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貪欲作文素材

貪欲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0-12-12 15:17:51

『壹』 麻煩大家幫忙找一些關於「快樂和痛苦」的作文素材

快樂與痛苦是人的感覺,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時刻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或是希望、期盼。這些想法、要求、希望、期盼,佛家統稱為「慾望」,簡稱「欲」,過盛的「欲」,則成貪欲。但凡一個人的「欲」能得到實現或滿足,就會感到快樂;反之失望和痛苦就會隨之而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快樂,不希望得到痛苦。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相同條件的人,在相同的物質基礎、相同的環境中,就會出現「有人樂天有人悲、有人歡喜有人愁」的不同感受。因此「苦」與「樂」只是人類的主觀感受,而與客觀因素並無必然的聯系。凡人都有欲,漫長的人生就是在這些一個個慾望中伴隨著種種痛苦與快樂而渡過的,在生命的終點,回想以往,真的是如夢似幻、虛妄不實。對於這個欲,明白人都知道應有個度,適度的慾望使生活充滿情趣,催人奮進;過度的慾望則讓生命迅速燃燒,迷人性情。於是又有了「無欲則剛、知足常樂」等民間諫語。一個貪欲的人,由於有很多的想法或希望,希望越多,失望的概率也多,他的痛苦的感覺也會增多;反之,失望的概率少,痛苦的感覺也會少,所謂「知足常樂」就是這個道理。佛家認為,緣於人類的「貪欲」,人世間總的來說是苦的,並且歸納有「八苦」。慾望本身沒錯,但凡沾上個「貪」字,無論其開頭如何美好,無一不是以痛苦告終、以悲劇結束的。佛家而言的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其中「生苦」可能由不得我們,那是在娘胎中的一種艱難,我們也沒有記憶,可暫且不提。但其它「七苦」,我以為都可以通過修行而將苦化解,有的甚至也可以成為樂事。且說「老苦」,老了就一定會苦么?我們看到的老苦,一般都是身心衰損、朽壞而生出的種種苦受,或是擔心被子女遺棄、孤寂與疏離而生出的孤單,寂寞與凄涼之苦。要免受老來之苦也不難,一定要從年青時起打好基礎,這些基礎包括斷滅(與健康、身心不利的)各種貪欲,和對子女良好美德的言傳身教。看看那些子孫滿堂、怡享天倫的樂趣,豈是那些年青人所能比的。再說「病苦」,病苦似乎不可避免,食用五穀雜糧,人總是要生病的,要想免受病痛之苦,也一定要從平常的生活中斷滅貪欲,這些貪欲包括各種不利於健康的享受。而一旦生病,也要從思想上保持安祥樂觀的態度,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如果可能的話,生病時要盡量這樣想:生病是一個果,那是自己的因所致,是一個還債的極好機會,有債一定要還,晚還不如早還。這樣心地坦然了,無有恐怖和顛倒夢想,病痛的感覺就會輕弱。或再這樣想:病患的只是「臭皮囊」,而我早晚要與這「臭皮囊」拜拜的,何苦因它而壞了自己的情緒?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無所謂病痛。換個角度來說,病痛可能不可避免,但可以避免的是因此而引起的心苦。都說病要七分靠養、三分靠治,這七分的養就需要有個好的心態。你且看那些癌症患者,樂天者生存期長,甚至可以長期生存;而悲觀者則生命之火迅速燃燒,且在燃燒中痛苦不堪。因此病苦的根源是心苦而非病痛本身。心苦的人,無病會有病,小病會成大病。試著把病痛置之度外,你便不難發現,病苦也是可以改變或化解的。「死苦」似乎更不可避免,人難免一死,都懼怕那臨死的一刻,於是人還未死,心已先苦。其實死並不苦,苦的是死前那顆不安的心。要免死苦也不是不可能,也只要斷滅一切貪欲,包括拋開世間所有情慾,臨終一念隨和安祥,想到可以就此了脫生死,牢記「阿彌陀佛」,沒了死前那種種人為造成的心理恐怖,如此這般,那表面上的死將升華成精神上的涅盤,豈不也是件「樂事」么?「求不得苦」是貫穿於我們生命全過程的苦,我們都是在所求中成長,在所求中衰老。人類的貪的本性,讓我們的所求過多,貪多的慾望自然無法得到滿足,於是感到苦也就是必然的了。那麼為何要脫離自己的能力去求那些不可能得到的東西,而使自己陷於苦的境地呢?都說知足者常樂,不是么?換一種想法便會離苦得樂。「愛別離苦」的根源也是一種貪欲,是貪戀人間情感的慾望,將情感過於理想化、極端私有化。我們只要時刻想到人生只是一個過程,你我只是此生的一匆匆過客,離別是早晚的事,緣聚則成、緣盡則散,何必過於貪戀這一人世間情而令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呢?「怨憎會苦」,怨和憎是一對難兄難弟,怨到極致便會心生憎恨,怨從何來?還是一個不適度的慾望,怨天、怨地、怨事、怨人,甚至惡恨恨的怨己,極端的尋了短見,也使自己走向了更壞的後一世。要解此苦也不難,斷滅貪欲,就能「不生分別心,不見他人過,他非我不非,心平與人處」,這樣還會有苦么?「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五蘊是凡人所有行為的綜合歸納:色而受、受而想、想而行、行而識。所謂熾盛,過度、極端之謂也。在以上的行為鏈中,任何一環的過度極端,都會產生心識上的痛苦。過份的去看重一樣東西,極端的想去得到它;過度的思慮別人的一言一行,從而產生不必要的疑惑,硬要琢磨出所謂的言外之意;那些因非份之想、貪婪之意而失眠失意、生嫉患妒甚至苦不堪言。要解此苦也不難,還是要淡薄一個「欲」念,將世事看淡,將人情世故看輕,擁有一顆平和的心,那樣你還會感到苦么?凡人畏果,菩薩懼因。這些苦都是凡人貪圖眼前享受、不思身後惡果所致。其實這「八苦」是相互摻雜、不分你我的。任何一種苦都是五蘊熾盛所至:過度的縱欲就會產生「病苦」「老苦」;過度的貪欲就會心生「四相」而產生「死苦」;過度的貪欲就會產生「求不得苦」;過度的情慾就會產生「愛別離苦」;過度的貪圖名利就會產生「怨憎會苦」;「貪」就是過份,因此要斷人生之苦,必須戒除一個「貪欲」,不要過份的追求,要將自己生活上的期望值定得底些,知足常樂。心不外求便不會心累,心若不累,何來之苦?從某些方面來說,八苦又可歸納為所求不得之苦。一個無所求的人,心地必然坦盪無著,他是決不會感到苦的。所有的苦都是心苦,一個心苦的人,不但遇到事情容易苦,甚至沒有事情也會平白無故的為自己找來許多莫名的苦,其會為根本不存在的事苦苦的思索、苦苦的擔憂、苦苦的操心、苦苦的煩神,甚至疑心疑鬼老將事情往壞處想。那事情還未來或根本就不會來,心就早已苦不堪言。因此心若不苦,就不會感到苦,一個心不苦的人,在他面前無所謂這「八苦」,並不是說他不會遇到這八苦中的事項,他也會生病、變老、死亡,也會有別離之痛,也會所求不得,但他不會因熾盛而生怨生憎,他會事來則應、事過不留。這樣的人心地坦盪、隨緣隨性、幾近「斷寂聞、心無著」的境界。豈不是比那些苦苦修行的人還知法得道么?凈空法師說: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想一個修行的人,並不是單純的為自己的下世努力、准備。換一種思維方式或生活方式,只要破迷開悟,一樣能今世離苦得樂,或是化苦為樂。由此可以這樣說,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是不會感到苦的,若在修行中還有這樣那樣苦的感覺的話,說明你還存有一個所求的心。將所求的心滅了,真正心不外求,不但不會感到苦,而且會感到真正的大自在。我有時經常在想這樣一問題:都說做人難、難做人,似乎要做一個成功的人真的很難。古人雲:為善之端無盡,只講一讓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看來做人也不難,只須這「讓」「敬」兩個字就行了。其實我們說難,其實都是難在這人大多都是為別人去做的,都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想法,一言一行都擔心別人是怎麼想,怎麼看?於是失去了自我。一個失去了自我的人,會感到快樂么?失去快樂的人,首先就與成功無緣。你都無法感到快樂,還能說做人成功么?但僅僅是自己感到快樂了還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是讓與你相關的人也感到快樂,如果這樣,那你就不愧為一個真正的完美之人。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與自己相關的人很多:父母、兄弟姐妹、親友、朋友、同事、戰友、鄰居、甚至偶爾一遇的路人、為你服務或你為別人服務的眾人等等,如果他們也因你的存在而快樂,因你的行為而快樂,願意與你相處、交往,我想這不是成功的為人一生還會是其它什麼呢?其實要做到這點也不難,只需戒除一個貪欲,快樂便會隨之而來。持戒和修禪是修行人必行的功課之一,前者靜心、後者入定。但如果我們忽略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的話,只是靠打坐禮禮拜那點功夫是很難「靜心」或「入定」的。六祖惠能大師言:「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因此一個人在生活中盡量做到「心要平、行要直」,我認為要做到「心平、行直」也不難,遠離貪欲、遠離自我即可。 佛在「四聖諦」中告訴我們,「貪、嗔、痴」是我們煩惱的根源,痛苦的根源。而我認為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蒂則都是「貪欲」所起,貪而生嗔、貪而生痴,沒了貪何來的嗔怒,沒了貪又何來的痴癔。都說人生苦短,但我說只要你看清人生,不求不貪,隨緣相處,心地坦然,便會感到無處不自在,處處都快樂。 當然,說說是容易,真正做起來還是很難的。但你如果時刻想到這些道理,盡量的制約著自己的貪欲,你就會感到痛苦和煩惱會少了許多,而快樂就在你身邊。不信,大家可以試試。

『貳』 因為貪欲而死作文素材

從前有個國家裡來了一隻踐踏耕地、咬殺牲畜的野豬,國王為此大傷腦筋。迫不得已下令:誰能捉住野豬,就將公主許配給他。住在鄉下的兩個窮兄弟願意試一試,國王對他們說:「你們兄弟二人必須從兩頭進森林。」於是,哥哥從西頭走,弟弟從東頭進。沒走多遠,弟弟遇到了一位小個子男人,並獲得了一支長矛。不久他看到了野豬,便用長矛輕而易舉地將它殺死。而哥哥則坐在森林另一端的房子里,飲酒作樂。當他看到弟弟扛著戰利品凱旋而歸時,貪婪和嫉妒讓他心裡無法平靜,可從無戒心的弟弟卻將經過毫無保留的告訴了哥哥。天色將晚,兄弟倆走在一座橋上,哥哥對准弟弟的腦後狠狠一擊,弟弟倒下死了,哥哥卻扛起野豬向國王領獎。幾年之後,牧羊人在橋下拾到一根雪白的骨頭,決定用它做一個號角。可他第一次吹響它時,骨頭竟自顧自地唱起了小調,於是牧羊人將它獻給了國王。國王一聽就明白了,把罪孽深重的哥哥拋進了深河,把弟弟的屍骨埋葬在漂亮的墓地里。

讀完整個故事你一定覺得弟弟太單純善良,而哥哥太陰險毒詐。可我覺得哥哥也並不是十惡不做的大魔頭,如果兄弟倆聯起手來一定會有更好的結局。哥哥的做法是因為當時貪婪和嫉妒蒙蔽了他的心,使他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就像現代社會的囚犯,很多人都是一時的糊塗才鑄成大錯的,哪一個在監獄里不追悔莫及?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一句: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閱讀全文

與貪欲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