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650字怎麼寫
篇一:與古詩相伴
古詩,文學百花園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古詩,千百年來為人傳誦不衰;古詩,我的良師益友。
與古詩相伴,我感受到盛世王朝的廣博和豪邁,我感嘆世界滄海桑田的巨大改變,體悟人生的多姿多彩,就這樣與唐詩相伴,慢慢的產生了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
與古詩相伴,我感受到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那份真摯友情;我懂得了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豪放高歌;我隨王灣看到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絕景奇觀。
與古詩相伴,我感覺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粗獷豪邁。我讀到李易安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慵倦情思;我體驗到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興趣盎然。
與古詩相伴,我直銷了盧照鄰的『『寂寂寥寥楊子局,年年歲歲一床書。』的高尚氣節;我欣賞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條條青柳;我走進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子深情。
與古詩相伴,我體驗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抑鬱悲憤;我吟唱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慷慨悲歌;我與李太白共賞『『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情有獨鍾。
與古詩相伴,我與蘇軾共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我與龔自珍一起見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人見真情;我與李白共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沖天豪情;我與陶淵明同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趣。
與古詩相伴,我走進杜甫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以為千古流傳的『『詩仙』』。
與古詩相伴,我走進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才華橫溢的大詩人王摩潔的世界。
與古詩相伴,我走進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堅決與痴情。
與古詩相伴,我穿越了歷史的長空,親近並走進每一位詩人厚重而有深遠的心靈。
與古詩相伴,使我感到充盈而滿足,體驗到了人生的升華。
與古詩相伴,讓我走進一個別有的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經歷中豐實。
與古詩相伴,在賞詞中暢游,我願在詞海的指引下幻化為碟,不惜一切代價,感受生逸的靈動。
與古詩相伴,我升華,我感悟,我感動,我體驗人生的價值……
❷ 以閱讀古詩為話題作文
看著「春風又綠江南岸」,賞著「漠漠水田飛白鷺」,聽著「無邊落木蕭蕭下」,又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我手捧一本《古代優秀詩文選》,一邊搖頭晃腦地吟誦,一邊品著冒著熱氣的綠茶,彷彿也身臨其境了。也許是遺傳的緣故,我從小便受了媽媽的熏陶,不由自主地愛上了讀《古代優秀詩文選》,喜歡那種跟著詩人的心情跌宕起伏的感覺,從裡面,我總可以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從《愛蓮說》里,我感受到了周敦頤高尚清廉的剛正品格;從《陋室銘》里,我領悟到了劉禹錫高標挺立、不入俗流的品德:從《醉翁亭記》里,我又體會到了歐陽修的快樂……
從《出師表》到《水調歌頭》,從《念奴嬌》到《浣溪沙》,這些包含這許多哲理,許多典故的詩文,我都能體會到許多許多的樂趣……
記得一次上語文課,我們學習劉禹錫的古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大家頓時陶醉在黃河的雄姿中。這時,老師問道:「誰知道劉禹錫的《陋室銘》?」《陋室銘》?我當然知道了。我環顧四周,同學們有的不知所雲地撓著腦袋,有的悄悄的在問同學。我趕緊舉起手,說:「我知道!」老師微笑著示意我回答。我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說:「《陋室銘》是劉禹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老師點了點頭,問:「你能背誦嗎?」「當然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當我背誦完時,老師和同學們都自發地鼓起掌來,有同學還說:「xx的知識面很廣,怪不得作文寫得好。」我聽了,心裡比喝了蜜還甜。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從一個呀呀學語的小孩變成了一個6年級的學生,由於從小愛看古詩文,寫作上也提高了不少,我還成為了學校「星星夢文學社」的一員呢!這是對我一個鼓勵,也是一種不小的榮譽吧!
漫遊在古詩問選的天空下,我就是最快樂的那片雲!因為,我從中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
❸ 以「詩與遠方」為話題的作文有什麼
1.這是高曉松的一句話,後面其實還有:詩就是心靈的最深處。恰巧這詩與遠方是我最愛的。背上雙肩,拿個單反,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詩和遠方。
我熱愛遠方,但我嚮往獨行。因為龍應台說:「一個人走路,才是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倘若拉三兩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嘰嘰喳喳,在聊天中錯過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樣,沒有從始至終的同行者,或遇見志趣相投的同遊人走完一遭然後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
遠方,或許是我永遠到不了的地方。有過那麼真切的希冀與幻想,但是不去踐行似乎就會可望而不可即。一瞬間有點無言。感覺自己很有可能變成這樣的空想家。所有對遠方的日出與日落,晴朗與陰雨等等作出的假設都毫無意義。但願時間最後能看到我的足跡。
心靈的最深處,也許更是永遠到不了的地方。電影《燃情歲月》開頭的旁白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遵照他的內心去活著,他要麼成為一個瘋子,要麼成為一個傳奇。我個人認為,成為傳奇很難,成為瘋子也很難。無處不在的叢林法則怎會讓人隨心所欲?滋味大多是無奈。記得曾經問過某君有關人生方面的問題,他說:「追隨自己的內心,堅持自己的初衷。」他拋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卻留我一人苦苦思考了很久。自此讓我明白在追求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到達心靈的最深處。抉擇不是最難的嗎?所以就遵從自己的內心好了,如此簡單。身邊很多朋友都如此睿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我所慶幸的是我們的青春還有詩與遠方,一切才剛開始。縱使生活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是如果沒有了它們,也就不再有悲傷、幸福、惆悵、快樂、感動的交織。每一種生活的味道都需要我們去一一品嘗,唯一不變的可以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信仰。
且將詩酒趁年華。小時候的白日夢可以一點一點去實現了,青春的帆可以揚起來了……路就在腳下,要心無旁騖地望著前方。
2.或許人自古以來都是心向遠方的,我也不免俗地打小時候就盼望著有一天去到遠方。其實那時只知道遠方很遠,卻又不知道多遠才算遠。
我住在西北,想著或許到了海邊,應該就算遠方了吧!懷著對遠方的憧憬與幻想,我也漸漸長大了。第一次啟程去「遠方」是要獨自求學,彷彿冥冥中自有註定,我來到濱海城市讀書,看到了我憧憬的大海,第一次來到了「遠方」,心裡被大海的壯闊震撼到了,但卻並沒有多年夢想終達成的激動。寒窗苦讀數年,我那時早忘了什麼對「遠方「的嚮往,偶爾想起來也知道了那隻是從小被大人管著想出來獨立罷了。
心裡對」遠方「的疏遠,卻偏偏去了更遠的遠方——出國留學了。那時的我實際已經開始懶惰,懶惰得不怎麼情願去重新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卻不得不下決定出國,珍惜這大家都搶破頭的留學機會,隻身一人來到大洋的另一邊。完全不同的環境、人文、社交模式,讓我這個懶人頗為頭疼,但相比起來,真正讓我覺得難熬的是孤獨感。在這期間,從來未有的想家的思緒,濃烈無比!但是,家在遠方。我又欣喜的重新找回對遠方的嚮往,那就是對家的嚮往。每次回家都是我踏上去」遠方「的路程,心裡有一種夢想達成的激動。長大了,原來家才是遠方。
永不停止的是時間的流逝。隨著日子一點一點過去,我也成家了,養兒育女,悲傷的送走自己親愛的父母。閑時翻出舊時照片,總不禁紅了眼眶,這時才知道,親愛的父母和舊時的時光,都已成了我永遠也到達不了的遠方!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短短的十多個字,寄託著作者滿滿的思想情感,這就是詩的獨特之處,多少名人以及多少正在讀書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是詩仙李白的精神?這些人又多少面臨了環境的因素反而向著詩聖杜甫的心底世界?
詩,是一種以最精煉文字的方式去作以文章的形式,但它比現代文章難理解得多,正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如果單單從字眼上去理解莫過於「落葉並不是毫無意義的物體,它如果化成了肥料給予花朵卻是最好的恩賜。」如果我們沒能讀到整首詩歌,或許這種理解是片面的,並不能以一句話肯定了字面的意思,這就是詩歌比現代文章更難理解的地方,它需要我們深究,而現代文只需會讀即可會懂。
我曾對詩做深入研究,得到的是滿腦子迷茫「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我僅僅理解到——「平」代表此處填寫的字是第一二聲的;「仄」代表此處填寫的字是第三四聲的;還有就是沒一句韻律的最後一個是平聲的要押韻,所謂「押韻」可以簡單理解為將韻母相同的字寫到對應的「平」中,例如「龍long」和「龍kong」,此處韻腳則為「ong」不過還得是平聲(第一二聲)的。
詩,在現代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現代詩歌了,因為它不受韻律束縛,形式自由,頂多就新格律詩要每一句都用韻腳押韻罷了。我寫過,不過並不指代我很可以,只不過想了在有靈感之前,而之後隨筆記錄而已,更多的是可以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以一種簡易的方式,「新型」的文章用以文字記之,僅此而已。
它可以寄託我的夢想,我的情感,它可以傳遞我的精神我的心得,更多的是它可以在我不開心的時候陪著我,逗樂我,任由我用文字對著它發泄。它是詩,寄託的是遠方。
告訴自己:「人生不知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4.「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甜蜜。你輕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在我看來,這是一首生活與理想的歌曲,同時也是我們這屆中考作文的提示詞,在我的理解中,我認為詩和遠方有許多層次的意思,我覺得最恰當的應該是誰要覺得眼前過了這點苟且就是自己的人生,那這個人的一生就完了。人的一生就像是詩和遠方一樣,適合遠方便一直走下去,可以一邊作詩,一邊走。走都不遠,可以作詩,可以用心去想像遠方的景色。
我就像行屍走肉一樣,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上學放學吃飯睡覺,這種生活已經慢慢吞噬著祖國的花朵們。當對生活沒了期望和理性的時候,不如做一個低智商的人,因為腦海中不再是思索。生活也便失去了價值意義,心空了,世界也就沒了。
還不如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想一想很好的學問,何必將自己昆繞著一個是死氣沉沉的生活環境中。放下一切使人心煩的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想想自己的未來。正如建林哥所說:「先叫他一個月,自己定個小目標,輕松的實現它不是挺幸福的嘛?」我們沒有什麼放不下,不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嗎?
生活有詩和遠方,我們有夢想和幸福。
5.一天早上,一學生在早餐店喝豆漿,因為趕時間,很快就喝完了。第二天,他還是在這家早餐店喝豆漿,他一一勺慢慢地喝,覺得滋味真好。他問店主,這兩天豆漿的味道怎麼不一樣。店主說:「我這里豆漿的配料和製作過程完全一樣,每天的味道也一樣。不一樣的是你自己。你給味蕾時間,味蕾才給你真滋味呀。」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果脯與品位;時間、心境與感受;快與慢;功利追求與精神追求。
生活,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同樣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緒萬千,有人看到的是潤物無聲;同樣的落花,有人欣賞它的繽紛美麗,有人憐憫它的柔美無助;而同樣的豆漿,當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嘗時,其味道也並不始終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質之間,而又在物質至上,是選擇眼前的苟且,還是詩和遠方,只取決於心靈的選擇。
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生充滿勞績,卻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要與物質打交道,總要為物質而輾轉奔波,沒有人能高居於物質至上,甚至脫離物質而生存,但我們可以選擇詩意地生活,以優美的姿態去完成宿命給予我們的任務,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嶺、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
物質是生活的基礎,而詩意和遠方是生活的本質。生活並不等價於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優雅以及其所帶來的愉悅鮮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棲居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狀態,它是生命的基本狀態,並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質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觀今日的人們,卻有無數的「生存者」,在物質之間流離失所,無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卻仍不知疲倦地耕耘著,成為一種常態的存在,豈不悲哉?
總是記起慧能祖師那首小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難道不是對那些熱衷於物質而執迷不悟的芸芸眾生的告誡嗎?佛曰:破我執,破法執破無明。詩意才是甘霖,遠方才是歸宿。物質帶來的是枯燥與沉淪,心靈永遠不需要物質來喂養,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質的世界裡,心靈才能茁壯成長。
在我看來,在生活的各個維度中,總能找到一維,那是夢想的領地,是詩意的棲息地,他超脫了物質的三個維度,是心靈生長的凈土。《華嚴經》有雲: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請不要忘記,還有詩意的夢想,和美麗的遠方!
時間盛開的雨下
時間如雨,微微信步之人會懂得它的嚶嚶低喃,如縈縈之詞,綿綿不絕。時間是雨,匆匆奔跑之人會被這冷雨打濕了衣裙,或是重重地滑倒,漸漸湮沒在時間的荒野里,有如一粒沙,或是一粒塵,像蒲公英的瓣瓣花種,隨著長風消散在風中。
時間如潺潺溪水緩緩流去,人的生命隨著時間點點散去。人們明白,世上沒有什麼時光機,也難以通過什麼蟲洞回到過去,所以生命是一場隨性的表演,或高亢,或低沉;或緩緩,或匆匆,這全在自己的一線念想之間。
生活是用來品嘗的,時間是用來生活的,所以,我選擇慢慢的生活。豆漿店的老闆告訴學生:味道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你。你給味蕾時間,味蕾便會報以真滋味。正是如此,生活正是如此。只有給了生活足夠的時間,生活才會把最美的時光慢慢煮老,再暖暖地反饋給你。只可惜在每個人的世界中,生活總是有的,時間卻總是少的,所以這種煮不透的生活總是涼涼的,澀澀的。
在時代的潮流的催促下,不太富裕的人兒們迫於生計,總是東奔西走的,無形中壓榨了生活的時間,所以生活也沒有什麼美好的東西回饋給他們。常常,我們眼中的他們,所謂「生活」,或許還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生活的定義從檐下聽雨的優雅一點一點變成了房子、車子、票子和孩子的重壓,養家糊口的小生活固然有滋有味,但卻總像黃昏下的彩霞,背後藏著即將離散的預言。
黃昏再美,免不了夜的吞噬;花兒再美,逃不過季節的變化;人兒再美,抵不住歲月的摧殘。匆匆見過後所殘留下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段回憶,而回憶中的美,卻常常累得人憔悴不堪,形如淚殤。
木心說過: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是的,是庸常可悲地被生活拽著走,還是勇敢地做生活的主人,牽著生活漫遊時間呢?不如佇立於青草離離之上,凝望晚霞的漸漸黯淡;不如捧著花兒,陪伴它慢慢地枯萎;不如緊扣愛人的十指,等待時間一點一點撫彎彼此的婆娑背影。
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不必早一步,也不怕晚一步,既然恰好趕上,就請別吝惜那一點兒的時間吧,小心地捂著火苗,等待時間一點一點地把生活煮透吧。
所食為何?
一碗豆漿,兩般滋味,緣於人,緣於心境不同。所食為何物?是生存的憑籍還是生活的享受?所食為何事?為匆匆赴下一站,還是為眼前一碗,半日消閑?
詩人北島警告眾人:「誰校對時間,誰就會突然衰老。」而如今人們不惜衰老頻頻校對時間,是為能讓自己老得風光還是死得風光?他們校對時間,也分割時間,切成合適的大小,套入可抵達成功的公式。而公式化的人,為攝取營養而食,不知品嘗,不知細嚼,不知回味,只負責吞咽。他們所食為何物?當你企圖告訴他們,他么所食為生存的憑籍而非生活的享受時,只會收獲茫然而不屑的反饋。因為他們早已食罷自己的靈魂。
所食又為何?《聖經》中說:「吃勞碌來的飯,談及食慾,本是枉然。」人們以生存的責任為借口遺忘生活,卻也忘了自己為何而食,為何而活,寢食皆忘所求為何?負篋曳屣所求為何?卧月眠霜所求為何?當你從味蕾上剝奪時間,當你從生命中剝奪靈魂,當你終有一日抵達了祈願的成功,那時你所食為何?瓊漿玉液,百般珍饈。可那時你所求為何?不過是遺忘在故土的一碗蒓菜湯。彼時蒓菜湯易得,食蒓菜湯的時間易得,但你的味蕾已被冷落數十春秋,嘗得出物是人非的滄桑,嘗不出失而復得的溫暖。
何必等到嘗不出時再以淚佐味?何必等到經年經事後再掛懷曾被草率對待的美好滋味?所謂美好滋味,言人人殊,不過是數九寒冬巷尾籠著熱霧的小攤上一碗酒釀圓子,不過是春來花發梅英疏淡冰澌融泄後河邊一把鮮綠逼人的水芹菜,不過是深夜撂筆不經覃思便闖入腦中的豬腳面線,不過是身處異國他鄉遙遙千里依然遺憾掛懷的五彩蝦片。突發的食慾,突發的生活意趣,往往簡單而強烈。為何總因各種牽絆而被擱置?
❹ 以古詩為話題的作文
多少個夜裡,她渴望走進夢的故鄉,因為,她太累了。然而,多少個夜裡,她又從夢中醒來,獨自體驗著夜的凄清。
她叫李清照,自從和丈夫分離後,她常常夜不能寐。這不,今晚,她又從夢中驚醒,是那樣地失落,那樣地憔悴!起床點起油燈,想驅走內心的黑暗。借著燈光,她仔細打量著房裡的每一件器具。忽然,目光又停留在桌上那隻很舊的杯子——那隻她為丈夫餞行喝酒用的杯子上!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酒杯,兩只鴛鴦安詳地停留在水面。看著這兩只相親相愛的小鳥,她有些心酸,又有無盡的失落。看著孤單的自己,不覺心裡空盪盪的。輕嘆一聲,拿出那天為丈夫餞行喝剩的半瓶菊花酒,自斟自飲起來,不覺潸然淚水……
喝吧,等吧!也許,天明,他就會回來。她期待著,苦守著。終於盼到一絲光線從窗戶躍進小屋。天亮了,她似乎有些高興,門吱嘎一聲打開了。站了許久,她才習慣性地抬起昏沉的頭來,大雁又飛回來了,可是,她分明感到雲中錦書還未寄到。天空已不再美麗,白雲已不再白皙,大雁已不再動人!終於,她發出了一聲長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繼續等待吧!白雲戲弄自己不要緊,大雁欺騙自己也算不了什麼。
蘭舟停泊在岸邊,周圍的一切顯得那麼恬靜。告別天空,她輕解綢帶,霓裳順著臂膀緩緩落下,是那麼嫵媚動人。她知道對丈夫的想念始終籠罩著自己。
唉,劃船去散散心吧!也許可以排解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她踏上小船。秋風吹來,她打了個寒戰。坐在船頭,眺望岸邊那不知名的花朵,孤零零地在風中搖曳、掙扎,終於花瓣被風無情地扯進水裡。被卷進水中,從船下淌過,發出嘩嘩的響聲……看著這一切,她鼻子一酸,不禁發出:「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嘆息。
劃船嗎?不!她不忍心看著花被水卷的影子。去找丈夫嗎?不!自己走了,丈夫又到哪裡來找自己呢?放棄等待嗎?不!她不想放棄,因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著自己呢!所以,她只好選擇執著地等待。想著這一切,她不禁道出了內心的情愫:「一種相思,兩地閑愁!」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她回到岸邊,踏進院子,雖然菊花滿院,可卻無心採摘。舉起艱難的步履,無精打采地向自己的小屋走去,繼續著無盡地等待、折磨……
【教師評析】
文章成功地對古詩詞進行改寫,使文章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章對李清照《一剪梅》一詞的內容、詞人寫作時的心情、背景進行想像,感情真摯、合情合理。穿插《一剪梅》的語句,使文章轉接自然、不留痕跡
❺ 以經典詩歌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我喜歡泰戈爾悠悠的獨吟,何其芳拘謹的訴說,惠特曼無拘無束放縱的嘔歌。我喜歡詩,因此我夢想自己擁有一顆詩心。
一顆詩心足以讓自己心靈凈化,一顆詩心足以讓自己觀察到別人沒注意到的美,一顆詩心足以讓自己的感情更加豐富,一顆詩心足以讓自己的思想境界達到至高……
如果我擁有一顆詩心,在別人還未發現春天已經來臨的時候,在別人抱怨春天來得太遲的時候,「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已讓我感受到春的恩賜。「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別人沒注意到,我已體會到了。當我悔恨往事,沉醉在自責和內疚之中不能自拔時,我想到「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於是我便輕松地嚮往事做個告別,開始邁入新的征程。
如果我擁有一顆詩心,我的心理砝碼已經平衡,我不會在物慾橫流、爾虞我詐的社會上失足,不會在別人的「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的叫囂中從執著的追求中走出來,加入他們游戲人間的行列。因為我懂得時間可貴,青春易逝,懂得我應該做什麼。
如果我擁有一顆詩心,我不會因看到別人玩股票一夜暴發而躍躍欲試,也不會因見別人炒房地產腰纏萬貫而產生心理不平衡。
一顆詩心讓我受益無窮。我可以更深地體會出靜的內含:靜是一幅名畫,一朵名花。心中有靜,舉世皆濁,我獨清。一顆詩心讓我把世間萬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我懂得友情的珍貴不在於距離的遠近,而在於心與心的溝通。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教會了我自然就是美。
詩,我喜歡,但我更想擁有一顆詩心,夢想雖遙遠,但有可能實現,我要立足於現實 ,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追求我的夢——擁有一顆詩心。
❻ 求一篇以古詩為話題的作文.
在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中華古詩詞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每一首古詩詞,都蘊涵著文人墨客們對家鄉、對友情、對山水、對國家深厚的情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海內村知己,天涯若比鄰」傳達出詩人對朋友真誠的祝福;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表現出詩人保衛國家的耿耿丹心……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一直以古詩詞為伴。請以「古詩詞」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話題聚焦點】
這是一個靈活度很大的話題作文。材料的核心應該立足「古詩詞」的范疇,重在談對古詩詞的感悟和理解。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古詩詞,中國文化就失去了光彩。整則材料告訴我們: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古詩詞是一朵耀眼的奇葩。我們應該思索在古詩詞學習中得到的教益和啟示,並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
【思路一點通】
這個話題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近。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學過的詩歌有幾十首之多。而且,對於古詩詞的考查,在中考試卷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有的同學,把學習古詩詞當成興趣:愛學、樂學、想學;也有一些學生,不喜歡學習古詩詞,一看到古詩詞就頭疼,盡管老師逼著學,也總是背不下來。把這種學習生活中的真實狀況展現出來,應該是一篇成功的作品。另外,每一首古詩詞都有其深刻的含義,總有一首詩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感悟用不同的形式寫出來,也應該是合適的。
【精彩構思台】
●散點剪輯:用散文的形式,詩化的語言,開拓豐富的內容,展示自己深厚的詩詞積累。如:在文章中暢述自己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痴迷之表現。也可以擷取古詩詞中的經典語句,抒寫出獨特深刻的感悟。
●滴水藏海:從現實生活寫起。古詩詞中有很多佳句會給人深刻的啟示。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都啟示人們惜時勤學。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因少年時期不努力學習長大後懊悔不已的例子。如果把這些名句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就是構思獨到的佳作。如:鄰居一位不愛讀書的哥哥每天打工回來滿身塵土,每當看到我們放學歸來,他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排比展示:採用排比段的形式,用至少三個排比段揭示詩詞的特點及值得中學生深刻學習把握的內容。如:簡潔凝練、意境深遠……要選擇合適的詩句與這些特點配合介紹。
●日記傾訴:寫一篇日記傾訴自己對古詩詞的獨特感悟。如:更加了解我國古代的風俗文化、風土人情、歷史典故。展示自己學習古詩詞的個性做法:歸類收集詩句,季節類、山水類、親情類、友情類、志向類等等。
●魔幻拓展:採用跨越時空的手法,突破時空限制,采訪古代詩詞名家。如:背誦古詩詞時,不覺入夢,夢見邂逅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他們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書信敘說:用書信的形式,向老師、同學傾訴學習古詩詞的感受,請教學習古詩詞的方法。
●寓言演繹:把「古詩詞」作為一個主人公,讓它開口說話,讓它傾訴自己發展的歷史,讓它告訴人們中國古代那些著名詩詞作家的生活狀況,讓它告訴今天的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意義和作用。也可以讓「古詩詞」到民間去探訪,了解人們對古詩詞的了解程度,呼籲人們學習古詩詞,關注古代文
❼ 以詩歌為話題的作文
李白的詩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
開篇便是一種逼人的氣勢,如山洪暴發。三千白發,飄飄灑灑,由愁而生;映入明鏡,好似白雪的秋霜,讓人感到一陣寒意,一絲憂傷。「愁」原來是這么個模樣!如此的白發,如此的愁,也只有李白能夠寫出。
我很喜歡李白的詩,知道他本人,也是源於他的詩歌。[靜夜思]這首詩,相信大家在幼兒園或很小的時候就背過的,但現在再讓大家背,肯定沒有背不出來的,甚至有人擁有對它終身揮之不去的記憶,這便是李白的詩的魅力所在。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一生寫過無數詩篇,其中大量的優秀詩篇被人傳誦至今。他二十五歲時初次離開蜀,周遊天下,在船上便寫下了「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的名句,把自己對故鄉的依戀通過江水生動地表現出來。他因受權貴詆毀,離開長安,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表現了李白雖受打擊,仍心懷抱負,勇往直前的心理。在被赦免後,東下江陵的小舟上,「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以過萬重山」,一個「輕」字巧妙地表現了他當時驚喜交加的心情。
李白的一生彷彿並不平坦,也曾飽受挫折,但為何他寫的詩總是那麼豪放,那麼積極向上?我想這便是一個人的心境,對生活的態度了。在困難面前,李白仍能對酒當歌,把酒問月,瀟灑地做詩,飲酒,賞月,於是讀他詩的人也受到心靈上的感染,產生一種勇於戰勝困難的思想。這不僅是詩的魅力,也是詩人的人格魅力。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這就是李白的詩,這就是李白,那位一襲白紗衣,一把摺扇,一壺酒的詩仙。
輕叩遺失的美好
在我們有限的人生中,時間是經,空間是緯,密密地斜織出一串串悲歡離合,一束束陰差陽錯。我們歡笑或哭泣,驚喜或悔恨,而卻從未捕捉過那瞬間的心靈震撼,僅僅是恣情放縱,而詩人用特有的細膩做到了。
也許,我無力去評價一首詩的成功與失敗,我唯有用自己的心去沿著詩的足跡,一同歡笑,一同哭泣。在我靜靜地選擇了詩的美麗以後,席慕蓉悄悄的走進了,用淡淡的雅緻與溫柔,一點一點地將我的心包裹,我沉醉了。
我無能去清楚地說明那種震撼黃秀賢,那是可以讓你會為無盡的淡雅惆悵。聽這樣一句「忘不了的是你眼中的淚/映影著雲間的月華」這是《淚·月華》中的第一句,將王秀賢人引入了悠悠的感傷。還有那美好的願讓人心碎「但願現實變成古老的童話/你只是長睡一百年/我也陪你」和最後那讓人淚下的失落和無奈「但是/這只是夢而已/遠山的山影吞沒了你/也吞沒了我憂郁的心」。這樣一首詩讀下來,我無法用分析將它肢解,當你閉上眼去看的時候,淚水也許會和主人公一同落下。
而詩中並沒有太多的哭泣,他卻在字的組合間,營造出來讓人淚下的空氣。只是她年輕時的作品。那詩集的名字就叫《無怨的青春》。年輕時的溫雅、年輕時的細膩,而現在年輕的我們,僅僅是去享受一切或恣情感傷,從未用手中的筆去捕捉去記錄過什麼。
而當席慕蓉到近幾年,則越發的對家鄉思念,近幾年的作品,詩文都帶著幾許鄉愁。《出塞曲》中那句「那隻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淡淡的、還是淡淡的唱出幾多的感傷。
詩人的詩,是對自己內心的獨白,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中,會有不同的感動。而我們卻不因這不同而創造出佳作,因為我們的心不夠去洞察一切。
有人說詩人是憂郁的,總是去感嘆一切,美好與傷感似乎都值得嘆息。而你有沒有感到,當你讀詩的時候也會有莫名的感動,也許你不知為何,那是因為你已忘卻,而經歷過的心靈卻曾將那一段感觸遺棄,詩為你敲開了已關閉的記憶大門,讓你不再對自己的感動一無所知。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感動,不同感動中有不同記憶中的美好。而詩為你叩開記憶的門欄,打開你美好的不經意的惆悵,那麼就請你細細的回味那詩幫你找回的遺失的美好。
❽ 以詩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悟秋天
暑氣散盡,寒氣漸來,不知覺間,秋天就這樣來了。
喜歡秋天,他不像春的招搖,把大地裝扮的花紅柳綠;也不像夏的熱烈,用暴雨和酷暑逼得你躲無可躲;更不像冬的殘酷,掩盡芳華,連帶把人也掩進厚厚的大衣。
秋,是蕭瑟清冽的。如果說春天是豆蔻的少女,那麼秋就是一個嘗盡滄桑的中年,無奈中帶有一種悲苦,卻又透著一種對世道、對人生的理解。
東坡詩雲:「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你可以剝開一顆金黃誘人的蜜柚,然後打開家裡的音響,放上一曲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秋日私語》,帶著美好的心情,隨著鋼琴王子那帶著魔力的十指,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在優美的旋律中,你彷彿聽到了,秋天那沙沙的腳步聲,正漸漸的向你走來,向你微笑。琴聲向你展現了,一片秋日的竊喜。你看到了,片片的樹葉飄了起來,搖曳著隨風而去。
你還可以捧著一本古書,在梧桐樹下的躺椅上,隨著片片飄落的黃葉,去感悟古人悲秋的情懷。看看稼軒「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的感慨,品拼秦觀「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的心境。或者為劉禹錫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贊上一筆,總之,這是一種很逍遙的感覺。
悲秋?何苦來。
寒涼,那隻是一種感覺,從科學角度上說它來自皮膚感官的反映,不是來源於心。
悲苦,那隻是一種際遇,從辨證角度上說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還是學一學楊萬里對秋的態度嘛,他說:「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你看,這老楊頭的人生哲學,倒是有些可以借鑒的。
你管它「明日黃花蝶也愁」,還是「西風愁起綠波間」!用開朗的態度,去擁抱秋天吧!嘗試著「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正如李才女所雲,天涼好個秋!不是嗎?
此文轉載
求好評
❾ 以我與古詩詞為話題寫作文
斑斑駁駁的牆磚上因為潮濕而而長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塊光滑的牆磚上用飄揚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時間在周圍雖都留下了烙印,但是這首詩的光輝卻絲毫都沒褪色。如同我愛的詩詞,無論經過了多久,詩詞中包含的感情也不會消失,如一壇美酒,越釀越純。
詩鼎盛於唐,詞則是宋,固有稱號唐詩宋詞。唐宋都是發展極好的朝代,經濟的發達才會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嘆社會、感嘆美景、感嘆歷史,或憤世嫉俗,抨擊時弊,或慷慨激昂,激揚文字。也許有人是在朝代極盛時留下詩詞,在盛世繁華、熙熙攘攘中留下對美好生活得贊美。望著「絕勝煙柳」的皇都,坐在酒館的二樓,飲一杯酒,賦一首詩。也許有人是在朝代日漸衰敗時留下詩詞,在一片破落的廢墟前留下對流離生活得無可奈何,終得「人比黃花瘦」,不得圓滿。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嬰兒、破舊搖墜的茅屋、時時吹響的戰火,嘆出對亡國的悲憤與無奈。也許有人是在傷情離別中留下詩句,孜然一身游盪在他鄉,節日來臨,卻總少了一份歡樂,多了一份孤寂與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時才能「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只能把滿目的思鄉與思親的淚水融入到筆下的文字。遠古而來的文字,彷彿穿越時空,將詩人、詞人的感情傳遞給我們,我愛淡淡的憂愁,,也愛繁華盛世下的艷麗,更愛這讓人感動,讓人流淚的古詩詞。徜徉在古詩詞之中,感覺是在和詩人、詞人們進行一場心靈的聚會。
一首古詩詞是無法用其他語言翻譯的,勉強譯之,也會沒有那份神奇的韻味。中國傳統的東西是無法替代的,也不能丟失。因為古詩詞中不僅有人類的善於美,更有結晶於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與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面對強擄入侵,那種汗撒大地,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那份凜然與浩氣,那份執著與堅貞,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永立於世界之顛的武器嗎?當你面對被戰亂侵害的歷史遺跡,你是否會想起歷史中的「烽火連天」,在詩人留下的詩詞中,品味著那個時代的豪情壯志。當你讀著這些詩詞,在金戈鐵馬中細細品讀那份盪氣回腸,可以感受到心靈深處的震撼。我愛詩詞,更愛這帶著熱血的古詩詞。
美景如畫,美景如詩,古詩詞中你也能夠尋覓到種種人間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歡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獨釣寒江雪」空曠遼遠的冬韻。或許歷史帶走了當年的詩畫美景,但詩詞所留下的卻不會被歷史所帶走。淡淡花香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展示,濃濃人情猶如一首樂曲在耳邊回盪。心隨景動,讀著這些古詩詞,感覺在放飛心情。我愛詩詞,這些如畫如歌的古詩詞。
一杯清酒,迴旋在歷史的隧道中,而這杯清酒便是古詩詞,越品越香。
我愛古詩詞!
❿ 以古詩為話題的作文
靜夜思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麟說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