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學好語文
學語文,就是要「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通過次數的累積,達到一定的記憶。
那些文章寫得好的人,他們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他們是天生就懂得這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是經過不斷的讀到好的文章,從中領會了如何更好的去組織語言。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這都是對文化底蘊的積累。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
所以文學就是這么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里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記憶的積累,突破常規,舉一反三,在積累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東西。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么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里,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㈡ 作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500字
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在我的學習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這讓我很煩惱。比如:字寫版的不好看、書背的慢,考權試、做練習時馬虎……
爸爸媽媽總是說我的字寫得不好,我也覺得不好。可是該怎麼辦呢?媽媽認為應該多練字。於是她便從書店買來本字帖,我一看見這些字帖頭就疼,可是前幾天,我才正真體會到了寫字的樂趣。
那天,侯老師要我們寫一段話。好的貼在牆上,不好的淘汰。於是我回家就用黑筆寫了一段話,本以為不會把我選上,下課時去看看有哪些人被選上時,竟看到我寫的字被貼在第二行的第四個。原來我覺得練字也不是那麼難嗎!
我的書背的也非常吃力,常常是背了上句忘下句,經常卡殼。像第六課,我就背了三小時(還是前三個自然段),原因是不熟。媽媽的要求也很高,不許錯一個字。
媽媽叫我讀幾遍在背書,我不聽,所以一背錯,就從頭開始,拖時間。現在我背書聽媽媽的,先讀再背。背書快多了。
說起我的馬虎,那可是全班數一數二的。考試時、練習時,最容易馬虎的就是我。不是漏字,就是錯字。不是錯字,就是病句。不知被扣過多少冤枉分。
從今以後,我一定要細心,細心,再細心,改掉馬虎這個壞習慣。我的考試、練習才能有保障。
這就是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㈢ 有關勇爭第一的作文素材
鯉魚能躍龍門,是因為他不甘落後於他人;蟋蟀能長鳴,是因為他不願被黑暗埋沒;笨鳥能先飛,是因為他害怕掉隊,害怕落後,為此他努力發奮,誓要超越他人。
著名的鐵娘子撒切爾·瑪格麗特夫人從小便受到嚴格教育,父親教育她,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永爭第一。父親讓她永遠坐前排。從此後無論她走到那裡,在學校或在公車上,她永遠坐前排,絕不往後坐。多年後,當她回憶父親對她的教育時,她對這點記憶猶新,她說;「若不是父親當年讓我永爭上游的思想,我永遠不可能有這番成就」。作文網 home.sanwen8.cn
撒切爾夫人的成就讓我們驚嘆,她的永爭上游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這種精神使她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認清目標,讓她永遠不會自滿。若是沒有這種精神,做事處處點到即止,不求甚解,相信「鐵娘子」必定不會有如此大的作為。
達芬奇30歲的時候仍不出名,便投奔到一個公爵門下,幾年後,公爵派他到修道院去畫壁畫。修道院的人並不怎麼看重他,把他安排到最不起眼的餐廳畫,那裡又偏僻薪水又少。但達芬奇十分努力作畫,就在這不起眼的地方,他畫出了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從此名揚四海。作文
達芬奇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用心作畫,力爭上游的精神是他成功。這種精神能夠讓他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自己的最終目的使他不會迷惘;若是沒有這種精神,恐怕當他接到這個任務時便精神頹廢,頭腦發昏,忘記最終目的,最後一事無成。
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無論何時都力爭為國人爭榮譽,直到82歲仍在每天進行著物理演算,隨時工作,2006年發表6篇學術論文。作文
李政道無論何時都在向學術頂峰攀登,不管在哪裡都力爭上游。這種精神使他時刻保持著活力,有力氣工作,讓他不自負自滿,有明確目標。若是沒有這種精神,恐怕他現在是個只會不停提起當年勇的好漢,一個垂垂老者而已,不再是學術泰斗。
永爭第一可以使我們保持學習的活力,永遠有學習精力;
永爭第一可以使我們在遇到挫折時不放棄,明確目標繼續奮斗;
永爭第一可以使我們兩眼向前看,而不在意已經走過的路。
㈣ 寫雨的作文
夜,來臨了。是一個伴著微雨的夜。因為有雨,這夜突然又變得漫長了許多,幽靜了許多,美麗了許多。
雨,是從一開始就伴著夜幕的,它淅淅瀝瀝地下著,給夜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美麗的面紗。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雨,竟強烈地感覺到它的美。它時而像一群朝氣蓬勃的小孩細碎、繁密;時而像群鳥歡歌,糜鹿飛躍;時而如鳴鼓,波濤、林海、大海奔流;時而……猛得一聲悶雷飛快地穿過了這有節奏的交響樂,帶著它低沉有力的聲音傳了很遠、很遠……雷聲過後,再繼續聽這交響樂。它好像又換了一種情調,變成了雨水打在樹葉上發出的沙沙聲;掉進河裡發出的丁冬聲,失足落在房頂上發出的啪啪聲……
「砰砰」「嘩嘩」等無靈敏聲音又組成了一支不知名的進行曲。過了一會兒,雨聲轉入了無力的嘀嗒聲,聽著這沒有節奏、沒有規律的嘀嗒聲,一種憂愁湧上心頭,這雨,滋潤了我的心,打濕了我的眼睛,一種不知名的感覺籠罩著我。我清楚地感到我被它震撼了。我突然由雨聯想到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是那樣弱小,但充滿了幻想,接著他逐漸長大成人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隨後,他老了,伴著心律機器上「嘟———」的一聲響,他的生命、他的靈魂悄然地離開了他的身體。他靜靜地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夜,雨,愁……
聽雨
聽雨
岑溪三中04甲梁朝飛
電閃雷鳴,花草樹木,春夏秋冬……這些都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瑰寶。而在這些寶藏之間,我猶甚喜歡雨的聲音。
所以,我愛上了聽雨。一年四季的雨季,給我帶來不一樣的心靈體驗。
春雨是個文靜優雅的小姑娘。杜甫詩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跟著枝條發
芽悄悄地來,人們都沒發覺。但只要在一個寧靜的夜晚,靜下心來,手捧一杯香茗,頭腦里想像著這樣一幅畫:大地是一張上好的宣紙,春雨在紙上輕輕一沾,那翠綠便昏昏地散開,布滿了大地……這時,窗外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在你耳邊響起了:「……。」
夏雨可沒有這么好的脾氣了。它一路鬧著,跳著,成群結隊地落下來。落到瓦楞上,窗戶上,大地上……擊響一切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那有節奏響聲彷彿在提醒著你:一個搖滾晚會就要開始啦!接著,狂風怒吼,烏雲滿天。為了照亮場地,還邀請了閃電來,剎那間黑夜變成了白晝。當指揮手中的棒子一動,千萬個音樂家演奏起了音樂。那氣勢氣吞鬥牛,顫動著你的內心,心中不禁翻起了層層千里浪,讓人徹底未眠。
秋天,歷來被人們稱為金秋。那我們就把秋雨叫作金雨吧!在瀟瀟金雨中,萬物陷入了一年之中的低谷。金雨不斷地下落,雖然帶來了一絲冷意,但是也給農民伯伯帶來了豐收地喜訊。有時看著窗外的雨,我不禁構畫起人生的藍圖,思緒就好像斷了線的風箏……
冬天在人們心中是寒冷無息的,但冬雨卻是溫和敦厚的。它不徐不疾地下落,為樹木除去「白衣」,沖洗了街道,也給小河注入了活力。它,就是春天到來的象徵。
聽雨,用心去聽,便能解讀四季,感悟人生真諦!
我的比LS的好.
㈤ 六年級作文 我的學期總結 500字
六年級期末作文:又一個學期就這樣結束了.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時光飛逝,斗轉星移。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期末一些方面的個人總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又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期末考試也已經悄悄地臨近了。檢驗我們一學期來學習情況的時刻即將來到,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周密的復習計劃。小編也整理了關於期末考試試題、期末作文、復習方法、期末手抄報等相關資料供廣大小學生和老師參考!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
又一個學期就這樣結束了.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回首這半年的點點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頓生了許多感觸。這半年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這樣一個新生的成長。在過去半年的內,通過不斷地學習,我收獲了很多.時間就是這么無情頭也不回的向前走著,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死命的追趕著。是的,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而我們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一點的成長.而美好的純真隨著風雨的磨滅化成了成熟.或許這正是成長的代價.回想自己還是考生的那段日子,顯得是那麼的遙遠。我在憧憬中懂得了來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醞釀已久的真理;在收獲後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後又不盡然……原來過去所見所識都是那麼的偏見而又膚淺,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間幻化成無知和可笑,我想誰又不是這樣的呢?或許在以後也回嘲笑現在的渺小……我們不得不笑著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出勤情況:請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課希望下學期爭取做到全勤本學期沒有遲到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子,而通過學習生活和這半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我養成了獨立性,不再嬌生慣養,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在學習上: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面對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的時代,面對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我認為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以資本為最重要生產力的"資本家"的時代將要過去,以知識為特徵的"知本家"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中國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首先,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其次,要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是她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具有很高的價值,應認真完成。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復習。另外,積極閱讀有關書籍和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系,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抓住點滴時間學習一些其它專業領域的知識,知識總是有用的。在這學期的期中考試中,盡管取得一些成績,但離心中的目標還很遠,仍需繼續努力,抓緊自己的學習。知識無止境,探索無止境,人的發展亦無止境,我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
在紀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師,同學之間可以真誠相待;能遵守學校各項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上學穿校服;舉止文明; 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亂扔廢棄物。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期末一些方面的個人總結,我將結合這個小結回顧過去,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然,這需要老師們的精心培養和同學們的真誠幫助。
㈥ 關於一些作家寫作的小故事!!!!
1、王勃打腹稿
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史籍記載,王勃天資聰穎,悟性過人,六歲就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九歲時就能看出顏師古所注《漢書》的瑕疵,十四歲時被朝廷授予朝散郎,十六歲時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兼修撰。
王勃寫文章,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剛開始,他並不精思,先磨墨數升,然後酣飲好酒。喝得差不多了,找床倒頭,蒙被大睡。等到睡醒了,揮筆成篇,不改一字,時人謂之「腹稿」,此詞流傳至今。
出處:宋·宋祁等《新唐書·王勃傳》
2、魯迅寫作的三個目的
魯迅說他寫作的目的,一是「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而『賓士的猛士』」,他們在寂寞中奮戰,我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為那些「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正是因為他們,我『必須在作品中』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不悲觀,不絕望的誘導,而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何況我對於悲涼感本身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
三是他的敵人,魯迅說,「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幹嘛要讓他們那麼愉快呢?我要像一個黑色魔鬼那樣,站在他們面前,使他們感到不圓滿」。 魯迅創造了以論理為主,形式靈活的雜文形式,並將之發揚光大。
他的雜文數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毛澤東譽之為「匕首」和「投槍」(匕首投槍一說本於魯迅《南腔北調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機》),深入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
3、勃朗特三姐妹
勃朗特姐妹是世界文壇最為知名的偉大作家,她們的作品躋身巨著系列,影響世界文學近二百年。夏洛特·勃朗特的名作《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嘯山莊》,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絲·格雷》聞名於世,打動了各個語種、不同國家的讀者。
但是在三姐妹小說出版的1848年,她們卻是以男性的筆名發表作品的。三部巨著的作者竟然是女人,出版商極為震驚。他們便想以此為噱頭曝光作者的性別來宣傳,但是勃朗特姐妹拒絕了。這就造成了讀者完全不知作者,僅僅是出版商知道勃朗特姐妹的情況。
十九世紀的女性作者隱姓埋名寫作已是常態,簡·奧斯汀在發表自己的小說時用的也不是自己的真名。比如《理智與情感》的署名是一位女士,《傲慢與偏見》的署名則是「《理智與情感》的作者。
4、巴爾扎克的一天
巴爾扎克在二十多年的創作生涯里,直辛辛苦苦,夜以繼日。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常累得雙手發麻,兩眼流淚,太陽穴突突直跳。後來他患了心臟病,在病痛的折磨中,他仍然拚命的工作。
他是這樣描述自己的一天的:「我現在下午六點鍾睡覺,半夜起床,然後一連工作十六小時……我只有一小時有空,就是五點到六點的吃飯時間。我發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頁文債,不欠一-文小錢,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氣干到底。」
5、賈島推敲
唐代詩人賈島,有「苦吟詩人」的稱號。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此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李凝當天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詩留了下來,其中有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他騎在驢背上,腦子里不停琢磨著是「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邊走邊想用手比劃著「推」、「敲」的動作,賈島完全沉醉在詩情字句的煉意、煉句、煉字的選擇琢磨之中。這時,吏部侍郎、代理京兆尹韓愈處理完一天的公務,沿長安的大道向他的別業歸去。
毛驢受驚,闖入韓愈的東仗之中,而賈島還搖頭晃腦地比劃著,全然不知。韓愈的護衛大驚失色,即將賈島拿下,推到韓愈面前。「島具實對,未定推敲,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韓愈乃一代文宗,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知情後,見怪不怪,反而與賈島一起探討起詩來,他認為還是用「敲」為好,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