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一副刺綉的作文
我的奶奶快70歲了,她非常喜歡刺綉。
奶奶綉的第一幅圖是長城內,有一米容多長,彎彎曲曲的長城像一條長龍似的蜿蜒盤旋在山峰上,翠綠的樹圍繞在長城的四周,遠遠望去,簡直就是一幅畫,比畫還有立體感。
每天吃過飯,奶奶都會坐在桌邊旁邊開始她的「大作」,刺綉時要戴上老花鏡,拿著放大鏡才能看見。奶奶一針一針地綉著,非常有耐心。我有時也會好奇地看上一會兒,手邊比畫著奶奶的動作,一邊學奶奶看圖紙,可是我「綉」了一會兒,就覺得胳膊酸疼,也覺得枯燥無味地就走開了。可奶奶從沒說過一聲累,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這幅圖綉了足足有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奶奶常常廢寢忘食,連她最愛看的電視劇都不看了。我不由得感慨:奶奶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奶奶說:「學習也是一樣的,也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我聽了點了點頭。
❷ 我的藝術之路刺綉800字作文
暑假時,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學刺綉,便拖著媽媽到刺綉店,買了一幅兔子的十回字綉作品答。一回家,我便 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綉品。裡面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線,還有一幅很小的兔子圖,還有一小塊有許多小洞的布。
我開始穿線了,這時候,我發現綉畫用的針不像一般的針那麼尖,感覺有點圓圓的,可能是怕傷著人吧。我 穿好了線,開始刺綉。
從哪裡開始綉呢?布上有那麼多小洞,弄得我頭暈腦脹。後來媽媽讓我看圖,從最下面開始向上綉。
怎麼綉呢?原來是要把線綉成十字交叉才行。媽媽拿起綉針,先教我向上,向左,然後是向右,向下。我 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針刺入布里,慢慢地開始學著綉了。一次二次,剛開始覺得拉線很費勁,幾次之後, 順利多了。我心裡很高興,綉起來也快的多了。可是,當我累的時候拿起綉品來看時,才發現自己綉錯行了, 一個圓圓的小兔子臉,被我綉成了方臉。
我覺得很沮喪,只好把線都拆了,重新開始綉。這一次,我小心多了,
我又拿起了綉針,雖然還是綉不好,但是我明白了:學習也要像綉花一樣,一直堅持,努力,最終我就會讓 自己變得更有知識。
❸ 作文欣賞 享受刺綉的樂趣 寫賞析
欣賞是什麼?欣賞是一道絕美的風景,一道人人渴望,四季相宜風味獨特的景觀。
我欣賞大回自然答,欣賞它那無與倫比的風光,深綠淺綠在山巒中第次穿插,一片片草地守護著花朵,赤腳在海邊走著,感受它那廣闊的胸懷,無邊無際。
我欣賞陽關,欣賞它那溫暖的,耀眼的光芒,陽關隨著太陽的升起穿過樹梢,照射著一小塊一小塊的林間草地,滋潤著這片美麗的土地。
我欣賞書本,欣賞它那取之不盡,之不竭的知識,因為書是進步的階梯,是流消的血液,是靈動的生命,是無盡的源泉。
我欣賞自己,欣賞它那變化無常的喜怒哀樂,只有認識到自己優點才能發揚光大,只有了解到自己的優點才能不被外界的干擾而放棄,才會對自己充滿自信。
❹ 關於綉十字綉磨礪作文的好開頭好結尾
最近我迷上了十字綉,這都要從我身邊的家人說起.大姨和我的大姐都喜歡縫十字綉,時間長了,每天看他們縫十字綉也成了我的習慣,一針一線我都看得很仔細.覺得一旦縫好一副就很有成就感. 每當姐姐白天上班時,我也會悄悄拿出來觀賞一下,手有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去揪揪那些線條,舉起針在空中比劃一下.忍不住了就在邊上練習一下,不過都是線條錯亂地壓在一起,反過來一看線都揪成一團了.這樣我倒不怕因為我還可以重新拆開.最擔心的就是怕別人來的那幾句傷人心的話,說什麼我不會,就別亂擺架子了,小心回頭你姐姐發現罵你.此時我會立刻把十字綉放回去.但我還是抵抗不住十字綉的誘惑,五彩繽紛的線條就像樂譜上的五線譜一樣.奉出美麗的樂章,針就像指揮棒一樣,指揮著我來聽這首「樂曲」.
終於有機會,姐姐要教我縫十字綉了,而且還是一幅戲劇中「小生」的一幅圖呢,她以左壓右的方式來教我,也我也一心一意地將每個部分記下在腦海中.做起來我也更是一絲不苟.一針一線盡量做到最好,就這樣一連三天,我緊抱十字綉,努力地干.直到姐姐查看結果那天,很沮喪地對我說「先停幾天吧,縫得有些不太好,我頓時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的功夫白費了.這時姐姐拿出一個小的十字綉說「看來一開始不能讓你縫這么有難度的圖,先從小的開始練練習吧,練的很好以後,再來縫這個吧.
沒錯,不管遇到什麼事先從簡單從基礎做起,將來才能幹得更好
❺ 作文一件藝術品十字綉500字
在我的書架里有一個水晶鹿雕,是我過13 歲的生日時,外公送給我的生日禮物。
這只水晶鹿雕由三隻梅花鹿組合而成,是用一塊桔紅色的水晶雕刻而成的。它們的腳下是一塊綠茸茸的草地。三隻鹿站著、卧著的姿勢都很隨便,但卻很和諧,流露出一種自然美。
這三隻鹿一隻大,兩只小,可能是母子三個吧。它們-定是剛剛美餐了一頓,在這里小憩。看,母子三個沐浴著柔和的陽光,悠然自得地各行其事,多麼舒適!鹿媽媽靜靜地站在那裡,頭微微歪著,耳朵向上豎起,好像在側耳傾聽什麼,可能是在聽百靈鳥歌唱吧。她一定聽得人迷了,要不怎麼會沒發覺她的小寶寶一個勁地蹭她呢?那隻蹭媽媽的小鹿,正卧著曬太陽,頭上一對美麗的角閃閃發光。它平時總是偎依在媽媽的懷抱里,怪不得對這柔軟的草地還嫌不舒服呢,它一定要媽媽也躺下來,它也偎依著媽媽撒嬌。可是媽媽一直不理它,它委屈極了,眼睛裡的淚珠彷彿就要掉下來…… 小鹿你不懂得百靈鳥的歌聲有多麼美,你不要怪媽媽。
另一隻小鹿站在哥哥的身邊,把頭靠近媽媽,學著媽媽的樣子睜大眼睛,豎起耳朵,瞧它那神氣勁兒!它的眼睛在問媽媽:「我像您嗎?」乍一看,挺像的,只不過身材矮小些而已;仔細看看,它那幼稚、調皮而又裝得一本正經的樣子,真叫你忍俊不禁,好一個調皮的小傢伙!
水晶鹿雕不僅生動逼真地雕刻出了鹿的可愛形象,而且融情於其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悠悠母子情,充滿了生活情趣。
多麼叫人喜愛的鹿雕!
還有 1、 一件 喜歡的藝術品
藝術品,是指人工製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藝術品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在 家卧室的轉折角有一個醒目的橙色南瓜。這個南瓜是 的嬸嬸送給奶奶,奶奶一直擺放在 的家中。這就是 喜歡的藝術品。這個南瓜直徑大約是36厘米,頂端有一個大約4厘米的花把。一大片的橙色中,有一小點的綠色,整個搭配的非常協調,越看越像《灰姑娘》里的南瓜馬車!
這個南瓜是陶瓷的,重約3斤。表面非常的光滑,冰冰的、硬硬的,但是能讓人愛不釋手,就像捧著一個聚寶盆。那深綠色的花把有點透明,給人們想像的空間,同時也增添了幾分活力。一個南瓜整體被分成了10份,真是十全十美呀!這個南瓜構造較為簡單,跟農民伯伯種出的南瓜樣子、構造是一樣的;這個南瓜不是那麼的鮮艷奪目,而是一般的橙色,讓人感到生機盎然、心曠神怡。這簡單樸素的景色比鑲著奇珍異寶的陶塑南瓜好得多它以簡朴、素氣而引人注目。
這個南瓜做的非常逼真,真像剛從蔓上摘下來的新鮮的南瓜!玻璃南瓜表面泛著亮光,再不開燈的情況下,把玻璃南瓜放在餐桌上,貪吃的人肯定很想沖上去咬一口。
玻璃南瓜那樸素的顏色是 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它的誕生是於玻璃陶藝工人那雙勤勞得手分不開的。這個南瓜,為 家增添了幾分姿彩。因為玻璃陶藝工人豐富的想像力,必定會有更多人得到更美的藝術享受!
2、 喜歡的工藝品
在 房間的書架上,擺放著許多工藝品。要說 最喜歡的呀,數那頭橫卧著的烏黑發亮的老牛了。
看!這頭瓷製的老牛,膘肥身健,體型勻稱,鬃毛整齊。它的頭微微向前傾兒往左歪,兩只角弧形地往後彎,眼睛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前方,它的尾巴不是一般地往下垂,而是往前伸,好像在拍打著身上的蒼蠅和蚊子。它張開嘴,人們彷彿聽到了它那低沉的「哞哞」聲。
這是一頭橫卧著的老牛。怎樣表現它是橫卧著的呢?作者構思奇妙,讓牛的右前腿向前伸,左腿向後平伸,右後腿都呈彎曲形,整個身子就像趴了下去。
同學們, 一定會認為它是一頭單獨的老牛,那就錯了。作者匠心獨運,讓老牛橫卧在石頭上,石頭上的東西可豐富了,
有古代的銅板,上面刻著「招財進寶」、「大吉大利」等,還有金元寶呢!一個個形象逼真,象徵著牛年財源廣進、大吉大利的意思。遠看它,一以為只有一頭老牛,可近看,老牛的身邊還有兩頭小牛哩!小牛卧在老牛身邊,好像正在吃奶呢!使這個工藝品顯得不那麼單調了。
這個工藝品多麼精巧啊! 太喜歡它了。
3、 工藝品遊艇
在 的書桌上放著一條工藝品—遊艇。這條遊艇造型別致、結構精巧、古香古色,具有義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風格。
這條富麗堂皇的遊艇是由塑料製成的,長40厘米,寬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兩部分構成。底座呈圓錐狀,紅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紋。上部與船底相接。船底為黑色,船身為金黃色,船頭是尖的。在船艙和船頭之間的部分有一個可以裝卸的小燈。這個燈是夜晚照明用的。因為這是一件工藝品,所以燈內沒有真的燈泡。在船艙前有個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個跳舞的小人。這個小人別看樣子小,可是製造精細,她上身穿一件銀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條紅色的舞裙,腰上還系著一條藍色腰帶。她雙手上舉,呈跳舞姿勢。她的上身與兩腿是用兩個銅環相連的。兩腿直垂下來,懸空。船艙是船的主體部分,為立體梯形,頂篷呈半圓形,前後左右的牆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花紋。其中有的呈魚形,有的像花朵……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魚兒在水中嬉戲,馬兒在草原上奔騰,花兒在花叢中開放,這個玲瓏的小船艙還可以打開呢!在後部兩個棱架的基部各有一個活動的螺絲,能把船艙的整個蓋子掀起。 想這就是船艙中門的裝置吧。掀開蓋後,可以看到內部有一個小盒了,盒內有一排排小椅子,這樣游就可以坐在艙內來觀賞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艙蓋的背面還吊著八個小燈泡,就像一個個倒掛著的酒瓶子,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在船尾還有一位船夫站著,他頭戴黃色小禮帽,身穿白色衣褲,領子上有藍色飄帶,腰間系一條紅腰帶,風度翩翩,雙手拿著一個船槳,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槳劃水,看起來,他劃船的技術還十分高超呢。
這條金碧輝煌的小船不但可以當工藝品還可以當玩具。在船的底座上連有插頭,把船身、小人等裝好後,接通電源,船就可以轉起圈來,跳舞的小人也開始轉著圈地跳起舞來。艙內壁燈也跟著亮起來了,隨之又響起了優美的音樂。看著,聽著, 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為一位貴賓坐在這富麗豪華的遊艇上,有人在為 跳舞,船夫在為 劃船,帶 去游覽威尼斯這神奇的水上世界;讓 觀賞碧波盪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橋;讓 領略威尼斯古老燦爛的文化……這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使人陶醉了,就像作夢一般。
這艘金光燦爛的遊艇小巧玲瓏,別具一格,是 家的珍品之一。
❻ 一件藝術品作文( 十字綉)700字
十二歲生日時,爸爸送了我一見精美的禮物——泥塑。
這個泥塑做工非常細膩,造型也很好看。這個泥塑的造型是一匹駿馬,馬的身子黑白相間,體態栩栩如生,四蹄躍躍欲試,像將要騰空躍起,個性鮮活。駿馬既活潑可愛又健壯威武,既有馬到成功之雄態,又有千里馬之威武。
說起泥塑的製作過程,那也是非常復雜。製作的泥塑有十幾道工序。首先要選土,土的粘性要好,和泥也很講究,土要做成泥環,有馬、羊、牛等,還有各種神獸,傳說神獸放在家裡可以避邪,妖魔鬼怪絕不敢靠近你家半部。
上窯燒也很講究,火太大就會燒裂泥塑,燒窯的人一晚上不能睡覺,泥塑出窯後腰立即上色、上光、這樣一個精美的泥塑才算做成。
泥塑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不僅中國人喜歡,而且外國人也喜歡,因為他帶著東方神韻,既滲透古老的華夏工藝,又滲透著現代的東方文明。
我把他掛在我窗前,我每次寫作業看看他,就有一種動力;睡前看看他,我就有睡意;作業多事看看他,我就沒有壓力……
我們全家都喜歡這精美而又小巧的泥人,泥人以他獨特的造型和獨特的紋路名揚亞洲,名揚全世界,可愛的泥人,我愛你!
祖國的命運也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祖國的發展與富強要靠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貢獻與奮斗。我們應該時時想著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麼,而不是從祖國母親那裡得到任何東西。
❼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作文-----一件藝術品 ,我寫的是家中的十字綉 該怎麼寫
想寫記敘文還是說明文啊?如果是記敘文的話建議採用總分總的格版式。開頭對十字綉權的外觀進行描寫(像十字綉的內容是什麼,有什麼含義或者是象徵……)接下來就開始記敘事件(主要圍繞發生在十字綉身上的事件進行)最後結尾就要升華主題了,寫通過十字綉的事件你從中領悟到什麼學到什麼。一件藝術品不僅有它表面的光鮮還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僅看題目「一件藝術品」的話,還是應該寫說明文。說明文寫起來就更簡單了,通過文字描寫,運用幾種說明方法將你家的十字綉活靈活現的呈現給大家就行了。主要描述一下十字綉的總體外觀、圖案圖形、寓意象徵以及這件藝術品給了你怎樣的美的享受。。。。。。
❽ 關於刺綉的作文400個字怎麼寫
每當看見別人拿著自己漂亮的刺綉時,我就心生羨慕。要是自己也能綉出那樣好的作品就好了!我曾經萌發出無數想學刺綉的念頭,但那隻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罷了,刺綉對於我來說如登天一樣難,每次我綉不到一半就放棄了,想刺綉的熱情頓時煙消雲散。
暑假的時候,我叫著嚷著要媽媽教我刺綉,媽媽被我吵得無可奈何,只好順我的意。學之前,她還問我:「刺綉是需要付出耐心、努力的,你能堅持下去嗎?」我自信地點點頭,說:「沒問題!」
媽媽先教我綉十字綉,她拿出一幅帶有「福」字的綉圖讓我綉(別說我老土!)。我看了看,不禁輕松地笑了笑,哎,不就是一個「福」字嗎?這有什麼難的!我立馬從針線盒裡拿出金色的線,穿進針孔,針孔小得要命,我穿了好久才穿進。將線打了一個結後,我就興致勃勃地開始綉了。這時,媽媽就在一旁指導我:「線從背面穿過來,先把外框綉好,要仔細......」媽媽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我也在旁邊認真地聽著,仔細地綉著。密密麻麻的「十字」出現在紅色的綉布上,我不禁感到一陣欣喜。綉著綉著,我突然感覺有點不太對頭,「福」字的部首「礻」怎麼綉得歪歪扭扭的?我看了看示範圖上,才發現自己綉錯了,我垂頭喪氣地說:「哎,真粗心!」一旁邊的媽媽聽了後,說:「拆線重綉唄!」沒辦法,我只好沿著孔把線拆回去,真是麻煩死了。好不容易把線拆回到原位後,我又懷著那寥寥無幾的熱情繼續有氣無力地綉著。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我現在一邊看示範圖一邊綉。可事情總是不盡人意,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和被陽光照得閃閃發光的金線讓我眼花繚亂,我不是綉錯,就是纏住了線,把我弄得暈頭轉向。
我終於沒有了耐心,甩下刺綉,大叫:「我不綉了!」一旁的媽媽看著我怒氣沖天的樣子,忍俊不禁,並說:「你不是說你能行嗎?怎麼還不到一半就泄氣了呢?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半途而廢,那現在就不是高科技時代了。人家科學家再大的困難都克服了,你一個刺綉的小問題都解決不了,那怎麼行啊。」說完,意味深長地看著我。
經媽媽的一激靈,我那雄心勃勃的鬥志又回來了。我又拿起針,仔仔細細地綉著,不允許自己出任何差錯。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漸漸打濕了我的衣襟。我覺得身邊的一切彷彿不復存在,眉開眼笑,不再覺得困難、煩躁,彷彿此時刺綉成了我最大的樂趣。這次我進行得很順利。
一分一秒過去了,好不容易綉完了,我興高采烈地拿起我的作品,一個金色的「福」展現在我的面前,真是漂亮,讓人悅目娛心。那一針一線包含了我多少的汗水與努力啊!我得意洋洋地拿給媽媽看,媽媽看了欣慰一笑,說:「這就對了嘛!沒有什麼事情完成不了,做事只有努力、認真思考,就一定會達到目的滴!這不綉得挺好的!」我不好意思地望著媽媽,對她說:「我的第一幅刺綉就送給耐心指導我的媽媽!」媽媽慈愛的摸了摸我的頭,我倆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
這次,我不禁學會了刺綉,還感受到了藝術的美。更重要的是,我還懂得一個道理:人生就像是爬山一樣,中途自然會遇到困難,但只要堅持不解,不退縮,就會登上成功的高峰。它將使我一生受用。
❾ 贊美一件工藝品的作文刺綉400字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霉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綉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扎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裡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古代詩詞典籍中,也被廣泛的記載:
1.唐•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里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
2.唐•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剪綵也就是剪紙。
3.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❿ 關於刺綉的作文(50字)
每當我看到房間里一幅十字綉,讓我感到時分自豪。
那是前幾天的事了,我突然迷上了刺綉,天天纏著奶奶教我刺綉,奶奶終於答應了說:「我可以教你,但是你要下決心的跟我學,可不能三分鍾熱情,還不能半途而廢喲!」我暗暗的下了決心。第二天,奶奶把我叫到房間里去。「今天奶奶教你穿針、打結,這都是刺綉的基本功,一定要熟練掌握,」然後奶奶先做一個示範,只見她左手拿針,右手拿線,把線的一小截在嘴裡含一下,用右手的大姆指和食指把它搓一下,輕輕一穿就OK了。我看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的拿起針,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哎,不料我把線拉得太長,線像一個傷兵垂頭喪氣,奄奄一息,一下彎了。奶奶輕而易舉的事我卻怎麼也穿不好,真是看花容易綉花難!奶奶見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別看穿針打結很簡單的,但它也有技巧。」「真的嗎?我可不信,哪你說說看!」我的眼睛鼓得像一對乒乓球。「當然了,技巧數不勝數,比如穿線,你穿線時拉的線太長是不對的,應該把線拉得像手指的一小截是最好的,刺綉這門藝術還有許行多多的奧密,讓你去發現!」我聽了大吃一驚,想:原來穿針打結也有學問呀。過了幾天我慢慢地熟練了,奶奶讓學十字綉。我立答應了,我看到十字綉就縫了起來,一周.二周.三周……哈哈終於大功告成,一幅花圖呈在我眼前。
現在我的針線活可不一般,穿針引線,動作熟練,勝似一個古代綉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