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了語文課前演講,求有關國產動漫可用在議論文中的素材!
夏達畫出了中國的文化,她筆下的線條細膩,訴說著中國的歷史。(回子不語連媽媽都答愛看什麼的。= =)
大魚海棠還沒放出就已經獲得多個獎項,畫風清新。
上海電影美術製片廠的大鬧天宮一直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中國動漫的長老級作品。
畫工不錯的中國游戲製作組:blue angle,我玩過刻痕系列,雖然前兩部畫工沒有非常好但是劇情不錯,第三部的妹子們都超級可愛,畫工一下就上去了。。
據說《愛麗絲瘋狂回歸》的製作組是中國人= =,真的有那麼多大角蟲呢。。。。
這些都是咱親身體驗過的。喵噠。
祝你成功少年!~
❷ 能用動漫作為作文素材嗎
宮崎駿老爺子的作品就很不錯,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什麼的,,基本上主題都是愛與和平,,在網上找幾個有深度的影評,再組合一下就可以了
❸ 動漫感人事例作文素材
從網上看到的結果是大家很滿意,收視率在日本排名第一,是當年最佳的卡通片,在國際上的效果也比較理想,應該說是高達系列最成功的一部,並且也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續集的一部,可以說是在收視率和票房上均取得了成功,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沒有出續集,讓很多人覺得遺憾,但這也符合高達系列的傳統,因為高達系列動畫片自1973年開播以來,主人公總是在變化的,這有點像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歷史在發展,主線人物也不會一成不變,今年出一個
❹ 有沒有跟動漫有關的高考作文素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回)富貴不能答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夏明翰)捨身取義,殺身成仁。人固有一死,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如泰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顧憲成)鞠躬盡碎,死而後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❺ 高考臨近:有哪些可以作為作文素材的動漫台詞
可以啊,但是你拿來用的例子最好是比較廣為人知,且具有正面意義的。比如鳴人就不錯,路飛也可以……
❻ 高三漫畫作文求思路或素材
做一個事情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刻意依賴運氣,妄內圖走捷徑。漫畫中容的小白兔在拔蘿卜的時候沒有刻意地依賴自己的運氣,而是一個坑一個蘿卜地拔,這才沒有錯過最大的那個蘿卜。
或者做人做事應該量力而行,漫畫中的兔子正在試圖拔一根比平時拔的蘿卜大很多倍的蘿卜,看到它的表情很吃力,可見人應該量力而行,做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
具體內容還得自己擴展。
❼ 找這個高中漫畫作文的材料
寫作導航:
1、根據漫畫型話題作文寫作的基本思維模式,第一步就是要認真仔細的閱讀這幅漫畫,理解漫畫的意思。
觀察這幅漫畫時,要認真仔細,對漫畫中的人物、使用的工具、當時的具體環境、畫面中的文字以及畫題,都要認真審視,切不可粗枝大葉,遺漏信息。這幅漫畫的意思是:天空中,白雲朵朵,一片晴朗,氣候怡人;地面上,有兩個手裡拿著弓箭,一心想抓住機會的人。「機會」飛來了,這時候,這兩個人並沒有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反而在那裡爭辯如何把「機會」處置的問題。在無聊的爭吵之後,結果可想而知:「機會」飛走了,他們都沒有抓住機會。「燉著吃」「烤著吃」都成了一句空話,也成了人們的笑料。
2、在認真讀圖,了解表層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漫畫的深刻涵義。
(1)、這幅漫畫集形象性、諷刺性於一體,我們不難想像、分析、概括出「商品經濟浪潮下,必須抓住機遇,真抓實干,而不要做那無聊的爭吵和空談,『機會』是屬於奮斗者的」這一深刻主題。
(2)、在寫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構思立意:①諷刺那些在「機會」面前只喊口號不做事的形式主義者。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真抓實乾的實幹家。
(3)、參考題目:①《「機不可失」,抓住機會》、②《抓住機會,不要空談》、③《當「機會」飛來時》、④《當「機會」飛走時》、⑤《是談「燉著吃」或是「烤著吃」的時候嗎?》、⑥《談「機不可失」》等。
3、在寫作時,要注意聯系周圍的人和事,化大為小,寫深寫實寫透,切忌空空而談,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寫出新意。由於切入點的不同,將有不同的思路,但不論怎樣,我們應該抓住一點說深說透,千萬不要蜻蜓點水,泛泛而談。
例文:
機遇屬於奮斗者
漫畫「機不可失」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手持弓箭,一心想抓住機遇的人,在「機會」飛來的關鍵時刻,不但沒及時抓住「機會」,反而去爭辯如何處置「機會」的問題,結果白白地讓「機會」跑掉了。作者在這幅漫畫里,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在「機會」面前只喊口號,不做實事的形式主義者,告誡人們:在商品經濟浪潮下,必須抓住機遇,真抓實干,而不要去做那無聊的爭吵和空談,機遇是屬於奮斗者的
人生充滿了機遇。一般地說,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李頓曾說過:「機遇造訪每個人。」機遇所降臨的人不分高矮胖瘦、尊貴低賤,在它的眼中眾生平等。盡管如此,但也還是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抓不住;有些人發現了,有些人茫然不知;有些人在不斷地創造機會,迎接機遇,有些人無所事事,白白錯過機遇。
古人雲:「時勢造英雄。」這便可看出機遇對人生的重要性。機遇作為一種好的境界和機會,它能為人的成功提供捷徑,能使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被人們、被社會、被世界所公認。試想,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機遇,諸葛亮可能老死鄉曲?如果沒有與古怪老隱士的偶遇,恐怕張良也只能「泯然眾人矣」;如果沒有航海的機遇,也許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就不會那麼早誕生;如果沒有著名演奏家李斯特的知遇,就不會有肖邦的一夜成名。由此可見,機遇促成人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
機遇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它青睞才識者,嫌棄懶惰者、空談者,它總是為有所准備的人而降臨。牛頓為發現「地球引力」准備了豐富的物理知識;巴斯德為攻克天花這一醫學難題准備了豐富醫學知識;儒勒•凡爾納為進入文壇准備了豐富的寫作知識……正因為他們有所准備,有所奮斗,才能在流星般的機遇到來時抓住它,珍惜它,把握它。而那些整日幻想機遇,一個勁地企盼機遇到來而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努力上的人,即使機遇到來,恐怕與機遇也只是相識不相認,與之失這交臂。
空談者們手中緊握著弓箭,口頭上不停地嘮叨要如何如何抓住機遇,「機不可失」呀,可是,一旦「機會」飛來時,他們卻在那裡做無聊的爭吵,其結果,那些「燉著吃」「烤著吃」的想法都成了「空想」,「機會」便成了「水中月」,「鏡中花」。要想把「機會」「燉著吃」「烤著吃」,那就得抓住關鍵時刻,拿起弓箭抓住「機會」,這樣,才談得上「燉著吃」「烤著吃」。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機遇呢?
其一,正如馬克斯威爾•馬爾茲所說的那樣:「你應該尋覓機遇,而不能靜候機遇來敲你的門。」不錯,我們不能坐等機遇的垂愛,也不要被機遇所左右。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奮斗,認真學習,刻苦磨練。當機遇來臨時大顯身手,及時抓住它,正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
其二,我們應該立足於現實,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不斷開拓,持之以恆,在成材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在流星般的機遇到來時,准確地抓住它,珍惜它,把握它。
其三,如果機遇暫時不來時,我們應該懂得自創良機。中外許多名人莫不如此:毛遂敢為自己創造成功的良機,敢於自薦,終於有所作為,名垂千史;居里夫婦靠著破瓦棚,瀝青渣湊足了成功的機遇,最終走上了諾貝爾的領獎台。可見,庸者等待機遇,智者把握機遇,更睿智的人就會為自己創造機遇。
機遇,你將屬於我們每個奮斗者。
點評:文章第一自然節由漫畫內容切入,順勢提出「在商品經濟浪潮下,必須抓住機遇,真抓實干,而不要去做那無聊的爭吵和空談,機遇是屬於奮斗者的」這一主張。然後,在下面的段落里論述這一主張,文章結構嚴謹,遵循了漫畫應試作文的一般寫作模式。排比、引用、反問等手法的運用,給文章增色不少。例舉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大亮點。
❽ 有關宮崎駿個人經歷的作文素材
「這次,我是真的要離開了。」2013年9月6日,72歲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在東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退隱。消息一經傳出,引來影迷一片嘆息。
記得90多年前,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曾飽含感情地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羅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和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現在看來,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他的每部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內容融合其中,將動畫上升到了人文高度。
2003年,美國《時代》雜志將宮崎駿選為20位「亞洲英雄」之一,稱他是日本動畫的代名詞。在日本,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就是高票房的保障,足以抗衡夢工廠與迪士尼。
然而,在2013年9月,動畫大師在完成自己的最後一部動畫電影《起風了》之後,真的向大家告別了。也許,宮崎駿的退隱將意味著一個美好而偉大的動畫時代的終結。
親自動手 忠於手繪
日本NHK電視台曾經製作過一部關於宮崎駿的紀錄片《創作的秘密》,記錄了宮崎駿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的初期生活。當年,66歲的宮崎駿依舊堅持自己完成手繪畫,他的手部握力比原來降了一半,使用的鉛筆也從HB降到了更為柔軟的5B。
在某種意義上,宮崎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他一直堅持自我,堅持關於動畫的夢想。宮崎駿說過:「協商對我來說不是工作,對著桌子畫畫才是工作。」在CG(數碼化)動畫攻佔全球的數字時代,宮崎駿一直忠於手繪。日本的動畫行業,在技術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即使如此,2008年在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時,宮崎駿仍用了17萬幅手繪畫來演繹影片中的人和物,其中80%的畫面由他親手繪制。
堅持自己的動畫影視語言形式,這讓人們每當想起宮崎駿的動畫時,腦中都會閃過藍天和棉花糖一樣的白雲、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還有那些純真、美好又堅強的小女孩。宮崎駿宣布退休後,日本動畫界一度認為,這可能意味著2D傳統手繪動畫時代的謝幕。
【素材點撥】 在電腦動畫如此發達的今天,宮崎駿仍然堅持手繪。這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動畫的熱愛,對觀眾的真誠。
【適用話題】 堅持自我、科技與人文
反對戰爭 堅守美好
反戰,是宮崎駿作品和他本人一直堅守的母題。這與他幼年的經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1945年7月12日,美軍對日本發動攻擊,宮崎一家的居住地——東京宇都宮市被投下大約800噸的炸彈。就在死裡逃生的宮崎一家准備駕車逃離時,宮崎駿看見鄰居抱著小男孩,邊跑邊拍打車門呼救,但是車上已經擠滿了宮崎一家。就這樣,年僅4歲的宮崎駿透過車窗,眼睜睜看著那對父子的身影漸漸落在車後……
戰爭帶給宮崎駿的痛苦更多是在戰後。貧窮而失掉自信的日本,總說「人類無可救葯」的母親,常常述說自己在中國殺人經過的叔伯……這都讓表面看起來開朗聽話的宮崎駿成長為了一個內心纖細膽小的少年。再加上戰後日本國內的反戰情緒,這也讓宮崎駿對戰爭產生了強烈的質疑,並不可避免地成長為了一名反戰主義者。一直以來,他都努力通過他的作品,讓人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的世界仍然美好,值得繼續生存和探索。
宮崎駿的反戰不僅表現在他的作品裡,同樣體現在他的言行中。2003年,當《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獎時,宮崎駿拒絕去美國領獎,理由是「我不想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
【素材點撥】 宮崎駿不僅是一個思想深邃的藝術家,更是一個堅定的反戰鬥士與和平主義者。他的動畫沒有華麗的包裝卻能吸引人,沒有枯燥的說教卻發人深省,他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大師。
【適用話題】 正義、和平、嚮往美好
歐洲外殼 東方內心
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往往會出現很「歐化」的因素,比如歐洲風格的建築、歐洲風格的服飾、歐洲風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歐洲人特徵的人物,這與他早年游歷義大利的經歷有關。
但不管宮崎駿的動漫中出現多少「歐化」的元素,這些都不會影響觀看者的基本判斷。無論是歐美觀眾還是中國觀眾,他們都能很容易地判斷出這不是歐美人的作品,這是日本人起碼是東方人的作品,這說明宮崎駿的作品是具有日本靈魂的。
宮崎駿對於創作有日本風情的動畫片情有獨鍾。無論是《龍貓》中對日本鄉村的描繪,還是《幽靈公主》中對「萬物皆有靈」信仰的刻畫,抑或是《千與千尋》中對日本神道教諸多神明的述說,無不透露出一股地道的日本味兒。
正如宮崎駿所說:「只有民族性的東西才可能是國際性的東西。如果你一開始就抱著想打入國際市場的想法,那麼你在創作時就會變形,創作出不是你所希望的作品。」
【素材點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宮崎駿作品的民族精神是很飽滿的,這是一種能將執著推向固執、將堅忍推向殘忍,但同時又能將美麗發展到令人顫抖的民族精神。
【適用話題】 堅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出爾反爾源於內心的熱愛
這已經是宮崎駿第七次說要退休,之前他已失言六次,他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綜合體。除了「動畫大神」這一面,他還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1986年,因《天空之城》票房不振,宮崎駿向媒體暗示自己想隱退。1992年,完成《紅豬》後,他表示:「該做的都做了,我的動畫已完結。」1997年,創作《幽靈公主》時,生病的他說:「不如趁著大家對我還有些留戀時說再見。」2001年,《千與千尋》完成後,他又講:「自己已不適合再做長篇動畫。」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製作完成後,他認為自己「已丟失製作動畫的熱情」。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尚在製作階段,他又說:「這將是我的長篇告別之作了。」
雖屢次揚言隱退動畫圈,但宮崎駿的創作熱情依然旺盛,不斷推出新作,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自嘲道:「我自身分裂嚴重,一邊叫著要洗手不幹,一邊卻又投入到新的影片創作中。」
【素材點撥】 像宮崎駿這樣一個對動畫充滿創作熱情的人,或許從骨子裡是永遠也不會說「隱退」的。原因很簡單,藝術創造是藝術家的存在方式、生命方式,只要一息尚存,他決不會終止創作。
【適用話題】 熱情、專注、內心的嚮往
電影奴隸工作狂
在投身動畫工作的五十年時間里,宮崎駿沒有周末的概念。直到五十歲時,由於身體抱恙,他才偶爾一周單休個星期日。他稱自己是電影的奴隸、工作狂:「如果想要製作人性化的動畫,我們必須接受自己以非人道的方式生活,於是我最終變成了一個工作狂。」
生活中,宮崎駿很少看電影,不看電視,也不上網,唯一的娛樂是散步。製作動畫如果遇到瓶頸,閉關是他的解壓方式。他創作動畫時從來沒有劇本,每次都是邊想邊手繪,而且對畫面的精度要求極高。這種創作方式給了宮崎駿巨大的壓力,也讓他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殘。
對宮崎駿而言,動畫的價值超越一切。他不但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同事。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當時《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首映在即,吉卜力工作室正在趕後期製作。為防止餘震引發混亂,和他一起創立吉卜力工作室的製片人鈴木敏夫決定給畫師們放假。宮崎駿知道後大發雷霆:「誰說會混亂的?放假了才會混亂!……你們正在做的是電影,在這種時候更要創造神話!哪怕有餘震也得畫!」就這樣,工作室取消放假,大家頂著餘震發生的危險繼續上班,最終片子奇跡般准時首映。
【素材點撥】 宮崎駿曾說,我認為只有娛樂別人,自己才有存在價值。或許這正是驅使他如此拚命的、揮之不去的壓力和動力。
【適用話題】 價值、人生的意義
「零分」爸爸
宮崎駿早年曾經被描述為一個寵愛孩子的父親,他繪制動畫的最大動力就是逗兒子宮崎吾朗開心,他早年繪制的《熊貓家族》等作品曾讓兒子十分陶醉。宮崎吾朗自幼就顯露出繪畫才能,萌發了從事動畫行業的想法。但宮崎駿可能從來都不知道兒子有這樣的夢想,也一直沒有讓他直接參與動畫製作工作。
直到2006年,宮崎吾朗的動漫處女作《地海戰記》問世,曾大力貶低和反對他的父親宮崎駿在看過作品後才第一次肯定了兒子的努力。不過,在《地海戰記》的製作過程中,宮崎駿一直都沒有給予兒子多少幫助,甚至還私下鼓動工作人員罷工,父子倆曾為此大吵一架,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沒有說話。
後來,宮崎駿在參與製作兒子導演的《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的過程中,也不改對兒子的苛求。在2011年7月的橫濱試映會上,宮崎駿對片中人物的一個動作細節處理不滿意,公然在台上向兒子發飆:「負責動畫檢查的人做不好,導演也有責任吧!動畫的水準因此降低一大截!」突如其來的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懵了。宮崎吾朗甚為狼狽,幾乎是帶著哭腔說:「這都是我的錯……如果還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繼續當導演……」而就在這部片子公映前,宮崎駿曾對兒子發出警告:「這是你的第二部作品,如果還是沒有太大起色的話,你乾脆退出導演界。」
【素材點撥】 都說父愛如山,那是因為父親用人格的力量給兒子做強大的後盾。對兒子如此嚴厲與苛刻,或許那正是宮崎駿愛子心切的一種體現,父親希望以此促使兒子在動畫界有更好的發展。
【適用話題】 父愛如山、嚴格
❾ 關於動漫化的材料作文
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理解漫畫的內涵,把握其寓意是寫作的出發點這一組漫畫由三幅畫面構成,其內在的連續性一望而知,審題時須有整體性原則,不可割裂它們之間的聯系
畫面的基本元素有三:兩個人物加一個花瓶一、三兩幅畫的是一眼鏡男對花瓶表達前後不一的看法,第二幅畫的是別人將花瓶送給這個眼鏡男畫面內容出現矛盾正是我們思考深入的一個抓手,審題時應該自然形成這樣的問題:同樣一件物品,為什麼眼鏡男開始贊嘆它很精美,而最後卻感到遺憾,覺得並不精美呢?是什麼原因影響了人對外物的審美感受和價值判斷?
可從以下這些角度解讀:
第一,人對花瓶感覺的變化或許是因為人和外物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
獲得贈送之前,人與外物是一種單純的、平等的關系,這時人能超越實用與功利的束縛,以一種寧靜和純粹的心態去感受它,去欣賞它,從而發現它的美,享受到一種愉悅;送之後,人與外物變成了擁有和被擁有的關系,人與外物不再平等,人的內心便有了某種實用的、功利的計較,有了一種物質性的慾望,被功利和實用羈絆的內心,不可能有一種輕松和自由感,不可能獲得美的發現外重者必內拙,很多時候,不是外物在變化,而是我們的內心在變化,是過多的功利的計較鈍化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感覺變得遲鈍和麻木在一個工具主義盛行的時代,功利和效率、世俗的成功和物質的擁有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卻不料我們擁有的越多,失去的反而也越多,那種與外物曾經有過的單純的關系,那種突然碰觸美的驚喜,那種一瞬間掠過內心的感動……很多的美好似乎都已經一去不返禪宗有一個著名的公案:「是風動還是幡動?」其實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我們的心在動,是我們的心不再純粹,是我們的心失去了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