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任務驅動型作文
你好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指作文題型,還是學生的作文?
如果指題型,應內該叫做「有明確容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如果是指作文,應該說「寫任務驅動型作文」。
任務,就是指定擔任的工作。就高考作文來說,是命題人指定考生完成800字的作文,怎麼完成?任務驅動作文題型的任務是具體而明確的,比如指定文體、指定讀者、指定寫法等等。沒有具體而明確任務的作文題型不叫任務驅動型作文題。
驅動,就是施加外力,使動起來;驅使、推動的意思。高考作文是命題人出題讓考生完成寫作任務,用具體而明確的寫作任務驅使考生按照任務要求完成作文。
任務/驅動考生/完成寫作。
因此,這樣題型的作文評分的第一要素,就是看考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所以,關鍵是要找到具體而明確的寫作任務,在這些任務的引導下,一絲不苟的完成寫作任務。
任務有多種,每一個任務都必須明確的給予回答。當然,不是一問一答式的,而是把這些個具體任務邏輯地串聯起來,使文章所有的段落形成有機整體。
B. 關於阿爾法狗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怎麼寫標題
一、題復目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制」,一個好題目,等於是一篇好作文的開端,題目要新穎,與眾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二、開頭、結尾
文章的開頭是龍頭,結尾則是鳳尾。開頭多種多樣,一旦想出好開頭,筆頭的文思就會源源流出。常見開頭有以下幾種:1、開門見山。2、提問引人關注。3、概括揭示。4、描寫環境。5、倒敘,製造懸念。這樣,才會製造一個好開頭,才是一篇好文章的開端。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文章中的結尾也是其文章精華之處,有的結尾發人深思,有的結尾自然收筆,有的結尾刁鑽古怪,耐人回味,還有的結尾,要挑選一種比較與文章相配的結尾來寫,收筆也美觀大方。
C. 任務驅動型作文範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範文
護好善意的火種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夠無私地將自己的積蓄捐助失學兒童,而且是常年如此。彭秀蘭老人身上體現的是令人尊敬的無私與高尚。她讓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話:「人皆可以為堯舜。」她的捐獻中包含著濃濃的善意和溫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種一樣珍貴。
彭秀蘭老人的行為會引起質疑,恰恰說明在精緻的利己主義泛濫的當下,這種善意的稀缺和珍貴。當人們更多地關注購買多大的房子、擁有多少的存款時,有多少人還會將目光投向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尤其是在捐贈制度有待完善,過程仍需透明的現實情況下,多少手捧愛心而來的人會因此寒心、卻步?
所幸還有彭秀蘭這樣的人堅持著,而她的出發點又是那樣的單純:「要將一切還給人民」。彭秀蘭沒有忘記,是人民的納稅支付了她的工資,是人民的力量將她從苦難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讓她有了安穩的生活。而許多人,尤其是官員,常常忘了這一點。當他們面對人民的呼聲裝聾作啞時,當他們肆無忌憚使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時,他們應該在彭秀蘭老人面前感到慚愧,他們顯然忘了「人民」是社會的基石。
更多的時候,不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們,普通人也可能忘記,每個人的相互聯系,才組成了「人民」的概念,對於真善美的追求,應該是「人民」的基本訴求。最近一些大師級人物的離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熱潮。梅葆玖、陳忠實、楊絳……他們的離去引發許多人自發的悼念,這並不僅僅是一種跟風,我認為這更多的體現出人們對於隨大師們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對當下現實不滿的質疑,是帶著遺憾發出的追問。
在懷疑和擔憂中,所幸還有彭秀蘭老人的存在,還有「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醫生」的存在。他們都來自「人民」這個光榮的群體,他們代表著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結合。作為既是旁觀者,亦是參與者的我們,應對他們給予更多的稱贊和支持。當然,對比先進國家,我國的慈善制度不夠完善,所以才會有人質疑老人的捐贈能否落到實處,這些,的確需要改進。
總之,護好善意的火種,不忘將它傳遞,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對彭秀蘭老人精神的最好繼承。
D. 高三任務驅動型作文怎麼寫
「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
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
一、何為任務驅動型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源自於西方國家日常語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這種語言教學法是基於建構主義理論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確「任務」的前提下,完成語言交際——口語或書面語表達。
這種教學法,根據完成任務過程中所產生的互相影響把任務分成五類:
(1)拼板式任務:此類任務要求學生把散亂的若干信息拼成一個整體;
(2)信息差任務:兩個或兩組學生有互補作用的信息,為了完成交際任務,雙方必須協商以探清對方的信息;
(3)解決問題式任務:給學生一個問題及一系列信息,讓其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4)做決定式任務:給學生一個可能有幾種結局的問題,讓他們通過協調和討論選擇一種結果,進行論述;
(5)交換意見式任務:學生參與討論、交換意見,但無須達成一致。
國內一些學者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基礎上,增加「驅動」一詞,用於作文教學。在此基礎上,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張開在對2015年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及相關問題解讀的一篇題為《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的文章中,明確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兩道題目均屬於「任務驅動型作文」,並對其概念做出闡釋:
「試題往往是給學生創作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寫信』『權衡與選擇』等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他認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能「較好地解決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與闡釋型作文收縮性之間的矛盾」,是在承繼材料作文「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
我們不妨重溫一下2015年兩套課標卷作文題目中的「任務指令」:
Ⅰ卷:「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Ⅱ卷:「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這兩條「任務指令」,我們均能在前面提到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中找到照應點。
其中Ⅰ卷照應第(4)點「做決定式任務」,所謂「做決定」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這封信寫給誰;二是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1
Ⅱ卷照應第(5)點「交換意見式任務」,「交換意見」主要體現在「思考、權衡與選擇」之後的「無須達成一致」上,也就是說,三個人物中,考生選擇任何一個人「更具風采」都是可以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能夠看出,2015年作文題目是在借鑒基礎上的創新,也暗含了教育改革、考試改革與國際接軌的大的趨向。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的構成要素
▲作文材料
有人認為,任務驅動型作文仍是材料作文,這種說法過於泛泛。因為與傳統的材料作文對比,「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我們不妨結合2015年的作文材料進行分析。
Ⅰ卷: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核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Ⅱ卷: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後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1)材料的內容思想緊扣「主旋律」
高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作文試題格外強調重視其教育功能,實現試題的育人使命,體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正如張開所說:「作文試題凸顯考試對人才培養和價值引導的作用,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實現高考作文試題獨特的教育功能。」全國新課標Ⅰ卷作文「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滲透依法治國理念,讓考生說真話,表達自己的倫理觀、法制觀,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並踐行正確的法制觀念;Ⅱ卷「風采人物評選」材料中的三個候選人的原型分別代表著矢志創新的科學家群體、愛崗敬業的大國工匠群體以及尋求個人愛好與社會價值結合的自由職業人群,呼應著科技創新、邁向製造業強國、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建設美麗中國等當代人的夢想,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材料具有真實性的特點,創設一個情境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是新聞事件、社會熱點,與傳統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詩詞歌曲、圖片漫畫等有很大的不同。Ⅰ卷直接取材於近期媒體報道的新聞事件,是湖北「荊楚網」記者鍾劍橋的一則報道,命題時基本保持事件原貌;Ⅱ卷提供的是「風采人物評選」的真實情景。這種真實性暗含了鼓勵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命題意圖。
(3)材料的價值取向具有多元性
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現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爭議性,爭議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關涉的人物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或幾類人,這就保證「任務」的指向有多種選擇;第三,命題者對材料沒有鮮明的感情傾向性。這樣的材料,能保證考生選擇感受最為深刻的一點寫作。
Ⅰ卷,如果這封信寫給小陳,態度可以分為贊成、反對、辯證看待三種基本的態度。如贊成小陳的做法,需重點回答小陳的做法的本質是「愛」,對家人的愛,對父親的關心,對生命的尊重,對「大義滅親」品德的弘揚;特別是面對「情」與「法」的沖突,小陳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反對小陳的做法,重點需要回答「為什麼」,這種「大義滅親」式的舉報,出發點是「善」,但結果會成為「惡」,父女不再信任,親情出現隔閡。如辯證看待,可以闡述小陳行為的利弊,還可以給小陳提出建議:如何選擇更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既呵護了親情,又教育了父親。
如果這封信寫給老陳。可以從老陳違法行為的原因、危害的角度對老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可以站在小陳的角度分析女兒為什麼這樣做,希望老陳理解女兒等,還可以向老陳闡述你對「情」與「法」的看法等。
2
如果這封信寫給「其他相關方」。從材料看,「其他相關方」包括「警方」和「媒體」。若寫給警方,可以肯定警方的秉公執法,也可以與警方探討「發在官方微博」是否妥當,是否有悖保護舉報人的基本准則。若寫給媒體,可以認同媒體縱深報道展開討論「正本清源」的做法,也可以否定其推波助瀾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會加重小陳、老陳心理負擔,影響當事人正常生活。
Ⅱ卷,大李、老王、小劉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年齡段、三個不同的職業(科研、生產、攝影)、三個不同的領域(高科技、實用技術、攝影藝術)和三個不同的身份(科學家、工藝師、攝影師),分別著重表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同側面。其中,在大李身上著重體現的是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在老王身上著重體現的是敬業精神;在小劉身上著重體現的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友善的分享精神。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點和特質,這樣才能避免一般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貼標簽」「穿靴帶帽」、空發議論。在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的同時,還可從反面針砭時弊,揭露社會上存在的與此相反的某些消極落後現象,在對比中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意義。此外,就業無高低貴賤之分,不能一味好高騖遠,在任何崗位上都可以體現人生價值,讓事業成功,讓生命出彩;創新、創業、創客等,都是不錯的立意。
▲任務驅動
在作文材料之後,命題者提供「任務驅動」,也就是發出「寫作指令」,考生需要在「任務指令」的范圍內完成寫作任務。
Ⅰ卷「任務指令」:「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這一「任務指令」就是要求考生對新聞材料形成基本的判斷,如「小陳舉報父親合適與否」「為什麼老陳屢教不改」「警察的做法合適與否」等,完成這項任務,是為下一步的選擇做准備。
「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這一「任務指令」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明確了對象,即這封信寫給誰;二是明確了本次寫作的文體任務,那就是寫一封信,要符合書信體格式要求,包括稱謂語、問候語、正文、祝願語、署名、日期等要素構成,還要注意寫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關系,關系不同則寫法不同,措辭上要注意分寸。
「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這一「任務指令」最核心的內容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也就意味著就事論事,就事說理。如果從材料中引出一個觀點加以證明,泛泛議論「情與法」的關系,就有偏題的嫌疑。在闡述看法時可以運用其他論據說理,但目的不是為了簡單的證明,而是要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即所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Ⅱ卷:「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三個人都具風采,但「任務指令」指向的是「誰更具風采」。「更」是「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層。結合本題說,應該是三個人物都具有風采,你認為都有風采,誰更具風采呢?這就要求你的作文必須對三個人物進行比較,表明了必須用「比較的寫法」來作文,在比較中說明你的理由。
「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材料內容及含意」即他們都很有風采,分別是創新的典型、技術的典型,酷愛的典型,請你選出一位最具風採的,說出你的理由。「思考、權衡、選擇」,就是優中選優。選擇,主要考慮的是哪一個更具風采;權衡,主要是比較,比較誰更具風采;無論是權衡還是最後的選擇都要注意最優化原則。選擇後開始寫作,重點闡釋你做出選擇的原因,包括他們各自的成就,以及對他們的貢獻、價值、意義作用的評判。
E. 任務驅動型作文如何安排結構
「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的基本框架
(一)一個響亮的標題
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這個標題應盡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並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盡力不用態度而用看法或觀點。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更為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態+觀點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
(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了態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裡,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
(四)進一步深入闡述
這個步驟一般的同學很難發揮。到底要怎樣才能深入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後,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
(五)聯系實際,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多了。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節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
(5)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擴展閱讀:
【文章寫作思維模型•六段式】概念界定+因果分析+比較分析
1.【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較,定任務,表態度。
2.【一承】具體比較一,原因分析。
3.【二承】具體比較二,原因分析。
4.【三承】由表及裡,分析深層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歷史原因。
5.【轉】聯系當下,背景分析,凸顯其「最有價值」。
6.【合】再次概括比較,重申態度。
F. 材料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區別
一、材料不同
1、材料作文:往往是名言警句和故事寓言,充滿哲理與情理,沒有紛爭性與分歧性。要繞開材料,舍棄不用:材料好比審題的敲門磚,好似立意的墊腳石;審題立意之後,就可將其拋之腦後,頂多偶爾回應。
2、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本身而言,前者大多是時事熱點與真人實事,飽含矛盾和對立,充滿爭議性與對抗性。要緊扣材料,始終使用根據材料表明態度,針對材料闡述看法,結合材料提出辦法。
二、要求不同
1、材料作文:只有寬泛要求,沒有具體指令;只有籠統規定,沒有明確任務。因為要求寬泛,可廣泛聯系,由此及彼,增強文題的開放性;規定籠統,可自由發揮,任意選擇,突出作文的自主性。
2、任務驅動型作文:總要下達具體指令,加強試題的針對性;總會給出明確任務,強化寫作的引導性。因為指令具體,就顯得范圍封閉,不盡廣闊;任務明確,就顯得風格單一,不夠開放。
三、表達不同
1、材料作文:藉助材料,由此及彼;旁求博考,闡釋說理:藉助材料中心,生發開去,引用名言警句,論證中心;或藉助材料關鍵詞,發散開去,援用歷史故事,論述核心;或藉助材料立意,引申開去,援引名人軼事,證明立意。
2、任務驅動型作文:針對材料事件,分條析理地闡述,入木三分地說理,杜絕塞進大段的名言、警句、典故和故事;或者針對文題本身,說出所以然,談出道道來,力圖展現出思辨的厚度、深度與溫度。
G. 任務驅動型作文怎麼寫
近,語文教學一線盛行一個名詞,叫做「任務驅動型作文」。大到省級的教研會議,小到普通的語文課堂,談及這個名詞,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說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變天的架勢。
那麼,任務驅動型作文究竟是個什麼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麼聯系和區別,這種作文究竟該怎麼寫?
任務驅動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提法,來源於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的一篇文章《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點及相關問題的解讀》,在文章里,作者通過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課標卷作文的命題特點,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礎上增加任務驅動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慾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從以上的文字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為任務驅動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礎上,加了任務驅動的指令,明確要寫作的任務。比如2015年課標1卷,在敘述完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這件事以後,要求考生選擇一個對象,寫一封書信;再比如2015年課標2卷,列了三個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跡,要求表達更贊揚哪一種人的看法。這兩道作文題的材料敘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無異,只不過加了一個任務性的寫作要求而已。可見,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不是一種獨立於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題形式,高考作文沒有變天。
那麼什麼叫「增加任務指令」,增加了任務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麼聯系和區別?這要從高考作文的本質說起。
高考作為一項選拔性考試,它的根本功能在於為大學選拔具備學術潛質的人才,這個根本性的目標決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題是趨向於讓學生寫論述文的,大學當然希望自己招進來的學生具備好的做學術論文的潛質。
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向於讓學生寫論述文,而無論是學術型的論文,還是我們通常俗稱的教學體議論文,本質上都應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的寫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實、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對材料發問,也就是提出問題,通過科學思維的方法進行分析、歸納、演繹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其實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已經暗合了這樣的要求,給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內涵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分析說理,最終給出解決方法。換句話說,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中,就已經帶有問題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帶任務驅動的,只是為了激發學生思考和創新,沒有把寫作任務明示了而已。
從材料作文的本質要求來看,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在材料基礎上加了任務指令,可以說是多此一舉,如果任務指令添加不當,反而還會束縛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從傳統材料作文的隱含任務指令,到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給出任務指令,這一變化意欲何為,值得深究。張開老師在文中給出的理由是,這是材料作文經過多年發展日漸成熟後的一種成果。老徐反而覺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發展成熟,應當是在命題的開放性和限制性處理方式上有越來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後添加任務指令這種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質上就是一種寫作角度有限的命題形式,為什麼現在還要在這種命題形式上再加以任務的限制呢?我想原因應該是,材料作文命題的內在要求,在這些年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材料作文命題的發展是日漸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為全國一統天下之勢,但學生寫作水平和能力的現狀並沒有與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閱卷標准還停留在十幾年前。在這種現狀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門只好選擇倒退三步,從材料作文命題本質要求的源頭上,通過在作文題材料中添加任務指令,介入到考生寫作過程和考試閱卷標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導的作用。
這樣的推斷,並非憑空臆測,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任務驅動作文的對立面,得出這樣的結論。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對立面是話題作文
在我們不清楚一個概念真正內涵的時候,分析它的對立面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就先來看看非任務驅動型作文是什麼。張開老師在文章里對作文類型進行了如下劃分:從呈現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經常採用有標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種基本題型;從能力劃分角度看,作文題型可分為闡釋型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標題作文和話題作文都是闡釋型作文的代表。
從以上劃分我們可以看出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對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闡釋型的話題作文和標題作文,換句話說,任務驅動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來,雖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統天下,但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一線很多老師的教學,甚至一些地區的高考閱卷標准,用的還是闡釋性的話題作文的標准。
我們先來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寫作套路。他們面對一則作文題材料,一般的做法是,從材料中摳出一個所謂的關鍵詞,比如「創新」,然後文章開篇用「創新」造一組看上去很有氣勢的排比句,文章主體舉三五個事例,說張三很創新,李四很創新,王五很創新,所以,我們一定要創新。
稍微高級一點的寫法是這樣的:作文開篇或直接或間接引述材料,然後不顧材料整體意思,強行給材料套上一個話題,比如「創新」。然後通篇以類似這樣的幾個句子串聯起來:「創新是成功的捷徑」,「創新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創新是文明前進的源泉」。
再高級一點的,是能對所論述的話題進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遞進論述,比如「創新,就是告別舊事物,創造新事物」,「創新,可以給個人帶來成功,推動國家民族發展」,「創新,需要巨大的勇氣」。這種寫法一般還會被稱贊很有深度。
以上的這些作文寫法本身沒什麼問題,問題是,它們充其量是闡釋型的話題作文的寫法,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內涵為核心,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來推動文章行文的內在要求,然而這樣的作文在多年的材料作文閱卷實踐中,並沒有通過判低分來引導,不知是這些地區本身的閱卷水平就很低,還是閱卷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現狀作出的妥協。
我們再來看看,一線老師是如何教材料作文的寫作。在《高考作文從零開始》的課程里,曾經講過一個例子,2013年高考後,江蘇地區一個老師為當年的江蘇卷作文題寫了一篇下水文。這道作文題的材料講的是一群探險者來到一個山洞,為了照明點燃一支蠟燭,導致山洞裡棲息的蝴蝶離開原地,退到山洞深處,材料的結尾有一句「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這個老師寫的下水文叫做《細節決定決定成敗》,文章摳出「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句話,然後給它關聯上一個話題「細節」,接下來大談特談什麼叫做細節,注重細節成功成才,不注重細節一敗塗地。這篇文章被作者以滿分作文的名義發在網上,還被廣泛轉載。我們姑且不說一個老師寫的下水文標榜為滿分作文合不合適,這篇作文本身明顯就是把材料作文當作闡釋型話題作文來寫的。一個敢於寫下水文發在網上的老師尚且如此,更何況千千萬萬不敢寫下水文的老師。
縱觀一線的高考作文教學,鮮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讀和分析作為核心來教的,大多捨本逐末地把訓練的重點放在文章的形式結構和語言表達上。為了讓學生寫出形式結構清晰的文章,很多老師還總結了一系列所謂文章結構的樣式,比如什麼「總分式」、「並列式」和「遞進式」,再比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式。還有在文章語言上下功夫的,比如要求學生在文章的什麼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麼位置一定要聯系實際等等。更有走極端的,要求學生按主題背範文以備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麼「毅力」、「信念」、「創新」、「環保」之類的若干個主題,每種主題配幾篇陳詞濫調的範文,考場直接套用。
以上種種,做法本身無所謂對錯,天下文章一大抄,為高考作文做形式結構、語言和素材上上的准備,本身無可厚非,做一定的准備也並非刻意的宿構和套作。但問題還是,這些基於闡釋型話題作文的做法,早已經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內在要求了,舍本而逐末,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以至於這么多年來,大多學生的寫作水平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的話題作文時代。
學生寫作水平的現狀和一線老師的認知仍停留在話題作文的時代,這就導致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法不責眾,劣幣驅逐良幣,以材料作文形式來命題的作文題,結果很多評卷組官方發布的標桿作文里的優作,依然是闡釋性的話題作文,而這些官方發布的標桿性的優秀作文,又會成為一線作文教學和市場作文輔導書的風向標。換句話說,材料作文的命題水平一直在升級,而這樣的升級並沒有給學生寫作和一線教學帶來多大的影響,命題的導向功能幾乎沒有發揮出來。
講到這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材料作文一統天下的時代,高考作文的命題要在材料的基礎上加上任務指令,說到底,不是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寫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題權收縮的環境下,通過命題增一味葯,來對抗多年來久治不愈的話題作文的毒瘤,讓命題對學生的寫作起到真正的導向作用。
釐清了任務驅動型作文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的區別與聯系,我們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訓練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