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武則天的人物傳記作文600字
雖然麟德元年上官儀被誅後,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上元元年更是與唐高宗並稱為「二聖」。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手握大權獨斷專行的武則天卻沒在唐高宗活著的時候任命過任何一位宰相或大將?為何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只是被唐高宗「略施行之」?為何武則天要等到唐高宗駕崩後才敢將於自己有恩的李義府袁公瑜等人追封?唐高宗對武則天真的是「言聽計從」嗎?
事實上想要知道唐高宗對武則天究竟有多「言聽計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武則天究竟都讓唐高宗做了什麼。
首當其沖便是廢後未遂一事。
但凡是對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這場廢後風波的導火索便是麟德元年宦官王伏勝的告密,稱武則天大行厭勝之事,然後宰相上官儀借機向高宗提出了廢後一事。然而細心一點的人就能發現,掀起這場風波的上官儀和王伏勝有著一段相同的履歷:此二人皆曾是高宗長子、廢太子李忠的幕僚。李忠封陳王的時候,上官儀任陳王府咨議,王伏勝為陳王府內侍。
而縱觀歷朝歷代的宮廷事件便能知道——一旦皇後被廢,那麼她所出的太子的地位也就隨之不保。所以武後若是被廢,那麼她親生的太子李弘以及其餘三子將會面臨何種境況已是不言而喻。上官儀身為宰相,又豈會不知此理?然而在這緊要關頭,上官儀不僅不力勸高宗以保太子,反而如此積極主動地提議廢後;而王伏勝告發皇後,其用意又是何在?這種種舉動不得不令人疑竇叢生,所以緊接著許敬宗向高宗舉報說上官儀、王伏勝暗中勾結廢太子李忠圖謀不軌,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唐高宗的廢後未遂一事看似是以武則天的大獲全勝為告終——因為上官儀被誅,武則天也贏得了「垂簾聽政」的機會,甚至與高宗並稱為了「二聖」。然而這「二聖」的稱呼並非前無古人之舉,隋朝的獨孤後就因為經常與隋文帝談論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且再仔細看一看隨後上任的宰相名單,就可以知道武則天的這場「勝利」以及所謂的大權在握,不過是笑話一則。
乾封元年劉仁軌拜相,緊接著戴至德、張文瓘、郝處俊等人相繼拜相,上元中來恆、薛元超、李義琰也拜相了。這幾位宰相除了戴至德、張文瓘與武後並無甚恩怨情仇外,其餘幾位可都是與武則天結過不小的梁子的。
比如劉仁軌,高宗一朝的重要人物,入則為相出則為將,既是唐高宗的肱骨大臣也同樣是軍事方面的代表人物,只可惜與武則天的愛將之一李義府是死對頭。
比如郝處俊與李義琰,這二人在唐高宗因為風疾想要遜位於武後的時候是一唱一和,三言兩語便讓高宗打消了這個念頭。
處俊對曰:「嘗聞禮經雲:『天子理陽道,後理陰德。』則帝之與後,猶日之與月,陽之與陰,各有所主守也。陛下今欲違反此道,臣恐上則謫見於天,下則取怪於人。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後尚不許皇後臨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傳位於天後?況天下者,高祖、太宗二聖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於後族。伏乞特垂詳納。」中書侍郎李義琰進曰:「處俊所引經旨,足可依憑,惟聖慮無疑,則蒼生幸甚。」帝曰:「是。」遂止。(《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四》)
又比如來恆,其弟便是著名的反武派前宰相來濟;再比如薛元超,其父薛收乃是唐太宗的十八學士之一,姑姑薛婕妤則是唐高祖嬪妃。薛婕妤因為「妙通經史,兼善文才」,高宗年幼的時候曾「從其受學」,對其「禮敬甚重」。薛元超本人尚和靜縣主,一家人可謂是與李唐皇族關系密切非常。
更不用說軍事上的諸位大將了。劉仁軌自是不用再提,裴行儉也是著名的反武派人士之一,還有王方翼,人家可是被武後取而代之的王皇後的族兄,薛仁貴更是唐高宗一手提拔上來的,還有程務挺、李孝逸等等這些盡與武則天不是一條心的。而武則天的另兩位愛將袁公瑜與崔義玄,倒是在軍事上還算有點本事,只可惜是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貶的貶。
即便是武則天後來絞盡腦汁上書的建言十二事,唐高宗的反應也不過是「皆下詔略施行之」——好不容易搞出來的政令不僅要通過唐高宗的同意才能施行,而且還只是「略施行之」,可見武則天的意見對於唐高宗來說根本就是無足輕重。
事實上,與臆想中的唐高宗對武則天言聽計從的場景截然相反,史書中處處可見的是武則天在一心討好著唐高宗,小心揣摩著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將母親長孫皇後的親蠶禮發揚光大,所以與王皇後從不舉行親蠶禮截然不同,武則天的親蠶次數堪稱是有唐一代之最。知道高宗提倡節儉,所以武則天主動將皇後裙子上的十三個褶子改成了七個。知道高宗不會任外戚坐大,所以武則天身為昭儀的時候就特意寫過一篇《內訓》,當了皇後之後更是制出一部《外戚誡》,還「以身作則」,並「以身作則」,唐高宗活著的時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見蹤影,直到唐高宗駕崩,武則天這才有機會將武家的人一個個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職上。
我們甚至還可以在高宗一朝的重臣花名冊中扒拉一下,瞅瞅朝中究竟有哪位宰相是武則天欽點的,又或者有哪位大將是武則天任命的,借機欣賞一下唐高宗對武則天究竟是怎樣一種「言聽計從」的法子,順便再觀摩一下武則天又是如何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
只是可惜的很,翻遍史書看到的卻是當年力挺武則天登上後位的那些人,除了許敬宗外沒一個落著了好下場,倒是那些屢屢被武則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備受唐高宗的青睞。
例如,武則天當年恨王皇後與蕭淑妃恨得非得將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後對其子女家族的種種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獨拿王皇後的族兄王方翼沒有辦法。是武則天寬宏大量嗎?史書中可是明載了她對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經過。然而,當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雲直上官運亨通的時候,「生殺予奪」的武則天除了眼睜睜地看著,還能做什麼?
又如,長孫無忌對武則天立後一事多有阻撓,武則天對此也暗恨在心。雖然長孫無忌最後失勢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時間,長孫無忌的嫡孫長孫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員。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則天稱「天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唐高宗便下詔追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將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而此時「把持朝政」的武則天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則天登上後位有功的李義府、袁公瑜、崔義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貶的貶的時候,「大權在握」的武則天又做了些什麼呢?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駕崩後,才想起來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這才大肆追封一番?
想來武則天若是真的對唐高宗有那麼大影響力的話,真的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話,那麼想必處理掉王方翼、長孫延這些人絕對不在話下,而將李義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舉手之勞。然而縱觀史書,唐高宗發話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武則天的身影,唯有等到高宗不在了,武則天才敢出面收拾這些曾經恨之入骨之人,追封當初於自己有恩之人。
至於唐高宗活著的時候,武則天究竟能對軍國大政了解多少,又有多少置喙的權利,實際上通過她當政後的種種政策便能略知一二了。
唐高宗駕崩後,武則天為了獨攬大權採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將泰半精力都放在了鏟除異己上,致力於平息徐敬業、琅琊王李沖等人的內亂。而面對邊境上的突厥叛亂,武則天則奉行了消極放任的應對之策,除非突厥南犯到極有可能威脅自己統治地位的時候,武則天才會派將抵禦。
如果只是清除異己也就罷了,只可惜偏偏武則天自己又沒有那份軍事才華,只知道將高宗留下來的那些高級軍事將領,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李孝逸、張虔勖、泉獻誠等人殺光,流放光,卻不知道怎麼才能打勝仗。而武則天親自任命的那些將領,也都是些無軍事指揮才能的平庸之輩,或是不懂兵事的諸武子弟,如武重規、武攸宜、武三思、武懿宗等;或是其嬖臣,如薛懷義等;或是被認為可靠的文臣,如魏元忠、狄仁傑、韋待價等;即便是真正的武職將官,也是臨陣怯懦者如淳於處平。
再加上缺乏長遠有效的戰略構想和軍事部署,這便導致了武周時代動輒可見上十萬的軍隊,在一群庸將的指揮下淪為無數炮灰。武則天也因此一度企圖以物資、金帛、和親換取苟安,然而由於並未認清突厥的真正意圖,武則天派自己的侄子淮陽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親時,反被默啜借口武延秀並非李唐皇族子弟而拒婚——好不容易推出的一個和親政策,居然被羞辱不說,最後還能淪為突厥出兵的借口。武則天的「軍事才能」,簡直就是慘不忍睹。
所以武周時期的版圖硬生生是比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縮水了近五分之一,而武周時期的邊境也堪稱是安史之亂前最爛。可見唐高宗在世的時候,武則天根本就不曾接觸到真正核心的軍國大事——不然在長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下,武則天的軍事水平又怎會如此的不堪入目?
② 寫關於贊揚武則天的作文
空前絕後,一代女皇
性巧慧,多權術。
她君臨天下,她統疆萬里,她憑借自己的力量從最低的位置坐上了皇位,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她是五千年來男性為尊的土地上唯一的女皇---那個最有權力的女人。
她姓武,14歲,唐太宗李世民賜她名為「媚」。66歲時,她給自己起名為「曌」。
唐時,她仍受到尊敬,畢竟她是一個英明的皇帝,優秀的政治家,李唐的皇帝,也是她的子孫。宋以後,道學家盛行,對她多貶斥,少贊揚。
盡管如此在她的家鄉——山西文水,家鄉父老仍為她建起廟宇,歷代修繕不曾廢棄。這座則天廟,恢弘大氣,頗有盛唐之風,門口的對聯更是對這位女皇一生的總結。
「六宮粉黛無顏色,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就是他的人生,美人武媚和女皇武瞾。
童年的武則天,出身富庶,但是卻並不太幸福。武則天之父名叫武士彟 ……餘下全文請結合下面的文章
1、政治較清明
這主要表現在
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
和
。並下令
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
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
,如
、
、
,後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贊揚武則天善於用人,
。北宋史學家
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
、
、
,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
2、經濟有發展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
《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
。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
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准。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里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時代的
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
、鑄造業和
上。農業、
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
3、國力很強盛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系,能否維護國家的
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
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
、
、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准
收復「
」的請求,並
,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
為全軍主帥、
軍總管,率軍大破
,一舉收復「
」(龜茲、
、疏勤、碎葉),置
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
設置
(
在今新疆
),與
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
和
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4、文化已發達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
、
少林寺、
和
。兼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
,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③ 寫關於武則天的作文,擬什麼題目好(不要太俗,要與眾不同)
武媚娘傳奇
④ 關於武則天的作文。600~2000字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成了多少人夢中的偶像,現實的楷模。她的凌雲之志,她的萬丈雄心,以及她巾幗不讓須眉的風格,不能不讓人由衷的欽佩!直到今天,武則天仍是一個謎一般的女子,高高聳立在人們的視野中。
就連中學的女生們,也抑制不住自己的仰慕之情,說著當如武則天的豪言壯語,更不知有多少人感嘆:女子當如武則天!
古代,男尊女卑是社會的習俗,武則天以一個平凡的女子,依靠自己超人的聰慧和過人的膽識從一個普通的後宮女子直到皇帝,的確創造了一段傳奇和神話。皇宮禁地,富貴和權威齊集,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武則天能在勾心鬥角,利慾充斥的紫色宮牆內,縱橫捭合,不但把握了自己的命運,而且把天下踏在腳下,這哪裡又是一般女子所為!有多少人千方百計、苦心詣旨、終身奮斗,也不過是為了後宮的一席之地,以求衣食無憂,富貴常伴,光宗耀祖。大不了覬覦皇後之位,母儀天下,但這又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又有多少人連這個念頭恐怕都不敢起。
武則天,不但做到了母儀天下,而且敢為天下先,如一把利劍刺穿所謂的封建道德的層層阻難。
高高在上的武則天,把天下的興亡都抓在手中,發號施令,英武絕倫,她用她的知人之明,識人之智,用人之術,把一個繁盛帝國的根基深深紮下。一個女子,能成就眾多男子不能成就的事業,能讓世界因她而精彩,離開她不行。這樣的一個女子,真乃英雄。女子當如武則天!
她憂國憂民的心召喚著天下的英才,她用心結著一張網,網住了大唐的盛世。
發號施令,浩盪儀仗,從者萬千,不過是琴之一曲,曲過就是難言的寂寞。
春去秋又來,樹葉綠了又蕭瑟。秋夜枕涼,無邊的帳幔,空盪的殿堂。
一滴淚,在月光下閃著寒光,風搖著大殿頂上的風鈴,不時在夢中回響,誰又會看到,一代女皇獨自垂淚!
面對重重的困難,她鎮定而驕傲。大唐必須向前走,能帶領的只能是自己。她以無比的自信信手揮灑,天空風和日麗。
她鼓起自己所有的勇氣,爬一方萬眾矚目的高峰,她捧起大唐萬里的河山,用心鐫刻著最美麗的風景。
一個女子,謀劃著一個大國十萬里的出路,運籌著千萬人生活的藍圖。而肩上扛著的,已知的未知的多少困難、艱險,都如大山般向自己的壓來。有時她也在問自己,登上高峰到底給自己帶來什麼?高處只有不勝寒!命運如果註定讓一個女子來負擔所有的沉重,為何還給了她如斯的寒冷。
冬雪又飄,四周寂靜無聲,唯聞一聲嘆息,唯有獨依門樓望白茫茫的大地。屈膝的奴婢,只是機械的做著該做的事。
前呼後擁的人群,誰又是自己的知己,可以噓一聲寒,問一聲暖?什麼時候可以放肆的笑幾聲,自在的跳幾曲舞,贏得幾聲喝彩幾聲噓吁。什麼時候可以獨登高山,看風景無邊,泛舟西湖,任時光荏苒?
只是啊,春花秋月等閑過,白了少年頭。腳步蹣跚,容顏早逝。夢里依舊的,是家鄉的小河,家鄉的茅屋!只是啊,誰來傾聽自己的心事,訴一訴時光的腳步。誰來安慰走向年邁的心靈,回到曾經的年輕?
但她笑,樹已成林,花已開放。但她笑,百年孤獨,千年滄桑。
高高的無字碑,空空的碑文,猶如空空的寂寞,誰來書寫她的一生?人已遠去,消失在歲月的風塵,她已不見,只有風在吹,小草在招搖。
匆匆去了,萬事皆休。去追隨她摯愛的高宗,再同他訴說這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讓心靈再次找到溫暖和呵護。那裡該會有擁抱,讓自己回憶起當初入宮是的歡喜。
女子當如武則天,誰知那份雄心,展鋪在艱辛困苦的舞台上,誰知那高高的寶座,其實冰冷的異常。
女子當如武則天,誰知那份深深的寂寞,足以把靈魂啃噬的殘缺無比,誰知那深味的孤獨,如秋風掃著青青的樹葉。
女子當如武則天,誰知一世的英名,都賦予了黃土,誰知坎坷的一生,只是一座土丘,一具沒有文字的石碑。千種風情盡埋,萬種方儀都隨風。
女子當如武則天,風華絕代,雲起浪涌,她在歷史的天空中沉默不語,身後一片喧嘩。
⑤ 寫關於武則天的作文,請給一個題目唄~
我心中的武則天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說起武則天,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她是中國歷史里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傑出的女皇帝。
武則天小時候就精明能幹,在她當上皇後時便開始使出那果斷潑辣的手段,就連黃高宗也怕她,等她當上皇帝後,先建立起了周朝,為了鞏固統治,便把反對她的人除掉,雖然她心狠手辣,但她十分敬賢,把知道的賢人召集起來。
面對武則天這樣的皇帝,我是十分敬佩她。一個女皇帝僅能管理朝政,並且能幹又懂文墨,干什麼事情都有條有理,是文武百官都怕她。這些都足以說明女性不比男性差,社會也不應該有重男輕女的現象。
武則天既有對的地方又有錯的地方。她為了使別人不背叛自己,隨便聽信他人舉報濫殺無辜,把一些忠臣逐出皇宮,或是發配邊疆。我認為她這樣做在管理朝政時做的不到位的一個方面。
一些壞人,就像周興、來俊臣這樣的,壞事干多了,到了被處死的時候都沒有人想幫他們,即使武則天想庇護他們,但那反對的人不少,也只能把他們處死。這也告訴了我們:壞事干多了,遇到困難是沒有人會願意幫助你。
武則天為了鞏固她的地位,對於反對她掌權的人進行無情鎮壓,同時,她又十分重視任用賢才。她經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發現誰有才能,就不計較門第出生、資格深淺,破格提升,大膽任用。所以在她手下,湧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武則天重用人才使國家更加「牢固」,不易被打垮。在她手下最有賢才的大臣就屬狄仁傑了,他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贊。狄仁傑老後又向武則天推薦了幾個賢才貢獻給了國家。
武則天死後立了一個「無字碑」,我認為她是為了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武則天是一個富有政治才乾和理想的人,在她統治期間作過許多符合民眾利益的事,穩固和發展了「貞觀之治」,把歷史推進一大步。
武則天能當上皇帝,充分說明了女性的重要,也說明了女性可以掌握大權。
不好意思,我把文章也發了,題目是我心中的武則天
⑥ 寫武則天的作文寫一個什麼題目好呢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記武則天
⑦ 武則天作文200字左右
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氣。27歲才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後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殺死了,皇帝一氣之下把皇後打入冷宮,後來被武則天暗中殺死。書里的原話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於是起了廢後的念頭。據說是按照武則天相貌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像
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這時已經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形成了「擁武派」, 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局面,後來功臣元老中的李績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打動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後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可以說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於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後,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後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武則天都城·神都洛陽復原模型
這些都夠你寫了。
⑧ 關於寫武則天霸氣的作文800字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出自女詩人武則天筆下。武則天,人人都知道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位女皇。要知道女皇只是她的一個角色。
則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是一個勤政干練的皇帝,還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子。她演繹了太多的傳奇故事。
則天做了28年皇後,7年太後,15年皇帝。這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社會出現的這一位不同凡響的女性?暴君乎?明主乎?風流女皇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她一生的功過誰也說不清楚,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看自己。她是明智的,主宰了46年的江山,最終立下了無字碑,任由歷史去評說。
作為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盡管有人說她篡唐立周,任用酷吏,罪不可恕,有人說她統御有術,四邊安靖,功在千秋。可是歷史的事實擺在眼前,是政治開明,國事強大,這是任何人無法否認的事實。從政治角度開看,她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誰也沒有資格說她的不是。高宗在位時,她曾上過「建言十二事」,讓當朝臣子贊嘆不已。在她統治期間,她壟斷了北周貴族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那時,社會繼續發展,國泰民安。一代女皇也有寬容的一面,駱賓王的《討武曌檄》不但沒讓她大怒,反而埋怨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但要說作為一個女子,一個母親,她實在太不夠格了。她親手扼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毒死長子。用一系列惡劣的手段對付王皇後、蕭淑妃,剁其足,將其投入醋缸折磨致死。惡毒婦人心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她總是一個成功的偉大女性。她向世人證明了「誰說女子不如兒郎」,證明了一個女子的魄力。
則天一生被權利所貫穿,高高在上,孤單一人,她會寂寞么?她也曾一枝山花笑爛漫,卻轉身間叱詫九天上。何時,寸心煉成了鋼,百媚千嬌下火場。權利的慾望扼殺了她的天真。
威風夠了,繁華夠了,在富麗堂皇的宮中,夜寐時,是否曾偶爾想起當年和小夥伴一起在街頭打鬧,是否夢到過當年上學堂路上的小吃攤...
陰冷的朝堂上,有的只是阿諛奉承,有的只是虛假的敬意。真正的摯友也只有狄仁傑了罷。委屈向誰哭訴?秘密向誰透露?只能埋藏在心裡,待到繁華落盡,天子與凡人一樣,躺在冰冷的墓穴里,讓它慢慢腐化...
扼女,浸透著多少他人無法體會的辛酸與無奈?滅子,隱含著多少世人無法體諒的悲涼與痛楚?攝夫,郁結著多少常人無法體悟的失望與恨鐵不成鋼?寵張,蒼涼著多少後人無法體味的孤寂與失落?垂簾,昭示著她足以令朝臣汗顏的謀略與膽識。稱帝,昭示著她令男兒仰止的威嚴與氣度。改元,昭示著她欲與先人試比高的雄心與決心。一個曌字,昭示著她常人無法企及的豪氣與霸氣。一尊無字之碑,更昭示著她令世人無法企及的智慧與卓識......
⑨ 武則天的作文
她,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親手將自己的孩子逼入絕境,奪取皇位;她,用一塊無字豐碑為後人留下了一千三百年的謎局;她,將唐朝盛世推向新的高潮……她,就是我欽佩的人——武則天。
初見十四歲畫像上的她,那麼美好,那麼漂亮,卻鋒芒畢露,好似一朵帶刺的玫瑰。眉宇間難掩的驕傲為她添上一抹亮麗。
又過十四年,二十八歲的她沖擊後位,先是打敗了南方蘭陵蕭氏貴族出身的蕭淑妃,登上昭儀之位,後又不惜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沖擊後位,使得唐高宗震怒,廢王立武。
當她六十多歲,她又殺害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流放三兒子,囚禁了四兒子,登上皇位,統一江山,將唐初的滿目瘡痍恢復到強盛時期。她亦是第一位女主皇帝,亦是為後人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
她,空前絕後,開創新盛局面;她,令人艷羨,一統大好河山。
我是欽佩她的。
在一個極其注重門第勢力的朝代,進入宮廷談何容易?在一個勾心鬥角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談何容易?在一個名門望族的勢力下,將其打倒談何容易?在一個從未有女主先例的歷史下,登上皇位談何容易?
可是她做到了。
她用她那無與倫比的智慧與心計,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阻擋障礙。從才人到尼姑再到昭儀到皇後,最終到達萬人之上,無人之下的皇帝,她付出了多少?她又用她那鐵腕的政治手段,掃平多方勢力,俯瞰天下。
有人說她狠厲,潑辣。
也有人說她機智,聰慧。
可我覺得,她有勇有謀,鬥智斗勇,有著不輸於花木蘭,穆桂英的英雄氣概,也有著女子特有的心思細密兒女情長。兼收並蓄,剛中帶柔。
恍惚中,我彷彿看到,那尊微微含笑,面露慈祥的盧舍那大佛,與女皇巍峨的身影,緩緩重合。
⑩ 武則天作文
武則天,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雖然粗暴卻有著專屬於自己的治國之道,她也正是用這獨一無二的治國方法把唐朝的發展推向了鼎盛時期。她是我一直崇拜的人,只要一遇到不如意或是煩心事兒我都會想起她,想起這位女皇。
期中考臨近,我一直認真復習准備在這個學期的「彎道」這兒做一次沖刺。向第一名邁出第一步。期中考試終於來臨了,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做著試卷。可能是因為有些緊張我的腦子有些空白,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有些題明明會的都想不出來。
結果可想而知,很糟糕,當分數公布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會這么差?這是我的分數嗎?
會不會是弄錯了?可是事實就在眼前,我被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在沖刺時摔倒了。我淚珠往下滴著,濕潤了我的衣襟。忽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武皇的故事:
武則天在還是李世民當皇帝時,她只不過是個才人,李世民死後被送往感業寺削發為尼。其他被一起送來的妃子已經放棄重見天日的念頭了,對它不抱有希望了,只有武則天不甘心落到這步田地,不被寺中的艱苦生活所打到;不被這突如其來的噩運所擊垮。終於,等到唐高宗來寺中祭祀,兩人回想起當年李治還是太子時的情分,最終把她接回宮中。才得以成為後來空前絕後的女皇帝。假如當年她放棄了希望,那也就沒有後來輝煌的一生。
我想到這里,心裡舒服一些了,又感到一股希望把我從谷底拉了起來。我不應該被這些小事所打敗,武則天遇到的「災難」比我大得多,她都不放棄,更何況我呢?只要堅持,不放棄最後總能成功。
武則天於我雖然生活在相距一千多年的古今,可是她卻成為了我最崇拜的人,這個女皇教會了我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