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和諧與發展」為話題600 字作文
一切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要發展,社會要發展。人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直接影響著人的發展。只有高度發展、高度文明的社會才能使每一個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也只有全面發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和諧社會就會很快到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從社會團體到每一個人,都有切實的舉措,那麼和諧社會就會成為現實。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各個部分努力的結果,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
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反過來說,社會的發展又為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發展了,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優質教育,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較好地發展,生產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顯,是社會的落後限制了人的發展,人得不到發展,社會也就相應地落後。也就是說,只有社會發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每一個人的發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發展,也就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如此,人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也是如此。一個社會要和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人也要和諧。小和諧構成大和諧,大和諧促進小和諧,和諧是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目標,和諧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諧就是矛盾的統一,和諧就是平衡,和諧就是中庸之道,和諧就是科學發展觀,和諧才具有親和力,和諧才有活力,和諧才能可持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不斷消除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創造和諧的一切,那麼和諧社會就會如期而至。
人的和諧,就是冷靜與熱情同在,就是剛柔相濟,德威並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會的和諧,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進步,就是各地區、各區域共同發展,就是每一項事業可持續發展。讓人和社會都和諧,讓社會與人齊發展。
和諧則是人對自身與社會、自然的進一步認識,其實溝通也是和諧的一個組成部分。和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愛」、「仁義」,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傳統文化中,都蘊涵著和諧的思想。一個中學生要想真正體味和諧,就要先從體驗社會和人生開始。
Ⅱ 中學生作文以和諧與發展為題,寫一篇不少於六百字的作文
無論任何人,都會在成長道路中留下一串歪歪斜斜令人懊悔的腳印,雖然現在我的優點把那些壞習慣巧妙的藏了起來,但只要露出馬腳,卻個個都能「致命」。
丟三落四,粗心大意是我的致命壞習慣之一,它為此讓我懊惱不已,因為這個壞習慣,不知聽了老媽多少的「佛經」,因為這個壞習慣,不知有多少100分與我擦肩而過。每天,我不是忘帶練習本就是忘帶書,考試、做習題沒有不落題目的時候。而且,這些情況大都是在非常重要的考試上出現,這下可害慘了我。至今,那次數學考試完後還令我記憶猶新。
那次因為是期中考試,所以,考前我更加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慌張,不要粗心大意!」考完試的第二天,試卷發了下來,我忐忑不安地接地它,95分,還不錯,可當我看到自己的錯題時,卻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媽呀!」原來,雖然我在做完試卷後仔細檢查出了6分錯題,可沒想到竟然還有一道我會做的5分解決題埋伏在周圍,最不可饒恕的是,考前媽媽多次告誡我:「不會做的題扣了分不要緊,但千萬不能粗心大意。」而我卻看都沒看這一題便匆匆交卷了,與100分再次擦肩而過,當我把錯題給媽媽看時,只見她皺了皺眉頭,嘆了口氣,說:「又是粗心大意落題,照這樣下去,下次,你該把自己丟啦!'聽了這話,我內疚極了,為了這個粗心大意,媽媽不知為我操了多少心。從那時起,每當做完試卷我都會一直認真檢查到下課,漸漸地,我粗心大意的壞習慣從明顯減少到徹底的沒有了,在家中,「粗心鬼」的綽號不見了,每次考試都能取得驕人的成績,身旁都是羨慕的目光,令我最驕傲的是,在又一次數學期中考試中,我考了100分,全班第一。媽媽誇獎了我,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不過我還需要繼續保持,不能「舊病復發」。壞習慣呀壞習慣,我要永遠和你說拜拜!
Ⅲ 和諧社會話題作文
建設和諧社會
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所以生在21世紀的我們更要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而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基礎則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和諧就是和平,和諧就是友好地相處。誠實守信、團結友愛,是人與人的和諧;尊老愛幼、樂於奉獻,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保護環境、愛護動物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總之,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和諧,處處都能發現和諧。我眼裡的和諧是這樣的:
一個香蕉皮在路邊孤零零地躺著,沒有人注意,沒人把它扔進它該去的地方——垃圾桶。人們對它熟視無睹。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媽媽,老師說要保護環境,那裡有個香蕉皮,我們去把它撿起來吧!」在人群的吵鬧聲中,這個稚嫩的聲音打動了我,在人群的嘈雜聲中,誰的話比這個稚嫩的聲音更有分量呢?
平時我是坐車去上學。車來車去,一日又一日,甚是平常。但是有一天早晨,卻很不平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車跟往常一樣,發動引擎,開出了車站。當一位老奶奶上車時,一位同學忽然起身離座,說:「老奶奶您坐!」我又被這一幕感動了,尊老愛幼,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他身上展現著!
播下一顆種子,收獲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為,收獲人生的精彩。讓和諧的影子跟隨我們真誠的步伐,風吹不去,雨打不散,如影隨形,讓我們攜手同行,從你做起,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建設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未來。
Ⅳ 以和諧與發展為話題的作文
和諧社會與人的發展
一切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要發展,社會要發展。人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直接影響著人的發展。只有高度發展、高度文明的社會才能使每一個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也只有全面發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和諧社會就會很快到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從社會團體到每一個人,都有切實的舉措,那麼和諧社會就會成為現實。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各個部分努力的結果,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
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反過來說,社會的發展又為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發展了,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優質教育,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較好地發展,生產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顯,是社會的落後限制了人的發展,人得不到發展,社會也就相應地落後。也就是說,只有社會發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每一個人的發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發展,也就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如此,人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也是如此。一個社會要和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人也要和諧。小和諧構成大和諧,大和諧促進小和諧,和諧是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目標,和諧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諧就是矛盾的統一,和諧就是平衡,和諧就是中庸之道,和諧就是科學發展觀,和諧才具有親和力,和諧才有活力,和諧才能可持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不斷消除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創造和諧的一切,那麼和諧社會就會如期而至。
人的和諧,就是冷靜與熱情同在,就是剛柔相濟,德威並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會的和諧,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進步,就是各地區、各區域共同發展,就是每一項事業可持續發展。讓人和社會都和諧,讓社會與人齊發展。
和諧則是人對自身與社會、自然的進一步認識,其實溝通也是和諧的一個組成部分。和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愛」、「仁義」,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傳統文化中,都蘊涵著和諧的思想。一個中學生要想真正體味和諧,就要先從體驗社會和人生開始。
Ⅳ 以和諧與發展為 作文500字以上
年,是中國社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的一年,胡總書記在2006年新年致辭中明確指出:「和諧是大計,是我國社會長期奮斗的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布置。在宜賓市第三次黨代會上,楊冬生書記也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將宜賓「發展的氛圍、幹事的氛圍、親民的氛圍」搞得濃濃的,確定了要將宜賓建成「經濟興盛、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美好新宜賓的宏偉目標。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教育一大板塊,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尤其是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作為一個中等職業教育的工作者,更是肩負著更加重大的責任。作為職業教育學校,在構建和諧宜賓、美好宜賓的征途中,特別是面對我們的服務對象大多是貧民子女,大量學生行為習慣極差,學生難教、難管的現狀,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就是要讓這些學生通過學校的學習有所進步和提高,獲得生存能力,能夠健康和諧發展,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這是我們職校人孜孜以求的目標。在職業教育的實踐中,我認為可以用六個字加以概括:厚德、重技、強基。厚德,主要指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健康飽滿的人格素質培養;重技,是要讓學生掌握生存的本領和技術;強基,是要讓學生要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基礎和能力。下面我從認識和諧、職業教育的意義以及職業學校學生應具有的生存能力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認識「和諧」
和諧發展的內涵:所謂和諧並非沒有矛盾,它是指融洽、協調的狀態。和諧發展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語中,表示健康體魄和高尚的道德的結合。人的和諧發展涵蓋了個體生命的各要素及其整個發展過程。從個體生命的組成來看,它把人看成立體的、多維的;從個體生命的發展來看,它把人的發展放到更廣闊的空間和更長遠的時間上;從個體生命發展的質量來看,它更強調了人發展的全面性、連續性;而從個體與社會關系看,它不僅是個體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獲得,而且是個體生命獨立、自由和人格力量養成,富予個體和諧精神和能力以提升生命質量和人生境界。
1、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古人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主張天人合一,強調人類應當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而不能破壞自然,反對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對片面地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道家創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人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最高准則,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為人生行為的基本規依。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莊子也強調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儒家對天人合一觀念也進行了許多的闡述。孔子主張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謂「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都在強調天、地、人的和諧發展。孟子提出:「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他所追求的是通過「盡心知性知天」的途徑,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境界。他還提出「親親」、「仁民」、「愛物」等主張,也就是要擴展愛,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愛精神擴展到宇宙萬物。宋代張載在《正蒙》中首先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並提出「吾民同胞,的吾與也」的命題,意即人類是我的同胞,天地萬物是我的朋友,天與人,萬物與人類本質上是一致的。
2、在人與人的關繫上,提倡寬和處事,協調人際關系,創造人和的人際環境,追求以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為主題的人際環境。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於以寬厚處世,協和人我,從而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他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里的「和」是指多樣性的統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結黨營私。孔子明確主張,君子應取前者棄後者。可見,能夠寬厚待人,與人和諧相處,是君子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還提出了仁、義、禮、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系列旨在實現「人和」。主張無為而治的道家最反對社會沖突,最希望實現和諧。
3、在心與身的關繫上,主張人之身心和諧,保持平和、恬靜的心態,正確處理理與欲的關系。儒家肯定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現代西方觀點認為,人都是一種經濟人,理性的經濟人),肯定人的正當欲求。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但他又強調:「欲而不貪」,反對放縱慾念。他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已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說,人們在追求情慾上,在喜怒哀樂上,在追求物質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則,要保持平衡謙和的心態。不能貪得無厭,不能把物質利益作為人生全部的追求,更不能見利忘義,而應當保持人的形體與精神的統一。
Ⅵ 關於「和諧與發展」的話題作文
一切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要發展,社會要發展。人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直接影響著人的發展。只有高度發展、高度文明的社會才能使每一個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也只有全面發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和諧社會就會很快到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從社會團體到每一個人,都有切實的舉措,那麼和諧社會就會成為現實。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各個部分努力的結果,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
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反過來說,社會的發展又為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發展了,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優質教育,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較好地發展,生產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顯,是社會的落後限制了人的發展,人得不到發展,社會也就相應地落後。也就是說,只有社會發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每一個人的發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發展,也就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如此,人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也是如此。一個社會要和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人也要和諧。小和諧構成大和諧,大和諧促進小和諧,和諧是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目標,和諧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諧就是矛盾的統一,和諧就是平衡,和諧就是中庸之道,和諧就是科學發展觀,和諧才具有親和力,和諧才有活力,和諧才能可持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不斷消除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創造和諧的一切,那麼和諧社會就會如期而至。
人的和諧,就是冷靜與熱情同在,就是剛柔相濟,德威並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會的和諧,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進步,就是各地區、各區域共同發展,就是每一項事業可持續發展。讓人和社會都和諧,讓社會與人齊發展。
Ⅶ 以平衡與發展為題寫篇作文
而當突如其來的苦難重壓在身,又有多少人,不能面對從錦衣玉食到舉家食粥的轉變而心理失衡,痛不欲生。這些人的心態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要想平衡,就像在翻滾的巨浪中求得船行安穩。而惟有心中有秤,即有己的做人准則,才可能在紛繁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平衡心態。 撫望今昔,多少人的境遇隨命運的洪流而起伏,但他們中的一些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他們心中的秤桿始終平直,從而使他們不曾喪失自我。屈子大夫因讒邪被逐出郢都,流離於山水之間,但他救世濟民的心願始終未變,他在《橘頌》中贊橘的固其不遷,正是對他自己這位不隨波逐流的偉大詩人的最好寫照。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那桿秤,在他心中不曾傾覆。而范仲淹,從一個貧家少年直到官封丞相,他前後的境遇可謂判若雲泥。但是,身居高位的他所顧的依然是天下蒼生。高官厚祿不會讓他變質,因為他心中有一桿為國為民的秤。 而在今天,物慾的誘惑之強烈是前所未有的,城市生活的紙醉金迷,讓多少農村青年心中渴慕,甚至不平。但是,徐本禹,這個繁華都市中的大學生,卻獨自走進了貧瘠鄉村中那搖搖欲墜的小學校舍。巨大的環境落差讓他不適應過,但正是因為為社會出力的行為准則,他很快找回了心理平衡,安心支教數載,創造了一個神話,也為幾十個渴求知識的山村孩子帶去了希望。 人生的天平 男人的智慧與他的相貌成反比。 這一句看似玩笑的話,卻透露出了這位身材矮小甚至其貌不揚的男人身上那份特殊的自信,令全場人在歡笑之餘不忘為其鼓掌,他就是在六年內不斷發展壯大並收購了雅虎中國,3721等大型網站的阿里巴巴公司總裁,馬雲。 這位看似傳奇的人物卻一路走來並不平坦 ,因其外貌曾遭多少人白眼我們無從知道,但他卻不曾以次為意,更不曾為此而煩惱,他堅信上帝是公平的,他為自己准備了多少個像開頭提到的那句話般的理由,來為此尋找一份心靈上的平衡,更為他帶來更多自信和更多掌聲。 面對著自己的不足,我們是應該怨天尤人,還是為自己尋找一份平衡的理由?想必觀者也應理解。在第一次高考中以英語20分的成績名落孫山,在第二次高考中以英語60分的成績卻依然以5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如果是你,你是否會懊悔?也許你會同他一樣淡然的說一句:我進步了。因為這一句,他在心靈上擁有了平衡,他在生活中找到了平衡,他在人生中獲得了平衡,或許你不會相信,他竟是新東方英語學校的校長。
Ⅷ 以和諧與發展為話題的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
采擷幸福,走進和諧
天空的和諧,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和諧,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和諧,如鑽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諧,留下了最後的美麗;而我所追求的和諧,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擷——每一份友情,每一絲快樂,每一片希望,每一線陽光……
和諧,便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時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片葉子,從童年的大樹上悄然飄落,便再也無法重新回到樹上,只是那片片葉子依然在心中翠得耀眼。還記得,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女孩總愛張開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藍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藍;總愛和小夥伴們鑽在「小房子」里,看調皮的雨滴在微風中嬉戲。那時的天很藍,那時的草很青,那時的大自然是多麼和諧的一幅畫卷,那時的我徜徉在微風中,真的很幸福。
現在,我依然愛藍藍的天,愛藍天下美好的一切,卻鮮有時間和精力細細欣賞,偶爾抬頭望望,覺得有種陌生的親切,彷彿生活里少了許多情趣,平添了幾許憂煩和困惑。歲月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以前不曾明白的東西:人生本來就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
和諧,便是不和諧中的完美。
在這漫漫長途,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希望,給自己拚搏的勇氣,給自己點一盞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諧,此時已悄然根植於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麼?在我眼裡,幸福不是一疊厚厚的鈔票,一件華麗無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貪圖片刻歡娛的美酒。幸福,應該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頹喪無助時,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都會帶給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難耐時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盡時一張松軟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時一封遠方的素箋;幸福是你噩夢後一張慈祥的笑臉。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諧的微笑。成功是幸福,失敗也是幸福,那是一種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時候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不怕失敗,因為我的目標在前方,因為我有再爬起來的勇氣,因為失敗是一種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絲絲陽光溫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其實怎樣的世界才算和諧,答案就在你眼裡,就在你心中。
采擷幸福,給自己一份愉悅的心境;離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諧。
.........................................................
小議和諧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放在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深化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筆者發現,和諧已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詞彙,如「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社會更加和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等。所有這些「和諧」,如春風拂面,讓人倍感親切,也使人深長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和也,強調順和、協調,力避抵觸、沖突。琴瑟和鳴,黃鍾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所處的社會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矛盾的存在,離開矛盾的統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不可能發展進步。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達到統一而出現的狀態,它標志著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元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共同發展。多樣性的東西共存而達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諧;如果多樣性的東西彼此沖突,達不到平衡,也就無所謂和諧。這也就是說,和諧是把「雜多導致統一」、「不協調導致協調」。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於注意和諧,即強調人與物之間的融和,人與人之間的「和合」.古人解釋,「和」是「以他平他」,即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和諧,包括「和生」、「和處」、「和順」、「和洽」等。人們常說的「和為貴」、「政通人和」、「家和萬事興」等等,就是這一人文精神的具體表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雖屢受摧殘而不絕,中華民族雖屢經磨難而不衰,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顯示出我們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諧,必能彈奏出優美動人的樂章;社會和諧,必能帶來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諧猶如一幅畫,好似一首歌。和諧產生美,和諧生發力量。現實生活中少不了和諧,社會發展呼喚和諧。但也毋庸諱言,我們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生態環境的破壞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益,這是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後作出的理性抉擇。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已成為一種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已成為一種理念和追求。
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建立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局面也十分重要。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這給和平與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也帶來巨大挑戰。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得主動,就必須萬眾一心、奮發圖強、艱苦奮斗,就需要全社會、各民族同心同德、團結協作、眾志成城。正如古語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斷金。只有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共處,滿懷一腔志,擰成一股繩,才能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力量。
矢志不渝奮進志,齊心共奏和諧聲。和諧,順應時代潮流,合乎黨心民意,是新時代的優美樂章,是新世紀的絢麗圖畫。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報告指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按照這樣的要求,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政治局面的安定和諧,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
........................................................
談和諧
和諧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像空氣、水和鹽一樣,不能把它們都留在未來。還好,生活中有許多細節能讓我們感受和諧。每天留點和諧給自己,給你周圍,就會「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和諧才能產生幸福。
所謂「和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配合得適當和勻稱。」我們的先人是這樣闡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語)「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子語)應該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和文化:和諧、和睦、和善、和解、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和」因不同而產生,並因「和」而消弭了不同。
西方哲人的和諧觀更顯詩情畫意:「從和諧的氛圍中,從天堂般的和諧氛圍中,這一世界的圖景開始了:從和諧到和諧,它踏著每一個音符,走完了通向人類的美滿歷程。」(英國詩人《德萊頓詩選》)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更是惜字如金,一語中的:「整個天就是一個和諧。」
美在和諧。和諧是初春河上漂過的第一叢草壘,暮晚天際掠過的飛鴻,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園,是滿坡黃花間衣袖盈風的少女笑靨,是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溫馨,是青石砌成的古井裡,小提桶在井壁碰出的清悠回響,雨絲中裊裊撐起的小花傘,河邊茶居裏手持茶壺半眯著眼品味的老茶客……這些不正是讓我們熟悉又親切的和諧場景嗎?
和諧是一道風景。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以一種誠信友愛、互敬互助的心情漫步其中時,便也成了一道道和諧的風景,到處可見豐子愷先生在《護生畫集》中描繪的「人閑牛亦樂,隨意過前村」的平和圖景。
和諧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徵,和諧是最佳組合,和諧是眾多因素的統一。只有和諧的東西才是美的,萬事萬物莫不盡然。琴瑟和鳴,黃鍾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和諧的音樂妙不可言,和諧的山水使人心曠神怡,和諧的社會才是理想的社會。
和諧是相愛的人心心相印、親密無間,愛到深處,不需要語言,眸子里充滿了深情厚誼,相互瞄一眼,勝過千言萬語,深愛無言,真愛無聲,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和諧境界。和諧是一種默契。在什麼也說不出什麼也不用說時,一個默默的凝眸,就足以表達心領神會的溫柔。和諧是一種濃濃的人情味,在人們心中悄悄彌漫開感動和開心。正如作家畢淑敏所言:「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就更准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和諧是一種生存狀態、工作狀態,它來自生命本身的活力,來自自然的吸引。
和諧是一種具體的、被看得到摸得著的事物所喚起的情緒,誰也不該對它視而不見,誰也不應該總是做那些使自己不和諧也使他人不和諧的事,尊重自己,也尊重生命中的每個人。
和諧是一種智慧,一種超脫,一種寬容和理解,一種飽經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堅定的成熟。
和諧不能是刻意的。和諧不是扮出來的,是人的認識與判斷能力的厚積薄發。憑能力挽回的和諧是一種榮耀,用機智贏得的和諧是一種修養,不懂裝懂的和諧是一種無知,委屈自己硬撐出來的和諧是一種悲哀。人們常會說:「假如我能……就好了。」其實大多數的假設未如願的原因,不是我們真的不能,而是我們缺乏勇氣,一份輕微的不自信,足可以使我們擦肩而過或抱憾終生。
和諧正是如此。
諦聽和諧之聲,感受和諧之美,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諧交往。想和諧,說和諧,謀和諧,貴在質上,效在度上。和諧之美,在水乳交融之中,在泥沙俱下之間,凸現出和諧的特殊。遠和近、東和西、陰和陽、強和弱、無和有、想像和現實,和諧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