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文采
成為全才型的「筆桿子」。
我們所要學習的不同文體寫作,雖然各有各的特性,但培養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卻是息息相關的。寫作能力主要包括寫作前的觀察生活與閱讀文章的能力,感受生活與理解生活的能力;還包括寫作中選擇材料、提煉主題、布局謀篇、選詞煉句的能力,以及想像與聯想的能力;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還需要培養思維能力等,只要綜合具備這些能力,也就掌握了寫作的訣竅。結合自己的體會,我想說以下幾點:
一、「興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培養興趣是寫作的前提。有的辦公室文秘人員不善於寫作,不願意寫作,提起寫作就頭疼,總覺得無話可說,寫起材料東拼西湊,總是不盡人意。這些人對寫作不感興趣,是寫作水平難以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厭煩寫作,害怕寫作,怎麼能提高寫作能力?實話說,文字工作非常清苦,公文材料經常需要加班加點,領導不滿意又是批評挨嫌,活干多少沒法衡量,紙筆作伴沒啥油水,這些都是文字工作者不情願的地方。可轉回頭來想想,一個單位的活動主要通過文字材料來加以體現,加以宣傳,如果自己撰寫的材料得到領導的滿意,得到媒體的轉發,自己的滿足感、成就感也是別人難以體會的。我們干辦公室文秘的,往往是本單位的業務骨幹,是得到領導信任、同志們支持的。既然已經從事這份工作,自覺干好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性高低。我們要自覺把撰寫材料作為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重要機會,努力寫出精品多出精品。通過不斷提高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將來撰寫更多的新聞文學作品,甚至為將來走上領導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閱讀是攝取材料的主要途徑,在寫作上有積累知識、儲備材料、提高修養、借鑒技法等多方面的作用。魯迅曾以親身體驗談到讀與寫的問題,他在談到《狂人日記》之前的准備工作時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此外的准備,一點也沒有」。其實,生活上的准備也是有的,他只不過沒說出來而已。魯迅在這里就強調了閱讀的作用。閱讀重在理解與吸收。人們在廣泛深入地閱讀之後,知識更加豐富了,眼界更加開闊了,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更加發展了,審美修養更加提高了,這些都給寫作者提供寫作材料和表達技巧的借鑒。閱讀要注意多讀優秀作品,注意分析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從中體會作者的獨到匠心,不斷豐富自己的寫作技巧。
三、「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寫好」。在閱讀大量優秀作品的基礎上,理解、分析能力會有非常明顯的提高。這時候再看公文材料或文學作品,能夠比較輕松地區分優劣,好在哪兒,差在哪兒,基本上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但真要讓自己來寫,又會產生筆頭生澀的感覺。這就是眼高手低。怎樣才能眼高手也高?那就是勤練筆。著名作家巴金說過:「什麼是技巧?我想起一句俗話『熟能生巧』。」只有在寫作實踐上反復摸索,反復練習,不斷積累經驗,才能逐步提高寫作能力,並掌握寫作技巧。初學寫作不妨從寫「火柴盒」、「豆腐塊」做起,做到勤寫、多寫並且堅持下懈。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寫筆下生花」。在公文寫作之餘,可以多嘗試新聞和其他體裁的寫作練習。只要堅持勤於練筆,不怕失敗,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經常向有經驗的同行請教,自己就會慢慢」入門」,寫作水平就一定能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提高。
寫作是有經驗技巧可循的,對優秀作品的寫作技巧,初學寫作的人完全可以借用。許多老秘書、老記者、老作家都有過借鑒別人寫作經驗的經歷。但是我們的借鑒只應從中汲取營養,經消化後成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襲,「照葫蘆畫瓢」。當寫作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後,駕馭文字的能力不斷提高後,就可以嘗試著出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就是「守格」後再「破格」。
四、「作文非不難,好句時時改」。寫作不但要求有好的思想內容,還要有豐富、生動的表達形式。選詞煉句是寫好文章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在我國,重視選詞煉句有許多美談。古代作家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說法,賈島「推敲」的故事更是為人熟知。宋代陳騤曾說過:「鼓瑟不難,難於調弦;作文不難,難於煉句。」縱觀歷代作文大師,都是運用語言的高手。我們也要養成在寫作中認真遣詞煉句的良好習慣,公文材料注重語言、格式的規范性、准確性,新聞、文學作品注重語言、文字的豐富性、生動性,使我們的文字表現力更加淋漓盡致。
謝謝大家!
② 把悼夏丏尊先生這篇短文壓縮成作文素材
) 書法,很美的一種藝術,閑暇之餘,練練書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好辦法。
學好書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果真這樣.,但經過兩個多月的書法練習我也學到了很多.至少我們學習它可以了解更多的書法知識寫字技巧.還能了解一些歷代書法家和書法家的作品.特別是能鍛煉一個人的毅力與耐性.
學書法,如果真的投入當中的話,你可以感受很多的樂趣.果真沒錯,我們起初接觸到的是篆書,然後過度到隸書,接下來是楷書,每種書法字體都有它的特點.我覺得篆書的筆畫是非常優美的,隸書是比較柔和的,只有楷書是挺拔有力,有氣勢的.而且我個人比較偏愛楷書,特別是顏真卿的楷書.因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寫的時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寫好每個筆畫的形,寫的時候我都沒想到要怎樣的頓筆,收筆,提筆什麼的,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學好某種字體風格,也就是說某個歷代書法家的書法風格也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對所歷代書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後要掌握他的書法特點和運筆技巧.其實書法的境界確實是無窮大的,你要學好它,真的得花時間,我們要花時間去領悟某種字體風格,多去了解些書法家的時代背景和他作品誕生的背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種書法風格.學書法,我認為我們最好還是得從臨摹開始,我們要注意向他人學習,向他人的優點學習,把他人的好東西吸收過來,才能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和造就自己。
當然在臨習前人的作品時也不能盲目的臨,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要注意對名帖進行研究,要取其長去其短,為我所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點。
最後,我覺得學好書法,也得有一定的審美要求,寫出來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風格中不斷超越自我。在書法學習和創作中,追求美的風格,看一幅書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個字的形體結構,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變化,結體、點劃不雷同,肥瘦適當,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風姿瀟灑,達情盡性,神采飛揚。由於每個人愛好和審美觀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不斷地超越別人、超越自我,才能從容地走進這一人類書法藝術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相信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夠學好書法的。
書法藝術是國人的驕傲,我們要一直驕傲下去!文章來源:耿慶泉書法藝術.
(2)
看著外面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中飛舞,紛紛揚揚、飄飄灑灑,聯想到來年的春天我們南京的梅花一定會開得比往年更加鮮艷,我又回想起了我學習書法的經歷。
③ 中國書法的流派及風格和代表人物,用作作文素材。急急急~~~
篆書抄,以秦代李斯為創始人和代表襲;草書,當屬漢代張芝,人稱草聖;行書,以王羲之為代表,世稱書聖;隸書以漢代張遷碑、史晨碑等為代表;楷書以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最佳……。當代最著名的書法家(在世)是沈鵬、歐陽中石、劉藝、張海、李鐸,人稱「書壇五老」
④ 考場作文實用素材 推薦好書
當代「大腕級」作家王蒙曾現場試筆高考作文,結果只得了及格分。據此不難看出,鑒於用時、篇幅、評閱諸方面「殘酷」的規定性,高考臨場作文還是有一定的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的。總結多年來臨場作文考前指導經驗,「葵花寶典」就是「六先六後」,相信它定能引領你打牢底盤,閃亮登場。
一、 先「常心」後「功心」
「常心」就是「平常心」,它有利於作文水平的穩定發揮;「功心」就是「成功在此一舉之心」,它對作文水平的發揮有催化作用。
有資深心理學教授指出:「在國際體操比賽中,運動員經常發揮失常;如果他們能發揮出平時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就可能奪牌。」
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先「常心」後「功心」,考生才能不僅平穩地發揮出自己作文的才氣、才思、才華,要觀點有觀點,要構思有構思,信手拈來,駕輕就熟,而且能夠達到「出彩發揮」的水準。而「功心」為先的考生,往往處處追求匠心獨運、別具一格、力拔頭籌、技壓群芳,殊不知,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獨木橋」上哪能處處「心想事成」,結果「連平時怎麼走路都忘了」,處處找不到感覺,「超水平發揮」的美夢落了空,「低水平草就」的現實反而成了真。
二、 先「袖手」後「疾手」
「袖手」就是作文下筆前的審題和構思,「疾手」就是作文下筆後的快速完篇。組織高考多年,每年都有試後考生「拍腦勺」、「拍大腿」,何哉?考生驚呼:走題了,還有一個好素材漏寫了,還有一個好手法漏用了……
「驚呼」根由何在?未能先「袖手」後「疾手」也。試想,文題匆匆一瞥,就一揮而就,焉能不出現「收筆方覺離題遠」、「東丟西落」等流弊?
高考驕子的成功秘笈告訴我們:要想「疾手」得自信、精確、完美,必先要「袖手」。要捨得用五分鍾的「袖手」時間,想透如下八個問題:① 文題中每句話的含義是什麼?② 文題的核心意旨是什麼?③ 我從哪個角度切入主旨?④ 我寫什麼文體?⑤ 我如何布局全篇(如「情節」、「論層」等)?⑥ 我在哪裡設計亮點?⑦ 我用哪些素材演繹主旨?⑧ 我用什麼手法呈現素材?
我們堅信:「袖手於前,疾手於後」的考生,必能心中有譜,筆下生花,暢快淋漓,不留遺憾。
三、 先「合格」後「風格」
「合格」就是作文合乎考生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文體的要求,「風格」就是作文彰顯考生自己選材、謀篇、手法、文采等方面的個性。
高考作文必須「先『合格』後『風格』」,因為「合格」是所有考生都必須遵守的文體規范,也是高考閱卷「評分標准」中的法規,如有違反,必定「要適當扣分」,「四不像」作文更是「殺無赦」;而「風格」僅是個體考生的寫作個性,它被認可的程度,還要看其是否「對『評分標准』的路子」、「對閱卷老師的口味」,而這是「未知」的。先「合格」後「風格」可謂「一鳥在手」,分數無憂;而先「風格」後「合格」則是「一鳥在望」,分數飄搖。
為此,廣大考生必須結合自身的寫作特長,首先強化文體的「合格」訓練,一定要做到「寫什麼是什麼」,至少要做到「寫什麼像什麼」,對高考閱卷專家對如下四種基本文體的特徵界定尤須悉心揣摩:
四、 先「意段」後「欄位」
「意段」就是作文在文意上的邏輯層次切分,而「欄位」則是作文在卷面上的文欄位落切分。二者的關系應該是「欄位」跟著「意段」走,以「意段」來調控「欄位」。而考場上的實際現狀是:有的考生隨心所欲,想在哪切分一段就在哪切分一段;有的考生「以不變應萬變」,不管什麼文章都搞成「三段論」(甚至「一段論」);有的考生記「流水賬」,「十八歲的天空」就寫成十八段……
殊不知,閱卷老師在評分時第一關注的、最為關注的都是「意段」,層次切分的情理維度、邏輯推進的技術含量是他們手中重中之重的評分砝碼。如果你的作文「意段」和「欄位」不合拍,因卷面上的文欄位落干擾、破壞了閱卷老師頭腦中正在「尾追」的語意邏輯層次,閱卷老師就會越看腦子越漲,越看心裡越煩,越看眼睛越糊,「痛下殺心」就變成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且還「殺你沒商量」,因為他有「評分標准」中「結構混亂」的尚方寶劍在手。
五、 先「顯性」後「隱性」
「顯性」就是明白曉暢地呈現文章的主旨、情感和手法,「隱性」就是用暗寓、象徵等手法隱晦地表達自己的傾向、觀點和意旨。鑒於高考閱卷老師每45秒鍾評判一篇作文的閱卷速度,他們對每一篇作文不可能從容不迫,細閱細品。為此,考生的臨場作文必須先「顯性」後「隱性」,在讓閱卷老師看「明白」後再看「微妙」。
江蘇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說:「高考作文,要多一點『二鍋頭』,少一點『碧螺春』!」這當然是一種比喻,用寫作的「術語」來說就是:高考作文必須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要「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扣題就扣題,該點題就點題,讓閱卷老師「無障礙」地一下子看穿,拍案叫好;而不要開篇就「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把思想、情感、手法搞得雲遮霧罩,玩「兜圈子」,玩「捉迷藏」,玩「隱形的翅膀」,這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六、 先「書寫」後「書法」
「書寫」旨在清楚「順眼」,「書法」旨在藝術「養眼」。高考臨場作文必須恪守先「書寫」後「書法」的規則,其因有三:
1. 這是考試大綱中作文必須「書寫規范,標點正確」的法定要求。如江蘇卷「評分標准」就規定:每個錯別字扣1分。而「書法」中慣用的添筆畫、減筆畫、藝術筆畫,都被視為錯別字。再如全國卷「評分標准」就規定:每用錯3處標點扣1分。而「書法」中慣常的不加標點或「一頓到底」(通篇都用一種形似頓號的符號間隔),都被視為「標點不清」。
2. 這是「網上閱卷」的視覺要求。「網上閱卷」是將考生的答卷激光掃描後輸入電腦評閱,而「書法」上的輕重、疏密、錯落、飛白等藝術手法在掃描後,要麼「顯現不出」,要麼「不美反丑」。倒是「文字勻稱、橫豎成行的卷面」在掃描後視覺效果更「爽」。
3. 這是「考生思維」的品質要求。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在「火葯味」特濃的考場之上,考生對「書法」效果的度量、追求,勢必會干擾行文思路的展開、推進。
有作文專家不無感慨地說:「作文是戴著鐐銬(寫作要求、評分標准)跳舞(發揮寫作水平)。」我堅信:上述「六先六後」一定能助你既戴牢「鐐銬」,又「舞」出華彩,在考場之上「笑傲群雄」。
記憶些作文素材
⑤ 什麼叫作文的結構提綱它的格式是什麼並列舉幾篇。 幫幫忙啊,急用!!!
就是作文提綱吧!!
分為 開頭 中間(一般是三點內容 )和結尾。
給你點例子
(一)命題作文:請以「獨自面對」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開頭 :載歌載舞,歡聚一堂的熱鬧固然美好。可是,面對困難,獨自思考的人生也必不可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合作固然重要,可是,獨自面對,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視。
段一:獨自面對,是一種直面困難的姿態。(引用埃及的一句古話;李時珍獨自面對撰寫《本草綱目》的困難;簡·古多爾獨自面對對大猩猩的深入了解;聖女貞德獨自面對殘暴英軍的烈火焚燒;)
段二:獨自面對,是一種思考人生的姿態。(孔子獨自面對黃河的感慨;梭羅獨自面對瓦爾登湖思考人生;陳子昂「前不見古人」的感慨;杜甫獨自面對泰山,「會當凌絕頂」的思考。)
段三:獨自面對,是一種步入成熟的姿態。(中國獨自面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逐步成熟;鱷魚媽媽讓寶寶獨自面對世界,自力更生;「超女、快男」獨自面對,一步步走到最後;引用國外的成熟的古訓。)
結尾:獨自面對生活中的細雨,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冷雨敲窗,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點滴天明……,讓我們的生命學會一種獨自面對的姿態吧,那麼,勇敢、睿智、成熟將會成為你的本錢。
2.獨自面對
開頭:誰在燈亮處錦衣夜行?誰在光的背後暗暗飲泣?
彼時光彩奪目,彼時掌聲雷動。卻不知,繁華背後,心靈一隅,生命的旅程不總是有明燈和掌聲相伴——能有知音同賞歲月自然好,但更多時候,長路漫漫,踽踽獨行,必須獨自面對。
萬物無心,人間有意。有些不為人諳的悲殉國殤,有些難以啟齒的強壓苦難,有些莫可名狀的內心信念,都需要,獨自面對。
1、獨自面對世界的黑暗,那悲殉國殤,是一種尊嚴。( 周國平:「在最深重苦難中,沒有呻吟,沒有哭泣。沉默是絕望者最後的尊嚴。」例:張純如獨自面對南京大屠殺的血腥事實,她無法言語,哽咽於心,以死殉國。)
2、獨自面對強加於自身的風雨,那強壓苦難,是一種力量。( 外部世界,我們能獨自面對,保持肅穆尊嚴。當苦難來襲自身時,這種獨自面對尤為堅定有力。例: 林海音《城南舊事》中英子在「爸爸的花落了」後獨自擔起家中大梁,安慰母親和弟弟妹妹。貝多芬:「命運扼住我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生命是如此美好,活它一百輩子吧!」)
3、獨自面對自己的內心,是一種勇氣。( 無論世界風雨如晦,抑或自身遭遇苦難,都是外物,而又有幾人有勇氣獨自面對自己的內心?「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遲遲,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不被世人理解,孤獨感彌漫於心,要有勇氣獨自前行。)
結尾: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立身處世,常逢生命的未知,深重的厄運,或是無人讀懂的心,要學會,獨自面對。
更多的例子見參考資料里~~~
⑥ 寫作素材的格式
一、寫作指導
寫一篇好歷史小作文,要盡量做到作題新、作點新、角度新,文筆清新流暢,既有較強的可讀性,又有較深的啟發性,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命題求實求小
命題就是確定寫作的對象和所要解決的問題。中學生初寫歷史小作文,不一定能夠做到「發前人所未發」,但也要提出自己的見解,決不能人雲亦雲。主要以教材內容為背景,選取某個方面,對照歷史,聯系現實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或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或透視自己感知的歷史事件和現象,引發自己的觀點、看法。
確定一個自己既有濃厚興趣,又是力所能及的命題。從歷史人物、事件、現象等方面選擇一個角度,選題宜小不宜大,更不宜用一些華麗或空洞的題目。選題如果過大,就不易抓住重點,無法深入,作證也就困難。相反,如果能抓住一個重要的小問題,把握住關鍵,深入其本質,從各方面把它說深講透,對問題的難點和症結能科學地給予解決,這樣的作文也是有價值的,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選材求博求精
材料與觀點統一,是寫好一篇小作文的基本要求。材料要緊扣文章的作點,材料還要具有生動性。如此,才會使文章產生吸引力,引人入勝。
首先,根據命題的需要,帶著問題,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期刊室去查閱,充分利用圖書館這個知識寶庫,使自己成為材料的主人。我們可以通過書目、索引了解某個研究領域的已有成果,根據索引定向查閱散見於報刊中的材料或以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去廣泛收集、整理盡可能多的有關資料。通過實際調查,我們能夠深入了解研究的對象,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
其次,在服務主題的前提下,進行討作、辨析、整理,把收集到的復雜的、混亂的資料,通過歸納、分類、組合及科學的分析、類比,篩選出具有典型性、說服力的材料,使其成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用的作據。
(三).構思求巧求深
我們寫歷史小作文,要在搜集大量材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確立作文的作點。初學寫歷史小作文的人,首先要確立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後再確立中心論點下的分論點。要十分注意邏輯性,由淺入深,使理論緊密而又具體地聯系實際,內容豐富而不鬆散。使人讀後思想上產生共鳴,從而信服作者所闡明的道理。文章的中心作點一經確立之後,就起著統帥全文的作用。材料的取捨,作證方法的選擇,層次段落的安排,都要根據作點的需要來考慮。還要注意史論結合,切忌觀點歸觀點,材料歸材料,兩相脫節。
擬定提綱,是學寫作文的一個關鍵環節。提綱是學術作文寫作的設計圖。有了提綱,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上考慮: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個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不過,簡單提綱只要求概括地提示作文的要點,對如何展開一般不涉及。
(四).成文求細求活
歷史小作文的正文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論點是作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於文章的小標題;論據服務於論點,一般用歷史事實或作者自己的立論來說明作點;論證是用理論來闡述論題,可以引經據典或自我闡述;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正文部分字數150——200之間。一篇好作文,必須做到:
① 論點明確新穎,富有創意。
② 論據充分真實又恰倒好處。
③ 論證有力。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作證過程科學准確,邏輯嚴密。
④ 結據正確。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抓住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
⑤ 語言風格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要真實准確又頗具文采,要講究理性又
⑦ 材料作文如何選准角度
材料作文的下筆方向很多
可以選則不同的角度和立場
對於一個話題可以用很多材料充實與說明
同樣一個材料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⑧ 作文材料關於走出自己的風格
「乒乓紳士」薩姆索諾夫走出了自己的誠實之路。在備受矚目的第49屆乒乓球錦標賽中,馬琳與薩姆索諾夫兩強交戰。二人比分不分上下,球賽異常激烈,當比分打到4:4時,馬琳兇猛扣殺,薩姆索諾夫奮力救球,但球剛好擦邊,再優秀的裁判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裁判判薩姆索諾夫得分。二人都示意這是誤判,錄像也顯示球確實沒碰到檯面,但裁判依然維持原判,全場嘩然。球賽還得繼續,這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薩姆索諾夫在完全可以很好的接到球的情況下,把球輕輕地推到了網下,這是「自殺」輸球。他還是輸掉了比賽。盡管如此,但他走在了靈魂的最前端,他讓自己的人生之路開滿了一種名叫「誠信」的花朵。
「憨豆先生」艾金森走出了永不放棄這條路。艾金森從小行為舉止笨拙幼稚,常常受到別人的欺辱:老師不願給他上課,同學把它當成可以被戲弄的對象,成年後又因行為舉止而找不到工作。他氣餒,苦惱,不想再走下去。但他後來終於明白:每種花都有開放的機會,那些還沒開放的,只是未到季節。人也一樣,機遇一定在路上的著自己。從此,盡管他仍然四處碰壁,但他總是拍拍身上的塵土,帶著信念上路,一邊行走,一邊等待著與機遇相會。終於,艾金森通過飾演「憨豆先生」迅速在英國走紅,甚至去全世界。艾金森深深明白:永不放棄。
人民英雄李劍英走出了堅決履行責任這條路。在廣袤的天空上,他正自由的享受飛行的快樂,但意外出現了:飛機出現故障!李劍英迅速作出判斷:如果我跳下去,我還有生還的機會,但前方村莊里的百姓就會有生命危險!他毅然決然地改變了飛機的航線,飛機墜毀,李劍英喪生。他的人生路上,處處充滿了「責任」二字,因為他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走在人生路上,走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精彩。
⑨ 老舍的寫作風格
老舍的寫作風格是朴實、 幽默, 俗而能雅,清淺中有韻味,從而表現出作家獨具的個性色彩。
1、語言風格,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語言是加提煉過的北京白話。其作品語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細的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
2、創作題材,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3、文學思想,老舍沒有堅定單純的文學立場,他的文藝思想是搖擺不定的,但是他傾向於從感情角度看文學,認為「使人欣喜是藝術的目的」,「文學是認識生命的,解釋生命的」。同時老舍認為「文以氣為主」強調表達自我為主,不使文學變成傳道的教科書。
4、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來自狄更斯等英國文學家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內蘊的「京味」。
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他認為:「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荇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說、戲劇,散文等也都充滿了幽默風趣色彩。
(9)作文素材風格擴展閱讀:
老舍的文學思想成分復雜,現代文學史中無產階級文學和資產階級文學的斗爭里,他的派別色彩不明顯,雖然他對左派的革命領導文學的藝術指導方式及其他藝術和思想上的主張頗有微詞。同時老舍也未曾加入蘇汶和梁實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認為文學至死都是自由的。
他的文學思想的基調是強調文學的自由表達,同時認為文學對社會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遠期的。
但是由於受到時代的影響,老舍也曾一度向文學的實用性靠近,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發展,藝術家的他又感到不適,於是又重新呼喚並實踐文學的自由表達和藝術性,在此期間其文學思想也出現了反復和震盪。
因此而言老舍沒有堅定單純的文學立場,他的文藝思想是搖擺不定的,但是他傾向於從感情角度看文學,認為「使人欣喜是藝術的目的」,「文學是認識生命的,解釋生命的」。同時老舍認為「文以氣為主」強調表達自我為主,不使文學變成傳道的教科書。
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1978年初,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