霜、黃的如麥穗」等等,菊花的形狀就有像「小姑娘的卷發,毛茸茸的小雞,綉球」等等。我們要把過程寫詳細、具體,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突出重點,清楚明白,才能寫出遊覽的意義,才有教育意義。三、略寫前後,情、理、景相結合。我們在寫游覽記時,應把開頭和結尾寫得簡略些。開頭要交待清楚時間、地點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開頭「我的故鄉江蘇宜興有一處著名的游覽勝地——善卷洞」。結尾應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動物園漫遊記》的結尾寫道「『哈哈……』我們在歡笑聲中結束了這次愉快的野遊。朱庫米天然動物園行的樂趣是無窮的,無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覽的人絡繹不絕」。這樣,寫的文章有頭有尾,讀起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我們要把感情融化於景物中,寫出真意。寫作時,我們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還有,我們在寫景的同時,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在領略自然風景的同時,受到啟迪和教育 游記,是小學生感到最難寫的一類作文,因為隨著遊程的行進,耳聞目睹的情景不勝枚舉,很難將材料組織得當,往往寫成流水賬。如何將自己的遊程清清楚楚、有詳有略的記敘?如何避免將游記寫成景點介紹? 最讓大家頭疼的是旅遊涉及的時間長,景點多,如何才能寫得不像流水賬,又有自己的特點呢? 首先是「舍」。 只有學會舍棄,才能有重點的描寫。景點太多,一一贅述很難做到詳細、具體。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寫出特點,寫清游歷的情況。例如,你到雲南旅遊,一路走來,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麗江的古城,還有玉龍雪山,處處皆景。你必須忍痛割愛,選擇其中的一個作為寫作的重點,其他最多用一兩句話帶過。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游歷的情況說清楚。 其次是「短」。 這個「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時間跨度要短。不要從出發開始寫,一直寫到全天的遊程結束。這樣無端生出的枝節會很多,煩擾了自己的思路。就從你到達這個景點寫起,寫到景點游覽結束。時間的集中會有助於你更好的組織材料,突出景點的特色。 再次是「真」。 這一點是同學們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體現寫作水平的。很多人以為寫游記就是把景點的情況告訴別人。其實不然。游記,就是游歷的記錄,更強調了自己獨特的游覽感受。游覽同一個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會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覽的感覺也有差異。怎樣將自己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呢?那就是將自己游覽過程中的「發現」寫出來。這些發現可以是「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覽時的所見、所做、所聞、所思寫下來。游記最忌諱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寫,有了自己的活動出現在游覽的過程中那才是屬於你自己的游覽經歷。 最後是「趣」。 旅遊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麼,你的游記也要把你在游歷過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達出來。這種「趣味」的內涵很廣: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閑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場面,亦可以是別樣的風俗……只要是覺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寫兩筆,把自己的快樂和大家分享!
㈡ 關於旅遊的作文 開頭 結尾
開頭 :五月,春在遠去,默默地,帶著一季的爛漫,唱著憂傷的歌……
看那片片花瓣,成片成片地飄落,雖不是情願,但依然那麼嬌媚、眀妍。生命的消失總是在不經意間,被無情的歲月淡然地吞噬掉。走在花間,我似乎聽到了夏的腳步,感受到了夏的溫度。明明知道夏,同樣有著不一樣的風景,一樣的讓我的心扉燦爛如花。可是,我依然不自覺地去輕撫那綻放了整整一個春日的芳菲,指尖依舊彌留著濃濃的芳香,也仿若看見花兒的那一抹最後的微笑。剎那間,我感覺到那花的零落與凋謝,也是一片妖嬈的美麗。
結尾 :自然、人生,莫不如此。塵世間的春花秋月,千紅萬紫,轟轟烈烈的到來,洋洋灑灑的褪去,只覺得都是瞬間煙雲,過往凌波,也或是匆匆過客……
開頭:順著時光的腳步,一場盛夏的花團錦簇,盛夏的草長鶯飛,盛夏的人間煙火,還有盛夏的蔥蘢和忙碌,將會閃亮登場,翩然而至。
你看,淺淺的夏,帶著淡淡的色彩,已經走來了……風,依然那麼輕柔,可是已經多了幾分熱烈;綠意,已經不是那麼稚嫩嬌羞,一天比一天濃,只感覺它們是想把這份濃重的色彩點綴成一片夏日的清涼,給人們描摹出更深沉浪漫的夏日風景。
結尾:自己,就像一個在時光中飄搖著盤點季節的孩子,一路風塵,賞不夠的一路風景,說不盡的思緒。剛剛在春花里留下歲月的倩影,卻看到了春色在闌珊中遠去的背影……多想留住所有的美好,多想把春色也移植進夏日!可是,有序的季節只是變換著萬物的顏色,賦予萬物不一樣的生機。沒有春的溫柔與盛開,哪有夏日的蔥蘢與繁茂;沒有春的播種與耕耘,何來夏日的希望與等待?
㈢ 游記作文600字故宮 結尾
游記作文故宮
結尾
1.離開了故宮,回想各各宮殿,豪情,美貌……。。讓我不由贊版嘆,一個中華文明的創始,世權界的觀點,我想將這一點發表給全世界,中國是有文明歷程的!
2.故宮實在是太大了,傳說有9999.5間房,其實有8200多間。我們從南到北走得很累.
但是我們有這樣的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自豪!遊玩了故宮,我深刻領悟到了古代太子們為爭奪皇位不惜同胞兄弟勾心鬥角,互相殺戮,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3.今天,我參觀了故宮。我了解了祖國的文化,了解了歷史。今我還要了解,了解一切一切。只有這樣,我才能了解中國,長大為我的祖國做出最大的貢獻!!
㈣ 有寫游記作文的開頭結尾好句好段嗎
今年夏抄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北京旅遊。前三天去了長城、頤和園、定陵,今天我們又去天壇公園。
我們坐公交車到了天壇南門。我們從南門進去,一眼就看見了圜丘壇。圜丘壇分三層,通高五米。每層四面各有台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欄桿。
我們出了圜丘壇,又向北走,就看見了皇穹宇。皇穹宇的圍牆,就是舉世聞名的迴音壁。我和爸爸站在東面,媽媽站在西面,我們朝北面說話,居然能互相聽見。
我們走過丹陛橋,就到了祈年殿。殿內正中供奉著「皇天上帝」的牌位,東西兩側共設有八個配位,是供奉清代皇帝祖先牌位。大殿內有四根金色大柱,稱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中間的十二根紅漆柱,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的十二根紅柱,象徵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共二十四,代表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加上中間四根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再加上大殿上方的八根短柱,共計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寶頂下的雷公柱,象徵皇帝一統天下。
由於我太喜歡天壇那古老的建築,所以我買了一本天壇畫冊,回家慢慢欣賞。
㈤ 游記作文結尾怎麼寫
沒找到游記結尾的寫法,這是游記的寫法,希望對樓主有用~!
游記是一種以記述參觀訪問、旅途見聞為主要內容的文體。一般以描寫為主要手段,又常與抒情議論相結合來表達作者獨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僅描繪了巴陵勝狀的岳陽樓大觀,寫了滿目蕭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艷陽情景,還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寫好游記,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細心觀察,手寫心記
游記的寫作猶如蜜蜂採花釀蜜,素材主要來源於游覽見聞。細心觀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觀和對表達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較中顯示出來的。游覽過程中我們就是要善於運用比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與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些同學只顧熱鬧或貪玩,常常忽視景點中的人文資料,如神話傳說,鄉風民俗,名人軼事,詩詞典故,碑文楹聯等等,結果是丟了西瓜抓芝麻,寫起? 自然內容貧乏,索然無味。所以,必要時還必須心記手寫,也可以回來後查看有關資料,以保證內容的豐富充實。
二、依據中心,決定取合
旅途見聞的內容豐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麼都寫進文章里。下筆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緒,想一想本次游覽的主要感受是什麼?確立一個中心,然後決定: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哪些內容不寫。題材的取捨,當然首先要選新穎有趣的內容,更要選有個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別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資料,不僅能使你的文章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而且讀起來更有文化內涵,從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會價值。
三、緊扣游蹤,疏密有致
游記的內容往往多而雜,寫出來怎樣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亂呢?最常用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換景。即以游蹤的變化為線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完整有序地寫出重要的游覽過程。當然也要避免寫成一本流水賬或一幅游覽路線圖。所以,寫作中要用濃墨重彩突出重要的點,跳出一般性的過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為幾個主要景點活動的有機組合體。為了使這個組合體結構勻稱,我們還要運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將與景點有關的資料、數據等內容,通過游覽者的交談或引用等方式適時介紹,這樣,就可以調整文章的結構,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腫肥胖」、有些部分又顯得「面黃肌症」的毛病。
四、寫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雲: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寫名山秀水是游記的重頭戲,寫好的關鍵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我國古代眾多游記名篇,「案頭的山水」絕不僅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作者游蹤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諸筆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見情,不僅寫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機和無窮妙趣,還能含蓄蘊藉。意味雋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現出來,達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當然這不是一日兩日的功夫,正好說明了好筆頭要靠長期反復磨練的道理。
附例文:
游狼山
聞思月/文
我們南通是個依江傍海、景色宜人的花園式城市,狼山更是名聞遐邇。星期日早晨,我們一家三口前往遊玩。上午我們先去了嗇園,午餐後就直奔狼山。
一路上爸爸告訴我們,狼山古稱狼五山、紫琅山,相傳有白狼踞其上,所以又叫白狼山。據史籍記載:唐天寶年間,鑒真東渡日本,曾經過此山以避風浪。它位居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呢!
我們在車上遠望狼山,只見一片翠綠,雄偉的寶塔屹立在山頂,十分壯觀。不一會兒,到了山腳下,我們沒上纜車,沿著花崗岩鋪成的台階向上攀登。山上人來人往,喜氣洋洋。山路兩旁古木參天,千姿百態,不禁令人暗暗稱奇。狼山不高,父親說才104.8米,面積18公頃,在多山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山。但在南通,卻是大名鼎鼎。真是應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說笑間,不知不覺我們就登上了山頂。從山上向下俯視,馬路四通八達,樓房一幢接一幢,江面上傳著幾艘豪華的大輪船,碼頭旁的大吊車猶如長頸鹿玩具,好一片壯觀景象。
狼山因為落座在一馬平川、沃野千里的江海平原之上,聳立在一望無垠的長江之濱,所以顯得特別突兀高大。尤其是它山勢陡峭,拔地而起,臨江高聳,直插藍天,氣勢更加非凡。登上支雲塔,彷彿覺得不是站在一座百米小山之上,而是置身於九霄雲外了。遼闊的江海平原,從腳下一直伸展到無邊的遠方;滾滾的萬里長江,猶如一條閃光的緞帶,從遙遠的天際蜿蜒而來,奔騰入海;那海,那長江入口處的大海,更是水天相連,煙波蒼茫,好一派江天寥廓、滄海浩瀚的壯麗景象。怪不得宋朝大詩人王安石來此,情不自禁地發出這樣的贊嘆:「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想起萃景樓前兩根石柱上的那副楹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我們的胸懷也頓覺無限寬廣!這樣的山,怎能不名聞遐邇呢?
狼山之名所以聞名,更因為它和歷史文化名人聯系在一起。如唐初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近代革命先驅、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就葬在狼山。又如法乳堂內的十八高僧巨幅瓷磚畫像,出自南通籍畫家范曾之手,同樣令人敬仰。
傍晚,回程途中,媽媽感慨地說,一切為中華民族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人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說的是啊!
快樂的狼山游,真是難忘而甜美的記憶。
點評:
這篇游記的一個突出優點是善於挖掘和引用了大量人文資料,從自然山水寫出了人文內涵,寫出了狼山與其他旅遊景點不同的個性、特點和意義。其中的神話傳況、名人故事、經史典籍、古人詩文、墓葬文物、景點楹聯、地理數據等等,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和閱讀價值。作者記述游覽見聞是有選擇的,不是只顧自己的玩興,什麼開心就寫什麼(其實那天,他們在狼山腳下的水上樂園玩得很「瘋」,文中就隻字未提),可見寫作態度很認真:又因為善於穿插,所以結構勻稱,毫無堆砌之感。文筆優美,語言精煉是本文的又一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出來的狼山景色,都生動形象,充滿豪情,又各有千秋!這一點也值得稱道。
㈥ 游記作文結尾怎麼寫
幫你指導下好了: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風景
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游記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 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有帶游褒禪山記
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你可以參照一下他們的結尾,盡管是文言文的,可以大致模仿一下)你還可以飲用點名人名言,魯迅先生說,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 這就是我們出遊的意義啊。文章不是一下就有了深度了嗎。寫的時候不要絞盡腦汁,而要輕松愉快,寫個幾篇,再選一篇你認為最好的,修改,再交上去。不要抄襲,但模仿可以的,自古至今, 模仿的例子可以說數不勝數,特別是不少大作家都是這樣。漢代楊雄以善於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經》模仿《易經》,《法言》模仿《論語》,詩賦模仿司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詩句「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寫出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國古典四大小說都有比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紅樓夢》模仿了《金瓶梅》。《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都有歷代傳下來的神話或者話本。郭沫若的詩歌模仿了歌德、泰戈爾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詩人的詩歌。他還爽快地說:我有一個寫作秘訣,就是先看人家的書再寫。魯迅的小說模仿了東歐的一些小說,據說在他的26篇小說中就有16篇屬於模仿之作,最明顯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記》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說同名。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據人們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亞的劇作《李爾王》中的父女關系發展線索。文學傳統中偉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們更沒有理由自負高傲地反對模仿。或許你會問,你怎麼不告訴我結尾怎麼寫,難道我講了這么多,你一點靈感都沒有嗎?
㈦ 游記作文開頭結尾大全
寫作思路:在寫作時,重要的是要明確結論,整理出想要向人們傳達的信息,然後再考慮書寫方法。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措辭」上的話,就不能說整理好了想要書寫的內容。
正文: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萬里藍天飄盪著朵朵蓮花般的雲彩,正是外出遊玩的好時機。我們全家商定去成都野生動物園遊玩。
汽車迎著初升的太陽在平整的馬路上歡快地賓士,路邊的所有物體都向後跑,打開車窗,我們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好爽快!好高興!
我們乘車很快到了動物園,一進大門,啊!裡面的遊人可真多呀!三個一群,五個一夥。過了一會兒,我們大家坐上了觀光車進入了「車行區」。
車子駛了一會兒就來到了虎山,哈哈,那隻威武雄壯的大老虎竟懶散地趴在那兒伸懶腰打哈欠呢!我想看看這百獸之王的威風,聽聽它的吼聲,於是就沖它百般挑逗,可它只是滿不在乎地瞥了我一眼,又閉目養神了。
我有點掃興,只好向它招招手,說聲「再見」了。瞧!到熊山了!看!那隻白熊突然站了起來,好像在給人們表演節目又好像向人們打招呼。再看黑熊,只見它懷下有兩只小熊左轉轉右轉轉,好像在想自己應該怎麼玩耍……
到了「步行區」了。我們沿著林蔭道進了猴館,猴館里有許多猴子,金絲猴、白眉猴……最有趣的要算白頭長尾猴了。白頭長尾猴的頭發全是白的,毛茸茸的腦瓜,好似一個八九十歲的老太婆。它的面孔小巧玲瓏,活像《西遊記》里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再看那隻獼猴。瞧!它坐在山石上咬開一個荔枝,再用毛茸茸的小手把殼掰開,然後取出果肉塞進嘴裡,小腦瓜兒還來回轉動朝四周張望。我們又沿著小路來到了蛇館。蛇館里有大蟒蛇、青蛇、花蛇、眼鏡蛇、烏蛸蛇…
…你瞧!那隻大蟒蛇還在那間小屋裡睡覺呢!再看那隻花蛇,只見它全身都是花紋,而且還吐著信子在干樹枝上爬來爬去。再看看那些眼鏡蛇吧!它們盤著身子,伸長脖子,個個虎視眈眈,隨時都在向目標發出攻擊。
「哈哈哈哈……」一陣笑聲把我們吸引了過去,原來人們在附近的鹿館里觀察藍牛羚呢!只見它的模樣挺怪的;短短的耳朵像匹馬,吃草的樣子像頭牛,走路的姿態像只羊,它的個頭像頭驢,人們也叫它「四不像」。
「爸爸、媽媽快過來看吧!大象表演開始了!」只見有一頭大象一頭小象,它們鼻子牽著鼻子,扭動著笨重的身軀,翩翩起舞,嘴裡還叨著一朵花,好像在給觀眾們展示自己優美的舞姿,又好像在招示遊客們快來觀賞。
表演正式開始了,有的像在投籃球,有的像在過獨木橋,有的像在走鋼絲……真是太好看了,太可笑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象館。
最後,我們來到了俄羅斯馬戲團看馬戲表演。節目非常精彩,既驚險又刺激,既有趣又威風,讓遊客們大飽眼福。
遊了動物園,我真正地感覺到動物的存在是多麼地重要,它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不僅保持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而且給人們帶來了無限歡樂!
㈧ 作文【游記】最好的開頭和結尾有哪些
怎樣寫游記:
重點是「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寫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其一,觀之有序,言之有序。寫參觀游覽一類的文章,必須有一定的空間順序,而這種順序又往往和作者觀察的順序一致起來,因此,只有觀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我們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見的順序:
<1>以游蹤為序。游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
<2>以方位變化為序。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間後四周,先四周後中間地觀察,按照觀察的順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類別為序。我們參觀游覽一個地方,在大范圍內又有各種不同類別的景物。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巒,最後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後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點,描寫具體。參觀游覽一個地方,所見所聞很多,如果什麼都想寫,就什麼也寫不好。只有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才能寫得准確、生動、具體、形象。那麼,抓住景物哪些特點呢?
<1>色彩特點。景物的顏色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顏色,即使是同一種景物,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位置,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2>形態特點。景物的不同形狀和姿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例:白楊直立挺拔,表現出堅強不屈的精神;柳樹輕柔,婀娜多姿,表現出它柔韌的性格;松樹迎寒風挺立,戰霜雪蒼綠,表現出倔強的品格;老槐樹像撐開的大綠傘,在炎熱的酷夏安撫著大汗淋漓的人們,表現出它溫和的天性……可見,抓住景物形態特點,既可表現形,又可體現神。
<3>動靜特點。一切景物都處於自然之中,有時處於靜態,有時處於動態,有時處於靜動變化之中。因此,我們要抓住景物的動靜寫出景物的特點。
其三,寄情於景,主題鮮明。景物本身無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同學們,當你懷著愉快的心情去遊玩時,你會覺得天比平時藍,花比平日紅,草比平日綠。一陣風吹過,小樹在風中搖擺,你會覺得它在向你招手。小鳥從身邊飛過,你會覺得它在為你唱歌,向你問好。然而,當你挨了批評,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會截然不同了。游覽中,無論由情及景,還是由景觸情,都離不開情感的表達。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間,才會表達出鮮明的主題,也才會打動讀者。在行文中,我們只有把心捧給讀者,才會吐真情,有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給讀者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