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為素材以回家回家為題寫作文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於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仲卿「甚宜其妻 」,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昵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託於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於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著這么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說,這並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床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盡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著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終於遇了那麼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面對著准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可以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面吸著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知道,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麼了?難說不是仲卿的母親心裡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著新娘妝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台葬身梁山伯的墳里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妝,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於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里,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恆!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於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