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作文素材及點評

作文素材及點評

發布時間:2020-12-20 23:25:09

Ⅰ 150字素材加200字點評

不達目的不罷休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恆。
話題:「笑聲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炙肘練筆
當代畫家潘覲繢於上海藝專畢業後,回到家鄉賣畫為生。他在惡劣的環境下刻苦練畫,常十幾個小時不停地練。晚上他就在煤油燈下練畫,還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辦法。每當夜間作畫困意纏繞,難以自製時,他就把臂膀伸到燈罩上,滾燙的煤油燈玻璃罩發出「嗤」的一聲。劇痛驅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繼續作畫。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幾塊黑色瘢痕。他刻苦學畫作畫,終獲成功。他的魚類畫,風格特異,獨樹一幟,蜚聲中外。
分析:學習既要講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機取巧的人都不可能獲得成功。
話題:「刻苦」「成功的法則」
王國維之死
王國維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奧的一筆是他的死。
關於他的死,趙萬里《王靜安先生年譜》有如下記載:「五月初二日夜,閱試卷畢,草遺書懷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飲食,赴研究院視事亦如常。忽於友人處假銀餅五枚,獨行出校門,雇車至頤和園。步行至排雲軒西魚藻軒前,臨流獨立,盡紙煙一支,園丁曾見之,忽聞有落水聲,爭往援起,不及二分鍾已氣絕矣,時正巳正也。」
由此大體可以推測,王國維的死,不僅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且平靜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約會,沒有絲毫激昂的成分。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平靜,為王國維在文化史的坐標繫上圈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他並非死於具體的時事,而極可能是死於對他身處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對於中國文化中某些無法補救的缺失的絕望。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他的死,不僅不拘泥於一些具體時務,更超越了個體生命;他以死來將自己同淪落的文化分割開來——他看到,倘肉體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滅,所以,只有以肉體的死,換取精神的永生。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處。當時恐怕只有少數有同感者看穿了這一點。 分析:寧靜無悔的選擇,似乎在追求著什麼,也許是中國知識分子那內心深處的一種恬然吧!
話題:「選擇和追求」「死亡與永生」
絕不氣餒的賈平凹
賈平凹在大學中文系讀書時,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連連在校報上發 表詩作,並逐步將作品投向社會上的大小報刊,盡管那時他收到的退稿單比稿費單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氣餒,一如既往地看書、寫作、投稿,終於獲得成功。20年來,他以一枝靈秀之筆,寫下了七八百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數十次獲得國內外各種文學獎。
分析:毅力是一種閃爍著勇敢者光芒的品質。失敗了,不可怕,做一個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話題:「寫作之路」「堅持就是勝利」
敢問路在何方
唐玄奘25歲離開長安西遊。進入沙漠後不幸迷了路,隨身攜帶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過來就繼續前進,終於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嶺,經碎葉城,登帕米爾高原,闖鐵門關天險,經歷了近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到達天竺國,成為第一個周遊古印度的中國旅行家。
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證了東坡居士的這一論斷。
話題:「路在腳下」「開拓者」 第七次努力
英國有個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六次被入侵之敵打敗,失去了信心。在一個雨天,他躺在茅屋裡,看見一隻蜘蛛在織網。蜘蛛想把一根絲纏到對面牆上去,六次都沒有成功,但經過第七次努力,終於達到目的。羅伯特興奮地跳了起來,叫道:「我也要來第七次!」他組織部隊,反擊入侵者,終於把敵人趕出了蘇格蘭。
分析:不經意間的一次發現改變了羅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為給了他啟示,堅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終取勝。
話題:「堅持才能勝利」「信念」
無腿飛行將軍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阿列 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煉,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劃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拚命鍛煉,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分析:對於一個雙腿截肢後又重回駕駛室的人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奇跡。奇跡的發生需要一個支撐點,那就是毅力。
話題:「真正的殘廢」「殘而不廢」「精神的力量」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遛達遛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了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羞於見人,他只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講水平突飛猛進。經過一番頑強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與此相似,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簽訂合約,半年內交出一部作品。為了確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里,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一頭鑽進寫作里,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周脫稿。這部僅用了5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
兩則事例都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斷掉退路來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智者的共同選擇。
「提燈女郎」南丁格爾
19世紀中葉,護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門的南丁格爾決心以身作則,改變這一現狀,自願當了一名護士。
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亞開戰,南丁格爾親自奔赴前線。她替傷員清洗、消毒、包紮、按時換葯、改善伙食,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帶血的衣褲。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在4公里的巡診線上,挨個查看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安撫和愛心,從無間斷。為此,她經常工作20小時以上,累得頭發掉光仍然堅持不懈。由於她的努力,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為0.3%。後來,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到家園。回國後,她又把英國人民為獎勵她而募捐的5萬英鎊悉數拿出,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她還著書立說,為現代護理學的創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鑒於此,國際紅十字會在她逝世後,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英國人民為她立起了手持油燈的巨型銅像,「提燈女郎」南丁格爾被稱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分析:南丁格爾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愛心,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並不微小,關鍵看你願意付出多少。
話題:「犧牲與奉獻」「如何正視自己的工作」
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從小就顯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獨立精神和超乎常的組織能力,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爭中,年僅17歲的阿拉法特自告奮勇,從沙漠部落中購買武器,偷運到巴勒斯坦,一時成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法特毅然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戰爭中。在戰火硝煙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慘命運,認識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後十幾年的時間,他一直為保家衛國的理想捨身奮斗。
自由,比任何東西都來得更寶貴。阿拉法特朝著理想國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第二年,他結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闊別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連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對「不自由,勿寧死」的最好詮釋。
話題:「禁錮與自由」「為理想艱苦奮斗」
愛拼才會贏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少年時就立志要在數學上有所作為,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進行演算,光計算過的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於初步論證了這一猜想,創造了歐洲人用計算機都沒能做到的奇跡。
分析:對事業的追求通常來源於理想以及對事業的信念和拼搏。
話題:「理想與成才」「奇跡的誕生」
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晉朝人,胸襟開闊,不怎麼講究儀表,但卻胸有大志。一天半夜裡他忽然聽到雞叫,祖逖說:「這是吉祥的聲音呀!」邊說邊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劍來。晉元帝時,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際,他叩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誓不為人!」渡江以後,他率領部下與後趙石勒的軍隊相持,收復了不少失地,恢復了東晉黃河以南的許多領地。 分析:苦心孤詣,壯心不已,勤學苦練,必將有所成就。
話題:「成功與追求」「聽其言,觀其行」
一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一個人一生的簡歷: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只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娘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了;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一條渡船,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一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一份嶄新的事業;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一輩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機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你都不會成功。
話題:「挫折是一筆財富」「困境與成功」
李清照夫婦典衣治學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取豐千錢」,買來一些碑文古跡,回家研習,且全身心投入。她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有時她在街市上碰見珍貴史料,寧肯脫掉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買回。
分析:李清照夫婦為世人所稱頌,流芳百世,這與其對治學的不斷追求分不開的。
話題:「治學貴在勤奮」「痴」
不下跪的人
1995年3月7日下3點,頭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鍾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一名身體染病的女工實在堅持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韓國女老闆順手操起一塊線路板朝這位女工猛砸過去•……緊接著大發雷霆,吼叫著各生產線管理人員直身站立舉起雙手作投降狀,然後叫車間工人統統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婦人。女老闆吼叫:「你為什麼不跪?」這個人說:「我是不會給你下跪的!」這個中國青年員工的名字叫孫天帥。
分析:孫天帥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士可殺不可辱」的氣概,更是中國人不畏強暴、毅然捍衛自身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鮮明寫照。
話題:「別讓精神跪下」「站立的人」
鑒湖女俠為近代婦女
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在留學日本期間,秋瑾組織了中國最早的婦女團體——共愛會,並擔任同盟會浙江支部的主盟人。秋瑾回國後在上海辦《中國女報》,提倡婦女解放。她希望借著這份白話文女報,鼓勵女子走出家庭,並贏得自己的尊嚴。還寫出「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的詩句。
分析:當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塑造了「娜拉」這一婦女解放的形象之後,也許就點燃了婦女解放的火炬。不管是娜拉,還是秋瑾,她們昭示的都是「人精神的反叛」,是對「一個人尊嚴的維護」。
話題:「男女平等」「解放自己」
「看誰是蠢材」
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期間,有一次在留學生的聚會上,一個金發碧眼的西方留學生站起來挑釁說:「中國人又蠢又笨,只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溫和的徐悲鴻抑制不住憤怒,走到這個傲慢無禮的洋學生面前,大聲說:「你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好,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比一比,等學習結業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你敢嗎?」
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那個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分析:徐悲鴻能有那麼大的成績,除了扎實的繪畫技巧,無疑有更深層的東西在支撐著他,那就是:國家、民族、個人的尊嚴。
話題:「民族之光」「尊嚴」
吉鴻昌:我是中國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 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1932年,吉鴻昌回國,率領抗日同盟軍,轉戰長城內外,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後不幸被敵人誘捕,就義前他寫下了正氣凜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分析:「我是中國人」,一聲驚天霹靂,一身錚錚鐵骨,嚇退了多少人,驚醒了多少人。不以國弱而恥辱,不因國破而逃亡,這既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又維護了個人的尊嚴。
話題:「做一個中國人」「中國,我愛你」「骨氣」 球王喬丹
籃球上帝喬丹在一次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賓士、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一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只做美國貨」,因為,座駕事件與「尊嚴」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一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麼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卻老是以緋聞來炒作自己;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丑聞不斷。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分析: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在享有較高的社會回報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其所肩負的社會道義和責任。

Ⅱ 幫我找10篇議論文人物寫作材料(含具體事例和人物點評)

勾踐與夫差與西施
他,勾踐,在嘗夫差糞便的那一刻,復仇大計就扎深了根,那種痛苦,別人無法替代;把西施送給夫差的那一刻,他就盼望著能再次把她搶回來。他不敢忘,也不願忘。
他,夫差,在琴弦四起,歌舞縈繞的環境中,驕奢之心難免升起,貪戀美色的他,更對西施百般的討好,不思朝政。他忘記了勾踐的過去,他忘記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忘記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她,西施,一個犧牲品,作為一個女人,她不但沒有得到自己的愛情,每天還要強顏歡笑去勾引夫差,讓他沉溺於自己,讓他縱情享樂,自己毫無快樂所言。但是她沒有怨言,因為她忘記了自己,作為國家的一員就應該為國家的利益著想。

王勃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白居易
⑴彈琴的人在水上,聽琴的人在馬上,彈琴的人和聽琴的人相遇在一條船上。這條船便是一張琴了,被水的手指撥響。所謂知音,便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心事被琴說穿,被水流傳。人人都在世上尋找知音,卻不知道在何時會偶然出現機緣。今夜,誰在那一勾殘月下,獨自臨風撫琴?大音如霜降於四野,飄向遠處的琴聲比遠處更遠。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輕弦上泛漫。廬山多愁善感的情懷,在一個古代的夜晚,被詩與琵琶說盡。
⑵潯陽江水在琵琶上翻滾流淌,白司馬擱下酒杯,用悲愴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終了,彈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輕輕滑落。於是,載滿秋怨的小舟隨琴聲的消逝而永遠消逝。而詩人則踏著濕漉漉的詩行,憂郁地走進經典。兩行長長的淚水,垂在歷史的臉龐,再也無法抹去。

梵高
⑴一個天才,一個瘋子,一顆隕落的星,一顆閃耀的金子。他是畫家,一個狂熱的藝術家,一個無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他醮著濃煙的顏料,在灰白的畫布上塗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熾熱的黃色勾勒著在風中飄搖的向日葵;他把槍口對准自己的嘴巴,用響亮的槍聲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他是誰?
他給世人帶來太多的驚奇與迷惑,但他卻在世人雜亂的語言和鄙夷的目光中,逃離人海,於山坡上的一株向日葵尋回了思想的星光。
是否,一朵花里,便可容納生命的內涵?
⑵凡•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於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於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棄的巨大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幹劃破身軀,它們成功了。
於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畫作在他死後不久,直至今日,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⑶凡•高看見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氳著生命的氣息,一種躁動,一種恍若隔世的力量在他體內跳躍。從那明麗的花瓣里,他看到了超越時空的精神世界。於是揮動畫筆,用色彩記錄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幾世幾代的後人。

居里夫人
⑴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後,在獲得諾貝爾獎嘉獎後,既珍惜這一成就,又不肯停步不前,而是繼續探索,發現了更為珍貴的鐳,二度獲得諾貝爾獎。她品讀了成功,並正確認識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一種品味,更是一種超越。品讀人生,是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品讀人生,是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⑵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居里夫人對民族的懷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貧,在年少求學之時已離開祖國。在科學領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後,她終於在金屬中提煉出「釙」這種放射性元素。她知道這元素將帶給她數不盡的榮譽,而她,這位感恩的科學家,立即想到以「Po」來命名這元素,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或許正是這份時刻惦記著祖國的心情,讓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著。之後,她又提煉出「鐳」,並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⑶「那時」,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卻決無自暴自棄的舉動,一開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淚水而是用鮮血鑄成」的堅韌!

羅丹
面對同樣一顆石頭,許多雕塑家都說它是一個不屬於藝術的頑石,可是羅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識慧於這顆石頭,並把它雕成著名的大衛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這顆石頭上的紋路與藝術相悖離,可是為何羅丹卻不這么認為呢?因為他走了一條不常規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藝,避開石頭固有的紋路,創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觀」。

貝多芬
⑴數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數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間悄然無聲,那跳動的音符似乎在瞬間變得沉寂。他,一個把音樂看作生命勝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對失聰之苦?然而,他做到了,雖是無聲,卻彷彿拉近了與心的距離,讓人們感到的是執著於音樂的心在呼吸。就是這樣,勇於經歷磨煉,煅造出了一位樂壇驕子——貝多芬
⑵要向挫折輕易言敗。這是快樂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喪失了聽力,這對他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戰勝了失去聽力給他帶來的重重阻礙,從痛苦的堅岩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他抗擊挫折的決心在旋律中躍動,他沉迷音樂的快樂在音符間流淌。於是,貝多芬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孫中山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
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Ⅲ 關於納蘭性德的材料作文和點評

一生恰如三月花——寫給納蘭容若

這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演繹了一段傾倒無數後人的傳奇。

撥開歷史厚重的帷幕,穿過層層歷史的煙塵,我看到了,那個充滿傳奇的惆悵男子,那個才華橫溢,清高如山間明月的文人,納蘭容若。只這四個字便是一闕絕妙好詞。唇齒之間流轉,芳香馥郁。也只有這樣的名字才配得上那些驚艷的詞句吧!

三百多年前,家家爭唱飲水詞,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呵。那是一種只有在遙遠的宋朝才有的輝煌。無怪乎王國維贊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一個為情而活為情而死的人。難怪那麼繁華的生活,那麼熱鬧的塵世,卻始終無法留住你的心。顧貞觀感嘆說,納蘭心事幾人知?

翻開《納蘭詞》,看到這樣幾句對你的介紹:「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又精騎射,十七為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後晉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邊塞。」生於溫柔富貴鄉,身處花柳繁華地的你,幾乎擁有世間的一切,但是你並不快樂。你喜歡山間的流雲,喜歡紅塵外的淡泊,或者寧願像苦行僧一樣芒鞋破缽的雲游天地之間。這一切的苦痛源自你的內心。周國平說:「人是一棵有生命的蘆葦,他的高貴在於靈魂。」蘆葦是脆弱的,而脆弱里的那份高貴更讓人心生敬意。

你身處官場,行走於仕途,心卻游離於喧鬧之外,你的心在很遠的別處。想到你,就會想起那句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那時你的父親正紅的發紫,可還不是一樣的身處江湖,身不由己,常常是在官場的傾軋中弄的焦頭爛額。你彷彿早已經洞穿了一切的未知,你知道,一切繁華只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切的浮華熱鬧,只不過是轉瞬即空。所以,你寧願放縱,在放縱里求的一絲輕松。你結交那些落拓布衣,結交那些不肯悅俗之人,喜歡他們圍繞著你,只有這時,你的內心才是寧靜的,歡悅的。

讀你的詞,總有一種無奈的薄涼,一種滄桑的況味。彷彿是走在秋天雨後的小徑上,那種涼意一直浸到靈魂深處。你把所有的欲說還休的心事寫進了詞里,那些讀了讓人百轉千回,愁腸百結的詞句;那些或濃或淡,或隱或現的詞句里包含了多少剪不斷,理還亂的心事,讓人去遙想……。。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兩句話,參透了世情。是不是所有的深情到最後都只有深重的遺憾?而你早已參透生命的玄機。應了張愛玲的那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遇見她的瞬間,你心神驚動。當時的驚喜無限,在日後看來怎會如此刺心?

「沉思往事立斜陽,當時只道是尋常。」這樣完美的意念,這樣深濃的情意,輕輕點破人心。殘缺也是一種美麗,就像為了等候秋天的落葉,我們熬過一個個青蔥的夏天。

你一生為情所累,所苦,難道你不知情到深處人孤獨嗎?你不知情深不壽嗎?我常想,你為什麼不能忘情,絕情些?何必作繭自縛,總是放不開?也許,你該滿足了,你有一個銘心刻骨的初戀情人,有一個賢淑大度的妻子,有一個仰慕你的小妾,還有一個至死不渝的紅顏知己,最重要的是你有一枝筆,有滿腹詩書。在你落寞,孤獨時,還有紅袖添香,還可以一吐為快。但是,你永遠有那麼多的化不開的濃愁,永遠讓那顆心黯黯的委屈著。「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你的生命註定是短暫的,短暫的如春日三月里的花。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早有預感,為什麼就連離開都是那麼凄美?煙花三月,柳絮紛飛的暮春,你隨春光一同逝去,猶如一首斷腸的小令。

梨花滿地,零落成雪,數不清的惆悵。那顆寂寞心是否安息,是否找到了它的歸宿?佛說,世間所有的情緣都是有前因的,無論經歷多少世的輪回,該清的總要清,該斷的總要斷。

曾經我好恨!恨你的不經風雨!你若像蘇軾那樣多些曠達豪放,不管經歷多少宦海浮沉總能站起來多好;如果厭倦官場,也可以像淵明一樣,去過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容若就是容若,正因為你是這樣的,你的名字才會經歷無數風雨,穿透歷史,來到三百多年後的今天,直至永遠。你就是你,永遠保持了自我,你才會是我今天欣賞的那個悲情才子。

輕輕合上《納蘭詞》,發出微微的嘆息。如水的暮色已漫延我的小屋,隔著歲月的長河,穿越三百多年的風塵漠漠,你聽到了這些低語嗎?這個世間,你從來都不會寂寞,你永遠活在懂你的人心裡。

Ⅳ 以「從容」為主題的作文材料及點評

從容

魏蘭《<浙案紀略>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版所能及。

任憑風吹浪打權,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水調歌頭·游泳》毛澤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威廉·亨利·西沃曾任紐約州長、州參議員。 內戰前夕,西沃有一天參加了民眾集會。與會人員都在推測最近軍隊的秘密調動是怎麼回事。一位婦女注意到了他的沉默,便挑戰似地問他:「州長先生,你對這個問題怎麼想?你能猜測一下部隊大概會往哪兒開嗎?」 西沃微笑著說:「夫人,假如我不知道內情的話,我早就把我的猜測告訴您了

從容的比較少,盡力而為了

作文素材及點評共300字到500字

在文具城堡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小精靈。有鉛筆小姐、鋼筆騎士、尺子公主、橡皮版擦矮子、塗改液權懶蟲和文具盒爺爺。
它們幫明明在考試中考了三科一百分,明明得了第一名。媽媽就帶明明去游樂園玩。晚上,媽媽和明明玩得太累了,不一會就睡著了。文具盒裡突然有爭吵聲。
鉛筆小姐穿著紅黑相間的連衣裙慢慢的走出來說:這都是我的功勞,因為沒有我,他怎麼考一百分?橡皮擦矮子穿著黑白相間的運動服走了出來說:你寫錯了還得我來擦乾凈,我的功勞最大。鋼筆騎士披著黑盔甲,帶了銀白色的長劍湊過來說:他考試也要用我的,我的功勞大。塗改液懶蟲穿著黃衣服懶洋洋的出來了說:沒有我你寫錯了字橡皮擦不幹凈的時候還不得用我來幫助你。突然有嗚嗚的哭聲。原來是穿著綠色裙子尺子公主,她一邊哭一邊說:他做數學的時候連線題、圖形題都是用我來做的,哭著哭著衣服上的色彩都弄花了。
吵著吵著,在一邊的文具盒爺爺說:明明得了一百分你們都有功勞,不應該吵起來呀?文具們覺得有道理就停止了爭吵。回到文具盒爺爺的身體里一起繼續睡覺了。

Ⅵ 作文素材及點評

成長的快樂
「呼呼…呼呼…」呼嘯的北風拂窗而過;「沙沙…沙沙…」連綿的小雨翩翩舞過。所有的聲音都那麼有韻律,隨著這「呼」這「沙」的韻律彷彿漸漸打開了我沉睡已舊的心門。
繁華敗落,春去秋來,我送走過了無數的冬天,迎來了無數的春天。然而,在這一送,一迎,一迎,一送中,我漸漸地走向成熟。記得那些天真純朗的笑聲;熟悉那稍粗卻嫩的嗓音;期盼那淳厚而陽剛的聲氣。
我成長著,快樂積累著…我成長著,煩惱堆積著。年齡越來越大,

Ⅶ 高中生作文摘抄點評

(是不是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啊,哈哈,我以前也用這手段~~)

生如夏花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註定疾步匆匆,從古到今……

——題記

回眸處

回眸處,歷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見遠古的蠻荒處誇父那如飛的箭步,踏破塵土,踩碎氣象,朝著那火紅的太陽永不停息地奔跑著。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帶領著人類走出了矗立的谷,萬尺下的深淵,走出了文明之路。

側視時

側視時,我看見那崢嶸歲月里,孫中山奔走於亂世鎮靜的腳步,那腳步曾停留在李鴻章的府衙,曾踏上過北上的火車,曾奔跑於起義的山岡之上。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姿勢,終使他趕上了時代的浪尖,沖碎了千百年來不變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

凝神望,橋上車水馬龍的過往,以卞之琳《斷章》中的姿態,時而見到孩童背著手執著這樣那樣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補習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販背著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車時的情狀;亦或見到笑臉洋溢的成群的老人們迎著朝陽一路小跑……

似乎誰都在跑,都在追趕著什麼,那跑動時被風吹起的發絲,順頰而下的汗珠,鞋上濺起的水花總是給人生命的蓬勃之氣。

靜思之,不覺置疑,那永遠保持不變的奔跑狀態從何而來?

是因為誇父對太陽的渴望嗎?是孫中山對現實的不屈嗎?是小孩對前途的希冀嗎?還是那生活的艱難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

再思量,不禁頓覺,人的一生好似征程,每個人都背著該負的重跋涉奔跑。奔跑即為生命的歷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態背後,是人們對生命不被磨滅的追求!

再回眸處,再側視時,再凝神望,生命的價值熠熠生輝,征程中,我們奔跑著,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懷著獨一無二的心情,追著太陽,追著浪潮,追著生命,追向心中的夏花燦爛處。

如夏花般,開得無比絢麗。

點評:

生活中「似乎誰都在跑,都在追趕著什麼」,這是作者看到高考話題後首先得到的啟示,那麼,這種「永遠保持不變的奔跑狀態從何而來」呢?這是作者從啟示中生出的疑問,正是有了這種疑問,也就有了這篇佳作。

文章結構精巧緊湊,作者先用三個小標題,引出三段美麗的文字,繪出了三幅震撼心靈的畫圖;繼而用三個問句,勾起讀者的深入思索:「是因為誇父對太陽的渴望嗎?是孫中山對現實的不屈嗎?是小孩對前途的希冀嗎?還是那生活的艱難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最後由表及裡,逐漸深入,憑借一句「追向心中的夏花燦爛處」自然收束全文,主題深刻鮮明。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希望用小標題在形式上創新,然小標題無法統領全文,無論在內容上、布局上均略嫌做作。既然如此,刪去無妨。(羅小軍)

Ⅷ 作文素材45個字加點評

有人說,成長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認為,成長的滋味並非如此簡單。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澀,可細細一品,總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
還記得那個細雨蒙蒙的下午,因為有些事,老師晚了一會放學。教室門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層水,而原本乾燥的土地這時也與水匯成了淤泥,讓人看了莫名的煩躁,彷彿要將心緒擰成結。我帶著如無頭亂絲般的心緒走出了校門。
驀地,一個熟悉的身影闖入了我的視線:爸爸。此時天色微暗,校門口家長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見爸爸的頭發上、衣服上、自行車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層淡淡的水霧。我三步並作兩步地跑出校門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帶疲憊的沖我笑了笑,拿出一個棉墊墊在有些濕的自行車後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車,我也側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爸爸賣力地蹬著車子。一陣略帶寒氣的風從我耳邊掠過,我微微仰頭,看見爸爸那烏黑的頭發里不知何時閃出了一抹銀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澀,不由自主地一低頭,那垂在自行車一側的雙腿已接近地面了。我彷彿一瞬間猛醒:我已不是從前的我了,我已經長大了,不該這樣讓爸爸勞累了。
想到這里,我讓爸爸停下了車,在爸爸那一抹略帶訝色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車,彷彿我就是在推著成長的車輪向前走……
到家了。我將沉重的車把靠在牆上,走進家門,輕輕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沏好的茶,看著它那升騰著的一抹淡淡的蒸汽,聞著它那馥郁的芳香,品著它那清苦的味道,彷彿是品味著成長。

閱讀全文

與作文素材及點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