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隱忍之後有所作為人的作文素材
人這一生,有著太多忍辱負重的故事,不是什麼事都可以說清楚,也不是什麼話都可以說.人自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是來受苦的,要經受痛苦、悲傷、難過、淚水,經受過了,才知道什麼是幸福、快樂.所以我想,無論別人說什麼,你都得走你的路,無論別人做什麼,為自己帶來了什麼,你都得昂首闊步向前走,因為我們的心無愧,因為我們每一次的忍辱負重都是下一次快樂與幸福的開始.你說是這樣嗎?」 我中學時的同學杜國兵對我說這番話時,眼眶的淚水盈盈欲滴.
聳立在交通便利、景色宜人的深圳市深南大道旁邊的那個擁有數千萬元資產和2000多名科研人員及員工,被當地人稱為「紡織、印染兩龍舞,內營、外貿雙翅飛」的現代化民營企業,就是我這位同學的傑作.
今年清明節,我這位同學開著他的豪華小轎車回家祭祖,與我聊了半夜.他說:「你看我今天闊氣,我瀟灑,我風光,是吧?你知道我曾經的落泊、寒磣、屈辱嗎?一段時間,我身上一個子沒有,幾個夜晚是在深圳大劇院的台階上度過的,將近一年是給人家當男佣、夜裡與人家的寵物狗睡在一起度過的……那日子屈辱啊!我含羞忍辱,一忍再忍,屈辱地站著,堅強地活著!」
「屈辱地站著」——無論多艱難,多困苦,多屈辱,都要站著.鑽褲襠是奇恥大辱,但韓信是不得不鑽的,如果不鑽,只有兩個結果,一是他被那屠夫殺掉,從此沒有了韓信;二是他把屠夫殺掉,他贏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從此也沒有了韓信,因為他殺人了,殺人者償命,他會被法律殺掉.任何一個結果,歷史上就不會有韓信這個人.韓信之所以能作為成大業的形象在中國歷史上千古流傳,就因為他在忍辱負重時眼睛是看著未來的,心中有著遠大的目標.
「堅強地活著」——活著就要堅強,就要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各種屈辱和苦難.不要忘記人終將一死,也不要把活著看得太美好.意識到生命無常,雖然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但也並非沒有益處,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對於死亡的恐懼.活著也許會不開心,但絕不會死心;也許會失望,但不會絕望;也許會有所放棄,但絕不會自暴自棄.
對於做大事者來說,忍辱負重是成就事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睏乏其身.」能在各種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種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負重拼搏更是一種本領.小不忍則亂大謀,凡成就大業者莫非如此.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降伏,勾踐佯裝稱臣,為吳王夫差養馬,吳王患病,勾踐親口為其嘗糞,獲得信任,被放回國.回國後的勾踐體恤百姓,減免稅賦,並和百姓同吃同住.他還在頭頂掛上苦膽,經常嘗苦膽之苦,憶在吳國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練,勾踐終於一舉滅吳,殺死夫差,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同樣,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污辱司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諸葛亮六齣祁山時駐扎五丈原,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而採取拖延戰術久不出兵.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並遞信說:「你如果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氣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戰.」司馬懿的左右看後,非常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而勝.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
勾踐、司馬懿兩人之襟懷真可謂寬廣之致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難發現,一些人為了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斤斤計較,與對方針鋒相對,乃至大打出手;還有的人眼裡揉不得沙子,得理不饒人.至於因一句過頭的玩笑而反目成仇,因陌路相撞而大打出手,因鄰里糾紛而刀槍相見,更是數不勝數.指望這種人成就大事,無異於天方夜潭.
忍耐需要修養,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負重則是一種境界.忍,乃是心頭一把鋒利的刀,要培養刀捅心頭而不驚的氣度,就要忍得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胯下之辱、占攻之欺、爭鋒之傷……司馬遷如果不能忍受宮刑之侮,怎麼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而流芳千古,成為人人敬仰的史學家,後人尊稱的「太史公」?
忍耐是動力.諺語雲:「萬事皆因忙中錯,好人半自苦中來.」要成就一件事情,須觀察時機,等待因緣,急不得的.受苦忍耐是一種承擔、一種處理、一種等候,也是對因緣法的認識.許多事業有成者都在忍耐多次失敗後,愈挫愈勇,最後取得成功.因此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艱難困苦當中忍耐、涵養,一旦時機成熟,必然水到渠成.
宋人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有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有人認為和顏悅色、忍讓無爭、寬恕容忍與從不惡言厲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徑,殊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以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認過錯及接受責罰便是懦夫,事實上,在衡量自身條件尚無絕對必勝把握時,暫時的忍辱負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認錯,往往是怕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一忍,可以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一個人胸懷坦盪磊落,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那就無事不能成、無功不可就了. 古代所謂的豪傑人物,都有超過常人的修養,更有著忍耐一般人所不能忍的工夫.心字頭上一把刀謂之忍,你若挨得過這把刀,寸寸心血會教你成功.「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能包容一切,方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後必能改變一切、克服一切.所謂大肚能容、逆來順受,並不是天生的窩囊廢,相反的他正是一個成大功、立大業的強者呢!
寫到這里,我想起《隨唐嘉話》中的一個故事.唐代宰相婁師德有個弟弟在被任命為代州刺史後,他問弟弟:「怎樣居高位而不遭人妒,從而保全自己,達到孝道父母的目的呢?」弟弟說:「從今以後,就是有人把口水吐在我的臉上,我也不敢有怨言,我就把口水默默地擦掉算了.」婁師德聽了後語重心長地說:「人家朝你吐口水,就是對你發怒,如果你把口水擦了,就表示你厭惡人家,對抗人家,頂撞人家,這無異於火上加油.不如不擦掉他,讓口水自己幹掉,並用笑臉來承受這一切吧.」
我想,高度文明的當今社會是以人為本的時代,人的素質和修養在不斷地提高,大家都知道在大事上講原則,小事上講風格,但要作到唾液濺臉而不擦,我看有如此境界和修養的人恐怕不多,絕大多數人沒有這種度量.但只要我們記住一個道理:為了達到自己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在各種逆境中學會忍耐,忍則有益,斗則必損.誠然,我們強調的忍辱負重,並不是絕對的,這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我們一味地奉行逆來順受,那就會失去原則,甚至喪失人格乃至國格.
最後還是用我的同學杜國兵的一段話結束本文吧,他說:「忍受孤獨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備條件,忍受失敗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業的必然前提.『忍受』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背後的巨大動力,也是成功的絕對要素.沒有強大的精神狀態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和創造的.」
② 有關「忍耐」的議論文素材
(1)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降伏,勾踐佯裝稱臣,為吳王夫差養馬,吳王患病,勾踐親口為其嘗糞,獲得信任,被放回國。回國後的勾踐體恤百姓,減免稅賦,並和百姓同吃同住。他還在頭頂掛上苦膽,經常嘗苦膽之苦,憶在吳國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練,勾踐終於一舉滅吳,殺死夫差,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2)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污辱司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諸葛亮六齣祁山時駐扎五丈原,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而採取拖延戰術久不出兵。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並遞信說:「你如果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氣概,便立即批回,定期作戰。」司馬懿的左右看後,非常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而勝。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韓信的這個典故只是要表明「能屈能伸,此之謂大丈夫」的道理
(3)韓信的這個典故只是要表明「能屈能伸,此之謂大丈夫」的道理
能屈能伸:指能彎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時能忍耐,在得志時能施展其 抱負。沒有志氣的人在惡勢力面前屈服,亦常以此語解嘲。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信,同「伸」。
借典故表明「看吧,那人能屈能伸,成了大丈夫。」
而不是表明屈了後就必然成為大丈夫
如果韓信當初沒受辱,誰也不能推斷他會不會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