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時評類作文不文明現象
怎樣寫好時評
寫作指導
時評類文章革故鼎新,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觀點鮮明,嬉笑怒罵,語言辛辣,講出了老百姓的心裡話,所以深受讀者喜愛。作為中學生,學寫時評,不僅能開闊眼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思辨能力,還能積累素材,為今後寫好議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學生如何學寫時評呢?
首先要克服畏懼心理。對熱點事件,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那就是時評。看看,就這么容易!
動筆之前,要學會篩選新聞。一要「新鮮」。只有選取新近發生的事件進行評說,讀者才願意看。二要有「亮點」。即所選的新聞要有與眾不同之處,或是重大事件,或是稀奇古怪的事,要能吸引人。三要選自己熟悉的、有話可說的。新聞包括時政、法律、經濟、民生、教育等眾多領域,自己熟悉哪類知識,一般就選哪類新聞,這樣才有話可說,才能說到點子上。
時評寫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提煉觀點。一般有三種思路,一是贊揚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後闡釋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評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進行否定,然後從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對的依據。三是建議式,即提出自己對新聞事件中某個問題的建設性意見。
追根溯源,我國最早的「時評」,大致相當於現在報紙上的「短評」或「編後」,是言論中的輕騎兵。它抓住當天報上的一則新聞,題目具體,一事一議,開門見山,長則二百來字,短則幾十字。「時評」大量且集中地出現,是在1904年6月12日由狄楚青創辦於上海的《時報》上。這張近代有影響的全國性日報,獨樹一幟地配合新聞,專設「時評」欄,每日數篇,短小靈活,馳騁自如。
據復旦大學教授李良榮考證:從歷史淵源上說,時評是把《史記》中每一篇傳記後面的一段評論即「太史公曰」、《聊齋志異》中有些故事後面的一段評論即「異史氏曰」單獨劃出來,並加以改造,使之獨立成篇。它十分清楚地顯示出報紙文體對中國傳統文學的揚棄過程。在《時報》之前,梁啟超先後在日本橫濱創辦並主編《清議報》、《新民叢報》,創時事短評欄目。《清議報》自第26期起,就創設了時評性的「國聞短評」專欄,一直維繫到《新民叢報》,專門刊載針對當前時局或某些熱點問題發表見解的短評、時評。
時評除了反映社會輿論和基本民意之外,時評中常常會夾雜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更好思路,它可以為政府聽取民意、改進工作服務。時下,時評已成當下傳媒上一種重要文體,它能包容不同觀點的交鋒、能承載百姓的聲音、能讓各種聲音都有表達渠道。其紅火和興旺無疑是政治開明、社會和諧、媒體進步的表現。讓我們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寫出有價值的時評吧!
預習·導引
1、【主題探究】
(1)什麼是時評?
提示:時評是指針對社會與時政發表評論的一種特殊的議論文(面對的是真實的情境,召喚的是真實的判斷)。通常的說法,時評即時事評論,包括國際和國內。國際的姑且不論,國內的主要是關於時風的評論。所謂時風,既可以指一個時代的風氣,也可以指一個時期、一時的風氣。而風氣,則指國風、黨風、政風、官風、民風、行風、學風等等。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給「新華時評」做的定位可資參考:「顧名思義定位在『時』上。『時』就是時事、時勢、時世、時政、時局、時弊,時評就是圍繞『時』字作文章」。按照這個定位,我們理解「時評」就是「時事評論」「時勢評論」「時世評論」「時政評論」「時局評論」「時弊評論」,如果簡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時事評論」。
(2)時評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提示:時的主要特徵是「評」,就是評事,就事說理,時評通常以時事為評論對象,針對著一件具體的事來評說。
(3)什麼是「由頭」?
提示:因為寫時評要就事評事,所以時評需要把所評之「事」交代出來。這「事」是引發評論的緣由,所以稱之為「由頭」。
2、【技法點擊】
(1)寫時評的方法
一要學會就事論事。就是要求旗幟鮮明發表自己對某件事或某現象的看法,或褒或貶,或彈或贊,實話實說。寫時評,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對所評之昌」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評事可以有多種思,如評事的對錯,評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訓。評「事」以不限於一點或一個角度上,可以多點或多角度,但需記,所評所說,必須與所評之「事」密切相關,不能游離於「事」高談闊論。
二要為自己的評判寫出分析和理由。時評,不但要寫出自己怎麼看,還要寫出自己這些看法的依據和理由。評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才能評得文明,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說清楚,又能將看法的依據和道理寫深寫透,這樣的時評才是好時評。評者,可以評,可以爭,也可以諫、可以諷、可以怨,可以嬉笑怒罵,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它時評不應該只是新聞的延展,它的主體態度可以更寬厚一些。
①敘事議論不蔓不枝。
舉例新穎,最後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確定一個中心句,並闡明確定中心句的依據。
②論點方面。要做到論點明確,一般有兩種方式:a開門見山,開宗明義。b卒章顯志,畫龍點睛。只有做到論點明確,才能有的放矢。
③論據方面。不去關注身邊最新的時事要聞,熱點的科技動態等等,論據就不新穎,就做不到共性和個性相結合,時代性(時代精神)和歷史性(有新因素的歷史素材)相結合,點(詳寫事例)和面(略寫事例)相結合,敘議相結合,論據就不能為論點服務。
④論證方面,論證時必須敘議結合,即結合事例進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幾種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設分析法,條件分析法,意義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辯證分析法。做到敘議結合的論證才是有力的論證。
⑤語言方面。中學生議論語言處於一種「失語」狀態,沒有屬於自己的真的語言。真的語言,應該能讓人感覺到一個「鮮活」生命體存在。作為中學生這個特殊年齡階段的群體,要有一種青春的氣勢,褒揚真善美,批判假惡丑。
⑥行文要規范。行文的規范指的是一篇文章大體上應該是第一部分是引證,也就是提出問題的部分,最好在引證部分把觀點亮出來,不要再等到結尾再提。本論部分裡面,應該把握幾點。第一,用正面的事例來支撐觀點。第二用反面的事例,從另一個角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第三除了正反事例以外,要聯系現在生活的實際。第四是深。我們用正例、反例,聯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下,要注意時評是說理文,我們要說清楚為什麼,這是深層的要求,拿正例、反例和生活實際不斷和中心論點掛連起來。
(2)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擺出現象。
第二步:從現象中提取論述的觀點。
第三步:分析論證觀點。提醒:要聯系實際,緊緊圍繞論點,運用各種論證方法
第四步:總結全文,提出倡議。
(3)例證分析
現象:近年來月餅的味兒有些變了。(重點字詞「味兒」「變」)
參考:中心論點是標題——月餅消費要講文明
重點分析「味兒變了」:
文章結尾:回應文章開頭,並根據前面的現象和論證提出兩個務必:(1)勤儉節約;(2)艱苦奮斗號召。
(4)幾點要求
①寫作時評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滿激情,又要富於理性。寫時評沒有激情,溫吞水是不行的。充滿激情,就是時評的寫作要如同天然氣和石油的井噴一樣,而不能是溫良恭儉讓,或是吞吞吐吐、半推半就的,更不能是像擠牙膏、擠膠水一樣地硬從軟管里擠出來的。那樣是寫不出更寫不好時評的。大凡我們寫文章,尤其是寫作時評一類的文章,總是因為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問題、現象等等東西。
激情之外,還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斷,理論的闡釋,這是非常必要的。時評說到底還是講道理的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就是要擺事實、講道理。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否則,僅僅會抒情而不會講道理,難免要淪為濫情,或竟變成罵街似的謾罵文章。在這里,分析說理是時評的靈魂所在。如果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是司法上的一條准則的話,那麼,時評的寫作也可以說需要「以事實為依據,以道理為准繩」。
②時效性。時效是對整個新聞傳播來說的。從新聞評論的傳播來看,時評的時效性要求應該更高、更嚴一些,毋寧說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新華社的許多「新華時評」也大都是隨新聞事件或新聞報道而隨時播發的,有的甚至還會早於新聞報道播發,以搶占輿論引導的制高點。總之,就是要求能及時、隨時、即時發表評論。
③針對性。就是所論何來?是沖著什麼來的?是否有的放矢的問題。新華社對「新華時評」的要求是「緣事而發」「抓住新聞事件,緊扣時代脈搏」「針對性強」。人民日報對「人民時評」的追求是「緊密關注事實」「讓評論與新聞如影隨形」,都是說的時評要見事見物,不能無的放矢、無病呻吟,放空槍、打亂炮。
課堂·內外
導練話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一篇時評。
全球共同應對金融風暴
美國華爾街爆發的金融危機如同海嘯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不管是同屬發達國家的英國、日本、還是經濟欠發達國家的非洲,都感受到了金融海嘯的震撼,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絕緣體。
繼美國之後,英國成為了此次金融危機的第一個直接受害者。2008年第一季度,英國人均支出大於收入,人均每月要從儲蓄中拿出41英鎊來彌補不足。消費者面對漲價壓力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在非洲,普通股民不得不壓縮資本市場投資,將資金兌現以備日常之需,如物價暴漲的大米、麵粉、雞蛋等物品。和美國經濟聯系緊密的印度也難逃池魚之殃。印度有些地方的警方甚至已經開始監視湖泊、運河等地,以免投資失利者自殺。日本東京股市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在10月8日下午跌至9502.48點,與去年同期相比,幾乎縮水一半。中心正在遷移至歐洲大陸的華爾街「金融颶風」持續升級,冰島成為受到本輪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國家。冰島銀行的債務已攀升至該國經濟的約12倍,市場擔心信貸危機會嚴重沖擊該國銀行,導致冰島出現「全國性破產」
為了應對這一橫掃全球的金融風暴,各國央行聯行降息,全球救市。七國集團財政部會議於10月10日在美國首者華盛頓召開,七國財長們簽署了一項計劃,承諾用「一切可用手段」對抗當前的金融危機。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長特別會議11日在華盛頓召開,會議強調,20國集團將團結一致,深化合作,採取一切可行的打措施共同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歐盟各國一直為應對金融危機而不懈努力,歐元區15國領導人12日在法國巴黎召開首腦會議,就歐元區國家救市舉措達成統一的建議框架。10月24日至25日將在北京舉行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此次會議將探討亞歐國家如何加強合作、共度危機。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選;(3)不少於800字。
思路點撥
——找到雲中的太陽
寫好此文,首先要明確寫作范圍。應該說,這不成問題,很好理解。
其次,要選好角度,即選擇你認識深刻而材料儲備又豐富的小角度入筆。角度小才能開掘深。從大的方面看,人類社會共同承擔著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發展經濟,維護世界和平,保護人類生活空間更義務,這需要國家與國家的合作;每個國家承擔著既要繁榮本國經濟,不斷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繼承自己國家古代文化傳統而又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文化水準,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等責任,這也需要各級政府、機構部門的合作。具體到每個人,一般說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們真誠地合作,單靠一個人去完成是比較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當今這個社會,人與人有著密切的關聯,獨自作戰是不現實的。
再次,要進行發散思維,打開思路,提煉出盡可能多的觀點或中心。
巧立標題
—— 一語天然萬古新
題目1:合作才能雙贏
題目2: 共撐一片天
題目3:我眼裡的合作
佳作呈現
——拋磚引金章玉句
我眼裡的合作
這場全球性經濟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置之度外。要渡過危機,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團結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置若罔聞,受害的不僅僅只是自己。因此,各國經濟的發展,只有合作,才是唯一出路,才能達到雙贏。
希拉里在美國亞洲協會的演講中積極評價中國的發展,表明它對美國的重要影響:「美國和中國可以從彼此的成功中受益,並對彼此的成功作出貢獻」,「盡管我們存在分歧,美國將繼續承諾與中國發展積極的關系,我們相信這樣的關系對美國未來的和平、進步和繁榮不可或缺」。是的,任何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特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牽一發而動全身。當金融危機來襲,只有在全球聯手、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情況下,才能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合作不再只是一種商業運營方式,而逐漸變為一種精神,成了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動力。
合作無處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們也不難發現合作的身影。在的螞蟻家族中,有著復雜卻又嚴格的分工。工蟻負責探路和尋找食物,兵蟻肩負蟻巢的安全保障,蟻後則生育後代,還有的哺養後代。每一個成員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螞蟻家族正是憑借每一個成員的合作精神,才生存下來。
世界著名飛機協和客機的生產正是通過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個部件,大到機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顆螺絲,都是由不同國家的專業部門分別製造的。最後再將不同的部件組裝,一架協和機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合作源於信任。現今諸多的國際組織與團體,其實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而這樣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個體間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會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貿易組織中關於定期匯報簽約國財政狀況的規則,倘若簽約一方為了保留實力而虛報少報相關數據,那麼,這種不信任的行為必然會導致合作的失敗。因此,不難看出,缺少誠意和信任的合作毫無存在的價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僅讓你用一支筷子吃飯,它幾乎連塊肉都夾不起來,而用一雙筷子,結果就會截然相反。可見,只有合作才能發揮個體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擁有大於個體的力量。正如當年吳蜀聯軍打敗曹軍的戰役,大多是以少勝多。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有合作才具有無窮的力量。
合作的確是一種精神,它源於信任,且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這個時代呼喚許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將永遠是推動時代前進的不竭動力。
點評:這篇時評先分論(合作無處不在——合作源於信任——合作就是力量)後總論(最後一段),結構清晰,中心明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夠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悟出合作精神對當代社會的特殊意義(第二、五段)。當然,本文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合作無處不在」這一段中的例子宜取材於人類社會。但總的來說,本文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素材卡片
——胸有峰巒雲出岫
1、團結---在人需要的時候,它能幫助人民克服各種混亂。------高爾基
2、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雷鋒
3、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毛澤東
4、蚊子如果一齊沖鋒,大象也會被征服。——薩迪
5、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沒有誰能孤軍奮戰一生,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既要自立自強,也要學會和他人合作發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站得更穩走得更遠。
6、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龜兔賽了多次,互有輸贏。後來,龜兔合作,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跑到河邊,然後烏龜又把兔子馱在背上游過河去。這就是「雙贏」,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夥伴。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於合作的典範嗎?
7、一天,上帝帶一個傳教士來到地獄,看到這兒的人圍著一個盛滿粥的大鍋坐著,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長的勺子,誰都無法將食物送到自己的嘴裡,只能挨餓。上帝和傳教士又來到天堂,這里的人也是圍著一口大鍋,手裡也拿著一把長柄勺子,看上去他們很快樂,上帝見傳教士對此迷惑不解,便解釋說:「這里的人都學會了喂對方。」
⑵ 新聞時評作文的標題怎麼寫
5月15日,復璧泉街道市政管制理辦公室女環衛工徐尚明,在區法院附近清掃巷道時發現,一名30多歲的女子站在店門口磕瓜子,邊剝還邊將瓜子殼丟在人行道上。徐尚明上去勸阻,沒想到女子火氣很大,用鞋跟猛敲老徐的頭部,徐尚明頓時頭破血流,滿面鮮血。(5月19日 《重慶晨報》)
環衛工人在文明提示的過程中,被當事女子打成重傷,其囂張行徑令人發指。盡管執法部門表示,將對打人女子給予嚴懲,但單純的懲罰絕不能撫平心靈上的創傷。環衛工人被打事件不是個案,社會地位不對等是禍亂的根源。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環衛工人拿著微薄的收入,干著勞苦的工作,卻遭受著社會的白眼,這就是他們當前的生存現狀。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他們都顯得很可憐,可謂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且環衛工這個職業很容易被人無視,更有甚者覺得環衛工是個低賤的職業,沒必要尊重他們,而對待環衛工人思想上的不平等,也就成為了環衛工人屢屢被打的根源。環衛工人看起來獲得了許多「關愛」,卻依然沒有獲得公平職業的對待,也沒有得到切實關注。環衛工艱辛的生活依舊如此,再多的「關愛」也難以掩飾其身份地位的「尷尬」。
⑶ 求3篇時評作文的題目
公租房如何讓「夾心層」受益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近日正式對外發布。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不同,「公租房」供給對象是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即通常所說的「夾心層」。《指導意見》的出台不僅意味著住房保障范圍的擴大,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該項措施能夠盡快落實到位,將有效遏制商品房價格的再度上漲。
在國內房地產供給體系中,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斷層問題——保障房僅針對低收入與最低收入群體,而商品房價格則遠超普通公眾的承受能力。大量的中等收入群體,特別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白領階層,其住房需求難以獲得有效的制度保障。而這部分社會群體因為面臨結婚、落戶,具有典型的房地產「剛性需求」,他們的市場行為決定著房價趨勢的變化。
之前的房地產調控結果已經表明,如果針對「夾心層」的剛性需求缺乏政策支撐,任何已有的調控政策效果都可能喪失。因此,公租房的出現,並不僅是解決中等偏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的重要舉措,也事關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成敗。換言之,如果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就意味著引起房價上漲的「導火索」被熄滅,房地產市場整體供需結構將趨於合理。如此,調控政策才能夠獲得更充分的發揮空間,長期以來的房價上漲慣性才能夠被有效遏制。如果說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體現了公共政策的救濟屬性,那麼公租房則更能體現避免經濟大起大落的公共政策的宏觀調控功能。
但必須指出的是,目前國內的公租房政策仍處於剛起步階段,以當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形勢而言,相關政策推進應當遵循高效持續原則,才能夠讓公租房政策效果真正得到顯現。事實上,國內公租房建設的最大問題在於供給規模嚴重不足。中國城市人口規模極為龐大,動輒百萬計的城市人口使得公租房建設規劃必須要有戰略超前意識。與統計部門重點監測的國內70個大中城市相比,今年全國計劃興建的37萬套公租房,平均到每座城市不過5000套左右,顯然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夾心層」的住房需求。更何況,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的實際情況表明,地方政府的實際建設規模往往還要落後於規劃數量。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兩點,即引入行政問責機制與市場化的規范運作。其一,必須要強化地方行政部門職責,一方面中央財政要擴大相關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另一方面對於地方行政部門拖延公租房建設的行為,須明確建立問責機制。其二,海外公共租賃房建設的經驗表明,政府提供並不意味著政府建設,通過面向市場進行招標建設,能夠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給效率,從而盡快解決供給規模不足的問題。
未富先驕讓人憂
改革開放前,上海一名家庭主婦奉命在家接待來自北歐的代表團。聽她介紹了當前的幸福生活後,一位團員問:「你家解放前的生活怎麼樣?」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解放前嗎?還不是與你們現在過一樣的日子。」代表團成員頓感莫名其妙,陪同的領導也十分尷尬。事後那位主婦解釋說:「你們不是說他們是從資本主義國家來的嗎?他們現在還沒有解放,不是和我們解放前過一樣的日子嗎?」
改革開放後,大批國人走出國門,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這種夜郎自大式的笑話自然近乎絕跡了。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與各國媒體對中國人的贊揚相伴隨,批評也並不鮮見,有些批評還出自對中國友好的人士。
批評之一,就是某些國人太驕——不僅驕於言行,還驕於心態。有些走出國門的國人,常常以強者、富者、施捨者自居,甚至由驕而橫。從境外旅遊回來的人常說,「外國人真小氣,不如我們大方。」「這幾年沒見他們蓋過新樓。」有些國人不注意入鄉隨俗,在公共場合說話嗓門大、中氣足,花錢時大手大腳,還要露富炫耀,讓人感到驕氣逼人。
其實,這些人的驕氣和當年那位主婦的自大一樣,都是出於對世界實際狀況的無知。我們以往的教育不夠開放,過分強調中國的世界第一和領先地位,卻不注意介紹世界各國的先進之處。媒體的報道也有片面性,有些內容雖然完全是事實,卻不作必要的對比和分析。
例如,這些年經常報道中國哪些方面達到了世界第幾,成為第幾強國,卻很少在同時提醒國人,我們的人均水平還很低。對科學技術、軍事裝備、生產能力等方面的報道,也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比較。
如果真以為中國樣樣很強大,即使表面能謙虛謹慎,內心的驕傲自得也是掩飾不住的。因此,難免未富而驕,看不到落後和差距,失去客觀和清醒。
改變未富而驕的狀況,關鍵在於進一步開放,讓國人了解真實的世界,了解中國和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要多介紹外國的先進和長處,同時也不諱言中國還存在的落後和不足。對發達地區和富裕階層,還要告訴他們落後地區和貧困階層的實際狀況,讓他們全面了解中國。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謙虛的基礎,也是破除驕氣的有效途徑。
當然,有些人個人修養比較差,即使明明知道自己不強,也要打腫臉充胖子。這樣的人哪個國家、任何時候都有,不足為奇,不至於影響中國的整體形象。
教授,請看護好您的名字
又一起論文「被署名」事件浮出水面:近日,本報披露湖南兩名教授刊登在《經濟評論》雜志上的一篇學術論文,涉嫌大篇幅抄襲一本著名的經濟學教材。文章刊登後,主角之一的當事人辯稱,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署名」,甚至表示不排除是被人陷害。
從「被署名」到「被陷害」,在近年來曝光的學術腐敗案件中,經常聽到喊冤聲,似乎他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論文「被署名」,導師究竟冤不冤?
從迄今披露的諸多「被署名」事件看,情況也許不只是「不知情」那麼簡單。對當前學術界風氣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無論「被署名」者究竟對論文是否有貢獻、有多少貢獻,不少時候,學生寫論文掛導師名,晚輩寫論文掛前輩名,籍籍無名者寫論文掛如雷貫耳者名,似乎已成為潛規則。
「被署名」的背後,有時候是學生小輩為了發表論文、順利畢業,拉大旗作虎皮,打著「被署名」者的旗號提高發表成功率。有時候是「被署名」者為了出成果、完成工作量,默許和縱容共同署名。有時候則是心照不宣、追求「雙贏」,在發表論文的指揮棒下,導師和學生成了利益共同體。
當「名」這個知識分子最愛惜的東西,成為替論文質量「背書」的符號,成為學術利益的敲門磚,當教授之名被署在那些他們自己也許都沒有看過的論文上時,教授們也就坐上了「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出現「抄襲門」,成為遲早可能發生的事。
說得不客氣點,對於那些認同潛規則的教授來說,讓他們氣憤的不是「被署名」,而是「被署名」的論文抄襲了他人,並且「翻了船」。對於這樣的情況,他們承擔連帶責任,一點都不冤。
當事人所遭遇的情況,也許有所不同。也許真如他所說,是同行惡意冒用了他的名義。但是,真的就可以免責嗎?
論文發表後,朱教授將署名的事情告訴了劉教授,「被署名」的情況,他是清楚的。更重要的是,2008年,已經有人向學校舉報了論文抄襲,學校也為此進行了調查,認為舉報內容基本屬實。在這樣的情勢下,劉教授為什麼還要「忍辱負重」,對此事不作公開的澄清呢?他對自己作為一個學術帶頭人的清譽,就這樣毫不介意嗎?
對違規者的寬容,就是對規則的破壞。珍惜自己的學術榮譽,就是對學術規范的堅守。在這方面,老一輩科學家作出了表率。錢學森堅決反對在別人的論文、成果上署名的做法。即使他親自指點的論文,也堅決不署名,而是按照國際慣例,在論文的結語中提一句,以示尊重。這種「不沾一點污泥」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杜絕「被署名」的鬧劇再次上演,應該對潛規則說「不」,對「被署名」零容忍。只有導師、教授、學術帶頭人們一絲不苟,以身作則,帶頭奉行學術道德,嚴格遵守學術規范,才能逐步糾正亂署名的學術歪風。
尊敬的教授們,請看護好您的名字,守衛學術的誠實與尊嚴。
警惕學術公信力「被下降」
終日埋首搜尋歷史真相的考古學家,恐怕不曾料到,一項進行了多年的考古學術工作,竟會遭到如此多的質疑。
就河南安陽「曹操墓」引發的輿論熱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月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了曹操墓的考察過程,列舉了許多證實曹操墓的證據,但表示曹操墓「目前還不能蓋棺認定」。
按說,一項進行了幾十年的考古研究,在眾多證據的支撐下公布學術成果,似乎並無不妥。但它所遭受的普遍質疑,還是讓人對學術公信力的下降心生感慨。
聯繫到此前一些學者在「華南虎事件」中令人失望的表現,一些學者論文抄襲造假的丑聞,人們對曹操墓出於慣性的質疑,也就不難理解了。
學術公信力下降,有學術的專業性被媒體和公眾誤讀的情況,比如,一些媒體習慣於斷章取義、進行娛樂化解讀,一些公眾對學術問題不夠了解,發表「外行」見解;但更有學術自身喪失獨立性、為權力誘惑、被利益收買的問題。
在新聞發布會上,考古所王巍所長說,考古有一句最重要的話,「讓材料牽著鼻子走」。保持中立立場、捍衛科學精神,這正是學術的尊嚴和公信力所在。但在現實中,一些學者顯然還被別的東西牽著走。
去年11月,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葛洪義就曾批評,「誰請專家,專家就替誰說話」。而當專家不是被「材料」而是被「利益」牽著走,成為財富的槍手、權力的馬前卒時,不僅自身的尊嚴盪然無存,學術的公信力也失去了附著。
從這個角度,曹操墓所遭受的質疑,正表明人們對學術與權力合謀的某種警惕——考古成果先是由河南省文物局發布,而此前有關負責人「河南需要一座帝王墓」的言辭,更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當學術成果憑借行政權力「背書」時,其公信力難免有受損的危險。
在曹操墓的爭論中,有兩個現象值得關註:一方面,專家不斷強調自身的「專業權威」:「提問前應該查一查相關資料再說」,「質疑也要拿出道理來」;另一方面,則是公眾持續的「社會問責」。對學術公信力的拯救,正可以從這兩個層面展開。
學者擁有「專業權威」,對那些先是拋棄學術尊嚴撈好處、後是拿著「學術獨立」做辯解的行為,公眾無法判斷,但學術圈可以內部控制,進行專業自律和懲戒。在曹操墓爭論中,許多考古界人士出來發表意見,體現的正是這種內部控制。
今天的學術研究已經越來越多地涉及公眾利益,正如經濟學之於政府決策、環境學之於環境保護、生命科學之於人類倫理。因此,公眾有權對學術研究進行「社會問責」,抵制那些「猛烈犧牲真理、絕對服從利害」的學術不端行為。這正如一位考古學家所言,公眾對曹操墓的敏感和質疑說明,這不僅是考古界的事,更是大眾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看好自己的「門」
看新聞,時常遭遇各色各樣的「門」。從「艷照門」到「虎照門」,從「三鹿門」到「紫砂門」,從「日記門」到「茶杯門」,無不引人熱議,也帶來思考。
所謂「門」,源自30多年前的水門事件,一般指帶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聞,尤指上不了檯面的丑聞。以史為鏡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各種「門」事件的紛紛擾擾,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是一面面觸目驚心的現實之鏡。
觀「門」知榮辱。「門」事件的發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一些當事人缺乏榮辱、是非、美醜等觀念。上海普陀區原區長蔡志強反思自身教訓時說了四個「錯把」,即:「錯把公權當私權,錯把利益關系當朋友關系,錯把職務影響當人格魅力,錯把潛規則當行為規范」。有了這種錯誤思想,榮辱界限便喪失殆盡,做起不法之事也就毫無顧忌了。
榮辱觀是立身之本,沒了這個根本,人生就會失衡,醜陋就會滋生,在「門」里關都關不住,遲早破「門」而出。只有明榮辱之分,才能立得正、站得直、行得端。
觀「門」明尺度。適度的欲求是一個人奮進的動力,但變成貪欲就會使人鋌而走險,走向墮落。比如想成名,通過艱苦奮斗功成名就,讓人欽慕,但如果靠偷名、炒作、取巧等獲取,便超過了「度」,遲早會身敗名裂。各種「門」的發生,都與過度的色慾、名欲、利慾有關。「貪如水,不遏則滔天;欲如火,不遏則自焚」。行所當行,止所當止,行止有度,人生之門才能開合有度,進出安全。
觀「門」懂敬畏。敬畏之心喪失,是一些人大膽妄為,造成「門」事件的重要原因。「三鹿門」中的一些人,不敬畏道德,利慾熏心,危害兒童;「茶杯門」中的鄉長,不敬畏人民,宗旨喪失,發威虐民;「日記門」中的主人公,不敬畏事業,生活糜爛,貪污腐化……古人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事實上,人人頭上都有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敬畏之心,則此劍始終高懸;不敬畏,此劍終將落下,斬毀其身。
觀「門」重修身。從各種「門」事件,可以看出一些人的修為之低下,也可以看出一些媒體職業道德之缺失。現代社會紛繁復雜,金錢、美色、權力、名利的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經受考驗,站穩腳跟,離不開修身養性,需要嚴格自律。因此,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修身養性。修養提高了,興趣高雅了,自律就能嚴格起來,各種誘惑就難以侵蝕。
從形形色色的「門」想到人生之「門」,頓覺意味深長。對建築而言,門是防衛的屏障;對人生而言,「門」往往是修為深淺、境界高下的界線。如何高潔門風,嚴格門規,把好房門,守住心門,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請看好自己的「門」。
⑷ 時評作文材料,要交!!!!!
內容:
美國《新聞周刊》最新報道,根據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網民投票,評選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2大文化國家,居前兩位的是美國和中國。代表美國文化的符號有華爾街、好萊塢、麥當勞、NBA、哈佛大學、感恩節、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有漢語、長城、孔子、唐帝國、絲綢、京劇、功夫。
請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時評材料:
選取生活中的某種現象,某件事情客觀地呈現在你的面前。一般少有情感傾向,多角度呈發散狀(特點),以此作為評論對象(作用),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一般是由果及因,因事見理(寫法)。不脫離材料內容(要求)。
立意---認識水平:
1、美國:文化影響力為何排第一?
①多元文化強國----國力是根本
②經濟強勢帶來文化強勢---國力是根本
2、中國:文化影響力為何榜上有名?
①文化本身:經典文化魅力永存--- 向世界展現我們的文化魅力
②經濟發展:中國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傳承文化,傳遞文化
3、中國美國文化特點比較反思
①排前兩位:現代與傳統文化兼容並包。
②褒中抑美:文化更需深沉;文化回歸,而不是下海
③揚美抑中:讓文化與時代同行;文化的延續在於創新
提示:歸因或反思,均要結合結果和「符號」進行分析。
⑸ 如何寫好時評作文
如何寫好時評
有朋友看了我的一些時評文章留言問,一名醫生怎麼還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時評文章?這位朋友又問:如何寫好時評文章?
我給她的回復中說道:真的談不上深刻,只是在現實中,每個人所關注的視角不同,有人干好了本職工作之後,可能更多的關注一些娛樂健康話題,而我只是過多地關注了一些民生話題,而關注了總會忍不住想表達一下個人的觀點,偶爾也有篇豆腐塊見之報端,寫時評也算是我的一個業余愛好。
在博客里,不乏也有大量的時評博客人在寫時評類的日誌,我也曾經看過一些人的時評文章,他們寫的確實很精準,筆者的這點水平,在這些優秀的博客時評人那裡,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也有些人的時評寫得比我寫的還顯粗糙,有的看了之後就感覺到作者不是在說理講事,而是在罵爹罵娘,甚至就想在罵大街,看了令人生厭。
一位說得過去的時評人,首先要做到公正、公平,公信,也就是說你所表達的東西,首先不要讓讀者感覺你是在罵街或者說你是在發牢騷,莫把時評當成牢騷怪話的紙簍,更不能街罵。
有人說寫時評文章帶有很大的「風險性」,也就是說容易觸及到一些社會敏感話題。
其實帶有這樣認識的人,本身就沒有搞懂真正意義上的時評文章。在如今的輿論不斷開放的時代,時評文章占據了新聞報紙上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說好的新聞一旦刊登出來,就必然有一篇精彩的評論文章緊跟其後,我們既不能把那些優秀的時評文章看成是洪水猛獸,也不允許把時評寫成牢騷怪話。
時評文章說白了就是新聞評論,就是我們在學校里學習寫議論文一樣的東西。既然是議論文,首先要本著議論文的三要素來寫(論點、論據、論證),而新聞評論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及時性、新穎性、精短性。
我們說不能把時評文章寫成牢騷怪話另一個要求就是,你在文章里表達出來的具有個性化的觀點,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抵觸,也就是說要符合公理,符合大眾審美情趣,這就是所謂的時評文章的受眾率問題。
另外,當讀者看了你的時評文章之後,感覺你亮出來的觀點是善意的、沒有明顯的個人私利的、不具有攻擊性質的,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這樣的時評文章就是好的。
因此,時評文章一定要本著它的新聞性、政治性、群眾性這三性來寫,同時寫時評的人還要有強烈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在你時評文章里牽扯到的一些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一定要熟讀弄明白了,否則弄不好會鬧出笑話來。
當然,時評文章的關鍵講究一個標新立異,也就是說你的觀點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後面,要談出新意來,談不出新意的話題,你也不好再去寫了,就是寫了也等於重復了別人的觀點。
能寫出一篇富有針砭時弊的好時評,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筆者在談這個話題的時候,也是狀著膽子在談,在行家人那裡,我這等於在班門弄斧了。
時評寫作還有就是語言要美,說理的文章同樣要求語言要美,要大眾化,用詞要考究。同時你所表達的觀點一定要准確,不可前後自相矛盾,所有那些優秀的時評文章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語言的准確性,准確是新聞新聞評論語言乃至新聞評論的生命。
說起時評寫作觀點要准確,筆者想起我曾經寫過的一篇《 誰來監管「一把手」的權力? 》,這篇文章曾被媒體採用或轉載過,只是有的題目作了修改。
這篇文章針對某大學的書記和校長雙雙腐敗,筆者針對這所大學的黨委書記的一句話:「我如果不說,也許學校的事情出不來,現在是搬起石頭砸在了自己的腳上了」這開了評述。
這位原學校黨委書記真是一語道破天機,他的話說明目前在對「一把手」的權力監管上還存在著很大的漏洞,而這個漏洞就是很多單位里的「一把手」採用的都是財務一支筆,用人一言堂,大權一把抓。
一支筆、一言堂、一把抓是官員腐敗的三個支點,倘若把這三條支點的三個邊中的任意一個邊抽掉,必然會失去了它的穩定性,腐敗分子就會少產生甚至不產生。
筆者不敢說這篇文章寫得就如何准確,但是起碼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找到所謂的新聞由頭之後,並沒有急於去評述這起案件中的當事人如何腐敗,如何利用手中的權力搞不正之風,而是抓住了犯罪嫌疑人的一句話,讓我摸准了問題的症結,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手法,亮出了我的觀點。
時評文章的標題也很關鍵,喜歡寫時評的人都會在找到新聞「由頭」之後,然後確立一個文章的標題,再圍繞標題展開評論。
文章的標題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更不是空穴來風,他來自作者對新聞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熟讀願新聞之後,再看與之相關的評論文章,看看別人是怎麼說的,然後再找出你要闡述的觀點。
寫時評不是跟在別人後面隨波逐流,而是要另闢蹊徑,獨出心裁地亮出你獨特的觀點。
寫好時評選題很重要,如果不是親歷的新聞事件必須確保所引述的新聞是事實而不是子烏虛有;其次是不能對新聞事實斷章取義,歪曲原新聞所述事實。不保證這兩點,時評從源頭上就立不住。
一篇好的時評稿子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很容易,但經常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卻很困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凡間,有七情六慾,要永遠做到理性、不動氣,太難了。 所以,寫時評,誰也無法抱以取巧、僥幸的心理,而頗具其自身心的修煉與廣泛的知識沉積才行。
⑹ 新聞時評作文的標題怎麼寫可以用問句嗎
1、首先注意准確。標題要准確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禁止為湊字數而加長標題。
2、其次考慮吸引力。注意將文章中興奮點提煉出來,應該做到不少於一個興奮點(興奮點:即重要的新聞人物,離奇的新聞事件,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用詞不要口語化。
3、標題做成實題,不能斷章取義、以偏概全,避免因修改標題違背文章原意;標題內容避免空洞、言之無物。
4、盡量使用單句式標題,主謂賓結構必須完整,避免出現雙謂語,必須有動態詞彙,主要為「主體+行為+客體」;標題中盡可能避免「的」字結構、「是」字結構,「和」字結構等靜態句式出現;控制雙句式標題、倒裝句標題和被動語態標題的數量。
5、新聞標題中盡可能地省略標點符號,以保持頁面的清新,避免給人主觀感情色彩,防止產生歧義;除表達反諷的含義外,盡可能不使用引號;電影、書籍可用書名號。
6、標題用詞應當客觀,避免在標題中出現主觀色彩濃厚的字眼,如「驚現」、「驚爆」、「竟然」、「竟」、「膽敢」等。
7、標題中嚴禁出現重復字眼。
8、標題中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表述。
9、標題中禁止使用過於專業或晦澀的詞語,嚴禁出現常人不熟知的人名、地名(必須出現時應作說明),或引起歧義的地名縮寫(如「巴首都汽車炸彈三人死亡」)。
10、標題中不得出現港台式詞彙(如「飛彈」、「單車」)。
11、標題中的數字和字母使用半形字元,標題中盡可能不使用英文。
12、重點媒體的文章,或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需要強調媒體出處,如欲表明文章權威、敏感或有爭議性等,可以在標題前標注媒體名稱。
13、非新聞事實類文章可在標題中註明類型,如評論、分析等。以圖片為主的文章,標題前要標注「圖文:」。以文字為主,附有圖片的文章,要在標題後標注 「(附圖)」。文章有兩張以上圖片的,以圖片為主,標題前要標注「組圖:」,以文字為主,標題後標注「(組圖)」。
⑺ 時評類作文的題目擬定和議論文的題目擬定是不是有差別,時評類作文的
每年全國一卷作文處於平穩的狀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議論文是主要的題型。
⑻ 2016高考時評作文題目
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於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常見了繁瑣題名如:'關於鋼水中所含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這類題目中,像'關於'、'研究'等詞彙如若舍之,並不影響表達。既是論文,總包含有研究及關於什麼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題目便可精煉為:'鋼水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法'。這樣一改,字數便從原21個安減少為12個字,讀起來覺得干凈利落、簡短明了。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於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准確又不流於籠統和一般化。如?quot;(主標題)有源位錯群的動力學特性--(副標題)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有源位錯群的滑移特性'。
⑼ 時評類作文怎麼寫
「時評類」作文是一種新材料作文,這種作文選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題目材料,要求考生貼緊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時效性、說理性.
何為時評
時評」是「時事評論」與「時政評論」的略稱,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
「時評」可以取材於新聞報道,對新聞事件和人物發表議論,也可以就「身邊」事、「心頭」事發表意見,只要是關於當下的(現在進行時)意見,就是「時評」。
幾種形式
時評寫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就事論事,就是對時事本身進行直接的評論。一般有三種類別,一是贊揚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後闡釋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評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進行否定,然後從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對的依據。三是建議式,即提出自己對新聞事件中某個問題的建設性意見。
基本特徵
1、講究「時效性、針對性、准確性、說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確性和說理性。
2、在寫法上,分為就事論事和就事論理兩類。就事論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就事論理,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具體深入分析,充分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的。
3、在命題上,具有開放性,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寫作要求
1.選取恰當的當下新聞(話題鮮) 2.確定鮮明獨到的觀點(觀點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論據(論據雜) 4.運用嚴密有趣的語言(語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