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3江蘇高考語文作文有哪些立意
2013江蘇高考作文評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後不久,他們發現了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的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群美麗的精靈。數日後再來,他們發現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處,而是遠遠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們恍然大悟,也許那裡環境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題目自擬④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⑤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讀最佳角度
角度一:從小小的蠟燭角度,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小方面與大方面。所以從局部與整體角度,小事物與大影響角度立意。
角度二:從蝴蝶角度,因為人類活動影響環境,蝴蝶到適宜的環境下生長,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影響的是環境。什麼樣的環境呢?也許那裡環境更適合吧。所以不難立意:在適宜環境下成長,適宜環境促進發展,環境影響成長。
角度三:從探險者角度,因為人類活動影響蝴蝶適宜環境下的生長,所以從人與自然,保護環境角度展開。
評論認為,單純從細節或片面誇大細節,從改變自然與社會,從探險角度片面談自然完全談自然不能從人類社會環境展開視為偏題。另外記敘文、議論文均能反應考生水平,重視從考生角度的內容評價考生作文是否符合其立意。
品評:「人與自然」大撞車
喻旭初 (金陵中學特級教師)從之前學生模考的情況來看,材料作文失分比較多。江蘇今年可能會有不少考生,還沒有訓練出正確把握材料含義的能力。對考生來說,新材料作文的難度在於,一個材料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有些理解是合理的,而有些角度則是牽強附會的。考生在語言表達上就存在兩種極端,相當一部分同學語言表達水平不高,甚至少數高三同學語言還不通順;另外一部分考生追求虛美,利用華麗的詞彙掩蓋文章的空虛。這些都不是好文章。
許祖雲 (南師附中特級教師)
文章寫成了,怎麼評很重要。將來高考作文閱卷組肯定有個評分細則要出來,應該能提出哪些屬於延伸出來的正確的自選角度。自選角度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問題是延伸出來能不能言之成文、言之成理,考生戴著鐐銬舞蹈能跳出精彩。我覺得大多數同學最後引申出來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立意只停留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只能是「大路貨」了。但撞車撞在一起了,得分也會有高低?在立意一樣的情況下,考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就是得分高低的關鍵。
B. 高考作文常見立意
1《目標與理想》
2《責任與使命》
3《堅忍與頑強》
4《樂觀與自信》
5《寬容內與感恩》
6《奉獻與容愛心》
7《承諾與誠信》
8《情》(親情,友情,愛情)-(愛情 不怎麼考,大家要理解中國國情嘛)
大概就這些吧...
C. 2013高考作文立意
高考作文立意一般會有好多的
D. 2013江蘇高考語文作文題,立意最准確的是什麼
別聽那些專家忽悠,不是專業教語文的,只能胡編亂造
其實,最核心立意:細節(小事)會促使人做出重大的抉擇
E. 2013年高考語文作文立意
《愛迪生如何看待手機》
F.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立意
東南網6月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薇/文)昨日是高考第一天,上午的語文考試結束後,作文題目也隨之出爐——根據一首現代詩寫作文。據悉,這首詩名為《憂天》,出自朦朧詩人顧城。自2004年福建高考語文自主命題以來,還是第一次在材料作文中出現詩歌。
今年的作文題,該如何審題立意?怎樣寫才能拿到高分?昨日下午,福建省語文學會會長王立根、閩派作家陳希我和福州三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張璐三位名師作客海都網,與網友一起進行了交流、探討。三位名師認為,朦朧詩人顧城的這首詩,其實一點也不朦朧,因此作文在審題、立意方面難度並不大,而要想拿高分,秘訣有二:寫出真情實感,寫出思辨性。
談審題立意角度寬泛
與去年一樣,今年我省高考仍然是考材料作文,這已經是福建高考連續第四年考材料作文。自2004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自主命題以來,10次高考中有6次考的是材料作文(包括一次看圖作文)。那麼,今年以詩歌形式出現的作文題,會不會難倒學生呢?
省語文學會會長、著名特級教師王立根認為,這道題出得很好,對學生來說應該不難。審題的關鍵在於詩最後的「紮根大地」,同時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感悟和聯想。
「顧城雖然是朦朧詩人,但這首詩其實很直白,最後一句把意思都表達出來了。學生只要抓住詩歌的意向,比如地球失去引力、流星無依無附、樹根深深扎進地層等等,還是很好寫的。」閩派作家、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希我說,詩歌的形式可能會「唬」住一些學生,但實際上是一回事。
福州三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高級教師張璐認為,立意的角度可以更寬泛一些。選擇「紮根地層」、「腳踏實地」等立意,是比較安全的角度。但是,如果學生從流星的角度入題,比如,選擇做一顆流星,光芒短暫,但擁有自由,可開創屬於自己的美麗,這可能更能表達出十七八歲的孩子所具有的熱情。
談寫作要體現出思辨性
王立根老師說,對這個題目,要想寫好就要在文章中體現出很強的思辨性,有深度的思考,就會帶來亮點與震撼。「多數學生只會擺出論點、列舉一些論據,這往往沒有什麼新意。真正的深度思考,是要結合材料、結合現實,有真摯的情感和飛揚的文字。」
張璐老師說,如果學生寫記敘文,要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如果寫議論文,那麼要體現邏輯思維的層次感和思辨性。
評題目讓考生人人都有話說
王立根老師認為,今年的作文題,延續了這幾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命題的思路,一是強調思辨性,材料多能引人進行哲理性思考,二是強調文化、文學性。遺憾的是,往年給出的材料往往沒有觀點,今年的詩歌材料主題倒非常明顯。不過他也提到,今年作文題的亮點在於「詩意」,這首詩文學色彩很濃,適合鑒賞,有美學造詣。
作家陳希我認為,這首詩其實很一般,不是顧城最好的作品,但似乎往往是這樣不太好的作品,讓中學生更有感受。
老師們在討論中提到,好的作文題,應該是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讓學生看到就有寫作的沖動,同時又可以拉開層次,優秀的學生可以盡情發揮,普通的學生也有話可說。
談文體限制詩歌有一定道理
盡管這次的作文材料是一首詩歌,但卻要求學生不能寫詩。對此,陳希我認為,限制詩歌是有一定的道理,應該嚴格把中學的語文教育和文學教育分開,高考不是選拔詩人,我們中學教育也不是要培養詩人。
張璐老師提到,目前在評卷上對議論文的定位非常狹義,這對高中的語文教育不利。因為一旦把范圍縮小,很多作文教學就淪為模式化的教程,「把不同個性的孩子都往一個套路裡面去趕」。她認為,十七八歲的孩子可能邏輯思維並不是非常完整,但他們擁有青春和激情,文章只要能夠表達出觀點,應該就可以算議論文,希望評卷能夠更寬松一些,給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
G. 2013年江西省高考語文作文立意是什麼
今年的江西高考作文的題目,高考要圍繞中國學生,學生有三怕,一怕奧數,二怕英語,三怕周樹人,學生更稀罕數學、英語,但是學生可能到現在為止還不喜歡周樹仁,簡單來說,讓你可以議論,可以繼續,這篇文章寫記敘文寫不好,要以議論為主,審題不難,一是奧數、二是英語,三是周樹人,周樹人就是使用了借代手法,周樹人是魯迅,實際上語文老師,像我之前在講課中多次強調的,語文老師最希望你向我展示的語文,而你舉的不是牛頓就是其他熟人。回到最根本的角度,講講魯迅,一般人說到魯迅,學生寫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必須有創新,這個創新來源於平時,思想方法,你對魯迅和對別人對魯迅的了解不同,就會拿高分,魯迅是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這篇文章肯定寫不好,還有一個吶喊、彷徨,這樣寫是會寫不出好文章。
反思的第一個問題,在我們今天喧囂的文化場域中,太多的人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花匠,大家都非常清楚,有畫家,有花匠,匠是掌握了某些技術、技巧,但是匠人永遠成為不了大家,今天我們無論學習數學還是英語,都是我們提高自己的一個工具,我們要反思的是中國文化的問題,中國文化的本質叫做尚用,這要倒回到我們地理發源地,很少說清楚,中國的民族文化發揚在黃河的中上游,在這樣文化祭奠背景下,我們跟其他兩個古國不一樣,印度和橫河沖擊平原,那個地方的人們生活的特別的好,特點衣食無憂,充滿了哲學的思考,他們不用想人們怎麼過河,我們在中上游,我們關注的是人怎麼活下來,中國古代和古希臘的時候,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中國叫做孔子,古希臘叫做伯拉圖,寫的是理想國,建築一個更高的關於人的靈魂的思考的問題,孔子兩句話就把
伯拉圖忘了,您怎麼給我探討靈魂干什麼,中國的尚用傳統早就有,那是奇怪的東西,我都不說,我只說人怎麼活好,著重探討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到,人不知而不意所探討的全都是這樣的東西。
說到底,中國人關注的是什麼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用,我們今天重視數學,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可以成為科學家,可以為國家研究轉基因,獻出更多的糧食,這個意義上反思周樹人的問題,不是反思魯迅,本質要抓到,找到一個思想的高度,所有人寫這篇文章要聚集魯迅,但是魯迅是語文中,借代的,用魯迅借代語文的,魯迅的某一篇文章在課文中有,或者沒有,大家都非常關注,魯迅就是語文,學懂魯迅,就學懂了中國的古文字,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懂得,魯迅背後帶著的中國文化。所以這篇文章,我們說來說去,是要批判,我們今天過於關注英語或者奧數,沒有更多的關注語文,背後的本質是我們思想深度上對於那些表面上看沒有用,但觸及到人類靈魂方面的東西,忽視、漠視。同樣是一個中國的成功
企業家,會給自己的孩子送去學英語、計算機等等,所謂的更有更好成就的科目,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語文、哲學,國外的孩子就會學語文,因為知道語文是文化之大用。這是大角度,大緯度。
現在我們回來再說周樹人,這時候我們強調魯迅,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對於今天的民族,我們今天的民族來說,魯迅的重要意義在哪?如果還是說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那就太沒有勁了,除了
知道吶喊、彷徨之外,你不知道魯迅晚年時候寫的一篇小說集《故事新編》,魯迅還是一個重要的學者,他的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研究小說歷史的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你不知道魯迅除了是一個好的小說家,整天會批判別人,跟別人打嘴仗,魯迅的想像力都更加的精彩,有一本小的散文師,叫做野草,野草中有一篇文章,說暖國的語是雪的驚魂,魯迅這些文章真的特別讓人感動,魯迅還有在野草中寫過死火那裡面的色彩非常鮮艷,魯迅的深度在於告訴我們,看透了人生最後的終點死亡,人生走到最後是悲劇,哪怕人生是悲劇,也要快樂的演完,魯迅是一個實行者,行動者,非常經典的話,拚命做,隨便死,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斷地放射自己的願望。在今天喧囂的文化場域中,在今天語言大於行動的時候,大家都說說的好不如做的好的時代,魯迅告訴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行動,這個時代需要精神的力量,而這樣的力量,有的時候,比英語,比數學,比這樣一些實用的科目往往更加重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有時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東西,比方說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我們喪失了對自我思考、批判的精神,魯迅就是一個常常能夠自我反省批判的人,綜上所述,給大家提的兩個視角,如果寫成這樣一篇文章,你的文章一定是高分,因為你有了與別人不一樣的思想方法。同學們要知道,你們是高三的學生,高三的學生,寫任何文章,包括議論文,都不應該只是糾結於你的語言,很多時候老師說我的語言不好,我說沒有關系,不應該僅僅糾結於除了語言之外的,論點、論據、論證,這些東西,只要是老師就會告訴你,思想深度有問題,你的頭腦當中就文學、思想、革命,就這么點東西,看到任何食物的時候,所達到的緯度太低,這就拿不到高分。真正了解中國文學家的重要人物,比如說魯迅,我們今天這么喧囂的文化,各種選修節目,對於圖書的關注越來越少,做圖書出版的人,整天思考的也不是讓書如何改變我們的思想,我們看到的書,更多的是一口氣讀完中國歷史,我們看到的是職場狐狸精,炒股操盤手,這樣的時代,在奧數和英語給我們一些啟示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自古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里的學,通常被理解為師學習,韓愈就說過,人非生而知者,這道題跟下面我要給大家講的非京卷非常相似,在我的新東方課堂上反復提及過就是思想方法的問題,科技發展怎麼看待的問題。同學們如果之前記得我說過的話,這個題就不難,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會越來越多,比方說我們以前可以不知道什麼事情,現在一網路就能網路出來,但是我們一定要反向思考,網路可以告訴你世界上有5億本書,網路告訴不了你真正值得你看的是哪5本書是值得你看的,在這個時代信息本身不包含一個人的思想方式,信息本身不包含一個人的價值判斷。換句話說,如果你自己沒有一個心中的小太陽,面對翻番復雜的信息,你就只能成為淹沒在信息洪流中一個非常可憐,沒有獨立思考的人。
我們今天就會明白,這篇文章,所有的角度,最好各一個就是反思,在淹沒在信息化大潮中的時代,似乎每個高中生,今天經常聽家常說,孩子們,你們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你們什麼都懂,就意味著心志上,比父母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更加有思想深度嗎?不一定,我對此持保留觀點,承認你們現在什麼都懂,你們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你們對於某一件事情思考的成熟度還是一個18歲的孩子,甚至還不如18歲的孩子。這意味著有的時候,我們過多地執迷於信息本身,個人本身心中的小太陽,慢慢的放下。
如果我寫這篇文章的話,一定有一個立意,就是找回心中篤定的太陽,這就是你對待信息的基本概念。
換句話說,這樣的文章,需要你有兩個堅持:
一是堅持當今的信息社會非常好,獲取的信息非常多,我們要贊成;
二是科技的本質永遠是什麼?
科技的本質永遠在人,而人的思想和人的自由的判斷和人對價值的堅守是不可以因為科技的不斷發展,而有稍稍的變化,很多時候,科技的發展,讓我們恰恰忘記了人在科技背後的那個主宰的作用。大家明白了這一點,類似的文章就會寫的非常漂亮。
H. 2013江蘇高考語文作文,我從蝴蝶角度立意,寫「不要因為環境而改變自己」
這個個人認為真的挺不錯的,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如果寫得好,應該是二類卷以上即56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