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心中的文天祥(作文啊~~~)嗚嗚……
記敘文的真正要素:
故事主題點 素材側重面 情節串聯線(含起因,經過,結局事件)
說明文要素:
客觀 清晰 鮮活
議論文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的堆砌原則。
編輯本段分類
從作文的寫作時限來分
從作文的寫作時限來分,作文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限時作文又可以分為課堂作文和考試作文兩類。
從作文的寫作字數來分
從作文的寫作字數來分,作文可以分為限字作文和非限字作文。教育部的新課程標准在學生作文的字數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寫出非同尋常的好作文,必須要在「想」上下功夫。
從作文的寫作命題來分
從作文的寫作命題來分,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命題作文,一般是指出題者給出一個既定的題目,要求應試者根據這個給定題目進行寫作。
編輯本段寫作方法
1.開頭的寫法
開頭的寫法:萬事開頭難,寫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開頭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背景法: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關人物。 (3) 主題句法:提出一個觀點或論據作為文章要闡明或論述的主題。 (4) 問題法: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出文章的內容,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力。 (5) 驚語法:用令人感到驚奇的句子開頭,激起讀者的興趣。 (6) 故事法:以講故事的形式作為文章的開頭,在此基礎上展開文章。多用於記敘文,也可用於議論文。 (7) 數據法:引用已經被證實的數字來引起話題。 (8) 引語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見習語、諺語等作為文章的開頭。 (9) 定義法:常見於對標題下定義,然後通過舉例、邏輯推理等方法加以詳細說明。 (10)誇張法:以一個絕對不可能發生的為前提,吸引讀者 (11)側面轉折描寫:從另一個方面來烘托文章主題,引出下文。 (12)設置懸念:激起讀者的興趣,文章格調升華。
2. 正文的寫法
(1) 演繹法: 從一般到個別。把帶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對主題句的具體化,是對主題句的具體說明。 (2) 歸納法: 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個別的事例出發,總結出一般的規律。
3.結尾的寫法
(1) 簡要評價或作結論:文章的最後幾句概括全文內容,並進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2) 首尾照應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3) 用反問句結尾:雖然形式是疑問句,但意義是肯定的,具有很明顯的強調作用,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對未來提出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此而行動。 (5) 引用名人名言、諺語、常用習語結尾。
編輯本段提升技巧
寫作能力是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中級水平的學生寫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詞彙量有限,不能細致地進行表達:例如"我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她不但對我很好,她對每個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個好媽媽。"簡單重復的詞語明顯地限制了語言的表現力。 2、表達能力有限,難以組織一篇結構完整語氣連貫的文章。由於學生還不太熟悉漢語的思維習慣和表達習慣,當他從寫單句過渡到組織一篇文章,用漢語進行連貫的表達時,就常常會顯得力不從心,寫出來的文章常常是支離破碎或辭不達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寫的是什麼。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現象,多發生在華裔孩子身上。看起來文從字順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卻不會讀它。為什麼?因為作文是在家長幫助下寫出來的,遣詞造句反映的是家長的思維。這樣的作文練習根本起不到練習的作用。 4、畏懼寫作文。有些學生在讀書和默寫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現不錯,但由於害怕寫作文,幾乎放棄堅持了幾年的中文學習。 在這樣的教學對象面前,只講解怎樣審題,怎樣組織材料似乎是遠水不解近渴。因為在動筆寫作之前,他們還有一連串的障礙需要逾越,如果不幫助他們越過這些障礙,那麼寫作只可能是紙上談兵。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把寫作程序由"想——寫"變為:"想——說——寫",是幫助學生逾越這些障礙的有效途徑之一。這個變化意味著,此時對於這個特定群體的教學重點不能僅放在"寫"上,而應該首先做好前兩步:"想"和"說",即寫前的准備和指導。由於這些活動環節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寫前預練"。
⑵ 求一篇200字的關於談文天祥愛國精神的小作文。
文天祥——這個響徹近八百年的民族英雄的名字,一直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有為青年,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迎難而上,共赴國難。"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這就是文天祥,兵敗被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黎民百姓,他深知,達子好血性好濫殺無故,可是他再也無力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只有用筆墨寫出他的憂心如焚的憂國憂民之心情!我們中華民族需要一種有血性的民族精神,文天祥就是這種精神的最傑出代表,他的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十一歲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對策集英殿,一舉考中狀元,這時的宋朝進入到一個階級矛盾迅速激化,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權奸把持朝政,文天祥改革政治,改革軍事的理想無法實現,他多次被貶遷和罷黜,但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變。他在地方任職上進行改革實踐,盡力醫治戰爭創傷,關心人民疾苦,讓人民休養生息,受到人民衷心愛戴。
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應該是一個民生問題的關注者。那些不關心民眾疾苦、不憂民所憂、喜民所喜,不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辦事的人,即使自我標榜多麼「愛國」,其實是冒牌假貨。這種人,一旦獲得功名仕祿,往往只為一己之私利巧取豪奪,擾民害民,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最終必將被人民所唾棄。
文天祥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主義者。他從「法天不息」的哲學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圖治的主張;在元軍入侵、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他堅決反對退讓投降,並積極募兵、親臨前線指揮抗戰;在抗元失敗、身陷囹圄後,不屈不降,以身殉國。他的這些愛國表現,源於他始終如一的愛民憂民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文天祥的政治主張中的重要內容。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在未仕之前,便立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志向;狀元及第時,又道出了「須使生民見泰通」的主張;入仕在位,想到的是「天之生賢才,初意豈無為。民胞物同與,何莫非已累」;罷官歸隱,則大聲疾呼:「民食關系,苟可通融兼愛」;他看到被元軍屠城後,「鳩居無鵲在」,「殺戮無遺種」的慘狀,仰天長嘆:「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他看到戰場「死者亂如麻」,田園「荒草青漫漫」,不光是南方人民,也包括北方人民因元軍的不義戰爭帶來的凄慘景象,心急如焚,憂慮「紛紛干戈何時畢」;即使被囚燕獄,飽受折磨,他也時刻不忘人民的痛苦。至元十八年(1281)五月十七日,這是文天祥被囚的第3年,當夜大雨傾盆,牢房遭水浸,自己身在困境,想到的卻是「但願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
「民者,國之基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古哲先賢都把民生問題看成與國家共存亡的首要問題,這一點,已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興衰史中一次次得到驗證。這自然對文天祥民本思想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但與他的個人經歷也不無關系。文天祥入仕之前的23年都是在故鄉吉州生活的;入仕以後,又累次遭貶回歸故里,先後6年有餘。長期生活在底層,使他有許多機會接觸人民群眾,對民眾憂樂,耳濡目染,心同身受。在《御試對策》中,他用了大量篇幅論及民生民困問題,這些素材或得之於求學時同師友的討論,或直接來自現實生活中所見所聞。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便能極有膽識地在對策中提出解民困的辦法,由衷規勸皇帝「持不息之心,急求所以安民之道」。後采,無論任職朝廷還是貶遷地方,他總不忘訪民問苦。比如知瑞州府時,看到郡治「兵火後」滿目瘡痍,郡兵又驕橫無忌,魚肉百姓,於是首先懲辦了害民的劣徒,對民眾採取寬惠政策,又創設便民庫,支持民眾發展生產。因他「遺愛在民」,百姓也對他「久益不忘」。又如知寧國府期間,看到「府極凋敝」,過去「稅務無所取辦,則椎剝為民害」。他一方面奏罷此法,一方面「別取郡計以補課額」。在寧國府任職僅一個月,即將離任時,還特別召集農民父老,發表《勸農文》,鼓勵民眾勤耕作、行孝悌、守法紀,以求社會安定。
體察民情,了解民苦,這只是關心民生的第一步,關鍵在如何盡職盡責去解救水深火熱中的民眾。在封建社會里,皇權統治一切,統治集團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民眾疾苦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然而就局部而言,一些有民本思想、較開明的政治家;也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相應的策略,推行能為民眾接受、緩解社會矛盾的政策。文天祥正是這樣做的。他兩度出任提刑,大力平反冤案,疏決滯獄,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有職有權時,他盡心盡力為老百姓辦事;被罷黜丟官後,他仍能急民所急,為民請命,為—般官吏所不及。咸淳八年(1272),廬陵縣大旱,早稻收獲不過二三成,晚稻只有五成,「民食十減七八」。罷官蟄居故里已有2年的文天祥;看見大多數農家缺糧,甚至有錢都無處糴糧,十分著急,便用過去的同僚關系,在贛州和吉州知州間疏通,並請他們榜示境內,允許吉州民眾去豐收的贛州大量收糴低價的糧食,度過飢荒。他在給知吉州江萬頃的信中說,「民食關系,苟可通融」,認為這是「救民水火」的善舉。
一個人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文天祥深知官民關系有如舟水關系,他心繫民苦,為民請命,一心想為民帶來福祉,為國家帶來安定。當國家面臨危難,他在贛州舉起抗元義旗,組織抗元隊伍,—呼百應,人民群眾很快聚集在他的麾下。這支義軍,既有最基層廣大的民眾,也有地方豪達,知識分子,甚至還有少數民族兄弟。他們固然也是因民族危亡而奮起抗爭,但文天祥勤政愛民、深得民心的德政、毀家紓難的爰國精神也有很強的感召力。文天祥真正做到了「公爾忘私,國爾忘家」,人民群眾怎麼不對他「素服威信」?
同古代許多志士仁人一樣,文天祥不可能不受到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然而,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能關注民生,尋求救民解民主道,為民鼓呼,身體力行地為民辦事,努力實踐他的愛國救民的政治理想,確實難能可貴。今天,他的民本的思想和為民愛民行為,對我們仍大有教益。
文天祥大節凜然,照耀古今。在文學上尤其是詩歌創作上,他振起南宋一代詩風,一掃懦弱文人頹廢的弊病。他抗戰以來的詩作,是用救國救民的心血和淚水鑄成的。文天祥就義七百多年來,他的精神品格情操氣節一直受到人們的稱頌,各族人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紀念他,興華夏正氣,長愛國之志,當中華民族的尊嚴受到危害之時,他的精神便成了億萬民眾手中的銳利武器,他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作為一個歷史傑出人物,以他的浩然正氣教育數十代人,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現在我國人民正豪情滿懷地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邁進。
⑶ 關於文天祥的文章(600字左右)
作文素材資料收集——文人墨客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芳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歲。七個多世紀,一個不朽的生命,從南宋跨元、明、清、民國昂昂而來,並將踏著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他生於公元1236年。當他生時,「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臨安朝廷,已經危在旦夕,人們指望他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然而,畢竟「獨柱擎天力弗支」,終其一生,他沒能,也無法延續趙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四十七歲那年化作啼鵑去了。當他死時,不,當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豎起了又一根立柱,雖共工也觸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狀元出身,筆力當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筆墨,正不知有凡幾。只是,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歲生命的,則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年,農歷正月,他已兵敗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軍的押解下,雲愁霧慘地顛簸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傾翻了宋朝的龍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盡,萬里遙遙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無一絲一毫的張惶,在這生與死的關頭,他坦然選擇了與國家民族共存亡。但見,一腔忠烈,由胸中長嘯而出,落紙,化作了黃鍾大呂的絕響。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這時候就死去,結局又會怎樣?毫無疑問,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遺民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的戰友,廬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張貼了數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捨身取義,保全大節。他自己又何嘗不明白這一點。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絕食,自謂「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歷史,我們只能作這般理解———日月還要從他的生命攝取更多的光華;社會還要從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鈣質;盤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長江和黃河,渴求更壯美的音符。一句話,他的使命還沒有結束。於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種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狀態下抵達元大都燕京。 二 在北地,考驗他的人格的,是比殺頭更嚴峻的誘降。誘降決無刀光劍影,卻能戕滅一個人的靈魂。但見,各種身份的說客輪番登門,留夢炎,就是元人打出的第一張「王牌」。 留夢炎是誰?此公不是凡人。想當初,他和文天祥,曾同為南宋的狀元宰相。然而,兩人位同志不同,就是這個留大宰相,早在公元1275年的臨安保衛戰中,就夥同內奸陳宜中,暗裡策劃降元。為此,他極力干擾文天祥率軍馳衛,而後又棄城、棄職逃跑。待到臨安淪陷,他又拿家鄉衢州作獻禮,搖身變成元朝的廷臣。 留夢炎一見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銷他的不倒翁哲學。他說,「信國公啊,今日大宋已滅,恭帝廢,二帝崩,天下已盡歸元朝,你一人苦苦堅持,又頂得了什麼用呢?那草木,誠然還是趙家的草木,那日月,卻已經是忽必烈大汗的日月了。」 天祥轉過身去,只給他一個冷背。真的,你讓葵藿如何與狗尾巴草對話?你讓鐵石如何與穢土論堅?留夢炎之流的後人對乃祖的投降哲學又有發揮,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豈知這種「奶」里缺乏鈣質,他們的骨頭永遠不得發育。此輩精神侏儒,哪裡識得文天祥的「千年滄海上,精衛是吾魂!」哪裡配聞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識相的留夢炎仍然搖唇鼓舌,聒噪不已。天祥不禁怒火中燒,他霍然轉身,戟指著留夢炎痛罵:「你今天來,就是給我指這條出路的嗎?你這個賣國賣祖賣身的奸賊!你,身為大宋重臣而賣宋,可是賣國?身為衢州百姓而賣衢州,可是賣祖?身為漢人而賣漢節,可是賣身?……」 「你、你、你———,老夫本是一番好意,你不聽也罷,憑什麼要血口噴人?」留夢炎饒是厚臉昧心,也擱不住文天祥這一番揭底剝皮,當下臉上紅白亂竄,低頭鼠竄而去。 九歲的趙顯,堪稱是元人手裡那種不帶引號的王牌。這位南宋的小恭帝,國隆的日子沒有趕上,國破的日子似乎也不覺得太痛苦。同是亡國廢帝,南唐後主李煜的依戀:「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怕他是既不識夢尋,也不懂悲懷。元人想到了杠桿原理,想著廢物利用,比如,現在就讓他以舊主子的身份,出面勸說文天祥歸順。古話說一物降一物,你文天祥不是最講忠君嗎!那麼你看,這會兒是誰來了? 文天祥料到元人會有這一著。因此,思想上早作好了准備。他沒等趙顯走上會同館的台階,趕緊跨出門檻,來個先發制人。但見他搶前數步,擋住趙顯,然後南向而跪,口呼「臣文天祥參見聖駕」,隨即放聲痛哭。小皇帝被這突如其來的哭聲鬧懵了,傻乎乎地站在那裡,說不出一句話。 天祥這一場大哭,本是策略,旨在讓故恭帝無從開口。但他哭著哭著,想到今日幼主為人所制,竟不自知,而自己和千萬忠臣義士浴血沙場,抵死搏戰,還不就是為了保衛趙宋江山!一時心中湧上萬般酸楚,不由動了真情,遂跪地不起,長哭不已,並且一迭聲地泣呼:「聖駕請回!」 趙顯這邊慌了手腳,越聽哭聲心裡越發毛,早把元人教給的言語,忘了個一干二凈。少頃,又擱不住文天祥的一再催促,便樂得說聲「拜拜」,轉身回頭,轔轔絕塵而去。
⑷ 急求古詩人寫作素材,比如說陶淵明,李白,屈原,王維,文天祥等等,急啊!
1.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走著笑著紅塵,走著辭別故友。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里」;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然而李白同樣是位被上蒼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詩——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翰林遭貶,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哪裡比陶潛與屈子少呢?但他卻一直在走,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塊寶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來折去,卻無半點玷污與磨損!
2.李白灑脫,不寄託於高堂的庄嚴,不艷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於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3.當李白不被重用時,他卻仍能快樂地夢游天姥,卻仍能舉杯暢飲。他對明天有著樂觀的微笑。當蘇軾屢遭貶謫,他卻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興,有「浪淘盡千古英雄」的豪邁。他對明天有著希望的微笑。當屈原縱身投江時,我想他也一定帶著微笑,因為他堅信他的「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一定會給後人帶來思索和警惕。
4.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浮萍碎成搖曳的翡翠。詩人一聲長嘆,湧起層層墨香。李白的一生因為沒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銘留青史,因為舍棄了「鍾鼓饌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當時的士大夫之徒一樣追求金錢和名利,而違背自己的靈魂,那麼祖國的山河裡便不再有他的飄逸長衣,歷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為世人吟詠。歷史的雨沒有下進太白的靈魂,他把一個真實的自己寫進了歷史。
5.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
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賓士。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他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他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他磨墨,那該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可是,無意間他看到了力士諂媚的丑態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覺得他應該永遠讓他奔跑的雙腳停滯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他清醒地知道,他寧願散盡千金,只求一醉,也不願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於是他帶上一把佩劍,把一杯酒去尋訪他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昔日他騎卸賜驃馬奉詔賓士,今日他騎白鹿奔向他夢寐以求的遠方。濁酒深酌,重返喜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游天姥,齊敘難酬鴻志。奔跑讓他屢跌屢撞,奔跑又讓他獲得心靈的超越——思想,永遠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權貴」的青蓮居士,曾放盪不羈地笑罵孔夫子,曾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玉環為其碾墨,讓高力士為其脫靴。這是多麼「異端」之舉,多麼荒謬之行。然而太白見不容於世之滋垢時,便憤然離去了。沒有易安居士那「這次第,一個愁字了得?」的憂傷,也沒有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嘆而已。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於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捨的乞食。於是「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鬱,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後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的灑脫!因此,他雖不被朝廷重用,但卻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於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於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遠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具有恢宏的功業抱負.」申管仲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這是他執著的人生信念。為此,他「仗劍怯園,辭言遠游」,廣為交遊,詩名遠播.以期能入朝為官,實現濟世的政治抱負,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為早日平息戰亂,復興大業,在隱逸多年後,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請,滿懷熱忱毅然從戎。即使在「賜金放還」之後,年近六十之時,他仍壯心不已,准備踏上征途,參加李光弼的平叛大軍。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當途。
10.傲岸獨立的個性。無論是得意之時,還是失意之日,始終保持傲岸不羈的個性。應詔入京之時,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賜金放還」之後,他憤然吶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中生。」面對炙手可勢的權貴,他始終保持著人格的尊嚴。「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西卒不復。」
11.豪邁超脫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滿自信。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去帆濟滄海」,這種樂觀的情懷,讓詩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終豪邁。他從來不懷疑自己的曠世才華,入永王幕府之後,他曾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沙。」這與隱居隆中卻高吟《梁父詠》的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終以豪邁而超脫的情懷去擁抱陰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時,也要「花間一壺酒」,用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何等的灑脫,何等的樂觀。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⑸ 以文天祥為寫作素材運用情景再現寫一個片段
文天祥在抄童年時,就很仰慕襲英雄人物,尤愛讀忠臣傳。有一天,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他們能做到的,文天祥覺得自己也要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民族英雄為榜樣。如果我死後不能和他們一樣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為大丈夫
⑹ 高考作文中怎樣運用屈原和文天祥的素材
去查相關名人的事跡嘛!因為啥?其實他不就是個人嘛,對了!是人就版一定絕對會有許多的故事—權—蔬菜(素財)!因此,當要做「珍珠白玉」湯時,就拿出白菜、豆腐、豆牙了混成一堝,加水得行!亨亨,你如果不想讓其變成一糊吧的話,當在結構上先放白菜,其次豆牙,才是豆腐!你認為這樣就行哦?如過是用洗腳水來熬湯,可能你自個連聞都不會聞,看一眼就想吐吧,更何況品嘗呢?!字很重要,必需保持作文的外觀——整齊與干凈!高考閱卷老 師須要的不僅僅是耐心,更需要勇氣啊~
⑺ 以文天祥為話題 作文600字 有關於 他愛國憂民的
文天祥——這個響徹近八百年的民族英雄的名字,一直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有為青年,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迎難而上,共赴國難。"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這就是文天祥,兵敗被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黎民百姓,他深知,達子好血性好濫殺無故,可是他再也無力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只有用筆墨寫出他的憂心如焚的憂國憂民之心情!我們中華民族需要一種有血性的民族精神,文天祥就是這種精神的最傑出代表,他的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十一歲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對策集英殿,一舉考中狀元,這時的宋朝進入到一個階級矛盾迅速激化,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權奸把持朝政,文天祥改革政治,改革軍事的理想無法實現,他多次被貶遷和罷黜,但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變。他在地方任職上進行改革實踐,盡力醫治戰爭創傷,關心人民疾苦,讓人民休養生息,受到人民衷心愛戴。
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應該是一個民生問題的關注者。那些不關心民眾疾苦、不憂民所憂、喜民所喜,不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辦事的人,即使自我標榜多麼「愛國」,其實是冒牌假貨。這種人,一旦獲得功名仕祿,往往只為一己之私利巧取豪奪,擾民害民,站到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最終必將被人民所唾棄。
文天祥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主義者。他從「法天不息」的哲學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圖治的主張;在元軍入侵、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他堅決反對退讓投降,並積極募兵、親臨前線指揮抗戰;在抗元失敗、身陷囹圄後,不屈不降,以身殉國。他的這些愛國表現,源於他始終如一的愛民憂民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文天祥的政治主張中的重要內容。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在未仕之前,便立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志向;狀元及第時,又道出了「須使生民見泰通」的主張;入仕在位,想到的是「天之生賢才,初意豈無為。民胞物同與,何莫非已累」;罷官歸隱,則大聲疾呼:「民食關系,苟可通融兼愛」;他看到被元軍屠城後,「鳩居無鵲在」,「殺戮無遺種」的慘狀,仰天長嘆:「蒼天如可問,赤子果何辜」;他看到戰場「死者亂如麻」,田園「荒草青漫漫」,不光是南方人民,也包括北方人民因元軍的不義戰爭帶來的凄慘景象,心急如焚,憂慮「紛紛干戈何時畢」;即使被囚燕獄,飽受折磨,他也時刻不忘人民的痛苦。至元十八年(1281)五月十七日,這是文天祥被囚的第3年,當夜大雨傾盆,牢房遭水浸,自己身在困境,想到的卻是「但願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
「民者,國之基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古哲先賢都把民生問題看成與國家共存亡的首要問題,這一點,已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興衰史中一次次得到驗證。這自然對文天祥民本思想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但與他的個人經歷也不無關系。文天祥入仕之前的23年都是在故鄉吉州生活的;入仕以後,又累次遭貶回歸故里,先後6年有餘。長期生活在底層,使他有許多機會接觸人民群眾,對民眾憂樂,耳濡目染,心同身受。在《御試對策》中,他用了大量篇幅論及民生民困問題,這些素材或得之於求學時同師友的討論,或直接來自現實生活中所見所聞。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便能極有膽識地在對策中提出解民困的辦法,由衷規勸皇帝「持不息之心,急求所以安民之道」。後采,無論任職朝廷還是貶遷地方,他總不忘訪民問苦。比如知瑞州府時,看到郡治「兵火後」滿目瘡痍,郡兵又驕橫無忌,魚肉百姓,於是首先懲辦了害民的劣徒,對民眾採取寬惠政策,又創設便民庫,支持民眾發展生產。因他「遺愛在民」,百姓也對他「久益不忘」。又如知寧國府期間,看到「府極凋敝」,過去「稅務無所取辦,則椎剝為民害」。他一方面奏罷此法,一方面「別取郡計以補課額」。在寧國府任職僅一個月,即將離任時,還特別召集農民父老,發表《勸農文》,鼓勵民眾勤耕作、行孝悌、守法紀,以求社會安定。
體察民情,了解民苦,這只是關心民生的第一步,關鍵在如何盡職盡責去解救水深火熱中的民眾。在封建社會里,皇權統治一切,統治集團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民眾疾苦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然而就局部而言,一些有民本思想、較開明的政治家;也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相應的策略,推行能為民眾接受、緩解社會矛盾的政策。文天祥正是這樣做的。他兩度出任提刑,大力平反冤案,疏決滯獄,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有職有權時,他盡心盡力為老百姓辦事;被罷黜丟官後,他仍能急民所急,為民請命,為—般官吏所不及。咸淳八年(1272),廬陵縣大旱,早稻收獲不過二三成,晚稻只有五成,「民食十減七八」。罷官蟄居故里已有2年的文天祥;看見大多數農家缺糧,甚至有錢都無處糴糧,十分著急,便用過去的同僚關系,在贛州和吉州知州間疏通,並請他們榜示境內,允許吉州民眾去豐收的贛州大量收糴低價的糧食,度過飢荒。他在給知吉州江萬頃的信中說,「民食關系,苟可通融」,認為這是「救民水火」的善舉。
一個人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文天祥深知官民關系有如舟水關系,他心繫民苦,為民請命,一心想為民帶來福祉,為國家帶來安定。當國家面臨危難,他在贛州舉起抗元義旗,組織抗元隊伍,—呼百應,人民群眾很快聚集在他的麾下。這支義軍,既有最基層廣大的民眾,也有地方豪達,知識分子,甚至還有少數民族兄弟。他們固然也是因民族危亡而奮起抗爭,但文天祥勤政愛民、深得民心的德政、毀家紓難的爰國精神也有很強的感召力。文天祥真正做到了「公爾忘私,國爾忘家」,人民群眾怎麼不對他「素服威信」?
同古代許多志士仁人一樣,文天祥不可能不受到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然而,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能關注民生,尋求救民解民主道,為民鼓呼,身體力行地為民辦事,努力實踐他的愛國救民的政治理想,確實難能可貴。今天,他的民本的思想和為民愛民行為,對我們仍大有教益。
文天祥大節凜然,照耀古今。在文學上尤其是詩歌創作上,他振起南宋一代詩風,一掃懦弱文人頹廢的弊病。他抗戰以來的詩作,是用救國救民的心血和淚水鑄成的。文天祥就義七百多年來,他的精神品格情操氣節一直受到人們的稱頌,各族人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紀念他,興華夏正氣,長愛國之志,當中華民族的尊嚴受到危害之時,他的精神便成了億萬民眾手中的銳利武器,他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作為一個歷史傑出人物,以他的浩然正氣教育數十代人,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現在我國人民正豪情滿懷地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邁進。
⑻ 20個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專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屬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⑼ 愛國的素材300字(文天祥)
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來,皇帝寵幸源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彌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⑽ 以文天祥為寫作對象寫一篇800字的隨筆
文學與人生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沒有多彩的人生,就不會產生美麗的文學,所以說:「文學是人生的表現。」但是文學又不完全是人生體驗。吳密先生在他的《文學與人生》中有這樣一段經典的論述:「文學是人生的精髓」—哲學是汽化的人生,詩歌是液化的人生。小說是固體化的人生—均從各種含水的不純物質中得來的,戲劇是爆炸的人生。「初讀這段文學,並不知其意,但得出一點結論:文學泊於人生,但又作用於人生。
一、文學與人生的關系
文學樣式有多種,謂有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但無論作何種文學,為文者均有其水平之高低,文采之優劣;人生亦有多種,但不論是何種人,均有其人品,所以為文者其人品之高低,謂之曰高尚,低俗,偉大渺小,卑微等等。一部文學作品(或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內涵及思想,通過鑒賞一個人文章的內涵及思想,可以看出為文者的為人。所以說文學是人生的表現。
在C•漢密樂頓的作品《小說之素材與方法》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美國某君,搜集一人之手跡、支票、帳單、照片等,以作小說,試驗卒失敗。」意思就是說,一人想用真實的人生為寫作對象,來寫一部小說,但最終失敗了。可見文學不是真實的人生經驗。(至少小說表現的不是真實的人生)即吳密先生所說的:人生≠真實的與直接的經驗。所以,准克地再現人生的做法在文學的做法在文學創作中是不可取的,也是很難做到的。每一部文學著作都是生活細節為對象,再加之以想像,賦之以深邃的思想才完成。四大名著無一不是在歷史事件(或家庭瑣事)的基礎上改編,提煉其精華,投之以作者的感情才形成的:《紅樓夢》中作者將自己的生活經歷附加在賈寶玉身上,但又加了一些虛幻境、空空道長等),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與廣度;《西遊記》作者以歷史事件玄奘西遊為小說線索,加之以孫悟空、豬悟能等傳奇人物,使小說主題立刻升華;不是單純表現唐僧師徒四人如何與妖魔鬥智斗勇,而是表現了當時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