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作文營造意境的結尾

作文營造意境的結尾

發布時間:2020-12-23 11:55:50

1. 如何在作文中運用古詩詞營造意境

一是化用詩詞. 所謂化用,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比如下面這些語段: 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話題「樂觀」片段 在眾人皆醉的麻木空氣中,你選擇了清醒;在眾人皆濁的惡濁世道上,你選擇了清白.褪去了華服,你選擇了荷葉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選擇了汨羅江的波濤. ——《面對選擇》片段 出自內心真誠的心靈選擇,才能勾畫鸚鵡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點化二十四橋的清風明月,才能渲染香爐峰間的日照紫煙. ——《美麗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華,去掉了雕飾,我們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著迷人的清香. ——《簡單》片段 天空中一絲雲兒飄過,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覺得真好,這就是語文;初升的朝陽光芒萬丈,你覺得生機勃發,這就是語文;如血的殘陽映紅半邊天,讓人無限留戀,別忘了這也是語文.語文是那巍巍昆侖,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舊都中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漁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復後的柳暗花明. ——《冷香飛上語文》 這些文字沒有直接引用杜甫、劉禹錫、龔自珍等的詩句,而是將他們詩句中的意象搬用過來作為自己作文語言中的一個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對詩句的意境進行大膽的描寫.這樣的語段讓我們聯想起詩句的意境,帶領我們進入似曾相似的詩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創作者的心聲.同樣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當然寫作這樣的語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對詩詞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詩的意境,隨便套用,那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一是仿用詩詞.這種方法就是根據詩詞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再寫一句(首)形式一樣的詩詞,以達到表達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為話題的作文中有這樣一段: 夜來幽夢忽還鄉,水汪汪,捕魚忙.四寂無聲,惟有馨風涼.料得年年思家時,明月夜,蘆葦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蘇軾《江城子》的下闋: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軾的《江城子》表達的是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回憶往日的美好時光,看看這凄涼的短松崗,唯有自己「形影相弔」,怎不叫人思緒萬千,愁腸寸斷!而對「家」的思念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家鄉鄉親忙碌的身影,熱鬧的勞動場面,相對於自己身邊的「四寂無聲」,唯有無限的思念了! 可以說仿用詩詞不僅能藉助詩詞的形式指引讀者走進原詩的意境,同時也能很好地表現作者寫作上「學以致用」的本領,使文章出采. 不僅古典詩詞適於仿用,現代詩詞亦可借來「攻玉」.比如作文《責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非常巧妙地對文章作了一個漂亮的結尾: 詩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面對責任,我想說: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恪盡職守,堅守崗位\從今天起,關心環境與他人\我有一顆真誠的心,面對責任,四季如春. 有人說,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陽那樣熠熠生輝,就讓它像月亮一樣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擁有月亮的光彩,就讓它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樣閃光,那麼,至少要留住幾只螢火蟲,把文章點亮.我想,詩詞就是「螢火蟲」,用好了這只「螢火蟲」,相信它一定會為你的作文增添絢麗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閱卷者「疲憊」的雙眼. [推薦原因] 語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數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詩詞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數,更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高舉. 高考作文妙借古詩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麼,怎樣借用古詩文來為你的高考作文增輝添色呢? 一、妙引古詩文名句出彩 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可將引用分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文章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在文章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蘇軾《定風波》語句,作為題目,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文章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脫.可謂「一石雙鳥」. 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闢.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陝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這個開頭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然後再引用龔自珍的名句.恰當地詮釋了「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哲理話題的內涵.這樣處理,使文章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說理 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結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處引用貼切自然不顯斧鑿.使文章文采飛揚.情理交輝,意蘊深遠,辯證而深刻地評價了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實在是一記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內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於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淀,大量、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充實文章的底蘊.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優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一段之內五處引用詩詞名句.以此作為文章情感和義理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既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蘊厚實.充滿典雅蘊藉的詩意和豐富的人文氣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四川省高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可稱得上是典範之作了.該文以蘇軾名句作為標題.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緊接著引用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自然引出對「情感與認知」關系的認識,確立文章主旨:然後緊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牧的《赤壁》,從幾個角度來進一步闡述主旨,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收結全文.綜觀全文.恰到好處的引用、嵌入古典詩詞.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蘊.讓文章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詩文結構出彩 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古詩文本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古詩文來鋪設文章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這一點.2004年湖南高考優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詩的結構形式,將《琵琶行》一詩中有關音樂描寫的詩句,直接抽取出來、編織出全文的行文結構:「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間關鶯語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原詩為『江州司馬青衫濕』)」.這些詩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連詩歌內容、編織抒情脈絡的關鍵詩句.被引用為文章行文轉換的語言標志.不僅巧妙地串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教育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結構放得開又收得攏.讀來自有別樣的韻味. 三、模仿古詩文語言出彩 語言是文章的第一關口.高考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文章需要盡可能得體准確之外.還應該盡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扎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高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 這些高考優秀作文在古典詩文語言的借鑒上.顯示出了作者個性的寫作才華和較為深厚的古文修養.以及較好的駕御語言的功力.當然,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勵.本節內容只是為考生提供一種參考.要知道.這些優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內容充實」,這些才是它們獲得成功的關鍵.而非僅僅是淺易的文言. 四、改寫古詩文內容出彩 好的古典詩文都是富於啟示性的.言簡而意豐.能夠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達喚起讀者無盡的聯想和想像.通過對古詩文的改寫.來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能讓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現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許的詩意.當然.改寫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鑒賞.2002年江蘇考生的《東坡的選擇》就是採用這種寫法獲得成功的.這篇高考作文化用蘇軾《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將蘇軾一生的遭遇聚焦於一個感傷而又曠達的赤壁之夜.寫出了蘇軾的「心靈的選擇」.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 改寫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典名篇中尋找「空隙」,對內容加以創造性的改造.例如2004年江蘇考生的《(孔雀東南飛)新傳》「活用」古典文學資源,根據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對《孔雀東南飛》大膽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編」,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中國式離婚」.體現出了考生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洞察. 實際上.以上四法並非是截然分開的.而妙用古詩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這四種.在備考階段.如果能將古詩文的備考和作文備考結合起來.注重積累並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積淀.也許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寫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來. 巧用詩歌好作文 古人有詩聯雲「風化雨山山翠」,展示了一幅春風吹拂,春雨如絲,青山著翠的清新景象,引人浮想,可謂妙句.最妙處就在一個「化」字,顯示了造化之奇,無「化」,那麼大自然只會是面孔呆板了. 其實作文也是如此,多一點「化」便會新意層出,風光無限,這就是化用詩句.我國是古詩文的國度,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寶藏,名篇名句膾炙人口,恰到好處地使用它們,能更傳神、凝練地表情達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風采,從而更容易得到閱卷語文老師的常識,激發他們感情上的共鳴. 一、以詩詞為妙題 題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傳情.一個好的題目能一下吸引人關注的目光,令人稱賞. 二00三年高考題有一篇滿分作文《不畏浮雲遮望眼》,取題自宋王安石《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最末兩句蘊意深刻,考生以它為題,形象地說明了情感與理智的關系,當然贏得了閱卷老師的青睞.二00五年江蘇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閣臨江渚」、「也無風雨也無晴」、「滿目青山夕照明」為小標題,顯得構思新穎典雅深厚了. 二、化詩文造妙句 這可以算是引用的修辭手法,引用古詩文,能言我所不能雲之言,傳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傳達的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選擇》:他選擇「把欄桿拍遍」,卻在「山深聞鷓鴣」的凄涼中為國獻出一生.此處引用辛詞概括辛棄疾的「人生選擇」,寫出了這位愛國詞人的憂國情懷和凄涼人生.底下寫屈原「他選擇了『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則突出了屈原的正道直行,無所畏懼的祟高品質.這些地方不是直接敘述,而是靈活運用詩詞歌賦,展示了深厚的文學底蘊,顯得文采飛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三、用詩文創設妙境 古詩詞作者大多善於營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拔動讀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這些詞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寫我之性靈,增添文章的神韻. 唐人眼中的花,嫵媚而穠烈.「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裡的落英繽紛,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那裡的花燭照紅妝,紅瘦綠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飄零流水,「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人憐?」那裡的花,游絲無力,楚楚動人,也很美. 上面這段文字選自遼寧一高考作文《今年花勝去年紅》,文章擷取白居易《憶江南》歐陽修《喋戀花》及《紅樓夢》中黛玉的詩句,緊扣話題,展現了三幅不同的畫面,有的繁盛美麗,有的滿目凄涼,昔日之花與今日之花相對照,歷史之景與現今之景相襯托,為表現主題作了很好的鋪墊,而且風流華美,讀來滿紙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我的學生習作《寂寞沙洲冷》這樣為蘇軾的出場勾勒環境:一彎殘月懸於一株高大的梧桐樹上方,夜深人靜,秋霜初下,小院內一片冷清,只偶爾有鴻雁掠過,聲斷長空.這里化用「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詞意,如一幅寫意畫,流瀉出無窮的冷寂凄清的意味來,襯託了被貶黃州的那個雖曠達而不免落寞的蘇學士. 所以,作文時多嘗試詩詞入文,才能使文采斐然,典雅蘊藉,神韻俱臻.孔子對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雖然他所指的只是《詩經》,但這句話卻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激勵我們學詩用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運用詩詞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引用,可以熔鑄於自己的語句中,還可以翻譯成現代文,也可以綜合幾首形成新的詩意詩境.後三種都可稱作化用.綜合的難度要大一些,下面是一個用得很好的例子: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 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離苦,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歷盡漂泊的李清照的. (節選自高考作文《詩人?明月?黃花》) 那麼如何學習使用呢?「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熟讀了解積累詩詞是基礎,否則談不上應用.這就要求我們擴大閱讀面,在課外多多接觸唐詩宋詞.在平時的閱讀中,把學過的詩歌分一下類,如哲理詩,寫景抒情詩,言志詩等,對我們的應用也是大有好處的,分的具體,記的深刻,用時自然靈光頻現,信手拈來. 古詩的神韻其實都是詩人嘔心瀝血的創造,此是文學發展之源,妙用詩句是文章增色的一大手法,但沿襲多了,不免落入「套板」反應,所以最巧的手法還是在累積的基礎上創新,寫出自己的妙文來.

2. 80字美文,有意境美,可以適用於作文的開頭或結尾的

開頭:有一種久違的體驗叫感動,有一種醉人的滋味叫感動.感動,無法預定也無法奢求,它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就是這輕輕的一觸,讓多少英雄落淚,讓多少浪子回頭;就是這輕輕的一觸,才演繹出人世間如此之多的悲歡離合,銘心刻骨.
結尾: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感動,並在不斷的感動之中,不要懷疑,因為我們並不是故作傷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盡管世俗的東西已經讓身邊的事物變的模糊不清,盡管這樣的感動變的越來越少.然而我們的生命需要象感動這樣的東西如夜空中的繁星閃閃發光,照亮這個世界.所以我們需要……
親情:
母親的愛,像一束陽光照射在你的身上,頓時有了沖勁,力量,那是母愛,母愛使人感到溫暖!謝謝我的母親,謝謝您給予我生命,謝謝您在我年幼體弱的時候守著我,謝謝您一口口喂我飯看著我長大,謝謝您拉著我教會我行走,謝謝您懷著傷感看著女兒走得越來越遠,謝謝您給予我的所有的無怨無悔……我的母親.
母愛像參天大樹,為我遮蔭擋涼;母愛像一把傘,為我遮風擋雨;母愛像一隻小舟,送我到成功的彼岸.

結尾:母愛如傘,那密密織著的經緯網,是母親對兒女無微不至的呵護,母愛是那古老的傘柄,舉起一片溫馨,讓兒女在傘下小憩,傘面伸出的八支角,代表著你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母親都會把她深深的愛輻射過來.
綜合:父愛如菊,淡淡悠長,只有歲月走過,才能品味出那父愛中蘊含的深遠韻味.母愛無言,在漫漫人生路上,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在你頭頂上舉起一把溫馨的傘.
友愛開頭:「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詩經中的這首伐木記敘了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我雖然不知道朋友代表什麼,但我知道,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獨的人生,朋友應該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應該是肝膽相照的,朋友應該是~

3. 唯美意境作文開頭結尾

開頭:知道嗎?向抄日葵有個很襲美的名字。
--望日蓮。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隨著太陽轉動。結尾:向日葵跟著太陽轉動。而人呢?
應該跟著希望轉吧;
開頭:相傳,誰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誰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結尾:不是紫色的蒲公英,自己依然很快樂,很幸福。

4. 如何在作文中營造一種文化意境

一是化用詩詞. 所謂化用,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漁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復後的柳暗花明. ——《冷香飛上語文》 這些文字沒有直接引用杜甫、劉禹錫、龔自珍等的詩句,而是將他們詩句中的意象搬用過來作為自己作文語言中的一個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對詩句的意境進行大膽的描寫.這樣的語段讓我們聯想起詩句的意境,帶領我們進入似曾相似的詩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創作者的心聲.同樣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當然寫作這樣的語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對詩詞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詩的意境,隨便套用,那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二是仿用詩詞.這種方法就是根據詩詞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再寫一句(首)形式一樣的詩詞,以達到表達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為話題的作文中有這樣一段: 夜來幽夢忽還鄉,水汪汪,捕魚忙.四寂無聲,惟有馨風涼.料得年年思家時,明月夜,蘆葦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蘇軾《江城子》的下闋: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軾的《江城子》表達的是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回憶往日的美好時光,看看這凄涼的短松崗,唯有自己「形影相弔」,怎不叫人思緒萬千,愁腸寸斷!而對「家」的思念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家鄉鄉親忙碌的身影,熱鬧的勞動場面,相對於自己身邊的「四寂無聲」,唯有無限的思念了! 可以說仿用詩詞不僅能藉助詩詞的形式指引讀者走進原詩的意境,同時也能很好地表現作者寫作上「學以致用」的本領,使文章出采. 不僅古典詩詞適於仿用,現代詩詞亦可借來「攻玉」.

5. 寫春天作文的結尾,要有意境,美一些,像散文一樣

當風吹過我的嘴角我嘗到了那一絲絲甜甜的味道,揚起的發絲帶著我那青春的美好。我的春天我的季節

6. 堅持作文的結尾<要有意境,含義深刻》謝謝。

1.
我們抄要堅持並襲不是怕別人說我們不敢面對失敗,不能為了別人的眼光而去堅持,更不能為了堅持而堅持,我們應在堅持中而不斷努力的去獲取成功,要明確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堅持,不能在堅持的形勢中迷失了堅持的目標,否則,堅持不但沒有了任何意義,反正會成為更大的失敗。
從古至今,功虧一饋的例子倒很多,堅持就是和僧里的成功典範也數不勝數。困難、失敗和成功三者形影不離時刻的伴隨著我們。逃避困難就是選擇失敗,必將於成功失之交臂;相反,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走向成功,從而於失敗無緣……
2.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從「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應該堅持,堅持生命的困惑、領悟和真諦。只有如此,在你到暮年的時候,細細回想起來,才會覺得沒有虛度曾經美好的年華,才會覺得自己的整個生命都充滿價值。

7. 有關「畫物意境」的作文

【能力解說】
意境深遠,主要是針對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體裁的。意境深遠就是「意」與「境」融合得很好,或是景物與抒情結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徵隱喻,含意幽遠;或是詩情畫意,言有盡而意無窮。
【策略解讀】
「意境」就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蘊涵的或者體現出的含義雋永的境界,它是對形象更高的要求。刻畫一個人物,描摹一種情狀,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動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現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深思,那麼就難說這樣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動的形象。寫景狀物可以通過象徵、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寫人敘事可以虛實相間,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意境深遠是那些富有才華才情的考生一顯身手的著力點。高考作文怎樣才能做到「意境深遠」呢?
首先,要理解「意象」和「意境」的關系。「象」和「境」是辯證統一在一起的。「象」指的是作品中具體的藝術形象,「境」指的是產生於具體意象之外的東西,比如傳達作者的情感、觀點、態度等。因此,能否達到意境美,重要的不在於逼真無誤地刻畫實境,而在於實中蘊虛,在意象之外傳達意境。這就是所謂「象外傳神」。深刻的意境往往依附於一定的具體事物,也就是說要通過具體的形象來展示作者的思想、觀點、認識,表達作者的情感,所以,要能達到意境美,還必須用力刻畫好意象,寫好實境。因此要「化理為象」。
其次,要善於運用「意境深遠」的方法。①採用比喻象徵方法。比喻直接表現為一種形象化的描寫。有形象不一定有意境,有意境一定會有形象。一連串的比喻營造的往往是一個意境深遠的畫面。如果我們描寫的內容有畫面感,同時採用象徵手法暗示作者的意念,「意境深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例如高爾基筆下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兩句話就勾勒出一幅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大海景象,一個比喻描寫海燕,象徵著英勇無畏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這不是意境深遠的顯示嗎?
②藉助虛化空白藝術。虛實相伴而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實主要指具體而直接可感的藝術形象,虛指由物象引起的聯想、想像。一般來說,往往是先實後虛。我們的作文完全可以借鑒古代詩畫虛實相生中的空白藝術。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多給讀者一點想像的空間。例如有一篇作文寫一個中學生先前對生活感到很悲觀,後來是一位盲人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了他,文章最後寫他早晨起床,有這么一段:「他飛快地拉開窗簾,然後推開窗子,面對東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氣:『多好,太陽每天都從我的窗前升起。』」這樣的句子表面在寫實,實際是寫虛,空白處分明是暗示讀者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一篇作文在開頭、中間或結尾,有那麼—處(有幾處當然更好)這樣意境深遠的描寫,文章一定會獲得發展等級高分。
③寓哲理於描寫抒情。「意境深遠」的作文表現在語言上往往蘊含哲理情趣。顯然,這種哲理不是直露的,而是寓於描寫抒情之中的一種理念。請看一篇寫雪的作文:「好大一場雪,大地一塵不染,白茫茫一片,晶瑩純潔。太陽出來了,雪化了,污水溝顯露了出來,令人掃興,不過,寬闊的路面被雪水洗得比原來更干凈,路邊的常青樹更加顯得蒼翠。」僅僅幾句話,意味深長。看世界,雖然也有黑暗、污濁,但更有光明、美麗,應一分為二,不能只看一面啊。
當然,寫作的高手還善於通過在藝術畫面的描繪中追求語言的音樂性,或者在藝術畫面中融入與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樂內容,達到詩樂結合、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
【例文解析】
話題:心靈的選擇(2002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走好了,不回頭
「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要無所追求。這是尼采說的,你知道嗎?爸爸。」我對父親說。
「是的。可是,你是為了不無所追求,而追求哲學,不是嗎?你不應該選擇哲學!」父親說。
「不,況且……」
「只是我的建議,我知道該你選擇。睡吧,好好想,想清楚了!」
高三的每晚,父親總是這樣問候我晚安。
我回到房間,拉窗簾,關燈。有一次,霧氣氤氳,我見到了哈姆雷特。
「啪!」長矛落地,偌大的廣場只有一束光照在哈姆雷特身上。王子穿著長長的衣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仰天長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困惑的哈姆雷特啊!面對陰險的國王,惡毒的王後;面對父王不安的亡魂,自己心愛的人,是斗爭還是退卻?苟且偷生,他會有馬車、城堡、女人,因為他是王子,可是他還會有不安的心靈,連夜的惡夢!壯烈的毀滅,他擁有的只是良心,畢竟是良心平坦!
「快抉擇吧,哈姆雷特!」他聽到了上蒼之音!
……
夜,流逝。夢,醒了。
困惑的哈姆雷特啊,困惑的我!我面臨著哈姆雷特式的選擇。我,深愛哲學,與生俱來對哲學的痴狂。泡在哲學書中,戀著尼采,牽著歌德,聽著瓦格納,感受著馬克思。我,痴長到如此大。我好好學習著,希望走出來,變成一個哲學家。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夢想,無人理會,直到高三。
父親,曾經學哲學的人,開始打消我的念頭。其他人,也如此。其他人說:「哲學沒有前途。」父親說:沒有一位哲學家像你一樣淺薄、幼稚、不成熟!我疑惑,為何只有新聞、金融、法律才被視為前途和光明?我想的是哲學,而不是占卜術!哲學,人類與之共生共存的學科啊!
「選擇吧!」我聽到如喚王子般喚我的聲音!「轟!」雷聲隆隆,閃電,閃電!
哈姆雷特走進了角斗場……不久,橫屍滿地,血流成河,還有王子安寂的靈魂。
王子的選擇!
我走進了父親的卧室,黑暗中,我說:「哲學不是虛無,尼采說的不是我。我要改變這種陳見,既然有人嘲弄哲學,哲學就更需要我!」
我的選擇!
「你終於不再用尼采那句話了!不再淺薄,不再幼稚了!你可以選擇哲學。走好了,不回頭!」父親在黑暗中笑了。感受父親的笑,是不需眼睛的,畢竟他學過哲學!用心良苦。
我是哈姆雷特,我走好了,不回頭!因為我選擇哲學。
解析:文章寫得波瀾起伏,意境深遠。文章情節挺簡單,寫自己高中畢業面臨填高考志願的選擇。「我」選擇了哲學,卻受到眾人的漠視。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哲學。如果只是這么寫,文章便平淡無奇了。作者便一方面實寫「我」的思考與選擇,一方面又通過虛寫在夢中讓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出場。哈姆雷特同樣面臨著困惑與選擇。這樣將哈姆雷特的選擇與「我」的選擇虛實疊現,以哈姆雷特選擇的勇敢果斷來襯「我」選擇的堅決,最後,「我」與哈姆雷特融為一體。「我是哈姆雷特,我走好了,不回頭!」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創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別了講台和實驗室。「做我願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這是他放棄教授職位的理由。有人說阿西莫夫「自我膨脹得像紐約帝國大廈」,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謙虛」。對此,他說「除非有人能證明我說的彷彿很自負的事情不屬實,否則我就拒絕接受所謂自負的指責。」而事實上,阿西莫夫在治學上是很嚴謹的,在為人方面又是善於自我約束的。
張揚個性與自我約束兩者之間是否只有必然的對立關系呢?是否有可能協調一致?請就「張揚個性與自我約束」這一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⑧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宇。⑥不得抄襲。
提示:人類社會正因為有了獨立的個性,對個體來講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更加充實;對群體來講,個性構成了社會的豐富多彩。而自我約束是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存在和協調發展的前提。寫作時不僅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而且還要落筆於實際生活:張揚個性不等於隨心所欲,約束自我並不等於抹殺所有個性。

8. 有沒有一些適合用於作文結尾的詩詞。簡短的比較有意境的

人生如夢,一夢浮生。 在此絕筆,願得滿分。

9. 關於意境的800字左右的作文

春去又秋來,花落復花開。花開似無異,花落自傷懷。從古到今的人,尤其是文人,每每到「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春梅小」的時候,都會發出各式各樣的感嘆。從「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到「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再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無不千愁萬恨,淚眼相伴。感時傷逝,歷來是文人們的傳統,更是詩人的保留曲目。在他們的眼中,花落了,就代表著一個時段,一段生命歷程的終結,感嘆一番,惆悵一番,自是難免,更有林黛玉含淚藏花,為之築冢。於是,我們普通人,也就彷彿受到了感染,與文人們一道,望極天涯,惜春嘆逝。 然而,當窗外落花成冢時,很少有人想到她們從發芽到茁壯,從鼎盛到衰敗的過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說盡了時間改變一切.物質永遠變化的同時,也道盡了對花開的漠視。「年年歲歲花相似」,真的就相似嗎?花開了,難道她只是為了讓人們在她落下的時候感慨傷懷,讓我們在以她為代表的春天結束的時候悲從中來嗎? 所謂落花,就是她曾經擁有過春天,曾經色彩斑斕,身姿綽約,曾經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主角,現在,她在展現完了自己最美的一面後,悄然落下,不帶任何聲響。隨她而去的,不盡然全是時光流逝的傷感,年華洗盡的哀愁。 也許,她是帶著一臉的成就隨風而去的。這成就,包括了展示了自己最美的一面之後的成功和歷經春天的滿足。也許,她是帶著一心的夢想飄然下落的。這夢想,就是在來年更加炫目地開放。「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花的心,沒人能解,也無須去解。因為只有花落,才有花開。開過,就是一種幸福。 我做過各種各樣的夢。但在我的夢中,從沒有落花。 花未曾開過。就算有夢,也不曾見過她的下落。

10. 旅夜書懷輪著300字小作文(表現了哪些畫面,營造了哪些意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

前兩聯寫景來,詩眼在「獨夜舟」三字上源,其餘全屬烘托.舟泊於岸,所以首句寫岸,次句舟.稱「獨舟」者,僅此一舟之謂也;「夜」,用於點明泊舟時間.這兩句勾畫了這樣一個境界:河邊孤零零地拍著一隻小船,桅桿高聳;岸上只見小草,不見人家,簡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寫詩人所見景色:遠處,星空低垂,原野遼闊無邊;近處,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洶涌澎湃,奔流不息.這難免使詩人感到,在這樣的境遇中,一葉小舟顯得何等孤單、渺小,它的命運簡直可以聽憑大自然的擺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聯想到時光的迅速消逝……

這小舟的命運正是詩人命運的寫照.詩人這時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館、鄭虔、高適、嚴武等在近幾年裡相繼去世,使他的孤獨感與日俱增.現在,「五載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剛剛結束,而將來的生活如何又難以逆料

閱讀全文

與作文營造意境的結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