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高考作文素材
湖南的「張海迪」——李麗
她叫李麗,雖然自己雙腿殘疾,卻幫無數迷途的人站立起來。
她是不幸的女子,1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症,雙腿殘疾只能與輪椅相伴,7年後終於拄著拐杖跌跌撞撞站了起來,32年後卻又橫遭車禍,只得又返回輪椅。
她又是不服輸的女子,「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從命運的苦海中走出,拄著拐杖撐起自己的藍天,坐在輪椅上依然牢牢把握人生航向。
在肉體上,她永遠站不起來了,但她卻是精神的巨人,在苦難中奮起,在挫折中再生,挑戰生命的脆弱,扼住命運的咽喉。
李麗,這個臉上經常寫滿微笑的女子,用自己殘疾的雙腿,書寫了一個大寫的站立的「人」,毛致用同志曾親切地稱李麗為「湖南的張海迪」,也被稱為「中國的海倫.凱勒」。她卻將自己來之不易的成績,主要歸功於親人和社會對她的愛和寬容。
本報記者賀銀河 張平平 衡陽報道
「五落五起」創出一片天
幾乎與生俱來的殘疾,無休無止的手術,突如其來的下崗,創業的失敗,身心勞累導致的病痛,與死神擦身而過的車禍……上天似乎要用太多苦難考驗李麗,李麗選擇直面風雨。在「五落五起」的人生里,她最後坐在輪椅上開創出自己的事業。「只要活著,一切皆有可能。」她相信。
8歲:挪動人生第一步
不幸從1歲時開始,那一年,小兒麻痹症致使李麗雙腿嚴重致殘,腰肌以下無力,兩條腿像煮熟的面條,不能坐,更不能站。
家人不得不為李麗設計了一張圍椅,圍椅兩邊扶手上各有一個圓洞,一根小圓木從兩洞間穿過,以此卡住圍椅上的小李麗,防止她摔倒。李麗的整個童年就在這張圍椅上度過。
李麗7歲那年,父母在淚水與嘆息中作出決定:帶女兒去解放軍駐長春208醫院治病。一直認為自己像「狗」一樣爬著的李麗,流著眼淚暗下誓言:送我去吧,治好了腿能夠像「人」一樣站起來,給你們做好多好多家務!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治療,歷經200多刀,在數塊鋼板的支撐下,8歲的小李麗第一次站了起來,挪動了人生第一步。
20歲:拄著拐杖求職成功
在夥伴們幫助下,李麗讀到高中畢業。因為身殘,李麗未能參加高考。她調整心態,主動承擔家裡所有家務。同時,她開始練習寫作詩歌、散文、隨筆,還學會了縫紉、綉花、織毛衣等女紅。
人不能就這樣過一輩子!李麗瞞著父母,拄著拐杖,一家家單位去應聘,苦苦哀求有關負責人:「給我一份工作吧!我腿殘疾了,但我有聰明的大腦、善良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我會用最好的工作表現來報答你們的。」1982年,李麗終於成為一家汽車改裝廠技術科的描圖員。
在單位,李麗以自己的堅強、聰明與勤奮贏得認可和尊重,她先後擔任團支部宣傳委員、工會宣傳委員等職。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毛致用在接見李麗時,稱贊她是「湖南的張海迪」。
29歲:下崗賣水餃擺煙攤度日
1991年初,單位經濟效益直下,李麗下崗了。無奈之下,她買了台舊式機械打字機,在家裡做起文印業務。天天呆在打字機前,她將自己定格成別人的風景。但時隔不久,隨著電腦迅速普及,她那種老式打字便沒了業務,每天只得靠賣水餃、擺煙攤艱難度日,窘迫時,連買醬油的錢都沒有。
偶然機會,李麗看到一則郵購毛衣編織機廣告,就花了1000多元買了一台,並從書店買來有關書籍學習。由於她心靈手巧,毛衣樣式設計新穎,生意十分搶手。可好景不長,由於純手工生產產量低、利潤少,在江浙成品毛衣的沖擊下,生意一落千丈。這時,受手術留在她體內鋼板的影響和整日勞累,她又多了胃炎、肩周炎、脊椎骨彎曲等病,常常疼痛難忍,徹夜難眠,她最終不得不放棄毛衣編織。
38歲:油站崩潰,7年心血付之東流
不甘失敗,李麗和丈夫商量後,1993年借錢經營起一家石化燃料經營部,隨後在1995年又借資40萬元,收購衡陽市郊一家即將倒閉的小型加油站進行更新改造,生意日漸紅火。
創業是辛苦的,1998年夏天,操勞過度的李麗受病痛折磨時又患上了失眠症,怕葯物影響智力,她想到了啤酒,從不喝酒的她那一個夏天喝了整整50箱。
1999年,夫妻倆投入300萬元擴大規模,在原址興建了一個集加油、住宿、餐飲、商場、停車為一體的大型加油站,擴招了10多名殘疾人和下崗職工子弟。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1999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對燃料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油站無進銷差價,效益一路滑坡,2000年到了無可挽回的末路,夫婦倆7年心血付之東流。這次失敗,讓李麗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她來到黃河邊准備投身濁浪,但最終堅強地做了轉身。
39歲:事業如日中天橫遭車禍
在逆境中再次崛起。2001年9月,李麗與深圳一家園林公司合作,成立衡陽市高夫綠園林園藝有限公司。沒有錢,找親戚朋友借,沒人才,從美國請來設計師。憑著誠信與熱情,李麗漸漸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女企業家。
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命運再次捉弄她。2002年5月,李麗從郴州出差回衡陽,途中不幸遭遇車禍,一台呼嘯而來的貨車迎面撞來,身體多處被撕裂,持續流血不止,身體里僅剩下兩千克血。雖然活了過來,但車禍剝奪了李麗原本還能拄著拐杖走幾步路的權利。傷好後,坐在輪椅上,李麗奔波於公司和工地。
42歲:放棄園林公司從事家庭教育
2003年4月,李麗坐著輪椅去衡陽市雁南監獄洽談業務,她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動監獄領導,邀請她為服刑人員講課。當李麗講完自己的人生故事,服刑人員全體震撼,隨後紛紛給李麗寫信。在了解到寫信的服刑人員70%是未成年人並且大多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而走上邪路時,李麗決定探尋一條科學的道路,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2005年,李麗個人自費8萬多元,踏上北京師范大學求學之路。
經常學習,李麗無暇顧及園林公司的經營,公司部分項目虧損。李麗決定放棄自己苦心經營並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公司,一心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來。在北師大學習完成後,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免費和適當收費不為營利的形式,幫助那些迷途的少年和他們的家長,關愛那些稚嫩的心靈。雖然,現在身體里還有 6塊鋼板,全身傷疤達270多處,每天常常要工作到晚上10時,但在傳播愛的路上,李麗認為自己重新找到了人生航向。她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讓每個家庭永恆地充滿愛與和諧的音符。
哭泣,眼淚里找到成長力量
與坎坷命運抗爭,為人生價值拼搏,尋尋覓覓走過風雨,跌跌撞撞踏過泥濘,有誰能看出李麗的脆弱?但李麗自己知道:「我是個女子,我也有脆弱的時候,雖然,我為自己很少流淚。」在記憶深處,李麗永遠記得自己的兩次哭泣。哭泣,讓一般人得到的只是更長的沮喪,李麗卻從中發現生命成長的力量。
哭自己不能穿高跟鞋
14歲那年,李麗上初中,看著身邊女同學都能穿著漂亮的高跟鞋跳舞,可自己卻連穿上布鞋都是奢望,心裡沮喪極了。細心的媽媽看出來了,問她:「麗麗,是不是不能穿高跟鞋很難過啊?」李麗積累多時的委屈一下爆發出來,痛哭流涕。
「哭就可以穿上高跟鞋了嗎?」媽媽平靜的話讓李麗無語。「沒有關系,我教你做鞋子。」媽媽接著說。接下來,李麗跟媽媽學做鞋。不久,她就穿上了自己親手縫制的用男式皮鞋「改裝」的漂亮皮鞋,在同學面前也神氣了。
「現在想來,媽媽那句話講得太好了,那句話告訴我:既然逃避不了現實,就要勇敢面對現實,哭沒有用!」李麗說。
哭創業的艱辛
2000年加油站崩潰後的最初一個月里,李麗痛苦萬分,把自己關在家裡,喝醉了就哭,哭累了就睡,睡醒了又喝,最後竟然想到結束自己多災多難的生命。
為了死也要死得風光一點,李麗一路奔波,在一個黎明前來到黃河邊。就在她准備投身到濁浪之中時,一輪紅日在東方噴薄而出,光芒四射中,李麗猛然感覺到了一種生命的力量,回頭決定東山再起。
李麗感慨:「那時,江水連天,驚濤拍岸,看著那輪紅日,我感到了一種生命的顫栗,創業失敗了,但只要人在,又有什麼不能重新開始的呢!」
[對話]
「我的優勢就是我的殘疾」
瀟湘晨報:到底是什麼力量讓您一路跌跌撞撞卻堅強地走了過來?
李麗:是愛和寬容,它們是我前行的最大力量,它們讓我走到了今天。
瀟湘晨報:請具體說說。
李麗:這一路上我得到了親人和社會上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內心時時充滿了愛的力量。比如,生病期間,父母給予我無微不至的照顧;上學期間,附近同學組成了「特別護送隊」送我上學和回家;1993年我做石化燃料生意,也是朋友介紹的。我還得感謝上天,雖然它讓我殘疾,讓我苦難不斷,但它仍然讓我活著,在懲罰我時總要給我留條活命。
因為殘疾,我從小負累親人很多,慢慢長大後,也負累了社會很多,但我都沒有聽到過怨言,而這一路上尤其是從商那段日子,我犯過許多次錯誤,都得到了寬容。 1998年,我忙於加油站事務沒有照顧生病的母親,最後母親去世給我留下巨大內疚,我的家人也都沒有怪我。我想,有這么多的愛和寬容,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活著呢!
瀟湘晨報:愛和寬容是您前行的最大力量,還有其它什麼力量呢?
李麗:我覺得自身力量也是必要的,這種力量包括自己對自己的鞭策。我經常喜歡躺在床上,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思考總結我的人生起伏,鼓勵自己堅強面對。
雖然我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殘疾,但我一直認為,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來到人間是帶著某種使命來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只是有的人經不起考驗,而我經受住了,並且充分發揮了自己殘疾的優勢。
瀟湘晨報:殘疾是一種優勢?請具體談談。
李麗:我的優勢就是我的缺陷,就是殘疾。每個人來到世上,都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殘疾人這個角色就是上蒼為我指定的。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殘疾人追求一些東西可能要付出畢生努力,他的成功關繫到生存與死亡,但反過來,殘疾也讓他背水一戰沒有退路,他只有拼了命往前沖;並且,因為殘疾,我不僅得到了親人的關愛,更得到社會上太多善良人的幫助和支持。
[李麗語錄]
把挫折當存摺;把苦難當享受;把失敗當財富;把殘疾當資源。
人生輸得起的是金錢,輸不起的是心態。
追求永不放棄,就會有成功。
一個人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的殘疾。
既然逃避不了現實,就要勇敢面對現實。
B. 作文素材摘抄 主題:堅韌 內容:相關名人事跡
同類同類,,打倒丁中。。。。
C. 求文檔: 作文素材 包含 霍金 海倫凱勒 張海迪 等殘疾人材料 領導人材料。急!!!
張海迪,女, 1955 年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創作協會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 15 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貝多芬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第三「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名言;我要厄住命運的咽喉 命運休想使我屈服。
新時代的「活雷鋒」——郝錦榮
男,介休市錦榮鍾錶店經理。身患殘疾的郝錦榮自強不息,1982年創辦錦榮鍾表服務部以來的20多年間,累計發放13000餘張免費卡,為部隊官兵義務服務達60000餘次,免收修理費10萬余元。他先後為各種公益事業捐款16萬余元,並義務擔任21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每年都要給學校和殘疾人訂閱報刊雜志1000多元。1996年,用自己省吃儉用下來的2萬元創辦了一個雙擁國防教育基地展覽室,11年來,有20所小學的10000多名師生參觀了這個基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他的人生理念,並且一直為這個理念實踐著,快樂著。
郝錦榮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勞模。20年來,他將自己節儉下的16萬元捐出,用於助學、救災等。他本人先後獲得「全國自強模範」、「全國光彩之星」、「全國學雷鋒標兵」等稱號,並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隨著身殘志堅個體勞動者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他們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他們中不少人不僅在繁榮社會主義經濟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也做出了顯著貢獻.
4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5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6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殘奧之星:王燕紅
王燕紅,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區肢殘運動員。 15歲時王燕紅因病致殘,1994年被選中參加第六屆"遠南"運動會,開始練習射箭。每天王燕紅都要扛著4公斤重的弓箭,進行五六個小時的拉弓射箭訓練和各種艱苦的體能訓練。一天下來,手上被磨起一個又一個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塊、紫一塊。那條殘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後,更是疼痛難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幾百次上千次地重復單調的射箭動作,幾乎讓她發瘋!這一切她都用頑強的意志咬牙挺了過來,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為自己的人生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從1994年到2002年,王燕紅先後參加了第六、七、八屆"遠南"運動會,共獲2枚金牌、2枚銀牌,並在第八屆"遠南"運動會上以301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2003年在世界輪椅運動會上,王燕紅奪得射箭女子個人冠軍,並創女子個人70米單輪、30米單輪的世界紀錄。 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射箭70米女子個人(站姿)決賽中,王燕紅以92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參加殘奧會以來首枚射箭項目的金牌。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19世紀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特斯開母比亞。她在19個月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她的導師安妮·莎利雯的努力下,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D. 求點萬能的作文素材
經典素材
1、挫折擋不住強者(張海迪立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嚴重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邊緣,身體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文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並自學了針炙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麼呢?
2、勇把挫折當動力(凡爾納的16次投稿)
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後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於成名。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後,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並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來回敬那個誹謗者
3、逆境奮爭,苦中尋樂(高士其苦鬥病魔)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作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回國以後,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後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後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每天都在斗爭,斗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4、苦難也是一筆財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賓)
王洛賓,這位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的音樂大師,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閑庭信步」的態度,投身於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5、經歷挫折,更能發憤(貝利與記者) 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采訪他。「你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我堅強鬥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6、面對挫折決不氣餒(愛迪生不被火災嚇倒) 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愛迪生研究有聲電影的所有資料和樣板被燒成灰燼。他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麼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他決不會由此趴下。發明電燈時,他就先後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仍不氣餒,終於獲得成功。眼下這場火災也同樣不能使他後退。愛迪生對老伴說:「不要緊,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並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
7、能屈能伸是俊傑(卧薪嘗膽的勾踐)
越國兵敗吳國於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於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勾踐死裡逃生回國後,卧薪嘗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訓練。最後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願。
8、以樂觀打敗挫折(牛頓等人面對挫折)
古今中外,因為有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大有人在。牛頓發明地心吸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維(Harvey )發明血液循環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宣布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貝爾(Bell )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Wrigt )初用苦工於製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講到
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這許多人都因抱著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稱道。
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能使人們戰勝全世界的糊塗、盲從、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偉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厲害,簡直成為一種律令,對付這種厲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樂觀主義。一個人,缺少了樂觀主義精神,難免在各種惡魔面前敗下陣來。
9.感恩節的由來
1620年,一些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北美新大陸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飢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在祈禱上帝保佑並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 後來,莊稼終於獲得了豐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永遠紀念。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美利堅一個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10、
有些人說:「我討厭我的生活,我必須做一點改變。」這些人必須改變的是他們不知感恩的心。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我已有的,那麼,我們很難獲得更多的,既是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那時我們也不會享受真正的樂趣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命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的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種唱歌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11、
曾有一個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風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樹葉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許久,才筋疲力盡爬上岸來。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它不是責罵船家的無能讓他丟失隨身攜帶的一切,也不是詛咒惡風險浪差點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灘上遙拜師傅:「謝謝師傅!」有人不解地問:「你為什麼不謝謝菩薩?」 佛陀說:「原來我並不喜歡游泳的,都是師父每次強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學會的。不是師父,我命今日休矣!」遇了難,不是責備任何一個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達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達,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能讓你痛苦和憤恨的呢?
成語故事: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銜環結草;陸績懷橘遺親、諸葛亮鞠躬盡瘁
12、動物的感恩
你看出了一條狗的寒冷,給它墊上了溫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後會久久地看著你,它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它的感激。
你看到一隻鳥受傷了,將它從貓嘴裡奪下來,用葯水治療它的傷口,給它食物,然後將它放飛林中。它飛到樹梢上也會回頭來看你。它同樣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銘記你的救助。
低智能動物尚且會感激別人的救助,人類難道不也應該有顆感恩的心嗎?狗和鳥會長久地凝視你離開表達感激之情,可是這一刻很快就會過去;他們可能很快忘卻你。但有了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來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彌散在天地見,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溫暖,有了親切。因而我們應當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這份情感
13、堪彌的鞋帶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師勘彌在一部戲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你的草鞋帶鬆了。」他回了一聲「謝謝你」,然後立刻蹲下,系緊了鞋帶。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處時,卻又蹲下,把剛剛系緊的鞋帶又弄鬆。顯然他想以松垮的草鞋帶子來表現一個長途旅行者的疲憊。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親眼看到了這一幕,他問勘彌:「您為什麼不當場教那位門生呢?他還不懂演戲的真諦。」勘彌答道:「要教導門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要緊的是教導他學會感激別人對自己的關心。」
14、感恩沙漠
義大利有個女探險家獨自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當她走出沙漠之後,她面對沙漠跪下來,靜默良久。有記者問為什麼時,他極為真誠的說說:「我不認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謝塔克拉瑪干允許我通過。」的確,人類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賜予的。對於這個世界,人類不可能有徵服它的能力。相反,人類需要的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類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傳乘下去
15、羅斯福家被盜
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被盜,丟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該如何感恩生活。
感恩,是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看到危機,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過去前進的動力。就像羅斯福那樣,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不純粹是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唱歌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
16、
越人寇不韋為避兵災逃至剡溪。困頓中,徘徊於天姥山下的他與妻子在一株極其繁茂的大樹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寇不韋舉起斧頭想砍下樹枝當柴燒。妻子阻止他說:「我們能活下來,多虧了它。我們應該像敬仰自己的慈母一般感激它。」
17、
在一次學術報告會結束後,一女記者登上講壇,在表達了景仰之情後,尤顯突兀和尖銳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使你永遠地固定在了輪椅上,你不覺得命運讓你失去了很多東西了嗎?」全場一片寂靜。霍金微笑依舊,用手指敲擊幾下鍵盤,在屏幕上出現了那麼一句話:「我有我始終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全場掌聲不息。
18、【中西生死哲學】
儒家一方面承認「死生有命」,但也強調「未知生,亦知死?」以此提醒世人把重點放在現世努力。孟子所謂「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最能突現這種人文精神。道家莊子雖明言「死生命也」,但也強調應用平等心看待生死,因為「生死如一」最能突現超拔精神。
在西方,柏拉圖曾經明白強調,人生的目的在求真善美,但永恆的真善美只有在死亡之後,因此,「哲學就是對死亡的練習」。並且,他主張靈魂不死論,其學生亞里士多德雖然否認靈魂不死,但也肯定「神聖理性不死」,並強調「我們應盡力過理性生活,使自己不朽」。到了康德,認為靈魂不死雖然「沒有邏輯的確定性」,卻有「道德的確定性與必要性」。因而他強調,精神愈用而愈出的道理,「想得越多,做得越多,就活得越久」。在黑格爾更是直言「死亡是一種揚棄」。存在主義者海德格爾則明言,人生觀即死亡觀,人生既然註定是「邁向死亡的存有」,因此,如何能在平日盡心盡責,才是面對生死最好的態度 到了當代,因為醫學發達,「臨終關懷」更成為普世關心的問題,如何「生有尊嚴,死也有尊嚴」,也成為超越國界的共同課題。芝加哥大學蘿絲教授的名著《生死學》認為,死亡也是人生的一種「成長」,更具積極性與建設性。 19、【追問生命的意義】 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每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體對自身靈魂的必然拷問,縱然它達不到人類終極關懷的高度,卻依然閃爍著樸素無華的平民思想火花。《活出意義來》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博士,是著名的奧地利精神醫學家、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第三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名俘虜。《活出意義來》一書正是作者對集中
4
營經歷和浩劫的描述,同時也是俘虜編號為119104的他,在牢獄生涯里發明「意義治療法」經過情形的重要記錄
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也使得每個人的存在有其意義,這種特質與創造性的工作和人類之愛息息相關。「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他的生命無法重復,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一個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無可取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的責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在弗蘭克看來,只要有「求意義的意志」存在,不僅生命和愛,就連「苦難」和「痛苦」都深具意義。
20、【只因生命有限】
既無力改變,有無法逃脫,唯一的只好讓短促的生命極力張揚,將不多的日子創造得厚實些,以此來彌補上天留給我們的遺憾,消退我們心中的惶恐,生命從此有了真正的意義,今人已經用「價值」兩個字作為此種意義的標識 法國探險家夏(譯音)目睹他的最佳搭檔、他的哥哥在阿爾卑斯山的雪崩中喪生,夏用最簡短的語言面對挺拔的雪山致哀:「你到世上與離開只是一瞬間,但你將與阿爾卑斯山一樣永恆。」夏願做雪山上的獨行俠,「因為每一次,那前面總有著一種誘惑。」
誘惑,這應該是使生命濃縮的最初動因了,我們現在常常將它稱作目標或理想。
每天將舊的日子勾去,每年將掛歷換上新的,便會嘆息人生苦短,便會想到來日無多,便會想盡辦法使已經在濃縮了的日子在濃縮些,精彩些,質量些,厚實些,便會朝前看一看那個誘惑,往後掂量一下已有限的價值 21、 【我為什麼登山】
英國一名著名的登山家這樣回答:「因為山在那裡。」對於登山家來說,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把登山運動作為自己的崇高事業,全力以赴。
人類不斷探險的精神是永恆的。正是由於人類的探險精神,人類才不斷進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許多人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對後來者,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培育探險精神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有積極意義。一個具備探險精神的人,會不斷尋求新的征服目標,不斷尋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探險精神,就不會有什麼前途
22、【南極探險中悲壯的一幕】
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幾乎同時開始了對南極的征服,當阿蒙森勝利班師後五個星期,斯科特才到達南極.雖然斯科特在向南極的進軍中他已經知道了阿蒙森的勝利,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將成為失敗者而停止前進.在返回時因遇上南極早到的冬季被圍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奧茨凍壞了雙腳,行動艱難,為了不拖累大家,夜裡獨自走出帳篷,消失在暴風雪中。最後僅存的三位探險家體力嚴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無情的暴風雪讓他們在又凍又餓又累中活活死去.臨死前,斯科特還在寫他的探險日記,他們至死都沒有拋棄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標本。茨威格曾贊道:「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23、【荊棘鳥的傳說】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創來換取„„ 24、【胡楊樹】
在內蒙古地區有一種叫做胡楊的樹木,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生,二百年枯榮;死,二百年不倒;倒,二百年不朽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
E. 海倫凱勒,張海迪的故事簡介,需要當做素材寫作文,謝謝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http://ke..com/view/18088.htm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於濟南,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1970年又隨父母下放至山東聊城莘縣,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得到了兩個贊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http://ke..com/view/17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