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題目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題目

發布時間:2020-12-26 08:35:14

1. 求關於陶淵明的作文 題目是《桃源 田園 陶淵明》謝謝

少無來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源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2. 關於陶淵明的小標題式作文(作文已經寫出來,只要小標題就好)!

一、 採菊悠然
二、桃花情緣
三、歡縱長歌
四、田園寧雅
【順序可調整,主要要看你的內容、
同意樓上- -

3. 我心中的陶淵明 一篇作文題目 誰幫我想像

如果沒有這桃花源,何來陶淵明。這世間本來就有這桃花源,可現在惜沒了,只因少了一人——陶淵明。
世間本就有人天生喜好自然,自由自在,了無拘束,讀一卷好書,看一葉綠葉。其中的妙趣,比之其他亦如,多了?還是少了?
直感嘆,這人世太亂,其實就是庸人太過自擾了。放下如何,拿起又如何。正始年,竹林七子紛紛隱居於這山間竹林之中,可又如何,紅塵俗願,難了難了。只斷了這七人的情誼,好友的姓名。嵇康還恨那山濤否,《廣陵散》如今又有幾人會彈否,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可曾讓他快樂否?陶淵明甘於這田間地頭忙忙碌碌,與那農夫農婦把話桑麻。祖上的功績,燃燒著心頭的火,他去了,到那官場之中,可沒幾日又回來了。他太聰明了,也太明白了。只要幾天,就明白了,知道了,那混混沌沌的地方不適合自己。教書育人,也說是他的職業,但絕非他所願。一間茅屋,祖上留下的萬卷書,幾畝田地.......我想如果是今天,那中科院中定會有陶老的一席,可惜,我估計他待不了幾天,就又會回去。到那書屋之中,一坐又是好久,好久。不因其他,只因為這山水間的精靈,是不可困於塵世的。
破衣履,陋屋室,飢滿腹,又何妨。只消的一卷好書,便足矣。
陶淵明不是好官,甚至他不適合為官,不論古今。他太清楚了,活的太過聰慧,明了。他明白即使自己做了一世的清官,又如何,這塵世不會因為一小小清官而改變。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縱是滿腹才學又如何,他甘為一農夫。
莫說是五斗米,就是金礦銀山又如何。如不是早已無米果腹,他怎麼可能去為官幾日。即使是那幾日,亦是難耐之極,所以又一次告辭回鄉。
桃花源不在其他,就在陶老的心中。因這一平和有了陶淵明,也因這一平和有了桃花源。縱是沒那桃花滿園,黃發老者,嘻嘻幼兒,無憂人世。可依舊是桃花源,安詳平和,無爭無奪。
或許正是如此,陶老才是陶老。太明白了卻也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該如何。脫去了這凡塵俗世的混沌圈。正如陶老的詩中所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世間多少人想過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可以得到什麼,擁有什麼,大家都明白。可惜慾望太重了,最終只有自己知道還剩下什麼。唯有陶淵明,取之可取,擁之可擁,丟了那些本來就多的,不去想那些虛的幻的,一生一世。可憐海子一生所求不過如此,卻在塵世中丟了........陶淵明只有一個,正如桃花源只有一片,可惜,縱是克隆技術入神如畫,亦不可再得。
總覺得,那每每新葉剛出,又有一人讀了幾劵書,剛剛出來,看到新葉的變化,歡喜連連,不知是於書中有所得,還是這新葉讓他歡喜。

4. 有關陶淵明的作文

陶淵明

他來了,帶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陌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他綻放了壓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遠樹立在田園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優秀片段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文人里,又有誰能將心澄凈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2.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了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後,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倦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3.陶潛伴著「庄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丑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4.是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5.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麼寄託?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凈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帽子流傳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7.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清閑與曠達!
8.背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他好累。沉溺於過去,也必將讓他喪失了現在和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著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的小船。月光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他的衣袖隨風飄搖,但此時,他卻擁有幾分坦然,幾分歡喜。全新的生活隨著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著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嘗著粗茶淡飯,享受著那一分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這段小文為我們點染了陶淵明的遠離官場的輕松、歸途之樂和田園之致,在敘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語言點綴。)
9.小船在水面輕輕搖盪、漂浮著,微風飄飄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輕輕曖曖地愛撫我的面頰,踏著山雀的歌韻,我醉飲船前船後的山泉。青山回響著船槳的激水,將我所有的鄉愁揉碎。眼前是一幀濃濃淡淡的黑白照片,兩岸靜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陽光斜灑,灑滿我回家的路。遠遠的,能看見那個寧靜而溫馨的茅屋,籠罩在淡煙里,飄渺虛無……(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體現的作品。那種無憂的恬淡如閑適的中國畫,一縷一縷向我們走來,小船、微風、歌韻、陽光組合成了一幅似靜又動的畫面。陶淵明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里,我們才知道,距離我們那麼遙遠的五柳先生竟是這樣的灑脫、無羈。)
10.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該已經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實問題塞滿的現代人,哪裡有閑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松賞菊,引酒賦詩呢?特別是在某些以所謂弘道濟世、氣干青雲自詡的人的心中,這「中國第一大隱」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度更讓他們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來,那不啻有霄壤之別。
11.我們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郁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穿越時間隧道,在陶淵明的南野田園中飄盪,與寂寞的詩魂傾心交談,或許能讓甘泉涌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且讓我們想像一下陶夫子歸家時的情景。寬袍大袖,迎著輕爽的河風,立於船頭的陶公,在這樣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溫馨的家居。他的神態是那樣的幸福、輕松、安詳、超脫,這時的他實實在在像一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呢!
12.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神聖價值發生沖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問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現代人,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

(二)寫陶淵明的對聯。昔我曾眠三徑菊;今誰又抱一山詩?
於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徑,歸去來兮。
(三)重點人物素材陶淵明在各種話題中的靈活應用
上帝的賬單:站在歷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鴻梁,翻閱素養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淚灑江東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隨項王去,化作矛尖花;張騫扶著駝鈴走,一心向天山;衛將軍旌旗飛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能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與採菊;唐太宗載舟為民,創貞觀之治;南唐後主伴寂寥,佳作不間斷;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銘記……回眸歷史滄桑,掩卷長思,盪氣回腸。三分嘯成劍氣,無處不散發著素養的光芒。
窮則獨善其身:因為我知道,中國的文人總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猶豫、徘徊。蘇子想到了出世,就會增加猶豫與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淵明,我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來都質疑於他的「欲辯已忘言」,我總想在那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後面,加上一句,你會不為六斗米折腰嗎?六斗不夠,八斗呢?這總是有種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鍾愛的蘇子啊!你怎能以此為效呢?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晉陶淵明,大家是頂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場腐朽,民怨載道的封建社會里,陶淵明能自守清節、出而不染,實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參加革命之前,也是「軍閥」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風亮節,而始終為中國革命事業奔走不息,亦為當世萬流景仰。由此可見,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於更紅。
鏡:鏡乃一種品格,既然是品格,則有高尚與低劣之分。陶淵明選擇「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選擇「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自強;蘇軾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豁達。他們各有所愛的「鏡」,他們各自選擇自己所堅持的秉性。然而選擇「低劣鏡」的人亦有之,「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吳王面前為越國求情,是奸臣,是越國的叛徒;「張昌宗恐太後—日晏駕,為元忠所誅,乃譖元忠與戩私議」,是小人的行為,是遭人唾棄的國賊。然人各有「志」,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對鏡子品格的選擇。

走近陶淵明
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題記
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著的余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頁,瀉在筆尖,日復一日的循環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回響又一圈圈的盪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
竹籬密密,楊柳依依,煙雲舒展,菊點寧靜。您就居於這里。每日耕田,飲酒,吟詩,享樂,無時無刻不在表露著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語,生活中要想做到這樣一個「真」字倒還是真需要些勇氣與智慧。您在隨波逐流與矢志不移之間終是選擇了您的真理:寧靜,和諧。在政治權利沉重,卻又無比黑暗的時候,您硬是放棄了不易得來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您帶著與眾不同的清新與曠達,尋回一方心靈凈土。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滾滾紅塵的陣陣廝殺,只不過是您窗前的一陣風.一串雨罷了。在最昏暗的日子裡,靈魂深處卻充滿陽光。這就無愧於您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清明!
現在您的生活已經很接近於您的理想了:在這個遠離塵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勞作,自得其樂,又有香菊清酒於您相伴,那高潔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嗎?祥和幽靜,纖塵不染。那詮釋情懷的酒不也是您的最愛嗎?與生和諧,遠離凡塵。伴著它們,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說您的歸宿就是歸隱,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個無憂無慮.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樂的老人,您一生無憾。因為您的心界即是幽靜的,高潔的,政事的污濁必定無法攪擾您的生之和諧。
面對南山,您似乎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淡泊的心態。您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自己心境的了解與共鳴才是真正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您能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生活閑適,而不必「心為行役」,自然游目騁懷,參透自然。
您告訴我,在污濁社會也不能隨波逐流;您告訴我,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您告訴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做那個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訴我,「真」,永生不滅……
彷彿是靈魂回到內心,我猛地驚醒,窗外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而我心中,卻多了幾分坦然,幾分寧靜……

隱者頌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懷清風,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欄柵,你認清斗米中的昏濁\背負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後的衣裳\踏著落英繽紛,你尋尋覓覓桃源夢境\追著堯舜足跡,你隱隱匿匿南山菊影\沒了羅綺華服,你披起晚霞織就的布衣更顯高貴\沒了輕車香馬,你踩著淚光延伸的路途更覺舒暢\勇於放棄\敢於清高\於是你笑了,笑聲中你雙眸閃亮,眼神滑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一個隱匿疼痛,願意被遺忘的勇者嗎
舞一曲淡泊,遺萬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深處,用人生舞著一曲淡泊,卻在進退間遺萬世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無奈望著家徒四壁,望著操勞的妻,望著渴求的兒,迫於生活,他懷抱滿腹經綸,依依惜別了故鄉的青山,故鄉的綠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滿朝文武勾心鬥角的風口浪尖,舞著一曲對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堅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遺萬世的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憤怒地望著錢財萬貫,望著昏暗的官場,望著佳餚美人的頹廢,迫於不滿,他懷抱滿心厭惡,毅然告別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參軍……
他曾在市俗紛亂歌舞昇平的紙醉金迷里,舞著一曲對榮華享樂的淡泊,以輕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滿足地望著春色滿園,望著倦飛知返的鳥,望著涓涓細流的泉,為免於玷污,他懷抱滿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鄉的田園,故鄉的山水,遠離塵市……
他曾在碩果累累田間豐收的滿目金色中,舞著對穀物滿倉的淡泊,以輕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位老者感慨著,田園都將荒蕪了,以心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歸?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一位老者決然脫掉華麗的官袍,那些華麗如何比得上樸素?那些貪圖如何比得上淡泊?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位老者就這樣斷絕了世俗,歸居田園,以山為缽,以水為酒,飲著歸真返璞,飲盡一生。
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起雲涌,詩壇的天空多少次雲卷雲舒,天空又多少次變幻無窮……
然而,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者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邊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評析:這兩篇文章分別側重從「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頌和懷念著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又有哪個話題不能運用陶淵明這個材料呢?象蘇軾、陶淵明這樣的大家,在話題作文中,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素材。

5. 求一篇關於陶淵明的作文

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深處,用人生舞著一曲淡泊,卻在進退間遺萬世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無奈望著家徒四壁,望著操勞的妻,望著渴求的兒,迫於生活,他懷抱滿腹經綸,依依惜別了故鄉的青山,故鄉的綠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滿朝文武勾心鬥角的風口浪尖,舞著一曲對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堅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遺萬世的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憤怒地望著錢財萬貫,望著昏暗的官場,望著佳餚美人的頹廢,迫於不滿,他懷抱滿心厭惡,毅然告別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參軍„„ 他曾在市俗紛亂歌舞昇平的紙醉金迷里,舞著一曲對榮華享樂的淡泊,以輕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滿足地望著春色滿園,望著倦飛知返的鳥,望著涓涓細流的泉,為免於玷污,他懷抱滿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鄉的田園,故鄉的山水,遠離塵市„„ 他曾在碩果累累田間豐收的滿目金色中,舞著對穀物滿倉的淡泊,以輕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位老者感慨著,田園都將荒蕪了,以心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歸?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一位老者決然脫掉華麗的官袍,那些華麗如何比得上樸素?那些貪圖如何比得上淡泊?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位老者就這樣斷絕了世俗,歸居田園,以山為缽,以水為酒,飲著歸真返璞,飲盡一生。
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起雲涌,詩壇的天空多少次雲卷雲舒,天空又多少次變幻無窮„„ 然而,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者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邊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雖說部分剽竊,但小弟真心一片,望樓主採納。

6. 以「走進陶淵明」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薄霧籠罩山林,鳥兒在山間啼唱,溪水不停的流淌,隱約間,望到幾間草屋佇立在山腳,不遠處人群熙熙攘攘,清晨的露珠打在草屋籬笆下菊花纖弱的花瓣上,遠遠地傳來一陣菊花的幽香·····

陶淵明,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有著為民請命,大濟蒼生之意,可由於當時政治環境的復雜 ,朝廷的黑暗,以及君主的不識英才,使他的仕途之路坎坷艱辛,一身壯志無處施展。雖然如此,他依舊在拼搏奮斗,他相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定會成功。然而久居官場的他心力交瘁,仍沒遇到自己的伯樂。

更讓他承受不住的是官官相護,壓迫,欺辱百姓的殘酷現實,他看透了社會的黑暗,他猶豫,彷徨.

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官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也想與黑暗的官場對抗,可官難做,清官更難做,更何況一個芝麻大的小官,想擁護正義,保持清廉,那是難上加難。壓迫無辜百姓,欺辱善良人民的,哪一個不有權有勢,事情一旦插手,他人就會千方百計的將他逐出此地,而事後濤聲依舊。

與其被人趕出,倒不如自己請辭,所以他毅然離開了官場,居住在人群嘈雜的地方,雖不如官場昏暗,而也會有些不公之事,他保持著內心的高潔,不沾染世俗之氣,春至播種,秋至收割,時而體味高山的氣勢磅礴,時而享受駐足於田園小路的靜謐安寧。

久坐園中,聞菊飲酒,回味人生種種,體味自然之道。菊花帶著悠然的清香,酒味里品出人生的沉重,目光落在淡雅的菊瓣上,看出的是心靈的悲痛。如果當時他真的為民請命,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可就算他真的能拯救一些百姓,他又能拯救千千萬萬各人民,能拯救天下蒼生嗎?想到這里,他不禁有一絲惆悵,捧起一束菊,清新自然而又不失高潔莊重,他追求著菊花的那份精神,永葆那顆純真的高潔的心靈 ,與世無爭。

他不需要富麗堂皇的豪宅,一間簡陋的草屋,足以讓他倍感溫馨。

他不需要眾人的誇贊,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足以讓他舒適生活。

他更不要在追名逐利的社會中打拚 ,只嚮往美好,和平,自由,快樂。

清香菊一枝,酣酒賦詩 ,以樂其志,舟搖輕颺,風飄吹衣,簡單生活,平淡朴實,安逸寧靜,怡然自樂。

走進陶淵明 ,去感受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高潔心靈,去體味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中的隱痛,去了解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艱辛勞動,去品讀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田園生活嚮往,去領會他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堅貞的節操,去尋找桃花源的美麗祥和。

走進陶淵明,共賞菊,共飲酒,領略在田園中悠然的心境。

霧漸去,菊香仍繚繞在身邊,草屋的寂靜更顯人世的喧囂,回望高山叢林,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身影······

7.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陶淵明的作文,600字,題目字擬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洩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節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為自己的志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

8. 寫關於詩人作文的結尾 我寫的李白和陶淵明,我的題目為我最喜愛的2位詩人,覺的我題目不好的也可以提出

詩酒年華,快意天下。一個是花間醉酒遊子謫仙,一個是採菊東籬淡泊隱士,古今詩家墨客,鍾愛唯斯而已。

9.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

陶兄:
久仰您陶淵明隱士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甚幸。也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
近日,我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之「不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深深地為您之「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為」折服,深深地為您之「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感慨,深深地為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閑適羨慕。
您之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污濁社會的憎惡,您之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閑適田園生活之喜愛。酒,是您之鍾愛;詩,是您之精神寄託;菊,是您之品性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為那裡沒有污濁;您常食不果腹而不急,因為您有精神食糧;您的莊稼「草盛豆苗稀」而不煩,因為您的志向沒有違背您的初衷……
我對您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和陶兄一樣,十分喜愛菊。菊,乃花之隱逸者也。可我有一事不明。隱,就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隱,不就是在一味的逃避嗎?為什麼不學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麼不像梅「零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其一味逃避,不如與那污濁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我還有一事想請教陶兄。酒,乃是文人墨客們皆愛之物。蘇軾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邊塞詩人之「葡萄美酒夜光杯」……可到最後有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喝的大醉增加自己的苦痛呢?陶兄您也可謂詩壇中愛酒而著名的人。您能告訴我原因嗎?您是否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靈,用酒為自己的處境訴不平,用酒為自己的靈魂療傷呢?
我所問有何不對之處,還望陶兄您海涵。我也希望陶兄您能「他人皆醉我獨醒」,希望您能勇敢的面對現實,成為污濁社會中的一枝獨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原則,則此生無撼矣!
就此擱筆,打擾了!
您之崇拜者

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
無錫一考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題記
那些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電影。荒草被時間無情地焚燒而過,只剩下照片里清澀而純真的女孩。一切俱變,惟一不變的,是陶淵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樣干凈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淵明的引領下。
五歲。
有了淺淡的記憶和不完善的意識。爸爸捧著書本教我背唐詩宋詞,他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也跟著念,也許下意識里存在和陶淵明一樣的快樂與悠閑,我很快學會了這首詩,出於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標準的發音引得眾人歡笑和稱贊,我就更喜歡這兩句詩了。
十歲。
年歲的跨度和知識的引領。再次翻閱小時候的書時充滿欣喜,隨手一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闖入我的視線,兩句詩觸碰了內心最溫暖潮濕的地方,拉著爸爸講述詩句含義,爸爸說著說著便憶起老家,心情無比激動,他說:「老家也有這么美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稻田,清澈見底的水塘,連綿不絕的山和感動惟美的夕陽,沒有勾心鬥角和社會煩瑣,快樂得很。」以時差為橫軸,發展為縱線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我身在其中卻不知道身在何處,迷茫暈開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歲。
獨特的思想和個性的見解。課本上正式出現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老師提問:「你讀懂了什麼?」我舉手,把十歲的記憶連著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老師笑逐顏開,表揚了我,我格外興奮……
十六歲。現在。
記得十五歲時,我好像是說:「陶淵明遠離塵囂,內心不是空曠的荒蕪,是滿載的純凈,沒有繁雜的思想,只有單純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樣,做簡單真實的自己,拋掉所有污穢的雜念,享受單純的美好,用真誠而摯意的新對待每一個人。」是的,做單純、美好、簡單、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說謊話。
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漸漸長大。
一千年以後。
一個小女孩跟著她的爸爸在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有一種干凈透明的心境正在輪回。

10. 關於陶淵明生平的作文,不少於800字

陶淵明一生不圖名利,不慕虛榮,就是特別喜歡喝酒,可是由於家貧,不能常常買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了,時常請他喝酒。他一去,總是喝得酩酊大醉。

陶淵明曾擔任江州祭酒、彭澤令等小官職。彭澤縣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後一任官職。這在蕭統的《陶淵明傳》中敘述得最為詳細。《傳》中說他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去當彭澤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種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說:「我常常酒醉,就心滿意足了!」他的妻子堅持要種大米。於是,將二頃五十畝田種糯米,五十畝田種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解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辭》。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真實思想,不僅於此。在《歸園田居》詩里,講得十分明白。他說,十三年中,幾度出仕,深受羈縛;這次堅決脫離官場,歸隱田園,就像籠中鳥飛回大自然一樣,感到無比自由和愉快。家鄉的草屋、田地、樹木、炊煙,乃至雞鳴、犬吠,都是那麼的親切、可愛。作者的這種心情,正反映了他對黑暗官場的憎惡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陶淵明有《飲酒》詩20首,都是酒後所題。他在序里說:「我閑居在家,缺少歡樂,再加上近來日短夜長,遇到好酒,每晚都飲。一個人飲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後,就題詩自娛,這不過是單純為了歡笑罷了。」他有時一個人獨飲,更多的是和鄉親父老對飲,從中取得某些安慰和樂趣。更重要的是在飲酒中,可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願。這就是蕭統所說的「寄酒為跡」。

關於陶淵明喝酒的傳說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時,就取下頭上的葛巾過濾酒,過濾完畢,仍把葛巾戴在頭上。又如淵明所居的栗里,有塊大石,淵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內有淵明埋藏的酒。有個農夫鑿石到底,發現一隻石盒,石盒內有個銅器,有蓋,是扁平的酒壺。將蓋揭開,壺內都是酒。壺旁邊刻著十六個字:語山花,切莫開,待予春酒熟,煩更抱琴來。大家懷疑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結果是酒香滿地,經月不滅。
有一年重陽佳節,他(陶淵明)在家裡東邊的籬笆下正欣賞著菊花,彈琴唱歌時,突破間酒癮大發,但遺憾的是家裡沒有準備酒過節,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叢中,並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籬笆旁惆悵。突然間抬頭一看,看見一個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帶了酒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使者。原來朝廷屢次要徵召陶淵明作官,他都不答應,王弘想要結識他,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這次陶淵明見酒大喜,立即打開酒壇,在花叢中暢飲,酒醉詩興大發,吟出了《九月閑居》這一首名詩。而「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為後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閱讀全文

與關於陶淵明的作文題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