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話題作文解析

話題作文解析

發布時間:2020-12-26 00:23:11

⑴ 關於志氣話題作文作文聯系中國社會現實分析

偉大的祖國母親給了我們這樣安定的成長環境讓我們學習才使我漸由無知到有知;敬愛各位老師給了我們無限的教育和關懷才使我們漸由一 小小稚兒成長為一名五好學生;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叔叔長輩的指教……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我們不應知恩回報嗎?

那麼該怎麼回報呢?我認為只有努力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對得起祖國母親的養育之情,才能讓老師、父母、長輩們一片苦心得到慰藉。確立奮斗目標並不難,問題是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呢?!

有人說,做人首先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如果人們的道德修養落後於時代,那麼這個社會必將停滯不前。我完全贊成這個觀點, 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不難忘記:童稚時的孔融將最大最好的梨讓給長輩的動人故事;老子在《道德經》中囑咐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一切的一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所在。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彈指一瞬間,人類已昂首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一漫長的歲月里,中國戰勝了衰落走向振興;戰勝了分裂走向統一;掙脫了屈辱走向奮起。中國正以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著自己。但如果只有經濟發展,而沒有倫理道德的進步,社會不知將會何其混亂不堪呢! 也許大家還記得這樣一篇報道: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為了一個愚蠢的想法,殘忍的將一瓶高濃度硫酸潑向黑熊的事件。聽過這篇報道後我似乎看到了黑熊那殘存的一隻眼睛無助的、黯然地望著那不可思議的一切,並竭盡全力的想站起身來,以垂死的掙扎向人類示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會有如此不道德的殘忍行為,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尤為重要。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當今世界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涌現和競爭異常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做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質修養,還要積極掌握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已任。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對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

有一個例子說明知識對我們是多麼重要。有一個年輕人,很孝順,給老父親買了一台CD機,後來趕時髦,又把CD換成了LD機,之後又換成VCD、CVD,到現在是DVD了,有一天,他老爸就跟他講:"你這臭小子,成心跟我過不去,今天這個D,明天那個D,你知不知道我用這些個D,麻煩得就象在侍候你80歲的老爹!" 你可別笑,當今社會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如果從現在開始,我們年輕人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緊跟時代的節奏,那麼有一天,你不但談不上為社會做什麼貢獻,而且有可能買回一個什麼D,說不定也會象那位老父一樣麻煩的。登上昆侖,才知道什麼叫做高峻;俯瞰泰山才知道什麼叫做巍峨;目覽長城,才懂得什麼叫做雄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我們趁早學好本領,將來為國爭光吧!

最後,我還想與有志少年共勉四個字:「艱苦奮斗」。一個人要自立,一個民族要振興,一個國家要富強都離不開艱苦奮斗。聽大人們講,中國共產黨就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壯大起來的。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在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在艱苦奮斗中成就偉業,在困苦中創造輝煌,靠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無一不是艱苦奮斗的結果。「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立身」 ,古今中外,無數經驗者表明:艱苦奮斗,事業必成;貪圖享受,自毀前程。聽說曾有人預言,中國 將會垮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因為我們這一代有很多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我是一個獨生女,我聽了這話後,就決心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讓別有用心的說那話的人自己打自己一個大嘴巴!

這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世界,這是一個呼喚創造的時代。讓我們牢記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勇敢、主動的去開拓、去創造吧,讓生生不息的創造動力成為托起我們民族未來、祖國希望的脊樑吧!

高中作文審題詳細分析

一審題是指細心揣摩題意。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弄清題目所指示的寫作對象和范圍。

2.弄清題意的重點。

3.弄清題目的比喻、象徵意義。

4.弄清題目對表達方式的要求。

二 高考題的審題

1.命題作文的審題

高考作文有不少是用一個詞做題目。如「橋」「路」「蠟燭」「機遇」「父輩」「嘗試」「習慣」「責任」「說安」「包容」「意氣」「願景」等。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這個詞所代表的事物本質特點上,需要抓住它的本質特點進行思考,或寫它的象徵意義,或寫它的比喻意義,或寫它的引申意義,這類命題審題的關鍵在於正確理解詞所表達的概念的含義,並據此選出恰當的材料。

如果題目是一個短語,必須分析短語的結構。一般說來,偏正關系的短語,它的題眼是偏的部分。比如「心靈的選擇「審題必須扣住「心靈」思考,心靈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如思想意識道德情操意志品質等等,「心靈的選擇」就是選擇這在矛盾的情況下,對某種思想精神品質 情操等向真善美升華的選擇。

一個主謂結構的標題,重點應該分析的是謂語,如「成功貴在恆」,重點應該分析為什麼說「貴在恆」,怎樣才能做到「貴在恆」,再如「堅韌——我追求的品質」什麼是我追求的品質?是「堅韌」。「我追求」又成了一個偏正短語,限制了范圍,是「我」的追求,而不是別人的。

一個動賓結構的標題,重點分析的對象是賓語,如「小議異想天開」,重點應該分析什麼是異想天開,為什麼要異想天開,如何才能異想天開。

並列結構的標題,重點應該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偏廢一方。

文章的題目,雖然往往只有幾個宇,只有仔細辨析題目中每一個字、詞的含意及其相互關系,才能確切地領會整個題目的主要意思、主要精神。

(1)要抓住關鍵詞語

例如,看到「父輩」這一題目,就要注意到「輩」是一個群體概念。文章不能只寫自己的父親或是伯父、叔父等某個個人,而要著眼於反映兩代人的關系,或是下一代對於上一代的某些較有普遍意義的看法。

(2)弄清詞語取的是基本義、還是比喻義

如「嘗試」這一題目,取的是它的基本義,即一個人或一些人主動地、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以前沒有做過的事,從而獲得某種感受或啟示。既然是「以前沒有做過的」,所以成功、失敗或至今仍無結果都可以寫。因為「嘗試」的前邊沒有限制詞,所以既可以用第一人稱寫自己,也可用第三人稱寫別人;既可以寫個人的經歷,也可以寫集體的實踐。

有的題目要求取的是它的比喻義。比如2006年北京《北京的符號》。

2.材料作文的審題

材料作文的審題,實際是一種有特定目的的閱讀。它要求作者不僅分解內容,提煉意義,而且要善於從整體上去判別材料的主要傾向,從某些暗示中捕捉命題的意向,並根據命題的限制和要求,對材料的主旨作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所以,材料作文的審題,第一點就要做到整體認知、總體把握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材料寓意觀點,需要多角度抽象立意。審題難度較大,需要對材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材料除顯而易見的表層含意外,往往蘊含許多深層內涵,並由此可以開決出多方位多角度的議論點。

另一類是以材料作為寫作的情景,展開聯想想像。

當然,材料作文可以從不同角度確立觀點,審題時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發揮的論題,或材料最豐富的角度,會得心應手。

這一類作文應該在總體把握材料的主旨基礎上選擇最佳角度立意,當然也可以根據材料提供的內容選擇合適的角度審題立意。2006年高考做已經做了有益的嘗試,並且拓寬了審題立意的角度,2007年高考中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比如全國卷的漫畫式材料。

3.話題作文的審題

自1999年高考作文多屬話題作文。(06年、07年除外)。1999年高考作文的話題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2000年高考作文的話題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1年高考作文是以「誠信」為話題;2002年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

①明確文題構成。

話題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語、話題、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構成。

A話題作文的材料起個由頭的作用,或提供一個事實或講述一段小故事或給出一幅(組)漫畫等,用意在於吸引注意力,激起寫作興趣,將考生的思維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

B提示語的作用或是對材料作解釋說明,或是補充介紹,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開思路。

C話題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作文的中心議題。話題和材料的關系,既可能是話題范圍僅僅是材料蘊含的意義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話題范圍遠遠超過材料所蘊含的意義。

D要求(或注意)則是對作文提出一些具體的諸如立意、選材、文體、題目、篇幅等方面的規定。

②審讀材料(包括提示語)。

話題作文的材料具有雙重身份,它既是話題的引語,又是對作文的提示語。話題材料中總是隱含著命題者的一些意圖,如對作文范圍與立意的某種限定等。審題首先要把隱含於材料中的命題意圖讀出來,並據此確立自己文章的觀點。

2001年高考作文題的話題材料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須有所取捨時,將「誠信」拋掉了。對於人生來說,誠信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麼可以拋棄呢?盡管這個故事並沒有結論,但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誠信不可拋。要按這個道理立意,就是命題者通過話題材料給予考生的提示。因此,話題雖然只是「誠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須按「誠信不可拋」來寫的。

③審讀「話題」。

「話題」的文字總是很簡短。但盡管這樣,對話題也一定要看準,想清,這樣才能使話題作文的審題更加准確,否則就有偏離的可能。1999年的話題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有考生在文章中大寫特寫記憶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寫記憶移植的試驗如何如何,完全脫離了話題規定的范圍。話題「假設記憶可以移植」是一種假設,就是規定了前提和范圍,考生只能在這個范圍內作文。再去討論能否移植的問題,就是對這個前提有意見,也就越出了話題的范圍,而在寫另外的題目了。這在考場作文中是絕對不允許的。

三研究題目特點,把握寫作的著力點。

1.如果題目或話題是一個字或一個詞語,就要搞清這個字或詞語的含義以及所涉及的范圍

例如:2005年北京試卷《說「安」》為題寫一篇作文,「說」表明讓寫的是議論文體。「安」的范圍很大,如「安定」「安分」「安靜」「安逸」「安樂」「安全」「平安」等詞語,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有話可說的詞語,這就是寫作的著力點。

2005年重慶試題「自嘲」,其含義詩自己嘲笑自己,是對自身缺點和自身不利處境的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認識,寫作范圍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這就是著力點。

2.如果話題是一個偏正片語,除搞清中心詞的含義外,要特別注意其限製成分的內容,而且限制詞語就是寫作的著力點。

如2005年山東試題《雙贏的智慧》,它的著力點不在「智慧」,而是在「雙贏」,就是利益雙方互相主動幫助他人,互相受益的事情。

2002年全國試題「心靈的選擇」,試題的著力點是「心靈」,即經過艱苦的心裡矛盾斗爭之後做出的抉擇,而且體現出高尚的精神或積極的意義。

3.如果話題或題目是一個或幾個並列的概念,那麼辨明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是寫作重點。

比如2005年全國二《位置與價值》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的關系:找准位置有利於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對自己缺乏認識,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就很難實現自身的價值。最近幾年的關系型作文值得認真推敲。

4.如果話題或題目是一個動賓(或動補)片語或一個句子,著力點應該放在動詞(謂語)。

如2005年天津試題《留給明天》,「留」就是文章的著力點,到底留什麼給明天呢,可以有多種想法。再如2005年遼寧試題《今年花勝去年紅》中心點就是「勝」,可以用對比的寫法寫出生活的今勝過昔,事物的新勝舊,人物的差變好。

5.如果話題或題目是一個問句,著力點在疑問詞上。

比如「歷史豈容篡改」,著力點在「豈」字。

⑶ 以夢想為話題的作文600字包括解析

漫步在幽靜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風徐徐從耳際拂過,碧綠的瓜葉也隨之輕輕跳躍,隱約露出身下肥嫩水靈的黃瓜。突然間,我驚詫於如此肥碩的瓜果,何以懸於如此纖弱的藤蔓之上,還這樣茁壯地成長?走過了,我看到了盤結在瓜身上的堅韌的青藤,還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傷痕。在感嘆瓜果如此虧待自己的同時,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撥開青藤,當最後一根青藤離開瓜身時,我聽到的卻是瓜墜入土中的一聲悶響。我愣住了:原以為青藤是瓜們成長的束縛,卻不知它原來是生命的支柱 ;原以為那是瓜們無知的自虐,卻不料那才是對自己的善待。

常常會反感於生活中的種種規矩、原則,以為它們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殺創造力的元兇。然而,離開它們,生活真是那麼美好嗎?恐怕不盡然。果真如此,我們很容易從放鬆滑向放縱,最初的欣喜將會被隨歲月而漸次累積的茫然所取代。徘徊於人生岔路口時,我們仍然希望找回曾經的那些規矩和原則。如果不顧那些規矩和原則,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對自己的善待。

瓜果尚且知道為了成長寧願被青藤勒住,那我們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類又該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簡單地拋卻原則,而應適當地堅持原則,尋找一些能有助於自身成長的「青藤」。這些「青藤」能讓我們在面臨種種不良誘惑時,及時地懸岸勒馬;能讓我們在風雨飄搖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讓我們在茫然無措時,仍然擁有強大的精神支柱……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處世原則,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則,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當然,被「青藤」勒住,難免會不舒服,不自在,有時甚至會感到傷痛,會留下永不磨滅的傷痕。但為了成長,付出這些代價又何妨呢?畢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時的輕松,而是為了得到永遠的快樂。

我走向瓜藤邊。從松軟的泥土中拾起那依舊水靈卻失去生命光澤的黃瓜,不覺間竟有些為自己的頓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讓自己勒著青藤成長。那道道被勒出的傷痕決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記錄,而是你光輝的青春舞步。

⑷ 一個話題作文,求分析從哪幾個角度寫,如何寫最好帶素材

嗯,奶奶的角抄度,先點點頭,在搖頭,先肯定了兒子學習他人的觀念,後又感覺到了這種觀念中含有的缺陷,那留給我們的問題是到底應該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的去談。1.沒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能借學習他人來改造自己。2.既不能不學習他人,固步自封(這點可以簡略,畢竟不是重點)(其實一二兩段可以合並)3.失敗的改造會畫虎不成反類犬。(重點說)4.解決方案:學習他人,但不能迷失自己。而且要學會融合,學會提高。嗯,其實現在有很多青年人都是太過聰明,學到了別人的風格,卻丟失了自己,你也可以藉此向社會發問啊。5.結尾。例子自己找吧,最好找新穎一點的,像蘇軾啊很多人的書法都是效仿古人但是又自成一家,這樣的可以用,邯鄲學步這樣的就不要用了。。希望能幫到你啦

⑸ 以你的和我的為話題可以解析成什麼樣的作文

你和我可以寫出朋友之間這份情誼。

⑹ 以理想為話題作文分析 50之100字

我的夢想是來當一位好醫生,因源為醫生可以治很多很多的病,救很多很多的人,當醫生是一個光榮的職業。
如果我真的實現夢想當上醫生。我讓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我讓大人身體強壯、努力工作。我讓小孩身體棒棒,快樂成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先要好好的學習、天天向上。為成為一位優秀的醫生做十足的准備。加油!

⑺ 以中國夢 我的夢為話題的作文的解析

話題:「中國夢」
【話題解讀】
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是十三億中華兒女共同擁有的偉大夢想。就寫作的角度,乍一看,這是一個很大、很廣的話題,使人想到的是民族奮進的滾滾大潮,是氣勢磅礴的宏偉藍圖;但換一個角度想,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而個人的夢想又是建立在國家繁榮昌盛基礎之上的,是與「中國夢」息息相關的。所以,每一個中國人,不論性別、不論年齡、不論文化程度、不論市民農民……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一個嚮往美好、幸福的夢想,每一個中國人都向著這個夢想努力、奮斗的結果,便是在締造和實現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
【立意指津】
作為社會經驗尚不豐富的中學生,寫作「中國夢」時,大可不必非去觸及自己陌生的領域,去寫宏大的主題,——那樣很容易陷入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的誤區。立意時,首先可以試著去關注身邊的人,接近他們的夢想,發掘出那些積淀在夢想中的平凡的、感人的、釋放著積極的正能量的,或朴實或高貴的精神、品質,進而將之提升到「中國夢」的高度;其次,可以立足身邊小事,從精神文明、社會道德等層面反映「中國夢」。
【構思點撥】
思路一:尋找有夢想的人
生活在這樣一個現實的年代,我們身邊還有執著於夢想的人嗎?本文的體裁為散文,文章以「我」的「尋夢」之旅為線索,記錄了「我」的見聞感受或心理歷程,點明「夢在心裡,希望常在」的主題。寫見聞感受,可以描述街頭所見幾個片段,從平凡的生活狀態中發現人物內心的夢想;寫心路歷程,可以用聯想的手法,將一幕幕生活畫面在「我」腦海中呈現出來,通過逐一比對,發現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是有夢想的。無論哪種形式構思,結尾都要回歸話題,點明文中所寫的都是朴實而不凡的「中國夢」。
思路二:講述有夢想的事
本文屬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可以通過自己經歷的一件事,引發關於「中國夢」的思考和感悟,寫成一事一議的記敘文,比如走在街頭,目睹了表現「公德」「環境」等主題的事件,或正面或反面,都可以議一議,表明自己對「中國夢」的看法;還可以通過幾件小事來歸納概括,比如,班裡掀起了一股「人人爭做小主人」的熱潮,其間有好多感人的小故事吧,選幾件表現「負責」「奉獻」「愛心」等主題的,就能提升到中國夢的高度。
思路三:贊美夢的追逐者
這應是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從身邊的親人、老師、鄰居、同學……中,選一個認真生活著的人,以夢想為線索,通過若幹事例,挖掘出他(她)身上蘊涵著的「夢想」的力量,結尾點題,將個人的夢想升華為「中國夢」,就是一篇不錯的作文。
思路四:人人都有一個夢
本文當寫成寓理於事的記敘文。可以設置一個情境,讓不同人物出場,講述或展示他們的夢想,最後以「我」——一個傾聽者的身份收束點題;也可以寫有「我」參與的一次「夢想討論」,在談話中揭示「中國夢」的內涵。

【習作範文】

我的中國夢

中國夢本該如此,敗,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倔強傲岸。
孔子被後人稱為大賢至聖,然而在我看來,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逐夢者。春秋戰國,禮崩樂壞,道德失范,戰火紛飛,天下無道。孔子卻懷著悲天憫人的仁愛之心,為恢復「禮治」而四方奔走。為實現自己的主張,他周遊列國,開館授徒,陷於困厄而不屈,遭遇譏諷而不墜,坐盡冷板凳而不悔。楚狂接輿的諷諫,長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擠,都不曾使他動搖。「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就是這樣,明知世道艱難,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仍要四處游說,試圖力挽逛瀾於既倒。雖在當時累累如喪家之狗,卻如日月,照耀歷史。
春秋戰國,一個以天下為己任、敢於擔當的夢,不僅是他的,也是我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逐夢精神,激勵著我為理想而奮斗不懈,即使失敗又有何悲,又有何悔?在失敗中前行,一樣能走向光明!
中國夢本該如此,成,有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超然脫俗。
莫言,80年代30幾歲就已志得意滿,他的作品《紅高粱》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獲得包括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在內的無數獎項。然而他卻沒有因此而飄飄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邊的人物,去記錄身邊的故事。一年年的積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長篇小說,並在2012年一舉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以後,他謙遜地說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成功了而不是忘乎所以,成功了而不是傲視天下,那是莫言做到的,那也是我的夢想。登上高峰以後,不是春風得意馬蹄輕,而是謙虛而踏實;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揚鞭策馬,一路長驅,永無止境。
中國夢本該如此,寵辱不驚,熟視歲月如流,有雪底蒼松的不屈,有僻地蘭草的淡泊,只為青山不放鬆。懷揣我的中國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攜長風,浩盪而去,昂首挺胸風沙渡!

⑻ 關於人與自然話題的作文結構。。幫忙分析下

1.先寫陶淵明歸隱田園融入自然的事列(穿插蘇軾,李義山等文人切近專自然)論證 當人屬把自身的精神存在寄託於山水之時。。獲得的是一種容百川而乃大的廣闊自然生存空間
這種寫法很好,是文章慣用的格式。

2.再寫紅樓夢中黛玉葬花場景。。突出她那詩意的心境,擁抱大自然。。論證當我們珍視自然。融入自然。。那自然也將重拾人間的詩意
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來闡述不同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確不錯。
3.隨後舉出人們和自然不和諧的反例
這一點,不太好,話題的轉換太快,導致和前面兩點脫軌,似乎使整個篇章分成了兩個不同的話題。最好在之間再抒發一下作者對人與自然的感慨、感想。接下來運用語言描述:如,當我們看到這些古代名人對自然的熱愛,然而如果當我們靜靜地進行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接下來便可以進入反例。
最好不要光舉例,要有見解。

閱讀全文

與話題作文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