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以古代詩歌為話題的作文

以古代詩歌為話題的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3 14:50:26

1. 以古代詩歌為話題的500字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急!!!!!

《我與古詩》

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太原蓋新房子,所以把我送到爺爺奶奶那兒。爺爺奶奶常常教我古詩。我很喜歡念古詩。奶奶只把發音教給我讓我照著書念。於是我總是胡念,念完後又會大笑一會兒。

我念「離離原上草」。這首詩好像讓我到了草原上,因為我覺得草原上的東西很美好。我討厭「一道殘陽鋪水中」這句話,一聽「殘」字,我就想起可憐的殘疾人。但最後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讓我覺得有「真珠」「月」一定很美好。所以我念到這首詩時,從第二句開始念,最後一句讀兩遍,奶奶就說:「怎麼不讀第一句呀?」我說:「第一句不好聽,我不愛念。」我讀到「半畝方塘一鑒開」,想到有半畝地那麼大的糖,我就嘴饞起來。最後一句「為有源頭活水來」我覺得很合理,那麼大的一塊糖吃完肯定口渴要喝水。奶奶和爺爺聽了我的解釋都樂了。奶奶說:「誰能吃那麼多糖!」

一次表弟來我家,我們翻到《泊船瓜洲》,然後一起大叫「京口瓜洲一水間」。我說:「有瓜。」弟弟還補充一句:「還是進口的呢!」讀到《贈汪倫》的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時,我們真的聞到桃子的香味。我抬頭往桌子上一看,原來有一盤大桃子。於是我施了一計,把大的讓給了弟弟,我拿了一個最小的,剩下的爺爺奶奶一人拿一個,還剩一個。不一會兒我就吃完了,拿起剩下的一個慢慢吃了起來。弟弟知道中計了:一個大的和兩個小的比,我當然吃得多。表弟不動聲色的吃完了,卻又從水果袋子里拿了一個最大的桃子,洗了洗吃起來。這時奶奶說:「行了,剩下的放起來。」我反倒吃虧了。表弟說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我馬上明白,他說大人不會明白我的心思。我馬上說:「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的臉馬上紅了,我怕他難過又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表弟送我情。」表弟馬上高興起來。

我讀《出塞》第二句老讀成「萬里長城人未還」。爺爺奶奶怎麼教,我都不聽,我覺得那樣順口。還有「應憐屐齒印蒼苔」,「蒼苔」我總讀成「窗檯」。爺爺說:「你看看誰家窗檯上有腳印。」我說:「沒有。」「那你怎麼說別人家的窗檯上有腳印呢?」我馬上跑出去,一會兒跑回來說:「咱家的窗檯上有腳印了。」爺爺笑著說:「你真搗蛋。」

後來我漸漸地背的詩多了,詩的意思也漸漸懂了。但我讀到「大漠沙如雪」時,總會想起我曾經問過奶奶:「大沙漠里會下雪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古詩詞
——相逢《水調歌頭》

四川資中銀山鎮中心校八年級三班 陳梨媛

初逢它,是在王菲獨特美麗的嗓音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優美的詩,悠美的音樂,幽美的情懷,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雖然我還不知道這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一首早已流芳百世,為人津津樂道的名詞,但我已一見鍾情愛上了它。隨繼,我問同學,查資料,買CD,興致勃勃地把詞抄下來,再慢慢地學唱,漸漸融入感情地唱,早上醒來時唱,下課時唱,無聊時唱,悲傷時唱……
無意的相逢,給了我學習的幫助。有一次,老師叫我們說幾句關於「月亮」的詩,最好是課外積累的,我想起了它,在同學們敬佩的目光中,我朗聲吟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老師誇獎我愛讀書,知識積累豐富,至今我心裡還美滋滋的。
或許,我們真的很有緣。現在正讀初二的我,在語文書中又與它相見了,這讓我有了更深入了解它的機會。
原來,這是大文豪蘇東坡在中秋之夜歡飲之後無眠之時,因懷念久別的胞弟子由(蘇轍)而作。詞的上闋寫詞人把酒賞月。對著一輪皎月,詞人遐想無限,「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大概是在人間遭遇了什麼挫折或不幸吧,詩人想超脫現實,到那「瓊樓玉宇」的仙宮去,可最終不忍離開人世,他還是熱愛人間的生活。詞的下闋是詞人在無眠時對人生哲理的苦苦探索和對親人的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直到今天,這句話仍然是對離人的最好祝福。
再次唱起《水調歌頭》,我彷彿看到詩人飄然仙去,而又重返人間,彷彿看到詩人擺脫了抑鬱惆悵重展樂觀的笑顏。

後記:也許是《水調歌頭》的緣故吧,現在的我很喜歡古詩詞,它們能很好地表達我的內心感情。悲傷時我會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快樂時我會吟「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啊!詩詞多麼美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大孩子甚至成人的話,這一篇可能適合於你

我和古詩

我從小可沒有逼著我背詩的祖父和母親。我對古詩的興趣,是完全後天和自發的。會背的一首古詩就是課本上的《鋤禾》。當時喜歡的是《楓橋夜泊》。大約初一的時候,買了本詩集,每天早晨背一首,當時也沒有太喜歡的,好像是「爆竹聲中一歲除」之類。

很長時間里,我最喜歡的是《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喜歡那種雨中的安靜和空朦,喜歡那顆曉暢和明白的心。再後來,我開始喜歡杜甫的「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喜歡那種淡淡的傷感。《巴山夜雨》也喜歡:「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也是那夜雨的安靜、深情和傷感打動了我。」還有,「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凡是帶有凄楚的,憂傷的味道的,我都喜歡。

很多古詩是一見鍾情,沒有道理可講。李商隱的《錦瑟》,我看了無數次解釋,也記不住這首詩的真正含義,可是,就是喜歡,喜歡得不得了……"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理想,是愛情,是毀滅,是悵惘,那種人內心深處的靜靜的,悲苦的情感,打動了我,我既想把這首詩的意思弄懂,有感到無須弄懂。

有些詩是在別人的引文里發現的,好的古詩人人都願意引用。大概就是都是尋常的景色和心情,又有哲理吧。寫文章的時候,引用兩句古詩真是再合算不過的事了,真可謂得來全不費功夫,而能使文章篷壁生輝。前兩天看《北京晚報》:文革時湖南成立革委會時,《人民日報》的社論題目叫「芙蓉國里盡朝暉」,引用了毛澤東的詩詞,想想引用得真合適,既符合常識,又增添了文采,在當時又沒有任何風險。1997年香港回歸前,記者采訪當時的外長錢其琛,錢外長說了一番話,大意是盡管國際上有各種的輿論,但是,香港回歸的的形式可以用兩句古詩來形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不禁莞爾,錢外長引用得非常合適,非常得體,非常美。

劉心武的文章里,引用的古詩我都喜歡。寫嚴文井去世後,「曲終人不散,江上數清峰。」在他的《私人照相簿》一書中,每幅照片前引用的古詩都非常合適。「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功名富貴若常在,漢水亦應西北流」。豐子愷漫畫旁的詩句我也很喜歡,「艷不求名陌上花」「阿婆三午年少時」。晚上,我常一邊用電飯鍋煮麵條,一邊看當天的晚報,想起他漫畫里的題詩:「孤獨生涯經歷慣,自吹爐火夜烹茶」,不覺得凄慘,反而覺得有了點詩意。「草草杯盤共話語,昏昏燈火話平生。」這是王安石的。我一直非常喜歡,那一定是親人,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散後團聚,一起訴說著別後的悲歡,各自的理想和抱負,有希望,有失落,有溫情,有滄桑……「相逢意氣為君飲,寄馬高樓垂柳邊」,這些古詩,大多是在別人的書里看到後才喜歡的。

後來,看得漸漸多了,大概就進入了一個自由王國。自己就能經常發現一些好的古詩,不一定是名人寫的名篇,也不一定經常別人引用。我將這種自己發現的古詩叫「馴化」,童話《小王子》里提到了馴化。一旦馴化,就永遠不會失去。「你的頭發是金黃的,我看到麥子就感到高興,你四點鍾來,我三點種就感到幸福。很多古詩,一旦一見鍾情,就永遠不會忘記。因此,每次拿起古詩選,總是希望在這里一見鍾情幾首,馴化幾首,但是,詩是上帝給人間的禮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的詩總是有限的。即使是古今都認同的名人之作,如果不喜歡,那也只能不喜歡。我的《古代文學史》(二),考了四次才及格,累得幾乎吐血,只因為那裡的詩人詩作我不喜歡的太多了。「有水井處皆有柳詞」,文學史上重要的柳永,我只喜歡他的一句「念去去千里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至於周邦彥,什麼集大成者,我下輩子都不想看他的一首。

一見鍾情的當然有。那是韋應物的一首,「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規啼一聲,鄰家孀婦抱兒泣,我獨輾轉何為明?。「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宴,只照逃亡屋」。"莫道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欲寄寒衣君不還,不寄寒衣君又寒,寄與不寄見,妾身萬千難。」這些古詩,沒看過別人評論,只是自己覺得好——詩人的心是多麼的仁善啊。

我最喜歡的一種,大體應該是一種抒發人生感慨的。「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遠書珍重何由答,舊事凄涼不可聽。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還喜歡一那種,「雲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過幾多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種淡淡的,清新的場景,那種從容恬淡的心情。

學文學史時,談到中國的詩歌,善於抒情,不善於敘事,我只善於於抒情,不善敘事。我總是在秋天時感到傷感,春天時感到惆悵,「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獨立小橋風滿袖」——這樣的詩句總能引發我的共鳴。文學史時上說,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國,四季分明,人的情緒受季節的影響非常大,稱「傷春悲秋」,我真是心有戚戚焉。

到了我現在的人生階段,古代詩人的心情我是完全能體會了。除了四季的輪回,時光的流逝,對寧靜優美的生活的嚮往,又加上古人的懷才不遇,感情生活的極不適意;孤單和寂寞——「乾愁漫解坐自累,與眾異趣誰相親。」現在又加上了漂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超市做促銷的那些天,每天中午有一小時吃飯的時間。我帶了本《千家詩》。那些個中午過得都很好。我重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小詩。重溫了蘇軾「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菊綠時」「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指上有琴聲,何不於君指上聽?」我徹底愛上蘇東坡了……

那些天,在如潮的顧客的包圍下,我在秤上稱糖,練習半斤和一斤的感覺,腦子里溫習著中午看的這些小詩,心情還好——「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三十傍晚買東西時,把手機忘到了收款台。初一早上還真找回了,打開後,一下子看到了很多賀年的簡訊,心裡很高興,但是,還是有一種莫名的空虛,多好的朋友,多真的問候,對我來說,都是水中月,鏡中花。這平日里的孤單和寂寞,都要我一人來面對。我的心情和感受,都沒有人來傾聽……

我最好的知音,給我寧靜清新的心境的竟是這些死去千年的古代詩人。這些不知面容的,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的詩人啊,你們在哪裡?長眠在四川,河南,陝西的無名的荒野里,可是,你們的詩在億萬個來過這個世界的中國人心裡。生在你們身後,真是幸福啊。你們的詩,是天籟,是絕唱,是宇宙時空匆匆灑落在人間的流星,美麗又凄婉。都說我們今天看到的古籍不及古人創作的幾十分之一,真是感到惋惜,那沉入時光的河流深處的,該是多少顆美麗而孤獨的心啊。

含蓄,淡雅,婉約,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永遠是古詩里包含的,一顆永不會變質的中國的心裡包含的,西方民族永遠體會不到的美感。我真慶幸我的母語是漢語,我能從這些古詩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和慰安……

2. 以古詩為話題的作文

多少個夜裡,她渴望走進夢的故鄉,因為,她太累了。然而,多少個夜裡,她又從夢中醒來,獨自體驗著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從和丈夫分離後,她常常夜不能寐。這不,今晚,她又從夢中驚醒,是那樣地失落,那樣地憔悴!起床點起油燈,想驅走內心的黑暗。借著燈光,她仔細打量著房裡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隻很舊的杯子——那隻她為丈夫餞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兩只鴛鴦安詳地停留在水面。看著這兩只相親相愛的小鳥,她有些心酸,又有無盡的失落。看著孤單的自己,不覺心裡空盪盪的。輕嘆一聲,拿出那天為丈夫餞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飲起來,不覺潸然淚水……
喝吧,等吧!也許,天明,他就會回來。她期待著,苦守著。終於盼到一絲光線從窗戶躍進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興,門吱嘎一聲打開了。站了許久,她才習慣性地抬起昏沉的頭來,大雁又飛回來了,可是,她分明感到雲中錦書還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麗,白雲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動人!終於,她發出了一聲長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繼續等待吧!白雲戲弄自己不要緊,大雁欺騙自己也算不了什麼。
蘭舟停泊在岸邊,周圍的一切顯得那麼恬靜。告別天空,她輕解綢帶,霓裳順著臂膀緩緩落下,是那麼嫵媚動人。她知道對丈夫的想念始終籠罩著自己。
唉,劃船去散散心吧!也許可以排解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風吹來,她打了個寒戰。坐在船頭,眺望岸邊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風中搖曳、掙扎,終於花瓣被風無情地扯進水裡。被卷進水中,從船下淌過,發出嘩嘩的響聲……看著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發出:「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嘆息。
劃船嗎?不!她不忍心看著花被水卷的影子。去找丈夫嗎?不!自己走了,丈夫又到哪裡來找自己呢?放棄等待嗎?不!她不想放棄,因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著自己呢!所以,她只好選擇執著地等待。想著這一切,她不禁道出了內心的情愫:「一種相思,兩地閑愁!」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她回到岸邊,踏進院子,雖然菊花滿院,可卻無心採摘。舉起艱難的步履,無精打采地向自己的小屋走去,繼續著無盡地等待、折磨……
【教師評析】
文章成功地對古詩詞進行改寫,使文章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章對李清照《一剪梅》一詞的內容、詞人寫作時的心情、背景進行想像,感情真摯、合情合理。穿插《一剪梅》的語句,使文章轉接自然、不留痕跡

3. 怎樣寫一篇以古代詩歌為話題的作文

來個開頭:

想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輝煌文化。自文字出現以來,就註定了在這塊土地上詩歌的繁榮!盛唐詩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時的詩歌發展到了最高峰,諸多流派蓬勃興起 如,山水田園詩派、豪放派、神韻派邊塞詩派……都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 王維 孟浩然。以東晉大詩人陶淵為開山鼻祖。他們的詩恬淡疏朴,多描寫……(在寫點他們的詩說說有多好,一段完成)

又如邊塞詩 總體現出了一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一方面以誇張對比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行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湧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志。如「不破樓蘭終不還」;「願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種對立統一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千載悠悠。
豪放派的……
.

.

.
(最後在展望一下未來),
古代詩歌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文學不只是歷史,更傳承著一種堅韌的民族精神,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發展、繁榮!

4. 以古代詩歌為題,寫一篇作文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詩、宋詞、元曲……古詩詞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為其傾倒。李白的浪漫、蘇軾和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馬致遠的思鄉情懷……多少詩人,多少詞人,多少作曲家,聞名或隱逸,富足或落魄,都為古詩詞的發展畫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讓我沉醉其中。古詩詞中的一些詞句,可以讓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少的送別詞仍讓人記億猶新,王勃的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義,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兩地友情也不會改變,描寫了朋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惡。還有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又描寫了為友人餞行時因即將分別心情不快而與友人暢飲,隱含著朋友離別的思念與無奈。
同送別詩一般,詩人也喜歡以鄉愁為主題。李白的《靜夜思》即寫了景又寫了思,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老樹上纏著枯萎的藤蔓,黃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牽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行走著。馬致遠的《天凈沙�6�1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寫盡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與無奈和濃濃的鄉愁,讓人不由得融進詩中那個荒涼蕭瑟,令人心中覺得凄涼的場景,在外遊子,哪有不思鄉者?思鄉的詩詞,隨口都可以吟誦出來。還有親情和團圓。蘇軾的《水調歌頭�6�1明月幾時有》是我最熟知的詩詞。這首詞傳誦至今,中秋佳節,無
法歸家與親人團聚的人都會想起它,可見它流傳之廣。
送別、思鄉、團圓,圍繞這它們的古詩詞都帶著那麼一絲淡淡憂愁,卻又包含著對未來的希望。
江山美景幾多愛,在景色的描寫上,也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夢令》中的「綠肥紅瘦」用一個「肥」字突出了綠葉的飽滿,開創了詩詞中的先河。煙雨迷濛的江南,樓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樓台煙雨中」令人身臨其境。泰山的高大雄偉,險峻綺麗,在杜甫表達自己志向的同時被展現出來。江山美景、在古人筆下是如此多嬌!
古詩詞中也有許多啟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告訴我們新舊總會交替,新事物總將取代舊事物,一昧守舊,是無法得到成功。這些句子被傳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義需要像品茶般細細品味。
世上優秀的古詩詞燦若繁星,星羅棋布,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5. 以「古代詩歌」為話題的600字作文寫學詩的事情,任選一首詩編造

「主動」與「等待」是兩個相對的話題,因為「被動」是一個貶義的概念。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寫什麼就把什麼推向極端,諸如「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動,如果不主動,就會自我毀滅」「被動就等於失敗」「只要你主動就一定能勝利」一類的話,從而把某一種態度、方法變成了萬應靈葯,而對另一種相對的態度和方法全盤否定。這樣的考生,下次寫「等待」,他同樣可以說「做任何事情都要等待,如果不等待,就不能取得成功」「只要你等待就一定能勝利」。不要輕率地作全稱判斷,要學會說「在很多情況下」「往往」「一般地說」「我們經常看到」一類的限制短語。其次,不要把過去在別的作文中用過的素材不經任何處理就裝到「主動」這個筐子里來。例如關於「逆境出人才」「正確對待失敗」「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等事例,都被說成是「主動」的功勞。同樣,下次以「等待」為話題,他也可以說「處在逆境中的人就得善於等待」「如果失敗了就要等待機會東山再起」「等待表現為堅持不懈的努力」雲雲。作文要求中說「選擇適當的角度構思作文」實在是一句重要的提示。沒有適當的角度就不能產生合理的思路。總的說來,我們寫作時的思想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如果不能盡快地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你的思想就會是模糊的、紊亂的,寫起來就會想到哪寫到哪,又怎麼談得上有什麼構思?在考場作文時,寫作的角度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事理邏輯的角度,另一類是社會生活的角度。事理邏輯的角度,至少可以包括三種不同的角度:(一)正面立論。引用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也就是引證和例證,從正面來證明觀點。如果材料豐富,例子確鑿,條理清楚,雖然四平八穩,缺乏創意,也能獲得不低的分數。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須品。——愛迪生沒有行動,思想永遠不能成熟而化為真理。——美國作家愛默生生命的快樂在行動。——雪萊等待機遇的人是愚者,創造機遇的人是智者。智者與愚者就像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智者總是主動對著陽光,拉近與陽光的距離;而愚者總是等待陽光照到自己身上。據說拿破崙在打了一次勝仗之後,有人問他:如果有機會,你是不是還要打一場漂亮的仗?拿破崙說:「什麼是機會,機會是人創造的。」還記得那個自我推薦的毛遂嗎?既然不受幸運女神的垂青,他就選擇自我推銷,主動給自己創造一個顯露才華的機會,平原君手下門客眾多,他主動要求跟隨出使楚國,又一次次憑自己的智勇展露鋒芒,受人敬仰。試問,如果他不主動去創造機會,那麼千百年後,誰又會知毛遂為何人!陳沖15歲那年,電影《井岡山》開拍,導演要尋找一個小女孩演一個角色,這個角色在影片中只有一個鏡頭,也只有一句台詞,就是飽含熱淚地報告:「羅叔叔,井岡山丟了!」她毫不猶豫地向導演推薦自己,為了一個短短的鏡頭,為了一句台詞,她在台上台下練習了上千遍。當導演看到她演出的鏡頭,被她深深地感動了,便推薦她到上海電影學院學習。後來陳沖一步步地步入藝術殿堂,成長為第一個進軍好萊塢的中國電影演員。(二)反面立論。等待也許是幸福的,因為它被幸福擁抱過;等待也許是堅強的,因為它為夢想執著過。可是你可曾想到,牡丹在等待中葉落花殘,雄鷹在等待中延口殘喘,少年在等待中走向黃昏。人生經不起等待啊!(這也可以說是從「人生苦短」的角度)人不是機器,無需他人按電鈕就能運動。我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應該主動地啟動自己,在主動中健康成長。(這也可以說是從人的自然本性的角度,即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三)辯證立論。也就是從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對於本話題就是將主動與等待結合起來談論,同時又將側重點放在「主動」上。朋友,如果你想獲得成功,那麼請你務必要耐心的等待,然後給予對手致命的一擊。如果說,等待可以換來萬事俱備,那麼主動就是那換來成功的東風。兩個看似相矛盾的詞語,生活中實乃密不可分。創造與等待都是生活中尋求幸福與成功的寶劍。創造與等待,恰如你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缺少主動創造的生活是沉悶的,缺少等待的生活是浮躁的。創造才會有奇跡,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是主動創造機會,熱情等待機會的,不懂創造與等待的生活,恰如一杯白水,索然無味。社會生活的角度則更是多種多樣。(一)學習的角度。這是學生最熟悉的題材,但要防止流於平庸。主動性就是自覺能動性,指的是人們以積極自覺的態度,有意識地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對於中學生來說,主動性意味著對學習與生活的主動參與,激發強烈的求知慾和競爭意識,並經常體驗到成就感,就「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習的外因轉變為學生內在的動力。(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舉例)(二)經濟的角度。北京市朝陽區某葯店確立「主動服務、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短短的10個月中,取得初步成效,葯品銷售額增長了88.8%。在措施上,改變了「坐等病人」「照方發葯」的被動經營模式,主動配合醫生,提供葯品信息;主動了解患者用葯需求,提供導醫導葯的咨詢服務;完善個性化服務手段,建立患者用葯檔案,為患者指導合理用葯;對有特殊用葯需求的患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預先登記,建立電話聯系,送葯上門。(三)軍事的角度。愛好軍事的同學可以在這方面大顯身手。戰爭制勝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牢牢把握主動權。力量是影響勝敗的重要因素,但是決定戰爭進程及結局的是戰爭中的主動與否。冷兵器和機械化戰爭時代,物質和能量是決定軍隊戰鬥力強弱的兩大核心要素。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戰爭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信息因素開始顯山露水,成為繼物質、能量之後的第三個起主導及核心作用的制勝要素。在信息化戰場上,無論是精確打擊,還是後勤補給,離開必要的信息將寸步難行。在此情況下,集中信息已成為奪取戰場信息優勢,進而奪取整個作戰行動主動權的前提和保障。(四)自然的角度。即自然界的啟示。這個題材適合寫成抒情散文。田野上,一株嫩芽在我的視野之下正在破土而出,那淡黃的芽,那乳白的莖,雖然痛苦卻也歡欣地絲絲萌發,原來人生也可以這般主動——主動汲取大地的乳汁,主動呼吸新鮮的氧氣,主動享受溫暖的陽光,主動迎接暴雨的洗禮……哦!這一切都很主動,都由主動而生。哦,想來因為自己未有步步主動,想來必是自己不肯主動握住歡欣,痛苦才得以泛濫,得以猖狂。星移斗轉,山河改色,回去後的天空不再陰霾,日子雖還平淡卻多了份享受,雖無夢的圓滿,但那畢竟真真切切,雖還忙碌卻也是人生的一道風景,原來主動是這般美好,這等歡欣!萬幸今日主動在手,痛苦何畏?

6. 一篇以古代詩歌的價值為話題的八百字作文,文體不限

北極君中國第一本連環畫詩歌集《思念之間》

簡介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詩歌,對於曾經的人們是那麼的熟悉,它曾經是那麼的輝煌,它更是我們的精神寄託,它讓我們的靈魂保持著那份純凈!它是我國文學藝術的核心,它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發展,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對人們的心靈撫摸與慰藉。我國第一本詩歌集《詩經》記錄的便是當時社會狀態的平穩發展與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唐朝興盛詩歌,大街小巷傳遍,從而創造了盛世的繁華。然而在這個浮躁的快節奏社會狀態下,它漸漸的被我們淡忘,物慾橫流的生活慢慢將它吞噬。這個時代,詩歌已經沒有了文化地位,被擠到了文學殿堂的邊緣。
《思念之間》連環畫詩歌集由著名詩人北極君與著名連環畫大師鄧鉞精誠合作而成,它將打破常規的詩歌集形式,把中國傳統的詩歌文學與連環畫藝術巧妙結合,衍生出一種新的詩歌集形式,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觀。它的出版發行將重新點燃當今詩歌燃燒的火苗,為詩歌的復興注入了新的鮮活血小板,為浮躁社會狀態下的我們,奉上一汪清新寧靜的精神甘泉。讓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的你,在它的引領之下重新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學藝術帶來的嫻靜生活,在它的引導下,感受著忙碌的生活中忽略點點滴滴的美好與樂趣。
北極君出生在山東,秉承了優秀的文化傳統。他的詩歌充滿了青春的氣息,猶如一陣時尚的旋風,席捲而來。才華橫溢,樂於助人的他作為一名當代詩人,立志要用自己的詩歌感化他人,幫助他人。以最自然的方式表達真情,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他的詩歌影響,被他的詩歌感動。細細品味那些詩歌,每一句都是通俗的,每一句也都是深奧的,他用最平時的語言闡述了最深刻真摯的情感,就像是在嚴冬里一把暖人心窩的火,溫暖了每一個讀者的心。
鄧鉞,甘肅隴西旅遊局幹部,現年46歲,出生於1964年10月15日,黨員,1980年上初高中時當宣傳員,畫連環畫辦板報,1985年工作後斷續研究連環畫及漫畫,作為業余愛好,直到2003年為該局李氏文化宣傳了第一本連環畫書,定名為《風雲隴西堂》,後又配一本《李家龍宮銅鍾的傳說》,業余為《隴西臘肉》、《解讀隴西》、《隴西歌謠選》等書配插圖。漫畫參加地區大賽獲一等獎。

7. 古代詩歌為話題下一篇600字作文

四季變幻,斗轉星移。萬物都在變化。不變的是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情愫。

第一次與你邂逅,我便深深地愛上了你。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就把懵懂的我帶入了宛如童話一般的世界。我想像著,在初春的清晨,雄雞啼破了拂曉,我望著窗外繽紛的落花,心中就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彷彿我們之間有著很深的緣分,使我對你一見傾心。兒時的我們真可謂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長大了,對你的愛愈發深厚。不知從何時起,我喜歡捧著一本《宋詞全集》,與你一同漫步於湖畔,看到落花飄零,我會想到易安的「花自飄零水自流」。曾經,我把親手摘下的桃花撒入水中,以為這就是所謂的花自飄零水自流。當時的我總有這種幼稚的想法,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句詩只是反映了詩人的一種心境罷了。你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你伴我走過了風風雨雨,唯有真愛追隨你我穿越了無盡的時空,你帶我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了解了古人的情感。

曾經,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把我帶回了楚漢相爭的戰場垓下。你讓我親眼目睹了霸王別姬的凄美和項羽自刎烏江的悲壯。殘陽如血,如血的卻不僅僅是殘陽。烏騅馬的吼聲凄厲哀傷。伴著四面楚歌,寒風打在士兵的鋼刀上,發出錚錚雷韻。烏江岸,記載的永遠是項羽的血。這首《垓下歌》是項羽的絕筆之作,卻把當時的場面再現得淋漓盡致。詩詞,你增長了我的知識,豐富了我的情感,讓我有機會和那麼多古人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使我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你讓我在困難時找到勇氣,在絕望時看到古人的作為,從而化悲痛為力量。盡管我們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但是我會去了解你,我會更加珍惜我之間這段穿越時空的愛戀。

我不後悔當初與你邂逅,與你相知。我還要和你一起面對未來,面對種種挑戰。

詩詞,我今生與你相約。

8. 初二作文以古代詩歌為話題寫一篇500字作文

中國古代詩歌是我們取之不竭言之不盡的寶庫,趣談古詩作文可以選取一個角度,從小處著手來寫。以下網路資料可供參考,其中的每一大段都是從某一個角度來談古詩。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詩有著極為獨特而崇高的地位:它是廟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歡愉,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歡的雅緻,是歧路孤舟天涯遊子的悲愴,也是月下花徑多情少女的憂傷……那些情態各異、匠心獨具的篇什,是一縷不滅的曙光,點亮了漫長歲月里的每一個黑夜,也使得每一個白天更加燦爛和妖嬈,它讓我們古老的文化傳統擁有了一份別樣的深情和韻致。

「世俗之外的棲息處」

情感和意志,是人的本質特徵之一;抒情表意,則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人類抒情表意的方法很多,詩歌是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大序》)中國人早就認識到詩歌是抒發情感、表達意志的重要方式,而且,在上古時代,詩、樂、舞功能相近,三位一體。

在人類文明的童年時期,面對著神秘莫測的洪荒自然,面對著無從把握的個體命運,人類積壓了太多的驚慌、苦悶和悲傷。於是,在篝火之側,鼓樂聲中,或是幽怨、或是激昂的歌聲就會在天地之間唱響,個體情感融匯成了集體意志,集體意志又傳達給了神靈,個體的焦慮就此得到釋放,生活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節奏。可以說,人類正是在詩歌光芒的燭照下,一步一步地走出黑暗的叢林。此時,詩歌表達了人和自然的沖突與和解,情感淳樸而深厚,節奏簡單而重復,我們從《詩經》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種原始的震撼力。

文明的發展,使得個體與社會的關系變得重要。在這對關系中,個體仍然是渺小的,理想令人激動,挫折令人沮喪,歧路令人疑惑……這一切情緒,都必須得到宣洩和化解。詩歌的韻律再次出現。楚國大夫屈原有志報國卻慘遭迫害,由衷感嘆道:「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九章·惜誦》)正是詩歌的力量,拯救了悲憤之中無以自拔的屈原,這位宗室政治家也就成了個體抒情詩的先驅和巨擘。此後,無論是憂心如焚的阮籍,還是深情淑世的杜甫;無論是以詩干政的白居易,還是豁達自處的蘇軾;詩歌,都是個體與社會關系的潤滑劑,是世俗之外的棲息處。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對個體自我最為幽微的探索,不是哲學,而是詩歌。無端而起卻飄渺如煙的愛情,季節變換中莫名的興奮、憂傷甚至是掙扎,山水花樹里搖曳的寂寞、感動和徹悟,還有總也無法左右的命運……這些,到底是緣於人性的脆弱,還是現實世界的虛幻呢?正是陶淵明、李白、李賀們,執著於即時的、神秘的、獨特的精神體驗,在風吹雲動、花開葉落的境界中,揭示了此在生命的有限性,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這種有限性,開拓了人類的精神世界,賦予短暫的生命以意義。

「中國形式美學的高峰」

中國詩歌,除了開拓生命的境界之外,還以其精緻而多樣的形式給人們帶來無限的美感。

詩和音樂相伴而生,所以,音樂節律就成了詩歌最重要的結構方式。早期詩歌,如《詩經》中的國風,多採用疊句和聯章復沓的形式,循環往復,一氣相貫,再加上用韻綿密,多即景起興,涵詠中能真切體會古老的民間歌謠的情態。至楚辭,因雙音詞增多,詩句主體由四言而變為五言,再益一語氣詞「兮」字,形成以六言為主的詩句形態,而音韻婉約纏綿,風情婆娑,且多變化,讀之令人沉醉。《詩經》之溫柔敦厚,楚辭之沉痛悱惻,皆與各自的語言形態交相輝映,並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風格類型。

漢代以後,文人結合《詩經》和楚辭的形態,摒棄了復沓、語助詞等民歌因素,發展出了五言體詩。五言體詩算得上是中國詩歌中最為基礎性的詩體,它充分體現了漢語和漢字的特點和優勢,形式樸素而整齊,給人一種溫潤含蓄的印象。更為重要的是,它所表達的往往是一些不加修飾的、集體性、時代性的情感,因此能夠直指人心。鍾嶸《詩品》雲:「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雲會於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說明了五言詩在描繪事理、抒發情感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後人在五言詩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七言。以上皆為古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是近體詩或格律詩,又分為絕句、律詩、長律,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格律,是指從漢語四聲出發的聲律組合的法則,它的目的是使詩讀起來聲韻起伏有致,自然而富於變化,形成美妙的音樂效果。如《宋書·謝靈運傳論》所雲:「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唐人在此基礎上,窮盡變化,形成多種譜式,而規則也趨於謹嚴。在格律詩中,最為出彩的就是對仗。對仗追求的是句式和內容的對稱,尤其追求錯落有致中的均衡。對仗的形態有工對、寬對、流水對、扇面對、借對、當句對、錯綜對、蜂腰對、偷春對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流水對,「緲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殷湘水曲,留在十三弦」是扇面對,「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是當句對。這些精美雅緻的詩歌形態,以及蘊藏其中的豐富細膩而新穎別致的意境,是智慧和敏感心靈的結晶,是中國形式美學的高峰。

「生活藝術化」的無限情趣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詩歌還有更多的用處。

詩歌因為有感動人心的效果,因此被視作推行教化、達至政治認同的最佳手段。孔子論詩的功用在於「興、觀、群、怨」,除了「興」是指感發意志的審美功能外,「觀」指評價社會風俗之盛衰,「群」指對社會或集體的認同,「怨」指政治諷刺。儒家以《詩經》的溫柔敦厚之風格,界定了士大夫的政治倫理,要求在勸誡和批評時,懷著關切之心,採取委婉迂迴的方式。於是,以詩諷諫就成了士大夫的重要政治手段。如白居易作新樂府詩,議論社會現象,並希望能夠傳達給皇帝,從而消除政治弊端。輔助政教,成了儒家文人最為普遍的詩歌理想,並因此引起了多次詩歌革命。作詩諷諫,形成了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一道獨特而優雅的景觀,也為中國詩歌史增添了一份責任和凝重。

詩歌和政教的結合,模糊了詩人和士大夫的身份。到了唐代,以詩藝高低選拔官員,政治生活也變得浪漫起來。史載朱慶余很得名詩人張籍的贊賞,進士考試後,朱慶余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態,作詩問張籍雲:「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而張籍作詩回答雲:「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抵萬金。」這段載錄,可以看做是這個詩歌盛世的政治形態的一個典型個案:功名或政治,被包裹在優雅的隱喻中,並且被藝術化地執行。

中國的社會生活也一樣離不開詩歌。園林、寺廟、亭台、驛站、石壁……文人墨客的題詩無所不在,構成各種雅緻的人文景觀,而詩歌,賦予這些景觀以精神特質。同樣,四時儀節、祭祖祀神、婚喪嫁娶,也都有詩歌的參與。唐代節令詩非常多,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牧的《清明》和《七夕》等,都膾炙人口。家家戶戶春節時貼的門聯,也是詩歌的簡化形式,它是節日禮儀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對節日禮儀的文化性界定。此外,古代的悼亡詩、喪葬詩、賀婚詩、祝壽詩等等,都是發生在各種人生儀式中,或是在模擬儀式的心境中,它復活了詩歌最初的昭告天地的神聖功能,同時,使得儀式本身莊重、典雅,而且富有濃郁的審美意味。

中國詩歌還有另一項獨特的功能——交往。春秋時期,貴族們通過賦詩,可以判斷出吟誦者的性情和命運。後世以詩交友,是相信詩歌含有精微的感悟,人和人之間得以進行超越現實的精神交流。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雲:「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表達了一種任性而自在的態度,兩人交流的自由的性情。而白居易《問劉十九》是一首邀請朋友飲酒的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其中洋溢著親切平和的氣氛,非常生動。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唱和、雅集、集社、投贈、干謁等多種詩歌活動,這些活動都具有明顯的社會交往意義,構成了文人生活的一個部分。古人以詩交友,使得自己的生活藝術化,也使得詩歌生活化,富有無限的情趣。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性生活,既是每一個文人的理想,也在各個層次上被不斷實踐著,形成了極為豐富的詩歌遺產,至今,仍然能感動我們的心靈,點燃我們的激情。

9. 以 古代詩歌 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這個好寫啊
東抄抄西抄抄就成了嘛。
我來個開頭:

想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輝煌文化。自文字出現以來,就註定了在這塊土地上詩歌的繁榮!盛唐詩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時的詩歌發展到了最高峰,諸多流派蓬勃興起 如,山水田園詩派、豪放派、神韻派邊塞詩派……都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 王維 孟浩然。以東晉大詩人陶淵為開山鼻祖。他們的詩恬淡疏朴,多描寫……(在寫點他們的詩說說有多好,一段完成)

又如邊塞詩 總體現出了一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一方面以誇張對比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行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湧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志。如「不破樓蘭終不還」;「願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種對立統一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千載悠悠。
豪放派的……
.

.

.
(最後在展望一下未來),
古代詩歌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文學不只是歷史,更傳承著一種堅韌的民族精神,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發展、繁榮!

閱讀全文

與以古代詩歌為話題的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