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㈡ 我不會寫作文怎麼辦啊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多讀多寫,逐步提高。多讀要和多思聯系在一起,在閱版讀的過程中積權累詞彙,掌握用詞造句和修辭的方法,學習怎樣分段、安排結構、表現主題。好的篇章、段落要背誦,能熟記十篇八篇文章,就能懂得些作文的規律,下筆時心裡就有點底了。多寫就是平時勤於動筆,多多練習。不妨從寫日記開始,每天(至少是經常)記下生活學習中的有意義的見聞,學習心得,人生感悟。再就是要積累寫作的素材。素材的來來源一是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二是從閱讀中汲取,三是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至於重視語文課就不必多說了,要提一下的是老師布置的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寫,只要時間允許就反復修改,一次得不到好評,就重新再寫一遍。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堅持不懈,刻苦努力,作文當然是可以寫好的。
㈢ 怎麼寫好作文
有的同學非常想寫出一篇立意新穎、語言生動的好作文,但是下筆寫來,卻感到力不從心,想不出如何措辭表達。眼前有作文書、電腦,隨手一翻,滑鼠一點,就有不少可供借鑒的佳作。何不剪裁一下,「借」幾句話或者幾個片段來使用呢?結果寫完後,卻感到像是一件舊衣服上補了幾塊簇新又鮮艷的「補丁」,不僅前後語氣不一致而且語言風格不盡相同,顯得很不協調。這拼湊起來的作文顯然是不行的。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寫好作文呢?
好作文首先源於思考,應寫下個人對生活獨特的認識與感受。這「獨特性」也就好比千人千面,性格各異。一篇作文整體上好比這個人,因為「獨特」而表現出特有的精、氣、神。如果加上生動的語言,就好比這個人穿上了合體、漂亮的衣裳,如此打扮起來就更好看了。一篇作文體現了作者的整體構思立意,這是至關重要的。寫作文之前不要老想著去「參考」什麼好文章,要靜下心來進行思考。比如以「期待」為話題,多數學生寫的是:親人的期待是學習上的動力;不注意環保導致環境惡化,期待人們改變;期待是一種幸福……這些立意很一般。而有的同學對於這個問題,卻有更深入的思考:期待需要積累資本,等機會到來的時候有能力抓住它,應為自己鋪設一條實實在在的成功之路;也有的同學寫:期待就像一趟旅途,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這樣的立意會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文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實的流露。古人說:「五情發而為辭章」、「情者文之經」,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寫作文要以情為突破口,切入文本。有不少作文,開篇是語言華麗的排比句(類似比興手法)、措辭嚴密的概念闡釋(可能有所參考)、提出一個觀點後名人事例的羅列……唯獨缺少感情的投入。看這樣的作文,覺得「陳舊落俗」、「形式主義」、「被動寫作」、「不咸不淡、無關痛癢」而產生視覺疲勞。有不少擅長寫作的同學,很注意文中感情的流露:例如一位同學寫「母親」,開頭第一句話:「一直以為,媽媽不愛我——衣服臟了,自己洗;襪子破了,自己補;考試砸了,連句安慰的話都沒有。」……後文寫自己因書桌很亂,找不到要用的復習資料,媽媽站在一旁,一手摁住桌子角,一手叉腰看著我;我生氣地攆走媽媽,從桌子底下鑽出來時,頭碰在桌角上生疼,驀然想到媽媽「摁住桌子角」的手其實是在保護我……結尾抒發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後的歉悔與感激之情。文章雖然寫的是生活小細節,但很感人。寫作文要養成「寫真事、抒真情」的習慣。
另外,在精心構思、關注感情的基礎上,還要注意靈活運用多種寫作方法。
寫記敘文,向來講究前有鋪墊,後有照應,段與段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關鍵句反復出現,點染主題,都是切實可用的寫法。欲揚先抑可使文章波瀾起伏,對比襯托更能突出中心,以小見大使文章雋永永深刻,刻畫人物的描寫方法,景物描寫的渲染烘托穿插於行文敘事當中,倘若注意運用,恰到好處,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 怎麼樣才能把作文寫好
「作文、作文,作得頭疼。」可即使頭疼,學生還得寫,而且非要寫好不可,怎麼辦呢?多年來的實踐,我有了如下的心得。
一、 擦亮慧眼,找材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常常在拿起筆的時候,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師的首要任務是要幫學生找到習作的素材。
新接一個班級,我總會搞一些小的活動來幫助學生練筆,如:一分鍾演講,詩歌朗誦,講故事等。然後用已有的材料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個個有話可說,覺得作文原來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寫好就行了。
其實,文章的素材生活中處處都有,如:班級舉辦主題班會了,學校舉行運動會了,學校組織去工廠參觀訪問了……老師若能有意識地提前給學生輔導,學生當然能學會有目的的觀察生活,學會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鏡頭。因為這些材料來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尋作文的源頭。
二、 範文引路,勤創作
有了材料,不等於就能寫出好的文章,寫作文方法的指導是學生作文的拐杖,我提倡學生模仿和借鑒範文。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講課文時,我注重寫作知識的滲透。為要強調文章結構的重要性,我在教學《沁園春雪》時,又一次突出分析了詞的結構,上闋寫景,下闋議論,用「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將寫景與議論聯接。寫景先總寫遠眺雪景,後分寫雪景,想像中的晴天之景,這樣雪景中又有了虛實、動靜之分。下闋用一「惜」字引來對英雄的評論,最後點明主旨。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印象很是深刻。
此外,利用作文、周記的評講,把學生作品展示給大家。如「沈倩倩同學借鑒《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的構思,巧用《槍的自述》,從多個角度,回顧了六十年前的滄桑歲月。因其構思獨特,被評為學校「抗日徵文」一等獎。同學們成功的作品,拉近了大家和作文的距離。只要稍加評點,學生作品中的技藝,更易被大家接受。
還有,我選用一些歷史佳作,印發給學生閱讀,對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構思作適當的評點,這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給不會讀書和寫作的同學作一點指導。日積月累,他們自然會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 日記勤記,多積累
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時事的感慨,小至本班一生一師的一言一行,哪怕只作一次讀書摘錄、評點,一次遣詞造句的訓練,也不讓一日空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下,把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付明濤同學考試失敗後揮筆寫下的《感謝考試》,內心感觸真摯感人,先刊入《溱湖》第八期,後又被《鹽城晚報》刊登。
熟能生巧,經過練習,筆頭熟了,素材多了,寫起文章來必須也就得心應手了。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擦亮慧眼找材料,指導學生學會模仿、遷移,鼓勵學生記日記積累,組織學生創作投稿,必然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㈤ 如何寫好作文
以下都是我的個人意見。
網上有許多諸如「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怎麼寫好作文」這樣的標題,有的時候點進去看了,其實也都是一些陳詞濫調——教你怎麼用修辭,怎麼首尾呼應,怎麼突出中心……和老師說的沒什麼差別。
可是這些東西在真正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想不到。如果這些技巧真的是看一遍就能領悟,就能運用自如的,誰還寫不好作文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最好的方法是看書。如果你能夠堅持的話,無論是什麼書,只要看下來,都是對作文有所幫助的。
我就是看小說看大的,現在的作文水平也算是很好。當然,我看的也不是什麼國外名著高考作文,只是自己平時有興趣的書。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有些東西不需要刻意去記去想,就能夠寫出來。
如果你真的不喜歡看書,只是想應付作文的話,那還是多用一點技巧吧。這些是我寫作文的時候應付老師喜好的東西:
1.題記。能加就加,文章內容是什麼就加和什麼有關的題記,切忌寧可深奧地誰都看不懂,也不要太膚淺。
2.文章開頭大段排比,引出下面的內容。至於排比是你自己寫的還是抄的也無所謂,能自己寫最好,抄也不能一字不差。
3.時時點題。作文最忌諱偏題,有的時候長篇大論到結尾才點一下題是不行的,最好每段都要重申主旨,也不能太過牽強。
4.結尾和開頭呼應一下。這樣可以加強文章的緊密感,不至於鬆散無度。
寫文章的過程中,比喻,排比,擬人這樣的修辭手法還是能用就用,但是太爛俗的比喻,比如把湖面比成鏡子,把眼鏡比成星星這種就算了,只會讓老師覺得你沒幼稚,跟著文章也變得幼稚……
總之一句話,作文水平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變好的,還是要努力。
㈥ 小孩不會寫作文怎麼教
知友們的答案都很有道理的.
不過我覺得(具體不知道你的情況),小孩子如果不會寫作文很常見;
原因:1、積累的少,心裡的詞彙量不夠,致使很多口語的東西無法轉變為書面用語,從而更凝練的表達(不知道你家兒子口語表達如何,姑且定位為很好);2、對於作文的結構框架,沒有概念,整個兒是混亂的;3、長期的責備或者不被欣賞,使孩子對於作文有心理陰影,潛意識里的抗拒;
宗旨:讓寫作變得簡單起來
方法:
1、多說,多談話,多聊天——這些東西轉化一下就是作文,真實而富有情感;
2、告訴孩子,作文就是隨心所欲的發表你的想法(先讓他敢寫,當然偶爾要老師也配合下,鼓勵很重要);
3、多讀點兒書(不一定是作文書,優秀作文什麼的),讓孩子在喜歡的文字里,習慣書面用語的使用,習慣書面用語的感情表達;
4、幫助孩子適當看點兒作文書,目的是理清楚作文的文法結構,讓孩子知道,你要表達一件事兒,目的是讓別人清楚的知道你的意思,那麼怎麼說,先後順序,旁徵博引,都是為了你的表達服務;最後讓孩子發現,文字其實是種游戲,是種表達感情的工具,這樣慢慢的會好起來的.
寫作文可以不叫寫作文,而是叫把你想說的寫下來給我們看.不知道你家的孩子多大,比如可以從讓你兒子說服你給他買一件心愛的玩具開始,《爸爸/媽媽,這是我想要的XXX》,當然要用書面的形式,用文字盛情並茂的說服你,告訴兒子,撒嬌耍賴都寫到紙上,落在筆尖.
希望這個思路可以幫到你.
㈦ 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
一、學習作文口訣:
作文並不難,生活是源泉;觀察勤思考,留心最關鍵;多讀多積累,素材和語言;
開心就多練,興趣第一關;觀察百日功,文章一朝成;常說嘴不笨,常寫手必順;
文章要寫好,腿腳要多跑;文章不怕改,就怕難割愛;寫作莫偷懶,勤寫天天練;
技法幫助您,會寫美妙篇。
寫作不怕根基淺,勤學苦練能過關;百遍錘煉成妙語,千遍推敲成佳篇。
實話三言和兩語,勝過虛話千萬言;千錘百煉出好鋼,千修百改出精篇。
話不在多而在精,文不在多而在新;敲鼓妙在鼓聲響,寫作妙在心聲真。
無情未必真豪傑,有情文章才綉錦;恆心架起通天路,勤奮打開智慧門。
二、觀察方法口訣
觀察事物用「五覺」,觀察方法容易學。眼看耳聽心要想,觸覺嗅覺和味覺。
觀察事件要連貫,生活細節細體驗;觀察人物抓特點,神態動作和語言;
典型特徵細心看,突出特點要記全。觀察景物要聯想,靜態動態細端詳;
形狀顏色和氣味,聯系生活多想像。定點觀察按空間,時間變化分階段;
動點觀察寫游記,地點變化要牢記;抓住特點和重點,景物特徵記心間;
觀察動物很容易,外形習性牢牢記。觀察植物方法多,生長過程分四季;
靜態動態要聯想,聯系生活舉事例。觀察建築按遠近,空間方位有條理;
外形結構與作用,分類觀察均須記。觀察物品很特殊,形狀結構和用途;
對照特點多聯想,聯系生活多想像。眼中有情筆生趣,擬人觀察很容易;
萬事萬物皆有情,聯想想像觀具體。觀察不怕根基淺,竅門就是天天練;
恆心架起通天路,勤奮攀登智慧山。觀察積累素材豐,「五覺」體驗妙無窮;
學會觀察寫文章,妙筆生花筆生風。
三、寫人作文口訣
寫人作文並不難,開頭概括寫特點。對照特點找事例,具體描述一兩件。
一個特點多事件,巧妙構思出特點。結尾抒情或總結,呼應開頭稱佳篇。
敘事寫人分三段,重在突出人特點。描寫人物抓外貌,突出一點特徵顯;
人物語言要逼真,動作描寫要周全;心理活動細膩寫,真實感人是妙篇。
總分寫人抓特點,首尾照應成一篇。對比寫人方法巧,選擇事例很重要。
並列寫人容易學,分寫事例特點多。外號寫人最有趣,對照外號選事例。
寫己要寫真情感,喜怒哀樂在心間。寫人多選新鮮事,新人新事最有趣。
「張冠李戴」會構思,描寫人物最實用。引用詩句贊美人,錦上添花能出神。
四、敘事作文口訣
敘事作文是基礎,三段寫法要牢記。敘述方式有三種,順敘倒敘和插敘。
順敘記事容易學,起因經過和結果;開頭交代四要素,時間地點和人物;
事件起因點明白,經過具體寫出來;結尾交代事結束,首尾內容要略寫。
倒敘方法變化多,結果提前是妙著;開頭回憶多變化,結尾照應好處多。
中間具體敘述事,細節描寫要有趣;過渡照應銜接緊,線索清楚最要緊。
選材要選新鮮事,話語實在感情真;話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題,串串事例不離題;層次分明條理清,詳寫略寫心裡明。
五、狀物作文口訣
狀物文章分多種,動物植物不相同。物品建築細分類,一樣一樣看分明。
介紹植物抓特點,枝葉花果樣樣全;一年四季順序寫,生長過程一條線。
形狀顏色和滋味,比喻擬人寫有趣;聯系生活述感受,描寫細節有情趣。
引用詩句來贊美,畫龍點睛多趣味。介紹動物有要點,外形習性是重點。
描寫特點抓外形,總分說明條理清;聯系生活寫習性,吃睡玩飛和叫鳴,
生活細節要具體,寫出特性有感情。介紹物品三要點,外形結構功能全。
文具玩具最常見,生活用品有千萬;描寫外形有順序,描寫結構按空間;
描寫功能述生活,典型細節寫一段;開頭介紹名來歷,結尾贊美把晴點。
狀物要寫建築物,遠近特點仔細看,參觀過程交代明,描寫特徵抓重點;
空間順序細說明,看聽想到都寫全。色彩形狀細描繪,比喻聯想有趣談。
狀物要寫真情感,結尾抒情最常見。
六、寫景作文口訣
寫景作文最有趣,借景抒情用比喻;景物不同特點異,抓住特點要牢記。
時間變化縱向思,地點變化橫向聯。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鮮。
總分寫景最常見,描寫景物抓特點;四季變化最常用,春夏秋冬是重點。
定點寫景有順序,時間變化分層點;靜態動態對比寫,顏色形狀聯想變。
動點寫景是參觀,地點變化交代全;首尾呼應最重要,結構完整是一篇。
聯想寫景最好玩,巧妙聯想趣無限;視角變化寫景物,空間方位要突出;
體驗寫景要新穎,獨特感受不一般;分類聯想細致寫,下筆有趣是重點。
擬人抒情景生情,想像聯想並列段;景物童話有樂趣,細節描述新故事。
寫景多用修辭法,語言優美人人誇;首尾呼應結構新,景中有情情要真。
七、作文章法口訣
1、怎樣觀察
觀察時,要巧妙。五感官,都用到。先用眼,仔細瞧,形色態,分辨好。觸形態,善比較,
觀顏色,濃淡曉;看姿態,靜動找。聽聲音,動腦筋。嗅氣味,多聞聞;有順序,抓重點;
時間變,地點換,觀察時,多體驗;巧聯想,抓特點;觀察好,得用腦;多感官,結合好。
2、怎樣收集材料
材料多,文章好;多讀書,佳句找;勤觀察,筆記好;多用心,善思考,
勤摘錄,多剪報。分條記,整理好;使用時,方便找。
3、怎樣審題
要作文,先審題。明範圍,知題義;扣題眼,重點記;知數量,不離題;
明人稱,好下筆;附加語,須重視。寫真情,出新意。
4、怎樣選材
選材料,須扣題。熟材料,反復比;選新穎,是第一;選真實,要牢記;
選典型,有情趣。材料多,細琢磨;多比較,用心計。
5、怎樣構思
先構思,後動筆;定中心,宜扣題。一文章,一中心;無須多,不偏離。
想開頭,思順序;明重點,具體敘;線索明,思路清;巧過渡,會照應;
時間變,按順序;地點變,合事理;首和尾,要一致;立好意,才下筆。
6、怎樣列題綱
構思好,列題綱;搭架子,行文暢。定順序,理思路;明詳略,細琢磨。首和尾,要貼妥。
7、怎樣開頭
開好頭,是關鍵。直入題,時地點;設懸念,趣味見;描繪景,抒發情。借故事,吸引人;
好詩句,引入文;借哲理,巧議論;先概述,再具體;要成功,須新穎;方法多,靈活用。
8、怎樣結尾
結尾好,味無窮。自然收,渠自成;巧總結,中心明;善啟發,留余聲;要贊美,巧抒情;
發議論,要點睛;象徵景,味無窮;呼開頭,暗照應;成一體,結構整。
9、怎樣過渡
巧過渡,文無縫;銜接段,思路清。句過渡,用詞語;巧鋪路,很有趣。
段過渡,句子好;架設橋,連接巧。篇過渡,用段落;妙連接,好處多。
過渡處,要自然,忌生硬,忌死板;忌跳躍,忌突然。
10、怎樣寫具體
寫文章,要具體。敘事文,重過程,細節處,須注意。寫人物,動語神;細刻畫,須用心;
人物活,要逼真。狀物文,抓特點,多形容,多修飾;善分解,巧對比。寫景文,形色態,
細心描,大膽想;靜動態,重點憶。寫活動,要注意:從整體,到部分;先場面,後聚焦。
寫聯想,多比喻;可誇張,可排比;情趣濃,文具體。
11、怎樣繪景
描景物,怎下筆?寫形狀,須具體;繪顏色,濃淡宜;描形態,寫情趣;
多聯想,多比喻;並列寫,可排比;引詩句,妙無比;抓特點,按順序,
融入情,精描繪。
12、怎樣狀物
狀物文,要牢記:選好物,先熟悉。寫植物,形色味,枝葉花,果實美,擬人化,用比喻;
寫成長,分四季,抓特點,重點記。寫動物,描外形,分類描,要具體;寫習性,抓特點,
聯生活,細節全,述感情,要自然。寫物品,明來歷,描外形,按順序。形與色,要看清。
寫結構,知用途。抓重點,細描繪。人與物,用事例;生活趣,要典型。建築物,遠近看,
抓特點,有重點;分層寫,視點變;多聯想,古今全;人物情,融其間。
13、怎樣敘事
敘事文,有人稱;六要素,要記清;時地事,交代明;環境清,有人物;起因前,脈絡連;
寫結果,別含糊。有重點,有詳略;有細節,變化多;生活趣,人物情,事三折,文入勝。
14、怎樣記人
寫人物,抓特點;描肖像,有重點;記衣著,不一般;言與行,要逼真,
有細節,點神態;察心理,見精神。具體事,表特點。
15、怎樣修改
好文章,改百遍。讀中改,細增刪;多推敲,嚴把關。標點號,用恰當。
調並換,文意暢;熱加工,冷處理,互批改,互借鑒。改中寫,技能練。
16、怎樣改寫
改寫文,有借鑒;改人稱,語氣變;改體裁,結構變。通讀文,明要求;
細比較,差異找。增刪換,細推敲;多聯想,要巧妙;多修改,達目標。
17、怎樣擴寫
擴寫文,有重點;明中心,抓要點;善想像,多描寫,
添細節,事不變;抒真情,巧議論;首尾新,故事全。
18、怎樣縮寫
縮寫文,意不變。理思路,明要點,抓中心,留主幹。去枝葉,注意刪。有首尾,有重點。
19、怎樣續寫
續寫文,要聯想;人不變,事要變;新時間,新地點,新人物、新事件。變原因,變環境,
變故事,變人稱。新發展,結果變。合情理,出意料;故事妙,主題好。
20、怎樣寫看圖作文
看圖文,是創新。對照圖,看仔細;一看人,二看景,三看事,分主次。
推前因,想結果;多聯想,想合理。看中想,求創新;寫文章,要具體。
21、怎樣寫應用文
寫日記,有格式,見聞感,都可記。自由寫,隨意記;天天寫,要堅持。
寫書信,按格式,言得體,分層次;有中心,述真意。板報稿,要快捷;
選材新,標題切;言簡明,揚新風。應用文,格式明,多實踐,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