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詩句開頭的作文
一。含有成長滴詩句:
和《大嘴烏》
(唐)
白居易
群雛又成長,眾嘴騁殘凶。
別弟妹
(唐)回王維
兩妹答日成長,雙鬟將及人。
滿江紅
(宋)劉克庄
麻與麥,俱成長。蕉與荔,應來享。
虞美人
(宋)黃人傑
青青兩鬢年方壯,兒女俱成長。
二。有關成長滴詩句: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桐已秋聲.
《少年行》一身能擘兩雕弧,辱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於《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赴新詞強說愁。
《樂府詩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昔我往已,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少小離家老大歸,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哪裡來。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② 求一篇每一段開頭都是古詩引用的作文
題目《古詩中的春》
古詩有雲:「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開篇點題)
初春時節,細雨在夜裡靜悄悄地降落,睡夢中的人卻無知無覺。翌日出門,驚喜地發現地上已長出綠茸茸的細草。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無言獨化,表現的卻是詩人內心無所牽掛的安詳與淡泊,暗喻著這世間不求名利從容寧靜的那一群體。(對「春」的解讀很深刻)
「春來草自青」,與人無關。春天來了,草兒就蔥蘢起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世間萬物,自身自長,循環往復,與人毫不相關。重要的是人心也不會執著於草青不青,草何時青。草,該青時便青了;春;該來時便來了,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
其實,只要人們能從尋常無事的恬淡之心關照生機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從「春來草自青」中體會出人生的情趣,心靈境界一經擴展,整個人便極具詩意地棲居於世了。就不會睡時不肯睡,吃時不肯吃,百般需索了。(由春聯想到人生,想像豐富)
人既然能領悟時序代換萬物榮枯的道理,那麼又有什麼放不下甩不脫的呢?一切都不系於心的人,又怎麼固執拘泥,胸襟狹窄呢?只不過是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罷了。(設問句,引人深思)
人要做的,無非就是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享受春光,沐浴春*,在順應季節的變化中編織夢想的花籃,在恬淡的日子裡,以寧靜的心靈去領略生命的燦爛。(對春深情的謳歌,深入主題)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香。不用刻意安排,不要執意等待,也如春暖花開一般,春的溫馨會暖人的心,讓愛在春天延續……(含義雋永,升華了主題)
③ 適合作文開頭的古詩,清新脫俗一點的,最好有大概意思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④ 求引用古詩或名言的作文開頭
又見枝頭吐新綠題記----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總以為春天是被當作一枚精美的書簽,珍藏在歲月的扉頁間,蘊含在古典的唐詩宋詞里。然而,當她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里被再次拽出來,試圖用她久違的美麗感染每一株小草,讓不經意的微笑蜂擁枝頭時,我才發覺,窗外已是春光爛漫。春天的每個角落裡都有著各自的奇妙。在漸吹漸暖的春風里,萬物開始復甦了。透過教室的窗子,我看到春意在教學樓前這方小小的花園里四處漫延。不,春天畢竟不是一枚精美的書簽,她不會因為我們的不留心而不來,更不會為我們的挽留而駐足。望著窗外這個美麗泛濫的春天,我也審視著人生的春天。清澈的河水再次明媚了;白楊樹冷冷清清的軀干,逐漸的豐潤成青綠色;枝頭鵝黃的嫩芽正踮起腳仰望著陽光,壓抑了一冬的願望試圖伸展成一片片碧綠的葉;各種各樣的小草爭先恐後的探出了腦袋,唯恐錯過布穀鳥銜來的那縷陽光似的,她們歡暢的心情肆無忌憚的瘋長著。追求作為生命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對於年輕的我來說,是那麼的深切。生生不已,奮斗不息這是我的人生信念。多想把青春的時光譜寫成一片翠綠的追求,多想把流泉輕唱的期望書寫的更加簡潔明亮。此時,我輕盈的思維彷彿翩飛的蝴蝶,已飛出了我的視野,穿過遙遠的時空,迷失在唐詩宋詞里。朦朧中我看到那些嘆春、傷春的以及惜春的詩詞大家,依舊站在春天的畫卷里身影落寞的凝神苦思。何必刻意的期盼或挽留春天呢﹖無法企及的只是虛枉罷了,與其這樣,不如讓生命以無限的激情響應春天的勃勃生機。窗外的春天正活力四射,多麼可貴的時光啊但是,人生的春天更加珍貴那麼,就用我激情生命與這些花草樹木共邀春天的一笑吧!
⑤ 關於寫「古詩」話題的開頭
詩,文學領抄域中一朵襲永不凋零的花,一顆華彩四射的瑰寶。她有著耐人尋味又綺麗獨特的風格——詩的灑脫,詩的含蓄,詩的飄逸,詩的沉鬱,詩的豪放,詩的婉約……詩是文學的精華,是生活的縮影。
詩言志。因詩本身 重在反映詩人的品格、志向,則詩的品位更取決於詩所言志的價值。無論是曹操的《短歌行》,還是陸游的《書憤》,或是反映曹操為實現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心情,或表達作者重新立誓報國的情感。無怪乎朱自清先生譽「詩言志」為我們詩壇「開山的綱領」。
詩緣情而綺靡,詩常寄深情於詩境,正所謂「詩以情為主,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無論是杜甫的《登高》還是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前者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獨的復雜感情,後者表明了詩人開風氣之先的樂觀思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詩的本職應在抒情」。
讀詩,常人皆愛之。而讀詩重在悟詩,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脫俗的詩韻!
題目:詩韻
⑥ 古詩開頭的作文怎麼寫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然後你就可以接著寫春天的文章了
⑦ 求引用古詩或名言的作文開頭
例如:
引用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方法。「運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運用引用,能使說明文更顯生動,能使議論文更見雄辯,能使記敘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現魅力。
1.秋日裡,在草堂與杜甫一起仰天長號「八遠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體會詩人背井離鄉的心酸和窮困潦倒的無奈。欣賞美國詩人狄金森的:「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田野披上艷麗的輕紗,我不願顯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入冬,我手捧著親愛的書,在火爐准備一杯熱茶,就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溫習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利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衾不暖錦衾薄。」的塞北風光。依偎在窗前,描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蒼涼景象……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母親一般的溫柔與無私,辛勤地哺育著世間萬物;夏季,炎熱的季節里,是風,送來了涼爽。閱讀風,感受它的溫柔與體貼。
3.且看那「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氣概,看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看那「海內存知己,天涯苦比鄰」的胸襟……
4.這個年代,沒有宋詞,所以,我尋覓不到「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的意境,尋覓不到「千金縱買相回賦,脈脈此情誰夢」的,尋不到「妨把浮名,換了淺斟你唱」的無奈,尋不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悲涼,在這個沒有宋詞的年代,我卻固執地認為,那是世上最美的樂意。
5.「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評……」,遙望歷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傷的眼淚潸然而落。
6.「何當共剪西窗,卻話巴山夜雨時」,漆黑的夜掩蓋不住你不斷落下的淚水,綿綿的家愁縈繞在傾盆大雨之中……
7.有時,我也想化作歷史的足跡,重踏「雨邑清塵,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飽覽「蒼蒼翠微,蟬鳴幽深」的致遠寧靜,感受歷史的一片滄桑。
8.他仰頭望望天空的飛鳥,是那樣自由,朝著夢想奮力翱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滿心悲憤,他轉身一躍。他的一躍,凝成了一條弧線,宣明了滿心的愛國情懷與「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瀟灑!
9.揭自然面紗,擁美麗懷抱。自然絕不會單調,因為有「萬紫千紅總是春」的點綴;自然絕不會孤獨,因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的陪伴。
10.窗前捧詩詞,邂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幾許,女子愁情愁幾何?「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可命運之神卻沒有垂青於你,讓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難,文物喪失,丈夫遠逝,金兵南下,帶著對明誠的追憶,國家的擔憂,你在「滿地黃花堆積」的秋夜裡,「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你倚窗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你捂胸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望雨感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⑧ 描寫春天的古詩——引用於作文開頭
1、《大林抄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襲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賞析:該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2、《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與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3、《絕句》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⑨ 享受詩詞文化作文開頭
中國五千年悠久文化,產生了許多的文字與文體,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煉的便是詩歌,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古詩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讀詩,讓你成為一個有內蘊的人。王維的詩中有畫,明明只是讀詩,眼前卻常常表現一幅幅畫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並沒有新奇的結構,奇特的想像,絢麗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話的語言,可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讀去品。其實,做人何嘗不是這樣呢?追求名利,跟隨潮流,讓自己金光閃閃,其實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罷了。一個真正自信的,有才華的人並不需要這些外在的修飾,他僅僅是站在那裡,就有一種讓人折服的氣場。「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內而外的。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內蘊的人吧!讀詩,讓你成為一個灑脫的人。時光易逝,一生幾十年彷彿一眨眼就過去了,人於世光,如蚍蜉於天地,滄海之一粟,有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傷懷。這時去讀一讀李白,蘇軾的詩,去品味詩中的灑脫人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他們活得隨性,沒有為世俗所累,難道不是這樣嗎?人生短短數十載,如果不能活得充實灑脫盡興,豈不可惜?讓我們做一個灑脫的人吧!讀詩,讓你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現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決心,多了一份利慾熏心的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堅持,多了一份溜須拍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的博愛,多了一份自私的貪心。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古詩,就像茶一樣,初入口只覺苦澀,但卻有綿長的回味,期中蘊含了無數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細品讀,這大概就是古詩的魅力吧!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里低回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凄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一位哲人,在歷經千年後,向我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激勵我們走向生活,面對挑戰。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韻律美。誰不曾陶醉於詩詞的天籟中?誰不曾被詩詞的音韻之美撥動心弦而樂以忘憂、喜笑顏開?牙牙學語時,我們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卻有種異樣的感覺;上小學時,我們背著手,昂著頭,搖晃著腦袋朗誦「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個個都瞪著無知的雙眼,樂在其中;至於現在,當我在心中吟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仍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詩詞的音樂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詩詞如歌,讓我們陶冶性情,促我們享受人生。喜歡詩詞,喜歡陶醉於詩詞的意境。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嚮往荒居野處的古人,攜一張琴,捧一杯茶,於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嘯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樂垂釣。與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變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歡陶淵明式的隱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淡觀天邊雲卷雲舒;沉醉於王維的山水田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更流連於蘇軾「水風清,晚霞明」的初晴鳳凰山,「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畔……詩詞如畫,展現了自然萬物的奇妙瑰麗,我只願做一個畫中人,永遠陶醉在詩詞的意境中。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詩經》起,一直到今天,古詩詞以其廣泛的內容,深邃的內涵,真摯的情感,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的歷史。古詩詞正是先人給予我們的一份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是經過篩選出來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而這其中的哲理與美韻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知識積淀。那麼,如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使學生領悟蘊涵在古詩詞中的各種美,從而陶冶學生自身的情操呢?一、吟——古詩詞聲律之美吟,即「吟詠」。古詩詞教學,我認為「吟詠」是第一位。所謂「吟詠」,就是有節奏地誦讀詩文。說「吟詠」是第一位,這是古詩詞這一特定文學形式所決定的。作為古詩詞,其語言本身就是有音響、節奏、旋律的,是抑揚頓挫的,是音樂性的。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指出「聲轉於吻,玲玲如振玉;辭靡於耳,累累如貫珠。」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感悟古詩詞,還是要從「吟詠」開始。當然,就現階段而言,我們不可能向學生灌輸有關古詩詞聲律方面的知識。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用「吟詠」的方式來讓古詩詞呈現其特有的聲律之美韻。就拿程顥的《春日偶成》來說吧。全詩的內容是這樣的:「雲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而全詩的主題是:通過描寫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詩人春日郊遊的愉悅心情,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如果我們只是讓學生一味地不遵循任何方法地去讀去背;或者通過教師的無休止的講解。我想,學生是很難從古詩中體會到詩人那近乎孩童似的無比愉悅心情的,更無從談起從詩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如果我們教師指引學生來「吟詠」這首詩,我想,那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首先,我們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相關知識,將這首詩分出節奏:雲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分的節奏來讀一讀,並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標上需要重讀的字詞:雲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最後,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范讀,標出何處該揚,何處該挫,從而形成這首詩的「吟詠」效果:雲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經過反復吟詠之後,那雲之「淡」,那風之「輕」,那鮮花之清香,那綠葉之婀娜,一幅絢麗多姿、色彩斑斕、光彩奪目的春光美景圖不就早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嗎?那「余心樂」之高亢,那「學少年」之竊喜,不也都早就盪漾在學生那因「吟詠」而陶醉的小臉之上了嗎?學生不懂什麼是聲律,但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或低沉,或高昂,或急促,或綿長的「吟詠」,這正是對古詩詞聲律的最好詮釋。二、品——古詩詞妙語之美品,即「品味」。古詩詞語言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概括性的語言。對於古詩詞語言的教學,一是要品詩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說「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古人寫詩最講究煉字,總是去搜求最貼切的字辭入詩。這一點,我們從賈島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二是要品佳句,古詩詞中有著許多令人回味一生的句子,這些句子或給人以啟迪,或給人以美的享受。面對如此精湛的詞句,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不能不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途徑。用心去「品」,古詩詞妙語當盡展眼前。在教學白居易《暮江吟》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去「品」詩中之妙語的。師:請大家讀古詩的第一、二句。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師:誰能說說這兩句話描寫了什麼?生:描寫了夕陽余輝照在平靜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綠色,一半成了紅色。師:是「照」嗎?生:是「鋪」在江面上。師:大家看得真仔細,可白居易為什麼不用「照」,而用「鋪」呢?(生一時語塞)師:沒關系,我們來好好讀一讀這兩句。注意在讀到「鋪」字時,我們大家要慢慢地,輕輕地去讀一讀,回味回味。讓這個字響在耳邊,現在眼前,熔在心中。(生又開始讀詩了。)生:我想,此時的太陽一定是貼在江面上,所以作者才用了「鋪」字。生:我覺得「鋪」這個字用得特別好,一個「鋪」字就能把夕陽照在江面上這一畫面寫「動」起來了。生:我也認為作者「鋪」字的運用非常得恰當,當我讀到這個字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紅紅的陽光從江的那一頭向江的這一頭緩緩滾來。生:讀到「鋪」字,我感覺到夕陽是多麼的美好,它輕輕地為江面撫上一層紅綠相間的衣服,是那樣的體貼入微;也讓我知道秋天不僅有豐收的果實,更有美倫美幻的夕陽。生:當我從「鋪」字去看這江面時,那江水在緩緩流動,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閃爍,那紅的,那綠的,映入眼簾,好一個「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江面!師:是呀!多美的景色!一個「鋪」字用得多形象。當我們大家讀到這個字的時候,心中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安閑。這是秋天夕陽的柔和,這也是秋天夕陽的魅力之所在。讓我們再來讀讀兩句話,讀讀這首詩,品一品這無與倫比的「鋪」字!回味回味這江水一半是綠,一半是紅的壯觀景象吧!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總是停留在對詩的字面意思的膚淺理解上,或只是把詩人的思想簡單地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始終無法在古詩詞學習中走得更遠。所以,古詩詞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淺層,指引學生去對古詩詞語言的品味是一條必經之路。畢竟,古詩詞語言的精妙、美韻是要「品」出來的。三、想——古詩詞意象之美想,即「想像」。中國的古詩詞有著豐富意象,這也決定了古詩詞深沉的內涵和表達的含蓄。如何把詩歌的渾厚內在傳達出來,讓學生與古詩詞來一起做一個深呼吸?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學生對古詩詞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領學生去感悟古詩詞意象之美呢?我認為,除了「想」,別無其他佳徑。看看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教學《長相思》一詞時是怎樣讓學生在想像之中感悟古詩詞意境的吧!伴隨著如裊裊輕煙似的絲竹民樂《琵琶語》,王老師開始了:師:好,孩子們,請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走進納蘭性德的故園。我們去看一看,在他的家鄉有著怎樣的畫面和情景。生1: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坐在門口綉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家鄉一片生機勃勃。師:好一幅鄉村樂居圖啊!這是他看到的,你們看到了哪些?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圓圓的月亮,鳥兒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聽見外面「呼呼」的風聲,花兒合上了花瓣,親人是多麼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與他們團聚啊。師:一個多麼寧靜多麼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生3: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妻子正綉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上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戲。漢子們正往家挑著水,做好飯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喝酒聊天。可以說,「想像」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缺乏「想像」的一堂古詩詞教學課,必將會使堂課變得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王老師的這一教學片段,使得教師與文本,課堂與文本渾然一體,當學生置身其間時,必然會與課堂的意境也渾然一體了。這么一個依託「想像」而整合而成的意境,能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其實,我們真的要感謝我們的祖先,是他們為我們創造這么一種讓人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聲而不乏美韻的文學形式。古詩詞是「美」的,我們要以「美」的方式來讓其展現在我們學生的面前。正如《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指出的那樣,讓我們的學生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