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祭為話題作文

祭為話題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6 18:37:06

① 以《祭奠》為題寫一篇作文,200字

昨天,來是清明節,一個自屬於祭奠的日子。天空下起了灰濛蒙的雨。心裡多了一份沉重。昨天,重現。當我踏進這里,已經准備好了承受。
這里埋葬的是死去的人的靈魂。小小的一個墓,卻隔著千山萬水,永遠隔著生與死。我走到墓前,輕輕放上一束菊花。一股清淡的香氣彌漫在空中,摻和著一絲悲傷。眼淚不經意的從臉上滑落,彷彿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撕扯著我的靈魂,心好痛,好像沉入深深的湖水。我緊咬著嘴唇,瞬間失去所有語言,只能獃獃的望著墓碑上XX安詳的照片。
親人的逝去又一次把我推進無底的深淵。墓前放著XX最喜歡的食物,同著紙火,一把火燃盡。望著隨處飄飛的黑色紙屑,如同零碎也帶著我的牽掛,一片一片,飄向空中。瞬間,藍天、白雲像是黑白的布景,一層層地包裹著,此刻我感到非常凄涼。我希望飄去的紙屑能夠帶著我和XX在一起的時光,帶著我對XX的思念,慢慢的寄託。
我的思緒就像空中的蝴蝶,美麗的飛,卻帶著太多的沉重,鮮艷的羽衣帶著一種潔白的味道。我跪在墓前,雙手合十,衷心地祝福天上的XX,願風兒將我的思念帶去,穿過崇山峻嶺,載著我滿心的祝福和牽掛,隨風而去。

② 以祭奠先烈,飛揚青春為主題的作文12.9

緬懷先烈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陵園里站滿了前來瞻仰和緬懷烈士的人們。這里樹木高大蔥綠,四季常青。象徵著他們永不屈服,為了革命的斗爭事業,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
這一座座整齊的墓碑,代表著他們無限的忠誠,他們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難道不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將來嗎?戰爭時期他們爬雪山、過草地,抗擊倭寇,英勇戰斗,歷經千辛萬苦,但他們沒有鬆懈過,為了祖國的勝利,為了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我由衷的敬佩他們,深深地為他們鞠上一躬。
望著他們,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老師講過的他們的事跡。他們為了革命的事業,在帝國主義的摧殘下,他們咬緊牙關,誓死也要守住黨的秘密。他們寧願做光榮犧牲的英雄,也不做苟且偷生的叛徒,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國烈士,我為他們感到自豪、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是我們中國人民的英雄,他們一切美好未來的象徵。想著這些,我覺得在這個和平年代裡,我們生活的多麼美滿和幸福。我立志追尋革命烈士開辟的道路,繼承他們的革命傳統,我將努力學習,發奮圖強,長大後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革命先烈們,你們看到了嗎?在這個繁榮昌盛的年代,我們青少年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我們不會辜負你們的厚望,將用自己滿腔的熱血去建設我們的祖國,發揚祖國的光輝傳統,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作文
我熱愛祖國,敬佩烈士,我將永遠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在這清明之際,獻上一束純潔的白花,代表我深深的敬意。你們安息吧!
緬懷先烈
又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兒童公園。兒童公園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它是1950年為紀念解放太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
站在烈士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民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社會,建立社會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的
先烈們,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是你們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斗爭,是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讓後人翻身做了主人。先烈們,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
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建設了我們的美好家園,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爭光,為她添彩。作文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址,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又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兒童公園。兒童公園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它是1950年為紀念解放太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作文
站在烈士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民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社會,建立社會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的
先烈們,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是你們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斗爭,是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讓後人翻身做了主人。先烈們,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
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建設了我們的美好家園,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爭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址,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風華私立六
緬懷先烈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能不敬佩呢?你們的豐功偉績深深地刻在了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正因為有了你們這無數的

③ 清明節祭拜為題的作文,(430字)

1:清明節去祭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國人民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 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著外公也來到老家拜祭太外公。手上拿著紙錢、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的東西來到太外公的墳前,首先我點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外公的墳上,接著我們就燒開紙錢來了,這是什麼味道啊!我不由自主的咳嗽起來,沒辦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會吧!到了最後,我們掛上了兩盞幡,放了一掛鞭炮便回到了在鄉下的親人家中。到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問過他們後才知道在今天吃飯的時候要先「請」先人吃,然後自己才能動筷。這樣便顯出後生晚輩對前人的尊敬與懷念。
吃完飯我們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給外公說出了我的疑問:「為什麼以前清明節都不放假,而今年卻定為法定節日?」外公微微一笑說:「唉!由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麼聖誕節,愚人節的,失去了我們自己的文化節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後的子孫後代都不知道什麼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了!為了讓我們的文化長久的下去,國家把他們也定為法定節日,所以才會放假的。孫子,你長大後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啊!」聽完外公的話後,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長大以後絕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喪失,絕對不能!

2:幾年前,還在陪我玩樂的曾祖父、曾祖母,為何不再陪我玩樂了?他們走了,他們上了山,長眠於地底……幾年前,他們還在給我講故事,帶我到附近的小溪邊、稻田邊1玩。可是今天,到永遠,他們再也不能陪我……我在他們的葬禮上不曾說過一句話,沒有為他們祈禱,也沒有和他們道別,只是看著他們一步一步的走,越走越遠,我也在送行的隊伍中,但卻是不帶傷感的送行。每當哀樂向起,我便想起了他們——我的曾祖母2,曾祖父。
我們上了山,幾座墓碑靜靜地躺著,似乎等待晚輩的到來。我們默默的祈禱,周圍是一片寂靜。天上下著小雨,那是天的淚水;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那是樹的祈禱;小鳥的歌聲不再響亮,有的是小鳥悲傷的叫聲;空氣里凝固著哀傷,笑聲像死一樣3的沉寂。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聽見了自己的哭聲,眼淚從臉上流了下來。母親說,曾祖父曾祖母變成天使飛走了。他們會穿著白色的長袍嗎?會肩上長著翅膀嗎?父親說,他們變成泥土了。我摸摸自己,再摸摸腳下的泥土,等我老了也會變成這樣嗎?不,不會。我望著這腳下的土地,猛地想起了什麼,我把自己最喜歡的花的種子,撒在墓碑周圍,讓他們守護著這片土地……
再見了,曾祖父;再見了,曾祖母;再見了,我的故鄉。我含著淚,離開了家鄉的土地……

3: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里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4: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裡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么,現在長大了, 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 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念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系,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么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5:清明去祭祖
清明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早早的起床,到祖先的墳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為清明節學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著媽媽去了陶山。
清明節想去叫輛計程車都有點困難,好不容易才攔住了一輛計程車,我們剛把大姨接了過來,計程車就一轟油門,朝陶山奔去。車窗外面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車特別的多,離陶山已經不遠了,可是最不願意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堵車了。司機見勢不妙,趕緊調轉車頭朝馬嶼那邊的高速公路開去。一路上,司機嘴裡不停地罵罵咧咧,還想把我們趕下車去。高速公路也開始堵車了,我們只好拐進了老路。歷經了「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達了外公家。
舅舅、舅媽還有弟弟都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了。鋤頭、鐮刀這些缺一不可的東西都已經准備好了,就等著我們出發了。
這是,天空又開始了哭泣,一顆顆「淚珠」滾落下來,我不禁想到了詩人杜甫寫的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說不定呀是老天爺為了替杜甫圓這個謊才每年清明都下雨。按照現在的天氣,想要步行走到那裡是不太可能的。三輪車立即騎到了山腳下,我過去一看,呀!外婆的墳墓都快不見了。旁邊雜草叢生,都快把墳墓給淹沒了。舅舅的鋤頭馬上起了作用,雜草被一一斬除。其實我知道,這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要花很多力氣,有些草上還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草鋤完了,花早就已經買好了,最後我把花籃擺在了墳頭。
走的時候我又看了眼墳墓,現在的人已經不再那麼迷信,不會亂燒紙錢使大山上發生火災,只要送上鮮花和祝福就夠了。

④ 以祭為話題的作文 600字

過年了!過年了 !早上我起了床,我穿上新衣服,跑到奶奶房間說聲:「新年好。回」奶奶就把紅包答給我,真開心!
中午,奶奶和爺爺把八仙桌放到客廳,又打開門。我問奶奶為什麼要開著門,奶奶說:「因為便於祖先進屋就餐。」我點點頭,奶奶就走到廚房燒飯,她把魚,肉,雞,鴨等好多東西放好 對我說:「這些東西在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吃!」奶奶還說過年的時候一般是家裡的男性來祭祖。我聽著聽著就聞到了一股香味,「咦?」怎麼回事?我一看原來是菜熟了。
奶奶把這些東西放到大盆大碗里,說是因為「節慶圓滿」。我看這些東西直流口水,於是我伸出我的「爪子」要去拿這些東西吃,可是奶奶攔住了我,不讓我吃,我問為什麼 ,奶奶說是因為現在還沒有祭過祖,如果沒有祭過祖吃這些東西的話是對祖先的不尊敬,在新的一年裡也沒有好運。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把這些東西搬到八仙桌上。爺爺在雞,鴨,豬頭上放小蔥和小刀,說是便於分食,蔥象徵春天。然後爺爺開始燃香,點燭 ,爾後輪番斟酒,爺爺說要斟三次酒,每斟上一次酒,爺爺都要向祖先祭拜,最後要放三個鞭炮。
過年真好,可以拿到壓歲錢,又讓我學到了很多過年的知識,還可以吃到美味的東西!

⑤ 急求一篇以「祭祖」為話題的文章,不少於800字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 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回、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因此有專家、人大代表呼籲將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法定化,增進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到先人的墳墓,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國家與文明的歷史,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成;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將是蒼白、抽象而沒有人情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聖。「追遠」不僅有「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還會讓我們獲得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體與時代的歷史位置。在崇拜「新」與「未來」的今天,這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斗乃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 不過,在科技理性成為人們基本意識的今天,推動清明節法定化,有必要對祭祖的傳統進行釐清。祭祖並非承認鬼神存在的迷信活動。否則,祭祖傳統就會同民間的鬼神信仰相混合,對親人莊重的紀念,將異化為迷信活動;以前的祭祖活動之所以為人們所詬病,將其迷信化是主要原因。在今天「傳統重建」的努力中,如果不能避免流俗,將會使祭祖傳統重新誤入歧途。 中國人對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達情感的詩意之舉,是發自個體情感的感恩與緬懷。馮友蘭曾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誰都清楚,祭奠的酒饌「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們卻相信親人、先祖能夠領受我們的情意與祭奠,這種莊重的儀式是一種情感的、詩意的、道德意義上的真實。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面對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達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

⑥ 一篇以祭為題的作文

相傳遼使曾以「三光日月星」一聯來欺大宋無人能對,不想蘇軾以「四詩風雅頌」妙對,一時傳為美談。
請允許我從四詩講起。眾所周知,始皇焚書坑儒後,包括《詩》在內的大量典籍難逃一劫。所幸民間的有識之士依靠誦記使《詩》得以代代相傳。現存的《詩經》版本是毛詩。毛詩最早由孔子傳給子夏,子夏傳給曾參,曾參傳給了李克,然後孟仲子,然後根牟子,然後荀子,然後毛亨,毛亨傳給了毛萇,毛萇獻給了河間王劉德,從此與韓詩、齊詩、魯詩並稱四詩。後來韓詩、齊詩、魯詩亡佚,只有毛詩得以流傳後世。可以說,倘若斷了毛詩傳誦過程中的任意一環,《詩經》這部奠基性的著作就可能被歷史的塵埃永遠地淹沒了。正是數代人的虔誠與執著,數百年的隱忍和寂寞,才使古老文明的余燼得以避過險巇和洪波,即使是在社會不靖的時期也能薪盡火傳而不至於失落,無論秦始皇焚書坑儒多少次,也無論有多少個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文明的血脈都將始終突突地搏動,文明的參天大木都將在被一百次砍斫後第一百零一次地萌櫱,億萬斯年。
讀背誦記曾經是歷代書生學習的最重要的法門,他甚至還挽救了我們現今的許多傳世檄文。只到近現代,將某部經典倒背如流的學士依然大有人在。比如魯迅能背《紅樓夢》;而錢鍾書讀書更是過目不忘,能將讀過的任一本書脫口而出。然而到了排版印刷都高度發達的今天,背書似乎成了大可不必的舉動。隨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就連讀書亦不過是頗為難得的賣弄風雅的消遣。人海洶洶,所有人都忙著在紅塵中踉蹌地趕路,逐臭爭利不亦樂乎。負手行吟、物我兩忘的境界永遠成為無可企及的境界。隱士煮鶴焚琴,在秋涼的薄暮對著夕陽顫悸,一臉落寞。
空虛煩躁的年代,所有人都不甘寂寞。本當是文化聖地的書店裡,充斥著藉文化牟利的市儈們的譫語。封面上流瀉著不知所以的癲狂冶艷的色流,襯頁是韓國進口的柔韌的紙張,頁眉頁腳塗抹著日本風格的漫畫,還有形狀古怪的開本,發飆的文字,以及其中夾著的半通不通的拉丁字母。古希臘文化的主幹是競技,羅馬文化的主幹是戰爭,而中國文化的主幹是文學。力與美的象徵失落後,現代文化的主流竟淪落為商業的附庸。文學關注的是人的心靈,而商業只關心消費。但商業價值決定文學價值的時候,試問誰來救舒是人的靈魂?
「大隱隱於市」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當今的社會怕再就容不下隱士。誰不是已攖世網久已呢,只是醉漢不知自醉爾。既然學問都可以用人民幣換來換去,那麼只要裝禎精美,無論什麼書要添加又有什麼不可以的?錢先生感嘆連魔鬼也成了「近代物質和機械文明的犧牲品」。其實做了陪葬的又何止魔鬼呢!
是無數的歷史寂寞,鑄就了強悍的歷史承傳。如果這個世紀再沒有人甘於寂寞,那麼讓誰的鐵肩來承受歷史的重載,讓水的雙手來傳遞文明,又讓誰,讓誰的眼瞳來守望著一天的星漢燦爛?

⑦ 「贊同網祭,」為題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很早以前聽過一個關於莊子的故事。莊子與弟子見到一株大樹,枝繁葉茂,樹冠寬如巨傘,高數千丈,直指雲霄,特別顯眼。卻竟無人砍伐。詢問樵夫才知道,此樹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會腐爛;用來作器具,則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乃是不成材之木,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於是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用之用,無為而於己有為?」這便是莊子一生所倡導並且追求的「無為」。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無為」,莫有所為,或許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我心裡卻並不能完全贊同。莊子是疾世憤俗的。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後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可以說,是時代造就了莊子的靈魂。誠然,人們奮力拚搏,然而往往終其一生,不是鬱郁不得志,空餘一身傲骨含恨而終,就是自甘墮落,被世道污染同化。可僅僅因為如此便疾世憤俗,情願碌碌一生,不也是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嗎。俗話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屈原,他所心懷的對於人民與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何其沉重。他又何嘗不想放下這如同枷鎖般的一切,縱情山水,從此高潔、灑脫地活著。可是他終於選擇了被捆綁,被束縛,甚至帶著滿腔絕望斬斷生命的延續。他的死是一種悲劇。「卻也是一種意義。這縷汨羅江上的不沉之魂,千百年來成為教化後人的一種象徵。」「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而整個人類的生命是永恆的。人生在世——哪怕被命運擊得體無完膚——若不為理想而奮斗,不盡己所能為這個世界出一份力,又怎能算得上是一段完整的人生呢。只是有時,我卻也是羨慕莊子的。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正因為愛的熱烈,所以他才恨的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而屈原的「不放下」或許是因為「放不下」也未可知。無怨無悔么?只是後人的臆斷罷了。人的心,總是不斷的被這樣那樣的東西牽絆著。我們自己的原則和堅持,社會的「政治宣傳」、「禮樂教化」,輿論的壓力……無一不是阻止我們清靜無為回歸本性的原因。能夠拋棄心中的雜念,返璞歸真,自由自在地活在精神世界裡,何嘗不是一種自我超越的體現。只是談何容易。平平淡淡地「無為」,還是轟轟烈烈地「有為」?這是世界給予我們的疑問。我們終將用我們的一生來思考與抉擇。 我認為這篇還行。

⑧ 以「祭」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里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2]古人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准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⑨ 以"國家公祭日"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今日,我國迎來了首個公祭日,目的是緬懷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抗日戰爭中被屠殺的同胞和英勇犧牲的民族英雄。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看完這場庄嚴肅穆的祭奠儀式,筆者不由心中沸騰,作為一名出生在70年代的四川人,雖然難以和77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是仍然覺得應該對此表達點什麼,於是對著中日間的交往歷史進行了再一次盤點。更加清晰的勾畫出了日本古代向中國努力學習和近現代瘋狂侵略中國的歷史。
早在漢唐時期,日本就對強大的中國充滿了嚮往之情。東漢初年,日本國王遣使入漢進貢,願為漢臣藩,求漢皇賜名,光武帝的贈賜「漢委奴國王」,日本國王還以此為榮到了極點。到了隋唐時代,這種交流達到了高潮,日本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團就有20多次,每次人數多者可達200—500人,中國的服裝、飲食、醫學、茶道、曲藝、舞蹈、文字、思想學說成為日本社會的主流並且得到了完整的承傳和發揚。
從明清開始,日本在逐漸強盛之後便開始瘋狂的侵略中國,經過戚繼光抗倭的沉重打擊之後,日本與中國和平共處了300多年。自煙片戰爭以後,在老大的大清帝國衰敗之際,日本再次找到了侵略中國的戰機,佔台灣、並琉球,最終演變為黃海大戰。
《馬關條約》中國賠償的軍費達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這筆巨額賠款也相當於日本當時年國庫收入的3倍還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發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是自鴉片戰爭到清朝滅亡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獲得經濟賠償最多的國家。
同時日軍也是對中國軍民造成殺戮最大的國家,1894年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在4天3夜的大屠殺中,全市2萬多中國人全遭殺戮,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下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人,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我國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5620多億美元。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永難忘卻。
從眾多的歷史記載中我們發現,在近現代,日本對中國的策略不僅停留在「侵略」二字,而是主要體現在「滅亡」行動中,他們在中國土地上肆意橫行,創造性的發明了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這在近現代戰爭世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戰爭結束後,中國以德報怨沒有向日本索要任何戰爭賠償,而日本對於中國的民間賠償卻百般抵賴,拒不賠償。但是對於犯有同樣戰爭罪行的德國,確實對二戰表達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根據《聯邦賠償法》、《聯邦還債法》規定,1993年2月以後,德國政府還要按計劃繼續支付318億馬克,直至2030年為止,德國將總計支付的戰爭民間個人受害賠償款總額將為1223億馬克。
在日本國內,近年來的日本領導人頻繁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分子分不斷美化戰爭、掩蓋罪行,篡改歷史教科書,並在釣魚島爭端中使出渾身解數,妄圖武力征服。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跪倒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他面對的是600萬猶太人的亡靈,他是「替所有必須這樣做而沒有這樣做的人下跪了」。1995年6月,科爾總理繼勃蘭特之後,再次雙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重申國家的歉意。
作為一個任何有正常思維的中國人,都因該清醒的看到 ,和平是需要國家的富強人民的警惕去維護的;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家設立公祭日,就是要向世人昭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對和平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只有尊重和牢記歷史,方有尊嚴、方有未來。

⑩ 以祭墓為話題作文800子

清明節到了,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
八點鍾,老師通知我們到操場集合。我們是一個班一個班走的,我班排在第二,王首政扛著紅旗走在前面,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他後面慢慢朝前走。
我們懷著庄嚴的心情,一步步走向烈士陵園。在那裡,我們將見到各位烈士的墓碑,將參觀到他們的英雄事跡……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墓碑前早已擺了很多的花圈,上面寫著對烈士的贊美詞句,我們也要為烈士敬獻花圈,以表示我們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在戰役廳前我們做了六個項目的活動,其中有兩項是最值得紀念的,那就是敬獻花圈和向烈士們三鞠躬。
獻花圈時,我站在那裡,看著花圈靜靜地擺放到台階上,敬愛的烈士們,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都來看你們來了!
對著花圈三鞠躬,心情無比沉重。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多麼偉大啊!
隨後,我們來到英烈廳。英烈廳是一些關於烈士們的介紹,讓我們更多的了解了這些烈士們的英雄事跡。
參觀完英烈廳,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英雄們墓碑前。我們紛紛把自己帶來的雞蛋放在碑前,來祭奠犧牲的烈士們。
而後我們又分別參觀了支前廳和戰役廳。戰役廳也是一個資料廳,在這里我們大飽眼福,更加仔細地了解那些烈士們。
九點二十,我們在戰役廳前集合,按照原來的順序返回學校。我們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清明節。
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祭為話題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