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關於無私奉獻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系列:復季羨制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1911年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現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我不想回家,我爸爸媽媽已經把我賣了。」小女孩羅思琪哭著對記者說。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反映。推薦語: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頒獎詞: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Ⅱ 古代名人事跡 作文素材 全面的
孫子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卒年代不詳,大約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屬於同時代而略晚。孫子是齊國貴族和名將的後裔。他的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完便逃奔至齊國避難,改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曾經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攻,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孫」為姓,以表示對田書嘉獎。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候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經過伍子胥七次向吳王推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據有關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後,吳王任命孫子為上將軍,封為軍師。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採取「迂迴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柏舉之戰」後,楚國元氣大傷,漸漸走向衰落,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於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候,孫子與有力也」。
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賈誼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於郡中。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即位。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徵召吳公為廷尉。漢元帝元年(前179年),賈誼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徵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升為太中大夫。從此,22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團中的一員。
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又與諸大臣商議,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後,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並將他派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賈誼辭別了京城,來到了地處偏遠的長沙。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濕度大,自認為此去長沙將享壽不長,而且又因為是被貶謫,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與屈原作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於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後,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而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劉揖人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懷王的太傅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非常傷心。一年以後,由於傷感過度,賈誼也於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時年僅33歲。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范曄
范曄(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宋左光祿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書丞、新蔡太守和尚書吏部郎。官場多磨,後因事被殺。《宋書》本傳稱他:「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任宣城太守時,曾博採魏晉以來各家關於東漢史實的著作,刪繁補略,撰成《後漢書》紀傳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為我國史學名著。北宋時,人們把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范曄所寫紀傳,筆勢縱放,詞句綺麗凝煉,頗具駢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畫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傳》、《張衡傳》、《范滂傳》等。尤擅長論贊,如《皇後紀論》、《二十八將傳論》、《宦者傳論》皆為名篇。又於紀傳中收錄大量政論、辭賦、使該書兼具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另其《獄中與諸甥侄書》一文,自述寫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為主,以文傳意」的主張,反對「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的形式主義。他是南朝時較早注意聲律、文筆問題,具有進步文學主張的作家之一。
典籍要覽
《後漢書》
《後漢書》,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一代的歷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紀、列傳部分為范曄撰,志未作完,范被殺。南朝梁劉昭取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志」與之配合,北宋時將兩書合刻為一書。本書在內容上「貴德義,抑勢力;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鄭玄),褒黨錮則推崇李(膺)、杜(密);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惟尊獨行」(王鳴盛《十七史高榷》卷六一)。體例上新創立了《黨錮》、《文苑》、《獨行》、《列女》等類傳。本書以文采著稱於世,其中的序論和贊尤為突出,作者曾自詡為「奇作」,比之於《過秦論》。文章風格趨向駢體,寫人敘事,簡明周詳,生動感人。且收錄了大量的東漢的散文、辭賦、詩歌。學者們譽為兼有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
Ⅲ 求一些古代名人作文素材
古人刻苦學習的典故匡衡鑿壁: 匡衡是漢時人.他從小時家境貧寒,但極其好學。知道同縣大姓藏書甚豐,他就去做大姓人家的幫佣,不要他們的報酬。主人感到驚奇,就說:「為何不要報酬?」衡說:「願得藏書遍讀之。」主人很感動地就把書給他看,有時夜讀無燭,他就鑿穿牆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孫敬懸梁: 孫敬是漢時人,他好學不倦,為了戰勝睡神的來臨,凡是晚上讀書,都把頭發用繩子系在房樑上,如果睡了,頭發被繩子一拉就醒過來。這樣,就可以繼續讀書了。張儀折竹: 張儀是戰國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輕時曾經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就把它寫在掌中或大腳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了冊子。任末燃蒿: 任末是宋代人,他勤奮好學,編茅草,在竹木間建起小草屋,削柴做筆用,到了晚上,就燃蒿以照明讀書其求學精神,實在感人。鄭虔貯柿: 鄭虔年少時喜歡書法,這家境不佳,無錢買紙,常在慈恩寺前掃柿樹葉子,用來寫字。由於勤奮,長大後有所成就。唐玄宗建廣文館,請鄭虔當博士,人稱「廣文先生」。懷素種蕉: 唐代和尚懷素善書法,尤長草書。他家境是貧寒,買紙困難,因而在房子前面種幾棵芭蕉,取葉代替紙張,用來練習書法。他的家叫「綠天庵」,稱種芭蕉為「種紙」。歐母畫荻: 歐陽修四歲時就死了父親,孤兒寡母生活十分困難。他的母親守節教子,沒錢買筆,就用蘆葦桿在地上寫寫畫畫,教兒子認字。歐陽修也十分刻苦讀書。後來中了進士,文章名冠天下。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其他五家差不多都出自他的門下。柳母和丸: 唐朝柳公綽的夫人韓氏,家法嚴格整肅,是當時官宦人家的楷模。為了兒子們深夜學習有精神,她用苦參、黃連、熊膽研製成粉末,製成葯丸,讓孩子們含在口中提神。紀昌學射: 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之術。衛告訴他:「學射須先學會不眨眼。」紀昌回家後,每天躺在織布機下,睜著眼年梭子穿動。三提之後,錐尖要觸到眼睛也不會眨眼。飛衛又對他說:「要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然後再來告訴我。」紀昌以馬尾懸虱子在窗戶前面,天天看它,虱子慢慢變大了。三年之後,再看虱子就象車輪一樣,看其它東西大得象山一樣。這時,他可射虱心而馬尾不斷。這是苦練的結果。 謳歌理想,抒發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 李白圖片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並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 李白行吟圖
[7]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他的想像,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他常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七言歌行篇幅長、容量大,形式自由,宜於表達詩人矛盾復雜的思想,抒發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盪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文天祥、岳飛 金兵未滅,何以家為
Ⅳ 我想要一些寫作文的素材,古代的
展望古今中外風流人物,看歷史的車轍輾轉,留下了輝煌的痕跡,觸動了我的心靈。
項羽觸動了我的心靈。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諸侯混亂中力挽狂瀾的能者,令各路諸侯匍匐稱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動士兵的將帥,垓下一戰,不肯過江東,金戟一揚,血灑疆場。他創下一番霸業因要面子付諸流水,我為他惋惜。
蘇軾觸動了我的心靈。東坡,那個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驚魂未定中自省反思,從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會佛家之眾生平等,領道家之珍重生命,集眾家之精華,鑄造「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脫豁達。我為他贊許。
司馬遷觸動了我的心靈。「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的司馬遷,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宮刑之辱下,為達成先父遺願,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獄中艱苦度月,終於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傳承的《史記》。我為他的堅毅表示贊許。
梵高觸動了我的心靈。梵高,這位印象派畫家,為探究一個未被發現的新世界,不惜放棄自己的家財。論家境,他的家族是當時歐洲最大 的畫商,幾乎控制著全歐洲的美術市場,他完全可以迎合時尚以謀利,但是他卻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難以為人接受。終於,在巴黎一處無人知曉的角落裡,梵高像自己筆下的向日葵一樣綻放自己最後的美麗。他自盡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為他的執著贊許。
望古今中外多少風流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苟踐卧薪嘗膽,韓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強,祖狄聞雞起舞,生活即是藝術的畢加索……他們編著的篇章,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的魂寶。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自己的人生別有洞天。
他們的所有已經融入歷史的汗青,不管鐫刻的是人們褒揚或是貶斥,但他們遺留下的痕跡,在無聲中起舞,觸動了我的心靈。
Ⅳ 古代關於敬業的作文素材
關於敬業的事例
1、生物學家童第周中學時因期考不及格還留級,後補讀一年獲得了全校第一;
2、物理學家居里夫婦在廢棄的停屍房裡煉出了鐳,獲得了諾貝爾獎;
3、數學家華羅庚為了回國參加建設,避開美軍的搜查,秘密取道香港回到北京;
4、著名女作家張海迪五歲成了殘疾人,後來自學小學到大學的課程,以及五國語言,被評為三八紅旗手;
5、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因為作戰負傷,雙眼失明,但卻靠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6、朝鮮著名戰斗英雄黃繼光為了掩護軍隊,用自己的身驅堵住了敵人的堡壘;
7、志願軍戰士羅盛教在練兵時跳下冰冷的河水救出落兒童,壯烈犧牲;
8、普通職工向秀麗為挽救突發的火災帶來的財產損失,毅然撲進火海救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9、抗洪英雄李向群在長江特大洪水搶險中,積極奮戰在抗洪前線,勞累過度犧牲;
10、兒童團員劉胡蘭面對敵人的誘降,堅貞不屈,倒在了敵人的鍘刀下;
11、海爾總裁張瑞敏初到海爾時面對企業的落後管理,決定革新,引進國外技術,使得海爾在短短十幾年當中躋身全國知名企業行列;
12、北京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十五年如一日,終年工作在來來往往的公交車上,熱情待客,態度誠懇。被評為三八紅旗手;
13、上海工人徐虎在業余時免費義務到社區居民家中,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堅持如故修理電器,憑借一流的技術和熱情的服務受到居民好評;
Ⅵ 古代文人典故的簡短寫作素材 30個
1、車胤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
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匡衡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4、陳平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蘇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
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Ⅶ 關於古代人物的一些寫作素材。
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夏禹子。禹病死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於安邑附近——
啟,母塗山氏。屈原的《天問》中載傳說說,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與塗山氏相遇於台桑,旋即分別。懷孕的塗山氏女在傷念中生下啟後就死了。所以,啟生下來就失去了母親,是個苦孩子。禹死後,啟破壞了禪讓制,自行襲位,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有的史學家認為禹是第一個帝王)。他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
啟奪位後,攻殺禹選定的繼承人伯益,開創了世襲的由父傳子的家天下制度。和啟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陝西省戶縣)不服,啟發兵攻伐,被有扈氏打敗。為了贏得民心,啟便嚴於律已,過著粗茶淡飯的儉朴生活;還尊老愛幼,任用賢能,然後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滅了有扈氏,鞏固了王位。這以後,他又義反以往的作風,生活變得腐化起來,整日飲酒作樂,歌舞游獵。傳說他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
啟的年紀老了,他的幾個兒子激烈地爭奪著繼承權。小兒子武觀(一說為幼弟)因為爭得最凶,啟就將他放逐到黃河西岸(今陝西義帶)。武觀聚眾反叛,啟派大將彭伯壽帶兵將他打敗,並押來見啟。武觀只好認罪服輸。不久,啟因為荒*過度而病死。
女媧
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
女媧補天的記錄見於《淮南子》: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斂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當天空出現彩虹的時候,就是我們偉大的女媧的補天神石的彩光。
女媧勞苦功高,在西漢的《運斗樞元命苞》中,女媧被列為和她的哥哥伏羲、嘗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為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黃帝 軒轅氏
黃帝是傳說中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
建國於有熊(河南新鄭),亦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葯的「炎帝神農氏」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神農氏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雙方的戰士斗英勇無畏,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於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親自栽桑養蠶,教民紡織,人稱她為「先蠶」。次妃為方雷氏,名女節。又次妃為彤魚氏。最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的敬重。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頭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炎帝 神農氏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
玉皇大帝
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聖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舍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
有說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簡稱。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
成湯
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西元前1783~前1754)崩。
商湯開以武力奪得天下的先例,使中華帝國以後的歷史變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變的定律.是中國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帝舜 (大舜,唐舜)
姓姚,名重華。堯帝的女婿,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舜每五年巡天下一次,其餘時間讓各地君長到京城朝見.舜將天下分為十二州,以河道確定各州的邊界.舜在南巡中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Ⅷ 尊重古代文化800作文素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華夏民族的靈魂。身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應具備尊重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品質。
「杜甫很忙」曾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關於他的塗鴉在微愽上瘋傳與評論。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騎著掃帚化身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騎著白馬「冒充」唐僧,更離譜的是被畫成手扛機槍准備隨時作戰的士兵,一夜之間,網路上形成「兩派」——支持方與反對方。關於此現象,正方認為惡意醜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淺薄的行為。然而,反方反駁說:「杜甫塗鴉是孩子們開發想像力所創造出來的搞笑圖片,而且藉此機會可以擴大杜甫在學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讓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跡,因此不必太嚴肅。」
也許眾多人可能只是為了娛樂,所以出現了杜甫門事件。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與褻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生命力,流傳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一定有保留下來的原因與意義。從象形文字到現代的簡體字,從古典的漢字到如今的襯衫,從顛簸的馬車替換成寬敞舒適的私家車,中國人的衣、吃、住、行發生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過節的傳統卻一直延續著,這是因為這些特定的節日只有中國才有,它們象徵著中國的發展史,是歷史遺留下的珍貴的產物。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不應過度推崇外國的節日與活動,譬如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彩蛋等等,這些節日是那些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的碎片,倘若我們將這碎片撿起放在我們的軀體上遮住了自身的靈魂,那麼我們既體會不到外來文化真正帶來的快樂,本國文化也會被遺忘。如此下去,我們的「靈魂」變像一個破舊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補丁與線頭。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但依然懷有自己的鴻鵠之志,時刻關心國家,做到真正的憂國憂民。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鍾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兩人相識太晚,作別亦是匆忙,當李白寫完送別詩之後,李杜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後一直處於思念友人的狀態中。可以看出,杜甫既是一位忠於國家又是一名重情義的詩人。雖然我沒有機會親自去參觀他當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兒一定是神聖、庄嚴的地方,它殘留著杜甫當年的思念與憂愁的氣息吧!如此偉大的人應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而不是因純屬娛樂讓杜甫「很忙。」
尊重傳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發飽含五千年的風霜雨雪的中華民族之光!
Ⅸ 關於平等的作文素材古代
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平等的。
作為人,每個人天生就應該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意味著,作為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1959年10月26日,在全國"群英會」上,劉少奇親切接見了全國勞動模範,掏糞工人時傳祥。劉少奇握著時傳祥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只是分工的不同,我們都是革命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這個事例更能說明;勞動是不分高低貴賤的,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劉少奇那種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就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人,不因人們之間的差異而劃分尊卑等級,顯示不同的態度,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應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明主的社會制度保障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不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不能使機會,財富和各種社會資源完全平均分配。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對待人們之間的差異和現實中的不平等現象,這些差異和不平等現象便可能成為歧視態度的根源。正因為存在著人與人的差異和現實不平等現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顯示出美好的道德價值。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消除歧視,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貧富貴賤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