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生怎樣搜集作文素材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眼球經濟的時代,中學生正處於知識積累與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接受信息途徑日益擴大。那麼,面對龐大的信息資源,學生該如何搜集作文素材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學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每天我們的身邊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以小見大,身邊熟悉、理解、體驗的生活處處都是作文素材。
二、報紙雜志
作文素材的來源相當廣泛,只是平時有的學生課文讀得不熟,課外書也不看,能供寫作的材料不多,這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寫文章當然就是一件難事了。現在大多教室都設有報紙雜志架,擺放著諸如《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雜志。此舉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大家的閱讀興趣。閱讀時若能做個有心人,搜集裡面有價值的文章、事
件,特別是對議論文的論據的積累尤為有用,久之必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較大進步。
三、教材及輔導資料
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經典名篇,文質兼美。許多輔導資料的頁腳處也會輯錄大量的名言警句,雖藏在角落,卻字字珠璣,令人感受良多。劉勰說過:「入妙文章本平常,等閑言語變瑰奇。」只要我們在平時閱讀積累的同時,能善於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寫作材料,就不會為材料的貧乏而苦
惱了。
四、電影經典台詞
很多時候,能使我們記起一些電影的方式,往往是由某一句經典的台詞而想起的,搞笑的、浪漫的、激情的,各種各樣耳熟能詳的台詞,被人爭相效仿,廣為流傳。盤點中外電影中的經典台詞,你會發現台詞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正是這些手法的運用,才使得電影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可以仿造電影的敘事技巧或者裡面的優秀語句進行創作,必然不會缺乏作文素材。
五、學校宣傳窗和展板
校園的櫥窗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弘揚了校園文化,宣傳了校園生活。學校展板一般收錄的是本校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代文化以及優秀古文,觀看櫥窗和展板內容時可隨時記錄下精彩的句子,為議論文所用。
六、他人的摘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個人摘抄時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韻味,可借閱同學的摘抄本,互通有無,發現亮點。
世上不是缺少作文素材,只是缺少發現作文素材的眼睛。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做個有心人,有意識地搜集積累,寫作文一定會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⑵ 怎麼收集作文素材
多看書 如果是小學 買有拼音的名著名篇 多想像 家長需要帶好頭 注意平時生活中專的瑣屑事情 父母是屬榜樣 當某件事發生時 可以先問問 孩子的想法 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和孩子討論 為什麼你們的觀點會不同或者相同 再者 引發孩子思維擴散 發生那事的當事人會是怎麼想的呢 為什麼會那麼想呢 為什麼大家對別人的事情都報以一副。。。的心態呢 父母的引導是最重要的 可以叫他多寫 一個主題 可以一個星期寫一篇 可以是同樣的題目 類型 但是要他寫出不同的觀點 比如就蜘蛛結網這一行為寫觀後感之類的 出於我們人類的角度 肯定是厭惡蜘蛛結網令我們的房屋看起來不幹凈整潔 可以卻也為我們除去了不少的蚊蟲 他得毅力也是可取的 蜘蛛結網也預示了天氣的變化 等等 可是出於蜘蛛的角度呢 又是不同的 就蜘蛛結網而言可以散發很多思維話題 教會孩子利用網路查閱資料 像有個部落格有這么一個捕夢網 是由於蜘蛛結的網而延傳下來的傳統 所以 一切 靠父母的會教 善教
⑶ 搜集作文素材(至少30個)
智慧故事
1、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里迢迢跑來見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大聲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里裝的是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裡面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什麼,扛著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松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
感悟:「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這句話給人不無裨益。在無際大師的開導下,青年終於知道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道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放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等,讓自己輕裝前進。
2、地獄里,一大群人手拿長勺圍著一桶湯,卻因為勺太長而夠不到自己的嘴,就這樣人人只能望湯興嘆,愁眉苦臉;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長勺圍著一桶湯,雖然勺柄也長,但大家都舀起湯來喂對方,這樣就都高高興興地喝到了湯。
感悟: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關愛別人,也就是關愛自己。
3、孔子周遊列國時,路過呂梁瀑布。它從高處傾瀉下來,水聲訇訇。這時孔子看見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輕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 。可瞬間那老者竟又重現在百步之外。他白發飄飄邊走邊唱,神形瀟灑。孔子趕上他,虛心請教:請告訴我,你有什麼秘訣可以對付這樣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隨著漩渦進入,又隨著漩渦出來,我讓自己適應水流,而不是讓水流適應我。
感悟:和整體協調,跟整體移動。這真是對「隨波逐流」的全新認識。
4、古時有個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又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白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又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秀才一聽,覺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結果居然中了個探花。
感悟: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5、從前,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隊伍。其中一個頓時心煩意亂,心想:真是晦氣死了,這次考試肯定無望了。而另一個見到黑漆漆的棺材,卻笑逐顏開,心裡念叨著:「棺材,棺材(官才),這次我肯定回高中的。」結果果然是前一位名落孫山,後一位金榜題名。
感悟:良好的心境有利無弊。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情好,陽光才明媚;心境好,人生才流暢。
6、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地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感悟:故事中的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則是哥哥,因為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人生之旅難免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應當知道,在前進的大道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平了道路。
7、有兩只螞蟻想翻越一段牆,尋找牆那頭的食物。一隻螞蟻來到牆腳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當它爬到大半時,就會由於勞累、疲倦而跌落下來。可是他不氣餒,一次次跌下來,又迅速地調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隻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牆去。很快地,這只螞蟻繞過牆來到食物前,開始享受起來;而另一隻螞蟻還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開始。
感悟:要實現一個遠大的理想或達到一個奮斗目標,除了不懈地追求、積極地進取,不怕苦不怕累,勇於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還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即「方向」問題。找准方向,就會事半功倍,輕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找錯方向或根本不辨方向,就會事倍功半,甚至與成功失之交臂。
8、有個叫理查•派迪的賽車運動員,當他第一天賽完車後,抑制不住興奮地向母親報告了比賽的結果。「媽,」他沖進家門叫道,「有35輛賽車參加了比賽,我得了第二名。」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媽媽,」理查抗議道,「有這么多的車參加比賽,我第一次跑就得了第二,這樣的成績難道不算很好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稱霸賽車界。他成為賽車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手,他創造的多項記錄至今還無人打破。
感悟:「理查,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面」這句話一直激勵著理查•派迪跑在最前面。如果你渴望更大的成功,那麼就應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什麼高不可攀,沒有什麼不可超越。 無數事實都說明,你確立的目標越高,你最後的收獲就越大。我們時時也拿理查母親的話暗示自己吧: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面!
9、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原上,生長著一種老鼠,以植被為生,繁殖力極強。但當種群繁殖過盛以致會對植被造成嚴重危害的時候,其中一部分成員的皮毛就會自動變成鮮亮耀眼的黃色,以吸引天敵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敵使鼠群減少到適當的數量,老鼠們便會成群結隊地奔向山崖,相擁相攜,投海自盡。
同時,這塊土地上還養育著一種狐狸,以鼠為生,是這里老鼠的天敵,但它們對老鼠的捕食也並非無所節制,當鼠群減少、狐群增加而嚴重威脅鼠群繁衍的時候,狐狸們便會採取行動,限制種群的發展:一部分成員會聚集在一起,瘋狂地、不間歇地舞蹈,夜以繼日,直至力竭氣絕而死。
感悟:老鼠和狐狸的行為應該贏得我們人類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由於自身的原因,我們人類之間要達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難乎其難,遑論對自然界及動物界。人類曾為自己遠離自然界的進化而榮耀,曾為自己成為這個星球上綻開的最燦爛最美麗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為自己以理性的鐵蹄征服自然而豪情萬丈。在上述動物的行為面前,我們人類應該感到汗顏和愧怍,應該有罪惡感,應該反躬自省。作為自然界的創造物,人應該融入自然、適應自然,而不應該破壞自然、違背自然。
10、一個獵人說:「一次,我追捕一隻帶有兩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為小狼腳力不健。我和狼的距離漸漸地縮短,母狼轉頭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驚。通常狼在危急時,會在草木茂盛處兜圈子,借復雜地形伺機脫逃。如果爬向沙坡,狼雖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頂,就一覽無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擊斃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駱駝糞中找到了兩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隻母狼是為了保護它的幼崽,爬坡延遲我的速度,贏得了掩藏兒女的時間,並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換回孩子的一生。
感悟:平時我們只知道狼兇殘無比,今天讀了這則材料方知母狼的智慧。母狼的愛心和自我犧牲精神,讓我們汗顏。
11、從前有三個兄弟,他們很想知道自己的命運,於是去求教智者。聽了他們的來意後,智者問到:「據說在遙遠的天竺國的大國寺里,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假如讓你們去取,你們會怎麼做呢?」
大哥說:「我生性淡泊,在我眼裡,夜明珠不過是一顆普通的珠子,我不會前往。」
二弟拍著胸脯說:「不管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一定會把夜明珠取回來。」
三弟則愁眉苦臉地說:「去天竺路途遙遠,險象環生,恐怕還沒取到夜明珠,就沒命了。」
聽完他們的回答,智者微笑著說:「你們的命運已經很清楚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將來自然難以榮華富貴,但在淡泊之中也會得到許多人的幫助與照顧;二弟性格堅定果斷,意志剛強,不具困難,可能會前途無量,也許會成大器;三弟性格優柔懦弱,凡事猶豫不決,命中註定難成大事。」
感悟:「性格決定命運。」在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決定我們命運的也許並非知識技能的高低、身體健康與否。健康的心態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個人情緒穩定、樂觀、充滿自信,善於與人相處、合作,往往能夠更成功地應付生活的榮辱浮沉,也就更容易成才和發展。
12、屠龍子丟失了馬以後才修馬廄,人們都說晚了。屠龍子說:「折斷了肱骨而學醫,也不算晚啊。從前齊桓公、晉文公都是先傷了國,而後歸國又成為五霸。越王勾踐隱居在會稽山,而後滅了吳王成為盟主;孫臏受了臏刑,而後成為齊國的軍師,威震天下。他們處在逃奔困厄的時候,誰不說他們應該和枯根落葉一塊腐爛在土壤中呢?然而一旦光輝煥然顯赫,人們敬仰他們如天上的星辰。七月的乾旱,使得禾苗不生長了,但還可以割去而指望它的自生之苗;倘若認為晚了,就拋棄它,那麼田地很快就會荒蕪。」數月後,屠龍子的馬跑了回來,人們都佩服他的遠見卓識。
感悟:屠龍子是智者,在於他深知生活之道: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然而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強者一生,皆有挫折,然其能成大事,皆因善於提前准備,並能把握機會。
13、一天夜裡,有兩個人走在寒冷的風雪中,途中遇到一個倒在地上,無法行走的路人,路人哀求兩個人救救他。可是,前面的路還很漫長,自身體力已有些不支,又辨不清方向。若搭救這個路人,不是等於給自己增加了負擔,把自己推向絕境嗎?於是,兩個人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其中一個人甩掉路人,徑自向前走去;另一個則背起了陌生的路人,艱難的向前行進。最終結伴而行的這兩個人,一路上則相互取暖,一起辨別方向,最終走出了困境;而那個獨自行走的人卻被風雪和黑夜吞噬了。
感悟:這則故事闡釋了善待異己的基本精神。的確,現實生活中,你認為他是處處跟你作對的異己,實際上他卻是你的知己;你認為他是眼中的沙粒,他卻是蚌體內的珍珠。只是他在看待事物,分析事物,處理事物的觀點和方法上與我們「另類」,常常和我們產生分歧,我們應該發現他,容納他,善待他。
14、日本北海道出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岸邊後,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他幾家捕撈鰻魚的漁戶,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岸後都全是死的。由於鮮活的鰻魚價格要比死亡的鰻魚幾乎貴出一倍以上,所以沒幾年工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營生,卻一直只能維持簡單的溫飽。老漁民在臨終之時,把秘訣傳授給了兒子。原來,老漁民使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艙的鰻魚中,放進幾條叫狗魚的雜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名的「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艙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里四處亂竄,這樣一來,反而倒把滿滿一艙死氣沉沉的鰻魚全給激活了。
感悟:許多的人都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是異己,是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馬上除之而後快。其實只要反過來仔細一想,便會發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而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會激發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志。
15、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後導致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只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1987年,75位偌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學者答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測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感悟: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習慣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用自己的毅力與恆心來約束自己。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我們應該把幼兒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發揚光大。在幼兒時期形成的良好習慣(或品德),現在你還剩下多少呢?
16、春蘭與海爾一樣都是國內企業的先鋒,他們與其他企業相比有更多國際競爭的經驗。海爾面對WTO變革了組織制度,以數字化的姿態迎接數字化的國內企業。已經進行了產權改革的春蘭面對WTO的挑戰,以靈活機動的新制度迎戰國外的競爭。海爾與春蘭都在革命。如果我們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企業是改革以後的第二代。那麼,我們可以看出,21世紀的現在,海爾、春蘭這些上一代的英雄正領導著中國企業向第三代突破。
感悟: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也充滿了艱辛。改革要不怕阻力。任何改革的成功,都要以不少的犧牲為代價。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哲理故事
17、一位屢屢失意的年輕人請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來意後,便在他的面前放了兩只裝滿了茶葉的杯子,他用溫開水沖了一杯,叫年輕人喝。年輕細細喝了幾口,發現一點香味也沒有,高僧又用沸開水沖了另一杯,沒沖滿,只見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著,一會兒,一絲細微的清香便緩緩地從杯中溢出來,接著高僧又往杯里加了點沸開水,一共加了三次水,裡面的茶葉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厲害。年輕人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細細地品味了一會兒,滿意地點了點頭,說一切全都明白了。
感悟:同樣的茶葉,兩種不同溫度的水就致使一杯索然無味,一杯卻香氣四溢。其實,人生就猶如一片茶葉,只有在艱難險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礪,才能真真實實地體味到生活的原味和魅力。在一次次的沉浮與磨礪中,生命便變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人生何止僅如一片茶葉,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感悟,大自然的造化都可以與人生相比擬,並且因人的精神、追求、心境的不同,其比擬的哲理意味亦不同。同是一枝梅花,有人感慨她孤寂,有人贊嘆她傲霜之風骨;同是一塊石頭,有人覺得它冥頑不化,有人欣賞它堅韌固守。
18、一師傅教兩個徒弟釀酒之法:選端午節正午顆粒飽滿的米,與冰雪初融的高山流水的水珠調和,注入千年紫砂鑄成的陶瓮,密封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雞鳴三遍後方可啟封。兩個徒弟找齊了所要材料,然後進行了漫長的等待。終於,第八十一天到了,兩人夜不能寐。遠遠地傳來第一聲雞鳴,過了很久,才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第三聲雞鳴到底什麼時候才會來呢?很難斷定。其中一個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開陶瓮,裡面全是像醋一樣酸、中葯一樣苦的水!他只能失望地把它灑在地上。而另一個,雖然好奇心像一把野火在他心裡燃燒,讓他按捺不住想伸手,但他卻還是咬著牙,堅持到了三遍雞鳴後才啟封。瓮里是苦甜清澈的酒,芳香醉人!只是多等了一遍雞鳴,結果卻大想徑庭。
感悟:有的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也就僅僅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到底,而且這個「底」,有時會是一年,有時只是幾天,有時僅僅是「一遍雞鳴」而已。故欲有所創造者,一定要練一練這個堅持的功夫,努力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總之,人生在世,貴在堅持。誰能堅持到底,誰就會取勝。
19、有一個晚上,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見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觀察星星。他一邊仰頭看著天空,一邊慢慢地走著。不料前面有個深坑,一腳踩空,人便像石頭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過來,身子已泡在水裡了,水雖淹及胸部,離路面卻有二三米,出不來上不去,只有高呼救命。泰勒斯被路人救出了水坑,他撫摸著摔痛了的身體,對那路人說:「明天會下雨!」那路人笑著搖搖頭走了,將泰勒斯的預言當作笑話講給別人聽。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們對泰勒斯十分欽佩。有的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說:「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
兩千年後,德國的哲學家黑格爾聽到了泰勒斯的這個故事,說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底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
感悟:任何事物只要有探索,就會遇到危險或損害;成功的階梯在於「痴迷」,你做事「痴迷」,定將成大器。
20、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曾問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陣風能把它吹沒,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壽命有幾何?怎麼會不幹呢?」……弟子們都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感悟:①個人只有置身於集體中時,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使自己青春永駐,流芳千古。②無論是仁人志士,還是英雄偉人,其力量和貢獻比之人民群眾,只能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主義觀點,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③任何有成就的人都來自群眾,應把自己看作群眾中的普通一員,不然就會如離開大海的「一滴水」,失去光澤和活力。
21、一位動物學家在對生活在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動物進行考察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生活在河東岸的羚羊與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僅繁殖能力強,而且奔跑的能力也強。這位動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做了一項試驗:從河的兩岸各捉10隻羚羊,彼此交換。一年後,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僅剩下3隻,其餘的都成了狼的囊中物。
動物學家揭開了謎底: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群狼。它們為了活命,必須同狼進行「競爭」,因此,它們越活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則相反,它們缺少天敵,沒有生存能力,所以越活越弱小。
感悟: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存,也就沒有發展。其實人生到處都存在著競爭,球場、賽場、官場、戰場、考場等等。有競爭才有壓力和動力。競爭能讓人奮起直追,不斷超越自我。
22、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的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生活准則之一,從而受益終生。後來,他成為一代偉人。在這一次談話中他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
感悟:要想進入一扇門,就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備。「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3、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名叫曾參,他很有學問。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她的小兒子也要跟著去。母親不讓去,兒子就在後面哭個不停。母親哄著他說:「好孩子,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這話也被曾子聽見了。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聽見曾子在霍霍地磨刀,像是真要殺豬的樣子,急忙上前勸解道:「我說殺豬,只不過是哄孩子,你倒認真起來。」 曾子說:「不能和小孩隨便開玩笑。孩子小,還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事事都模仿著父母的言行。現在你向他說謊話,這是叫孩子撒謊呀。母親現在說謊,孩子長大後也要向別人說謊,怎能這樣教育孩子呢?」
曾子的妻子聽了,點了點頭,認為曾子說得對。曾子拿起刀把豬殺了,曾子的妻子也把豬肉燉得很香給孩子吃了。
感悟:誠實是心靈純凈的折光,不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溫暖他人。一個人擁有了誠實,也就擁有了生命的黃金。教育應從孩子幼小心靈健康開始,否則,一切將無從實現。
24、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因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便問:「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要他靈活一點:「世道這樣亂,梨恐沒有主了。」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仍舊口乾舌燥地艱難前行。那人滿面羞愧。
感悟:那路人的主張有點「靈活性」,許衡卻表現了高度的原則性。也許我們背負了太久的枷鎖的壓迫,以至於我們如今可以超越對社會有益的原則,可是我們應該想到當原則被視為可以超越以後,就會出現一系列現實問題,人情、金錢、權力……一切都可以超越原則,那來之不易的民主社會如何維系?
25、貝爾太太在亞特蘭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園。花園又大又美,吸引了很多遊客,人們在園子里盡情地唱歌、跳舞、歡笑。貝爾太太越看越生氣,就在園中掛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歡迎來此遊玩,不過本園的草叢中有一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毒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採取緊急救助措施,否則性命難保。」這個主意還真管用,那些貪玩的遊客見了牌子就望而卻步。幾年後,貝爾太太的園子因走動的人太少而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幾乎荒蕪了。
感悟:貝爾太太完全可以和人們一起共享自然之美,共享人際關系的和諧之美,然而她的錯誤做法卻破壞了這一切,遊客們望而卻步,貝爾太太也空懷孤獨、寂寞。事實說明:人與人之間共享才擁有快樂。共享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人們若能在共享中達到溝通和理解,達到共同提升和進步,就更好了。
26、一個生物學家在一家農場見雞群里有隻老鷹,於是問主人:「為什麼鳥中之王,會落魄到這般與雞為伍的地步?」主人說:「因為我一直喂它雞飼料,在雞舍里長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飛,而且它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一隻老鷹了。」生物學家說:「不過,它到底是一隻老鷹啊,應該一教就會的。」經過一番討論,兩人准備將鷹放飛。第一天失敗了,第二天又失敗了。第三天,生物學家把老鷹帶到山上再次鼓勵它說:「你是一隻老鷹,屬於藍天和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奇跡出現了,老鷹慢慢張開了翅膀,最後發出了一聲勝利的長鳴,沖向天際。
感悟:①贊美產生動力,動力創造奇跡,奇跡源於激勵。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可想當然或一刀切。多一點激勵,少一點批評;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支持,少一點譏諷。若能這樣,差生也會奇跡般地變成優生。②環境造就人。舒適的環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戰鬥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經歷風雨和挑戰。③目標影響成長。認識自己,明確目標定位。是鷹就應翱翔於天際,不要委身於雞群生活。
27、螃蟹在樹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問道:「青蛙哥哥,到河邊去,怎麼走?」青蛙指著前面說:「你一直往前走,一會兒就到河邊。」
螃蟹走了半天,還是沒走到河邊。後來,螃蟹遇見了青蛙,指責說:「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還是沒有見到河的影子。」青蛙說:「我沒有騙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卻橫著爬,當然到不了河邊。」
感悟:①沒有正確的方向,很難達到目標;②沒有正確的方法,「橫著爬」是很難實現理想的;③沒有正確的態度,不自查原因,一味責怪別人指導錯誤,最終無濟於事;④幫助別人要從實際出發;⑤提建議要有真誠的態度;⑥指導別人要具體。
28、從前,有一個懶惰到極點的人,因為這個人實在懶得什麼事也不肯干,最後家人給了他3隻飯團兒,將他趕出了家門。懶漢不知去哪兒才好,他把裝有飯團兒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無目標地走著。走著走著,肚子餓了。懶漢寧願忍著飢餓,也不願解開包裹拿出飯團。這時,從對面走來一個頭戴斗笠張大著嘴巴的人。懶漢心想,莫非他餓慌了,才把嘴巴張得這么大?於是他對戴斗笠的人說:「喂,你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嗎?裡面還有3隻飯團兒,讓一隻給你怎麼樣?」那戴斗笠的人回答說:「你說什麼呀,我的老弟,我正愁斗笠的繩子鬆了,而系起來又是那樣地麻煩,所以才張大嘴,好讓下巴去綳緊那繩子呢!」
感悟:「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
⑷ 怎樣搜集作文素材每次寫作文都想不起什麼
一、學會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我們要善於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魯迅先生說:「如要寫作,第一要觀察.」因此,要積累材料,首先要學會觀察. 1、走進大自然.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花鳥蟲魚、風雨雷電、江河湖海……為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寶貴資源,用心感受,就會有所發現.面對很不起眼的白蝴蝶,作家劉白羽寫得多麼精彩: 「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紗似的翅膀,兩根黑色的須向前伸展著,兩點黑漆似的眼睛,幾只像絲一樣的細腳.可是這種細小的小生靈,它飛出來是為了尋覓什麼呢?在這陰晴不定的天氣里,它表現出尋求著何等非凡的勇氣.」 一隻小小的蝴蝶,就其全貌才分為四部分:翅膀、須、眼睛、腳.為什麼作者寫來那麼活靈活現呢?因為作者用心觀察它,調動各種感官去描寫它.有觸覺和視覺的:黑色的、漆黑似的、像絲一樣細的,既生動形象,又富有感情.在作者的筆下,白蝴蝶不再是小動物,而是勇敢的探索者.如果同學們也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用這種狀寫全貌的方法,寫一隻螞蟻背負過重的食物,寫一棵嫩芽在早春里萌發,寫一片樹葉在細雨中紛飛……不就同樣可以表現出他們有滋有味、生動活潑的世界了嗎? 2、走進生活.觀察身邊的喜怒哀樂,留心身邊事物的起因發展,同學們一定會獲得第一手寫作材料.生活就是作文,處處留心,時時在意,擷取生活的浪花,皆成文章.以「我」的眼睛和心靈來觸摸升華中的人、事、物、景,「我」是目睹者、感知者,必然會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體驗和感知,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少一些虛情假意,多一絲真誠,多一份感情.某位同學在《給媽媽洗腳》中寫道:「我細細察看母親的腳,是那樣粗糙,那一道道皺痕雕刻著吃苦的紀錄,那一層層老繭,是母親因庫勞作的見證……」這些發自肺腑的話語,如果沒有親身體會和用心觀察,能寫出來嗎? 二、善於搜集.搜集材料的渠道很多:報刊、廣播、電視、網路、中文名著等等.可搜集的內容也很多:名言警句、優美詩文、精彩語段、詩詞歌賦等等.只要善於搜集,便能開拓視野,豐富自己的寫作資源庫. 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可以嘗試這些一些文章賞析類的小作文.如閱讀《十三歲的際遇》,我們就可以搜集到許多精美的抒情段式. 1、呼告式抒情段秋天,是成熟的季節了,我似乎應該對你說點什麼,北大.不是已經和你朝夕相處整整兩年了嗎?不是幾經長成婷婷少女、就要度過自己16歲生日了嗎?但平時常在嘴邊的歌這會兒全都沉默了. 2、比喻式抒情段我常想,北大九十億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她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像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的風景變幻,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著代代相傳的舵手和船工. 除了以上兩種抒情式段落之外,還有排比式抒情段、反問式抒情段、想像式抒情段.據此,我們可以寫成一篇短文,就叫《我說中的抒情》. 三、注重積累.寫作中,一定要把觀察、搜集到的材料積累下來,同時加以分類整理,就能為己所用. 如對立論文開頭的方法,就可以歸類整理: 1、點題開頭法.文章開篇就緊扣標題,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如《談骨氣》. 2、故事開頭法.用生活實例開頭,引發興趣,生發道理,如《哨子》. 3、設問開頭法.如《失敗是個未知數》. 4、對比開頭法.如《反對自由主義》,作者把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進行對比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 像這樣對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既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有可以引發我們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研究,以便寫出科學、有分量的文章.在對材料的歸類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才能發現生活事件和人情物理中的美點、亮點,為我們寫作提供用之不竭的源泉
⑸ 有哪些網站可以搜集作文素材名段佳句
這些有關於寫文章或者閱讀的,應該都會很多自己平時可以做好讀書筆記。積累一下。
⑹ 作文素材積累搜集行善
是雲,悠悠的或起或落的雲;是河,日夜不停奔流的河;是花蕾,是太陽,是重陽登高的老人那滄桑的臉;是綠色,是青年人在草地上無憂無慮的奔跑……實現生命的價值,需要我們揮灑汗水,盡善盡美,活在當代善待生命.
——題記
小時候經常看到一些乞丐來討飯,每當這時媽媽總是要拿出幾個饅頭給他們,有時還會是錢或者一些其他的東西,就在這時他們總是要不住地說聲:也許就是由於這兩個饅頭給了他們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與機會吧,大街上,一些無名之士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他們為了人們的健康,城市的美化,社會的和諧進步不住地幫著搞好環境衛生,不怕勞苦與艱幸生活中,朋友遇難時的盡力相處,在他人傷心時的一句句安慰溫馨的話語……這所有的一切都體現了一個字「善」.
美麗的大自然是絢麗多彩的,是五彩繽紛的,這一切都源於人類.如果沒有人類的保護與裝點,那它們將變得暗淡無光,那時的山是灰色的,樹木是矮小的,河水是污染的——萬物失去了生機,一個蒼白的世界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而如今正是人類讓萬物有了生機與光彩.
如果沒有善 就不會有如今和諧 的社會;如果沒有善 就沒有繁華似錦的世界;如果沒有善就沒有朝陽的蓬勃光輝;如果沒有善,就沒有人間的真情;如果沒有善……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行善 不但利人,也在利己,行善 猶如在坎坷的道路中為自己鋪上平坦的磚石,因為自己付出了,所以才會得到豐碩的果實.
⑺ 收集的作文素材句子
1、星野道夫《在來漫長自的旅途中》
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個地方,透過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風景也有所不同。
2、王爾德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3、羅曼·羅蘭
前途是屬於那些一旦決定之後,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4、尼采
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
5、馮驥才
風可以吹走一張大的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力量在於不順從。
6、林清玄
境界高的人生,並不在於永遠有順境,而是不論順逆,都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對。
7、《莊子·齊物論》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8、蘇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9、JK羅琳
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並非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10、洪應明《菜根譚》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11、席慕容
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
12、李斯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13、海子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山高水遠,路遠馬亡。
14、顧城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15、尼采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⑻ 作文素材怎麼收集整理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對一名寫作者而言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有其必要,除了題主「想引用時找專不到」的屬情況,精心收集的素材能發揮更大的價值。前面有位朋友提到「重要的事絕對不會忘記」,這話絕對正確,但是……我們不是只會用到重要的資料啊!一個驚悚的真實故事、一篇振聾發聵的文章、一份去年學術研究成果、一個特別犀利的段子、一兩句發人深省的錦言妙語……當我們在特定情境下驚覺其重要性,這些內容可能已從我們的記憶中遠去。以Jack的看法,每個人都該准備兩個「庫」,其中之一就是「素材庫」。(另外一個有機會再說)積攢這些素材,不是為了滿足我們收藏的癖好,而是為了之後閱讀參考、為了歸納提高,為了之後作為寫作的材料。
⑼ 搜集難忘的一個人寫作素材
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裝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裝間接材料的倉庫,即裝書籍和資料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作起來就比較容易。」 面對寫作,初中生往往缺乏寫作素材,從而苦惱不堪。確實,有很多學生是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生活空間狹窄,與社會生活的接觸面也促狹,這就造成了學生感受力退化,想像力貧乏,情感共鳴缺失。
為了讓學生積累素材,有的教師就布置學生每天仔細觀察生活,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有的布置摘抄優詞佳句、美文好段;有的在課堂上大談特談搜集作文素材的方法。但是有明顯的效果嗎?寫日記成了記流水賬,完成老師的任務;美文佳句只是記在了本子上,沒有內化成自己的;談技藝方法更是空洞乏力。相對來說,作文在搜集寫作素材上出現了「短板」。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理念」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素材的積累、思考,給學生充分豐富作文材料的機會。條件具備了,學生動起來,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那麼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興奮地去搜集寫作素材呢?
本人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嘗試每學期有計劃地作文,每次作文提前幾天布置題目,讓學生根據作文的要求,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多的搜集相關寫作材料,從而豐富寫作素材。搜集素材的方法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1、實踐考察。2、查閱資料。3、回顧過去的生活經歷。通過N次的實踐下來,學生搜集寫作素材的熱情高漲,積極性、主動性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寫作的興趣濃厚了,作文質量自然就提升了。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一、有計劃的布置作文題
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中有一種重要的觀念:意義學習。他認為有效的學習必須是有意義的,意義學習是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結合的關鍵所在。依據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反思我國的語文教學會發現,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量的機械學習、無意義學習充斥著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無章無序的情況經常有。
《課程標准》強調探究學習,其意在於改變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自主性、選擇性學習的問題。於是就現在的學生寫作時感到最棘手的——素材貧乏這種狀況,每學期期初制定寫作計劃,並根據不同年級布置相應的作文題,包括大小作文。每次作文提前一周將題目布置下去,要求學生能夠廣泛搜集相關素材,並做好記錄。
例如,本學期任教初三年級,根據畢業班學生的特點和中考任務,給學生列出了一些作文題:雪;動人的微笑;獎勵自己;承擔;一篇讀後感;不該丟失的 ;有句話兒在心頭;每天都是一首詩;讓心開花等等。有寫景的,有議論的,有敘事的,有比喻的;有命題,有半命題;有短題,有長題。對於學生來說,根據這些題目搜集到了素材,讓他們寫作的難度減小了很多,有材料寫、有材料選,容易寫出真情實感,更容易獲得寫作成功的喜悅,並激發他們繼續做下去的信心和興趣。
因此有計劃的布置作文題,給學生搭建平台,讓學生從多方面積累材料,從而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豐富寫作素材,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採用不同方法搜集素材
有學者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學生的生活面狹窄,接觸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但這並不能說學生就脫離了社會生活。從校園到家園,其間仍有廣闊的生活地帶供給學生們尋找作文素材。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作文的過程就是對社會生活再加工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情感升華的必經路徑。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因此作出好文章的真諦:只有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積極參與,在生活實踐當中去捕捉寫作素材,才能寫出「真、實、趣」的好文章。
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搜集素材呢?我以為其中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可以圍繞三個方面進行,那就是實踐考察、查閱資料、回顧過去的生活經歷。布置下作文題之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留時間給學生,給他們想、做、查的機會,讓他們圍繞作文的話題,廣泛地搜集寫作的素材。
1、實踐考察。
托爾斯泰曾說過:「仗著內心的視力去觀察他所描寫的對象,這樣來創造作品——這是作家的規律。」 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一些新鮮的、難忘的、有意義的事,有些事學生自己就身處其間。這種親身實踐、考察的機會,能更多的掌握第一手材料,更易觸發學生的內心世界。而在實踐考察之前布置相關的作文題,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精力更加集中,能搜集到更多的信息,加以儲備,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許一次親身經歷發掘的材料是幾年閱讀也搜集不到的。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這種實踐考察的機會。
例如,我們學校平時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中國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老師的「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的感恩教育活動;曹文軒報告會;「環保小衛士」我們攜手共創綠色地球活動;諸榮會老師的《原來如此———葉名琛傳》首發式;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美學教授徐放鳴報告會:弘揚亮劍精神,實現人生理想等等。每次活動,我都事先通知學生,給學生布置作文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認真傾聽、與名人交流互動、做好記錄,並及時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交流,由此學生掘出了大量的素材。聽完徐放鳴教授的報告會後,有同學寫下作文「永不過時的『真』」,從李雲龍身上體會到一切經的住時間考驗的東西都是真的,他為人民所支持所理解;有同學寫下「真正的英雄」一文,深切感受到英雄的氣息從心底散發,英雄的氣魄從靈魂滲透。還有同學寫下「亮劍斷想」一文,聯繫到我們生活的精彩在奮斗中體驗,人生的樂趣便是挑戰困難、超越自我。我讀到學生的每篇作文,都覺得心曠神怡,那是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是學生思想得到啟迪的結果。作為教師,批閱這些作文,敢說真是一種享受。其實這就是由作文題入手,引導學生實踐考察,搜集豐富的寫作素材這一做法的良好的表現。
除了校園生活,還有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等等可以實踐考察,引導學生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計劃、持續地進行觀察,讓自己的頭腦隨著視覺和聽覺而積極開展活動。還可盡量利用節假日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外出旅遊、回鄉探親或進行社會調查,以擴大寫作素材的來源。然後由點到面,由校內到社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品味人生艱辛,領悟生活哲理。引導學生用全面、辨證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認識社會,自然就能搜集到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就不怕作文無話可說,不怕作文寫不成功。
2、查閱資料。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報刊雜志、電影電視等媒體上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可供學生選擇。這些媒體堪為中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把握時代脈搏,搜集積累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徑。語文教師可利用這個平台,引導學生圍繞作文的話題搜集相關的素材,並鼓勵學生盡量多的查找,及時摘抄或用自己的話概述,然後分門別類,抄錄下來。例如我布置了作文題「承擔」,要求學生課後查閱資料搜集素材,寫一篇議論文。學生一聽說可以查閱資料,個個勁頭十足,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幾天之後學生搜集到的材料真是無限豐富:有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平凡女孩孟佩傑勇於承擔,恪守孝道的事跡;最美媽媽吳菊萍敢於擔當,接住生命,托住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有浙江人陳金水認為「祖國的氣象事業高於一切」,為青藏高原的氣象事業,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有居里夫婦提煉鐳,獻身科學事業等等。這樣的查閱,學生不但看得多,素材積累多,容易寫出好作文,而且有利於提高思想覺悟,增強責任感,分辨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
當然閱讀課外書籍也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表達水平的重要途徑。針對學生可能有一些原因不能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我就有計劃的布置學生寫讀後感。一段時間內要求學生讀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每天堅持半小時的閱讀,讀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並且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後感。教會學生從佳作名篇中汲取營養,積累豐富的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廣泛閱讀,能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拓展自己的視野。
3、回顧過去的生活經歷
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學生的生活,表面看是很平淡的,但是通過回顧過去的經歷,可以從平淡的地方,尋找不平淡的意境,來搜集寫作素材。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 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有撥動我們心弦的事情發生。喜怒哀樂永遠是生活的交響曲。社會生活賦予了每個人生存和展示的舞台,中學生也不是生活的旁觀者和局外人,也主動地參與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在我們家裡,在我們校園里,在社會上,只要我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去回憶,我們總會發現這個社會生活美好的情愫。
當然,現實中學生不僅會感受親情、友情的溫暖,也會有失敗、失望、孤獨的體驗。只有從大腦中搜索這些記憶,提煉出豐富的素材,把這些真情實感融進作文之中,加入對生活冷靜的思索,才能寫出漂亮的文章,才能更增強生活的閱歷。
「有句話兒在心頭」這個作文題布置下去,要求學生回憶過去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話語,並將所回憶的素材記錄下來。選取最熟悉、最精彩的材料寫作,結果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文。例如,甲同學: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一句再尋常不過的話作為自己心頭最重的話,用自己旅遊時親眼目睹的破壞環境的行為,呼籲每個人心中都要裝進這句話,並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警示全人類關注我們生存的家園,拯救地球。乙同學:母親的一句「孩子,堅強些!」讓人終生難忘的話語,給自己在遭遇不幸、競技場面、學習迷茫時,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前進的方向,培養了自己一種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丙同學:寫出學生對老師的一句真誠的請求:「笑一笑吧,老師。」這成了每個學生心中的話。因為有一段時間,同學發現老師家中出了事,加上教務的繁瑣,老師心情不好,同學們發自內心的希望老師能堅強的度過難關,濃濃的師生情溢於言表。可見生活是豐富的,情感是多元的。
因此通過布置作文題,引導學生回顧相關的生活情境,勾起他們對生活的再認識、再思考,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材料,學生的習作也因此充滿了情趣。並且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大大地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不過,搜集寫作素材的三種方法,每一次並非單一使用。提前布置作文題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兩種或三種方法,以最能快速的或更多的搜集到材料的途徑,不同范圍、不同角度地去搜集。還可以根據作文題的特點,全班分成三組,每一組分別採用一種方法搜集寫作素材,做好記錄。
另外,在學生個體搜集寫作素材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甚至優秀的寫作素材在全班交流,這也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一種便捷方式。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生根據作文題搜集來的素材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相互傾聽、相互討論、相互彌補。典型的、優秀的素材在全班交流。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是一個取精華去糟粕的過程,是一個更豐富寫作素材的過程。
每一次,提前布置作文題後,學生搜集的素材,少則三五個,多則十幾個。經歷了這一過程,學生對自己搜集的寫作素材能更好的完善,然後選取最鮮活、最有意義的素材進行寫作。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會如魚得水,游刃有餘,不再出現「面壁十年圖破壁」式的「苦寫」,而換之以「為有源頭活水來」式的「樂寫」了。
總之,好的作文要有好的題材,內容豐富的作文,離不開材料的積累。從作文題入手,通過實踐考察、查閱資料、回顧過去的生活經歷等方法,開放作文課堂,引導學生調動起自己的眼、腦、手,觀察、實踐、回憶、思考生活,多閱讀課外書籍,積極、主動、興奮地搜集豐富的寫作素材,產生強烈的寫作沖動,才能寫出好文章。而且從作文題入手,更有針對性,摒棄了學生選材時的空泛、盲目性。從根本上解決許多學生寫作文選材料時要麼頭腦一片空白,要麼是些「陳穀子爛芝麻」的問題。因此這種做法既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加深對周圍生活的感知與體驗,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從而感受生活的情趣,獲取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逐步培養學生多視角、有創造的情感體驗。
⑽ 收集作文素材: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在《詞源》里的解釋是這樣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專。出自宋蘇軾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搓。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至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極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於計巧,慣於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干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塗之狀,上善斤斤計較,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智愚之別,實力內外之別,虛實之分。
比如我知道樓主很笨,但是我還是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就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