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批註作文結尾

批註作文結尾

發布時間:2020-12-25 19:26:40

A. 我的老師作文,700加評語和批註

要範文並不難,但要評語加批註難度挺大。下面文章供參考。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希望我的解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的老師
老師,是傳授知識來哺育我們的辛苦園丁,也是老師讓我知道人生當中的對與錯,是我的紅綠燈,該怎麼做,也是老師教我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是他為我點燃希望的光芒,給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上,讓我和無數的國王交上朋友,讓我難以忘記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生活,也忘不掉,在其過程中,老師對我的忠告和關愛,就是他讓我感到他是我所認識的老師中最偉大的一位,就是他讓我哭又讓笑,就是他---何榮榮
他就是我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小考前,誰者是最緊張的,但是,我卻不一樣,因為在課上,我體會到了喜怒衷樂,自然,我覺得很輕松,緊張的氣氛大概已經跑到了九霄支外去了吧!
有一次,發成績單時,當念到我的名字時,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楊佳獲得了全班第一名,但是是倒數第一,57分。」天啊!這對我是多麼在的打擊啊!從小到大,我從沒考過這么慘!我的心都碎了。我低著頭上前拿試卷,看到老師那不語的面孔,心裡更不是滋味。一拿到試卷,我的淚水就涌了出來,小時候,有了「愛哭鬼」之名,我不得不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我實在沒有辦法反我的淚水止住,再加上老師課上講評試卷時,說到:「某某同學連最簡單的都做錯,不知道是腦筋長在哪了。」然後,眼睛一瞪,那種感受比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更難受。世上最痛苦莫過於被老師拐彎抹角罵了,那比直接被罵還要難受,這樣,我熬到了下課……
「別哭了,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考驗,你只是向成功邁了一小步,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一小步等著你,難道你就要從這里跌倒嗎?」我不要,我不服氣!「」對了,就是這樣!去放鬆一下吧!「我看到了老師對我的好和對我的愛,但是,課上與課下,根本就是兩個人!原來,老師就是要讓我刻骨銘心,現在,我才發現他的用心良苦。
課上嚴父,課下好友,就是他,我的老師。
評語:本文首尾呼應,尤其是結尾議論精短,總結得當。中間敘述具體,課上體現「嚴父」一面,課下體現「好友」一面,中心明確。

B. 優美記敘文的開頭和結尾並作批註

體積量是一種品格。

C. 5篇作文批註

1
作文批註:《長高樹的故事》

從《溫州都市報》上讀到了這篇作文,作者是城南小學六(5)班的黃卓君同學。寫得很好,遂作批註:

我家衛生間的牆壁上劃滿了一道道鉛筆的印痕,每道印痕邊上都寫著一個時間:×年×月×日。

那是我的長高樹,上面記錄了我從小學一年級至今的身高變化。上面凝聚了外公對我的愛。【開頭兩節,開門見山,點明了「長高樹」與「外公」的關系。本文的寫作對象自然是外公,但是,作者卻從「長高樹」切入,非常好。許多學生,知道寫人,而不知道其實常常可以「借物」而「寫人」。】

記得剛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爸爸媽媽上班很忙,經常要很晚才能接我回家,外公說我被餓得一年都沒長高,便賣掉了老家的房子,特意在學校邊上買了一套房,方便我上學、放學,免去爸爸媽媽接送的麻煩!自此我便過上了幸福的日子!【有如此愛我的外公,自然非常幸福。說明了背景,再點出「長高」與「外公」。總寫「幸福的日子」,為下文鋪墊。】

每當我放學踏進家門時,我的胃便會不識趣地「咕咕咕……」叫喚起來,彷彿在向外公撒嬌:您的外孫女回來了,有什麼好吃的嗎?外公彷彿已經聽到了胃的叫喚,用他那雙粗糙的大手變戲法似的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點心來。【兩個「彷彿」,比擬寫法,以「胃」寫人,很有情趣。】外公的手背上青筋暴露,小指上還包著一塊膠布,大概是因為皮膚開裂了吧,但在我的眼裡,這是一雙最美的手!【細節描寫,遠勝運用議論抒情表達對外公的贊美。】

每隔一兩個月,外公就會用他那雙粗糙的大手按住我的頭,【順承上文「粗糙的大手」,好。】用我的書做尺,用鉛筆在牆上畫出一道印痕,再在邊上標上年、月、日。每當發現我長高了一點,外公就會自豪地說:「嗯,長了點啦,還不夠,還要多吃點!」【再點出「長高樹」與「外公」。】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外公坐在沙發上,戴著老花鏡,手裡拿著我從學校獎勵來的鉛筆盒,歪著腦袋正看呢。見我進來了,外公從眼鏡邊上斜了我一眼,然後摘下老花鏡,我瞄見他兩眼含著淚珠,嘴唇有些顫抖,好半天才說:「甜甜得獎了!真是好樣的!」邊說邊忙不迭地站起來給我拿點心去了……【大量的細節描寫,非常傳神,非常精巧!表現出了外公深切的愛。但願這位同學進入高中之後,不會隨波逐流,拋棄了今天的精彩描寫,開始模仿「假、大、空」的腔調,裝腔作勢的議論抒情。我以為,學生本是赤誠之子,進了學校,卻被充滿政治說教的作文教學教壞了。禮教吃人,庸醫殺人,說教害人!韓寒曾說,很多人的撒謊體驗都是從作文開始!】

前年,我家買了新房子,自此我去外公家的次數也少了,可我還是喜歡找個借口到外公家玩。只要我一到外公家,外公就會從床頭摸出許多我愛吃的東西來,然後笑眯眯地看著我狼吞虎咽,我問他自己為什麼不吃,他就會找出很多理由來,什麼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這個不能吃,有時又說自己剛剛吃過啦……

如果我發燒了,外公往往一天好幾個電話,叮囑這個,又囑托那個,一會兒問我量體溫了沒?一會兒問我吃葯了沒?媽媽笑著說,外公老了。我笑著說:「我都不敢生病了,否則會讓外公太操心的!」【大量的記敘、描寫,讓我們讀者感覺到了好外公偉大的關愛,好孫女真誠的感恩。】

2007年12月28日,牆壁上的這條道道被爸爸用紅色標上了,這是個永遠難忘的日子。那天,我聽到媽媽帶著哭腔對我說:「外公過世了。」我頓時愣在那裡,我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我親愛的外公怎麼捨得離開他最心愛的外孫女呢?但淚水悄然模糊了我的雙眼,滴在我的手背上,提醒我這是真的!【回扣了文章開頭。首尾呼應,是寫作結構的基本形式,很簡單,很有道理。末句很生動。】

每當我放學踏進家門時,我的胃便會不識趣地「咕咕咕……」叫喚起來,彷彿在呼喚外公:「我親愛的外公,您的外孫女回來了,您在哪裡……」【物是人非,令人悲傷。真誠,才能寫出真文。此段如果刪去,對於全文似乎影響不大,但是,一句「您在哪裡……」,令人淚下。不由得想起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的末句:「庭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幾欲令人長號不禁。末段設計,絕非易事,決不可忽視,李漁認為文章結尾,努力所在,要如臨去回眸,攝人魂魄。結尾處加「您的外孫女,現在又長高了……」如何?】

2
作文批註《熱得很冰冷》

高三(13)班 翁浩洋

我站在人群中,體會悶熱異常的溫度,隨著社會的發展,慾望是愈發的升溫,而人們的信仰卻以炙熱【?】,跌進了大海,異常迅速的冷卻。【「慾望」升溫,「信仰」冷卻。解題。可視為「起」。】

周國平說過:「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之一便是靈魂的缺失。」慾望迷失了本心,習慣於在燈紅酒綠中隨意舞動,眼前是躁亂的人群,耳邊是尖銳【?】的音樂;習慣於泡上一杯熱氣騰騰的泡麵,等到冰涼,已經過去一個夜晚的時間,躲在網吧里刀光劍影,虛擬人生。我們從老祖宗那裡遺留的赤熱之心正在冷卻,我們更在像太陽內核一樣發生著聚變,走向衰亡,我想我們是時候【?】要來個偉人崇拜了,給我們冰冷的信仰加點溫度,偉人鮮血的熱度大概可以使我們重新火熱。但我又疑惑了,當王朔罵罵咧咧的出現在電視台,大掘魯迅的墳塋,還有網友支持他的這種舉動,這無疑是往我們頭上狠狠的澆了一盆冷水,刺骨的冷涼。【多次提及「冰冷」。】郁達夫說過:「如果一個國家有了可以崇拜的人,卻不去推崇,那麼這里將是一個毫無希望的奴隸之邦。」【反映了現狀。可視為「承」。】

一滴再滾燙的水,滴進了大海,無疑會迅速變的冰涼。這需要一種民族式的喚醒,民族式的加熱,給我們的信仰升升溫。但當趙薇穿著旗袍公然走秀,那些妖異的花紋刺痛著我的眼睛。我一如既往的回想起八國聯軍,一把大火燒掉了圓明園,【?】林則徐的怒火一把燒掉了鴉片,中國的歷史經受了如此多火熱的冷冰,我們站起來了,用火熱的信仰支撐起身體,把冰冷的慾望一把拋開。【「火熱的信仰」,「冰冷的慾望」。更多地加入自己的期待。可視為「轉」。】

我想用張抗抗《沙之聚》中的話來品讀一下:「風吹著沙舞動起來,沙的需要便成了風的需要,沙經受了風的滲透,最終形成了屹立。」我們便是那一粒粒的細沙,渺小而無跡可尋,但當我們以火熱的姿態出現,將冷冰的信仰去除,我們作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也將形成沙丘一般的聚集,最終形成屹立,【聚沙成塔耳。】不想再重復那樣的歷史,如同一個叫龐貝的城市,曾經人來人往,卻隨著炙熱的熔岩,墜入光線無法企及的大海深處,熱得很冰冷。【引入「龐貝」的悲劇,很巧妙。文章結尾呼應了題目「熱得很冰冷」。可視為「合」。】

【總評】

文章屬於雜文。憂國憂民,抨擊時弊。表現了今日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思考頗具深度,也十分尖銳。直面社會,鞭辟入裡。可謂「闡明思想觀點」。字里行間流露出沉痛悲憤心情。

將「熱」、「冷」與「慾望」、「信仰」結合起來,反復往來,一正一反。如此構思,非常巧妙,高中學生能思考至此,實在難能可貴。真是令人高興萬分。

語言頗老練,頗犀利,頗令人深思:

如:「一滴再滾燙的水,滴進了大海,無疑會迅速變的冰涼。這需要一種民族式的喚醒,民族式的加熱,給我們的信仰升升溫。」是的,目前國人集體的無意識,集體的麻木冷漠,的確如同無邊的大海,能夠將一切滾燙的熱量迅速冷卻的大海!

如:「不想再重復那樣的歷史,如同一個叫龐貝的城市,曾經人來人往,卻隨著炙熱的熔岩,墜入光線無法企及的大海深處,熱得很冰冷。」以歷史的悲劇警醒國人,天災、人禍,都可毀滅一個民族!

作者讀書不少,思想的萌芽,藏在了心底。周國平,郁達夫,張抗抗……作者十分關注世事,王朔,趙薇……乃至龐貝——都成為筆下驅遣的素材。

文章結構,可謂「起承轉合」,頗有章法。

看來,要寫好文章,第一要思考,第二要讀書,第三要多練。

朱光潛先生說過,文章的推敲,與其「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作文更是如此,與其說是寫作技法的熟練運用,不如說實在是思想意識的真實反映與真切表達。

唯有真情實感,才能寫出真實文章。

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話雖片面,但是,頗有道理。

韓寒說:「很多人的撒謊體驗都是從作文開始。」話雖尖刻,但是,確是事實。

按照語言習慣,「冰冷」這個詞,如「火熱」、「火紅」、「雪白」,前面不能加「很」。還有,文章中的關於「冷」的詞語,最好能夠統一。

雜文,往往冷酷激烈,民族政治,橫刀立馬,大抵適宜於一類學生,並非人人須如此。其他學生也可選擇散文,「小橋流水人家」,「小園香徑獨徘徊」,細膩婉轉,含蓄深沉,詩情畫意,意境優美,也很好。

3
爸的車上總會系著兩條短短的隨風飄舞的紅布條,與川流不息的其他車輛顯得格格不入。看到這樣鮮艷的紅,我總會微笑,我感覺它是在飄灑一路的溫馨。

奶奶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哪裡有一個習俗,在車的後視鏡上系兩條紅布條,開車的人就平平安安,這樣濃濃的溫馨和深深的牽掛自然是奶奶做的,從小到大我一直這樣認為。

夕陽西下,天邊那抹濃濃的紅色彌漫開來,連路旁的積雪也被映的朦朧、美麗。後視鏡上的紅布條今天格外活躍,揮舞著手臂興奮得打著轉。我看著他開心地笑了,都到了大年三十,又到了和爺爺奶奶團聚的日子,細心的奶奶又要為爸爸繫上新的牽掛。

豐盛的年夜飯自然少不了,橘紅色的燈光下,一家人幸福的笑著。我獨自走出房門,准備欣賞期待已久的絢麗的焰火,偶然間我發現爸爸車前有一個黑影:花白的頭發,厚重的中山裝和有些破舊的棉鞋,顫巍巍的立在雪地里。事爺爺!他慢慢得彎了彎腰,印象中高大的爺爺竟是如此瘦弱,像一棵枯萎的老樹,似乎風一吹就會把它吹倒。我心裡生生的疼,多像過去扶爺爺一把。但好奇心使我選擇靜靜等待。爺爺小心翼翼地把後視鏡上的紅布條拆下來,像珍寶一樣塞在口袋裡。沉默了一會兒,他撫摸著爸爸的車,抽出兩條新的紅布條。難道這么多年來默默地關心是爺爺?

印象中,爺爺和爸爸根本不像一對父子,他們從不問好,也很少說話,只是每次送我們回家時爺爺深深的凝望中,似乎充滿深情,爺爺總喜歡拉著我的手,用他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摸著我的頭,嘴裡絮絮叨叨:「多聰明的孩子,向他爸一樣……」

爺爺在思索著布條的系法,小心的繫上去,又搖著頭摘下來, 重復著好幾遍,才心滿意足的緊緊地打了兩個結,悄悄離開了。 留下那團跳動的火焰,溫暖著這寒冷的冬夜……大年初一爸爸單位上還有任務,我們不得不離開那裡,我望著後視鏡里爺爺的身影漸漸遠去、消失。這偶然的回望, 讓我忽然讀懂了爺爺深深凝望的眼裡那份深沉的愛,在風中飄舞的紅布條依然火紅,溫暖著我們的心。爸爸伸出手輕輕摸著那團火焰, 我從她那嘴角的微笑似乎也讀懂了爺爺那同樣的深情
批註
本文以這種給車的後視鏡上系紅布條方式體現了父愛,構思巧妙,選材新穎。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善於觀察,細心地品味生活,並從親情之中,有了很深刻的感悟。可以說是一篇通過家鄉的傳統這一線索來把父愛的主題鋪展開來的出色文章。
文中「花白的頭發,厚重的中山裝和有些破舊的棉鞋,顫巍巍的立在雪地里。事爺爺!他慢慢得彎了彎腰,印象中高大的爺爺竟是如此瘦弱,像一棵枯萎的老樹,似乎風一吹就會把它吹倒。」表現出對爺爺的做法,作者還是很吃驚的,而且語言中體現著對爺爺的愛。
「爺爺在思索著布條的系法,小心的繫上去,又搖著頭摘下來, 重復著好幾遍,才心滿意足的緊緊地打了兩個結,悄悄離開了。」則體現出了爺爺對爸爸的深沉父愛,將文章的立意提高了很多。

4
鄉間,深深的巷子,青石板的路上只有濕濕的青苔,在那高大的庭院里,我與她不經意的邂逅了。
那一天,雲淡風清,偶然間的眼波流轉,我發現了深深庭院中的她——她靜靜地躺在藤椅里,搖著蒲扇,已是滿頭銀絲,一隻黑色的發卡將一頭閃亮整齊的發束在身後,臉上從橫的溝壑告訴人們她已經經歷過的歲歲年年。
我不由得駐足,在門口輕輕喚她一聲「阿婆」,她倒也不驚,只見得臉上的千溝萬壑卻已重疊。
她讓我坐下,我握著她那布滿老年斑的手,聽她說著我聽得懂卻無法回答的閩南方言。
丫啊,從哪裡來的……
丫啊,喜不喜歡婆婆門前的石板橋……
丫啊,每天上學很累吧……
她就這樣問著,我安靜地聽著,停頓好久,她也突然尷尬地笑起來,院子里很安靜,我們聽到狗貓在屋頂喧嘩打鬧的聲音,聽到了梧桐老樹葉片互相擊打的陣陣「嘩嘩」聲。
她告訴我自己已年逾九十,在這寬闊庭院生活了一世,倒也其樂融融。
我心一驚,前幾日看到報紙上啟功老人逝世的消息,享年九十三歲,我看過他的專著,當時心想,等我老去也學個寫寫畫畫的,安然快樂,晚年也不至於太過寂寞。
而她,一個農村老婦,不識得字,不會讀書,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話,對外面世界更是不甚理解,卻這般自在地活著。
我就這樣靜靜地望著她,看她逗闖進院里的小孩玩,看她把一隻潔白的茉莉插在鬢邊,看她快樂地哼著我不理解的歌曲,那古老的調子。
此去經年,我不知還能見她幾回,卻在這邂逅中記住了她安詳的表情,天真的快樂。
偶然間發現:其實不需要多大家財,太高職位,淡定你的心境,只留有愛與希望,就能像那滿頭銀發的老嫗一樣,重疊起一臉溝壑,安然地愛著,活著……

總評
用詞修改一下,文章基調是一種在遲暮中的欣欣向榮。「在那高大的庭院里」與文章不符,後面可以將「偶然間發現:其實不需要多大家財,太高職位,淡定你的心境,只留有愛與希望,就能像那滿頭銀發的老嫗一樣,重疊起一臉溝壑,安然地愛著,活著……」去掉,也許立意不明顯,但是卻保證了文章的全局,因為你的文章想一幅畫,後面的說教就像被蓋了一個歸某人所有的印章。

5
生命的日歷
我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還有那模糊的痕跡,她的臉上有著看起來亮閃閃的銀絲,有著歲月沉澱下來的痕跡。

「叮鈴鈴」,早晨的一聲電話鈴將我從睡夢中吵醒,掛上電話的剎那,我愣住了。感覺世界就在瞬間將我淹沒——奶奶出車禍了。當我火速趕去醫院時,她已經躺在了重症監護中心。淚水一剎那湧出。我帶著爺爺的叮囑,回老家拿換洗的衣服。

還是那幢老屋,載滿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記憶。躊躇著走上了閣樓。走進卧室,記憶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見書桌上有好幾本大大 的日歷,被凌亂的撕成一張一張。走過去一瞧,日歷的正面普普通通,有著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 「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電話來讓我多穿點衣服。」「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學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05年3 月,囡囡已經三個月沒回來了。」「2006年2月,囡囡已經很久沒打電話給我了。」我發了瘋似地翻動著所有撕下來的日歷。上面是詳細的日子和我與她之間發 生的事,時間到時、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卻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黃的燈光前,她是怎樣帶著老花鏡在桌前寫下這一點一滴的。自己多久沒回來了,自己多久沒打電 話了,是學業的繁忙,還是成長的疏遠與冷漠?而她,又怎樣把希望寄託在這一張張日歷上,期待著我重新做回小時候那個撒著嬌的囡囡?

我收拾好這一張張的日歷,這一張張載滿了她希望的日歷回到了醫院。望著病床前那個頭包白紗仍在昏睡的她,眼淚又一次決堤而出。我緊緊握住她的手,默默懇求老天不要將她從我身邊帶走。

床上的那張臉仍是小時候疼著我、愛著我的臉,亮閃閃的銀絲,眉眼間的沉靜。我悄悄將那張飽含我心願的最後一張日歷紙,塞進了她的手裡,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來看你了,囡囡不會再讓你數日歷了,快醒醒……

點評】

本次考試,寫「情」的文章不少,優質的卻不多。本文當屬同類中的翹楚。真摯和濃郁的情感賦予本文以較強的筆墨張力和感染力,而良好的寫作功底又使得這種情感的抒發既飽滿充實又酣暢淋漓。構思生動不俗。和許多考生把「日歷」作為事件發生的背景相異,作者以「日歷」作為寫作的重心和情感的載體,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擇了最熟悉、最深切、最動人的材料,從而避免了許多作文所犯的話題和材料游離、情感空洞粗糙等病;語言的感受性不錯,個別句子的表達顯得跳脫和粗疏,但瑕不掩瑜,且情感的豐茂和文氣的充沛有力的彌補了這一不足,是難得的考場佳作。

D. 滿分作文帶批註

2、原文
美麗的蝴蝶
生命是短暫的,但生命的美麗是永恆的。
——題記
驟雨漸歇,我走出悶熱的屋子透透氣。眼前倏地一閃,啊!一隻五彩的蝴蝶!藍色的裙裳,白色的絲帶,蝴蝶如仙女般飛過。不遠處,是如此艷麗的花,在雨的洗滌中呈現出別樣的美麗。蝶兒翩躚於花叢中,擾亂我的視線。忽又飛來,落到我身旁的一棵大樹的樹幹上。它在向我炫耀它的美麗嗎?我駐足觀賞。
「噗!」蝶兒被一滴雨珠打中,落入樹下的水窪之中。我愣住了,我不知道是否該捧起它,柔弱的翅膀在水中無力地拍著。我忽然發現我的呼吸跟著急促起來。漸漸地,漸漸地,奇跡出現了,它一點一點爬到水窪中的一朵小花上,豎起濕淋淋的翅膀,在風中微微顫動。
我心裡泛起一片喜悅。頑強的生命終於戰勝了噩運。忽然一陣微風吹過,樹上又落下無數雨滴。蝴蝶再一次不幸被擊中,悲慘地落下。我心裡一痛。那水面泛起淺淺的漣漪,這個小生命仍在不停地掙扎,它還活著!我似乎感到了一股強大的生命的悸動!連忙小心翼翼地將它捧起。那顫抖的翼,微微地展開閉合,我的心也隨之一起一伏。柔弱的蝴蝶呀,你能不能挺過來呢?
又一陣風吹過,天晴了,一道彩虹掛在天空。那勇敢的蝴蝶呀,它試了幾次,終於從我手中一躍而起,向那花絲冉冉飛去……
我靜靜地站著,看它。可敬的蝴蝶,為了美,空破絲繭的束縛,為了美,戰勝風雨的磨難,它不正向我闡述著生命的永恆的美麗么?
二、《生命,並沒有結束》
1、點評: 作者選取了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他們的感人事跡——有文學家、有科學家;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著名的、有普通的——從中歸納出自己的觀點:「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它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繹著一個個不滅的傳奇」,同時照應了題目。值得稱道的不止是作者選材的得當,還有他對材料的掌握程度,如確切的時間和數字引用,表明了作者在平常積累上下了扎實的功夫

E. 一篇帶批註的八百字作文

面對您無私的愛
「未覺池塘春夢早,階前梧葉已秋聲.」(引用詩句,旨在說明時光飛逝.)
歲月在指縫間流逝,年華在不覺中老去,轉眼間我已走過了人生的十五個春秋,這一路上都伴隨著您——我親愛的媽媽那無私的愛. 您還記得嗎?上初中那一年(聯系下文,宜改為「小學畢業那年」),由於乾旱,家裡顆粒無收,一貧如洗,您為了給我籌集學費,竟一口氣走了十幾里的路到親戚家去借?可是借來的錢不夠,還差幾十元錢.無奈之下,病弱的您毅然拿起了鋤頭,在炎炎的烈自下連續給別人家鏟了三天地:為我掙來了學費.(聯繫上下文來看, 「掙來了學費』鈞表達不夠嚴密和准確.因為「 學 費」 的大部分是借來而不是掙來的.改為「掙齊了剩餘的學費」比較妥當.)當您把那些汗津津的錢遞給我時:我看見了您那雙曬得乾裂的手,手心丟背上還有斑斑的血跡„„為了女兒,您把「十指連心」的痛忍了下去.(「為了女兒」表明了母親吃苦耐勞的目的,扣住「無私」二字.)您知道嗎?我曾有過多次放棄學習的念頭,我不願意再看到您為了我而受累,可是每當我看見您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睛,放棄學習的念頭便被打消了.我暗暗發誓,一定要以第一的成績升入初中!您知道,女兒實現了心中的諾言.

上了初中,由於沒錢住宿,我只能暫住在姑姑家,為了您的期望,我把所有的歧視、冷眼和痛苦都吞了下去.這是因為,我發誓要讓您愛的樹上結滿累累碩果.(作者人生目標的確立,源於感恩.)經過我的努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我就考了第一名.我從同學那裡借了輛自車,帶上學校獎給我的鋼筆和筆記本回到家裡看望您.當我風風火火趕回家,正想高興地向您報告喜訊的時候,卻看到您孤單一入躺在炕上.(此處有必要增添一二句話對父親的情況交代一下,這樣可以回答讀者心中「為什麼要讓女人去鏟地」、「為什麼家中只有母親一人」等等疑問,表達會更嚴密.)望著您那黝黑的、乾瘦的面孔,我真的很想哭.您說話有氣無力,連睜一下都顯得有些費力,看得出,您似乎沒有吃飯.我急忙走進廚房,想 給您做點吃的,無意間,我看見了飯桌上那硬邦邦的半個饅頭和那早已干癟了的幾根蔥„.(寫物,是為了襯託人物形象.這個細節讓我們感受到母親省吃儉用,愛孩子勝過愛自己.) 媽媽,女兒真的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感情,我的淚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視線.媽媽,為了你那最誠摯、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女兒會以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來回報您的.

媽媽,面對您那無私的愛,我真想大喊一聲:「謝謝您,媽媽„„」(結尾在強烈的抒情中再次點了題.)

F. 怎樣批註作文

開頭寫開門見山吸引讀者之類的,中間部分,環境描寫:渲染了······(根據原文)氣氛版,烘託了權人物······心情;心理描寫:寫出了人物怎樣的心情,或者為下文······做鋪墊;肖像描寫:刻畫生動,或體現了(被描寫)人物的什麼性格;過渡段:運用靈活,承上啟下;好句子再圈點一下,比喻擬人之類的······最後寫一些:條理清晰,文筆流暢優美,手法運用靈活,首尾呼應,結尾點題,感情真摯······再加不愧為一篇佳作······(挑選著用,根據原文,自己添加)

G. 怎麼批註文章

圈點,指閱讀時利用一套自己能夠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義的符號在文章的字、詞、句段上圈點勾劃。圈點的過程是讀、思、記的組合過程,可促進理解,增強記憶,便於復習,便於檢查、摘錄。宋朝著名學者朱熹讀書時就十分喜歡在書上作各種記號,初讀、再讀、三讀都用不同顏色的筆圈點勾畫,他認為這樣能「漸漸向里尋到那精英處」。批註,即批語注釋,是對文章的品評、鑒賞,是多角度、高層次的閱讀過程,同時也是讀者的消化、吸收、轉化和運用的過程。 初讀時,圈點的重點應是需要注音、注釋的生字生詞、自然段的序號、文章的中心句或重點語句。此次圈點主要是讀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識文章的框架、即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對以後的深入閱讀起確定方向的作用。閱讀時多採用速讀的方式。 再讀時,批註的重點應是解決初讀時圈點的問題。圈點的重點應是文章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賞價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結構段的序號,修辭、表達方式、說明方法、論據類型等。此次圈點是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這種訓練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讀懂文章,養成邊讀書邊動腦的良好習慣,從而終身獲益。閱讀時多採用精讀的方式。 三讀時,主要解決再讀過程中圈點的內容和作批註、寫感悟。有的語句之所以讓人感到美妙,是因為表達的意思深刻、精闢,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警策。例如魯迅的小說《故鄉》的結尾一段話就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讀完之後不指導學生去深思、品味,那麼這篇小說還有何價值呢?這時可以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有的寫道:「路在腳下延伸」;有的寫道:「有希望和奮斗,生活就是充實的、豐滿的」。此次閱讀主要讓學生讀透文章,給學生真正的閱讀權利,讓學生真正走進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創見,達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是極好的。閱讀時多採用品讀的形式。 圈點、批註不是在文章中任意塗寫,而是要求有自己的一套符號系統,同時要簡單、明了,表示的意義也要固定。尤其給文章作批註時要在反復閱讀、認真思考、比較分析、揣摩體味後才能進行。朋友們,當您按以上要求閱讀完一篇文章時會發現:您的圈點、批註也是一篇絕妙的作品。

H. 作文並批註15個

其實題主的問題還算是比較有針對性的,不是那種「如何提高托福成績」這樣的問題,而是一個比較現實的情況:大學英語里明顯偏重閱讀,甚至聽力的難度都要比寫作高,口語則幾乎被忽略。不說別的,單看四六級的考卷:如果你的閱讀部分不是用那些「奇技淫巧」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快速閱讀要求足夠的閱讀速度(拋開那種只是靠眼力的「定位法」),深度閱讀的文章也有一定難度;相較之下,寫作的難度要低很多,兩三百詞的作文,甚至夠不上一個展開比較充分的paragraph。

我的口語也不好,就單說寫作部分我的經驗吧。

練慣用鍵盤打長文,切記關掉拼寫檢查。托福寫作首先在形式上就和大學英語里較長接觸的有些不同,有些人一開始就是不習慣用鍵盤打英文,我見過最誇張的是通過反復抄寫形成肌肉記憶來背單詞的傢伙,很多單詞要先用筆寫一遍才能想起來拼寫……
提高速度,寫作過程中「忘掉」語法,寫好以後再revise。高中、大學英語極其強調語法,寫作時拼寫正確、語法正確被擺在第一位。不是說這些不重要,而是說托福畢竟是難度更高的考試,如果語法、拼寫還是你的絆腳石,寫作過程中要經常、反復地停下來思考語法細節的話,很難寫出好essay(時間上可能就根本不夠)。半小時500詞,比起六級還是要緊張不少,必須要練習到盡量不在寫作過程中被這些細節絆住,最後也能寫出基本無錯的文章。
多閱讀native speaker寫的比較「傳統」的文章,也包括TOEFL/IELTS範文。兩個強調點,一是「native speaker」,國人寫的文章(尤其是各類「範文」)的水平實在是參差不齊,有的CHINGLISH痕跡非常明顯,相比之下native speaker的essay質量平均來看會更有保證一些,寫得再差至少不至於CHINGLISH滿天飛(至於語法,正規出版物里的一般都不會有問題);二是「傳統」,什麼劇本、小說之類的真的不適合非母語初學者練習寫作,尤其是托福寫作。

作者:馬宏菩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036355/answer/2210756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閱讀全文

與批註作文結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