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介子推作文素材

介子推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1-03-16 01:29:03

❶ 小學生三年級清明節的作文素材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我看到這句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清明節那天版細雨權紛紛的場景。
可是,今年的清明節卻沒有細雨紛紛,而是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大地似乎都要在這陽光下龜裂了。
我們大家提著祭品,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終於到了山下。大家都帶著嚴肅而沉重的心情上山了。一路上我們披荊斬棘,吃盡了苦頭,終於到了老祖公、老祖母的墳前。
每個人都磕了頭,鞠了躬許了願。
一會兒,爸爸拿出了陰間的紙幣,有一億、兩億、一百萬、兩百萬等都拿出來了。我心想;在老祖公老祖太的時代,他們什麼好的都沒有吃到,更別說穿了。於是我幫著爸爸把其他的紙幣都燒了。邊燒我還聽見爸爸嘴裡邊念叨:「每個人都有,不要搶。」我聽著好玩,一把搶過爸爸手裡的紙一次性燒光了。
下山之際,我看到田裡的大白菜、菠菜等。它們一個個挺了挺腰板。田坎里開滿了五光十色的小野花。我想到了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踏青。

❷ 關於介孑推的作文400字

介子推,重耳(獻公子)微臣。周晉(今山西介休)人。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稱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說。生年不詳,卒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縣志雲,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樹而死。又據通志,介子推隱「後三十年,見東海邊賣扇」。如是,其卒年可能在晉成公年間(前607年~前600年)。

介子推的出身事跡見諸文獻的極少,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事。「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避難奔狄,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准此,則介子推早年也曾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立為晉君,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據《韓詩外傳》,謂重耳亡時,頭須(一作里鳧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被圍,介於推割下自己臀部的肉供養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重耳返國,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分推」。對此,介子推沒有象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艷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

《呂氏春秋》雲,介子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於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此說顯然不足信。介子推曾對其母說:「身欲隱,焉用文之,文之,是求顯也。」如是,豈有自作詩而懸書宮門之事,當是介子推從者所為。介子推隱居綿山後,文公曾派人多方尋找,並以綿上之田封給介子推,故綿山亦稱介山。

介子推是否被晉文公燒死,尚待進一步考證。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忠義之士;多少文人墨客、達官顯宦,登臨題詠,寓興抒懷,抒發對介子的懷戀思慕之情。清傅山有詩雲:「青松白梧十里迥,狴(木字旁)青抵白詞堂幽。晉國園陵迷草木,綿田香火動春秋。名更賣扇傳東海,身隱承顏肖故邱。還慮寒山太枯寂,婉客分到牡丹頭。」對介子的憐惜敬仰,對君主的怨懟忿詈,具蘊之於胸次,發之於筆墨。在介山,有「思煙台」遺址。傳說文公焚林,有百鴉繞煙而噪,或圍在介子推周圍,用軀體遮擋烈焰。晉人感其功德,在此築起一高台,紀念這些義禽。據縣志引《山堂肆考》,文公為哀悼介子推,曾下令全國,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相傳火禁不嚴,就會有風電之變,這便是我國數千年來寒食節的由來。在三晉歷代,人們還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廟宇,以妥介子在天之靈。宋天禧元年(1017年),真宗詔封介子推為潔惠侯。宋王當《春秋臣傳》為介子推立傳;民國《介休縣志》、雍正《山西通志》[也為介子推立傳;胡春霖《山西名賢輯要》,介子推被收入《廉介類》。

君主詔封晉爵,人民祀之誠矣,這種矛盾現象涉及對介子推如何評價的問題。固然,作為春秋貴族,介子推的言行處處滲透著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介子推「捨身赴義」的潔芳善行,成為中國傳統觀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淵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英雄豪傑,構成中華民族的脊樑,介子推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奸偽欺罔、人世謬舉的憤懣,他的割股食君的犧牲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淳厚尚儉、信實禮讓的傳統美德的體現;從更深層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蘊涵著對祖國的深沉赤誠的愛戀之情。晉獻公嬖驪姬,殺申生,昏於家,亂於國,而重耳則成為振興晉國的希望。介子推的行為是他篤信愛晉國須愛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許,正是這種對祖國的摯愛,才是人民永遠懷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高中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素材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准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攜家春遊。」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❹ 寫一篇介紹介休的作文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山西介休。說起介休,它源自一個古老的故事:春秋時期,介子推跟隨重耳逃亡在外,有一次,重耳實在餓得不行了,介子推就忍痛把自己腿上的一塊肉割下來給重耳吃。可當重耳當上王以後,卻忘記了介子推的大恩大德。於是介子推就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後來,有人在晉文公重耳面前提到此事,重耳馬上派人請介子推做官,雖知,介子推卻不肯下山,有人出了個「好」點子,讓重耳火燒綿山逼介子推下山。沒想到介子推竟然抱著母親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晉文公重耳非常後悔,就把這塊土地更名為介休(介子推休亡)。
介休是一座繁華的小城,有整齊的高樓大廈,品種齊全的商鋪和各具特色的公園。
介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煤炭、石膏礦和鋁礬土等,介休還有許多特產呢!一個個香甜可口的貫餡糖,匯入了一滴滴勤勞的汗水;一壺壺酸味濃郁的老陳醋,凝結了勞動者歡樂的笑聲。
介休的風景優美,綿山就是一個例子。聆聽著泉水叮咚叮咚聲和小溪流水的清脆歌聲,令人心曠神怡;聞著花香撲鼻的氣味,使人精神百倍;看著小鳥在枝頭間飛來飛去,使人覺著如詩如畫。還有,秦柏嶺的柏樹,相傳是秦代種植的,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了,要十五個小朋友才能把它抱住呢!介休的張壁古堡,是有名的古代軍事建築。後土廟是琉璃藝術的瑰寶、襖神樓、源神廟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介休是個物產豐富、風景優美的小城,這里的人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我們真心的歡迎您來介休做客。

❺ 作文《我心中的介子推》500字

他陪晉公子重耳四處逃難,晉公子流落在外想吃肉食,他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為晉公子解饞。等晉公子當上國君是卻不主動要求封賞,不但如此還與老母歸隱綿山。

每每看完我就不禁懷疑晉公子是不是專門忘記這個介之推的?可以將自己的肉割下來讓一個尚不會餓死只是一時嘴饞的人食用,如果是晉公子他除了感動還會怎樣想呢?說此人狠毒,也真是一點不過分。可是介之推恰巧並沒有事後爭點什麼。在他看來跟重耳逃亡只是因為他深信重耳才是晉國的希望,這只是他分內的事,大腿上的肉也只是解解饞—是他額外自願的(我看到這段始終覺得介之推有些像慈父一般寵著重耳,可能重耳再他眼裡正是個祖國的畫朵);既然都是分內的事情,所以這兩件事也並不是值得宣揚。所以使命完成便住在了綿山上。

我喜歡這個故事,也喜歡這個介之推。他是那麼的純粹,要轟轟烈烈就跟著重耳干,要隱居我就上山隱居;心如風,可以自由自在的,形如水,可以變卻存有型體。我也想做一個隨心走,不會與任何牽掛拖累的人,自由自在。

介之推讓祿
《左傳》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人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嗚呼?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呼?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皆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惑,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❻ 清明作文素材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這是我們的傳統,這是我們的節日。

今又清明,卻彷彿變成了我們的假日。

父母背井離鄉,帶著我們異地奔波,清明節便變的可有可無起來,只知道它是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應祭奠死去的親人。當幾年前,清明節被定為法定節假日時,對學生來說,它好像又多了一重身份:可以放鬆身心的假日。

放學時,老師的一聲「明天休息一天!」令同學們歡心鼓舞,懷著期待的心情,邁著輕快地步伐走出了校門。而我卻有一絲茫然:今又清明,家在遠方,讓我去祭奠誰?呵!十幾年的記憶里,僅兒時在老家隨著姥姥度過一次清明。仔細回憶時,記憶卻模糊了,只記得那時姥姥騎著單車,帶著酒、冷食、冥幣,穿過一片片荒田,去那墳頭跪拜我不知是誰的親戚。姥姥伏在地上,莫名地哭泣,冥幣大把大把的燒,眼淚大把大把的流,彷彿要澆滅那竄起的火苗。空曠的地方,涼風襲來,荒墳上的招魂幡便沙拉沙拉地響。我那時心中害怕,便也跟著哭,後來便昏昏沉沉的回家了……

而現在,卻連個拜祭的親人都沒有,心裡空落落的,有點無奈,有點悲傷,亦有點釋然:那時太小,不懂悲傷;現在長大,懂亦不懂,卻沒了悲傷的機會。

清明這天,我走在路上,卻無法體會古人「清明雨紛,行人斷魂」的悲戚。我看見很多人跪在公路邊,高樓前,公園里,廣場上……默默地燒著紙幣,大多數人僅能在這樣的地方為逝去親人擺一些冷食,然後跪拜。我感到一抹深沉的悲哀,清明時「拜無可拜之人,跪無可跪之地」是現代人的一種尷尬處境。現在的我們連那令人心怵的墳頭都無可跪拜。古人雲「入土為安」,無法想像那在地下沉睡的逝者無法安然。當若干年後,他們的子孫後代是否仍能找到他們這「大隱隱於市」的沉睡之地?我的心頭彷彿布滿了鉛重的陰雲。風起了,吹走了那灰燼,紛紛揚揚;雨開始下了,淅淅瀝瀝,澆滅了那火焰,青煙消逝。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我走在路上,欲——斷——魂。

❼ 假如我是介子推作文二百字

假如我是語文老師
假如我是語文老師,面對三尺講台下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我一定會說:「路,是人走出來的,我願和同學們走一條新路。」
我首相要改革課堂教學,決不把學生當聽書的,我要讓每個學生跨上理想的駿馬,在知識的跑道上賓士。帶著問好去讀書,去分析,去思考。
寫作文離不開生活,我要帶孩子們到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素材。我要把他們帶到廣闊的天地中去。春天,我和同學們在大自然中一起放風箏,一起踏青;夏天,我帶同學們到菏塘邊觀賞荷花,到河裡劃船,游泳;秋天,去收割低垂的穀子,採摘雪白的銀棉;冬天,去欣賞果樹上的「梨花」,在冰河上滑冰,堆雪人,打雪仗。我還要在班裡成立「小記者站」,「小作家協會」,發動同學們給報刊社投稿,使同學們練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的本領。
我要讓同學們和書叫朋友,在書的海洋里遨遊。讓孩子們從小讀世界名著,散文小說等課外讀物。要讓大家及早去結識「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在書中,我要讓他們去跟小鳥弟弟套心,和柳樹爺爺拉家常,到嫦娥姐姐家做客。
我一定少給同學們不止作業,保證大家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閱讀。在班裡,我要定期「故事會「,」讀書心得演講會「。

❽ 關於清明節的故事素材越多越好.(為寫作文)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

❾ 介子推的故事300字作文

介子推,重耳(獻公子)微臣。周晉(今山西介休)人。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稱介子。回另有姓答王名光之說。生年不詳,卒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縣志雲,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樹而死。又據通志,介子推隱「後三十年,見東海邊賣扇」。如是,其卒年可能在晉成公年間(前607年~前600年)。

介子推的出身事跡見諸文獻的極少,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事。「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避難奔狄,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准此,則介子推早年也曾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立為晉君,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據《韓詩外傳》,謂重耳亡時,頭須(一作里鳧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被圍,介於推割下自己臀部的肉供養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❿ 介子推作文

介子推

提到介休,你一定會想到聞名全國的介子推吧!
春秋時期, 獻公死後,他的兒子們因爭奪王位而釀成內亂,獻公的次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當時跟從他的侍臣們,由於連日跋涉逃奔,飢寒交迫,亡的亡、散的散、所剩無幾,只有介子推、趙衰、狐偃等侍臣隨從護衛著他,始終不離左右。一日逃至羊合(今洪洞縣),赤日炎炎,茫茫原野無村無店無人影,逃難的隊伍,人困馬乏,一個個口乾舌燥,飢餓難耐,只得停下歇息。提到介休,你一定會想到聞名全國的介子推吧!
春秋時期, 獻公死後,他的兒子們因爭奪王位而釀成內亂,獻公的次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當時跟從他的侍臣們,由於連日跋涉逃奔,飢寒交迫,亡的亡、散的散、所剩無幾,只有介子推、趙衰、狐偃等侍臣隨從護衛著他,始終不離左右。一日逃至羊合(今洪洞縣),赤日炎炎,茫茫原野無村無店無人影,逃難的隊伍,人困馬乏,一個個口乾舌燥,飢餓難耐,只得停下歇息。重耳想起往日在宮中盡食山珍海味,而今連粗茶淡飯也無處可求,不由得連聲哀嘆,淚水漣漣。侍臣們,看到主子重耳如此飢餓、憂愁、痛苦的樣子,很是焦急,便在茫茫四也覓求食物和獵物,奔波了半天卻一個個空手而歸,一無所獲。介子推看到被飢餓和勞累折磨得快要昏倒的主子,心裡難過,便悄悄避開眾人,拿出利刀,在自己身上割了一塊口肉,然後和眾人一道煮成羹湯,雙手捧給早巳餓得頭腦發昏的重耳。重耳猛然嗅到一股誘人的肉香,不由得睜開雙眼,啊,好香的口湯呀!他顧不得多問,端過就喝,喝完後面呈喜色,滿足地一抹嘴,口裡連連稱道:「好香,好香的野味呀,這是哪一位愛卿獵來的?」侍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介子推的忠心感動得流了淚,遂把目光一齊聚向介子推。重耳隨著眾人的目光看去,發現介子推面色蒼白,下衣滴血,一下子明白了。他撲過去抱住介子推,感激地連聲呼道:「介愛卿,來日內亂平息後,一定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晉國王位,史稱晉文公。此時,他受到一幫大臣的曲意奉迎,一時間志得意滿,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規勸卻無濟於事,便作出了隱居綿山、獨善其身的選擇。晉文公知道後,急忙帶著大臣們趕到綿山尋找,卻始終不見介子推的影子。晉文公便命人放火燒山,只留下一條道路。一時間,風起火烈,綿延數百里。三天後,晉文公上山尋找,卻發現介子推與母親已葬身火海。
讀過之後,你一定很感動吧!讓我們一起記住他吧!

閱讀全文

與介子推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