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共贏與發展為話題寫作文 800字
俗話說:「遺人玫瑰,手有餘香。」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競爭永回遠是答一個沉重的話題。沒有競爭的社會缺少前進力量。但,為了競爭,我們就是否可以玩盡手段,爾虞我詐呢?玩過俄羅斯方塊的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要想達到游戲成功的頂點,就要學會「取長補短」。合作==雙贏。游戲如此,生活又何嘗不是呢?
『貳』 以發展為話題的作文
人生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在夜深人靜時,泡一杯清茶,執一卷文字,細細的讀、細細的品味。
常幻想自己歸隱山林野谷,過那遠離塵囂,與世隔絕的生活。與陶淵明一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與李清照一起「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與李白同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納蘭
秋風蕭瑟,你在斜陽中悄然佇立。棉袍御了秋寒,卻護不住你那多情敏感的心。凝望無邊的蕭蕭落木,你沉思著,久違的笑靨浮現在你清俊的面龐,我知你又在想盧氏了。想那日她驚恐你春睡時的體貼,想你們賭書潑茶時的歡愉,想往日「只道是平常」的點點滴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仰望青山,俯視綠水,欲哭無淚,欲歌無詞,心中有的是暗流般滾動的悲傷。
臨命索彈琴,聊示不屈意——嵇康
洛陽郊外的一棵大樹下,一塊被打得通紅的鐵塊上,映著你堅韌挺拔的面龐。你的眼神中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定,你的目光閃爍著這對黑暗統治的憎恨!
「梆、邦、邦」你握著鐵錘,狠命的敲擊著鐵塊,更是在打擊者當時社會的無道政治。對掙扎在水生火熱里的黎明百姓,你深表同情;對奪皇權殺名士的奸賊,你無比痛恨。你胸膛里燃燒的不是堆堆柴草,而是有想齊身治國平天下之願。
你猶如一隻鳳凰,經過火的洗禮後,照亮天地之間的黑暗。
遺世獨立,風骨長存——嚴光
你敏捷的才思,不凡的談吐,雄辯的才華,都讓皇帝折服。他給了你平起平坐的權位。面對眼前的輕車肥馬錦衣玉食,你不沾半點世俗之氣,視權貴如草芥,是金錢如糞土。引得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崇拜得無以加復,用詩賦盛贊你說:「光武皇帝赤符在握,當了皇帝,順時應變,統治臣民,天下又有誰能超過他呢?只有嚴光先生憑他高尚的氣節而超過了他。嚴光先生的心,比日月還要光明。他的德信能使貪婪者清廉,怯懦者自立。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路過嚴子陵的釣台,白天不敢經過,晚上掩面而過。甚至留下一首詩自嘲:「君為名利隱,我為名利來。羞見先生面,夜半過釣台。」
中國的名士:嵇康、阮籍、謝靈運……書香一沾上他們的氣息,遂化為白菊,在土地上悄然綻放,凈化了這方圓百里的世界。他們鄙視功名與地位,只求與竹為友,以山為家。是他們,將中國百年歷史點綴成金!是他們,將腐朽化為甘露,將黑暗化為光明!
作為人類,我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隱居山林,但我可以學習他們不屈不撓,求賢若渴的精神!
書香伴我成長!
『叄』 以進步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疑問,是思之始,學之端,只有敏於發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敢於直面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產生新思想,不斷促進科技發展進步,不斷推動社會發展.
敏於發現問題,需要深思.張載說:「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學會質疑十分重要,但千萬不要認為隨隨便便提一些問題就能促進進步.事實上,只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促進進步.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是經過深入思考之後還存有疑惑的.當大哲學家羅素問穆爾誰是他最好的學生是,穆爾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維特根斯坦.因為維特根斯坦聽課時,總有思考中的迷茫和迷茫後的問題.後來維特根斯坦果然成了十分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成功源自深入的思考和不斷的提問.
如果養成深入思考、敏於發問的好習慣,那麼,就更能產生促進進步的力量.試想,如果牛頓沒有遇事深入思考的習慣,怎能從蘋果下落的現象引發思考提出問題,進而發現萬有引力呢?
2.敢於直面問題,需要膽魄。發現、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難能可貴的。而當問題擺在面前,我們則要有敢於直面的膽魄。也許,你發現的問題,是對傳統的質疑,是向權威的挑戰,需要膽魄才行。布魯諾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成為捍衛真理的殉道者;伽利略不拘泥於亞里士多德的權威理論而大膽地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使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錯誤結論得以糾正。他們有膽魄,所以不退縮。
也許,你提出的問題事關重大,需要你一生堅持不懈地付出,沒有膽魄不行。袁隆平數十年來潛心研究雜交水稻問題,不斷攻克難關,提高產量,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了直面問題的膽魄,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善於解決問題,需要智慧。愛因斯坦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是為了強調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其實,解決問題同樣重要。如果人們只熱衷於提出問題,而都不致力於解決問題,那麼,就無法促進進步。
要解決問題,固然需要專心致志,更重要的是依靠智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就像亞歷山大怎麼也解不開「死結」時拔出寶劍一揮而解開「神結」一樣,勇於打破常規,也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就像小約翰按照地圖背面的人物形象迅速把撕碎的地圖拼好一樣,當正面解決問題十分困難時,換個思路,從反面著手,也許就能化難為易。阿基米德要斷定國王的金冠是否摻了白銀,冥思苦想中,從洗澡時身體使浴盆中的水排出這一現象得到啟發,從而做出了正確的斷定,並發現了著名的浮力定律。解決問題的靈感,來源於對解決問題的追求。
『肆』 以全方面發展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在構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大好氛圍中。學習時期中成長的我們。更應該深深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和做一個思想品德良好,完善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必要性。
老師與家長的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的教育,學校頻頻的家長會、賞識教育、陽光家庭、「365」等等的講座,無不貫穿著一個主題,那就是把學習抓好,把人做好。培養出一個個對國家、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學習是一個人一生,或者說終生不懈的工作,因為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天才。只要靠後天的勤奮努力、堅忍不拔、腳踏實地、點點滴滴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我,充實自我。在這里有個故事:說雄鷹飛到金字塔頂只需要一瞬間,而蝸牛爬到金字塔頂需要幾年,同樣一件事一個目標,有的人輕而易舉的就能完成,有的人需要幾年的時間或更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實現。而我們把這些依靠天賦很快完成目標的人叫做天才,而那些經過幾年或一輩子努力的人叫做「地才」,而這些「地才」通過自己更艱難的道路,超長的耐力和更多的時間以及付出的艱辛與汗水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艱苦卓絕,具有偉大成就,超過天才的人。通過這個故事說明,不管你智商有多高,離開堅持這條根,天才的能耐也會失靈,學習、做事、做人都是一個腳踏實地的過程。
做人尤為重要,一個高貴的人生,必然要有一個高貴的人格,成功的人與他的品質是很有關系的,和他知識的認真積累更有關系,因此我們要倡導,讀書、學習與做人同等重要,二者相輔相成,心裡有陽光就會有希望。不管你現在或者將來,人的一生必須遵循以下三個方面:
一、理念:一個理念好的人,他的思維是向上的,行為是積極的。
二、規則:沒有規則的人,就沒有人的尊言,辦好一件大事或成功一個人,必須有他的規則:諾貝爾獎得主,總結出一個成功的道理,那就是在幼兒園學到東西。人生的規則:早晨六點起床,飯前飯後洗手,就這么簡單,他堅持了,最後成就了諾貝爾獎得主。
三、文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的文明程度。關系著他的文化程度和做人文化的聯系「修之以身,其德乃真」用心做事,用情做人,文明體現在我們方方面面,需要付出更多。
願學習時期的我們,學習固然重中之重,人品的修煉,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也就是人的全面發展正是體現「科學發展觀」重要組成。
『伍』 以和諧與發展為話題的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
采擷幸福,走進和諧
天空的和諧,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和諧,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和諧,如鑽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諧,留下了最後的美麗;而我所追求的和諧,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擷——每一份友情,每一絲快樂,每一片希望,每一線陽光……
和諧,便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時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片葉子,從童年的大樹上悄然飄落,便再也無法重新回到樹上,只是那片片葉子依然在心中翠得耀眼。還記得,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總愛張開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藍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藍;總愛和小夥伴們鑽在「小房子」里,看調皮的雨滴在微風中嬉戲。那時的天很藍,那時的草很青,那時的大自然是多麼和諧的一幅畫卷,那時的我徜徉在微風中,真的很幸福。
現在,我依然愛藍藍的天,愛藍天下美好的一切,卻鮮有時間和精力細細欣賞,偶爾抬頭望望,覺得有種陌生的親切,彷彿生活里少了許多情趣,平添了幾許憂煩和困惑。歲月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以前不曾明白的東西: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
和諧,便是不和諧中的完美。
在這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拚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諧,此時已悄然根植於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麼?在我眼裡,幸福不是一疊厚厚的鈔票,一件華麗無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貪圖片刻歡娛的美酒。幸福,應該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頹喪無助時,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都會帶給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難耐時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盡時一張松軟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時一封遠方的素箋;幸福是你噩夢後一張慈祥的笑臉。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諧的微笑。成功是幸福,失敗也是幸福,那是一種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時候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不怕失敗,因為我的目標在前方,因為我有再爬起來的勇氣,因為失敗是一種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絲絲陽光溫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其實怎樣的世界才算和諧,答案就在你眼裡,就在你心中。
采擷幸福,給自己一份愉悅的心境;離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諧。
.........................................................
小議和諧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放在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深化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筆者發現,和諧已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詞彙,如「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社會更加和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等。所有這些「和諧」,如春風拂面,讓人倍感親切,也使人深長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和也,強調順和、協調,力避抵觸、沖突。琴瑟和鳴,黃鍾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所處的社會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矛盾的存在,離開矛盾的統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不可能發展進步。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達到統一而出現的狀態,它標志著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元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共同發展。多樣性的東西共存而達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諧;如果多樣性的東西彼此沖突,達不到平衡,也就無所謂和諧。這也就是說,和諧是把「雜多導致統一」、「不協調導致協調」。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於注意和諧,即強調人與物之間的融和,人與人之間的「和合」.古人解釋,「和」是「以他平他」,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包括「和生」、「和處」、「和順」、「和洽」等。人們常說的「和為貴」、「政通人和」、「家和萬事興」等等,就是這一人文精神的具體表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雖屢受摧殘而不絕,中華民族雖屢經磨難而不衰,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顯示出我們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諧,必能彈奏出優美動人的樂章;社會和諧,必能帶來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諧猶如一幅畫,好似一首歌。和諧產生美,和諧生發力量。現實生活中少不了和諧,社會發展呼喚和諧。但也毋庸諱言,我們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生態環境的破壞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益,這是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後作出的理性抉擇。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已成為一種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已成為一種理念和追求。
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局面也十分重要。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這給和平與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也帶來巨大挑戰。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得主動,就必須萬眾一心、奮發圖強、艱苦奮斗,就需要全社會、各民族同心同德、團結協作、眾志成城。正如古語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斷金。只有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共處,滿懷一腔志,擰成一股繩,才能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力量。
矢志不渝奮進志,齊心共奏和諧聲。和諧,順應時代潮流,合乎黨心民意,是新時代的優美樂章,是新世紀的絢麗圖畫。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報告指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按照這樣的要求,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政治局面的安定和諧,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
........................................................
談和諧
和諧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像空氣、水和鹽一樣,不能把它們都留在未來。還好,生活中有許多細節能讓我們感受和諧。每天留點和諧給自己,給你周圍,就會「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和諧才能產生幸福。
所謂「和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配合得適當和勻稱。」我們的先人是這樣闡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語)「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子語)應該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和文化:和諧、和睦、和善、和解、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和」因不同而產生,並因「和」而消弭了不同。
西方哲人的和諧觀更顯詩情畫意:「從和諧的氛圍中,從天堂般的和諧氛圍中,這一世界的圖景開始了:從和諧到和諧,它踏著每一個音符,走完了通向人類的美滿歷程。」(英國詩人《德萊頓詩選》)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更是惜字如金,一語中的:「整個天就是一個和諧。」
美在和諧。和諧是初春河上漂過的第一叢草壘,暮晚天際掠過的飛鴻,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園,是滿坡黃花間衣袖盈風的少女笑靨,是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溫馨,是青石砌成的古井裡,小提桶在井壁碰出的清悠回響,雨絲中裊裊撐起的小花傘,河邊茶居裏手持茶壺半眯著眼品味的老茶客……這些不正是讓我們熟悉又親切的和諧場景嗎?
和諧是一道風景。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以一種誠信友愛、互敬互助的心情漫步其中時,便也成了一道道和諧的風景,到處可見豐子愷先生在《護生畫集》中描繪的「人閑牛亦樂,隨意過前村」的平和圖景。
和諧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徵,和諧是最佳組合,和諧是眾多因素的統一。只有和諧的東西才是美的,萬事萬物莫不盡然。琴瑟和鳴,黃鍾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和諧的音樂妙不可言,和諧的山水使人心曠神怡,和諧的社會才是理想的社會。
和諧是相愛的人心心相印、親密無間,愛到深處,不需要語言,眸子里充滿了深情厚誼,相互瞄一眼,勝過千言萬語,深愛無言,真愛無聲,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和諧境界。和諧是一種默契。在什麼也說不出什麼也不用說時,一個默默的凝眸,就足以表達心領神會的溫柔。和諧是一種濃濃的人情味,在人們心中悄悄彌漫開感動和開心。正如作家畢淑敏所言:「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就更准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和諧是一種生存狀態、工作狀態,它來自生命本身的活力,來自自然的吸引。
和諧是一種具體的、被看得到摸得著的事物所喚起的情緒,誰也不該對它視而不見,誰也不應該總是做那些使自己不和諧也使他人不和諧的事,尊重自己,也尊重生命中的每個人。
和諧是一種智慧,一種超脫,一種寬容和理解,一種飽經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堅定的成熟。
和諧不能是刻意的。和諧不是扮出來的,是人的認識與判斷能力的厚積薄發。憑能力挽回的和諧是一種榮耀,用機智贏得的和諧是一種修養,不懂裝懂的和諧是一種無知,委屈自己硬撐出來的和諧是一種悲哀。人們常會說:「假如我能……就好了。」其實大多數的假設未如願的原因,不是我們真的不能,而是我們缺乏勇氣,一份輕微的不自信,足可以使我們擦肩而過或抱憾終生。
和諧正是如此。
諦聽和諧之聲,感受和諧之美,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諧交往。想和諧,說和諧,謀和諧,貴在質上,效在度上。和諧之美,在水乳交融之中,在泥沙俱下之間,凸現出和諧的特殊。遠和近、東和西、陰和陽、強和弱、無和有、想像和現實,和諧就在我們身邊,
『陸』 以平衡與發展為話題的作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論我們走到哪裡,走得多遠,最難忘,最捨不得的就是家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家鄉更產生了一種依戀.依戀家鄉的山,依戀家鄉的水,依戀家鄉的路……那如畫般的風景,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 60 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0 周年了.在這 60 年裡,家鄉的一切都變了樣,一切都煥然一新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 ,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日子啊!當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了」,全國的人民是多麼的興奮,多麼的自豪啊!在這 60 年中,我們一起走過風,越過雨,品過酸,嘗過苦.
1997 年香港回歸, 1999 年澳門也投入祖國媽媽的懷抱, 1978 年改革開放, 2008 年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中.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遠的山區,指導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 10 年前的那一幕.當時我只有 4 歲, 4 歲的我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有一次剛下過雨,因為是黃泥路,路上到處坑坑窪窪.突然,我聽到「晃當」一聲,原來是一輛自行車路過水坑,由於坑太深,所以陷進去了.騎自行車的人狠狠地摔了一跤,自行車也摔壞了.那時,我雖小但也懂得同情他人,當我想去關心他人時,卻把自己給陷進了黃泥里.
十年過去了,現在不僅是自家門口連馬路也是用水泥鋪的,踏上去兩個字:舒服;走過去兩個字:放心.十年前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鄉村發展已經跟上了祖國發展的腳步了.
當然,家鄉的發展遠不僅在行上,還發生在人們的衣、食、住上.衣服穿講究了,東西吃講究了,住房要求高了.還有很多細節有待我們去發現.關心祖國就應關心家鄉的變化.毛主席曾說過「老百姓就是菩薩,菩薩就是天」,老百姓生活好了,祖國母親也會感到幸福的.
『柒』 速求以發展為話題的800字作文,急
采擷幸福,走進和諧
天空的和諧,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和諧,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和諧,如鑽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諧,留下了最後的美麗;而我所追求的和諧,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擷——每一份友情,每一絲快樂,每一片希望,每一線陽光……
和諧,便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時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片葉子,從童年的大樹上悄然飄落,便再也無法重新回到樹上,只是那片片葉子依然在心中翠得耀眼。還記得,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總愛張開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藍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藍;總愛和小夥伴們鑽在「小房子」里,看調皮的雨滴在微風中嬉戲。那時的天很藍,那時的草很青,那時的大自然是多麼和諧的一幅畫卷,那時的我徜徉在微風中,真的很幸福。
現在,我依然愛藍藍的天,愛藍天下美好的一切,卻鮮有時間和精力細細欣賞,偶爾抬頭望望,覺得有種陌生的親切,彷彿生活里少了許多情趣,平添了幾許憂煩和困惑。歲月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以前不曾明白的東西: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
和諧,便是不和諧中的完美。
在這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拚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諧,此時已悄然根植於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麼?在我眼裡,幸福不是一疊厚厚的鈔票,一件華麗無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貪圖片刻歡娛的美酒。幸福,應該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頹喪無助時,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都會帶給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難耐時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盡時一張松軟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時一封遠方的素箋;幸福是你噩夢後一張慈祥的笑臉。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諧的微笑。成功是幸福,失敗也是幸福,那是一種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時候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不怕失敗,因為我的目標在前方,因為我有再爬起來的勇氣,因為失敗是一種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絲絲陽光溫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其實怎樣的世界才算和諧,答案就在你眼裡,就在你心中。
采擷幸福,給自己一份愉悅的心境;離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諧。
.........................................................
小議和諧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放在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深化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筆者發現,和諧已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詞彙,如「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社會更加和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等。所有這些「和諧」,如春風拂面,讓人倍感親切,也使人深長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和也,強調順和、協調,力避抵觸、沖突。琴瑟和鳴,黃鍾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所處的社會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矛盾的存在,離開矛盾的統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不可能發展進步。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達到統一而出現的狀態,它標志著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元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共同發展。多樣性的東西共存而達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諧;如果多樣性的東西彼此沖突,達不到平衡,也就無所謂和諧。這也就是說,和諧是把「雜多導致統一」、「不協調導致協調」。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於注意和諧,即強調人與物之間的融和,人與人之間的「和合」.古人解釋,「和」是「以他平他」,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包括「和生」、「和處」、「和順」、「和洽」等。人們常說的「和為貴」、「政通人和」、「家和萬事興」等等,就是這一人文精神的具體表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雖屢受摧殘而不絕,中華民族雖屢經磨難而不衰,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顯示出我們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諧,必能彈奏出優美動人的樂章;社會和諧,必能帶來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諧猶如一幅畫,好似一首歌。和諧產生美,和諧生發力量。現實生活中少不了和諧,社會發展呼喚和諧。但也毋庸諱言,我們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生態環境的破壞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益,這是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後作出的理性抉擇。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已成為一種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已成為一種理念和追求。
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局面也十分重要。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這給和平與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也帶來巨大挑戰。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得主動,就必須萬眾一心、奮發圖強、艱苦奮斗,就需要全社會、各民族同心同德、團結協作、眾志成城。正如古語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斷金。只有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共處,滿懷一腔志,擰成一股繩,才能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力量。
矢志不渝奮進志,齊心共奏和諧聲。和諧,順應時代潮流,合乎黨心民意,是新時代的優美樂章,是新世紀的絢麗圖畫。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報告指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按照這樣的要求,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政治局面的安定和諧,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
『捌』 以「堅守與發展」為話題的作文該怎樣寫(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題記世界在不停的旋轉著,生活的喧囂永不停息。我們每一個人都緊緊跟隨我們各自的命運,拚命的攀爬聳立在你身邊的高峰,為了不迷失於殘酷的現實,為了捕捉到心中的夢想。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環境里常聽到有人說:「當初我如果怎麼樣,一定會飛黃騰達」。毫不留情的說這樣的人有的不是夢想,而是使他迷茫與生活中脆弱的幻想。也許有了幻想才誕生夢想,有夢想就希望可以實現夢想,在拼搏的路上,我們從來都是滿懷渴望的摸索著。有人曾說:「如果對自己沒有確切的把握,就請在學校里度過你的青蔥歲月」。而我們正處在這個過渡時期,夢想是一朵「彼岸的花」,你要用你的所學去造一艘可以駛向彼岸的「船」。堅守住你的夢想就堅守住你人生的意義。巴金說:「理想從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就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也許,現在的你正身陷泥潭、正為繁瑣的生活做無謂的奔走,無奈到想放棄你的夢想,但最後又捨不得,因為有了夢想就像心中有了燈,照亮了你所有的黑暗。現在有許多通過自己奮斗而獲得成功的人士,周星馳就是其中一員,由曾經的跑龍套,到現在的喜劇大師。可以想像他在這追夢的路途中遇到了多少坎坷。但他卻說:「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你也許會對我冷嘲熱諷、羞辱我,我不會生氣,或許我還會給你陪笑臉,但終有一天你將無法開口,因為我站的比你更高」。夢想無疑是個美麗的字眼,你有這個美麗的夢嗎?我有,尼采說每個人距離自己都是最遠的。而我就在尋覓自己的道路上,不畏懼前方的荊棘。堅守住夢想就堅守住了自我,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比漫無目的的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事了」。因為一旦躊躇徘徊就易被風沙迷住眼,偏離尋找自己的方向。所以當苦難接踵而至時,當命運的天空塗上一層陰霾的烏雲時,請你高昂你的頭顱,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逆境中找到光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朋友/堅定的的相信夢想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堅守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