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寫一篇以時事熱點為素材的作文
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作文佔有很大的比例,在統計共17道作文題中,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中材料作文分別是6道、6道和8道,由此可見,材料作文占據了重要的舞台,材料作文成為命題者的新寵。而材料作文中時事新聞類材料作文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09年遼寧卷對「明星代言」的看法, 09年江西卷對蔡銘超拍下獸首的看法,2011年全國卷ⅱ「代買彩票中大獎,你怎麼做」和2011年北京卷 對「世乒賽中國隊包攬金牌」的看法的材料作文。
那麼如何寫好時事新聞類材料作文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什麼是時事新聞類材料?時事新聞類材料又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所謂時事新聞類材料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同時也是時事政治中的新聞或社會熱點材料。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性,社會關注度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都是新近發生並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的。2、此類材料具有開放性,人們對提供的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3作文引導語上往往有「談談你的看法或感受」「你對此有何看法或請你就此發表你的見解或看法」這樣的提示話語。比如:2009年江西卷,你對蔡銘超的行為有什麼看法?請據此寫成一篇文章。
二、時事新聞類材料和一般故事類材料作文有什麼區別?
時事新聞類材料常常在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對文中觀點的「是」或「非」來確定作文的正確或錯誤。學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來表達對材料的認識,可褒可貶,可評可爭,可諷可諫,可嬉笑怒罵,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言之成理都可以。而故事類材料是在故事中蘊涵道理,作者要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然後通過古今中外事例來證明這個道理的真實性。
如09年全國卷ii作文題是「色盲、拉麵、乾洗劑」三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從三個小故事共同提煉出「留心生活,就會有所發現,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思考,是成功的保障」「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留心生活,抓住機遇,才能成功」等等人生道理。
三、時事新聞類材料作文的二種常見寫法
1、直面材料——就事論事
「就事論事」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在這里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適用於時事評論、人物評論、影視評論、詩歌評論、經典評論等評論類文章。
要寫好這類文章,首先,要求旗幟鮮明發表自己對某件事或某現象的看法,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或總結成功經驗或指出失敗教訓等,要求實話實說。如根據09年江西卷蔡銘超事件可提出以下觀點:1、拒絕「二次搶掠」,2、向不合理的規則說不,3、理性愛國。寫就事論事評論文章,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對所評之事做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評事可以有多種思,如評事的對錯,評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訓。評「事」以不限於一點或一個角度上,可以多點或多角度,但需記,所評所說,必須與所評之「事」密切相關,不能游離於「事」而高談闊論。
其次,要為自己的評判寫出分析和理由。分析說理是時評的靈魂所在,如果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是司法上的一條准則的話,那麼,時評的寫作也可以說需要「以事實為依據,以道理為准繩」。 評論文,不但要寫出自己怎麼看,還要寫出自己這些看法的依據和理由。評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才能評得文明,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既能把看法說清楚,又能將看法的依據和道理寫深寫透,這樣的評論才是好的評論。
就思路結構而言,這類作文比較適合採用「層進式」結構,按照「引述材料,擺現象——析危害,挖根源——指辦法,提倡議或號召」的步驟來展開。
2、借題發揮——就事析理
借題發揮是指借著某件事情為話題來做文章,以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或主張,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在把握題意後的所做的擴展、挖掘和提升。借題發揮不能超出材料允許的范圍,角度可以不同,但要回答共同的問題—母體,關注核心信息,不能信馬由韁。所謂就事析理,就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充實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中止在就事論事上,而應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標。就事析理,寫法上還要求「啟齒要小」,抓住一個題目,講清一個道理,一事一議,以小見大,必需從「小」中評析出小道理來,所謂「著眼大處,落筆小處」。
就事析理類材料作文要求:既要有評,又要有析,即既要有自己明確的判斷,又要有深入、透闢的剖析給予支撐。同時還要有類似現象的聯想,以避免陷入就事論事的局限。它貴在聯系實際深入分析,這樣才能顯示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就落入了空談道理、古今中外事例一大堆、名言警句幾大筐、表面雄辯,其實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窠臼。
寫就事析理的文章我們可以採用:引——議——聯——結的基本步驟來進行。
引——就是引用材料,得出觀點。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對原材料進行分析後,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並據此提出自己的觀點。一般說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說明觀點就可以了。還有,更不應整段地照抄原文,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引要簡潔,並且據材料提出問題,一般寫在第一自然段,要求從材料中引出恰當的中心論點。
議—— 就是分析材料,確立觀點。是針對前面提出的觀點,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議論,使觀點確立起來。議,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在此部分千萬不能脫離材料提出觀點,而要結合事例作針對性分析,然後得出觀點,且注意事例間的過渡和銜接。
『貳』 關於時事的作文素材高中
最新時事熱點新聞素材
留學生萬字長文痛斥父母,決裂背後誰對誰錯?
1月,一篇北大畢業的美國留學生寫下的萬字長文在網上熱傳。文章作者王猛(化名)在文中「控訴」父母對他的傷害: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嚴格按父母的喜好和審美來置辦;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求助,都沒得到家人支持……父母的過度關愛、肆意操控,導致自己在心理和生活上遭遇一系列問題。王猛還將自己的萬字長文發給一些朋友及同學,希望給已是或即將為人父母的他們一些參考。
僅通過一篇文章,我們無法對事實做出全面且准確的判斷。但這篇萬字長文引發廣泛關注,甚至促使不少網友在父母和孩子間選邊站,其背後彰顯的深層次問題值得思考。
無論是王猛講的肆意操控,還是過度關愛,其深層次問題皆源於代際沖突。想要解決這一沖突,需要家長與子女雙方的努力。作為父母,多一些對教育方式的反思,培養循序漸進的耐心,用引導代替教訓,嘗試理解子女所處的時代環境,尊重子女的意願;作為子女,在成長的積淀中嘗試理解父母的心情,原諒父愛母愛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包容時代在他們身上刻下的烙印……探索超越代際並基於共情的溝通方式,雖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足以給一個家庭帶來和諧的親子關系。
高中語文議論文作文素材摘抄
既然目標是遙遠的地平線,就該多一些冷靜和從容。秋天的累累碩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種;成為大海的一脈熱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許,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獲那個日漸成熟的夢;也許,灑下了熱血,並不一定擁有那片火紅的風景;也許,黑暗中的苦苦掙扎,並不一定迎來燦爛的黎明……。可我並不一味傷感。盡管默默地耕耘,還未聽到生命的回聲,但熱愛生命的我,一定會贏。
『叄』 2015年時政熱點+作文素材
反腐倡廉的
『肆』 關於作文的,求時事熱點高中作文素材
最近有兩件事廣受關註:其一,廣東東莞政府部門集體辦理「月月捐版」——綁定一張銀權行卡,每月固定扣10元以上「捐款」。當地一名幹部稱,10元標准,並不過分。其二,沈陽、濟南、西安等地群眾向媒體反映,他們正在讀小學的孩子被學校要求加入紅十字會,並要繳納5元會費。
針對批評質疑,東莞市民政局表示,「月月捐」可以隨時參加隨時退出;幾個地方的紅十字會也強調,中小學生入不入會,完全自願。然而,在政府部門、學校這種對個人表現頗有壓力的場合,即使內心對這種方式並不認同,又有多少人會因為幾塊錢的「小事」公然退出類似的「集體活動」?
小事其實不小。「郭美美事件」之後,我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公眾的慈善熱情,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人們對於慈善的關注程度則有了極大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前一些司空見慣的「慈善模式」正在被重新打量,比如對動用權力募捐的反思,比如對善款去向的關切。正如日前民政部有關負責人所說,一系列輿論風波引發的思考,讓政府部門、慈善機構和社會公眾對慈善事業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現代社會中如何開展讓人民滿意的慈善有了相當程度的反思,這對於提高慈善組織規范程度、運作水平是一個促進。
『伍』 適合當作文的時事熱點新聞有哪些
作文素材——我國首個「殘疾預防日」
8月25日是我國首個「殘疾預防日」。中國殘聯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生缺陷兒約有90萬例,將通過加強婚前孕前檢查等措施加強控制。中國殘聯康復部主任介紹,為落實《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加大殘疾預防宣傳力度,經中國殘聯申請,國務院於2017年6月正式批准將每年8月25日設立為「殘疾預防日」。中國殘聯在首個「殘疾預防日」前夕專門發布殘疾預防核心知識,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
作文素材——台風「天鴿」
台風「天鴿」重創華南沿海,搶險救援工作持續進行
今年第13號台風「天鴿」24日遠離廣東,但餘威繼續肆虐西南,多地出現暴雨、大雨。截止目前,「天鴿」已致廣東、廣西、福建三省區16.6萬人受災、16人遇難,救災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國務院食安委將開展食品安全督查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已下發關於開展食品安全督查工作的通知,將於8月26日至9月10日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開展督查。此次督查將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能力,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作文素材——最高法:王老吉與加多寶共享紅罐包裝
最高人民法院16日在第一法庭對上訴人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糾紛上訴兩案進行了公開宣判。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為,廣葯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陸』 高考作文走向 社會時事作文熱點素材,怎樣寫這類型作文
那麼如何寫好時事新聞類材料作文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什麼是時事新聞類材料?時事新聞類材料又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所謂時事新聞類材料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同時也是時事政治中的新聞或社會熱點材料。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性,社會關注度高,材料所涉及的事件都是新近發生並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的。2、此類材料具有開放性,人們對提供的材料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3作文引導語上往往有「談談你的看法或感受」「你對此有何看法或請你就此發表你的見解或看法」這樣的提示話語。比如:2009年江西卷,你對蔡銘超的行為有什麼看法?請據此寫成一篇文章。
二、時事新聞類材料和一般故事類材料作文有什麼區別?
時事新聞類材料常常在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對文中觀點的「是」或「非」來確定作文的正確或錯誤。學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來表達對材料的認識,可褒可貶,可評可爭,可諷可諫,可嬉笑怒罵,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言之成理都可以。而故事類材料是在故事中蘊涵道理,作者要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然後通過古今中外事例來證明這個道理的真實性。
如09年全國卷ii作文題是「色盲、拉麵、乾洗劑」三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從三個小故事共同提煉出「留心生活,就會有所發現,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思考,是成功的保障」「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留心生活,抓住機遇,才能成功」等等人生道理。
三、時事新聞類材料作文的二種常見寫法
1、直面材料——就事論事
「就事論事」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在這里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適用於時事評論、人物評論、影視評論、詩歌評論、經典評論等評論類文章。
要寫好這類文章,首先,要求旗幟鮮明發表自己對某件事或某現象的看法,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或總結成功經驗或指出失敗教訓等,要求實話實說。如根據09年江西卷蔡銘超事件可提出以下觀點:1、拒絕「二次搶掠」,2、向不合理的規則說不,3、理性愛國。寫就事論事評論文章,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對所評之事做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評事可以有多種思,如評事的對錯,評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訓。評「事」以不限於一點或一個角度上,可以多點或多角度,但需記,所評所說,必須與所評之「事」密切相關,不能游離於「事」而高談闊論。
其次,要為自己的評判寫出分析和理由。分析說理是時評的靈魂所在,如果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是司法上的一條准則的話,那麼,時評的寫作也可以說需要「以事實為依據,以道理為准繩」。 評論文,不但要寫出自己怎麼看,還要寫出自己這些看法的依據和理由。評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才能評得文明,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既能把看法說清楚,又能將看法的依據和道理寫深寫透,這樣的評論才是好的評論。
就思路結構而言,這類作文比較適合採用「層進式」結構,按照「引述材料,擺現象——析危害,挖根源——指辦法,提倡議或號召」的步驟來展開。
2、借題發揮——就事析理
借題發揮是指借著某件事情為話題來做文章,以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或主張,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在把握題意後的所做的擴展、挖掘和提升。借題發揮不能超出材料允許的范圍,角度可以不同,但要回答共同的問題—母體,關注核心信息,不能信馬由韁。所謂就事析理,就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充實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中止在就事論事上,而應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標。就事析理,寫法上還要求「啟齒要小」,抓住一個題目,講清一個道理,一事一議,以小見大,必需從「小」中評析出小道理來,所謂「著眼大處,落筆小處」。
就事析理類材料作文要求:既要有評,又要有析,即既要有自己明確的判斷,又要有深入、透闢的剖析給予支撐。同時還要有類似現象的聯想,以避免陷入就事論事的局限。它貴在聯系實際深入分析,這樣才能顯示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就落入了空談道理、古今中外事例一大堆、名言警句幾大筐、表面雄辯,其實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窠臼。
寫就事析理的文章我們可以採用:引——議——聯——結的基本步驟來進行。
引——就是引用材料,得出觀點。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對原材料進行分析後,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並據此提出自己的觀點。一般說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說明觀點就可以了。還有,更不應整段地照抄原文,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引要簡潔,並且據材料提出問題,一般寫在第一自然段,要求從材料中引出恰當的中心論點。
議—— 就是分析材料,確立觀點。是針對前面提出的觀點,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議論,使觀點確立起來。議,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在此部分千萬不能脫離材料提出觀點,而要結合事例作針對性分析,然後得出觀點,且注意事例間的過渡和銜接。
『柒』 有什麼可以推薦的高考時政素材的作文素材書
時政熱點那個書,我去備考就用的那個,書中分很多模塊例如:知名人物、國家大事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