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去過徽州的作文400字
天地之美美在黃山,人生有夢夢圓徽州。今天,我來到了素有「桃花園里人家」之稱的「西遞村」。
經過一上午的長途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此次遊行的目的地。剛下車,我就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藍天、白雲、黑牆、白瓦、青山、綠水,就像是一幅水墨畫,遊玩的旅客,就是那水墨畫的「畫中仙」。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因為河水向西流經這里,原來被稱為「西川」,政府在這里設了一個驛站,供傳遞公文的官員休息的,故而得名「西遞」。
村前的牌坊樸素而典雅,黑、白、灰三種顏色混為一體,具有濃濃的徽州氣息。遊客們紛紛在這里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此時已是中午1點,平日里的驕陽也收斂了光芒,似乎不想打破這份寧靜。巷子里三三兩兩的遊人,拋下了工作學習的勞累,漫步在小巷中,有的人家在自家的小屋裡做著桂花芝麻餅,一股獨有的清香飄來,路過的人都會和主人聊聊天,順便買幾個桂花芝麻餅,一位大伯把自家釀的米酒拿了出來,供路人品嘗、選購。人們說話都降低了聲音,導游也把揚聲器的聲音關小,怕是失去了這和諧、美好的畫面。
看著看著,時間已到了黃昏,遠處飄來了淡淡的茶香,我聞香而去,見一戶人家正在炒茶,主人見到我們,盛情的邀請我們進屋,給我們每個人沏了一杯剛炒的茶葉,茶葉那特有的香氣鑽進我心裡,那茶香沁人心脾。茶,很熱,很濃,彷彿一股暖流,很快溝通了主人和遊客們的心靈。主人臉上掛著質朴的笑容,讓我們忘掉了一天遊玩的勞累,心情也隨之變得十分愉快。
小孩們在這里嬉戲、追逐、打鬧,笑聲驚動了樹上棲息的宿鳥,它們撲稜稜的飛起,又悄悄地落回遠處。西遞的寧靜、祥和的畫面,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⑵ 徽州美食的作文,快。。。。。。。。。。。。。。。。。。。。。。。。。。。。。。。。。。。。。。。。
「頂市酥」,是一種誕生於清末「徽商」故里古徽州的、歷史悠久的、高檔精細的、極品型的酥糖類傳統糕點。清末,安徽省「徽商重鎮」屯溪的南北貨行業同仁,為了城市精細糕點消費人群的特殊要求,於是吸取附近歙縣楊村(今王村)製作的「麻酥糖」的傳統經驗,揚長避短,加以改進,在製作中提高玉麻的比例,選用優質糖料精製,終於創造出一種完全嶄新的徽式糕點,命名為「頂市酥」,就是「市上頂頂好的酥糖」的意思,當然是名副其實的。
過去的時候,「頂市酥」是要到每年的春節期間才有應市的主打「年貨」, 是徽州民間春節時家家戶戶必備的傳統糕點,又是過去徽商外出饋贈親友的禮品。現在,則成為了已經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徽州錫格子茶」項目中的主要茶點;如今,隨著黃山市(古徽州)「現代國際旅遊城市」的建設,「頂市酥」更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有應市、並深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旅遊紀念品了,所謂「客里逢人皆盡誇,好個徽州頂市酥」。
「頂市酥」 扁長立方體的尺寸為:長5公分、寬4公分、厚2公分,外麵包裹著大紅色的、印有顯眼的「頂市酥」字樣,以及生產廠家、原料、生產日期等文字的包裝紙,給人以溫馨、祥和、喜氣洋洋的視覺感受,非常舒服、愜意。品嘗「頂市酥」的時候,無須撕破包裝紙,只需輕輕掀開被折進去的一角,便能很容易地打開包裝,霎時聞到直沖鼻孔的香氣,頓然見到白中帶黃的「頂市酥」。於是,就以拇指、食指輕輕捏起「頂市酥」,輕輕送入口中,輕輕咬它一口,就感覺自己有了氣功一樣,牙齒未落,那塊「頂市酥」竟然自動分離並恰到好處地落在您的口內最為舒服的地方,無須牙咬,它已隨心順意地酥化成妙不可言般的享受了。
徽菜發端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是古徽州菜餚的代表。徽菜的形成與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獨特的山區環境為徽菜提供了豐富的山珍野味原料,當地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活動,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徽商成就的「無徽不成鎮」洋洋大觀,演繹了「哪裡有徽商,哪裡就有徽菜館」的壯觀場景,徽菜也因此成了我國八大菜系之一。
黃山市社科聯主席汪煒介紹,早在宋代,徽菜就成了徽州商人與外界交際的一種手段,隨著徽商走向鼎盛,徽菜成了天下美食的「符號」,享用徽菜成了一種「身價」的象徵,並且逐步滲透、影響了大半個中國的飲食習慣。據史料記載,明清時僅上海一地徽菜館就多達500餘家。
一個菜系的形成是經濟與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結果。伴隨徽商的衰落,徽菜由一度極為繁榮轉入沉寂與困惑期。改革開放以來,徽菜雖有一定的創新發展,但在各色美食雲集的大都市,與市面上火爆的粵、川、湘菜相比,徽菜的市場影響力、佔有率幾乎微不足道,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目前徽菜中尚沒有全國性的大型餐飲企業,更談不上連鎖經營了。
資料顯示,去年我省餐飲經營額433.3億元,但其中徽菜所佔份額不到三分之一。
徽菜認知存在誤區
當今徽菜的式微,固然有種種主客觀因素,但最主要還是認識上不到位,有誤區。
首先是一些相關部門小覷了餐飲業的拉動作用。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餐飲市場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去年餐飲業零售額達15404億元,同比增長24.7%,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高3.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人均消費1158.5元,餐飲消費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4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達15.8%,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省烹飪協會負責人分析,我省是旅遊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而徽菜產業是兩者最大的聯結點。一方面,徽菜與其他菜系相比,用料簡單,大多為普通的農副產品,振興徽菜產業不僅會延長我省農業產業鏈,帶動林業、漁業、畜牧業、特種養殖以及運輸業共同發展,而且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大量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緩解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吃」在旅遊六要素中排第一位,缺少了徽菜的安徽之旅是沒有特色的,也是不完整的。
其次是人們對徽菜製作技藝的認識有偏見。人們普遍認為,徽菜在烹調方法上講究重油、重色、重火功,這不符合現代養生保健之道,也是徽菜被市場冷落的主要原因。
黃山市烹飪協會秘書長宣果林認為這是一種理解上的誤區。他介紹,「三重」是徽菜的表現形式,是方法而不是本質,徽菜的本質特徵是「原汁原味」。「重色」並不是多放醬油,而是指重調色之功;「重油」也不是指多放油,而是指徽菜講究調味之功;「重火功」指徽菜講究巧控火候,注重調質之功。他認為,人們常說的徽菜「重味」,不是指徽菜偏咸、口味重,而是指注重「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這些誤會的產生,主要是對徽菜的宣傳不夠、不全面。
徽菜產業大有可為
前幾年,績溪縣和黃山市相繼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徽菜之鄉」。此後,省里相關部門及黃山、績溪兩地通過制訂徽菜地方標准,舉辦徽菜美食節、烹飪大賽等活動,為推動徽菜市場拓展、振興徽菜產業經濟做出了積極探索。近兩年,僅北京、天津、上海、西安、蘭州等大中城市新建的徽菜館就達近百家。
黃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人認為,徽菜烹飪技藝的傳授基本沿襲「師帶徒」方式,而且是非標准化的手工操作,存在著很大隨意性、模糊性,導致菜餚質量不穩定,也難以實現機械化、規模化、連鎖經營。徽菜的振興之路是創新,打破菜餚味型單一、調味品單調以及製作工藝的墨守成規,向程序化、標准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隨著消費理念的轉變,健康、安全、環保、節約的綠色餐飲消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黃山學院旅遊學院有關專家認為,徽菜原料品種豐富,具有天然、環保等優勢,能保證原汁原味,從長遠來看具備後發優勢。皖南作為重要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各地要把振興徽菜作為特色產業來扶持,作為旅遊和文化配套產業來發展,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徽菜健康理念的宣傳,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和放心消費。
黃山市新安醫學研究所專家則表示,徽州醫學發達,明清兩代中有700多位中醫學家、600多部醫著。徽菜繼承了徽州新安醫學「醫食同源,葯食並重」的傳統,注重以食養生,形成了講究食補與養生的一大特色。比如枸杞子燉烏骨雞、冰糖燉百合、紫蘇炒瘦肉、沙炒銀杏果等健身強體的葯膳食譜,很早就納入徽菜。這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⑶ 作文徽州名人的開頭
徽州大地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境內名山聳立秀水長流既我國著名旅遊勝地又人們理想居住地里內孕育了燦爛徽文化容江南大地上顆璀璨珍珠
生徽州草木養徽州石水徽州人看徽州總有些同情趣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處有古樸而又時尚綜合商業街史稱老街作徽州人我特意隨父母游覽了條夜色下老街漫步淺褐色大塊石條鋪小路上看著川流息遊人月光映照下兩側酒樓茶館宅邸店鋪鱗次櫛比貨物五光十色種類繁多好派熱鬧景象牽著爸爸媽媽手彷彿又回了明清盛世繁榮興旺景象彷彿看見了文人街上吟詩作對商人公平交易真生痴絕處無夢徽州我們快來了街今天兒遊人特別多有老有少還有許多外國遊客被燒餅所吸引欣賞於宣紙毛筆歙硯徽墨些徽州文房四寶都爭先恐購買豎起大拇指直叫好作徽州人我還喜歡古舊牌匾和門樓窗欞上雕刻些牌匾上字蒼勁有力大字每筆每畫都蘊涵著經商人心血與悠遠歷史窗邊木雕十分精美人物栩栩生流光溢彩每人每物都精美令人贊絕口或許些細微之處徽州人索愛美麗吧
徽州人游老街品味著徽文化底蘊總會有些對家鄉自豪對家鄉眷戀走出東牌坊望著天空想起了郭老先生詩句:天上明星現了地上街燈亮了我想縹緲夜空定有美麗街市……
⑷ 介紹魅力徽州的作文
讀罷一本厚厚的《江南小鎮》,立起身,回想余秋雨那精彩的筆墨,一邊望著窗外,窗外正下著蒙蒙細雨。
眼前不免浮現出典型的江南小鎮的圖景來:煙雨籠罩著精緻的小橋,橋下水流潺潺;油紙傘下遠遠的身影,滴水的屋檐下一行深淺不一的小坑,空氣中彌漫著悠遠而寧靜的文化氣息。
我的老家在徽州,黃山腳下一個古老的小鎮,以徽商聞名於世。古色古香的徽州,已是世界文化遺產,白牆黑瓦青石板,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古鎮的質朴與純正。
江南小鎮有著它特有的安詳與寧靜,這斷不是在喧嘩吵鬧中所能找到的。遊人的腳步總是無意中打亂了它,要欣賞與品味真正的徽州,只有在遊人稀少之時。
讓我們先用耳朵來感受這古老的徽州,去仔細聽。最大的動靜當然是流水敲擊兩岸的聲音,叮叮咚咚奏出一首永不停息的舞曲。水是江南小鎮的特色,沒有水,就失去了它的精髓。徽州小鎮水網縱橫,水串起了徽州的精氣神。水聲背後,你也許還會聽到織布機發出的有節奏的沙沙聲,院中劈柴的啪啪聲,而最有趣也最吸引人的聲響莫過於那「當當」的彈棉花聲,棉匠熟練地給這一單調的工作增添了音樂的魅力。棉絮在空中飛舞,彷彿正在跟隨那明快的節奏翩翩起舞。
再讓我們睜開眼睛,用我們最具欣賞力的器官來領略徽州的風情。走在青石板鋪成的不足5米寬的小道上,兩邊是高高的石灰牆,腳下發出的咯噔聲不停地被反射,被折射,讓人禁不住想用雙腳創作音樂。古建築的風韻讓人過目不忘,早年徽商斥巨資建成的那座小樓,室室相通,廳廳相對,雕窗畫棟,讓人不由贊嘆先人創造的建築典範。
雨中的徽州古鎮更是別有風味,鎮上又是另一幅詩情畫意,雨的滋潤讓古鎮平添了幾分生氣。雨點溫柔地落在百年的老屋上,輕輕地拍打著青瓦,白色的牆被雨打濕後,一塊是灰,一塊是白,中間和諧地過渡,每一面牆似乎都成了幅大寫意風格的潑墨山水畫。雨水順著一塊塊瓦向下流,落在青石板上早已形成的小洞中,擊起的水花四下濺開,如果將畫面定格,濺起的水花就像一頂晶瑩、剔透、鑲滿鑽石的水晶皇冠。濺起的水珠落在周圍已濕透的石板上,擊起更小的水花。
我喜歡生活在小鎮上,享受古鎮的每分每秒,古鎮總給入一種感覺'一種只有小鎮居民才有的感覺,靜謐而幽遠!
⑸ 幫我翻譯一篇關於徽州毛豆腐的英語作文80詞,謝謝
桌上擺上了一道毛豆腐,只要是徽州人,沒有幾個不知道毛豆腐,輕輕的用筷子夾起一塊,看著那金黃的外表,如嬌艷欲滴的蜜糖,那麼惹人心醉;靠近一聞,卻是另一番滋味,香卻附著那麼點臭。蘸點陳醋,送入嘴中,忽地與我溶為一體,咽下之後,又來一塊。忽然感嘆: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人生在世,難得有如此美味!
Desk
a
hair
in
the
bean
curd,
as
long
as
it
is
HuiZhouRen,
few
do
not
know
MAO
tofu,
gently
lifting
with
chopsticks,
looking
at
the
golden
appearance,
such
as
delicate
and
charming
be
about
to
drip
of
honey,
so
memories;
Close
to
a
smell,
it
is
another
flavor,
fragrance
is
attached
so
smelly.
With
some
mature
vinegar,
into
the
mouth
and
abrupt
hamonious
with
me,
after
swallowing,
comes
a
piece.
Have
suddenly
plaint:
it
should
only
be
heaven
and
earth
rare
several
times
smell.
In
life,
rarely
have
so
tasty!
⑹ 了解徽州美食作文300字
「蟹殼黃「抄又稱火爐餅,以上等襲精麵粉、凈肥膘肉、梅干萊、芝麻、精鹽、菜油等手工分別製作皮、餡,經泡麵、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擀餅、刷飴、撒麻、烘烤等10餘道工序製成,其烘烤系在特製爐中進行,內燃木炭,將餅坯貼於爐的內壁,經烘烤、燜烘、及將爐火退凈後焙烤,前後在數小時而成。因經木炭火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其燒餅層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葉氏詞為證:「薄如秋月,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由於烘烤時間長,餅中水分大多蒸發,利於貯存,一旦受潮,烘烤後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麵粉搓酥,使麵皮分層薄如紙,致烤制後酥鬆油潤而不膩。
這就是我的家鄉安徽黃山。那邊的特色小吃是黃山燒餅。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是徽州特色小吃。
⑺ 快樂的徽州之行400字作文
徽州復美,最美是古鎮制。
郎溪有山,石佛山:山上奇樹多多,怪石嶙峋。踏游至此,讓人如置身仙境。郎溪有水,郎川河或南漪湖:一個橫貫東西蜿蜒連綿,一個千帆點點煙波浩渺。暢游至此,讓你宛若走進世外桃源。
龍川古鎮,地理位置奇特,依山傍水氣象萬千。龍須山、鳳頭山龍鳳呈祥;川流不息的登源河,奔騰而上的天馬山……其與生俱來的神秘與靈性,使得這座徽州古鎮聲名遠揚,引得贊譽聲聲,四海美名。
涇縣古鎮,十里桃花九里煙,萬家酒店香如故。桃花潭引江水悠悠在此逗留,西岸怪石拔地而起,陡峭峙立,形似龍盤虎踞;峭石之上古藤環繞,朝陽夕暈山光水色;駕一葉扁舟撐一篙新綠,盪起漣漪微微,再現古渡踏歌之聲,引詩仙太白寫下千古名句。
……
徽州古鎮,美麗而寂靜。一杯清茶,兩盞淡酒,三四個外地友人,徘徊於青石板馬頭牆之間:或郎溪、或績溪、或涇縣……如此,豈不是「山水詩鄉·多彩宣城」?
如詩如畫,讓人心曠神怡。
⑻ 書信魅力徽州作文
書信寫作格式
書信歷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變化.今天,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1.稱呼
也稱「起首語」,是對收信人的稱呼.稱呼要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起,後加「:」,冒號後不再寫字.稱呼和署名要對應,明確自己和收信人的關系.(具體可參見第四編《應酬稱謂》)稱呼可用姓名、稱謂,還可加修飾語或直接用修飾語作稱呼.這里簡要說明幾條細則:
(1)給長輩的信.若是近親,就只寫稱謂,不寫名字,如「爸」、「媽」、「哥」、「嫂」等;親戚關系的,就寫關系的稱謂,如「姨媽」、「姑媽」等.對非近親的長輩,可在稱謂前加名或姓,如「趙阿姨」、「黃叔叔」等.
(2)給平輩的信.夫妻或戀愛關系,可直接用對方名字,愛稱加修飾語或直接用修飾語,如「麗」、「敏華」、「親愛的」等;同學、同鄉、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稱或加上「同學」、「同志」,如「瑞生」、「老紀」、「小鄒」、「三毛」等.
(3)給晚輩的信.一般直接寫名字,如「樂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後加上輩分稱謂,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稱謂作稱呼,如「孫女」、「兒子」等.
(4)給師長的信,通常只寫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師」二字,如「段老師」、「周師傅」、「宏海老師」等.對於十分熟悉的師長,也可單稱「老師」、「師傅」.假如連名帶姓,在信首直稱「孫松平老師」、「王達夫師傅」,就顯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對於學有專長、德高望重的師長,往往在姓後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後加「先生」二字.為鄭重起見,也有以職務相稱的,如「董教授」、「陳大夫」、「佟工程師」等.
(5)給一個單位或幾個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寫「同志們」、「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給機關團體的信,可直接寫機關團體名稱.如「XX委員會」、「XX公司」.致機關團體領導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職務作稱呼,亦可直接在機關團體稱呼之後加上「領導同志」、「負責同志」、「總經理」、「廠長」等.
如果信是同時寫給兩個人的,兩個稱呼應上下並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後,尊長者在前.
上述五種場合,有時還可按特殊對象,視情況加上「尊敬的」、「敬愛的」、「親愛的」等形容詞,以表示敬重或親密之情.當然,這要用得適宜,如對好友稱「尊敬的」,反而顯得見外,對無特殊關系的年輕女性貿然稱呼「親愛的」,那就有失檢點了.
⑼ 熱愛美麗家鄉保護徽州古城的作文。
歙縣古稱徽州,位於皖南新安江上游的黃山風景區南麓,是一座山川回秀麗、文風昌盛的答文化名城和徽文化發源地,是明清時期曾盛極一時的徽商的發祥地。
我來到那一看,只見徽州古城的大門像以前皇宮里的紅色城門,又高又大,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城牆上面的牌子『徽州』,那字很像甲骨文,我看也看不懂,結果還是被爸爸識破了,它的下面有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歙縣歡迎您——來自海內外的中外遊客!門外站著兩只石獅子,他們站在方方石塊上,瞧!挺拔的身體,好像是在保護著徽州古城。房子上插著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樓台的窗使用古老的木材和布製作而成的,樓台上的瓦片到旁邊都翹了起來,樓台下掛著喜氣洋洋的紅燈籠。
我爬上去眺望,「哇!」禁不住呼喊起來,那古城牆長長的,圍住了中間三四層的樓房,那一些房子都是白牆黑瓦建成的,裡面的人們不像外面街道那樣人山人海,十分熱鬧,而是安安靜靜的。
美麗的徽州古城,真誠歡迎您走進徽山徽水,欣賞這「無聲的詩,立體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