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給一篇以吃飯為話題的作文
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 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老的小姐,宗旨倒並不在女人。這種主權旁移,包含 著一個轉了彎的、不甚素樸的人生觀。辨味而不是充飢,變成了我們吃飯的目的。 舌頭代替了腸胃,作為最後或最高的裁判。不過,我們仍然把享受掩飾為需要,不 說吃菜,只說吃飯,好比我們研究哲學或藝術,總說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樣。有 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 也能免於拋棄。柏拉圖《理想國》里把國家分成三等人,相當於靈魂的三個成分; 飢渴吃喝等嗜欲是靈魂里最低賤的成分,等於政治組織里的平民或民眾。最巧妙的 政治家知道怎樣來敷衍民眾,把自己的野心裝點成民眾的意志和福利;請客上館子 去吃菜,還頂著吃飯的名義,這正是舌頭對肚子的借口,彷彿說:「你別抱怨,這 有你的分!你享著名,我替你出力去干,還虧了你什麼?」事實呢,天知道─—更 有餓癟的肚子知道─—若專為充腸填腹起見,樹皮草根跟雞鴨魚肉差不了多少!真 想不到,在區區消化排泄的生理過程里還需要那麼多的政治作用。 古羅馬詩人曾慨嘆說,肚子發展了人的天才,傳授人以技術。這個意思經 拉柏萊發揮得淋漓盡致。《巨人世家》卷三有贊美肚子的一章,尊為人類的真主宰, 各種學問和職業的創始和提倡者,鳥飛,獸走,魚游,蟲爬,以及一切有生之類的 一切活動,也都是為了腸胃。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動(包括寫文章在內),不僅表 示頭腦的充實,並且證明腸胃的空虛。飽滿的肚子最沒用,那時候的頭腦,迷迷糊 糊,只配做痴夢;咱們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飯睡中覺,就是有力的證據。 我們通常把飢餓看得太低了,只說它產生了乞丐、盜賊、娼妓一類的東西,忘記了 它也啟發過思想、技巧,還有「有飯大家吃」的政治和經濟理論。德國古詩人白洛 柯斯(B.H. Brockes)做贊美詩,把上帝比作「一個偉大的廚師父」(der gross Speisemeister),做飯給全人類吃,還不免帶些宗教的稚氣。弄飯給我們吃的 人,決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翁。這樣的上帝,不做也罷。只有為他弄了飯來給他吃 的人,才支配著我們的行動。譬如一家之主,並不是賺錢養家的父親,倒是那些乳 臭未乾、安坐著吃飯的孩子;這一點,當然做孩子時不會悟到,而父親們也決不甘 承認的。拉柏萊的話較有道理。試想,肚子一天到晚要我們把茶飯來向它祭獻,它 還不是上帝是什麼?但是它畢竟是個下流不上檯面的東西,一味容納吸收,不懂得 享受和欣賞。人生就因此復雜起來。一方面是有了腸胃而要飯去充實的人,另一方 面是有飯而要胃口來吃的人。第一種人生觀可以說是吃飯的;第二種不妨喚作吃菜 的。第一種人工作、生產、創造,來換飯吃。第二種人利用第一種人活動的結果, 來健脾開胃,幫助吃飯而增進食量。所以吃飯時要有音樂,還不夠,就有「佳人」、 「麗人」之類來勸酒;文雅點就開什麼銷寒會、銷夏會,在席上傳觀書法名畫;甚 至賞花游山,把自然名勝來下飯。吃的菜不用說盡量講究。有這樣優裕的物質環境, 舌頭像身體一般,本來是極隨便的,此時也會有貞操的氣節了;許多從前慣吃的東 西,現在吃了彷彿玷污清白,決不肯再進口,精細到這種田地,似乎應當少吃,實 則反而多吃。假使讓肚子作主,吃飽就完事,還不失分寸。舌頭揀精揀肥,貪嘴不 顧性命,結果是肚子倒楣受累,只好忌嘴,舌頭也像李逵所說「淡出鳥來」。這誠 然是它饞得忘了本的報應!如此看來,吃菜的人生觀似乎欠妥。 不過,可口好吃的菜還是值得贊美的。這個世界給人弄得混亂顛倒,到處 是磨擦沖突,只有兩件最和諧的事物總算是人造的:音樂和烹調。一碗好菜彷彿一 支樂曲,也是一種—貫的仿元,調合滋味,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濟,變作可分而不 可離的綜合。最粗淺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鴨和甜醬,或如西萊里烤豬肉和蘋果泥、 滲鰵魚和檸檬片,原來是天涯地角、全不相乾的東西,而偏偏有註定的緣分,像佳 人和才子、母豬和癩象,結成了天造地設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屬。到現在,他們 親熱得拆也拆不開。在調味里,也有來伯尼支(Leibniz)的哲學所謂「前定的 調和」,同時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協,譬如胡椒和煮蝦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 音樂里,商角不相協,征羽不相配。音樂的道理可通於烹飪,孔子早已明白,《論語》記他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雖然在《鄉黨》一章里頗講究 燒萊,還未得吃道三味,在兩種合諧里、偏向音樂。譬如《中庸》講身心修養,只說「發而中節謂之和」,養成音樂化的人格,真是聽樂而不知肉味人的話。照我們 的意見,完美的人格,「一以貫之」的「吾道」,統治盡善的國家,不僅要和諧得像 音樂,也該把烹任的調和懸為理想。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追隨孔子,而願意推祟被 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國第一個哲學家廚師,在他眼裡,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 的廚房。《呂氏春秋·本味篇》記伊尹以至味說湯,把最偉大的統治哲學講成惹人 垂涎的食譜。這個觀念滲透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意識,所以自從《尚書·顧命》起, 做宰相總比為「和羹調鼎」,老子也說「治國如烹小鮮」。孟子曾贊伊尹為「聖之任 者」,柳下惠為「聖之和者」;這里的文字也許有些錯簡。其實呢,允許人赤條條相 對的柳下惠該算是個放「任」主義者;而伊尹倒當得起「和」字─—這個「和」字, 當然還帶些下廚上灶、調和五味的涵意。 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那就是「請吃 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復雜,性質極為簡單。把飯給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 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說, 把飯給與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 而為丟臉。這便是慈善救濟,算不上交際了。至於請飯時客人數目的多少、男女性 別的配比,我們改天再談。但是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鑒》(Almanach des Gourmands) 里有一節妙文,不可 不在此處一提。這八小本名貴希罕的奇書在研究吃飯之外,也曾討論到請飯的問題。 大意說:我們吃了人家的飯該有多少天不在背後說主人的壞話,時間的長短按照飯 菜的質量而定;所以做人應當多多請客吃飯,並且吃好飯,以增進朋友的感情,減 少仇敵的毀謗。這一番議論,我誠懇地介紹給一切不願彼此成為冤家的朋友,以及 願意彼此變為朋友的冤家。至於我本人呢,恭候諸君的邀請,努力奉行豬八戒對南 山大王手下小妖說的話:「不要拉扯,待我—家家吃將來。」
Ⅱ 高中作文以吃為話題作文600字
今天作文課的主題是「吃出藝術、吃出名堂」。老師把一片片好吃的脆餅發給我們,內我拿到脆餅後容口水直流,真想一口把它吃了。可老師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把脆餅吃成一件件藝術品。」 「做什麼呢?」我自言自語地說,「快到萬聖節了,做一個魔鬼面具吧!」說干就干,我把工具准備好就開始「工作」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脆餅,准備在上方咬兩個洞作為眼睛。剛開始還很順利,正在我得意之時,只聽「啪」的一聲脆響,不好,一隻眼睛破了一道裂痕。怎麼辦呀?我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我靈機一動「對了,把魔鬼的兩隻眼睛都咬大不就得了嗎?」我小心翼翼地把破損處咬掉,再把另一隻眼睛咬得與這隻眼睛同樣大小。然後,我給魔鬼配了一個搞笑的鼻子。鼻子完成後,我在脆餅的下方咬了一張桃小嘴。魔鬼面具快完成了。我拿出剩下的脆餅,吃成半圓形,用口水在上面舔了舔,粘在魔鬼嘴巴的下方。
「哈哈,魔鬼面具終於完成啦!」我拿起自己的傑作,仔細打量了一下,「還不錯嘛!」我興奮地叫著,心裡甜得像蜜一樣。
Ⅲ 以吃為話題的作文,不少於800字
從吃棗說開去
曾記得,在我家門前種著一棵棗樹,夏天我最愛在那樹下玩耍,也時常看著樹上青色的棗問爺爺那棗可以吃嗎,爺爺總是告訴我,只要等到秋天棗熟了就可以吃。可我不知道要等多久秋天才會到。心中的貪欲總是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拿著竹竿去敲,幾經周折終於敲下幾個,嘗嘗,微澀,但味道不錯。就這樣敲了吃,吃了又去敲,所以不要過多久,滿樹的棗子就所剩無幾了,等真正的秋天到了,看別人吃著熟透的紅棗,我才不免埋怨自己的貪吃,然而到這時才來埋怨又有什麼作用呢?
現在分析起來,自己那時是相當幼稚可笑的。其實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操之過急,要懂得循序漸近,否則自己就沒有吃好果子的份,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享受好果子了,就只能深深埋怨自己的急躁。然而這時的埋怨又有什麼用呢?
曾經,在姐姐的作文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享受過程也是種快樂。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啟迪,它讓我明白了「享受過程」的重要性。是的,做任何事都需要過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急於求成。任何事物的成熟都有它的自然過程,都有它的生長規律,我們要遵循這些規律,循序漸進,這樣才能享受到成熟的果子。
這又讓我想起南宋朱熹的一首詩:「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在還沒有儲夠一定水量的時候,你再費多大的勁也難推動蒙沖巨艦,而春水生了,儲夠了一定水量,那以往難推動的蒙沖巨艦現在卻能毫不費力地「自在游」了。性急吃不了熱豆腐,有的事情要慢慢來,要注意量的一定積累,這樣才能產生質的變化。
那為什麼有人就等不住呢?還是先看看童年時的那個我吧。我為什麼會不等到秋天就亂敲棗子呢?就是因為「貪」。最近的「奶粉事件」轟動全國,知名的品牌用低劣的奶粉傷害了多少嬰孩,只因為一時的貪婪。貪婪是人們心中的魔鬼,它躲在人們所不知的深處。有時它不會明目張膽地侵犯人們,但會趁虛而入,只要你正義的想法有所動搖,那貪婪的魔鬼便會不請自來。所以我們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要盡力克服心中的貪念,這樣我們就能享受到人生中的許許多多的成熟之果。
簡評:這篇習作能從童年時急於吃棗這件生活小事談起,談到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不要急於求成的大道理,還能進一步分析急於求成的原因,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較好。
Ⅳ 求以吃為話題的作文,不少於600字。- -
孫堡牛肉湯
孫堡是興化戴南的一個小村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孫堡傳出在本村地面砌樓會死人的說法。自然沒人敢用自己的性命打賭,所以孫堡人不講究住,而喜歡吃、講究吃,捨得把錢花在嘴上。孫堡水產、孫堡燒鵝、孫堡香乳都很有名,其中名聲最顯赫的是孫堡牛肉。這孫堡牛肉與其他地方的製法大不相同,是一種經過特殊腌制的咸牛肉。顏色紅褐,切開後如魚鱗般閃著五彩的光。嚼著,韌勁十足;食後,余香繞鼻,回味無窮。特別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節,晚上,許多人都喜歡喝一碗孫堡牛肉湯驅驅寒,這時鎮上的孫堡牛肉店就忙開了。
順著顧庄集鎮的老巷走到盡頭,是一間不起眼的平房,門上掛著一張舊舊的包裝盒拆開的紙,上面歪歪斜斜地寫著「孫堡牛肉」四個字。門口有一隻由舊柏油桶改製成的老式煤爐,鼓風機嗡嗡作響,藍色的火苗歡快地舔著鍋底,水汽氤氳的湯鍋里一塊塊牛骨翻滾起花,熱氣撲面而來,牛肉湯特有的香味直躥進鼻孔,鑽進心裡。
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溫暖如春。店家切好二兩咸牛肉放進碗里,然後用碩大的舀子灌入乳白色的牛骨湯,再放上一些青蒜苗末末、香菜葉,滴上幾滴花椒油。不到一分鍾,一大海碗牛肉湯就熱騰騰地端到你面前。醬紅的牛肉浸在乳白的牛骨湯里,翠綠的香菜、青蒜春意盎然地漂浮於湯面,看一眼就讓你胃口大開。牛肉筋道而細膩,透著鹹肉特有的香味,混合著花椒的熱情與骨頭湯的熨帖,喝完後,讓你永遠難忘口中的那一股香味,心裡的那份舒坦。
有些客人匆匆趕來站著,就著大海碗一氣喝完,額頭立即冒出細密的汗珠,然後再次行色匆匆地消失在茫茫的風雪中。
牛肉湯算不得大菜,只能歸於小吃一類,但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不過也有些人帶著「來一桶」或是「康師傅」,讓店主在裡面倒入牛肉湯,將它變成牛肉麵。陸文夫曾寫過這樣一個美食家:早晨用一文錢買兩只包子,只吃皮,肉餡留到中午放到白菜上作「獅子頭」。按照作家先生的觀點,這些人也夠得上美食家了。
Ⅳ 以「吃--- 」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今天可是「談吃的大節日」呀?我和同學都各自說出了自己吃過的小吃,有酸菜魚,有拉麵,有包子,有油條,還有拌面扁肉呢,五花八門。
首先我們談酸菜魚。談到酸菜魚,大家都眉開眼笑,眼睛如同一條細線。那片笑聲停止後,沈重遠同學還還帶著微笑地說:「我和媽媽去吃酸菜魚。等了一會兒,一鍋熱氣騰騰的酸菜魚就出來了,嗯……」他停頓了一會兒,「一片片雪白的酸菜魚肉浮在飄滿金黃的油花的大鍋里,青綠色的白菜點綴著,白茫茫的熱氣直沖天。我夾了一片魚肉,放在小碗里,晾了一會兒,就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嗯……」。大家聽得張大了嘴,彷彿這美味的酸菜魚已經真的端了上來,嘴巴還發出「嘖嘖嘖」的聲音,就差沒流口水了。「胡椒粉的味道吧?」一個同學問到。「哦,對。我連著吃了五六碗,那冒著濃郁香氣的土黃色魚湯十分好喝,十分爽口。
談完了美味的酸菜魚,就談拉麵啦。談到了拉麵,大家更是笑堆滿臉,連眼睛都在笑。暴笑之後,劉引同學說:「我去吃拉麵。不一會兒,拉麵出鍋了,金黃的拉麵上點綴著幾片棕色的牛肉,口感細膩,好吃,而且又有勁道,又細又潤滑的拉麵還真得讓你吃了忘不了,最後吃得個精光」。
享受完拉麵的美味,我們又來分享包子。同學們都是「貪吃鬼」,有些同學的舌頭都耷拉出來了。林奮同學一本正經地說:「我和媽媽在路上,看見一群人圍在一個地方,便上前支瞧瞧,原來是賣包子的。蒸籠層層疊疊地堆得很高。包子不是擺在蒸籠的中心,而是在蒸籠里圍成一圈,我買了一個肉包和媽媽平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金黃誘人的油汁濺了出來。」同學們都專心致致地聽著,彷彿包子已經到了嘴邊,正等著我們狠狠地咬下一口,那嘴角還纏留著金黃色的油汁。說得我直咽口水,「最後,我買了兩個肉包,兩個菜包。
當我們還沉浸在那白茫茫的包子香里時,林楊談起了油條。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評說著油條怎樣怎樣,議論之後,林楊同學說:「先把面團做成橢圓形,拉長後放進原本平靜的油鍋里。頓時,油鍋炸開了花,發出『咂咂』的聲音。面團由白色變成金黃色的了。油條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吃起來,也沒什麼味道,不過很好吃。」
耳朵里還回響著油條的「咂咂」油炸聲的我們,又談起了拌面扁肉。「我知道拌面扁肉……」我張口結舌地說:「拌面是:老闆拿一個盤子,放上醬油、花生醬、油、蔥、味精等等。把面條放進熱水裡燙一會兒,就撈起,放進盤子里,就可以吃了。吃拌面的秘絕就是剛煮完,要趕緊拌,趁熱吃完。扁肉是:老闆把扁肉包好,放進鍋里,燙一會兒,就起鍋了,撈到小碗里,加上清湯,倒點兒醋,加點蔥花,就可以吃啦。」
今天,我們談得真起勁,我也對小吃有了深刻的了解。
Ⅵ 以吃為話題作文 200字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每天都要吃菜,但是,你注意你每天的食譜了么?如果你家境富裕,每天都有不同花樣的菜食;如果你家境正處中間,既不富裕,也不貧寒,那你正處小康之家,菜食應當不錯;如果你家境不是很好,大概一周換一次飯。當然,經常換對人身體好,你有不同意見么?
我有不同意見。我人認為,人和動物雖然大有差距,可我們畢竟也是動物,應遵守自然規則。獵豹為什麼身體非常好?因為在草原上,他們以活食為主,不常吃到食,基本吃一次食後兩三天不吃食,所以他們有飢餓感。人有些飢餓感對身體有好處,如果人長時間以來,一餓就吃,時間長了,便會消失飢餓感,你吃飯不餓,會香么?
根據我幾年來的經驗和調查,處於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身體最好,有什麼訣竅么?
我想,我認為,人必須常有飢餓感,要多食青菜,綠葉菜,它們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具有排毒的功效,也可幫助人們颳去令人討厭的腸油,所以,我經常讓家人多吃一些芹菜。
富裕人家經常吃肉,我認為對身體不好,人是一種高級的雜食動物,要多吃菜來調潔身體,不能一味的去吃肉。食用太多的肉,會增積腸油,調升膽固醇,加稠血脂,可能還有血壓,但願沒有血糖。
我家臨近菜地,經常去挖野菜來吃,我認為菜也要變一變,不要一味的去吃一種菜。
在大城市,一盤野菜幾百元呢!
吃東西也要下本,不要去為省錢而去吃變質食品,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吃的科學,你掌握可多少?
Ⅶ 飲食文化以吃為話題的作文800
中國有著幾千年吃的文化,有一句古話:「民以食為天」,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吃的變化是可以體現出那個國家,那個民族的變化。解放前,那個時候的中國窮得叮當響,伙食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於是中國勞動人民充分發揮他們的挖掘能力。集體上山進嶺挖野菜`草根`樹皮……
瞧瞧那時的人們的健康意識多強,只吃綠色植物。而且他們還別出心裁,每天變著花樣吃,比如:野菜炒草根`草根樹皮湯,有時挖到幾條蚯蚓就加菜,實在豐富。但吃下去就不是那麽回事了,又苦又酸,連膽汁也嘔出來。結果由於「偏食」,營養不全面,個個都是面黃肌瘦的。現在我總算明白我們是怎樣打敗日本和國民黨的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解放後,情勢一片大好,伙食改善了不少,吃的變化更多了。可沒過幾年,又碰上大旱災。但咱們中國人不怕,吃不了大米就吃番薯。由於當時我國的番薯儲存量相當大,平均每人每天三根番薯,早午晚各一根。番薯的澱粉量比米飯多幾倍,但又是由於偏食,缺乏維生素,許多人因發水腫而死。那時可謂「屍橫遍野」,此時我深感偏食的可怕,也深感鄧小平和袁隆平對中華民族的大恩。自從鄧小平爺爺改革開放以後,吃的又變化了許多。天天白米飯`紅燒雞伺候著。
這吃的變化足以體現出中國人是越來越富了,人們吃的也越來越好了。21世紀,這個國家差不多成了「胖子樂園」,放眼望去,滿街跑著大胖孩大胖女的,實為壯觀。誰都知道那是由於偏食造成的。天天吃著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能不胖嗎,還造成高血壓高血糖等病普及化。要照這樣浪費下去,中國用不了多少年又會變成吃野菜的時代。吃的變化總是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行為的變化而變化著的。歷史總是重復著的,再富的家也會被二世祖給敗光的。在改善伙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吃野菜的日子。
吃,是門不簡單的學問。艱澀深奧,錯綜復雜,要細細分來,充當一門大學課程也不為過。
這吃的第一境界,叫「大嘴吃四方」,天下的東西,能吃的統統都吃,吃遍五湖四海,吃遍山川五嶽,讓天下的美好全部在我肚中,全部在我心中。這一境界,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因為這一境界不僅靠嘴大,更靠心大。因此要達到這一境界,首先要有一顆足夠「大」的心,心懷古今,虛懷若谷,能忍天下不忍之事,能懂天下不懂之惑,這天下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天下,達到此等,便可放嘴大吃。
這吃的第二境界,叫「有膽的撐死,沒膽的餓死」。很明確,就是要有膽。見過的沒見過的,聽過的沒聽過的,碰見就吃,遇見就嚼,沒有什麼不敢吃的,學學人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何等氣概!有很多美味,都隱藏在醜陋的外表下,因為真正的美味不需要華麗的外表來吸引人們的目光,害怕,懦弱只會錯過更多,所以,有機會就敢發揮自己,讓機遇從嘴邊溜走,那比餓更難受,更無奈。不管烏里吧嘰,不管惡心巴拉,只要能吃,就敢甩嘴大嚼,達到此等,將不會有美味與你錯過,將不會有機遇與你擦肩。
這吃的第三境界,叫「飯後一聲笑」,吃完了飯,不論山珍海味,不論糙米粗糠,放聲一笑,便可精神百倍,吃了虧,笑一笑,受了委屈,再笑一笑;失敗,挫折通通都來了,還要笑一笑,這樣,就沒有什麼可以影響你的食慾的,也不會阻礙你為下次的成功做准備了。不過,這笑可不是傻笑,更不能嗷嚎大笑,而是開朗的笑,就像,就像終於還清債務,長舒一口氣,淺淺一笑。笑後要會思考,不要同一個錯,犯了一次又一次。若能嘴裡含著樹皮草根也會笑,若能丟了工作也會笑,若能面對恐懼、面對失敗也會笑,那麼,從此以後,沒有什麼可以阻攔你成功的腳步了。
吃的境界,是人生的表現,怎麼吃,就有怎樣的人生,慢慢提升吃的境界,就是提升思想的境界,人生的境界,靈魂的境界。吃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玄妙的境界,達到那一層,便掌握了命運,便掌握了自己。
Ⅷ 以愛干凈為主題的作文題目
《溫暖的小吃攤》
那天上完夜班回家,天出奇地冷。我將頭盡可能縮進衣服里,低著頭往家趕。
在小區門口,有一對中年夫婦擺的小吃攤。看見我走過來,女人忙站起身,輕聲問:「姑娘,來點兒什麼?」我根本沒有在小吃攤吃東西的打算,所以懶得搭理她,低著頭繼續趕路。身後,傳來那女人一聲長長的嘆息。
我的心猛地一震。猶豫了一下,我折了回來:「來兩根雞肉串!」
「好嘞!」那男人忙不迭地站起來,開始忙活。不一會兒,噴香的雞肉串端了過來,我一邊吃,一邊和他們閑聊。女人很健談,她說他們來自農村,有兩個孩子,女兒初中畢業後去了外地打工,兒子正在上高中,隔三岔五就要交錢。光靠地里刨的那點兒東西根本不夠,他們就到城裡擺了這個小吃攤,掙點兒辛苦錢。他們每天晚上六點出攤,凌晨三點才收攤。
此後,夜班回家,我經常光顧這個小吃攤,每次花上兩塊錢,買些雞肉串、魷魚卷之類的。時間長了,女人說,油炸的東西吃多了不好,不如改吃肉絲面吧,算你兩塊錢一碗。其實吃什麼無所謂,我只是想用這種方式來照顧一下他們的生意。
有一天,朋友拉著我去另一家小吃攤吃夜宵,我照例點了面條。面條端上來,味道卻沒有那麼好,連肉絲也少得可憐。結賬的時候,攤主收了三塊錢。我有些不悅,說:「別的攤只要兩塊錢,你這里怎麼這么貴?」攤主不信:「誰會這么傻呀!一碗面兩塊錢?不倒貼才怪呢!」
第二天再去小吃攤的時候,我問那女人:「一碗面條兩塊錢,是不是真的賺不了錢?」女人點點頭。
「那你為什麼賣給我只要兩塊錢?」
「因為看到你,我就想到了我女兒。」女人微笑著說,「我女兒也上夜班,如果她下夜班後有人能為她煮上一碗面條,該有多好啊!」
天啊!我一直以為自己在施捨著善心,卻不曾想,是這對中年夫婦一直在默默關愛著我。
在這溫暖的小吃攤前,我一下子淚眼婆裟……
Ⅸ 以吃為話題的作文
母親一直住在鄉下,平時很少到城裡來。 那天,妻子帶著兒子串親戚去了,我孤身一人在屋裡看起了電視。這時母親來了,他身後背著一個鼓鼓的蛇皮袋。他一見我就高興地說:「咱家菜園里種的菜多的吃不完,摘了些給你們送來,免得再花錢買了。」我聽了有些感動,忙把母親讓進屋裡,給她倒了杯茶。母親一邊喝茶,一邊絮絮叨叨地給我說老家的新情況。無非又是誰誰家蓋樓房了,誰誰家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了。我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心不在焉地聽著,有一句沒一搭地敷衍著母親。 快中午的時候,我進廚房做飯,結果一擰煤氣罐,發現裡面沒氣了。我對母親說:「今兒晌午,咱們到飯店裡吃去吧。」母親說:「那得花多少錢?」我說:「花不了多少錢,走吧!」母親還在猶豫,我索性把她拉出了屋。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是一個極為節儉的人。我七歲時,母親帶著我進城賣豬仔,賣完後,天已經過晌了,我餓得頭昏眼花,看著路邊熱氣騰騰的小吃直流口水。母親看我站在小吃攤前不走,就從兜里掏出一個又硬又涼的玉米餅子塞到我的手裡。我「哇」的一聲就哭了。母親低聲說:「你上學,你奶奶看病都是借人家的錢,咱賣豬仔的錢是用來還賬的,不能隨便花。」我執拗的說:「我不管,我就要吃包子。」母親有些生氣了,揚起巴掌,平生第一次打了我。 想著想著,我和母親就來到了街上,找了一家飯店,挑了個單間坐下。我想母親一生節儉,今兒我請母親吃飯,一定要讓她好好「奢侈」一回。我一口氣點了好幾道這個飯店的「特色菜」。母親一個勁兒地在旁邊說:「夠了,夠了。」菜上得很快,一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母親看得眼花繚亂,遲遲不敢動筷。我說:「媽,趕緊吃吧,一會兒放涼就沒味兒了。」母親說:「好,好,咱們一起吃。」正吃著,母親說:「你先吃吧,我出去要個塑料袋,這么多菜,吃不完,咱們兜回去。」母親想的真周到,我想。 吃過飯,我讓母親先走,然後我就去收款處結賬。收款員告訴我:「和你一起吃飯的那個大嬸已經把飯費付過了。」回到家,我不解地問母親:「媽,你咋去結賬呢?」母親笑著說:「你們剛買過房子,手頭空,省點兒錢辦別的事吧。俺老了,平時也不花啥錢,手裡比較寬余。再說,小時候帶你進城,還欠你一頓飯哩。」母親一番話,說得我百感交集,眼角濕潤……
Ⅹ 關於「吃」的作文,以「吃」為話題。
吃團圓飯
吃團圓飯了,爸爸把蛋糕放在桌子當中。我個蛋糕裝在透明而精緻的塑料盒子里,上面那一層五顏六色的奶油,拼成了非常美麗的圖案:四周是墨綠色的葉子襯托著一朵朵鮮艷的花朵,中間用紅色的奶油寫著「生日快樂」四個秀麗的大字。奶油下面是金黃松軟的蛋糕。
奶奶在蛋糕的四周均勻地插上十根彩色蠟燭,然後關了燈,點著火。
啊!蠟燭馬上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在這光芒的照映下,爺爺的臉顯得更加精神煥發。
開始吃蛋糕了,爺爺喜笑顏開地把蛋糕劃成十八塊,每人接受蛋糕時都要說一句賀詞。大舅舅說的是:「祝您身體健康,生日愉快!」表哥說的是:「祝爺爺萬事如意,長命百歲!」
……輪到我了,我想起在別人門上看到過的一副對聯,就大聲說:
「祝爺爺福如東海水長流,壽比南山不老松!」大家都稱贊我說得好。我接過蛋糕笑得合不攏嘴,還沒吃,就聞到撲鼻的香味。
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它多麼香,多麼甜啊!我簡直陶醉在這香甜可口的美味之中了。
妹妹給大家一一斟滿酒,大聲叫著:「咱們乾杯吧!」大家都笑著站了起來,妹妹連珠炮似地說:「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祝姐姐學習好,祝……」這一大堆祝詞,把大家都逗樂了,屋裡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媽媽笑著說:「依我看,今年你爸爸受到了嘉獎,我們又長了工資,你叔叔搞承包,在隊里冒了尖,再加上過節,大家真該好好慶賀一番!」媽媽滿面紅光,眼角眉梢都充滿了笑意,真象是年輕了二十歲。噢,對啦,你注意了沒有?媽媽燙發了。
前些年媽媽由於為勻們操勞過棄,心裡又不痛快,剛四十齣頭就有了白發。可如今,政策順心,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裕,怎麼不應該好好打扮打扮呢?
媽媽不停地為我們夾菜,哥哥破例地要我嘗一點酒。爸爸的臉通紅通紅的。媽媽笑著打趣著:「你不能再喝了,再喝,關老爺不樂意了,說你把他的紅臉搶走了。」大家笑不絕口,爸爸看了眼滿桌的酒菜,無限感慨地說:「要不是三中全會以後的政策好,我們的生活,哪能這么好?現在僵人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