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
上海高考作文:一切都會過去與一切都不會過去
以下為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版
1、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
2、契柯夫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句寓有深意的銘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於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相關個人信息
謝謝採納~~
B.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及分析
我也是從高考走出來的人。我們的老師對於作文的指導方針就是,不能寫那些在學校里明令禁止的東西(比如說早戀、暴力……),否則這樣的文章一定是在三類以下。好在當時有些個性的我,抹去了個性,寫了個中庸之文,把高考這個門檻過了。那麼為什麼這樣的文章不能寫?是的,是有的東西非常頹廢和絕望。為什麼中學生就不能頹廢和絕望?一個高考,連根本就不符合人類思維邏輯的零分都可以打出來?請問,中學生為什麼不可以有著逆反中學「正統思想」的文章出來?
這些文章真的是不好嗎?我承認,是有很多的同學知識面比較狹小,見識不多。在文章這個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得零分的卻不是他們,而是恰恰讀了文章就覺得這個孩子是很有見地的,對社會和人生是有些看法的,而且從用文造句都還不錯,比那些只會寫板的「教學論文」的老師要不知道高明多少倍的孩子。
為了防止偏題這樣一個東西出來,命題的人一直在調整,從命題改半命題,從半命題改話題,從話題改材料!那麼我大膽說一句,所謂的偏題情況一般不存在!除非真的是智力極其不好的同學。
還有文章的思想性!文章的思想性?我覺得和可笑,孩子對社會和人生有些不好的看法為什麼不能接受,為什麼一定歌頌高大全的才是好文章。寫些醜陋的,逆反正常思維的就不是好文章?究竟是孩子的思想有問題還是整個教學制度僵硬的模式,板教條的理論和經驗有問題?
我不知道中學現在的教育是什麼樣的,我們那個時候來形容高中、尤其是畢業班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食堂、宿舍、教室,又以在教室的時間最長)。據說現在的孩子們更苦,現在都要給孩子們松綁了,孩子們有時間活動和玩了,但是這個是表面現象。我有個朋友和我說,現在的孩子,那是一手要抓玩,而且要玩給領導們看(尤其是上級領導),還要好好地抓學習。比原來專管學習辛苦多了。
也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我覺得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受到了極大的扭曲,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青春就是這樣被玷污的!
總有不滿者和挑戰者,如果是現在的我,我也同樣會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厭惡。中學,為什麼是老師苦,學生也苦。難道這苦還要夾雜著心理的扭曲來應和嗎?我覺得可以寫出那些不滿情緒文章的學生恰恰是高中畢業生中心靈最正常的!因為他們還知道自己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比那些埋頭歌頌、熱烈嚮往的孩子們要清醒和健全!比那些看到「歪理邪說」就給零分的老師更正常!
我今天來說這個話,並不是帶著挑戰權威的心理來的,是想那些教育家什麼命題小組評分小組給後來的正常學生一條活路。堅決取締零分,嚴正抗議那些帶著惡意心態的零分,如果真的沒有寫作文,那麼請打零分!
高考的歷年作文都是不允許寫詩歌的,這個是一個游戲的規則。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年(可能是0405)有一個孩子真的寫了詩歌,他卻拿了滿分。我很贊賞他的閱卷老師的眼光。因為他保護和捍衛了一個孩子的天性。他認知到了規則是可以改變的。
高考為什麼會有零分作文?平時的作文中也有零分作文嗎?
每年的高考都國家大事似的,每年都有高考的零分作文。而且很多高考的零分作文都被傳了出來,公之於網路。這究竟是以儆效尤還是另有所圖?我讀著那些文章的時候,心理一直有股說不出的味道湧上來。——閱卷老師,你們是這樣嗎?不是這樣的話請繼續看,是這樣的話更要看!
為什麼有作文是零分?零分的作文究竟為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作文才是零分作文?究竟是學生在不斷挑戰作文規則還是閱卷老師在不斷挑戰批閱作文的規則。
幾乎每一年大家都拿著輕松幽默的心態來閱讀這些作文,但是對於這些作文的作者,作文是零分,也就是說語文一般來說就是不及格了。而高考的分數直接關系著一個人將來要讀什麼樣的大學。無疑一篇零分的作為對於一個孩子的高考是致命的,這些我想作為老師和學生都明白。那些手中拿著紅筆——傳說一分多鍾就看了一篇高考作文的老師,也就是已經達到了(一目一篇的水平——比一目十行還要高幾個級別!),在卷子上塗塗改改一個零分的作文就這么出爐了。
如果交的是白卷,那麼毫無疑問這個文章是零分。如果是偏題或者是嚴重偏題,這樣的作文也不會真的一分也沒有(如果我對中學的時候那個記分方法還沒有忘記的話應該是這樣)。但是就是一些在我們社會上的人看起來非常不錯的,甚至你做了幾十年老師都未必寫得出來(敢寫)的作文恰恰成了零分。你在打零分的時候,請用右手按住心口,這個文章你寫的出來嗎,寫出來真的也是這個水平嗎?
C. 上海前幾年高考作文題
灼烈刺眼的麥芒流光延伸到了地平線的盡頭,事隔十年的我再次站內在麥村的村口,我看容著旁邊的一地頹敗風化的殘垣斷壁,突然想著這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我站在風中細數著自己一路淡然走過的三十多個春秋。我點起一袋水煙喃喃道;「傻子,哥給你帶烤番薯來了……」兩道青色的濃煙重重的從我鼻腔里噴出來,我望著那片格外顯眼的麥地,淚流滿面。(1)是年六月,太陽黃經七十五度,螳螂生,鵑始鳴,反舌無聲,是為芒種。麥村地處黃河中下游西南方位,得天獨厚的優越地勢使得麥村的經濟
D. 0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是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題目:平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會看到什麼,又會想到什麼?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不寫成詩歌,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E. 202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題是什麼
202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題是「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一、版上海市高考作文題材料權: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二、上海市高考作文題要求:
1、自擬題目。
2、不少於800字
三、適用地區:
上海。
(5)上海的高考作文題目擴展閱讀
202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題寫得出彩的方法:
「2020年本身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今年的作文題沒有像往年一樣特意規避社會現實問題。」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告訴記者,這個題目也讓考生去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如何相處以及人如何自處等問題。
黃玉峰分析,今年這個作文題對考生的閱讀面與眼界提出了嚴峻考驗。「這個題是很難套題的,如果是刷題的考生,容易人雲亦雲,很難出彩。而閱讀量大,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對世界有全面、多元了解的考生,他的文章會有深度和高度。此外要注意在寫作時不要脫離自己身邊的小事,不要脫離自我,結合自己的經歷談思考,這樣的文章相對容易出彩。」
F. 求上海近5年高考作文題
2014、根據以下材料,抄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你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3、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事。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人們對此的思考不盡相同。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題目自擬;(2)全文不少於800字;(3)不要寫成詩歌。
2012、曾被舍棄的微光(真題)
要求: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舍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舍棄的微光。
2011高考作文題目——上海卷:《一切都會過去與一切都不會過去》
2010上海高考作文題:材料作文
2009上海市高考作文題:材料作文「板橋體」
2008高考上海作文題目:他們
2007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目:必須跨過這道坎
2006年高考上海作文題:我想握住你的手
G. 上海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題目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作文。除了詩歌外,文體不限,字數800左右
H. 1963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灼烈刺眼的麥芒流光延伸到了地平線的盡頭,事隔十年的我再次站在麥村專的村口,屬我看著旁邊的一地頹敗風化的殘垣斷壁,突然想著這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我站在風中細數著自己一路淡然走過的三十多個春秋。
我點起一袋水煙喃喃道;「傻子,哥給你帶烤番薯來了……」兩道青色的濃煙重重的從我鼻腔里噴出來,我望著那片格外顯眼的麥地,淚流滿面。
(1)
是年六月,太陽黃經七十五度,螳螂生,鵑始鳴,反舌無聲,是為芒種。
麥村地處黃河中下游西南方位,得天獨厚的優越地勢使得麥村的經濟
I. 你認為2020高考作文題目上海卷和江蘇卷哪個更難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2020年高考已經過去將近一周的時間。而有關高考作文的討論也告一段落。可能有的同學會因為高考發揮不理想而傷神,會因為寫跑題而自惱,也可能有的同學會因為今年高考作文正好與自己准備的作文有重合,而暗自慶幸。不管如何,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屬於高考作文最火熱的時刻也在慢慢消退。
今年高考作文我認為毫無疑問是江蘇考卷更加有難度以及挑戰性。在這里,祝考生前程似錦。
J. 歷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專不少於800字的屬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繫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
2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你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請根據材料作文。
3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
2013上海高考作文題目:更重要的事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事。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人們對此的思考不盡相同。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題目自擬;(2)全文不少於800字;(3)不要寫成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