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明社會的作文素材
大千世界,生命乃貴重之至。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世界亦因生命而繁華。
余憶童稚時,以樂為生命之精華;數年前,因深受學習之苦,以自由為生命之精華;然如今,我以世界之和諧為精華。
生命之多姿多彩,並非取決於一人之樂,大家之樂乃世界之樂,亦乃生命之樂乎。追念古人,先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後有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舒暢。
陶潛的悠然自得在於自由,遠離官場與世間的繁華,使他心靈愈發純潔,他亦冀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享受平靜安寧之生活。遂得「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白居易則是從另一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心願。有人以為《錢塘湖春行》乃寫景詩。余莫之許也。我認為這首詩通過描寫西湖的美景來表達作者對世間不平事能夠改變的企盼之情。他希望世間沒有戰爭,沒有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人人都能欣賞著美好河山。這樣美好河山才會愈顯得有價值。
「和諧」意為和平友好,正值友愛,人與人之間相處得當。一人之樂並非和諧,人人之樂亦非和諧。人人共樂乃為和諧。陶淵明和白居易兩位大文豪不僅表達了自己渴望悠閑安寧生活的意願,亦表達了希望人人都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心聲。
木木成林,滴水成河。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然孤軍奮戰難以把生命之價值發揮之至。只有將所有的生命匯聚在一起,取長補短,這樣每人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繁榮。試問,世間若無和諧,焉有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之意?
新中國成立,憑借的是廣大人民與共產黨的團結合作;改革開放,靠的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的有機結合。強非強,弱亦非弱;強強若無法和諧相處,互相合作,就會變弱;弱弱若能有機結合,同心協力,亦非弱,變成強者。
一人獨樂並非樂,一個獨強並非強。人人共樂乃為樂;強強聯手,互相合作,團結一心,乃強上加強。
生命之繁華,世界之精彩,取決於人人共樂,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貳』 人的修行與素養,文明出行的作文素材
精彩論點
①文明是物質和情神進步與發展的標志。
②文明是人的素質、涵養、受教育程度的綜合體。
③文明是人類通用的語言。
④文明程度是生活質量高低的晴雨表。
⑤文明的概念有時大而籠統,有時具體到微小的細節。
⑥講文明應當從身邊做起,從細節做起。
⑦文明的過程是一點—滴積累的過程。
⑧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促進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⑨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改造世界的成果。
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發展。
⑾文明把人和動物相區別。
⑿精神文明建設不可能一觀而就,其過程是一點一滴積嘉的過程。
文明反差的悲哀
一個國家或地區,一旦喪矢了一定的道德精神水準,或者說精神文明樓設遠遠落後於物質文明建設,出現了一種反差,那麼經濟越發展。人民的幸福感就越差,心理負擔就超沉重:科技趣進步,社會就越恐怖:像林肯。肯尼迪那樣的偉大人物,生命結束,就是幾發於彈和精神。思想。道德病態者的結合:斷進一個國家的政治穩定局面和前途,就只要像起高。董卓那種人三下五去二的功夫:斷送—個國嘉的經濟綳,就只需要像清朝大貪官和坤。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印尼前總統蘇哈托等那樣的極少數研敗分子:失去精神道德的保養,就連制止邪惡舶法制也常常是達成邪惡目的的工具:世界各國的長治久安與發展,一代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沒有極其有效的構神文明建保障和手段,是絕對不行。
文明的價值
一位曾在中國生活過的日本商人想在中國上一個廢鋁再生產項目,他的兒子首選的城市是大連。可是這位商人直搖頭,說:「大連我去過,那個城市太土氣!」可是父子倆來到大連實地考察後,大連的變化使得老商人驚訝得瞪圓了眼睛,一遍遍地問兒子:「"這是大連嗎?」當即拍板,在大連接資上千萬元人民幣搞項目。 一位韓國客商本來准備向某一城市捐贈l500萬元人民幣的行道樹坑保護罩,通過這一公益事業對自己的企業進行宣傳。可是,當過位客商途經大連,目睹了一塵不染的街道和彬聘有禮的市民時,連呼「發現了新大陸」。 當即決定,將這筆錢移至大連。最新築計貿科表明,1996 年大連外商比上年同期合同額增長67.7%,協議外資額增長47.1%。僅就這些而言,你還能說文明建設不值嗎?
文明無價。誰不願自己的城市變得花園般美麗、寧靜和溫聲呢?而這美麗、寧靜和溫馨的環境,卻又反過來陶冶我們的情操,促使我們變成—群高素質的現代文明人。 人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人。 文明的環境住著一群文明人。這是一種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良性循環。讓我們都來下大力氣促進這種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良性循壞。
「雷鋒車」 ,文明的旗幟
這是一輛極普通的車:腳踏三輪車。這又是一足不普通的車,因為它與一個中國人熟知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它叫「雷鋒車」。這是一群普通人:連雲港市新浦汽車總站長途服務組的姐妹們。 這又是一群很不普通的人:她們在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不避風雨,不避寒暑。一年 365 天,天天兩次拉「雷鋒車」義務為來自天南海北需要幫助的旅客服務,一拉就是35 年。時至今日,「雷樓車」已換了6 輛,班組人員換了6 茬。 但是,拉車姐妹們「寧願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追求一直沒變。35年來「雷鋒車」已無償接送旅客9 萬人,免費送李15萬件,送迷途者回家、送危急病人去醫院搶救300 多人,累計行程7 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兩圈。
『叄』 關於文明的作文素材(1~2件事)
很多啊,比如把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在車上主動讓座、看到亂貼小廣告的及時制止、遵守交通規則等等
『肆』 寫身邊文明實事的作文素材
8秒拉開帷幕,到時候或者是更早就會有許多外國人來到中國,那我們便要以一個最好的形象倆迎接遠到而來的外國客人。
那我們該怎麼給外國客人一個好的形象呢?首先一定要搞好文明禮儀,因為文明是做人之本。失去錢可以再賺,失去幸福但它依然回來,而如果失去了文明,一個活生生的人成了一隻心狠手辣的野獸,還會有什麼可以再回來,因為沒有人會相信或是喜歡這樣一隻野獸,就算是精神病人也會厭惡這樣的生物。所以只要有這樣一群人出現在客人面前時,我們的「禮儀之邦」立刻會「唰」的一下換倆字,成了「野蠻之邦」了。所以可見文明是多麼的重要。
要學會文明,首先就要從這兩點開始——舉止文明和語言文明。舉止文明就是要我們的各種行為都要講究。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些是基本,深一些的就是要不打架,不欺負弱者等等。接下來就是要語言文明,基本功就是要會用請、謝謝、沒關系、對不起、打擾一下這些詞,如果成功運用的話,你的文明就提高了一個層次,語言文明還要學會說話婉轉,不論何時,何地,何情況下,心中有何等怒火,何等怨氣,也要說話婉轉,盡管這樣有時候可能會讓人聽起來有些不舒服,但是這樣總比你說話大大咧咧或者是大聲罵人要好得多,因為至少不會有人說你不文明。要是你學會以上這兩點的話,後面的種種也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成功運用了這兩點,不管你是怎樣一個人,都會在任何人面前留下好的印象。
來吧,朋友。讓我們一起將講文明,共建和諧社會,開創新的時代。
篇六:文明在我身邊
初夏的星期天下午,跟往常一樣,爸爸帶我去圍棋學校上課。我坐在爸爸的電動自行車上,心裡感到悶得慌。可不是,路上沒有一絲風,天空晴朗,萬里無雲,天氣熱得人真受不了。行人也比往常稀少得多,個個顯得特別疲憊。我想,要是我的頭頂有塊綠蔭涼快涼快,該多好啊!
就在這時,我無意中發現路邊有一些不協調的情景。我發現有許多人將自己的小轎車停在路邊樹陰下的盲人道上,看來他們是避免讓自己心愛的車子處在烈日的暴曬之中。沿著盲人道遠望,更讓人吃驚的是還有許多自行車橫跨在盲人道上,甚至有幾位先生將木椅放在盲人道上,一邊躺著,一邊在開開心心地聊著天。最使我感到憤怒的是竟然有一個報刊亭就建在盲人道上。那個老闆乘著陰涼,做著生意,好不自在!
看著眼前的一切,我情不自禁地抱怨了幾句。爸爸聽了告訴我說,這幾天人們正在紀念助殘日。聽了這話,看著有這么多人不講文明,只圖自己舒適,隨意佔用盲人通道,真讓人失望啊!盲道是盲人的專用通道,亂占盲道不僅會給盲人行走帶來行走不便,而且很有可能會給盲人帶來傷害,尤其是心靈的傷害。現在,全社會都在學習「八榮八恥」,我們應該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隨意佔用盲人通道就是典型的損人
利己行為,應該加以制止。
其實啊,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與不文明之間僅僅是咫尺之遙。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有文明道德的公民。
我們能做到么?
篇七:文明在身邊
文明,一個詞彙,看似簡單,實際上特別復雜,它體現在方方面面。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他人,注意環境衛生……這些都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文明。但是通常人們都會在某種情況下忘記文明做人。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浙江旅遊,我們一到浙江,放好行李之後就坐公交車去玩。在公交車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沒有座位,正准備給老奶奶讓座,這時,有個比我小一點,大約七八歲的男孩走到老奶奶身邊,把老奶奶扶到他的座位上,那個老奶奶對小男孩說:「好孩子,謝謝你!」
這是一件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但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一個孩子都會做的事情,這么的成年人,在車上都會熟視無睹?
這個問題體現在這一方面,比如說走在大街上,許多人們彷彿沒有看見前方不遠的垃圾桶,為了方便,將垃圾隨手一扔。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
這人看了十分難過,我想,為何其它國家的人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可我們卻不能呢?這是因為,即便再三強調要講文明,宣傳文明的重要性,人們都沒有真正地去把它記在心中,因為我們沒有從小去養成這些習慣,沒有從自身做起。
請想一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去亂扔垃圾,地面干凈整潔,就不會有人去亂扔垃圾,破壞環境。
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
在校園中,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隨處丟棄的飲料瓶,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
很多人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
『伍』 文明之星500字材料作文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時光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禮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眾利益的維護,公共秩序的體現。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關於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後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澳大利亞總理霍克就任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霍克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 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請他寬容我的不遜。」
聽了兩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為他們而感慨呢?千萬不要以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為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但要有講文明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禮儀的民眾。
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環境,就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像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首先我們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還是那就話:「文明禮儀我先行」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我們整個校園的素質、整個城市的素質、整個中國的素質才會在真正意義上進步與提高。
最後敬告各位同學: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希望文明禮儀從所有的同學做起
『陸』 關於文明的作文素材
大千世界,生命乃貴重之至。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世界亦因生命而繁華。
余憶童稚時,以樂為生命之精華;數年前,因深受學習之苦,以自由為生命之精華;然如今,我以世界之和諧為精華。
生命之多姿多彩,並非取決於一人之樂,大家之樂乃世界之樂,亦乃生命之樂乎。追念古人,先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後有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舒暢。
陶潛的悠然自得在於自由,遠離官場與世間的繁華,使他心靈愈發純潔,他亦冀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樣,享受平靜安寧之生活。遂得「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白居易則是從另一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心願。有人以為《錢塘湖春行》乃寫景詩。余莫之許也。我認為這首詩通過描寫西湖的美景來表達作者對世間不平事能夠改變的企盼之情。他希望世間沒有戰爭,沒有官場上的勾心鬥角,人人都能欣賞著美好河山。這樣美好河山才會愈顯得有價值。
「和諧」意為和平友好,正值友愛,人與人之間相處得當。一人之樂並非和諧,人人之樂亦非和諧。人人共樂乃為和諧。陶淵明和白居易兩位大文豪不僅表達了自己渴望悠閑安寧生活的意願,亦表達了希望人人都和諧相處,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心聲。
木木成林,滴水成河。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然孤軍奮戰難以把生命之價值發揮之至。只有將所有的生命匯聚在一起,取長補短,這樣每人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繁榮。試問,世間若無和諧,焉有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之意?
新中國成立,憑借的是廣大人民與共產黨的團結合作;改革開放,靠的是知識分子與勞動的有機結合。強非強,弱亦非弱;強強若無法和諧相處,互相合作,就會變弱;弱弱若能有機結合,同心協力,亦非弱,變成強者。
一人獨樂並非樂,一個獨強並非強。人人共樂乃為樂;強強聯手,互相合作,團結一心,乃強上加強。
生命之繁華,世界之精彩,取決於人人共樂,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滿意請採納。
『柒』 做文明考試有關淡淡的日子也飄香的作文素材
我們總在抱怨,生活不夠激情,我們永遠那麼追求新鮮刺激,卻忽略了在那淡淡的日子專里,也飄著屬香。
淡淡的日子就像是一杯冒著白氣的溫熱牛奶,散發淡淡的奶香。
還記得在無數個日日夜夜,我趴在桌上埋頭專研數學題,媽媽輕輕推開房門,將熱牛奶悄悄放在我的書桌前。在那個時候,我的心裡一下子被溫暖包裹,我感覺,那濃濃的母愛,就像是淡淡的奶香,靜悄悄,無私地陪伴著我,永遠陪伴著我。
淡淡的日子就像是一張小小的生日賀卡,散發淡淡的油墨香。還記得剛和自己吵了一架的朋友羞澀地將自己的禮物夾著一張親手做的賀卡塞進我的手裡。我看著精心包裹的禮物還自製的賀卡,淚水一下子湧出。那深深的友誼,就像是淡淡的油墨香,靜悄悄,無私地陪伴著我,永遠陪伴著我。
淡淡的日子就像是午後暖暖的陽光,散發著一股自然的氣味。我或和朋友,或和父母,坐在這暖暖的陽光下,和陽光逗樂,我突然覺得,生活是那麼簡單和美好。
『捌』 倡導文明新風的作文素材
構建和諧社會,爭創文明城鎮文明公民宣傳標語 1、舉全旗之力,共建美好家園 2、文明尼爾基從我做起 3、創建文明城鎮,共建美好家園 4、建設莫力達瓦,需要你我努力 5、塑造城鎮形象,提高公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6、全民動員,齊心協力,共創「八星級文明旗縣城」 7、搞好城鎮綠化、美化、亮化,增添莫力達瓦秀色 8、講道德,獻愛心,爭做文明莫力達瓦人 9、建設誠信莫力達瓦,塑造文明尼爾基 10、重禮義、知榮辱、守誠信、尚文明,做一個自豪的尼爾基人 11、誠信尼爾基、富裕尼爾基、平安尼爾基、人文尼爾基,鑄就魅力尼爾基 12、熱愛尼爾基 建設尼爾基 美化尼爾基 13、建設優美環境,提升城鎮品位 14、樹立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 15、自覺遵守城鎮管理規則,爭當文明居民 16、同在一方熱土,共創美好明天 17、革除陋習,倡導文明,整治環境 18、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城鎮管理水平 19、大力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全旗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20、樹文明新風,做文明居民,創文明城鎮.21、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三個文明建設 22、文明從腳下起步,創建從你我做起 23、用你的一言一行為爭創文明城鎮加分 24、建文明城鎮是大家心願,創美好生活有你我奉獻 25、文明從呵護起步 春天從綠地開始 26、草木無言皆青翠 行人有情多愛惜 27、創文明社區,建美好家園 28、創文明行業 做文明職工 建文明城鎮 29、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0、嗨!按照文明公民的要求,今天你做到了嗎?
『玖』 作文素材:如何提高自身文明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對寫作提出的課程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在現實生活中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外來務工子女集中的小學里表現得尤為突出。我們這里的學生大部分是跟隨來北京打工的父母一起來的,相對城市孩子而言,這些學生由於受生活環境、家庭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見得少,聽得少,讀得也少,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少,生活內容單一。所以學生的作文很多時候題材都是雷同的,內容很單一。如曾經讓學生以「——的愛」為題進行作文,超過一半的學生就寫了「下雨了,媽媽冒雨為我送傘,自己卻被大雨淋病了,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或是「下雪天我生病了,媽媽夜裡背我去醫院看病,給我穿上厚厚的棉衣,自己卻凍病了」;全班四十幾個學生,內容竟然只限於兩個題材,可見學生經歷感受之單調、知識容量之匱乏。 其次,作文內容的貧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實感。 見識面的狹窄決定了學生作文內容的單調,空洞。學生的作文或者按照老師的要求寫親身經歷的,就存在空洞的弊病,如寫事一類的文章,學生大多用流水帳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難以寫具體;或者找來一些作文書,作文刊物照搬照抄,或是採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過多的借鑒,根本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長此下去,就會讓學生產生依賴的心理,即某天要是不看作文書了,將不知從何處落筆。再次,學生寫作技能差、語病多、不會使用標點符號,作文缺乏創新精神。
首先,針對學生對作文的懼怕心理,從培養興趣入手。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內在動力。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句話很清楚的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因此,針對學生對作文的厭惡、恐懼心理,首先培養他們對作文的興趣。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用富有魅力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鼓勵他們大膽的寫出自己想說的話來。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的前奏創設一定的作文情境。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師應善於在作文教學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精心設計,努力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激活學生的記憶,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作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去著力:用教師自身的感受去創設情景;用多彩的活動來創設情境。新課標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的學習環境,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造成目前學生作文現狀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作文環境的單一,可供協作的材料太少,總是寫那些司空見慣的事,難以勾起他們的表達慾望。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潑而流個不息。」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開發利用農村的生活資源、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寫作中去。為學生開拓開發作文的源泉,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從生活這塊土壤上吸取知識經驗。這些務工子女來自五湖四海,本就是個天地廣闊、五彩繽紛的世界。生活本就豐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等。還應有意識有計劃地組織一些活動,如在母親節里要求學生為媽媽做一件事;順應節日的變換開展班隊活動,如三月的文明禮貌月,組織「獻愛心」活動,「六一」兒童節,組織「歡樂的六一」等。其次,作文教學中遵循從說到寫的過程。對學生說寫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訓練是否扎實。
其次,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要使學生能寫好作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首當其沖的是要上好閱讀課。從閱讀教學入手,從中學習寫作方法。因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葉聖陶先生曾說:「模仿對於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於成人那樣重要。」 課文習作範文到讀寫例話,正好體現了由讀到寫這一過程。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方法於課內,然後再得方法於課外,實際就是給學生借鑒提供範例。「語文教材編排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離開閱讀教學去搞作文教學,必然使學生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難的後果。所以,作文教學經常是以閱讀教學開始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以及表達方法,從而供自己作文時借鑒和使用,但僅憑課本上的閱讀文字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閱讀在作文教學中有相當大的比重。的確,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才能感知豐富的感性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澱,提高讀書寫作的能力。對於典型的好詞佳句抄一抄,寫一寫,用專門准備的練習本積累下來。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對作文也就不會感覺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