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科技便利生活的例子作文人物素材
自工業革命後,各國科技就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一開始,人們步入蒸汽機的時代,再來,人們電氣時代,現在,各家各戶的家用電器,隨處可見……
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科技的參與,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人們將不會像現在這樣,穿得俏美;人們更不會建起高樓大廈……反之,如果沒有科技參與我們的生活,那我們的生活將會和猿古時代一樣,枯燥無味!
現在,我們的國家一天天強盛,科技也隨之一天天發展,各式各樣的科技新產品一代換一代,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愛迪生經過無數次實驗後,終於發明了電燈,人們就不用生活在像熒光下的夜晚,晚上也可以像白天一樣正常工作……自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了超級水稻之後,農民們種出的水稻大大增產,人們就不愁食不果腹鬧糧荒……自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人們就不用坐輪船,坐汽車,更不用走路去很遠的地方,人們就可以坐飛機環球旅行,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金錢。總之,是科技改變了一切!如果沒有科技的發展,今天的一切就不可能實現!
科技影響現在,科技創造未來!
❷ 科技讓我們親近自然的作文素材
我從小生活在城市,很少有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因此我總盼望著這樣的機會。 一次偶然,我來到了一個我嚮往已久的夢境——龍山。林間鳥語花香,天空湛藍清爽,河水清澈見底。水從河壩邊漫出來,流到淺灘里。在此有幾處泉眼在流淌,與之交匯在一起,像一個個精靈在歡快地跳動,此刻我的心潮也隨之在此起彼伏,心中頓時產生一種想法:好想和它們一起嬉戲玩耍。心動不如行動,我立即脫下鞋襪,迫不及待地把腳邁進淺灘。 把腳放進水裡,任憑那涼絲絲的水在腳趾縫中穿梭,清爽無比。 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向淺灘深處走去。在那清澈的水底有許多石頭,這些石頭都經過了河水長時間的沖刷,磨去了稜角。我不禁感覺到河水的偉大。 這時,周圍的人們開始潑起水來,我也趕快加入了其中。我們互相把晶瑩的珍珠似的水珠潑向對方,在歡聲笑語中,看著我們一個個都變成了落湯雞,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盡情地玩著,可是時間總和人們作對,時間轉瞬即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那一輪紅日掛在樹梢,努力地綻放著最後的光輝。陽光灑在水面上,水波輕輕地盪漾,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在水面上灑了一層金子,耀眼奪目,讓我驚奇不已。最終,太陽落下了山頭,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美好的地方。 我想,生活在被尾氣與噪音所包圍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中是永遠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神韻與魅力的。我們只有親近自然,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親切起來。
❸ 科技與生活 作文素材【越多越好】
【正文】
科技與生活,在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刷新。已經改變的,定然還會不斷改變。回眸遠去的美好,我們是否從心底呼喚回歸?
假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穿越到今天,面對功能強大的小小手機肯定會瞠目結舌。一如當年的世界震撼於他的小小電燈泡。曾經改變人類文明進程和生活方式的巨人,今天亦將被手機改變。
科學發明是一把雙刃劍,「曼哈頓計劃」成功了,核武器誕生了,廣島長崎抹平了,愛因斯坦卻憂心忡忡: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將會是用木棒和石頭打。手機讓人遍知天下事,即時互動,視聽無敵。同時,那些垂簾聽雨、淚眼問花、剪燭挑燈的美好情懷正在遠去,自然環境和心靈家園都已改變。
愛迪生用燈光盪滌了黑暗,都市成了不夜城,但泛濫的霓虹燈進而演化成「光污染」,人們從渴望進城到開始逃離。手機和計算機消除了空間的距離,消滅了鴻雁傳書的企盼,天長日久,囿青春於斗室蝸居,產生了大量宅男宅女,誕生了許多熱衷於漫遊於無邊網路的寂寞孤魂。
未來——還有天然綠樹製造的木棒嗎?未來——還能收到滿紙思念的墨跡嗎?這是一個問題。
所有的古典都是曾經的繁華現實,所有的流行與驚艷也正在沉澱為明天的古典。不變的,是人對尊嚴與幸福的不懈追求。手持手機的我們,更需要真實的心靈觸摸,更需要發燙的臉頰相擁,而不僅僅是虛擬世界的聊天種菜。
生活在高科技朝代,手持華麗手機,當然是幸運的。但在高像素、高品質、一款比一款精美、一代比一代功能強大的手機面前,要內守本真,外聽天籟,不為物慾所迷,留住以人為本的情懷,是很不容易的。
愛迪生的發明是偉大的,喬布斯的創意是偉大的,但更偉大的是現實生活和心靈的塑造。用方寸手機聞天下事,觀天下景,固然十分新鮮愜意,但我們的現實生活,須得自己去尋找、去觀賞、去體驗。回歸自然,回歸自我心靈,回歸現實生活,才會更加真實親切,更加溫暖恆久。吃不膩的是粗茶淡飯,最真的是自然的笑臉,最美的是媽媽的嘮叨。高科技為人所用,才是符合人性的最佳選擇;被物慾控制靈魂,讓人性膜拜於科技產品,是物奴,是異化。
我們在從手機那裡得到許多美好的同時,要學會放下某些東西。否則,終將被手機異化。有為獲得iphone而賣腎的瘋狂青春,就絕沒有對父母親情的牽掛;有聽蟬觀荷的盎然意興,才會有一葉知秋的穎悟和智慧。
我們的世界,需要兩種力量並存:科技文明與精神家園。一切發明創造,始於人、歸於人,服務人、幸福人。假如讓你放下手機游名山,閑沐山風,坐觀溪水,靜聽花開的聲音和自己的呼吸,樂之醉之,舞之蹈之,你願意嗎?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手機可以聞天下,可以悅身心,可以推進社會的民主自由。但手機不能生產春天,真正的春天在腳下的大地。手機里的春天是虛擬的,無論聲音多麼逼真、圖像怎樣PS。
愛迪生解決了視覺的光明,但還有心靈的蒙昧;喬布斯設計出非常人性化的手機,但還有人性本身的乾旱需要自己一生不斷灌溉;書寫系統解決了溝通的標准化,但你的手跡更能體現你的心聲。你的親人,更希望拉著你的手,感受你真實的肌膚暖涼;更希望面聆笑罵,傾聽你的喜樂感傷。你我如是,愛迪生、喬布斯亦如是。
還是把手機當作一個供自己驅遣的工具吧,視聽有度,使用有矩,互動有德。把目光和投向生活,投向自然吧,在那裡去實現自己最真最美的夢。
【評析】
可以說是帶著欣喜與雀躍讀完全篇的。作者用流麗而歡暢的筆墨為我們構建了科技與人文共同發展相互和諧相互促進的美好畫卷,對現代人的「科技迷失」進行了善意的提醒與誠摯的規勸。語言精美,文筆流暢,見識不俗,一唱而三嘆,一波而九轉。文內的許多警句都值得我們留戀駐足,深深品味。「未來——還有天然綠樹製造的木棒嗎?未來——還能收到滿紙思念的墨跡嗎?這是一個問題。」「被物慾控制靈魂,讓人性膜拜於科技產品,是物奴,是異化。」「愛迪生解決了視覺的光明,但還有心靈的蒙昧;喬布斯設計出非常人性化的手機,但還有人性本身的乾旱需要自己一生不斷灌溉。」
在科技的現代與便捷中,願人類美好而長遠的發展。
【評分】60分
欣賞完這篇2014高考作文材料:科技與生活,大家是不是得到許多啟示呢?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跟他寫的一樣好,那麼,就來投稿吧。
❹ 關於科技帶帶動商業的作文素材
今年九歲了。我抄長著一襲個大大的腦袋,上面有一雙滴溜溜的眼睛,忽閃忽閃的黑眸子外面,還有一副眼鏡呢。
隆鼻子下面是一張大嘴,講起話來口若懸河,似開閘洪水一發不可收拾。我多才多藝,同學們還都叫我「小畫家」呢。這是因為,我在班裡最擅長畫畫了。一有空便畫畫,而且每幅畫畫的都栩栩如生。因此,美術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把我的畫作「範本」。而且我畫的「綠色世博」還在「欣欣荷,我心目中的綠色世博」中榮獲了二等獎呢!
當然,我最喜歡的就是看書了。我一旦翻開書,就會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根本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就連說話的聲音都聽不見了。什麼,不信?那就給你舉個例子吧: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小學生》,那時已經晚上六點了。爸爸走過來說:「余俊傑,該吃飯了。」我的耳朵似乎失靈了,仍舊一動不動地盯著書中的內容。「一、二——」爸爸喊數的時候,我才慢悠悠地站起來,問道:「什麼?」「什麼?!」
頭上已經響起「篤栗子」聲,接著我後面的看書時間也「光榮犧牲」
❺ 關於現代科技發明的作文素材庫
現代的科技發展迅速.「千里眼」,「順風耳」已出現了.日行萬里已不是幻想.可是在這似乎美好的表面下,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隱患:環境污染.
電的發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現.電視、電腦、手機、吸塵器等等一系列現代工具已經代替了手.很受人們歡迎.可是,它們需要電來發動,電煤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是極不利於人體的.
一次性筷子,看上去很衛生.可是這些一次性筷子是砍伐樹木所製造的.一棵成長二十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雙至8000一次性筷子.我們一年就要吃掉1000萬箱一次性筷子.
汽車、飛機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們.但汽車所排放出來的尾氣,會污染環境;飄向天空,會形成酸雨;被人體所吸進會有生命危險.
現在的環境已經被極度污染,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愛護環境
利大:從許多方面表現出來:從醫學說:各種現代化技術的出現,激光手術等,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從天文方面: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的發明,比如氣象衛星,能精確的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從人類生活方面:各種電器使人們生活舒適,比如空調,冬暖夏涼,;當然,科學的進步不可避免的伴隨著負面影響,但有利的一面畢竟占著絕大部分.
從有了網路,就有了上網的人;有了上網的人,便有人說上網的利弊.今天,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學生上網的呢?我覺得應當一分為二的看.
網路最初是運用於企業的,用來查閱公司所需的資料,也用來洽談生意.這時的網路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積極的.此時的網路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還沒有什麼利弊之分.
隨著技術的提高,網路日趨完善,也漸漸普及了.為了更適應大眾的需要,有了網路游戲,有了QQ,有了各種各樣的版塊.於是,上網的人更多了,當然有大學生.大學生上網,理由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為了尋找一位網友以打發時間;有的為了網路游戲而不分晝夜;有的為了網上電影以此來「充實」生活.當然,也有為了學習的.我就親耳聽說一個建築系的學生為了畫圖而包了兩次夜.暫不說他包夜的行為是否不當,是否於身體不益,單說他對網路的利用,他在利用網路.我不得不插一句,何為「利用」呢?我覺得,在這,利用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運用.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藉助於電腦,利用於網路,可以做成許多過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這是利?是弊?
作為一個旅遊系的學生,我也是常上網的.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旅遊的信息.有景點的介紹,有旅遊信息的發布,有國家對旅遊業政策的公布.這些,可以說是最新、最快的.對於旅遊業這樣一個敏感的行業來說,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著早一步抓住機遇.這是利?是弊?當然,網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謠言,有謬論,如果不加辨別,一概採納接受,並且因此而釀成巨大的失誤.這又是利?還是弊呢?
網路是四通八達的,上了網,可以認識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國的、外國的,當然也會有好人、壞人.上了網,有了網友,互通有無,彼此相互聯絡,提供彼此意見、建議,建立一種良好的網上友誼.這是利?還是弊?整天沉迷於網上聊天,不上課,什麼事也不幹,只為了網上沖浪,與網路那端的人虛無縹緲地扯上半天,最後還有可能誤入歧途.這是利?是弊?
人人都說網路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間把你想知道的東西呈現出來;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覓不著的老版雜志;可以搜索到一些書本、報刊上還未出現的前沿知識.你可以用它來豐富自己,真正達到一種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的境界,達到一種一台機便知前沿科學的境界.這是利?還是弊?也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有著卓越的網路知識,利用網路來發財,一種不義之財.當然,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這也是一種運用,不過是一種具有破壞力的運用.如此說是利?是弊?
其實,網路本無利弊,利弊在於上網之人.學了馬哲,知道人應當發揮自身能動性,上網也是如此.有時,利與弊只一線相隔,單看上網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發揮自身能動性的.
如今,大學生上網已是一種趨勢了,也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說,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弊大:上面說道我們每個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遠了,這就使得我們看到是只是遠處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該做的,就像歷史上那些想找長生不了的一些君主們一樣,葯物是拿來治理疾病的,結果他們去盲目的投資去為了達到一些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結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眾,就有了人民現在在電影里看到的宏觀場面了,讓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謂的世界奇跡.科技的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的是便利,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利:我們可以去我們想要去的地方,人們在不斷的探索,在未來可能回連《太陽中心》學會被推翻.在科技發展進步的現在沒個人可以享受到那些歷史人物所享受不到東西,每個新人對這個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使環境破壞.對自然的危害:
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製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於製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佔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電腦:因為電腦,有了網路,有了網路游戲.所以,青少年無法自拔,荒廢學業,無所事事.
汽車:人口膨脹,如果每人一部汽車,人類還有生活空間么?
空調:降低了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小了免疫力.
這個辯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列舉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壞處,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著壞處的話,那麼對方就很可能抓住這一點攻擊你們:對方辯友,你們總是列舉科技的種種壞處,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什麼人類還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呢?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強調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正是為了這把雙刃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這是因為對於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夠使得科技始終在人類的掌握之下不會反過來禍害人類.
結論:科技的發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發展,發展首先得凈化思想,只有沒個人的思想和心靈得到發展和提高了,所開發出來的高科技開能永久的有益於人類的發展,自然的和諧!
❻ 現代科技的利與弊作文素材
現代的科技發展迅速。「千里眼」,「順風耳」已出現了。日行萬里已不是幻想。可是在這似乎美好的表面下,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隱患:環境污染。
電的發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現。電視、電腦、手機、吸塵器等等一系列現代工具已經代替了手。很受人們歡迎。可是,它們需要電來發動,電煤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是極不利於人體的。
一次性筷子,看上去很衛生。可是這些一次性筷子是砍伐樹木所製造的。一棵成長二十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雙至8000一次性筷子。我們一年就要吃掉1000萬箱一次性筷子。
汽車、飛機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們。但汽車所排放出來的尾氣,會污染環境;飄向天空,會形成酸雨;被人體所吸進會有生命危險......
現在的環境已經被極度污染,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愛護環境
利大:從許多方面表現出來:從醫學說:各種現代化技術的出現,激光手術等,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從天文方面: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的發明,比如氣象衛星,能精確的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從人類生活方面:各種電器使人們生活舒適,比如空調,冬暖夏涼,,;當然,科學的進步不可避免的伴隨著負面影響,但有利的一面畢竟占著絕大部分。
從有了網路,就有了上網的人;有了上網的人,便有人說上網的利弊。今天,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學生上網的呢?我覺得應當一分為二的看。
網路最初是運用於企業的,用來查閱公司所需的資料,也用來洽談生意。這時的網路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積極的。此時的網路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還沒有什麼利弊之分。
隨著技術的提高,網路日趨完善,也漸漸普及了。為了更適應大眾的需要,有了網路游戲,有了QQ,有了各種各樣的版塊。於是,上網的人更多了,當然有大學生。大學生上網,理由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為了尋找一位網友以打發時間;有的為了網路游戲而不分晝夜;有的為了網上電影以此來「充實」生活。當然,也有為了學習的。我就親耳聽說一個建築系的學生為了畫圖而包了兩次夜。暫不說他包夜的行為是否不當,是否於身體不益,單說他對網路的利用,他在利用網路。我不得不插一句,何為「利用」呢?我覺得,在這,利用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運用。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藉助於電腦,利用於網路,可以做成許多過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這是利?是弊?
作為一個旅遊系的學生,我也是常上網的。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旅遊的信息。有景點的介紹,有旅遊信息的發布,有國家對旅遊業政策的公布。這些,可以說是最新、最快的。對於旅遊業這樣一個敏感的行業來說,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著早一步抓住機遇。這是利?是弊?當然,網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謠言,有謬論,如果不加辨別,一概採納接受,並且因此而釀成巨大的失誤。這又是利?還是弊呢?
網路是四通八達的,上了網,可以認識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國的、外國的,當然也會有好人、壞人。上了網,有了網友,互通有無,彼此相互聯絡,提供彼此意見、建議,建立一種良好的網上友誼。這是利?還是弊?整天沉迷於網上聊天,不上課,什麼事也不幹,只為了網上沖浪,與網路那端的人虛無縹緲地扯上半天,最後還有可能誤入歧途。這是利?是弊?
人人都說網路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間把你想知道的東西呈現出來;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覓不著的老版雜志;可以搜索到一些書本、報刊上還未出現的前沿知識。你可以用它來豐富自己,真正達到一種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的境界,達到一種一台機便知前沿科學的境界。這是利?還是弊?也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有著卓越的網路知識,利用網路來發財,一種不義之財。當然,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這也是一種運用,不過是一種具有破壞力的運用。如此說是利?是弊?
其實,網路本無利弊,利弊在於上網之人。學了馬哲,知道人應當發揮自身能動性,上網也是如此。有時,利與弊只一線相隔,單看上網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發揮自身能動性的。
如今,大學生上網已是一種趨勢了,也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說,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弊大:上面說道我們每個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遠了,這就使得我們看到是只是遠處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該做的,就像歷史上那些想找長生不了的一些君主們一樣,葯物是拿來治理疾病的,結果他們去盲目的投資去為了達到一些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結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眾,就有了人民現在在電影里看到的宏觀場面了,讓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謂的世界奇跡。科技的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的是便利,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利:我們可以去我們想要去的地方,人們在不斷的探索,在未來可能回連《太陽中心》學會被推翻。在科技發展進步的現在沒個人可以享受到那些歷史人物所享受不到東西,每個新人對這個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使環境破壞。對自然的危害:
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製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於製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佔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電腦:因為電腦,有了網路,有了網路游戲。所以,青少年無法自拔,荒廢學業,無所事事。
汽車:人口膨脹,如果每人一部汽車,人類還有生活空間么?
空調:降低了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小了免疫力。
這個辯題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列舉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壞處,因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著壞處的話,那麼對方就很可能抓住這一點攻擊你們:對方辯友,你們總是列舉科技的種種壞處,似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什麼人類還要繼續發展科學技術呢?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砸爛愚昧和落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強調科技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正是為了這把雙刃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所謂良葯苦口利於病,這是因為對於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夠使得科技始終在人類的掌握之下不會反過來禍害人類。
結論:科技的發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發展,發展首先得凈化思想,只有沒個人的思想和心靈得到發展和提高了,所開發出來的高科技開能永久的有益於人類的發展,自然的和諧!
❼ 找關於科技環保作文素材,急!!!!!!!!
1、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
2、除了相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
5、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對您微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
8、欲攬春色入自家,無可奈何成落花。
9、我是一隻小小小鳥,總是飛呀飛不高。
10、1 + 1 = 2,一棵樹 + 一棵樹 = 一片樹林
11、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12、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13、保護樹木,就是保護自己
14、芬芳來自鮮花,美麗需要您的呵護
15、綠色——生命之源
16、踏破青氈可惜,多行數步何妨
17、紅花綠草滿園栽,風送花香碟時來
18、花開堪賞直須賞,莫要折花空賞枝
19、花草叢中笑,園外賞其貌
20、我為你美麗的心靈綻放
21、帶走的花兒生命短暫,留下的美麗才是永遠
22、願君莫伸折枝手,鮮花亦自有淚滴
23、森林是氧氣的製造工廠
24、草木綠,花兒笑,空氣清新環境好
25、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26、種一棵樹,種一枝花,世界會更美好
27、草兒可愛,大家愛
28、距離產生美,謝絕親密接觸
29、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
30.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第二組]
萋萋芳草青,賤踏何忍心?
欄桿攔人,人自攔心。
生命如歌,讓綠色來渲染這美麗的旋律。
動物:別再獵殺我們了,好嗎?難道人類認為朋友太多了嗎?
要想小草好,請不要在小草上手舞足蹈。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你忍心傷害我們的母親嗎?
綠色的校園,綠色的家,美麗的環境靠你我他。
生命如此短暫,請不要將我傷害。
你在我心中最美,請不要將我摧毀。
人人愛花草,空氣環境好。
讓優雅的環境與美好的心靈同在。
美化校園環境,就是美化我們的生活。
環境衛生的潔凈,有您的一份文明。
地球是我家,環保靠大家。
環保做不好,生命就難保。
綠化環境,凈化心靈。
鳥兒渴望潔凈的天空,人類渴望綠色的家園。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愛護自已。
校園美如畫,受益你我他。
為了校園一片綠,珍惜腳下每顆草。
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做綠色人生使者。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
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一起動手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促綠色消費,做綠色選民
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❽ 有關科技的作文
希望您看完作文後點擊「滿意採納」,這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和支持!
科技之旅
今天,家人終於決定去我朝思暮想的神秘之地——廣州科技中心了。這個在網上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館,能給我帶來多少知識,又能給我帶來多少奇特的體驗呢?
帶著重重的疑問,我們來到了科技館。
入館買票後,我便迫不及待地進入了「飛天之夢」專區。可能是因為太空離我們實在太遙遠,所以對它有著難以磨滅的印象,對航天事業有著深深的敬佩之情,才會選擇第一個參觀。
走進專區,迎接我們的是人潮如涌的壯觀景象。我東看看,西瞧瞧,覺得每個項目都值得體驗,可是排隊的人很多,特別是有一個穿著航天服來拍照的項目,排隊的人多的隊都排到門口去了。我選了一個感受太空行走的項目,人雖然多,但很快就玩完了。這是由一個環形圈和一個幾乎平躺的椅子組成的器材,體驗著又坐在椅子上,腳在環形圈上走路。輪到我了,志願者姐姐為我繫上安全帶後,我便開始行走。我心裡怦怦直跳,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可還沒到頂,就被轉下來了,我不服氣,轉了第二圈。兩圈下來,我已經感到頭暈目眩,沒想到,志願者姐姐卻說:「再轉一圈吧。」「什麼,還轉?你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心裡想著,可又一想「要是不轉,豈不是顯得我膽小?」我這倒霉催的!」於是,我又轉了一圈。當我走下七彩的時候,頭一次感到投入大地的懷抱是多麼幸福,多麼安穩。
接著,我選了一個不用旋轉,只用吹風的項目。這個項目是讓體驗著的雙手穿上「機翼」,在風中擺動,感受升力。排隊的人依然很多,而且速度很慢。我等得不耐煩了,就讓媽媽排著隊,和爸爸在一旁擺弄熱氣球,弄完之後,見還沒到我,便讓爸爸排隊,我和媽媽去看「地球之聲」,來來去去,都是爸媽輪流「值班」我去玩。終於輪到我了,我雙手穿著「機翼」,在大風中不停地上下擺動,我感到風一會兒從上面滑過,一會兒從下面穿過,好玩極了。
除了上述項目以外,我們還玩了許多其他的項目,參觀了另外的幾個專區,在這就補一一介紹了。希望大家能夠親身體驗其中的樂趣,感受從古至今科技的飛速發展,領略科學家們的只會和創造能力。
❾ 有關科學的作文
神奇的科學的作文
今天下午,我放學回到家,做完了作業以後,有點兒渴,准備喝一杯蜂蜜水,就在這時候,裝蜂蜜的瓶子的蓋子卻打不開了,怎麼辦呢?我馬上讓站在一旁聽收音機的外公幫我把蓋子打開,因為外公是我們家力氣最大的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外公居然也打不開。我頓時心急如焚,外公卻面不改色,他平靜地對我說:「連我也打不開這個蓋子,你說該怎麼辦呢?」我搖搖頭對外公說:「不知道。」外公得意洋洋的對我說:「我們應該用科學來解決問題。」
只見外公從碗櫃里拿出一個碗來,然後在那個碗里倒了滾燙的剛燒開的水,再把裝蜂蜜的瓶子打開了。我一邊喝蜂蜜水一邊聽外公給我講其中的科學原理。外公對我說:「這其中利用了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一開始打不開蓋子是因為瓶子在冰箱里存入的時間太久,因為溫度低,瓶子和蓋子都委縮了,蓋子自然就打不開了,而現在我能輕而易舉地把蓋子打開是因為蓋子接觸到了溫度高的開水,物體受到熱,就會膨脹,膨脹了蓋子就會變大,自然蓋子很容易就打開了。熱脹冷縮最明顯的是氣體,人也是一樣,在冬天,人會冷得縮成一團,而在夏天,人會熱得打手臂都張開……」我頓時豁然開朗,熱脹冷縮的原理我以前不是學過嗎?聽完外公的一席話,我頓時覺得科學世界真奇妙生,就如同科學老師曾經對我們說過的一句話:「我現在教給你的知識在你現在的生活中不一定用到,而在你以後的生活中一定能夠用到。」
通過這件事,我更加熱愛科學了。
❿ 科技作文的素材
地球上至今最成功的一種動物要算是恐龍了。恐龍雄踞地球有1億年之久,種類繁多,水裡、空中和陸地都有它們的蹤跡。恐龍在中生代極之繁盛(中生代,即距今1億8100萬年至距今6300萬年的一個地質年代),而恐龍在中生代末期時絕種,從地球表面消失。差不多同一時期,地球上所知動植物種類,也有一半滅絕。這樣數量龐大的生物滅絕,發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自然引發
起各種不同的猜想和假設。有人認為,恐龍絕種可能是因為它們已過度發達,身軀體積和神經系統不相稱,使它們反應遲鈍、覓食困難,更要面對當時出現的較小、較靈活的哺乳類動物。有人認為,當時部分恐龍所依靠維生的植物,進化成開花植物,恐龍適應不了,終致餓死。這個物種大量滅絕的時期,正好是中生代的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和新第三紀(Tertiary Period)之間,所以又稱C-T滅絕現象(C-T Extinction)。無巧不成書,在這個遠古的年代,地球的岩層里,夾上了一層不薄的紅棕色黏土。地質學家在世界多個地方,例如義大利、法國、突尼西亞、丹麥和紐西蘭,都能找到這種夾在白堊紀和第三紀的岩層之間、質地較細的黏土,而從這層黏土的厚度,估計這層黏土沉積而成的時間並不長,只在以百年計的時間內便形成了。美國一位物理學家艾弗里斯(L.Alvarez)和他的地質學家兒子,假設這層黏土的來源,並非地球物質沉積而成,而是當時連續不斷落到地球表面的一些微隕塵。假如他們的假設成立,這層紅黏土裡銥(Iridium)的含量,應比地球其他岩石要多。分析結果證實,這層黏土裡銥的含量,比其他地質的岩石,高出30~160倍等。這項結果支持了艾弗里斯的假設,即這層沉積物來自太空而非地球。
不斷沉降地面的微隕塵,又怎樣能導致當時地球生物,包括恐龍的大量滅絕呢?科學家初步提出的答案,是將那些銥帶到地球的不是微隕塵,而是一個體積龐大的物體,一如現今我們所知的小行星。這一顆小行星和地球碰撞,沖擊起大量塵埃,遮天蔽日,令到晨昏顛倒,生態失去平衡,甚至使地軸傾斜角度改變,以致氣候巨變。如果我們單要解答的問題,是恐龍為什麼會消失,或許可以採納恐龍過度發達、或恐龍蛋給纖小靈巧的哺乳類動物吃光等等的理論,可是當我們發現連當時白堊紀末海底的物種也消失凈盡時,就難免對上述理論提出質疑。只有一種全球性的災難,才能留下這樣深遠的影響,而科學家相信,一顆撞落地球的小行星,就是理想的答案。
有些科學家卻有不同的見解,他們手上更有古生物學和化石作證據。他們認為大規模物種滅絕是周期性的,而這周期大約為3000萬年。美國兩名科學家,追查過去2億5000萬年間600種海洋生物的演變和滅絕,發現每隔2600萬年,海洋生物中便出現一次大規模的絕種現象。既然每隔一段時間,地球上的生物便遇到一次災劫,有什麼自然現象,可以解釋這個周期性呢?
上面提過小行星撞擊地球,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恐龍絕跡。但是飛近地球而體積龐大的小行星不多,況且要使它帶來的銥,分布在地球各處,這個撞擊地球的物體,假如有5~10千米的直徑,也要以每秒60千米的高速撞擊地面,小行星在運行時並沒有這樣高的速度。科學家於是將注意力轉到彗星。
彗星源於何處?早於50年代,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J.Oort)已經提出彗星雲的學說。奧爾特統計過彗星的軌道,認為離太陽5萬個天文單位處,有一個好像殼一般包圍著太陽系的彗星雲,裡面有大約千億個彗星的核心,這些彗星的核心受到其他星的引力擾動,便會脫離彗星雲,有些會飛向太陽,讓我們見到,有些則可能消失於星際空間。為了解釋物種滅絕的3000萬年周期性,科學家提出一個類似的假設:在奧爾特的彗星雲和冥王星之間,有一個藏量更豐富的彗星雲,裡面有1萬億個彗星體,只要受到騷擾和適當的推動,便會「跌」入太陽系內部,有些彗星的軌道,假如是和地球相切,便會有機會變成轟擊地球的太空炸彈。
假如真有這樣一個彗星雲,比奧爾特推論的那個更為接近我們,有什麼因素可以使彗星雲里的彗星,脫離穩定的軌道而飛進太陽系的內部、撞擊我們的行星、引起廣泛的破壞呢?這里,科學家提出了兩個可能的答案來交代使彗星脫離彗星雲的引力擾動:一是一顆又小又暗的紅矮星、二是質量要比太陽大1000到1萬倍的星際雲。第一個答案中的紅矮星,環繞太陽公轉,轉一圈要2600萬年,當最接近太陽時,足以擾動彗星雲里的彗星,使大量彗星在短時間內飛入太陽系的內部。第二個答案中的星際雲,位於我們這個銀河系平面,太陽系運行到這星際雲25光年處時,彗星雲裡面的彗星,受到星際雲引力的擾動,也會飛到太陽系的內部,而太陽系每3300萬年,便穿越銀河平面一次。不過在這里,科學家也謹慎起來,原因是上述的兩個可能性,是假設上的假設:這兩個可能性是用來解釋彗星怎樣從彗星雲釋放出來,而彗星本身,也是一個假設。至於那顆擾動彗星雲的紅矮星在哪裡,或是那堆質量龐大的星際雲如何讓我們觀測到,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小行星或彗星,無論是否有這個約3000萬年的滅絕周期,要是真有一個小彗星撞擊地球,其破壞力之巨是毋庸置疑的了。中生代的恐龍,或許真的見過這樣一個可怖的景象:一顆彗星,已經非常接近地球,從表面上看,大到遮蓋了半邊天空。彗星和大氣層磨擦,發出眩目的光芒,迅即擊中遠古地球其中一個海洋。在慧星落點的海水,立即化為蒸氣,並且劇烈膨脹,發出轟然巨響;海水被激起數十米高的海嘯巨浪,向四方八面洶涌奔去。而撞擊產生的空氣激波,也隨之而至,海洋近岸的動物植物,不被海嘯捲走,就是被空氣激波震死。一個巨大的蘑菇雲,慢慢在大氣層上升,因為撞擊而解體的巨星,其物質化成微細的顆粒,隨著這個蘑菇雲升上大氣層高處,而撞擊產生的地震震波,也從撞擊點環繞地球傳播開去 。撞擊點附近幾百千米,開始颳起強風,同時受升起的塵埃水氣遮掩,暗無天日,大風夾著雨點和冰雹,橫掃大地。幾日之後,環境似乎開始穩定下來,但大氣層里塵埃微粒大量增加,天空變得灰暗。數星期內,微塵隨著大氣層的氣流,彌漫開去,逐漸平均地分布在大氣層中。水氣以微塵為核心積聚,積成厚厚的雲層和長期而且大量的降雨。
從太空回望,這時的地球,見不到陸地海洋,只呈現白茫茫的雲海,且全無縫隙,雲頂反射太陽光,使地球成為耀目的行星。但在雲層之下,地面上和海洋,生物開始和陽光隔絕。植物沒有陽光,慢慢凋萎;素食動物失去了糧食來源,大量餓死;食肉動物也只有在一片漆黑里覓食,水棲動物也窒息而死。只有那些依靠植物腐爛的殘渣為食物,或機巧靈活而逃過被同類捕食的動物,才可以倖存世上。生物界的面貌,就這樣來一個徹底的改觀。當太陽的光線在數年後再次穿過雲層,射到大地和海洋時,微不足道的哺乳動物,已經完全取代了曾經稱霸一時的恐龍的位置,成為地球生物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