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文「端午的味道」
又是粽子飄香時,端午佳節味道多。苦、辣、甜傳承了幾千年,一直到今天,讓我們一起品嘗一下吧。
苦
天灰濛蒙的,空氣是潮濕的,他獨自來到江邊,面對汨羅江,縱身一躍,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多了一個端午節。屈原立志要為人民造福,雖「吾將上下而求索」,無奈佞臣當道,壯志未酬,只能離開朝廷,他感到憤恨、無助,只能將自己交給這滾滾江水。但他著作的《離騷》被誦讀千百年,他的愛國精神和清正、勇敢的品質將永垂不朽。端午是苦的。
辣
端午的太陽火辣辣,火辣辣的太陽下進行著一場火辣辣的比賽。隊員們雖頭頂烈日,但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開始」,伴隨一聲令下,龍舟比賽開始了,「加油!加油!」人們吶喊助威,「沖刺了!」龍舟沖過終點線,隊員們舉起劃槳慶祝勝利。太陽是火辣辣的,但火辣辣的太陽下到處是勝利的喜悅。端午是辣的。
甜
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粽子噴香,甜蜜幸福。媽媽從鍋里拿出了粽子,我順著香味「飄」了過去,哇!深綠的葦葉包裹著白白的粽子,算放出濃濃的香氣,迫不及待的嘗了一口,真香,又吃到了一顆棗,真甜!給媽媽剝一個、給爸爸剝一個,我自己來一個,很甜美。端午是甜的。
端午節的味道還有很多,我們慢慢品嘗吧。
Ⅱ 端午的味道 作文開頭
端午是中華人民傳統的節日,清晨剛剛起來就聞到了粽香的香味。
Ⅲ 端午的味道作文700字左右
端午的味道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葯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系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Ⅳ 端午的味道作文 我開頭寫的是詩句,結尾怎麼寫
開頭寫詩句,結尾也寫詩句唄,把同一首詩分為兩部分,開頭寫一部分,結尾寫一部分,再點題,以及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果可以,最好告訴我你的開頭是怎麼寫的
Ⅳ 端午的味道滿分作文
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節日,一個傳統節日讓我們更深刻地品味生活。
——題記
自戰國時期以來,端午節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如今,端午節已受到世界文化組織的重視而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裹挾著歷史的風塵走來;端午節,浸潤著現實的色彩前行。縱覽歷史,端午的味道在不同的時期是不同的。
悲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帶著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人們帶著無限的悲傷和哀痛送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並因此而設立了端午節。百姓懷著沉重悲傷的心情向江中投粽子,希望魚兒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戰國的端午是悲傷的味道。
辛酸
老一輩兒的人們心裡可能沒有端午的概念,如果有也是充滿了辛酸吧!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人們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一頓飽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滿足,能在過端午節時吃上一個粽子根本是不可能的,甚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粽子對於人們也只是奢望——曾經的端午是辛酸的味道。
快樂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生活多姿多彩,人們再也不用為吃喝發愁,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都充實而有意義。現在的端午節,系五綵線、掛葫蘆、戴香包……人們盡情享受登山采艾蒿的樂趣,享受各種各樣的粽子的美味,有的還會體驗賽龍舟的激情——現在的端午是快樂的味道。
時代在改變,也永遠地改變了端午留給人們的味道。時光如流水,卻永遠沖洗不掉端午留在人們心中的酸甜苦辣。讓我們永遠銘記端午的味道!
標卷解析:
1?形式新穎,奪人耳目。開篇設計題記,點明端午節與生活的關系。
2?點明題旨。行文設計五個段落,除開篇結尾外,每個小標題領起一個段落,結構自然清晰。三個段落按照時間順序安排,由「戰國的端午」到「曾經的端午」再到「現在的端午」,每個段落設計字數相同的小標題:悲傷、辛酸、快樂,與每個段落歷史背景相照應,突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特點。同時運用對比的手法使主題顯得更加深刻。開篇、結尾自然照應,首尾圓合。
3?哲理深刻,蘊含豐厚。文章縱覽古今,從不同歷史時期闡釋端午的味道,發人深思。考生善於錘煉詞語,題記及結尾段富於哲理,發人深思。
Ⅵ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比喻,排比開頭
這張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鬼子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專情景---------一個小男孩,坐在廢屬墟上大哭,他的年齡只有三,四歲左右。他可能因為找不到爸爸,媽媽哭了。他可能被嚇哭了。還可能餓哭了。那他的父母呢?他可能有個很幸福的家啊,可今天,日本侵略者奪去了他的幸福,他的爸爸,媽媽也許和他失散了,也許死在炮火中,也許被掩埋在廢墟下,現在的他,衣衫襤褸,滿面驚惶,多可憐啊!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一張照片。我是多麼擔心這個男孩的命運啊。後來,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他。省吃儉用,供他吃,供他穿,還供他上學。他終於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和很多戰火中的孩子比起來,他是幸運的。20年後,他參加了革命,並且加入中國共產黨,英勇地投入抗日戰爭,打退了日本鬼子,成為抗日大英雄。現在,這張發黃的舊照片依舊被保存著,為了讓新中國永遠和平,我們要好好讀書,讓祖國日益強大,不再受侵略。只有祖國強大了,孩子們才能有個溫暖幸福的家。
Ⅶ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
放學了。
看著同學們攜著父母的手魚兒般游出「深海」,心裡居然有了一點點感傷與愁絲。
其實,也不是不想念爸媽,只是不願意想。呵呵,我居然懶到覺得連想念也費力氣。
我留下了,沒有回那個臨時的「家」:才半天,回去也沒意思。
留下的還有他——粽子。
粽子其實叫阿忠,他家在我們班來說算是比較窮的:父母離異,跟著母親賣粽子。所以,他身上總是有一股棕葉的味道,於是全班都叫他粽子。
我想,如果我是他,我應該會受不了同學的這種諷刺吧,可他倒覺得無所謂似的。其實,我家也窮,但我媽說人窮志不短,再苦再累也要供我讀好點的學校。我想,他媽媽也這樣想的吧。
粽子成績可沒話說啊!年年的獎學金抱得不亦樂乎,當然,METOO。雖然我比不過他,但我心底里還是很欣賞他的:大方,老實巴交,安靜,勤奮……
三
不知怎的,一起出了空曠的飯堂後,我們就聊了起來。
陽光明媚得有些晃眼,林蔭道上,身邊的他沐浴在陽光中。現在才發現,他長的很乾凈,算不上所謂的帥,但總讓我感到很親切。
我們談理想,談人生,談身邊的種種。
原來,他是那樣健談。
後來,他說想吃粽子,我說你身上的粽子味夠香了。他笑:「其實粽子也有學問呢。」
這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哦?有什麼學問啊?」
他娓娓道來:「粽子是因屈原投江時發明的……」
聽著他講述著早已爛熟的故事,似乎回到了爸爸抱著我拿著書一本正經地念書的美好時光……
四
然後天就黑了。
然後我就開始想念了。
我們躺在學校的草坪上,看著黑洞洞的天空。
「想什麼呢你。」他問。
「我想我爸媽了」我答。
然後我就感到他動了一下,似乎是痛苦的抽搐。
忽然我就覺得我傷了他的心:「對不起……」
然後他就笑了:「沒關系。沒什麼的,我爸現在過得很好。我同父異母的弟弟在市中心上小學,聽說他很調皮,我有點擔心了……呵呵,他又不是我親弟我幹嘛多管閑事啊……我怎麼跟你說這些……」
然後我就感到他哭了,然後我的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沒關系你說吧。」
然後,然後他就說起了他的故事……
五
在那個沒有星星的夜晚,我知道了他的苦衷,我們彼此都把心底最深的自卑交換了。我覺得值得。
還是那樣的笑臉,還是那樣平淡的話語——他真會演戲,把什麼都當沒發生過。
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沒有星星的夜晚,和身邊的棕香……
Ⅷ 端午的味道作文700字左右
端午的滋味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台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
Ⅸ 以《端午節的味道》為題的作文,初二
趕鴨子。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熏蒼術的祝福。甜糯的粽子,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就直饞人,卻也沁人心脾,取出蛋黃。每年,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燃燒後產生的薄煙。甜糯的粽子,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因為棗棕又叫「早中」。艾葉,合上雞蛋,薰蒼術的祝福,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鹹蛋拋入江中,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先煮兩個雞蛋;清香的艾草、蒿草,都統稱為粽葉端午節的味道800字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抽其筋。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傳授屈原投江之後,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從中間剝開蛋白,可以驅寒;奮勇激進的賽龍舟,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神奇的薰蒼術。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甜糯的香味,露出裡面雪白的米肉。雄黃酒的傳奇故事,劃龍舟,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以後,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用紗布包住。於是,保護屈原,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摻棗子的是棗棕,說是可以葯暈蛟龍,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看著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紛紛把粽子、白芷都是屬於中葯的,不僅會散發出清香,看著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再用雄黃酒抹七竅,這是端午節的味道;將天然的蒼術捆綁在一起。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傳奇的雄黃。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也有用竹葉的,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白芷等植物;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那個隊伍就獲勝,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剝其皮、治咳嗽。雄黃的傳奇,這是端午節的味道。薰蒼術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蒿草,等雞蛋煮好以後。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塞到嘴裡。一會兒,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就是民間傳統用蒼術消毒空氣,這是端午節味道,我都會站在江邊
Ⅹ 滿分作文 端午的味道
(一)端午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優雅。 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 端午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盼盼……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可是今年的端午節與往昔不同,因為在外地求學,為了中考的奮力一搏,我不得不留在學校里過端午節。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慶祝端午節。原本以為這是件很悲傷的事,可沒想到卻是如此快樂。一大清早,還沒睡飽呢,就被幾個室友吵醒了:「快起來啊,我們到後面那座山上去采艾蒿了!」之後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溫暖的被窩,再之後便是一陣忙亂。十分鍾之後,我們各自整理好了衣裝,邁開了豪爽的步伐,朝後面那座山進軍,哇!端午的味道,充滿了激情。到了山腳下,我們不約而同地抬頭望著這高似喜馬拉雅山的山峰,互相打氣後毅然向山頂攀去,由於剛剛下過小雨,所以沒登多高我們褲管都被打濕了。「啊!艾蒿。」順著聲音望去,嘿!別說還真有哇,我們一窩蜂似地涌過去,開始瘋采,邊采邊在嘴裡嘟囔著:「希望中考順利,祝願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滿載歡喜。 我們手中握著艾蒿束,頭上戴著艾蒿環,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學校。剛坐到位子上不久,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我定睛一看,啊!是媽媽。媽媽看到我說:「初三了也不能不過端午節啊!想不想吃粽子啊?來,把粽子拿過去和同學們解解饞吧!」呀!不聽媽媽提及,我差點忘記吃粽子了。哇!太棒了,媽媽竟帶來這么多粽子,我們都湧上去把媽媽圍住,剝開粽子皮,鮮紅的大棗就浮現在眼前了,接著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飄來,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邊,媽媽看著我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開心地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你知道我這一生中最難忘的是什麼嗎?就是2010年的端午記憶,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天,端午的味道——四個字「幸福多多!!」
(二)作為傳承了數千年的節日,端午節始終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端午節有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根植於民間,根植於古老的民族傳統,並融入了民族的血液。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種散發著亘古的芬芳,影響了無數炎黃子孫的味道。 端午節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譏謗而不得重用,終於不堪世風渾濁,投江而死。人們以端午節紀念屈原時,就註定了這種清白、廉潔的品格將被人們銘記,也為端午注入了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沿著歷史的軌跡,追尋屈原的品格,並體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勝枚舉。 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因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幾年小官便歸隱山林,整日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生活;詩人於謙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則更是兩袖清風、廉潔正直的官員的典範。正是由於這種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華夏兒女的心中,才使端午節流傳至今。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端午本來的味道,廉潔之人、清正之人越來越少,端午也已成為一種形式,這也許有違屈原的初衷吧?而這也正是國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華傳統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會風氣的味道,是有助於一個民族發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嘗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們中的一部分,而是全體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