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於善良的作文素材
素材一:來
有一位登山者自,在途中遇上了
。他深知不盡快找到避風處,非凍死不可。他走啊走,腿已經邁不開了。就在這時,腳碰到了一個硬梆梆的東西,扒開雪一看,竟是一個快凍死的人。登山者犯難了:是繼續向前,還是停下來援救這個陌生人?在心靈深處翻江倒海之後,他毅然作出決定:脫下手套,給那個人按摩。最後,兩人互相攙扶,走出了困境。
素材二:
一天,天空烏雲密布,不久後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因為腿部的殘疾,一位年邁的乞丐來不及避雨,只能看著如注的大雨嘆息不已。就在這時,在老乞丐的頭上,出現了一把紫色的雨傘,老人疑惑地抬起頭,看到一位女孩正微笑著看著自己,為自己撐傘-------可不要以為這是電視上播放的公益廣告,這是發生在江蘇省蘇州市的真實一幕。這位為老乞丐撐傘的女孩,也被網友們親切地成為「最美女孩」。也許,她並不擁有多麼美麗的容貌,但是她的心靈,一定是最美最美的。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善舉,但是卻折射出了人心的善良,詮釋了這個平凡的女孩的最最善良的心靈。當我看到這一則報道時,也從心底里敬佩這一位女孩,從這位女孩的身上散發出來一股無限美好的魅力,這,就是善良的魅力。這種魅力,溫暖人心,讓許許多多人們為之動容.
② 善與惡 作文典型事例
善與惡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的。雨果在搜索聖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鍾樓的陰暗的角落裡發現牆上有幾個大寫的手寫的希臘字母——「『AN』ARKH」 ,因受雨水的侵蝕,字已經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頭里。這幾個字母形狀奇特,呈現峨特字體的特徵,彷彿是為了體現這些字出自中世余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名狀的符號,尤其是這幾個希臘字母所組成的詞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深深地打動了雨果。於是,雨果就以古老的聖母院為線索,挖掘下去,從而完成了《巴黎聖母院》這部舉世聞名的文學巨著。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巴黎聖母院的鍾樓里,神甫弗羅洛收養了一個孤兒,他長得奇醜無比:獨眼、駝背、跛腿、斷牙,叫卡西莫多。他日復一日地為人們敲著鍾樓上的大鍾。卡西莫多雖然外表醜陋,卻有著一顆常人都不一定會有的善良而嚮往美好的心靈。卡西莫多的丑與美正好與那外表風度翩翩,內心陰險狡詐的神甫弗羅洛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某種原因卡西莫多與養父鬧矛盾。本以為女主角愛斯梅哈達的出現能使他們關系緩和,然而卻沒想到就因為愛斯梅哈達使得他們的父子關系愈演愈烈,最後到愛斯梅哈達慘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從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秘失蹤。
大約是在一年半或兩年後,人們在一個隱秘的山洞裡意外地發現了一對相擁的骷髏,姿勢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還殘留著幾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緊擁著這一具骷髏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頭壓在肩骨里,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而且發現這具男的不是與女的同一時間死亡,因此可以斷定,這具屍骨生前的那個人是自己獨自一個人來到這里,並且死在這兒的。而當人們要將他(她)們的骨骼分開時,他剎時化為了塵土……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它形象地講述了在舊社會人們的不平等與勞苦的奴隸制社會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這個題材牽引著人們的思緒往哪裡去。從這本書里反映出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人生,而一個人一生能夠體驗的多少種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詮釋在這一本書中,而故事的來源僅僅是那幾個發霉的希臘字母。
我覺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個性鮮明,看後讓我真正體驗到人類非比尋常的善與惡。卡西莫多奇醜無比,本來可以講話,但因為不和人接觸,人們也不敢與他接觸,到後來就只能「哇—哇」地亂叫了。可他並沒有就此厭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舊為人們任勞任怨地服務,一心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愛斯梅哈達從罪惡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帶,他甚至還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鎮所有人……他圖什麼,他什麼也不圖,難道就為了讓人們不懼怕他嗎?不可能。人們永遠也不可能對這個醜陋的大怪物好。
故事的結尾是個悲劇,這個悲劇似乎想告訴人們:善與惡
③ 關於善與惡的作文,要求創新!
茫茫森林裡、茫茫人群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美妙事,我發現了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優與劣的一面,就像鏡子里的自己一樣有好與壞的一面。不,我想我發現了美妙中最特別的事——本性的善惡.Animals的本性。
今天,太陽的陰臉拉了下來。瞧,蒙蒙細雨下了起來。我獨自站在屋前的花中,望著屋子裡,雨點順著雨傘落在地上,開出了一朵朵美麗的晶瑩的小水花,雨點打在玻璃上「噼啪」響,流下了一條條疤痕。
這也正打斷了屋子裡的寧靜。屋裡潔白的牆上,有一隻小小的蜘蛛快速地爬著。它可能是盡力達到最快的速度,我本能地將它弄到地上,踩死了——沒費一點兒力氣。之後,我卻絲毫沒有感到快意,反倒覺得有種莫名的負罪感。雖然那生命小得不足掛齒,雖然它的死,一點兒也不會影響整個蜘蛛家族的興衰,但我似乎能夠感覺到它的呼吸、它的心跳,更能感覺到它在死亡那一瞬間的無比恐懼。生命對於人是寶貴的,對於動物也是同樣寶貴,想到這,我默然了……
身旁,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雨點仍然打在窗戶上,我覺得這敲打聲好神奇,似乎是那首「一簾幽夢」的詞曲。
動物們雖然沒有喜怒哀樂的豐富表情,卻有最原始的情感判斷,懂得善與惡。
Person的本性。
昨晚,我的夢中萌生了一股「綠」,它是和平鴿銜來的橄欖枝,使人清朗和安定。人類天生不喜歡災難。戰爭,這個恐怖與災難的代名詞,這個讓人提起就不寒而慄的惡魔,它的惡行不勝枚舉。看看戰火不斷的非洲,人們流離失所,鮮血遍染街巷,空氣中彌漫著硝煙與血腥。城市的廢墟上日夜回盪的痛哭聲,人們的眼睛裡已不再閃爍著發自他們骨子裡的那一股靈氣。「綠」以自己獨有的魔力,洗滌著戰爭的靈魂,在每個人的心裡萌生出和平的幼苗,讓天空重現蔚藍,讓花朵再次爭相開放。它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我,繞在我的夢中,「和平」、「安定」的字眼,銘記於我心。
④ 善與惡作文素材,有沒有什麼事例可以體現出善與惡帶來的不同後果,最好加上自己的感悟、評論 謝
我們生活周圍的人,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善人,而另一類則為惡人。之所以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是因為他們以前吃了不同的果子——善惡果。
善良的人愛人如己,心裡想著別人,把別人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處處為他人著想,這種人有一顆仁愛之心。他們會得到世人的贊揚,人們將他們永記心中,使他們美名遠揚;他們也會得到尊重與愛戴,他們更會得到社會的肯定,社會需要這種人,社會也會敬仰這樣的人。
這樣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是我們中國人的形象。像:敢於與邪惡較量、為人民辦事的任長霞,傳承愛心、大孝至愛的謝延信,自立自強、勇擔重任的洪戰輝,不怕犧牲、為民排險的王百姓……雖然他們出身不同,從事的職業不同,身份不同,但是他們的善良、仁慈、大孝的善心卻感動了所有的中國人。
惡毒的人心胸狹窄,令人厭惡,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處處為自己著想,這樣的人有一顆自私自利的心。他們會得到世人的憎恨,使他們臭名昭著;他們更會得到家人朋友的鄙夷,不會得到擁護與愛戴。這種人可謂是社會的敗類,家中的禍害,社
會是不容這樣的人的。
「十八大」以來,我們一直宣傳要構建「和諧社會」,構建這樣美好的社會需要善良、仁慈的人,不需要那種自私自利的人。惡人總有一天會被社會淘汰。
我們要做社會所需要的,家人所喜愛的善人。要為他人著想,為社會著想,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要爭做善人。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爭做善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將成為現實。讓我們都遠離邪惡,與人為善吧。
這是感悟
素材:
公交讓座
買賣缺斤少兩
生意無誠信
⑤ 急!急!急!求有關「善與惡」的話題作文事例素材!謝!
一位年邁的北美切基羅人教導孫子們人生真諦。
他說:「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在進行著一場鏖戰。交戰是在兩只狼之間展開的。一隻狼是惡的--它代表恐懼、生氣、悲傷、悔恨、貪婪、傲慢、自憐、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隻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悅、和平、愛、希望、承擔責任、寧靜、謙虛、仁慈、寬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貞。同樣,交戰也發生在你們的心靈深處,所有人的內心深處。」
聽完他的話,孩子們靜默不語,若有所思。
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孩子問:「那麼,哪只狼能獲勝呢?」
飽經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給它食物的那隻。」
漫談「善與惡」
□吳珍水
量變引起質變,這是唯物主義辯證關系。一個人品質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這個人的行為決定的。如果一個人不斷「行善」———做好事,隨著量的積累,必然「成仁」——成為一個好人,最終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結果;如果一個人不斷「作惡」———干壞事,隨著量的積聚,必然「滅身」——成為一個壞人,甚至落得身敗名裂。
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我們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雖然不會馬上讓我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有所貢獻的人,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不斷地做好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最終會成為一個人品高尚的人。作為我國現代萬民楷模的雷鋒同志,他的一生中,就是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並不是靠干「一件半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成就的。
然而,有的人認為,幹了「一件半件」小小的壞事不要緊,影響不了自己的品質。這是不懂得事物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因為任何一個品質低下,干盡壞事的人,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是壞人,而是他沒有注意品德修養,放縱自己,從一件一件小小的壞事干起,最後壞事幹得多了,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成為一個被人唾棄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一名領導幹部也好,一名執法人員也好,只要做事清廉、公正,就能成為一名好乾部。反之,每事必撈、每案必撈,甚至作惡多端,最終會成為人民的罪人。
所以,古之孔聖人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古訓在今天仍有積極借鑒意義。不久前,中央發出有關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把青少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任務,我們務必要把這項任務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多做「積善成仁」的事,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善與惡
作者:醉花人
有兩個人,都得了一種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的慢性疾病。每時每刻都受著「生不如死」的折磨。一天,兩個人遇到一起,談起共同的感受,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兩人相見恨晚,便坐下喝起酒來。酒逢知己千杯少,兩個人都喝醉了。
甲問乙:「如果上帝能讓我們每人實現一個願望,你會許一個什麼願?」乙打著酒嗝說:「我會祈禱上帝公平一些,讓世間所有人都嘗嘗我們所受的痛苦!老兄,你會許個什麼願啊?」甲抑制著眼淚說:「我會祈禱上帝賜我醫術或葯方,能為世間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擾,讓大家都快樂地活著。」
後來,兩個人依舊長期經受著疾病的折磨。但卻因對人生態度的截然不同,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甲隨時隨地地關注並查閱相關方面的資料,用自己的身體去試葯,逐漸地摸到了這種病的規律和性質,形成了一套針對這種病的用葯和身體保養的綜合治療辦法,治癒了自己的病,征服了這種「不死的癌症」。後來,又用這種治療辦法,讓成千上萬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卻因為對人生的失望和仇視,染上了酒癮。疾病加酒精,使他的身體快速衰老。等到甲的治療辦法面世時,他已經病入膏肓,最後不治而亡。
其實,善與惡,更多的影響的是自己的人生。
[佳作示例]
鏡子內外的善與惡
作者:陳蓉
引子
茫茫森林裡、茫茫人群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美妙崎嶇的事,我發現了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優與劣的一面,就像鏡子里的自己一樣有好與壞的一面。不,我想我發現了美妙中最特別的事——本性的善惡。
一、 Animals的本性
今天,太陽的陰臉拉了下來。瞧,蒙蒙細雨下了起來。我獨自站在屋前的花園中,望著屋子裡,雨點順著雨傘落在地上,開出了一朵朵美麗的晶瑩的小水花,雨點打在玻璃上「噼啪」響,流下了一條條疤痕。
這也正打斷了屋子裡的寧靜。屋裡潔白的牆上,有一隻小小的蜘蛛快速地爬著。它可能是盡力達到最快的速度,但在它看來,那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它本能地將它弄到地上,踩死了——沒費一點兒力氣。之後,它卻絲毫沒有感到快意,反倒覺得有種莫名的負罪感。雖然那生命小的不足掛齒,雖然它的死,一點兒也不會影響整個蜘蛛家庭的興衰,但我似乎能夠感覺到它的呼吸、它的心跳,更能感覺到它在死亡那一瞬間的無比恐懼。生命對於人是寶貴的,對於動物也是同樣寶貴,想到這,我默然了……
身旁,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雨點仍然打在窗戶上,我覺得這敲打聲好神奇,似乎是那首「一簾幽夢」的詞曲。
動物們雖然沒有喜怒哀樂的豐富表情,卻有最原始的情感判斷,懂得善與惡。
二、 Person的本性
昨晚,我的夢中萌生了一股「綠」,它是和平鴿銜來的橄欖枝,使人清朗和安定。人類天生不喜歡災難。戰爭,這個恐怖與災難的代名詞,這個讓人提起就不寒而慄的惡魔,它的惡行不勝枚舉。看看戰火不斷的非洲,人們流離失所,鮮血逼染街巷,空氣中彌漫著硝煙與血腥。城市的廢墟上日夜回盪的痛哭聲,人們的眼睛裡已不再閃爍著發自他們骨子裡的那一股靈氣。「綠」去以自己獨有的魔力,洗滌著戰爭的靈魂,在每個人的心裡萌生出和平的幼苗,讓天空重現蔚藍,讓花朵再次爭香開放。它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我,
繞在我的夢中,「和平」、「安定」的字眼,銘記於我心。
尾聲
生活是美好的,在美好的生活中,那些稱不上好也稱不上壞的人,現實地存在與我們身邊。(指導教師:劉艷麗)
[智慧故事]
(一)善與惡
有一個弟子問峻極禪師:「怎樣是修習善行的人?」
峻極禪師回答:「披枷帶鎖。」
「怎樣是為非作惡的人?」
「修禪入定。」
「我初學禪機,請老師直截指示。」
禪師說:「你問我惡人,惡人不從善;你問我善人,善人不從惡。」弟子默然。
禪師問:「領會嗎?」
「不領會。」
禪師又說:「惡人沒有善念,善人沒有惡心。如以說善惡如同浮雲,都無生無滅。」
弟子立即大悟。
後破灶墮禪師知道了這番話,就說:「此人把事物本性為無生無滅的道理領悟透徹了。」
(二)善 與 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三)善與惡
文 / 曲槐
閑來無事,與友人聊。聊著聊著,就聊到「善」與「惡」的話題上來了。友人問我,何謂善?何謂惡?我一時無言以對,不知如何作答。後來,想起了佛教《禪宗語錄》里的一例公案,就以此作答。
明朝有位高僧,謚號中峰國師。他禪定力深,智慧超卓,博通古今,辯才無礙。一日,有幾位儒生特意上山拜訪,作難國師。
儒生難曰:「觀世間行善積德之人,子孫不興;作惡造罪之人,反而家門隆盛。按此,佛所說的因果道理便無法實證。請問國師作何解說?」
國師答曰:「世俗之人,情見未曾洗滌,以致有認善為惡,認惡為善的過咎來。不但不責怪自己是非顛倒,反而卻埋怨因果報應無稽。」
幾位儒生不解地又問道:「善惡迥異,怎麼會看成是相反的呢?」
於是,中峰國師便讓他們各自談談自己的觀點、看法。或說「打人罵人是惡」;或人說「敬人利人是善」……眾說紛紜,意見不一,各執異端,孰是孰非?難以分辨!
中峰國師卻說:「未必如此」!
意思是說,你們對善惡的認識還不夠透徹,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還未能認識到善惡的本來面目。所以,你們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正確。
既如國師所說,那麼善惡之別,又作何解說呢?
中峰國師說:「善惡有真假之分;利人有公私之異。」
又說:「凡是有益於人的都是善,只利於己的全是惡。有益於人,即就是罵人、打人都是善;只利於己,那怕是敬人、利人全是惡。利人是公,公即是真;利己是私,私即是假。出自真心利人是真;表面假裝行善是假。無所希求而行善利人的是真;有所希求而行善利人是假。到底是真是假?還須自己細心體察。」
中峰國師的一翻對話,說的幾個儒生瞪目縮舌,無言以對,不歡而散,不辭而別。
友人聽了這個故事後,卻點頭含笑,若有所悟,歡喜而去。
我想,凡是聽了這個故事的人,應該有所啟發,應該明白善惡的真假,公私的利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中,應時時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意念究竟是公是私?發心到底是真是假?行為真正是善是惡?常使自己心存善念,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做損公利私的壞事。爭取做一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的好公民。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回歸自性。
[創新作文]
善與惡
遠古時代,山洪突然爆發,逃難的人群湧向海邊。一位老者用諾亞方舟搭救難民。善跑來要求上船,被老者告知,成雙成對的人才有資格上船。善便返回森林,找來惡隨行。從此,善惡形影不離,有善的地方便有惡存在。
五月的草坪上,一隻白鴿的羽翅輕盈地揮動,把甜蜜的陽光碰得脆響。突然,狂風尖叫著攜暴雨而至,和諧的風景頃刻間被粉碎。這突襲而來的風暴便是惡。此刻,路旁的紅色房檐接待了驚懼中的鴿子,使可愛的生靈感到了善的溫暖。善惡就是如此秉性,每當惡製造一條災難的溝壑,善便會撲下身子為行人搭一座橋梁。
善與惡雖然總是形影相隨,但卻水火不容。二者的關系非左手與右手的睦鄰關系,非男人與女人的情愛關系,非耕耘與收割的因果關系,更像奇峰與死谷、稻穗與稗草、甘露與塵埃的關系。當眾人把惡當做救世主為其大唱頌詩的時候,善必然被困在荒野傷心地哭泣;善手擎生命的玫瑰在人群中熱情奔走、傳遞福音的時候,惡正戴著枷鎖等待審判。
善與惡很少出席同一個宴會,即使出席也不會彼此碰杯。
善的護身武器是真理之矛、正義之劍、同情之盾;惡的隨同卻是金錢、獸欲、殘暴豢養的打手。善與惡屢次交手,有傷無亡,不分勝負。
惡對善軟硬兼施,武力征服宣告破產之後,惡懷揣珠寶叩開善的大門,提出與善合作,收買善在自己的管轄區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善推開窗子,秋夜的朗朗月光傾瀉而入,善的臉龐布滿了憤慨與鄙視,惡行賄不成,奪門而走。
善如同麥子,在晚風中唱著奉獻的歌謠;惡一如伏在田間的蒺藜,暗夜裡修剪身上的毒刺。
善坦坦盪盪,從不需面具遮掩,而惡心懷鬼胎,常常夜間出動。為欺騙弱者,惡會狡猾地復制善的面具,以善的面孔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猶如吃人的狼披著一張羔羊的皮。
善樂於建設,惡卻肆意破壞。善以付出為榮,惡靠索取生存。善保護弱小,惡恃強凌弱。善不求報答,卻口碑甚佳;惡欺世盜名,卻身敗名裂。
不求回報的善方為大善,以善的面目作惡的才是大惡。
善與惡不約而同去天堂申請定居,半路上碰到上帝。上帝告訴他們,通往天堂的路十分狹窄擁擠,沒有忍飢挨餓的犧牲精神是排不上號的,且需要資格審查。惡抬頭遠望,見天堂的門果然十分窄小,路也顯得崎嶇,便折回頭來向地獄奔去。地獄近來生意冷淡,惡見門前無人把守,便一頭扎了進去。善在三天三夜後被天堂收留。上帝得悉結果後一點也不驚訝,他寓意深刻地告訴人們——荊棘叢中結不出葡萄,蒺藜叢中長不出無花果,茁壯的樹才能結出豐美的果實。凡是結不出好果實的樹都得砍倒扔進火里焚燒,惡也不能例外!
善與惡的對話
文 / 夜.雪.獨行
善:你走開,因為你的存在,世界才變成這樣。
惡:哈哈哈哈,是嗎?那我從何而來呢?你又從何而來? 善:你來自地獄,而我來自天堂,是神讓我來對抗你的。 惡:收起你的那一套吧,我來自於人的潛意識,是人類心靈的暗面,我的存在是人類本性的體現,而你只是我的衍生品,沒有我就沒有你。
善:一派胡言,人之初性本善,因為你,才讓人類善良的內心積滿了污詬,才讓人類得不到神的寬恕和救贖。
惡:不要這么堂而皇之,如果你完全占據了人類的心靈,那我怎麼會找到寄居之所?人是萬物之首,有思想,取捨是經過思考的,如果沒有邀請,我又怎能進入人的靈魂?
善:那是因為你用物質和豐足和靈魂的放縱做為誘餌,你的邪惡往往是在很華麗的包裝之下,人類在接受你的開始是因為你的華美,可在認清你的實質時已不能自拔了
惡:哈哈哈哈,我的引誘?如果心如止水,我的引誘能見效嗎?如果不是內心有這份慾念,我能達到我的目地嗎?修佛者也好修道者也好,其修行的實質是什麼?是成為神,凌駕於萬物之上,受人的頂禮膜拜。
善:你總是用反面去看世情,神是寬容的,是恩澤眾生的,修行者在修心,心至則成神。如果眾生皆修心,那就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惡:哦,是嗎?你為什麼用如果?那說明你無法去控制人類的思維,而這個如果里也表現出了你的悲哀和無奈!我以本質存在,有生靈就有我,而你是人類在無法抗拒我的時候才能想起來的,你不覺得你的存在很被動嗎?
善:你在詭辯,的確,我不能根除你在人類心靈里的影響,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被人類摒棄的,人類在你的影響下做出的所有事情,會在某一時刻遭受到自已的譴責,那是因為我的存在。雖然你一開始佔了上風,但最終人的善良將戰勝你。
惡:哼哼哼哼!最終是怎樣的你我並不知道,但現在我無往而不勝,而你只有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才能給你主宰其靈魂的權力,你知道因為什麼嗎?那是因為人類的自我意識,一切為已的思想做祟,而這正是我需要的溫床。只要有利益這個詞還存在,我就會存在,而你在利益面前永遠是弱小的。
善:這正是我痛心的地方,也正是你跋扈的原因。但你的存在雖然強大,但我的存在也不會消沒,我永遠是你的勁敵,因為我你才不能為所欲為,因為我這個世界還有溫暖和陽光,這是你不可否認也不可逃避的。
惡:是,你說的沒錯,你是我唯一的對抗者,也是我要控制人類靈魂時必須要打倒的,誰為主宰,誰勝誰敗,最終會有個答案的。
神:善、惡二靈,匆論匆辨。善、惡本空,無根可尋。任何存在都有其意義,吾之存在亦如此。我們都是附屬於人類存在的,人才是我們的主宰,善也好惡也罷,順勢而行吧我們不能左右世情…………….
[名人名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中國]孔子
我們之所以恨壞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損害了我們,
而是因為他們很壞。
——[法國]盧梭
善良的人在世間為自己找到天堂;惡毒的人在世間領
受自己的地獄。
——[德國]海涅
人皆可以為堯舜。
——[中國]孟軻
善惡之間的斗爭無止境,它們友配著一切。
善惡並無彼岸,唯有多寡。
——[瑞士]希爾泰
人除了懂得從邏輯上分清善與惡之外,還要有善與惡的感覺,這是一種本性上的感覺,它已經成為個人的良心和個人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人生有如一塊用善與惡的絲線交織成的布;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過失的鞭撻,我們的罪惡卻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掩蓋。
——莎士比亞
⑥ 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的高考作文素材~求救,急~
是否幫助同學作弊
⑦ 生活中的善與惡 作文
人性的善惡, 善與惡本來是一對意義相反的形容詞, 對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有積專極作屬用的行為,我們稱之為善, 反之為惡. 惡象徵著個體生命被殘殺及被毀滅. 從這意義而言,人性善就意味著人生命個體本身有希望生存與發展的願望. 如果人性是惡的, 那麼就意味著人生命個體註定要被殘殺及毀滅, 也就是說人類註定是要被滅亡的.可是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 人無時無刻地在謀求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這足以證明人性是善的!
⑧ 作文《人性的善與惡》
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或人性本無,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先不說人性本是怎麼樣的,先說善與惡是什麼樣的,什麼是善什麼惡。羅立一下如:急人所急,為人著想,與人為善,有禮貌幫助人講信用等等是善的。惡呢是傷害他人的身體或利益,欺騙、盜竊、不講信用,不計方法後果地追求自己利益,對人惡語相向,讓別人難受傷心等等是為惡。
為什麼前面列舉的那些是善,後面這些行為是惡?!
我覺得善與惡的標准在於那個行為推而廣之是有利於國家或整個個人類團結還是不團結,合作還是不合作,是進步還是退步。如果有利於團結、合作的話是善,不利於團結、合作的話是惡。
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大家必須分工合作才可以相互過得更好,這是必然的前提,所以每個人都想參與這個團體中,所以每個人都會自然地接受一些讓大家良好合作的基本規則,而遵守這些規則就是善,所以善是必然的也是大家所推崇的。既然大家都向著善為什麼還會存在惡呢?!因為大家需要對合作既得的成果進行分配,分配的過程中,因為每個的信息、資源及地位的不同而使分配過程存在了不公,有人慾望太大想侵佔別人的勞動成果,或者因為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別人的,因為各種原因,讓社會的分配產生了不公。有些人因為無法通過合理的渠道爭取到自己本應該是他們權利,而只能通過非正當途徑取回自己的權益,或因而相信社會本來是惡的,因而為惡。當統治者所定的分配規則非常不合理時,是最大的惡,可以使社會產生出大量地惡,所以為什麼那種社會會不太平,為什麼會有《水滸傳》里的逼上樑山,因為社會的掌權者讓社會的分配形成了最大的不公,民眾無法得到應有的公平,最終只能選擇打破當時統治者的規則,而這種打破被附上正義的色彩。
合作趨動人向善,而合作所得利益的分配不公平這是惡的根源,所以當社會有一個合理分配的時候,社會就會太平,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善與惡。如果社會井然有序,就象健康人呼吸一樣暢通,我們還會感受到呼吸和空氣的重要嗎?不會了,所以在太平社會,惡不多,善也不多。其實那時候大家都是善,只是大家不在感覺到它的存在。
人性本善還是惡還是無,我不知道,但相信人是向善的,惡是被社會存在的某些不公逼出來的。而個體(不存在普遍性)的惡與個體遇到某些不公境遇而變異出來的。
所以我們知道為惡之人,其實也是受害之人,當我們說某個罪犯變態的時候,我們看到其所承受的社會對於他的不公及折磨,沒有相當外力是不可能讓一個社會人一個想參與社會合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的。面對為惡之人對別人的傷害,我有理由指責和懲罰,對其曾經所受的不公也應該為其鳴不平。
⑨ 善與惡 作文!!!!
一位年邁的北美切基羅人教導孫子們人生真諦。
他說:「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在進行著一場鏖戰。交戰是在兩只狼之間展開的。一隻狼是惡的--它代表恐懼、生氣、悲傷、悔恨、貪婪、傲慢、自憐、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隻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悅、和平、愛、希望、承擔責任、寧靜、謙虛、仁慈、寬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貞。同樣,交戰也發生在你們的心靈深處,所有人的內心深處。」
聽完他的話,孩子們靜默不語,若有所思。
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孩子問:「那麼,哪只狼能獲勝呢?」
飽經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給它食物的那隻。」
漫談「善與惡」
□吳珍水
量變引起質變,這是唯物主義辯證關系。一個人品質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這個人的行為決定的。如果一個人不斷「行善」———做好事,隨著量的積累,必然「成仁」——成為一個好人,最終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結果;如果一個人不斷「作惡」———干壞事,隨著量的積聚,必然「滅身」——成為一個壞人,甚至落得身敗名裂。
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我們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雖然不會馬上讓我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有所貢獻的人,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不斷地做好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最終會成為一個人品高尚的人。作為我國現代萬民楷模的雷鋒同志,他的一生中,就是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並不是靠干「一件半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成就的。
然而,有的人認為,幹了「一件半件」小小的壞事不要緊,影響不了自己的品質。這是不懂得事物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因為任何一個品質低下,干盡壞事的人,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是壞人,而是他沒有注意品德修養,放縱自己,從一件一件小小的壞事干起,最後壞事幹得多了,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成為一個被人唾棄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一名領導幹部也好,一名執法人員也好,只要做事清廉、公正,就能成為一名好乾部。反之,每事必撈、每案必撈,甚至作惡多端,最終會成為人民的罪人。
所以,古之孔聖人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古訓在今天仍有積極借鑒意義。不久前,中央發出有關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把青少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任務,我們務必要把這項任務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多做「積善成仁」的事,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善與惡
有兩個人,都得了一種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的慢性疾病。每時每刻都受著「生不如死」的折磨。一天,兩個人遇到一起,談起共同的感受,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兩人相見恨晚,便坐下喝起酒來。酒逢知己千杯少,兩個人都喝醉了。
甲問乙:「如果上帝能讓我們每人實現一個願望,你會許一個什麼願?」乙打著酒嗝說:「我會祈禱上帝公平一些,讓世間所有人都嘗嘗我們所受的痛苦!老兄,你會許個什麼願啊?」甲抑制著眼淚說:「我會祈禱上帝賜我醫術或葯方,能為世間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擾,讓大家都快樂地活著。」
後來,兩個人依舊長期經受著疾病的折磨。但卻因對人生態度的截然不同,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甲隨時隨地地關注並查閱相關方面的資料,用自己的身體去試葯,逐漸地摸到了這種病的規律和性質,形成了一套針對這種病的用葯和身體保養的綜合治療辦法,治癒了自己的病,征服了這種「不死的癌症」。後來,又用這種治療辦法,讓成千上萬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卻因為對人生的失望和仇視,染上了酒癮。疾病加酒精,使他的身體快速衰老。等到甲的治療辦法面世時,他已經病入膏肓,最後不治而亡。
其實,善與惡,更多的影響的是自己的人生。
[佳作示例]
鏡子內外的善與惡
引子
茫茫森林裡、茫茫人群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美妙崎嶇的事,我發現了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優與劣的一面,就像鏡子里的自己一樣有好與壞的一面。不,我想我發現了美妙中最特別的事——本性的善惡。
一、 Animals的本性
今天,太陽的陰臉拉了下來。瞧,蒙蒙細雨下了起來。我獨自站在屋前的花園中,望著屋子裡,雨點順著雨傘落在地上,開出了一朵朵美麗的晶瑩的小水花,雨點打在玻璃上「噼啪」響,流下了一條條疤痕。
這也正打斷了屋子裡的寧靜。屋裡潔白的牆上,有一隻小小的蜘蛛快速地爬著。它可能是盡力達到最快的速度,但在它看來,那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它本能地將它弄到地上,踩死了——沒費一點兒力氣。之後,它卻絲毫沒有感到快意,反倒覺得有種莫名的負罪感。雖然那生命小的不足掛齒,雖然它的死,一點兒也不會影響整個蜘蛛家庭的興衰,但我似乎能夠感覺到它的呼吸、它的心跳,更能感覺到它在死亡那一瞬間的無比恐懼。生命對於人是寶貴的,對於動物也是同樣寶貴,想到這,我默然了……
身旁,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雨點仍然打在窗戶上,我覺得這敲打聲好神奇,似乎是那首「一簾幽夢」的詞曲。
動物們雖然沒有喜怒哀樂的豐富表情,卻有最原始的情感判斷,懂得善與惡。
二、 Person的本性
昨晚,我的夢中萌生了一股「綠」,它是和平鴿銜來的橄欖枝,使人清朗和安定。人類天生不喜歡災難。戰爭,這個恐怖與災難的代名詞,這個讓人提起就不寒而慄的惡魔,它的惡行不勝枚舉。看看戰火不斷的非洲,人們流離失所,鮮血逼染街巷,空氣中彌漫著硝煙與血腥。城市的廢墟上日夜回盪的痛哭聲,人們的眼睛裡已不再閃爍著發自他們骨子裡的那一股靈氣。「綠」去以自己獨有的魔力,洗滌著戰爭的靈魂,在每個人的心裡萌生出和平的幼苗,讓天空重現蔚藍,讓花朵再次爭香開放。它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我,
繞在我的夢中,「和平」、「安定」的字眼,銘記於我心。
尾聲
生活是美好的,在美好的生活中,那些稱不上好也稱不上壞的人,現實地存在與我們身邊。(指導教師:劉艷麗)
[智慧故事]
(一)善與惡
有一個弟子問峻極禪師:「怎樣是修習善行的人?」
峻極禪師回答:「披枷帶鎖。」
「怎樣是為非作惡的人?」
「修禪入定。」
「我初學禪機,請老師直截指示。」
禪師說:「你問我惡人,惡人不從善;你問我善人,善人不從惡。」弟子默然。
禪師問:「領會嗎?」
「不領會。」
禪師又說:「惡人沒有善念,善人沒有惡心。如以說善惡如同浮雲,都無生無滅。」
弟子立即大悟。
後破灶墮禪師知道了這番話,就說:「此人把事物本性為無生無滅的道理領悟透徹了。」
(二)善 與 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於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三)善與惡
閑來無事,與友人聊。聊著聊著,就聊到「善」與「惡」的話題上來了。友人問我,何謂善?何謂惡?我一時無言以對,不知如何作答。後來,想起了佛教《禪宗語錄》里的一例公案,就以此作答。
明朝有位高僧,謚號中峰國師。他禪定力深,智慧超卓,博通古今,辯才無礙。一日,有幾位儒生特意上山拜訪,作難國師。
儒生難曰:「觀世間行善積德之人,子孫不興;作惡造罪之人,反而家門隆盛。按此,佛所說的因果道理便無法實證。請問國師作何解說?」
國師答曰:「世俗之人,情見未曾洗滌,以致有認善為惡,認惡為善的過咎來。不但不責怪自己是非顛倒,反而卻埋怨因果報應無稽。」
幾位儒生不解地又問道:「善惡迥異,怎麼會看成是相反的呢?」
於是,中峰國師便讓他們各自談談自己的觀點、看法。或說「打人罵人是惡」;或人說「敬人利人是善」……眾說紛紜,意見不一,各執異端,孰是孰非?難以分辨!
中峰國師卻說:「未必如此」!
意思是說,你們對善惡的認識還不夠透徹,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還未能認識到善惡的本來面目。所以,你們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正確。
既如國師所說,那麼善惡之別,又作何解說呢?
中峰國師說:「善惡有真假之分;利人有公私之異。」
又說:「凡是有益於人的都是善,只利於己的全是惡。有益於人,即就是罵人、打人都是善;只利於己,那怕是敬人、利人全是惡。利人是公,公即是真;利己是私,私即是假。出自真心利人是真;表面假裝行善是假。無所希求而行善利人的是真;有所希求而行善利人是假。到底是真是假?還須自己細心體察。」
中峰國師的一翻對話,說的幾個儒生瞪目縮舌,無言以對,不歡而散,不辭而別。
友人聽了這個故事後,卻點頭含笑,若有所悟,歡喜而去。
我想,凡是聽了這個故事的人,應該有所啟發,應該明白善惡的真假,公私的利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中,應時時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意念究竟是公是私?發心到底是真是假?行為真正是善是惡?常使自己心存善念,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做損公利私的壞事。爭取做一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的好公民。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回歸自性。
[創新作文]
善與惡
遠古時代,山洪突然爆發,逃難的人群湧向海邊。一位老者用諾亞方舟搭救難民。善跑來要求上船,被老者告知,成雙成對的人才有資格上船。善便返回森林,找來惡隨行。從此,善惡形影不離,有善的地方便有惡存在。
五月的草坪上,一隻白鴿的羽翅輕盈地揮動,把甜蜜的陽光碰得脆響。突然,狂風尖叫著攜暴雨而至,和諧的風景頃刻間被粉碎。這突襲而來的風暴便是惡。此刻,路旁的紅色房檐接待了驚懼中的鴿子,使可愛的生靈感到了善的溫暖。善惡就是如此秉性,每當惡製造一條災難的溝壑,善便會撲下身子為行人搭一座橋梁。
善與惡雖然總是形影相隨,但卻水火不容。二者的關系非左手與右手的睦鄰關系,非男人與女人的情愛關系,非耕耘與收割的因果關系,更像奇峰與死谷、稻穗與稗草、甘露與塵埃的關系。當眾人把惡當做救世主為其大唱頌詩的時候,善必然被困在荒野傷心地哭泣;善手擎生命的玫瑰在人群中熱情奔走、傳遞福音的時候,惡正戴著枷鎖等待審判。
善與惡很少出席同一個宴會,即使出席也不會彼此碰杯。
善的護身武器是真理之矛、正義之劍、同情之盾;惡的隨同卻是金錢、獸欲、殘暴豢養的打手。善與惡屢次交手,有傷無亡,不分勝負。
惡對善軟硬兼施,武力征服宣告破產之後,惡懷揣珠寶叩開善的大門,提出與善合作,收買善在自己的管轄區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善推開窗子,秋夜的朗朗月光傾瀉而入,善的臉龐布滿了憤慨與鄙視,惡行賄不成,奪門而走。
善如同麥子,在晚風中唱著奉獻的歌謠;惡一如伏在田間的蒺藜,暗夜裡修剪身上的毒刺。
善坦坦盪盪,從不需面具遮掩,而惡心懷鬼胎,常常夜間出動。為欺騙弱者,惡會狡猾地復制善的面具,以善的面孔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猶如吃人的狼披著一張羔羊的皮。
善樂於建設,惡卻肆意破壞。善以付出為榮,惡靠索取生存。善保護弱小,惡恃強凌弱。善不求報答,卻口碑甚佳;惡欺世盜名,卻身敗名裂。
不求回報的善方為大善,以善的面目作惡的才是大惡。
善與惡不約而同去天堂申請定居,半路上碰到上帝。上帝告訴他們,通往天堂的路十分狹窄擁擠,沒有忍飢挨餓的犧牲精神是排不上號的,且需要資格審查。惡抬頭遠望,見天堂的門果然十分窄小,路也顯得崎嶇,便折回頭來向地獄奔去。地獄近來生意冷淡,惡見門前無人把守,便一頭扎了進去。善在三天三夜後被天堂收留。上帝得悉結果後一點也不驚訝,他寓意深刻地告訴人們——荊棘叢中結不出葡萄,蒺藜叢中長不出無花果,茁壯的樹才能結出豐美的果實。凡是結不出好果實的樹都得砍倒扔進火里焚燒,惡也不能例外!
善與惡的對話
善:你走開,因為你的存在,世界才變成這樣。
惡:哈哈哈哈,是嗎?那我從何而來呢?你又從何而來? 善:你來自地獄,而我來自天堂,是神讓我來對抗你的。 惡:收起你的那一套吧,我來自於人的潛意識,是人類心靈的暗面,我的存在是人類本性的體現,而你只是我的衍生品,沒有我就沒有你。
善:一派胡言,人之初性本善,因為你,才讓人類善良的內心積滿了污詬,才讓人類得不到神的寬恕和救贖。
惡:不要這么堂而皇之,如果你完全占據了人類的心靈,那我怎麼會找到寄居之所?人是萬物之首,有思想,取捨是經過思考的,如果沒有邀請,我又怎能進入人的靈魂?
善:那是因為你用物質和豐足和靈魂的放縱做為誘餌,你的邪惡往往是在很華麗的包裝之下,人類在接受你的開始是因為你的華美,可在認清你的實質時已不能自拔了
惡:哈哈哈哈,我的引誘?如果心如止水,我的引誘能見效嗎?如果不是內心有這份慾念,我能達到我的目地嗎?修佛者也好修道者也好,其修行的實質是什麼?是成為神,凌駕於萬物之上,受人的頂禮膜拜。
善:你總是用反面去看世情,神是寬容的,是恩澤眾生的,修行者在修心,心至則成神。如果眾生皆修心,那就沒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惡:哦,是嗎?你為什麼用如果?那說明你無法去控制人類的思維,而這個如果里也表現出了你的悲哀和無奈!我以本質存在,有生靈就有我,而你是人類在無法抗拒我的時候才能想起來的,你不覺得你的存在很被動嗎?
善:你在詭辯,的確,我不能根除你在人類心靈里的影響,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被人類摒棄的,人類在你的影響下做出的所有事情,會在某一時刻遭受到自已的譴責,那是因為我的存在。雖然你一開始佔了上風,但最終人的善良將戰勝你。
惡:哼哼哼哼!最終是怎樣的你我並不知道,但現在我無往而不勝,而你只有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才能給你主宰其靈魂的權力,你知道因為什麼嗎?那是因為人類的自我意識,一切為已的思想做祟,而這正是我需要的溫床。只要有利益這個詞還存在,我就會存在,而你在利益面前永遠是弱小的。
善:這正是我痛心的地方,也正是你跋扈的原因。但你的存在雖然強大,但我的存在也不會消沒,我永遠是你的勁敵,因為我你才不能為所欲為,因為我這個世界還有溫暖和陽光,這是你不可否認也不可逃避的。
惡:是,你說的沒錯,你是我唯一的對抗者,也是我要控制人類靈魂時必須要打倒的,誰為主宰,誰勝誰敗,最終會有個答案的。
神:善、惡二靈,匆論匆辨。善、惡本空,無根可尋。任何存在都有其意義,吾之存在亦如此。我們都是附屬於人類存在的,人才是我們的主宰,善也好惡也罷,順勢而行吧我們不能左右世情…………….
[名人名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孔子
我們之所以恨壞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損害了我們,而是因為他們很壞。——[法國]盧梭
善良的人在世間為自己找到天堂;惡毒的人在世間領受自己的地獄。——[德國]海涅
人皆可以為堯舜。——[中國]孟軻
善惡之間的斗爭無止境,它們友配著一切。善惡並無彼岸,唯有多寡。——[瑞士]希爾泰
人除了懂得從邏輯上分清善與惡之外,還要有善與惡的感覺,這是一種本性上的感覺,它已經成為個人的良心和個人的觀點。——[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人生有如一塊用善與惡的絲線交織成的布;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過失的鞭撻,我們的罪惡卻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掩蓋。——莎士比亞
⑩ 關於善的語文作文素材
善良,不是容顏的閉月羞花,不是舉止的溫文爾雅,不是財富的腰纏萬貫;專更不是權屬勢的叱吒風雲。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乾涸枯竭時的點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時的一句點化,是沉迷無助時的一把攙扶。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的同情與憐惜,無私的關愛與祝福。 真正的善良,無須剪紅刻翠,無須粉黛雕飾,它本身就是人們內心最原始的一種純朴的純潔的感情精華。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經歷了太多的錘煉之後,我們在學會堅強的同時也逐漸變得冷漠起來。我們匆匆地在人潮洶涌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與一切和自己不相關的人與事擦肩而過,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各自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而不願再牽掛別人的任何困苦。於是,眼看著那顆曾經晶瑩的善良之心在紅塵碧紅之中慢慢被塵土侵蝕包裹,而後結成厚厚的繭,於是,我又不得不負載著這顆結繭的沉重的心孤獨地在冷漠中艱難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