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
善於發現身邊小的生活經歷.留意身邊小事,不一定作文就要寫得多華麗,細水流長也是一種美~
② ()我們堅持寫日記()能積累寫作素材,
日記一般分成生活日記、觀察日記和隨感日記三種.
1、生活日記.
生活日記,就是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學習、工作情況有選擇地記錄下來.要寫好生活日記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內容要真實.生活日記是自己經歷的實在記錄,而且要給自己看的,內容真實才有查考的價值.
生活是七彩的,它多姿多采地呈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學校、家庭、社會,都會有時代的浪花飛濺,只要我們能自覺地去觀察生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你就會發現一個「寶藏」,就會有源源而來、取之不盡的真實材料.
(2)事情要有意義.有的同學說,日記就是把自己一天中親身經歷的,或所見所聞所感的東西記下來,記得越多越詳越好.如有個同學寫正月初一的日記,把這一天當中所有的事都記下來:早晨起床吃餃子,而後給陳老師拜年,到學校游園活動,中午到外婆家吃飯,下午和表弟一起上街,晚上回家看電視,臨睡前寫日記.簡直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成了典型的流水帳.日記的篇幅畢竟是有限的,同學們不可能把一天中的大事小事芝麻事件件都寫進去.一般要選擇印象深刻的,有意義的一兩件事記下來,其他的不寫或略寫.
(3)語言要簡明、通順.寫生活日記,內容可長可短,但語言必須通順明白.
(4)可以給日記加個題目.日記,一般不要寫題目.有的同學為了提高概括能力,給自己的每篇日記都加了個題目.怎樣的題目才是好題目呢?一是題目要准確,能准確表達日記的思想內容,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二是題目要新穎,三是題目要簡潔.題目不能太長,幾個字就能提挈全文.
2、觀察日記,即觀察記錄.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側面,通過有目的的,細致的觀察,把它記下來.可以寫零碎的片斷,不必講究文章結構;也可以寫得比較完整,類似一篇記敘文.經常寫觀察日記,可以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習慣,還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日記最適宜我們小學生記.
要寫好觀察日記,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目的要明確.觀察,有多種多樣的目的,或為了積累寫作素材;或為了進行科學實驗;或為了弄清楚某種「奧秘」.只有目的明確,觀察才有方向,才有重點.就是觀察同一對象,由於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
(2)觀察要全面細致.全面,就是要對事情發展的全過程,事物構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觀察清楚;細致,就是要求觀察深入、徹底,抓俗語事物的特點,規律和本質.
(3)觀察要持之以恆.觀察事物難於一次完成,需要反復進行.這就要同學們有恆心.
(4)觀察日記的語言要准確.觀察日記有很強的科學性.因此要求使用語言要准確,不能用「大概、差不多」這類似是而非的詞語.
3、隨感日記.
這種日記主要是就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部電影或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抒發自己的感想.日記中以議論為主,敘述是為了議論,有時整篇日記都是寫自己的感受.
要寫好隨感日記,要注意以下幾點:
(1)重點要寫「感」.隨感,就是在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看了一部電影,經歷了某一件事後,自己的感想.因此重點應該放在「感」字上.至於書本內容,電影情節,事情經過,都不能人作為重點來敘述.
(2)寫「感」要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寫隨感日記不能脫離自己的實際向空發議論,只有聯系自己的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3)寫「感」要實事求是.有的同學寫「感」,喜歡用表決心或空喊口號的形式來代替「感」,而且還脫離實際,任意拔高要求.人家看了很別扭,顯得不真實.其實「感」不在高,而在「真」.有什麼想法,就寫什麼感受,即使是一些暫時想不通的問題,也可以實事求是地寫出來.
③ 求一些中等水平的作文,500字就行,素材是關於日常生活中的!急需!!!
抄學會觀察對於寫好襲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④ 面對中高考的作文,我們日常應該怎麼去積累素材呢
高考作文素材應用十大技巧
一、高考作文素材應用技法之理例結合
所謂理例結合,就是在作文中將舉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結合,使具體事例
和科學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發揮更好的效用。特別是在議論文的寫作中,
既講究理論論據,又講究事實論據,事實可以直觀地再現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
之語增強議論的力度,二者的結合是議論文常用的寫法。
下面我們先看兩個事例:
是愛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備把蛋下鍋煮五分鍾,但是他心裡
想的是一樁發明,竟把表投在鍋里,兩眼盯著那個蛋。
是牛頓吧?專心做一項實驗,忘了吃擺在桌上的一餐飯。有人故意戲弄他,
把那一盤菜餚換為一盤吃剩的骨頭。他餓極了,走過去吃,看到盤里的骨頭嘆口
氣說:「我真胡塗,我已經吃過了。」
這兩件事其實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為心有所旁鶩,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壞事。能主動地徹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辦得到。人之大患
在於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一個人只有到達忘我的境界,才能
有大作為。
在上面文段中
,
圍繞「健忘」這個主題
,
作者精心選材
,
通過「愛迪生」「牛
頓」的事例說明「健忘」的涵義、范圍,之後又引用孔子的話說明「忘不一定是
壞事」。這些材料都為人們所熟悉,引用恰當有力,典型准確,很有說服力。試
想一下,假如只有事例,或者只有引用,有這樣好的表達效果嗎?
二、高考作文素材應用技法之素材加工
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寫作技能,在寫作中,照搬素材的情況是很少的,
通常都要根據寫作內容的需要或是表達的需要,將作者已掌握的材料進行加工,
使之由原始的素材變成文章中經過加工的題材。而在行文過程中,對素材的加工
一般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要圍繞題目和中心,二是要恰當地表達作者的感情。
也就是說,對選定的生活現象素材,以及閱讀中獲得的書面材料,要刪除與題目
無關的部分,並注入自己的感情傾向。
下面我們先看一個加工前的素材:
記得有一次
,
在親戚家吃飯
,
我覺得糖醋魚燒得挺好吃的
,
就隨口說了一句,
「糖醋魚挺好吃的
,
以後要是天天吃就好了
。
」媽媽聽了
,
很興奮地對我說
:
「你
要是喜歡
,
每次回家我都給你做
。
」第二天
,
我回學校後
,
把這件事差不多忘了。
過了幾個星期後,我回家吃飯,媽媽特地從菜市場買回兩條魚,忙著燒糖醋魚,
即使累得滿頭大汗也不亦樂乎。
下面是經過加工後的情景:
去年春節,我在姥姥家吃飯。糖醋魚就擺在我的面前,那種滋味誘惑著我,
不知不覺間,我把糖醋魚消滅光了!等到意識到這一點時,我的臉紅得像關公一
樣。母親打破了尷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藝實在太高超,你看„„」說得姥姥心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
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悄悄地對我說:「你要是喜歡,每次回家我都給你
做。」
從此以後,魚市場中天天穿梭著母親忙碌的身影,幾乎無一天例外。
有一次,風雨交加,狂風怒吼,母親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魚肯定
泡湯了。
晚上回到家中,剛到家門口,門縫中就飄來了那熟悉的、誘人的的香味。我
真的不想進去,我怕我的眼淚不爭氣!我真的不想進去,因為我的內疚與自私!
我真的不想進去,因為母親那帶著體溫的糖醋魚„„
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藝術真實上下功夫,為買魚、燒魚設
置場景。二是在細節描寫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實的對話,而且有人物
的心理活動。這樣一來,母愛就表現得更加具體真實也更加強烈了。
在對素材引用表達中,為了更好地支持論點,我們還要對素材從語言上精心
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輝。請對比以下文段。
(
1
)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
人生路上的磨難雖然是坎坷的,但他堅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實現,正如他所說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
2
)李白灑脫,不寄託於高堂的庄嚴,不艷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
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
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
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於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
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以上例(
2
)比例(
1
)要生動,更具有形象感。其中主要是作者(
2
)在處
理素材時多用描寫和想像,從而把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三、高考作文素材應用技法之組合排比
素材應用中的「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辭手法
,
而是一種運用素材的方
法。它也可以稱做「多料合用」。這里所說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連續使
用甚至堆砌同類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將同類材料進行精要的表述,組合在同一段
落中,共同說明同一論點。其好處是顯得滔滔不絕,材料充實,理直氣壯,可以
取得良好的修辭效果
。
在組合時
,
語言表達要注意精要整齊
,
排列順序要合理
(比
如按時間先後,由遠到近,由主到次等)。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江南,是你心靈棲息的地方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這里尋找到了生命的歸宿。傳奇女子三毛,浪跡天涯幾十
年,頭發上沾的什麼風都有的她,一來到江南便哭了,像見到了親切的老祖母,
她終於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靈的地方。江南巨賈沈萬山,歷經商場的風風雨
雨,最後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邊,不再爭名逐利。還有不留名的文人隱士,或許
他們也曾想金榜題名,仕途得意。然後日復一日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終於使
他們累了,於是他們打點行囊。到了江南,終老於斯。
⑤ 請問誰有高考語文作文素材關於日常生活一些現象的材料的
感動中國抄的任襲務就很好很富有時代氣息。
http://hi..com/%B7%E3%D7%D3/blog/item/e2925fdfd9e9b617495403f3.html
⑥ 搜集日常生活作文素材 急求
親情(陳玉蓉,暴走7個月,治好脂肪肝,成功為兒子捐肝)
陳玉榮家住漢口版,今年55歲。31歲的權兒子葉海濱,先天性肝病變,生命垂危。陳玉榮決定捐肝救子,可專家說她的肝臟有太多脂肪,於是她開始拚命鍛煉減肥......
友情(再抱病時還為好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魯迅與翟秋白相識於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從此他們為推動革命文化運動而並肩作戰,結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翟秋白避難與魯迅家中,後魯迅為翟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表雜文。魯迅曾親筆寫了由翟秋白擬寫的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翟秋白。在翟秋白就以後,他仍堅持抱病為好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哀悼。
⑦ 如何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的能力
現在的小學生普遍不喜歡作文,害怕作文。寫出的作文不是假話、空話太多,就是立意陳舊,構思呆板,語言蒼白,缺乏個性。究其原因,是學生心中缺乏鮮活的個性材料。因此,在平日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素材,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一、廣泛閱讀,豐富語言積累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充分說明文章原於豐富的語言積累。《課標》也強調:「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古今優秀詩文,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40萬字。」語文課本也將原來的「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可見豐富的語言積累多麼重要。1、加強背誦,進行語言積累對學生來說,積累語言材料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每天早讀時間,我安排學生背誦兒歌,童謠、古詩詞;對課文中詞句優美的段落都提倡學生背誦,時間久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表達能力就會逐步提高。頭腦中積累的詞彙就多了,不僅能促進思維的發展,也促進了語言的發展,促進了語言材料的積累。學生形成的語言積累習慣,也可終身受益。2、閱讀摘抄,有利於語言積累學生的作文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因為它是創作的源泉。閱讀可以使學生跨越時空,穿越古今,博採眾長。因此我提倡學生有選擇地「博覽群書」。學校的圖書室,班級的圖書角學生家庭存書等,凡是適合學生閱讀的童話、寓言故事、散文等均可作為閱讀材料。為充分發揮課外閱讀的效能,鼓勵學生把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警句等摘抄下來,還可分類整理,以便熟記。並進行隨時抽查和定期展示自己的語言積累筆記。這樣一來,學生有了一定素材數量的積累,作文再不是令人生厭的東西,而成為學生們傾吐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形式。二、體驗生活,豐富生活積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不一定就能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作文。因為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生活中去體驗,去思考。一個教育專家說過:「能夠教育一個人的最好老師就是偉大的生活。」因此,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儲蓄富有獨特感受的個性化材料。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花草樹木,鳥蟲魚獸都是學生寫作的很好素材。而學生在寫作文時沒什麼可寫,真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因是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常常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只有引導學生到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更好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和了解生活。有了活生生的感性經驗,才可能用文字真實而富有感情的八生活表達出來。我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鍛煉學生捕捉生活素材能力,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物。否則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學生的鼻子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必然比千斤重。如城市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信息,現代化的游樂場,琳琅滿目的商品;農村有廣闊的田野,秀麗的山川,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等。在家裡,爸爸、媽媽講了什麼新聞;客人來了,談了什麼有意義的話題;上學路上,看見了那些新鮮事物;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們做了哪些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等,都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體驗,並學慣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懂得作文並不神秘,而是使用語言文字再現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尋找語言,語言才有根基和生命力。2、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活動,豐富自己的見聞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組織各種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參觀、訪問、做客、故事會、文娛體育活動以及豐富多彩的小製作、家務勞動比賽、各種智力競賽等,都是很有意義,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投身於活動全過程。其次,教師引導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可以豐富他們的閱歷。春天,帶他們去春遊,去郊外放風箏,盡情享受可愛的春光;夏天,帶學生到大海邊玩耍,盡情享受夏天的熱烈;秋天,帶學生去郊區,享受豐收的喜悅;冬天,帶學生觀賞大雪飄飄的仙境,對雪人、打雪仗。這些生動又趣的活動,能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因此他們的觀察也是積極的、真實的、生動的。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活動,不但為學生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起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使作文與做人有機的結合起來。3、勤於記錄,豐富自己的感性材料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並不會自然而然的留在學生心裡,成為寫作素材。因此,我引導學生把平日自己做的有意義的事,以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那些感興趣的內容用各種方法記錄下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實踐證明,寫觀察日記是積累個性性作文素材的好形式。由於平時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作文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每周,有四、五篇學生的作文在校園紅領巾廣播發表;曲文博的《媽媽的臉》發表在《個性化作文》上;孫文倩的《參觀水利廠》、王選的《絲瓜瓤的妙用》發表在《芝罘教育》上;林琛的地《旁觀家長會》發表在《現代家教》上,等等。實踐證明,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個性化材料,必定能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這也順應了《課標》提出的「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的要求。
⑧ 關於學習、關於成長的作文素材(日常生活、聯系自我)。
一、對「成長」的解讀
1、成長階段要不斷完善自我。
2、環境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我們要努力消除不良環境的影響。
3、圓滑、世故,這些看似成熟所要達到的目標,實則對人的成長是有害的。
4、要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成長就是不斷改正錯誤、走向成熟的過程。
二、有關成長的名言警句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德]海涅
我遇見的每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美]愛默生
三、經典素材
1、誠實與成長(櫻桃樹的故事)
傳說華盛頓小時候曾把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砍倒了。父親回來發現後,質問家人:「這是誰乾的好事?」華盛頓心裡有點緊張,但想了之後,還是勇敢地走到父親面前,帶著羞慚的神色說:「爸爸,是我乾的!」父親反問道:「小鬼,把我心愛的櫻桃樹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嗎?」華盛頓見父親怒氣未消,便回答說:「可我告訴你的是一個事實呀!」父親聽後,不但沒有懲罰華盛頓,反而贊揚說:「承認錯誤是英雄行為,要比一千棵櫻桃樹還有價值。」
2、成長要遠離陰影(「永遠走出監獄」)
法國詩人散文家讓·熱內,生於1910年,襁褓中被父母拋棄。15歲時,他因偷了一件小東西而被作為盜竊犯送進兒童教養院,從此發誓要終生行竊,向社會報復。二次世界大戰前,他蹲遍歐洲的少兒教養院和拘留所。之後,他被帶進上流社會。在一個名叫奧里沃爾的社會組織負責人鼓勵和幫助下,1945年,35歲的讓·熱內開始發表小說和劇本。他曾在一次電視采訪中講:他勤奮寫作,是為著「永遠走出監獄」。這個曾是竊兒的監獄常客,獲得了1983年度法國文學大獎。
3、成長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拉孟伊卡哈改過自新)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西班牙的醫學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個外科醫生家裡,由於好逸惡勞而不願學習,在校各門功課都不及格,因偷錢被學校開除後,又結識了慣偷而游盪於外。待他回到家中,父親被活活氣死,鄰居也無人理他。壓力終於使他幡然悔悟,就此刻苦攻讀,高中畢業已名列前茅,入大學後更加發憤,25歲成為母校的首席醫學教授,後因學術上的創新和創立神經細胞學說於196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金,成為聞名於世的醫學家。
4、成長也需要激勵(一位姑娘的批評改變了格林尼亞)
法國的維克多·格林尼亞出身於有錢人家,自幼生活奢侈,不務正業,人稱他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二流子」。在一次盛大的宴會上,格林尼亞意外地受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的羞辱。姑娘對格林尼亞說:「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了視線!」驕橫的格林尼亞生平第一次遇到別人對他的蔑視和冷遇,他怒不可遏。可是這令人無地自容的恥辱並沒有使格林尼亞失去理智,他像一個昏睡的人被猛擊一掌後突然清醒過來一樣,開始對自己的過去產生了悔恨之情,他留下一封家信,悄悄地離開家鄉。信中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績來的。」此後,他潛心於學問,在導師巴比埃的指導下研究金屬鎂所引起的有機合成反應,創立了格林尼亞反應。這一成就,使他於1902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教導(塞曼迷途知返)
荷蘭一次海壩決堤,人們從洪濤中救出一位拚命掙扎的臨產的婦女,這人就是後來榮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彼得·塞曼的母親。塞曼進大學後,被花花綠綠的城市生活迷惑了,追求穿著游樂,物理竟不及格。母親看到他的成績單,百感交集,淚流滿面地說:「早知你是這樣一個平庸之輩,我當年真不該在洪濤中拚命掙扎!」母親一番話使塞曼暗暗下了急轉向上的決心。畢業時,塞曼成績優異。31歲時,他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物理學上取得了重大成績。1902年,他和老師同時獲得諾貝爾獎金。
5、文學與成長(一本書挽救了一個小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每天都要秘書給他讀來自各地的信件。一天,有一封特別的信引起了他的興趣:「敬愛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您好!我是一個小偷,在火車上偷了一隻皮箱,打開一看,見有一本書,書名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隨手翻翻,沒想到竟放不下手,以至一口氣讀完了。我深深被小說主人公所感動,決心向保爾。柯察金學習,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把有限的生命獻給共產主義事業,臨終時,絕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終身……」
秘書讀到這里,奧斯特洛夫斯基高興得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