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全面看待事作文結尾

全面看待事作文結尾

發布時間:2020-12-25 19:15:18

Ⅰ 全面看待自己作文,,,,

全面看待自己,就不能將關注面局限於自己的優點、缺點。
一人一宇宙專,一個人可能就屬包括了宇宙中全部的善惡美醜。
透視全部的自己,就透視了整個人類社會,甚至廣闊的生物界。
當然,自己也是最難認清的。哲學基本問題之一,就是「我是誰?」

所以,人們為了搞清楚自己,有時候還是要先從客觀世界一些比較容易觀察、比較和得出結論的事物入手。看看別人,看看歷史,就等於拿鏡子照照自己。
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看別人的事情終究還比較容易些。
也許看透了整個世界,自然就看清了自己;也許即便看透了整個世界,也看不清楚自己。

想知道如何全面看待自己,還不如看兩本傳記或者名著。

Ⅱ 以要全面看問題為話題的作文

1.
美,來自外表還是源於內心?

關於這個問題,我還一直弄不太懂。我的一位好朋友青,最近因為臉上長了痘痘,鼻子上又長了黑頭,再加上眼睛下面的那兩個眼袋,著實把原先那個皮膚白凈的形象給毀了。人們見到她,都避而遠之,認為她長得太丑了,污染了他們的眼睛。更有甚者還當面嘲笑她、侮辱她。走到哪兒,似乎都有人在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她感到十分的自卑。「世界之大,竟無我的立身之處?」她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種多餘。

面對自己的好朋友遭遇這種困境,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難道美只能用肉眼去捕捉嗎?我想不然。「內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可為什麼還有這么多的人歧視長得丑的人呢?難道外表美在天平上稱出來的質量或多或少都真的要大於內心美嗎?

在這方面,我覺得人們就得換一種眼光來看問題了。世界之大,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一張臉,或清秀、或漂亮、或醜陋、或相貌平平,就連多胞胎都長著不一樣的臉。這么多的臉,經過比較,肯定會有美醜之分。但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氣質、香味,它才是一個人美與丑的衡量標准。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就其外表來判斷他這個人的美或丑,而是從他的行為、動作、言談舉止去觀察、去發現,不能光被外面所迷惑而應該深入地去挖掘出內在的美德,再美的也不過是一種裝飾,就算你裝飾得再美、再豪華,內心的空虛也會使你的這種裝飾黯然失色。而再醜陋的外表下埋藏著的是一顆火熱的、散發著光芒的心,那麼這種美將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沖出去,洗涮掉外表的殘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永恆美。

換一種眼光看醜陋其實你也會覺得丑可能是一種美;換一種眼光看美麗,其實你也會覺得美可能是一種醜陋、陰險。

換一種眼光看問題,你就會得到更多的信息,從多方面了解物質本身,真正認識美與丑。
2.
天很大,地很寬,水很深,路也很長。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不計其數而又危險重重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智慧,來消滅它,來擊敗它,來克服它。但是,當我們失敗時,不要氣餒,也不要一味的傷心,或許,我們換個角度去想這次失敗,它就會變成我們的一次教訓,我們要振奮向前的動力。

換個角度想問題,也許會使我們走出困境:當你在苦思冥想著數學題,經過幾個小時的「艱苦奮戰」後,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時,你也許會悲觀;也許會傷心;也許會不停地抱怨……。但是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去想一想,就可能變成: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上課沒認真聽講;作業沒認真完成……。這樣,你就會從悲觀變成了樂觀;從傷心變成喜悅;自己去反省自己,這何嘗不是件好事?正所謂古人雲:「吾日三省吾身。」這樣你就能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與優點,並加以及時的改正,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就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你迷茫的時候為你指路,會一直的不停的促使你努力學習,堅持不懈,遇到困難時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廢。

換個角度想問題,也許會使你豁然開朗:當你無緣無故被朋友誤會時,這時的你一定是很無助的;一定是很傷心的;一定是憂愁的。但是,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去想這件事,那麼你就會想可能是因為朋友當時心情不好的原因而誤會的;可能是朋友根本就弄錯了;也可能是因為朋友正在被其它事所困擾。畢竟每個人的心情都是變化無常的,有時是甜的:像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有時是苦的:像迷失在黑暗中的小孩……。這樣一想,便會使你豁然開朗了!

難道,換個角度想問題不是件好事嗎?就沒有過收獲嗎?

可是,許許多多的事卻已經證明了:換個角度想問題,會得到不同的收獲和價值。

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可以活躍我們的思維,還可以讓我們逐步變成一個目光長遠,遇事沉著的人。還記得小學時所學過的一篇課文:《通往廣場的道路不止一條》也告訴了我們一個同樣的道理:考慮事情要全面,要從多方面去思考,去驗證,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也要看到事情的反面反面,不要做個目光短淺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問題,如果一味的鑽牛角尖,往往會走進死胡同,付出很大的代價而又一無所獲;如果退一步,換一角度,調一個位置,就會走進一片新天地。

Ⅲ 專注與全面發展作文開頭結尾

第一次買來書那是2013年源9月的一天,,我上小學一年級,剛開學的第二天,這一天是星期五,老師布置要我們每人買一本書名叫《三新一點通》的輔導資料。於是,星期天,我把其他作業已寫完之後,就去買《三新一點通》這本書。星期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照耀著大地,彷彿一切都要著火似的。我頂著火熱的太陽,一路小跑,跑到了一個名叫《新華書店》,於是我就進了書店。書店裡人買書的、看書的人非常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人小孩,真是人山人海。人們的讀書聲、喧嘩聲真讓人震耳欲聾,簡直是歡鬧的海洋呀!我來到了學慣用書區,這里的書也太多了吧!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我要的《三新一點通》。我實在著急了,就去問服務員阿姨。我說:「阿姨《三新一點通》在那裡呀!」服務員阿姨說:「在門口的服務台就有《三新一點通》這本書。」於是,我便來到了門口,一看,真的有《三新一點通》。我向售書的阿姨問道:《三新一點通》的價格是多少?阿姨說:「九元錢!」我買了書。很高興的說:「謝謝阿姨。」然後就飛快的跑回了家。這是我第一次獨自買書,我很高興,我一直難以忘懷。

Ⅳ 作文:從兩個方面看待事物

記得黑格爾曾說過:「只看人的一面,你永遠也分辨不出好人與壞人。」生活亦是如此,如果只看其一面,生活與我們僅僅是一片一望無垠的塵埃,但只要我們全面的,一覽無遺的看待它,就會發現那塵埃之後,是璀璨的星光。

前不久,在被問到中國現狀時,著名作者梁曉聲先生說:「唯有網路中國,數字中國,身邊的中國,三個中國疊加在一起才是真實的中國。」誠然,這樣的中國,才
是真實的中國,如果僅僅看數字的一
面,看網路的一面,我們會被漫天的信息遮蔽雙眼,混淆思緒,而只看身邊的中國,我們又無法與時俱進,視野永遠被局限在著有限的天地中。因此,我們需要全面
的看待這個問題,既不偏激,也不傲慢,唯有此,方能於安樂處尋蔽陋,於蔽陋處,思進取,方能感受真實的中國。(此節用題目材料方法可圈可點。)

試看唐朝女皇武則天,一席黃袍,真可謂巾幗不讓須眉。但這僅僅是武則天的一面,輝煌的一面,再看其其他方面,武則天登基後,大肆屠殺老臣,老將,李氏子
弟,又常用酷刑,使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若僅其輝煌的一面,我們會被那盛世遮蔽雙眼,迷失心智,而無法看到這錦綉盛世背後那可悲可嘆的血淚史。唯有全
面看待武則天,全面看待這盛世,方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方能借古人之史鑒今人之世,方能使國家更好更強。

反觀當下,在這充斥著焦躁與不安的世界中,人們早已成為黑格爾口中那無法辨別好人與壞人的人。各種偏見,各種片面早已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心底,牢牢的牽引
著人們的思維。誠如那高調行善的中國第一捐陳游標先生,當媒體指責他捐獻愛心過於高調,有炒作嫌疑時,不少網友一哄而上,紛紛譴責,謾罵。這些網友便是那
些偏激偏見之人,他們沒有全面地看待問題,僅就在一個方面發揮自己有限的智慧及無窮的精力,而不是跳出當前這一層次,全面的看待問題,這不僅傷害了別人,
同時也使自己在偏見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其實生活也是這個道理,只看白天的天空,誰能知道,原來黑夜也是如此的美!

Ⅳ 關於看事情要全面的作文

換位思考與事物的兩面性
就像坐在一個房子里,你在陰暗的角落,你什麼也看不到,如果你坐在窗戶旁邊,你將看到無限美麗的風景。所以說,如果你現在一直坐在那個陰暗的角落,那麼你就挪動你的凳子吧!其實每個人做每件事情都如同坐在一個凳子上,如果你永遠依賴於那個位置,你只是一隻井底之蛙。
——樂觀的人,要學會換位思考,還要會考慮事物的兩面性。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簡單的說,不管從什麼方面看一個問題都是不一樣的。一隻蝴蝶不小心飛到了一個房間里,它盤旋著想飛出這里,它不斷往高處飛,但是總是發現飛不出這里,於是它開始不斷地向牆上沖撞,它多麼想從這里出去,可是知道它折斷了自己美麗的翅膀都始終沒有從這里飛出去。我看到當它每次離窗口只有不到一寸的時候,它卻再次往上飛。
我們有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那隻蝴蝶呢?很多人都是這樣。在公共汽車上踩了別人的腳,有的人氣勢洶洶,嘴下毫不留情,還反要別人一口;但是有的人總會心平氣和地向別人道歉。這種很明顯地對比,很容易讓人理會到事物的兩面性以及換個位子的思考方法。總的來說就是一種將心比心的效果,仔細想想,這也是很正確的。如果別人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腳,你會怎麼做?多多用這種方法考慮問題,相信也會樂觀許多。

我慢慢的長大了,別人都說我的思想中應該要更加多一些人性的思考和對於這個社會的思考。我已經不是那個小孩子了,我正在慢慢成熟,什麼事情也應該改變了。最最大的改變估計就是思想方面的進步了,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最最成功的就是考慮倒關於換位思考以及事物的兩面性了。
人應該體會別人的感受。我知道,每次我和別人發生了小小的爭吵,別人的感受也一樣不舒服,何必是這樣?所以我總會每次先和別人道歉。原來的我的脾氣一直不是很好,但是自從我覺得自己應該考慮別人的感受時,發現自己慢慢的改變了,我也不那麼容易生氣了。人總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雖然發現自己很難改變,但是總是想要盡力去做。雖然不太相信星座什麼的,但是我實在忍不住把它所說的往自己身上靠,自己是雙子的,即使認為自己改變了性格那也只是另外的性格罷了,有的時候自己突然又會變成小孩子,不過這樣也好。自己多一個性格也就能夠更多體會別人的感受,何樂而不為?
人應該考慮到事物的兩面性。簡單地舉例,比如人家討論很多的網路游戲,從兩面看就很清楚了。我原來也說過,網路游戲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譬如社會生存常識等等,但是如果一味迷戀這種游戲,那就會讓人上癮,這是最好的例子了。想來想去,其實每個事情都是這樣的,關鍵在於你自己的思考方法。所以我才說自己長大了,就是學會了很多這種深入思考的東西,也並不是空想。
我應該感謝自己的性格,雖然雙子是變化無常的,但是,人又何嘗不需要這種變化?

如果我是那隻蝴蝶,也應該?

Ⅵ 好的作文結尾

關愛
開頭抄:關愛,就襲是關心愛護,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世界上才會充滿——愛!
結尾: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溫馨美好!
誠實
開頭: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結尾:真誠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型;真誠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真誠是鮮花,送之於人手有餘香。
責任
開頭: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僕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
結尾:願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心靈,責任從小就在那裡成長。
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Ⅶ 全面看待自己作文,,,,

一青年向一禪師求教。
「大師,有人贊我是天才,將來必有一番作為;也有人內罵我是笨蛋,一輩子不會有多大容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禪師反問。
青年搖搖頭,一臉茫然。
「譬如同樣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價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婦眼中,它不過做兩三碗大米飯而已;在農民看來,它最多值1元錢罷了;在賣粽子人的眼裡,包紮成粽子後,它可賣出3元錢;在制餅者看來,它能被加工成餅干,賣5元錢;在味精廠家眼中,它可提煉出味精,賣8元錢;在制酒商看來,它能釀成酒,勾兌後,賣40元錢。不過,米還是那斤米。」
大師頓了頓,接著說:「同樣一個人,有人將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貶得很低,其實,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決於你到底怎樣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開朗。

Ⅷ 《全面看問題》作文800字

「全面地看問題」與「客觀地看問題」等等,可能是我們在各種場合下使用最頻繁的話語之一。關於「客觀地看問題」後面再用另一篇文章來分析,現在先談談「全面地看問題」。我們近半個世紀以來,在中國似乎形成了一種風氣,就是普遍要求「全面而客觀地來看問題」。用於要求自已固然是「全面地看問題」,用於指責別人的說話或者作出學術批評的時候那更是要「全面地看問題」。但是,我們很少想過,「全面」究竟要「全」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是全了?全不全,究竟又是以什麼為依據?當你說別人不夠全面地看問題的時候,我們「全面地看問題」的自信來自於什麼地方?

哈耶克曾經在他的晚年寫了兩部書《科學的反革命》和《致命的自負》對之作了很好的回答。這種「全面地看問題」、「客觀地看問題」的要求原來是來自那種「致命的自負」和那種打著「科學」的旗號的對事物的歪曲。而這樣自負先是來自於自笛卡爾的理性,特別是發展到理性絕頂高峰的黑格爾的理性。這個理性用辯證法的理論大廈,把整個的宇宙都包容在裡面了。乃至後來羅素說:「宇宙漸漸在學習黑格爾的哲學」。(羅素著,馬元德譯《西方哲學史下》,商務印書館1976年6月版,第282頁。)這種自負來自於黑格爾說的:「理性即對全部實在這樣有意識的確信。」(同上書,第280頁)

不幸的是,我們正是運用了黑格爾的這種理性,我們把老祖宗的含混粗俗的辯證法教條與高深精細的辯證法口號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在思維上特別自負的一個民族,也形成了國人特有的「全面、客觀地看問題。」的一大景觀。全世界恐怕沒有哪個民族更像我們這樣要求每個人「全面地看問題」。為了全面地看問題,我們還被要求要有兩點論,要學會正面看過問題後,還要反面來看。好的說過,就要說說壞的了。無論是評價人,還是說到某件事,都要求每個人都來一個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但是,奇怪的是,一個這樣「全面地而又客觀辯證地」看問題的民族卻總是犯那些愚不可及,蠢不可言的錯誤。反倒是沒有像我們這樣對每個人作出這樣的要求的民族與國家卻沒有犯類似的錯誤。而奇怪的是似乎凡這樣對每個人的思維規定要求「全面地看問題」的社會 都會犯類似的愚蠢的錯誤。前蘇聯與中國的「大躍進」及「文革」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犯錯誤的民族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出現過。但是,一旦他們的人民被要求「全面地看問題」的時候,不但要犯錯誤,而且要犯的幾乎是長期的、毀滅性的錯誤。而且在這樣的錯誤中幾乎不能自拔。越是犯錯誤,我們越是從沒有「全面地看問題」來檢討自己的言行。

那麼,難道要求「全面地看問題 」錯了嗎?難道還要故意地片面地看問題嗎?如此追問也不對。人類對事物的了解,就其天性來說固然是在追求全面與客觀 ,這個方向是沒有錯的。我們存在的誤區就在於,我們總是要求用一種所謂的「辯證法」教條來武裝所有人的頭腦。使每一個人都要求「全面地看問題」。以為這樣自然就會達到「全面而客觀」的境地。所以,我們做員工的,就被要求站在領導的角度來一個所謂的換位思考,不這樣當然就不全面。當農民的,也要求站在工人或者商人的角度來思考,當然最好是「工農商學兵」聯為一體,以作最全面的思考。可是,不要說是一個普通的庸庸凡夫俗子而已,就是一個極高明的思想大師,恐怕也不容易就真正做到全面地看問題。更何況,全面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全面了?做不到的事被泛泛要求後,就會得到含含糊糊的結果。結果做不到全面地看問題就來一個假裝全面的看問題。明明只是對這一點有點認識,還要來一個否定意義觀點,以說明自己是全面的。縱觀人類的歷史,其實,人類的認識正是以其片面而達到認識的深度,我們其實都無法擺脫片面,但是我們可以要求深刻的片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西方流行著這樣的話:「錯得深刻比對得膚淺要更有認識上的意義和價值」。在利益問題上,人們要做到全面地看問題可能就更難,因為利益的有色眼鏡會把我們的眼睛弄得昏花。更何況,就是看清楚了,還可能因為利益的驅動而不顧其他因素而變得片面。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人不可能能夠真正一勞永逸地擺脫片面。與人類的歷史長河相比,特別是相對於茫茫宇宙而言,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甚至是每一代人都是片面的。而且每一代人對人類知識海洋增添的東西,正是以其片面的方式在追求全面,以其主觀的方式在追求客觀,以其相對正確的結論在追求一個更為准確的答案。那麼,我們在追求真理的問題上,比全面看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什麼?這就是一個可以自由言說,獨立思考的環境,在法律框架下對個人自由的保證。但是,我們現在的問題卻是一方面禁絕大家獨立思考與自由言說,另一方面卻要求每個人的要「全面、客觀」地看問題。這樣的要求只能在一個辯證法教條下的話語套套中才能夠虛假地「實現」,而不可能在真實的世界中真正地實現。其實一個人無論其多麼聰明能幹,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類似於在「盲人摸象」。「盲人摸象」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規定每個盲人必須全面地「看」問題,甚至把其中一個掌握強權的盲人所摸到的東西說成是真實而完整的大象,這可能才是問題所在。在一種全面看問題的要求下,其實最後變成的總是誰掌握了實權,誰就成了全面地看問題了。所謂全面並不是真正的全面,而是全面的程度隨著他的權力的大小而增加。權力最大的人那個人物,他的話就是「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把全面的底子翻過來一看,其實就是權力。但是,這樣的權力恰好就是要取消每個人自由言說的權利與獨立思考的可能。因為,既然存在著一個隨著權力大小而變化的全面思想觀點,那麼其他的觀點無論是全面還是片面,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因為人們真正關心的其實並不是在於認識上是不是客觀全面,而是目前這個觀點是不是有利於自己更進一步掌握權力或者鞏固權力。

真正的追求真理的社會,第一是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做到誠信,也就是要學會真實地言說,也允許真實地言說。用制度的方式對謊言與詐騙行為給予嚴厲的懲罰。每個人對於自己說出來的言行負責。我們依據的原則就是最基本的邏輯原則:「是什麼就說什麼」。也許你看到的可能是片面的,但是只要是你真誠的看到的,想到的,認識到了的,不以他人的臉色為標准,不看風使舵,能夠誠實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自由地表達出來。在說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允許片面,還可以允許錯誤。如果一個色盲把紅色的看成了白色的,那就說是白色的,盡管可能說白色是錯誤的。也絕不跟風唱調。用林語堂先生的話說,就是想革命的革命,要反革命的盡量反革命,大家不要投機,中國就會向一個良性的方向走來。其次是要用一個制度來保護每一個人都有自由而片面地言說的權利。反觀一些民主法治國家,他們實行服從多數,保護少數的原則就很有啟發意義。服從多數我們是理解的,為什麼還要來一個保護少數呢?就是因為人們有片面與錯誤的權利。少數人即使可能說錯了,他真實表達自己思想言論的權利還是需要保護。因為,人們的弱點就在於他永遠不能夠那麼一清二楚地就把正確與錯誤區分開來。保護少數,也就是保護人們犯片面錯誤的權利,也就是在保護真理的火種。因為,真理可能就掌握在那少數人手中。不允許人們犯片面的錯誤,其實就是等於扼殺人們的追求真理的路途,也等於扼殺這個民族的創造力。人們沒有任何嘗試的可能了。為了正確,以自保,所以只好唯權是從。

一個人片面有什麼關系呢?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真誠地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他的片面只要不與權威主義結合起來,只要不形成權威的意識形態,只要不成為全國人都必須學習的最高指示,只要允許另一些人也同樣的可以自由言說與獨立思考,那麼他的片面會有人去補充,他的錯誤會有人去更正,他沒有說到的,不等於別人就不會去說。要相信人的思想智慧總是在於趨向於求真的。人類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真實而正確的認識,有時能夠認識到問題所在的人最先總是少數。保護他們的自由言說的權力與獨立思考的空間,等於為人類保存了一個可以隨時反思的對象,可以參照的一面鏡子。

據說,在美國,人們在選舉的時候,常常就因為某一個觀點符合某個選民的意圖,他就是選這個人,並不去追究什麼全面地看一個人。全面地看一個人怎麼可能呢?我們只能看到一個人片面的真實就不錯了。他們在制度設計上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充分地認識到了人性的局限性。一個人常常在宣稱自己全面的時候,很可能只是冒充或者虛假的全面。正因為這個原因,一個社會才需要給人以片面的權利。每個人真實而深刻的片面,合起來不就是更為全面了嗎?既服從了多數,又保護了少數。這不就是更為全面了嗎?

我們每個人雖然在同一片藍天下,其實是在不同的世界裡。每個人由於知識結構的不同,個人經歷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個性特點的不同,社會上所擔任的角色的不同,每個人理解的世界並不會完全相同。對此人很有興趣的,對另一個人可能會枯燥無味;對此人至關重要的寶貝,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形同垃圾。人們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以及不同的立場來看問題的。他們看到的及理解的都不會完全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與另一個人可能很不相同。更不要說在利益上,特別是生活上的多姿多態,五彩繽紛。說到底,這些都是片面的。每個人的片面可能正意味著我們更需要自由的言說、獨立地思考及充分地平等地對話,而不是自我修煉到所謂的「全面」。正因為這些片面的合法的、自由的組合,才構成了一個全面而和諧的社會。

Ⅸ 以看待問題要長遠要全面為話題的一篇作文800字

記得黑格爾曾說過:「只看人的一面,你永遠也分辨不出好人與壞人。」生活亦是如此,如果只看其一面,生活與我們僅僅是一片一望無垠的塵埃,但只要我們全面的,一覽無遺的看待它,就會發現那塵埃之後,是璀璨的星光。
前不久,在被問到中國現狀時,著名作者梁曉聲先生說:「唯有網路中國,數字中國,身邊的中國,三個中國疊加在一起才是真實的中國。」誠然,這樣的中國,才是真實的中國,如果僅僅看數字的一 面,看網路的一面,我們會被漫天的信息遮蔽雙眼,混淆思緒,而只看身邊的中國,我們又無法與時俱進,視野永遠被局限在著有限的天地中。因此,我們需要全面的看待這個問題,既不偏激,也不傲慢,唯有此,方能於安樂處尋蔽陋,於蔽陋處,思進取,方能感受真實的中國。(此節用題目材料方法可圈可點。)
試看唐朝女皇武則天,一席黃袍,真可謂巾幗不讓須眉。但這僅僅是武則天的一面,輝煌的一面,再看其其他方面,武則天登基後,大肆屠殺老臣,老將,李氏子弟,又常用酷刑,使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若僅其輝煌的一面,我們會被那盛世遮蔽雙眼,迷失心智,而無法看到這錦綉盛世背後那可悲可嘆的血淚史。唯有全面看待武則天,全面看待這盛世,方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方能借古人之史鑒今人之世,方能使國家更好更強。
反觀當下,在這充斥著焦躁與不安的世界中,人們早已成為黑格爾口中那無法辨別好人與壞人的人。各種偏見,各種片面早已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心底,牢牢的牽引著人們的思維。誠如那高調行善的中國第一捐陳游標先生,當媒體指責他捐獻愛心過於高調,有炒作嫌疑時,不少網友一哄而上,紛紛譴責,謾罵。這些網友便是那些偏激偏見之人,他們沒有全面地看待問題,僅就在一個方面發揮自己有限的智慧及無窮的精力,而不是跳出當前這一層次,全面的看待問題,這不僅傷害了別人,同時也使自己在偏見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其實生活也是這個道理,只看白天的天空,誰能知道,原來黑夜也是如此的美!

閱讀全文

與全面看待事作文結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