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慎獨作文素材

慎獨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0-12-20 12:19:21

Ⅰ 以慎獨為話題的作文反例有哪些

小議「慎獨」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一旦置身於陌生的環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慎獨」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獨」.一個人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慎從事,不做違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獨」還是道德品質的「試金石」.《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養,就高下分明了.
「慎獨」更是社會生活的「凈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獨」精神,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可怕的是這種思想一旦「傳染」開去,別人也會以他為「榜樣」,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關鍵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即無人在場和有人在場都是一個樣,不讓任何微小邪惡的念頭萌發,這樣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日臻完善.
「慎獨」離不開嚴格要求自己.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裡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慎獨」也離不開自我反省.一個人要進步,就要經常地、認真地反省自己.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的、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蜚聲中外的醫學院士吳階平在年老時這樣反思自己:「我自己認為,在1950—1960這十年裡是取得了可喜成績的,那時自己也的確十分勤奮,但這並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堅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學研究中鍥而不舍的精神還遠遠不夠,自己也有偷懶、靠小聰明過關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學家們這種勤於反思、嚴於自律的精神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盞明燈,可幫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獨」是一劑良葯,可使你內心清朗,精神昂然.那麼,就讓我們用「慎獨」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盪為人,踏實做事,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Ⅱ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


小議「慎獨」
佚名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一旦置身於陌生的環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慎獨」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獨」。一個人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慎從事,不做違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獨」還是道德
品質的「試金石」。《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養,就高下分明了。
「慎獨」更是社會生活的「凈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獨」精神,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可怕的是這種思想一旦「傳染」開去,別人也會以他為「榜樣」,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關鍵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即無人在場和有人在場都是一個樣,不讓任何微小邪惡的念頭萌發,這樣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日臻完善。
「慎獨」離不開嚴格要求自己。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裡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慎獨」也離不開自我反省。一個人要進步,就要經常地、認真地反省自己。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的、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蜚聲中外的醫學院士吳階平在年老時這樣反思自己:「我自己認為,在1950—1960這十年裡是取得了可喜成績的,那時自己也的確十分勤奮,但這並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堅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學研究中鍥而不舍的精神還遠遠不夠,自己也有偷懶、靠小聰明過關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學家們這種勤於反思、嚴於自律的精神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盞明燈,可幫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獨」是一劑良葯,可使你內心清朗,精神昂然。那麼,就讓我們用「慎獨」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盪為人,踏實做事,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摘自《高中議論文閱讀訓練》)
簡評:
這是一篇說理透徹的議論文。
從身邊的種種「擺平」現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接著,用三個自然段闡述了「慎獨」的內涵,即「慎獨是什麼?」每段開頭都以一個形象的比喻句作為本段的論點,三句構成排比,結構嚴謹、思路清晰。把「慎獨」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課」、「道德品質的試金石,」、「社會生活的凈化器」。從個人上升到社會,三個比喻句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這里可謂「頗具匠心」!接下來,提出了一個觀點: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關鍵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這個觀點把「慎獨」這個觀點詮釋得「入木三分」!緊接著,又提出慎獨的方法:①嚴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舉了2005年感動人物:王順友的事例,貼進社會生活,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給文章注以「新鮮的血液」,使論據充分,有說服力。結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風景」,一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尋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飛揚!(高星雲)
例文1:
人生不能沒有慎獨
湖南新化一中高星雲
第一幕
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魯國郭門里
內容概要: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美貌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裹緊,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並沒發生非禮行為。
畫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夠堅守慎獨。深更半夜,面對楚楚動人的美女毫不動心,能挑戰自我,戰勝色慾,表現出讀書人的高尚人生修養。
第二幕
時間:宋朝
地點:子罕家中
內容概要:宋國有個人給大夫子罕送來了一塊好玉,子罕卻不肯收。送玉者誤以為他嫌玉的質地不好,急忙解釋它是塊經玉匠斷定的寶玉。豈料子罕卻
說:「我把不貪圖別人的財物當作『寶』,而你把這塊寶玉當作『寶』,如果你把它給了我,那麼我們都喪失了自己的『寶』。還是讓我們各自守住自己的『寶』吧!」
畫外音:子罕「以不貪寶」,被譽為千古美談。他身居高位,卻能兩袖清風,面對價值連城的美玉,能挑戰自我,戰勝物慾,堅持操守,毫不動心,表現出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時間:元代戰亂的某個夏日
地點:大梨樹旁邊
內容概要: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這時候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你不摘梨呢?」許衡就說了:「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亂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這么亂,管它是誰的梨。」許衡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畫外音:「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言約意豐!它充分顯示了許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則,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要時時牢記心中有主,不隨波逐流,挑戰自我,戰勝口欲,恪守慎獨。
第四幕
時間: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
地點:雲南馬班郵路
內容概要: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20年來一個人、一匹馬,走在一條路的艱苦而寂寞的郵路上。他冒著生命危險跋涉在人跡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來;口渴了,喝口泉

Ⅲ 慎獨作文素材

[慎獨作文素材]
《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慎獨作文素材。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慎獨自律,不為金錢所動,從而留下千古美談。◇ 秀才慎獨的故事。從前,有個又飢又渴的趕考秀才,路過一片熟透的桃林,雖然他對桃子充滿了渴望,但最終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繼續低頭匆匆趕路。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摘個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無主,我心有主。’◇ 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裡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名人名言】◇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幫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獨也。——《禮記·大學》◇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說山訓》◇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如此,大處亦如此,顯明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裡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之誠其意。——朱熹◇ 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劉宗周◇ 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 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這就叫慎獨。——劉少奇【精彩文段】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慎獨乃人生的至高境界。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能無為,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甚至無所不為!才能坦然面對一切世間沉浮榮枯!我們的內心世界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個世界一樣,當我們在無拘無束無人管制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放縱的情緒,這種巨大的內在力量,很有可能會驅使我們去為所欲為。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修養是否高深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立場是否堅定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能力是否強大的時候。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我們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條忠犬,可幫你避開處處陷阱,躲開種種是非;慎獨是一劑良方,可使你內心清爽,外形昂然。對我們而言,無論是對前程、對事業,也無論是對時下、對將來,慎獨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作文素材《慎獨作文素材》。我們時刻都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所謂清醒,也就是慎獨。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濃烈,或芳香,有了慎獨,它可以變得更醇厚;人生如畫,或素雅,或黯淡,或明麗,有了慎獨,它可以變得更美麗;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獨,它可以變得更動聽。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盪。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和法律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東漢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無一不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革命領袖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引用了該詞並賦予新意,他指出:對於認真進行道德修養的共產黨員來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無數革命前輩,由於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獨立作戰,正是靠這種高度自覺的慎獨精神,給後人留下了清白於世,忠誠一身的光輝典範。 慎獨修養離不開在實踐基礎上的內訟自省,離不開嚴格的自我批評和積極的思想斗爭,離不開經常性的自我道德審視、評價和揚棄。《論語》上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慎獨,注意清理思想深處隱而不顯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在微小的事情上暴露出來的錯誤觀念。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許多勞教人員就是因為缺乏慎獨意識,在某些無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僥幸,做了不該做的事,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直到進了監獄才懊悔不已。 朋友們,慎獨是懸掛在你心頭的一記警鍾,慎獨是阻止你陷進深淵的一道屏障,慎獨是提升你自身修養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而拒絕慎獨,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體內蔓延滋長,最終結果就是徹底毀滅自己。因此,為人做事都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防微杜漸,警鍾長鳴;不唯慎獨,還要慎權、慎欲、慎微、慎眾,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孤獨中磨礪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業,以逐步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並共同把我們全社會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的境界 不久前一位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試驗:事先在禮堂內隱藏幾部錄音機,然後老師領著100多名中學生進來坐下,禮堂里十分安靜。當所有的老師借故離開後,禮堂里馬上沸騰起來。十分鍾之後,老師們返回禮堂,拿出錄音機,將剛剛錄下的內容放出來,所有的人、包括全體學生都大吃一驚:錄音機里充斥著不堪入耳的臟話、粗話!這些醜陋的語言就出自眼前這些孩子們的小嘴!這個例子不是說孩子品德有多壞,但至少說明孩子們缺乏基本的自我約束能力。

〔慎獨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Ⅳ 有關慎獨的寫作素材

《楊震暮夜卻金》: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

《楊震暮夜卻金》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賄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靜之時,在沒有第三者知道的情況下,楊震作為王密的上司,同時又是他的恩師,堅決拒收重金,並且錚錚鐵言,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獨」的精神可嘉,堪稱歷代師表。故事雖小,其教育意義卻不小。一個人,從小到大,為民為官,白天黑夜,由人無人,都能嚴以律己,不貪不佔,拒禮拒賄,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規范,有口皆碑,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由此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感悟楊震的話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學習做一個高尚的人。

慎獨這個詞,現在不怎麼常見了,但在傳統文化里,特別是在講傳統倫理道德時,這是一個使用得十分普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詞語。
這個詞最早出自《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下,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或不注意的時候而干壞事。這是儒家所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或方法,稱之為「慎獨為入德之方」。南宋學者朱熹對這個詞作過這樣的說明: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明顯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裡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誠其意』。」
(《朱子語類》)
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以「慎獨」出名的人物,名聲最大的是東漢安帝時的荊州刺使楊震。這位以「性公廉,不受私謁」著稱,留下了個「清廉誡四知」的典故。《後漢書·楊震傳》有這樣的記載:楊震去荊州赴任,道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當年舉薦上來的,王密為了表示對楊震當年提挈之恩的感謝,「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楊震拒絕接受,說「我舉薦你是因為我了解你,你這樣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了楊震的一番話,「羞愧而出」。後人就把這件事當成「慎獨」的典型,流傳下
來。
大凡真正代表人類美好精神的東西,總是能跨越時代、跨越國界、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界限的。慎獨,這種高尚的精神情操就是這樣。在法國人寫的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與前面說的楊震的故事很相似,故事說:
「我的朋友到泰國旅行,在貨攤看見十分可愛的小紀念品,他選中了三個後就問價,女攤販回答是每個一百銖。他還價六十銖。說了半天,她就是不同意。最後她說:『我每賣出一百銖,老闆才能給我十銖報酬。若六十銖賣了,我就什麼也賺不到。』我這位朋友聽了心生一計,說:『這樣吧,你賣給我六十銖一個,我額外給你二十銖報酬,這樣,比老闆給你的還多,而我也少花些錢。雙方都有好處。』他滿以為她會立刻答應的,卻見她搖搖頭。他便補充上一句:『你的老闆不會知道的,別擔心。』她看看我的朋友,堅決地搖搖頭說:『佛會知道。』」
楊震說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還有這位泰國女攤販說的「佛會知道」,去掉裡面的神秘成分,其實說到底了,如果是兩個人辦的事,那是「你知、我知」,如果是一個人辦的事,那是「我知」,說「無人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所謂「慎獨」,就是要捅破「無人知道」這層窗戶紙。宋代學人陸九淵就明明白白地說過:「慎獨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說,慎獨即「處世當無愧於心」。這樣,把慎獨與誠實、不自欺欺人、無愧於心相聯系,就達到了一種相當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對遵守道德規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覺。
表面上的君子好當,表裡如一、人前人後都一樣的君子難做。「人生而有欲」,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當世,在物慾橫流,惟利是得的商品大潮中,在缺乏有效監督和制衡的權利場上,人人都面臨著「制欲」的考驗。多少人在這種考驗面前敗下陣來,落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場,這樣的事例舉目皆是,用不著在這里羅列了吧。如何將「欲」自覺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規范和法度要求允許的范圍之內,並且能「省察於莫見莫顯」之間,連不被人注意的細枝末節也不放過,當個「表裡如一,人前人後都一樣」的真君子,這
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養,過好「慎獨」關。

Ⅳ 以慎獨為話題作文 求材料求思路

慎獨
有人監督的話,我們可能會循規蹈矩,一切都做得很好,但是當獨自一人時,我們可能會放縱自己,要慎獨

Ⅵ 誰有關於「慎獨」的作文最好是原創。要是沒有給點提綱也好啊。或者給點材料

小議「慎獨」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一旦置身於陌生的環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慎獨」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課。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獨」。一個人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慎從事,不做違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獨」還是道德品質的「試金石」。《後漢書•楊震傳》有一則「暮夜無知」的故事: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無人時,同樣面對十斤黃金,楊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養,就高下分明了。
「慎獨」更是社會生活的「凈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獨」精神,就會降低自己的道德水準,只顧個人利益而無視他人利益。可怕的是這種思想一旦「傳染」開去,別人也會以他為「榜樣」,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風日下就成必然。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關鍵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即無人在場和有人在場都是一個樣,不讓任何微小邪惡的念頭萌發,這樣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日臻完善。
「慎獨」離不開嚴格要求自己。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2005年感動中國的王順友,一個普通的鄉村郵遞員,就是當代恪守「慎獨」的典範。他一個人20年走了26萬多公里的寂寞郵路。盡管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十分惡劣,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他說:「保證郵件送到,是我的責任。」在漫漫「孤獨之旅」上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在「一個人的長征」中,他服務無數山裡人的執著,為人類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慎獨」也離不開自我反省。一個人要進步,就要經常地、認真地反省自己。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的、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蜚聲中外的醫學院士吳階平在年老時這樣反思自己:「我自己認為,在1950—1960這十年裡是取得了可喜成績的,那時自己也的確十分勤奮,但這並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堅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學研究中鍥而不舍的精神還遠遠不夠,自己也有偷懶、靠小聰明過關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學家們這種勤於反思、嚴於自律的精神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防範各色各類的「糖彈」;「慎獨」是一盞明燈,可幫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獨」是一劑良葯,可使你內心清朗,精神昂然。那麼,就讓我們用「慎獨」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盪為人,踏實做事,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與慎獨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
© Arrange www.teachbao.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