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錢學森奉獻300字素材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⑥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⑦思維科學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⑧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數,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數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⑨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B. 關於《選擇》的作文素材
錢學森毅然選擇回國的故事:錢學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於1935年考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深造學習,並於1936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學習,並拜著名的航空科學家馮·卡門為師,學習航空工程理論。錢學森學習十分努力,三年後便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馮·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對火箭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研究領域中突飛猛進。不久,經馮·卡門的推薦,錢學森成了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從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間,錢學森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豐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終想念著自己的祖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錢學森想回國報效祖國的願望落空了,錢學森因為是中國人而遭到了迫害。直到1955年6月,錢學森寫信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同志,請求黨和政府幫助他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得知後非常重視此事,並指示有關人員在適當時機辦理此事。經過努力,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於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不久,他便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
為了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保衛我們國家的安全,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第一任院長。在錢學森的指導下,經過艱苦的努力,1960年10月,我國第一枚國產導彈終於製造成功。
C. 謙虛類以錢學森材料作文八百字作文
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這個耳熟能詳的偉大名字,為中國人民所熟悉、所敬仰。他也是全世界人民所敬佩的中國頂級科學家,是中國航天的崇高形象和象徵。他生前的豐功偉績和愛國情懷,他淡泊名利,嚴謹治學,同國家榮辱與共的不朽精神讓世人更加欽佩敬仰。
錢學森曾講過一句詼諧而意味深長的話「我姓錢,但我不愛錢。」能夠詮釋他淡泊名利的高風亮節。
1958年他著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一書被譯成中文出版,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稿酬加獎金一萬多元,全數捐出,給學生買學慣用具了。
2001年,錢學森曾獲第二屆「霍英東傑出獎」,獎金百萬港幣與早在1994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也是百萬港元。兩筆獎金的支票還沒拿到手,錢學森就讓人代他將錢捐給祖國科協沙草產業基金會、西部的沙漠治理事業。而作為可以享受國家領導人待遇的錢學森,卻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舊的樓房裡,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時和別人聯名發表文章,總是把稿費都給合作者。
錢學森曾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及中央軍委授予的一級英雄模範獎章;2007年榮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榮獲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榮譽,誰能想到為祖國航天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容身之屋,竟然還不到百平方米。而錢學森在這里一住就是50多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胡世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到,錢學森生前就是和很多普通人一樣,住在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一直就是勤勞簡朴,專心的研究科學。他也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
據媒體多次報道,錢老早就為自己做人定下了「四不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後來,這「四條原則」還有了「升級版」為七不,加多了「不兼任任何顧問或名譽顧問、不到外地開會、不出國」。單位要為他建房他不同意,報刊上頌揚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為止」。 他又說:「我沒工夫考慮過去,只考慮未來。」
曾有人稱他為:「導彈之父」、「航天之父」他很不贊成這種說法,他認為,導彈、航天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搞成的。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我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員。
黨和國家給了他很多官位,如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副部長、科委副主任、科協主席、政協副主席等。他說:「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是什麼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樣也不想要。」
在錢學森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D. 作文素材,直接帶入。以堅持為中心,寫居里夫人 愛迪生 錢學森 愛因斯坦。最好直接給出答案。
堅持才能成功。有恆心與堅持不懈的信心,相信能成功。不斷做實驗。。。。
E. 成功在於選擇的作文素材
錢學森毅然選擇回國的故事:錢學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於1935年考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深造學習,並於1936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學習,並拜著名的航空科學家馮·卡門為師,學習航空工程理論。錢學森學習十分努力,三年後便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馮·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對火箭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研究領域中突飛猛進。不久,經馮·卡門的推薦,錢學森成了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從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間,錢學森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豐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終想念著自己的祖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錢學森想回國報效祖國的願望落空了,錢學森因為是中國人而遭到了迫害。直到1955年6月,錢學森寫信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同志,請求黨和政府幫助他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得知後非常重視此事,並指示有關人員在適當時機辦理此事。經過努力,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於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不久,他便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
為了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保衛我們國家的安全,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第一任院長。在錢學森的指導下,經過艱苦的努力,1960年10月,我國第一枚國產導彈終於製造成功。
F. 作文題目 我想為你點個贊 需要符合題目的素材,也就是事例,多舉幾個,不要整篇作文
泉子心中有個大目標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種愛國
有一部電視劇叫《大青椒紅蘋果》,是按真人真事改編的。主人公泉子的生活原型,是北京大鍾寺農貿批發市場的總經理何德泉。何德泉本來是個地道的農民,年輕力壯,曾經像很多菜農一樣,每天蹬著平板三輪車進城賣菜。
後來,他在改革開放中長了見識,增了膽量。看到北京市民吃菜難,他帶著夥伴們在大鍾寺建起了農貿市場,滿足北京市民吃菜的需求。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建每一個設施,打開每一條銷售渠道,增設每一個服務項目,操心、跑腿、磨嘴,連家也顧不上。他做買賣講求公平,堅決不做坑人騙人的事,所以贏得了客戶信任,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市場每天客流十幾萬人,成交額幾億元,許多外國商人也聞訊而來。何德泉從一個農民成了「大老闆」,手裡掌握著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呢!他的心氣更高,說:「我要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標。一個 11 億人口的大國首都,難道不應該有個領頭的、能反映國家經濟規模、現代化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大市場嗎?我的目標,就是干這個,值得我干一輩子。至於個人的進退得失,無足輕重。」
何德泉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心中的大目標邁進,為祖國的富強奮斗一輩子。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祖國利益高於自己的物質利益
1947 年,年僅 36 歲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不但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而且它也預示著錢學森的優厚待遇和遠大前程。美國之所以如此器重錢學森,是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組織——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的 5 成員之一。他們提出了一項在航空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學公式——著名的「卡門——錢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術研究中廣泛使用。
1949 年,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欣喜若狂,馬上准備回國,並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已經解放了,國家急需建設人才,我們要趕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錢學森准備返回中國的消息,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極大恐慌。他們認為:錢學森如果把專業技術帶回中國去,中國的科學技術將高速度發展。 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美國官方通知他,不準他離開美國,把他關押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在錢學森的同事和同學們的強烈抗議下,美國特務機關被迫釋放了他。可是,對錢學森的迫害並沒有絲毫的停止,他們限制他的行動,監視和檢查他的信件、電話等。
盡管這樣,錢學森仍然沒有屈服。他不斷地提出嚴正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他時刻盼望著能夠盡快地回國,就連租房子也只簽訂短時間的合同。同時家裡還准備了 3 只輕便的小箱子,隨時准備著可以搭飛機回中國。
5 年過去了。美國政府終於被迫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錢學森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於回來了!」隨即,他就一頭扎進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之中。在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的同時,他傾其所學,不斷推出新的科研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竭思盡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的「導彈之父」。
偉大的愛國者肖邦
——讓音樂成為祖國的驕傲
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誕生之際,正是俄國極力向外擴張,侵吞波蘭之時。少年時代的肖邦就有著強烈的愛國情緒,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用琴聲來宣洩他的情緒。
1830 年,法國爆發了革命,這極大地推動了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革命運動,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了起來。華沙動盪不安的局勢,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師和朋友都敦促他盡早出國深造,為此,肖邦一直處於激烈的思想斗爭中:因為愛國心使他想留下;而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他也預感到:一旦這次離開華沙,他將再也不能回到家鄉了。事實也確實如此。
離開華沙不久後,肖邦在報紙上看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波蘭人民奮起反抗的消息,這讓肖邦興奮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國與波蘭人民並肩作戰,可是他的父親和朋友勸阻他不要放棄自己的追求,還要求他通過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爭得榮譽。他的作家朋友維特維茨基在一封信中寫道:「當祖國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沒有任何一個波蘭人能保持平靜。親愛的朋友,你還記得嗎,你遠赴他鄉不是為了消沉,而是為了在藝術中完善自己,成為你的家庭和國家的安慰與驕傲。」肖邦反復思考之後還是留了下來。在巴黎濃郁的藝術氣氛中,肖邦在音樂上大為精進,心胸和頭腦也變得更為開闊,終於成了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肖邦逝世後,他的遺體按照他的遺願埋葬在了巴黎拉雪茲墓地,緊挨在他最敬愛的作曲家貝利尼的墓旁。那隻從華沙帶來的銀杯中盛滿的祖國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臟則被帶回到他的祖國,埋葬在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這個舉動非常符合這位鋼琴詩人的願望,因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在祖國。
徐悲鴻發憤學習
——為了民族的尊嚴
1919 年,徐悲鴻為了學習西方繪畫藝術,到歐洲留學。
那個時候,中國由於積貧積弱,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有一次,一個洋學生對徐悲鴻挑釁說:「中國人愚昧無知,天生就是亡國奴的材料。即使把你們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他迎上前去,大聲說道:「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祖國。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
他進入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校之後刻苦鑽研,孜孜不倦。進校的一年,他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弗拉蒙的好評,並在多次競賽裡面拿到了第一名。 1924 年,他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由於把人物刻畫得出神入化,在展出時震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那個看不起中國人的洋學生自慚形穢,再也不敢小視中國人了。
蘇武牧羊
——愛國是應盡的責任
漢朝時候,活躍在北方的匈奴不時地侵犯邊疆,因此朝廷也經常出兵反擊。後來匈奴的單於派使節向漢朝朝貢,希望能藉此拉攏彼此之間的友誼。於是漢武帝決定派蘇武向匈奴回禮,並護送他們的使節回去。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匈奴內部的一場叛亂,蘇武無辜地受到了牽連,被扣押在了匈奴。
單於想借機勸他投降,就派人去游說,用高官厚祿來收買他,但是蘇武斷然回絕了。單於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逼他投降。後來,單於把蘇武流放到了荒無人煙的北海,只送給他幾只公羊,目的是要讓他像無法繁殖的公羊那樣衰老、絕後、自生自滅,要他等到公羊能夠哺乳才可以回來。蘇武拄著漢節,在風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撫摸著它,就像是見到漢王一樣。漢節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手,節上的毛早就已經脫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務的使命感和忠於漢朝的氣節,始終在支持著他一定要活著回去。
過了十幾年,單於派李陵來勸蘇武投降。李陵是漢朝李廣將軍的孫子,他戰敗投降了匈奴。李陵懇切地勸他說:「在這種沒有人煙的不毛之地,哪裡有信義可言?有誰見得到你的信和義,忠與貞呢?回到漢朝的希望太遙遠、太渺茫了,人生那麼短暫,就像朝露一樣,你究竟是何苦呢?」蘇武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做臣子的忠於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兒子的孝順他的父母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兒子為了報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說這樣的一點折磨了。」
數年之後,漢朝跟匈奴開始和親了,蘇武終於能夠回到故鄉。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組成的使團,只剩可憐的九個人。蘇武的氣節,不但是在漢朝,在匈奴也贏得了人們廣泛的尊敬。
張伯苓創辦新式學校
——以科學素質強國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在 16 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日軍擊沉,這對他觸動非常大。 1899 年,英國強租我國的威海軍事港口,佔領威海的日軍在英國的壓力下撤出了港口。張伯苓在軍艦上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在第二天就降下來了。他感到中國的強大不是光靠軍事力量的增長就能達到的,關鍵還是要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於是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堂。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 1907 年辦起了天津南開學校。他任校長 40 余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志存高遠的孫中山
——徹底革命以使民族進步
孫中山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目睹了清朝末年中國農民的悲慘生活以及各種黑暗現象,少年時代的孫中山便開始對腐朽的封建制度感到強烈不滿。對於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他特別崇敬,不僅尊他為「反清第一英雄」,而且還常常自詡為「洪秀全第二」。 1878 年 5 月,年僅 12 歲的孫中山跟隨母親乘船到達美國檀香山,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熏陶。從此,志向遠大的孫中山不僅開拓了自己的胸懷和眼界,也更豐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學知識。 1911 年,他發起和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兩彈元勛鄧稼先
——為國奉獻,死而無憾
1950 年春, 26 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毅然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庭的幸福中。但是,當時的祖國正面臨著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了開拓祖國核事業的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茫茫的大戈壁中。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內,他的親戚、朋友誰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20 多個春秋過去之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砂礫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此時,他的妻子已經年過花甲,他自己也由於試驗中受到核輻射而患上了癌症。他光輝的生命已經燃燒到了盡頭,他默默地為我國的兩彈事業奉獻了一生。臨終以前,他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弦高退秦兵
——一介草民的救國之計
春秋時代,鄭國有一個賣牛的商人,名叫弦高。有一天,他趕著一群牛到秦國去賣,在路上,他看見大隊的秦國兵馬,氣勢洶洶的向鄭國開來。他覺得不妙,暗地裡打聽了一下,才知道秦國要偷偷進攻鄭國。弦高知道以後,大吃一驚。他一面派人回國報信,一面拿了四張牛皮,牽了十二頭肥牛,來見秦國的大將,說:「我國的君王聽到貴國軍隊路過我國的消息,特地派我來迎接,並送一點點薄禮慰勞軍隊。如果你們要在我國境內暫時停留,我國已經預備了一天的糧食來接待;如果你們不停留,我國即刻派大軍前來護送。」秦國的大將一聽,以為鄭國已經有了准備,就下令退兵回國。弦高只是一個商人,在當時從事著並不受尊重的職業。他能夠在國家危急的時候,慷慨拿出錢和物資,用計退掉秦國的軍隊,這種愛國精神真可以作為我們的榜樣。
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
——敲開「師夷長技以制夷」之門
容閎是中國最早留美的學生。他出生在澳門,小時候在一所美國教會學校讀書,聰明好學,更得到老師布朗 (Samuel Robbins Brown) 的喜愛。後來布朗就帶他到美國去留學。容閎到了美國以後,起初進入中學讀書。因為成績很好,被送進耶魯大學繼續深造。在美國的先進文化知識感染下,容閎一直在考慮為自己的祖國做點什麼。畢業時,他曾這樣說:「我既然接受了這種現代的教育,也希望其他的中國人能夠得到同樣的機會,出來看一看。大家一起來學習西方科技的長處,使中國能夠達到文明富強的境地。」所以他後來回到祖國,就向清政府建議選派幼童到美國留學。由於他的不懈努力,清政府最後終於採納了他的意見,選派幼童到美國留學。中國最早一代的現代科學各領域的專家,有很多都是這個時候派出的留學生,為我國輸入了新鮮的學術血液。
詹天佑臨危受命
——造出中國自己的工程
1903 年,當時的清政府決定修築一條新鐵路——京張鐵路。京張鐵路八達嶺段,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既要翻山越嶺,又要開鑿隧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消息傳出,英國、俄國爭著要派出自己的人當總工程師——這樣不但能從工程中大撈油水,更能間接控制中國的鐵路資源。清政府當然不願出讓設計權,而英、俄雙方僵持不下,便聲言:中國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鐵路,他們就不過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詹天佑臨危受命,被推上總工程師的位置。面對外國專家的譏笑,他堅定地說:「一定要築出一條中國人自己的鐵路!」他精心設計,艱苦工作,並創造性的發明了「人」字形鐵路。 1909 年 9 月 24 日,京張鐵路全線通車,國外的專家也不得不佩服中國人了。
孫中山、宋慶齡的小故事
——愛情在愛國中體現
1921 年,孫中山在廣州組建軍政府,就任非常大總統,領導護法運動。但是,革命陣營中出現了叛徒, 1922 年 6 月,軍閥陳炯明發動叛亂。叛軍攻擊總統府,在烈火和槍彈聲中,衛士長為了孫中山夫婦的安全,勸他們及早撤走。宋慶齡認為孫中山身負重任,應該先走。如果兩人同走,引人注目,行動太慢。孫中山不忍心宋慶齡留下,因為隨時都會有危險,何況宋慶齡已經有了身孕。宋慶齡堅決拒絕,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但是不能沒有你!」聽到這句話,孫中山感覺沉甸甸的,不能拒絕,於是扮成中醫逃離總統府。孫中山走後一段時間,宋慶齡才扮成女工的樣子逃出。
「必須懸掛中國國旗」
——海外學子捍衛民族尊嚴
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有一年元旦,學校慶祝新年,到處掛著各國國旗。吳玉章興沖沖的尋找中國的國旗,卻竟然不見影子。吳玉章憤怒了,在這有關民族尊嚴的重要關頭,他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懸掛中國國旗,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以罷課和絕食相抗議!」學校當局無可奈何,最終在中國學生的強大壓力下承認了錯誤。
魯迅棄醫從文
——個人的理想常常與時代相關聯
青年時期的魯迅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尋找中國的出路。起初他由「東亞病夫」的蔑稱而認為,中國落後是由於人民體弱多病,日本富強是由於醫學發達,人民體質強健,於是他東渡去日本的仙台醫專學習醫學。有一次,學校放映關於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畫面上出現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這個中國人即將被砍頭,但是其餘的中國人只是麻木的看著。這些人體格都很強壯,但是精神上的麻木更為可怕!魯迅深受震動,他認識到醫學並不是中國疾病的根本,思想愚昧麻木的老中國子民,體格再強壯,又有什麼用呢?只能被示眾或者當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於是,魯迅棄醫從文,終於成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鼓手。
陳天華謳歌中華
——用精神力量鼓舞國民
為了拯救祖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志士們開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這些志士中,有個叫陳天華的,是位傑出的革命宣傳家。
陳天華是個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俄國企圖侵佔我國東北,就咬破手指,寫了幾十幅血書寄回國內,號召開展反侵略斗爭。他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踐踏,文明古國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國人喪失了信心,就奮筆寫了《警世鍾》、《猛回頭》兩本小冊子,用長長的詩句,歌頌我們的山河、人民和歷史。
他寫道:「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不比那,彈丸地,僻處偏方。論方里,四千萬,五洲無比;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論物產,真是個,取之不盡;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他又非常憤恨地寫了外國侵略者占我國土殺我人民的罪行。最後他呼喚人們趕快覺醒:「睡猛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陳天華寫的小冊子,對宣傳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許多人就是讀了他的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後來為了喚醒民眾,不惜投海自盡,用生命報效祖國。
朱自清不領美國麵粉
——盡匹夫之力維護國家尊嚴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 40 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 600 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我離不開我的祖國」
——對祖國的愛是無條件的
我國有個大翻譯家叫傅雷,才華超群,把許多外國名著譯成了中文。他為人正直,非常關心國家的命運。可是在 1957 年,他被錯誤地劃成了「右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迫害,含冤離世了。他的兒子傅聰是個鋼琴家,後來到了國外。這也成了傅家的一條「罪狀」。
受到父兄問題的影響,傅雷的小兒子傅敏,一直承受很大的思想壓力,在北京七中當英語教員。「文革」結束後, 1979 年,傅敏自費到英國探親、留學。有人就議論說:「他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又有親戚在國外,這些年在國內不舒暢,這次出國,肯定會在國外找個工作,不回來了。」
可是一年多以後,傅敏不但回來了,而且繼續在北京七中當英語教員。他帶回的東西很多,可沒有什麼高級消費品,而是書籍和資料,作為教學時的參考。有人問他的想法,他說:「我從沒有不回來的念頭。我父親是愛國者,對我有很大影響。國外條件雖然好,但終究不是自己的祖國,在那裡像個浮萍。我一想到我們的國家和我的學生就急著想回來。這里有些條件雖然不如國外,可有我的事業。我離不開我的學生,他們需要我。」
少數民族愛國英雄
——捍衛祖國的尊嚴和主權
美國殖民者早就想侵佔我國的台灣。清朝的時候,他們多次派人偷偷上島偵察。
1867 年,一艘美國戰船擅自在台灣靠岸,登陸以後向當地高山族人民挑釁。高山族民眾在首領卓其篤的領導下,打退了敵人。美國人不得不要求談判,卓其篤對他們說:「你們想和平,我們可以談判;如果你們想打仗,我們奉陪到底!」他要求美國人的船隻今後靠岸前,必須先掛起紅旗,等岸上有紅旗回答,得到允許後,才得上岸,不得違犯。美國人見他態度堅決,只好答應。
清朝末年的時候,在中越邊境的扣林山下,居住著苗族民眾。他們的首領項從周年輕有為,武藝高強,有一顆愛國的心。 1884 年中法戰爭中,他率苗族民眾配合作戰,殲滅了許多侵略軍和仆從軍。後來中法簽訂了停戰協議。可法國人不甘心,想擴大地盤,就趁天黑派人把界碑挖出來,向中國境內移動了很遠。項從周發現後,立刻帶人把界碑搬回原處。雙方來回反復了十幾次,項從周忍無可忍,和法國官員當面爭論起來。他把一隻雞一條狗的頭砍下來,扔到界碑前,厲聲警告法國侵略者:「誰再敢把界碑移過來,就讓他和這雞狗一樣下場!」法國官員嚇壞了,連連發誓,說再不敢移動界碑了。
卓其篤和項從周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英雄,他們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主權。
土爾扈特人重返祖國
——祖國永遠是人民的歸宿
土爾扈特是蒙古族的一個部落,原來居住在大沙漠以西地區,後來因為受別的部落排擠,為求生存,就離開家鄉,流落到歐洲伏爾加河流域,以放牧為生。可是過了很多年,俄國控制了伏爾加地區,就把土爾扈特人看成是它的臣民,千方百計剝削他們,向他們征稅,還要求他們改信俄國宗教,甚至讓土爾扈特人到前線為他們打仗。
土爾扈特人不斷反抗,同時更加懷念故鄉。當他們聽說清朝政府對蒙古族採取優待政策、現在國內安定的時候,十分高興,就忙派人回國,向康熙皇帝進貢問好,表示自己仍然是中國皇帝的臣民。又過了多少年,土爾扈特人再也無法忍受俄國政府的壓迫,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決定返回祖國。
1770 年的冬天,渥巴錫率領十幾萬土爾扈特人啟程,義無反顧地向東方進發,向著祖國的方向前進了。俄國政府派軍隊追趕阻截,土爾扈特人一邊作戰一邊趕路,盡管有許多人戰死、餓死和病死,可他們沒有屈服,回國的決心更堅定了。第二年,只剩下幾萬人的土爾扈特人終於進入新疆境內,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這動人的愛國壯舉使清朝乾隆皇帝十分感動。他嘉獎了渥巴錫和他的部下,並下令將他們妥善安置。
哲理材料
充滿智慧的反唇相譏
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他們分布在世界上各個角落,主要是在歐洲和美洲。雖然並沒有自己的祖國,但是猶太人是一個凝聚力非常強的民族。德國大詩人海涅就是個猶太人。他寫詩充滿愛國激情,但是有些人就因為他是猶太人而對他抱有成見。有一段時間,他在公共場合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侮辱和攻擊。有一天,在一個晚會上,有個不懷好意的傢伙對他說:「告訴你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以生命維護祖國尊嚴的小孩
這個故事發生在廣東中山縣(現在的中山市)的一個廣場上,時間是抗日戰爭時期,當時,一隊日本兵駐扎在那裡,一天,幾個日本兵在喂馬,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好奇地遠遠望著這些高大的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審問不出什麼名堂,就對小孩說:「皇軍寫幾個字,你照著寫了,我們就把你放走。」一個日本兵就蹲在地上寫了「日本戰勝中國」六個字。
小孩接過石塊,蹲在地上也寫了六個字:「中國戰勝日本」。
日本兵唧唧喳喳討論了一會,估計小孩不明白他們的意思,一個日本兵又重新寫了一遍「日本戰勝中國」,指著這幾個字對小孩說道:「要按我們的意思去寫,懂嗎?否則,死拉死拉的!」
小孩拿起小石塊,重寫:「中國戰勝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馬鞭抽打小孩,還把他綁在木柱上。過了一夜,他們把小孩放了。可是第三天,日本兵又把小孩抓了回去,原因是他的家人「頑固不化」,沒有帶孩子去向「皇軍」「認罪」。於是又在木柱上將小孩捆綁了一天,然後押送到了監獄。經過近一個月的關押折磨,小孩已經氣息奄奄,但是就是不求饒,不肯把「中國戰勝日本」幾個字顛倒過去。
日本兵眼看小孩就要不行了,就假裝仁慈的把他放回了家。第二天,孩子就離開了人間……
歷史上的小英雄
古代的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少年叫汪踦。一次,魯國受到外敵入侵,軍隊將士打了敗仗,土氣消沉。身為僕人的汪踦跟隨主人一起跳上戰車,高喊著殺敵的口號,沖向敵人。將士們見了,士氣大振,又重新殺上戰場,終於打退了敵人。而汪踦在戰斗中犧牲了。
近代史上,有一個不知名的少年,他的家鄉旅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被日軍佔領,全城的大多數人被日寇殺害。這個少年決心為同胞報仇,就化裝成小乞丐,混入敵營,把毒葯放進水缸,毒死了許多敵人。他被敵人發覺抓住後說:「我就是來毒死你們的,並不想求生!」他倒在敵人的屠刀下。
在革命戰爭年月,為國犧牲的少年更多了。河北完縣的農村少年王璞是兒童團長。 1943 年,日寇對根據地大掃盪,王璞和大人們被敵人圍在空場上,四周架著機槍。敵人讓他認出人群中誰是八路軍,他堅決不認。敵人打他,他高喊:「寧為抗日死,不當亡國奴!」被敵人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