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素材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朴,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莊稼之艱難;每一衣,便思紡織之辛苦。」勤儉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負責。讓勤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浪費的行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生活告訴了我們:節約不是省錢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史倡導勤儉節約,孔夫子把「勤儉」和「溫良恭讓」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則。周恩來和革命家們勤儉節約的故事眾所周知,成為美談,影響至今。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忘了優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總開著燈;涼爽的天氣,電扇竟還運轉著;洗手間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的躺著水,來來往往的人視若無睹;飯盒還剩一大半飯菜……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干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節儉意識作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美德,應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用節儉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勤儉節約一定會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樓主,如果答案可以,趕緊採納吧
❷ (勤儉節約,為父母減輕負擔)作文素材1000字
交代不明,自己?父母?閱讀潛在對象是誰?老師?同學?社會? 額,1000字。你幾年級啊?要寫1000字,我可以幫你寫,望採納 網路??我暈。。
❸ 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1、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的女王,她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2、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他們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3、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優良傳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先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在毛主席生前用過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就有一件穿過20 多年,已補過73次的睡衣。
4、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和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5、趙匡胤教女儉朴"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勤儉節約的意思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出自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有關於勤儉節約的感人小故事。勤儉節約可以是,節約吃穿用度。
❹ 關於節儉的作文素材
洛克菲勒:一枚硬幣的價值
一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陪朋友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在那家餐廳附近,他遇見一個年輕乞丐。乞丐拉著小提琴,向行人乞討。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美妙的聲音吸引了,他滿意地點了點頭,說:
「年輕人,你很有音樂天賦,不應該靠乞討度日。」乞丐驚訝地問:
「你是誰?」洛克菲勒笑著說:
「洛克菲勒,一個靠搬運油桶謀生的老頭兒。」頓時,乞丐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洛克菲勒從衣兜里掏出一張紙幣遞給乞丐,不小心將一枚硬幣帶了出來。硬幣在地上轉了一圈後,滾落到乞丐身後的排水溝里。洛克菲勒走過去,俯身將硬幣撿了起來,然後仔細擦去上面的污垢。
乞丐詫異地說:
「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樣有錢,根本不會在乎那枚硬幣。」洛克菲勒開玩笑似的說:
「也許,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討的原因吧。」就在洛克菲勒轉身離開時,那個乞丐疾步追了過去,囁嚅道:
「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給我的這張紙幣換那枚硬幣。」幾年後,洛克菲勒應邀參加一個音樂演奏會。在演奏會結束時,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急匆匆來到洛克菲勒面前,感激地說:
「洛克菲勒先生,你還記得那枚硬幣嗎?」說著,他從貼胸的口袋裡,摸出一枚閃亮的硬幣。
【多維解讀】
1.財富源於積累。失去一枚硬幣,對普通人來說,是小事,對身家百億的富翁而言,更是不值一提。可誰也沒有想到,洛克菲勒在乎的,恰恰就是這樣一枚小小的硬幣。因為他知道,再大的財富,也源於點滴的積累。
2.人生需要鼓勵。一枚尋常硬幣,一句暖人話語,讓乞丐成了小提琴演奏家。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卻又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鼓勵,原來如此美麗。
【名言為證】
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
一范繼亭
節約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大仲馬
【適用話題】
積少成多美麗的鼓勵成功背後轉變
❺ 關於自律與簡朴的作文素材
簡朴
1.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也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節儉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他在生活上堅決反對奢侈浪費。有一年,他被貶黃州,俸祿減少,這給生活上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渡過困境,它不僅辭退了身邊所有的僕人,而且自己更加節儉,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詳細的開支計劃,把所有的收入和手邊的錢都集中起來,然後將這些錢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這樣「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度過了難關。「君子以儉德辟難」,蘇東坡就是這樣做的。
2.
電視紀錄片
《毛澤東》
有這樣一個鏡頭,
毛澤東的保健醫生拿起一條毛澤東生前用的毛
巾毯,
上面滿是補釘。他說他曾多次勸主旗幟換條新的,
都被拒絕了。
這是毛澤東真實生活
的寫照。毛澤東在延安時穿的一套舊軍裝洗得發白,補釘就有
16
塊。他的一雙舊拖鞋,鞋
底都出了洞,鞋幫綻了線,縫補好繼續穿。
他曾說:
「一條毛巾毯我換得起,但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精神丟不起。
」
3.
莫言:夫人包的餃子最好吃
莫言的節儉體現在很多方面,常年都是兩套正裝換著穿,只有一個公文包,午飯也從不下館子叫外賣,也沒見他喝過除了水之外的飲料,幾乎不參加公司私人掏錢的聚餐。幾年前,他曾帶領記者代表團去日本北海道訪問。5年之後,在某次公開活動中,當年同去的一位記者發現,莫言居然還穿著去日本時穿的那件羽絨服。這對於莫言來說,很平常,他不講究吃穿。少年時想當作家,是因為聽說「腐敗」的作家一天三頓都能吃餃子。等到聲譽日隆,他最大的享受仍是在家吃夫人包的餃子。這也是他成名以來一貫的生活態度。2012年12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莫言與夫人杜勤蘭在當地華人華僑舉辦的歡迎宴會前,與眾人一起包餃子,他說: 「今天是我來瑞典吃得最好的一次,感覺像回到了家裡。」面對巨大的榮譽和蜂擁而來的媒體,這個農民出身的作家,依然保持著莊稼人樸素與勤勞的品質。
❻ 論節儉 議論文素材
勤儉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朴,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莊稼之艱難;每一衣,便思紡織之辛苦。」勤儉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負責。讓勤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浪費的行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生活告訴了我們:節約不是省錢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史倡導勤儉節約,孔夫子把「勤儉」和「溫良恭讓」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則。周恩來和革命家們勤儉節約的故事眾所周知,成為美談,影響至今。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忘了優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總開著燈;涼爽的天氣,電扇竟還運轉著;洗手間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的躺著水,來來往往的人視若無睹;飯盒還剩一大半飯菜……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干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節儉意識作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美德,應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用節儉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勤儉節約一定會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❼ 有關戒奢以簡的作文素材
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一文中,曾大加稱贊這位布衣將軍「一向習於勤儉樸素,有人以為過,我以為果能人人如此,官場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無獨有偶,「布衣元帥」彭德懷,更是一位一生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的光輝楷模。他不僅經常鞭策自己尚儉戒奢、杜絕腐化,而且一貫倡導艱苦創業、勤儉建國,不論在順境或逆境中,總是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始終如一。
歷史和現實的事實均已證明,這種尚儉戒奢、艱苦奮斗的精神丟不得,應予弘揚光大。最近看到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寫盡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貴榮華、窮奢極欲,導致的結局是樹倒猢猻散,寧榮二府分崩離析、一敗塗地。奢靡揮霍,不僅沒有給賈寶玉、林黛玉帶來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且也沒有使王熙鳳、薛寶釵等人落個好下場,飛揚跋扈一時的鳳辣子死後被一張破席捲出門去,其獨生女兒寄食在劉姥姥家。這固然是典型化的藝術描寫,卻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無度足以敗家亡國的歷史教訓。對此,不僅歷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連那些頭腦清醒的明君賢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從隋朝敗亡的教訓中,看到了「治安則驕奢易生,驕奢則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為鏡,在治國創業中堅持尚儉戒奢,有名的貞觀之治與此舉關系甚大。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勤勞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是我們革命隊伍的傳家之寶。如果「熱風吹得人暈醉,錯把中國當美國」,現在就搞什麼「福利型」的「高消費」,大興豪華建築,大蓋超級賓館,濫修殿堂廟宇,常擺高檔華宴,一味追求「翠蓋鳴濤,富麗堂皇」,「珍饈佳餚,花天酒地」,我想不僅預期的目的達不到,而且還會把崇高理想、雄心壯志、黨的宗旨、公僕本色、高風亮節等等一股腦兒「消費」掉。所以說,艱苦奮斗、勤儉樸素,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應當貫穿於修身、創業、改革、開放等治家治國的一切領域中,是振興中華、富民強國的長遠大計,絕非權宜之計,切莫掉以輕心,等閑視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詩人李商隱的這一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傳誦至今,正是因為它揭示了一條不容忽視和背離的警世真理。
解析:要寫好思想評論,首先要有正確的觀點,要有一定的理論修養,
❽ 關於節儉的作文素材 新穎的
洛克菲勒:一枚硬幣的價值
一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陪朋友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在那家餐廳附近,他遇見一個年輕乞丐。乞丐拉著小提琴,向行人乞討。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美妙的聲音吸引了,他滿意地點了點頭,說: 「年輕人,你很有音樂天賦,不應該靠乞討度日。」乞丐驚訝地問: 「你是誰?」洛克菲勒笑著說: 「洛克菲勒,一個靠搬運油桶謀生的老頭兒。」頓時,乞丐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洛克菲勒從衣兜里掏出一張紙幣遞給乞丐,不小心將一枚硬幣帶了出來。硬幣在地上轉了一圈後,滾落到乞丐身後的排水溝里。洛克菲勒走過去,俯身將硬幣撿了起來,然後仔細擦去上面的污垢。
乞丐詫異地說: 「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樣有錢,根本不會在乎那枚硬幣。」洛克菲勒開玩笑似的說: 「也許,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討的原因吧。」就在洛克菲勒轉身離開時,那個乞丐疾步追了過去,囁嚅道: 「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給我的這張紙幣換那枚硬幣。」幾年後,洛克菲勒應邀參加一個音樂演奏會。在演奏會結束時,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急匆匆來到洛克菲勒面前,感激地說: 「洛克菲勒先生,你還記得那枚硬幣嗎?」說著,他從貼胸的口袋裡,摸出一枚閃亮的硬幣。
【多維解讀】
1.財富源於積累。失去一枚硬幣,對普通人來說,是小事,對身家百億的富翁而言,更是不值一提。可誰也沒有想到,洛克菲勒在乎的,恰恰就是這樣一枚小小的硬幣。因為他知道,再大的財富,也源於點滴的積累。
2.人生需要鼓勵。一枚尋常硬幣,一句暖人話語,讓乞丐成了小提琴演奏家。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卻又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鼓勵,原來如此美麗。
【名言為證】
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
一范繼亭
節約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大仲馬
【適用話題】
積少成多美麗的鼓勵成功背後轉變
❾ 關於節約反對浪費的作文素材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歷代傳頌的一種美德。所謂勤,勤奮;所謂儉,節儉,就是指在生活中勤奮節儉。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具備了這種美德,就會與其生存發展息息相生,不管環境多麼惡劣,生活多麼艱難,道路多麼曲折,都會頑強生存,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終走向強盛;相反,奢侈腐化、鋪張浪費、坐吃山空,都會與其生存發展處處相剋,無論國家多麼強盛,家庭多麼殷實,個人多麼豪強,都會日見消蝕,一步步走向衰亡。正如前人所講:「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如似水推沙」,懂得這個道理,也就理解了中共中央最近提倡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意義,也就會自覺地厲行節約、勤儉建國,勤儉干一切事業。當前,我所正處在改革調整、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的就是勤儉節約這種美德,需要的就是艱苦奮斗,克勤克儉、勵精圖治的這種精神。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3、蘇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朴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