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過秦論》為素材寫300字的議論文
秦朝從邊陲小國一躍而起成為統一中國、建立龐大的東方帝國,是令人難以想像的。然而,如此龐大的國家機器瞬間毀滅,其原因何在呢?我想應當是秦國的強硬的政治制度,這種制度下人民早受到極大的剝削。承受著無數的兵役勞役和苛捐雜稅,生活難以維繼,而連年的勞役巨大的工程市人民備受煎熬,死亡率很高,長城、阿房宮、兵馬俑以及離宮別院的修建耗費了巨大的國力,低於人民的關懷太少。相比於漢朝,建國前七十年都是休養生息的,可是秦朝短短十五年卻大興土木,經過戰國的人民不得安寧,所以就只有反抗了。一呼百應,秦朝的滅亡就成為了必然。
㈡ 過秦論讀後感600字數
素材,
唐朝詩人張九齡在《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寫道:「一聞《過秦論》,載懷空杼軸。」
清人金聖嘆在《才子古文》卷二中批語:「過秦論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一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間『然而』二字一轉,未轉以前,重疊只是論秦如此之強,既轉之後,重疊只是論陳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強,一句只是以陳涉如此之微。至於前半有說六國時,此只是反襯秦;後半有說秦時,此只是反襯陳涉,最是疏奇之筆。」
清朝散文家方苞說:「此篇論秦取天下之勢,守天下之道。其取之也雖不以仁義,而勢則可憑,且謀武實過於六國,此所以幸而得也。乃既得而因用此以守之,則斷無可久之道矣。此所以失之易也。秦始終仁義不施,而成敗異勢者,以攻守之勢異也。」3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其為「西漢鴻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
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指出:「賈生此文,犯了『詞肥意瘠』之病。」
㈢ 我想要作文素材,精華版的!
賈誼(前200——前168)
萬籟懼寂,剔亮的露珠順著野草滴落在洛陽乾涸的沙石上。寒霧縹緲,一個凜然的身影隨風飄搖,那是趕赴的賈生。在他身後,一輪血紅的旭日掙出水面,傲立於漢朝昏黃的天宇中。
月光融融,西風蕭蕭。長沙王府里你正為戰禍初平,百廢待興,卻又諸侯割據、危機四伏的現實而愁眉不展。借著這秦時的遺風殘月,你滿腔熱血如江水滔滔,在心中匯聚成那驚世曠古的《過秦論》。
秋波浮動莫名湖畔,業績初顯。你卻獨倚寒窗,將自己三十四歲的生命浸沒於懷王之死的深深自責中,無盡的流水融入滔滔的歷史長河,洗凈千古多少赤膽忠心。
完成男人的尊嚴——司馬遷
就在著手寫《史記》之際,「李陵之禍」不期而至。獄中的寒風刺骨,毒卒拷打使他幾欲自殺。他仍心存僥幸,期盼著武帝開恩,卻等來了「誣上」的罪名。腐刑、親朋遠離、酷吏凌辱讓他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遭到摧殘。然而,他從「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遭受中獲得了新的生命動力,隱忍苟活,棄小義,雪大恥,終於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名垂後世。
曹植(192-232)
他出口成文,下筆成章,曾博得曹操的歡心,曾充滿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的豪情,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仁人志士無不敬仰。
然而出身權傾一世的曹家。註定他命途多舛。本可成為至高無上的君王,卻由於他的不拘小節,不得「曹心」而葬送了他的大好前途。面對手足相殘他「七步成詩',悲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懷瑾握瑜,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他借酒澆愁。想當年「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到頭來只能以豪飲而留名,贏得了「寂寞聖賢」的悲涼美名。
嵇康
尋尋覓覓。
他一直在尋找,找他心中的那一片竹林,那片可以讓他「目送飛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竹林。
但是,
作為有才卻有性情孤傲的他,鍾會這個小人不允許他擁有那樣一片竹林。
身為曹家的女婿,司馬集團不允許他擁有那樣一片竹林。
生於一個政治風雲雲譎波詭的年代,那個年代更不允許他擁有那樣一片竹林。
那片竹林,在他的世界不存在。
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只能將心靈寄託在那一曲《廣陵散》中,在琴聲中與那片竹林相遇
㈣ 誰知道關於過秦論的作文有什麼主題啊
秦朝的做法不對---只注重引進外國的寶物美女,不注重留住外國的有用人才。---我們不但要進口國外的物資,更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
㈤ 求一些古代名人作文素材
古人刻苦學習的典故匡衡鑿壁: 匡衡是漢時人.他從小時家境貧寒,但極其好學。知道同縣大姓藏書甚豐,他就去做大姓人家的幫佣,不要他們的報酬。主人感到驚奇,就說:「為何不要報酬?」衡說:「願得藏書遍讀之。」主人很感動地就把書給他看,有時夜讀無燭,他就鑿穿牆壁,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孫敬懸梁: 孫敬是漢時人,他好學不倦,為了戰勝睡神的來臨,凡是晚上讀書,都把頭發用繩子系在房樑上,如果睡了,頭發被繩子一拉就醒過來。這樣,就可以繼續讀書了。張儀折竹: 張儀是戰國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輕時曾經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就把它寫在掌中或大腳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了冊子。任末燃蒿: 任末是宋代人,他勤奮好學,編茅草,在竹木間建起小草屋,削柴做筆用,到了晚上,就燃蒿以照明讀書其求學精神,實在感人。鄭虔貯柿: 鄭虔年少時喜歡書法,這家境不佳,無錢買紙,常在慈恩寺前掃柿樹葉子,用來寫字。由於勤奮,長大後有所成就。唐玄宗建廣文館,請鄭虔當博士,人稱「廣文先生」。懷素種蕉: 唐代和尚懷素善書法,尤長草書。他家境是貧寒,買紙困難,因而在房子前面種幾棵芭蕉,取葉代替紙張,用來練習書法。他的家叫「綠天庵」,稱種芭蕉為「種紙」。歐母畫荻: 歐陽修四歲時就死了父親,孤兒寡母生活十分困難。他的母親守節教子,沒錢買筆,就用蘆葦桿在地上寫寫畫畫,教兒子認字。歐陽修也十分刻苦讀書。後來中了進士,文章名冠天下。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其他五家差不多都出自他的門下。柳母和丸: 唐朝柳公綽的夫人韓氏,家法嚴格整肅,是當時官宦人家的楷模。為了兒子們深夜學習有精神,她用苦參、黃連、熊膽研製成粉末,製成葯丸,讓孩子們含在口中提神。紀昌學射: 紀昌向飛衛學習射箭之術。衛告訴他:「學射須先學會不眨眼。」紀昌回家後,每天躺在織布機下,睜著眼年梭子穿動。三提之後,錐尖要觸到眼睛也不會眨眼。飛衛又對他說:「要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然後再來告訴我。」紀昌以馬尾懸虱子在窗戶前面,天天看它,虱子慢慢變大了。三年之後,再看虱子就象車輪一樣,看其它東西大得象山一樣。這時,他可射虱心而馬尾不斷。這是苦練的結果。 謳歌理想,抒發悲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 李白圖片
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朝綱的分析,並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 李白行吟圖
[7]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詩歌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他的想像,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他常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七言歌行篇幅長、容量大,形式自由,宜於表達詩人矛盾復雜的思想,抒發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盪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文天祥、岳飛 金兵未滅,何以家為
㈥ 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
[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
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
(一)文言文
1、《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一位老人,孤身勸退強大的秦國軍隊,保存鄭國,何故?沒有超人的膽量,沒有豐富的常識,沒有非凡的口才,試問如何可以成功?(可用於「膽識」、「口才」、「說話藝術」、「綜合素質」等話題)
2、《勾踐滅吳》
失敗總是令人喪氣的,有些人從此就一蹶不振,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敗總是難免的,積極的辦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來。春秋時的越王勾踐,他的失敗夠慘了吧,他不是卧薪嘗膽,十年積聚,一朝滅吳,報了家仇國恨嗎?(可用於「失敗」、「堅持」、「毅力」、「堅韌」等話題)
3、《鄒忌諷齊王納諫》
有道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尤其是權貴者,往往聽不到真正的聲音,如果我們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會以為自己真的「美於徐公」,那就危險了。(可用於「自知之明」「贊美與批評」等話題)
有的人,本來滿有道理的,但是對方並不服氣,結果鬧僵了。究其原因,還有一個說話的藝術問題。齊王縱然再有修養,也好歹是個國君,面子大得很,鄒忌要諷他納諫,也要巧用比喻,結果皆大歡喜,齊王愉快納諫,國家強大,「戰勝於朝廷」。(可用於「說話藝術」等話題)
4、《觸龍說趙太後》
趙太後因不希望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換取齊國救兵,盛怒之下,發出誰再勸說,「老婦必唾其面」的惡毒說話。在這種情形之下,觸龍依然敢於去勸說,而又居然勸說成功,何也?此無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心比心而已。這種說話的態度,說話的藝術,恰恰是我們經常欠缺的。(可用於「說話藝術」、「將心比心」、「親情」等話題)
5、《季氏將人伐顓臾》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自己立場不穩,就會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壞人拖下水,當年孔子不是告誡過,季氏之憂,在蕭牆之內嗎?(可用於「反腐倡廉」、「自我約束」等話題)
6、《寡人之於國也》
保護環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兩千年前,山林湖泊該是很多吧,孟子則已提出:「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他已經意識到濫捕濫伐的危害,告誡人們要注意生態平衡。(可用於「環境與生存」等話題)
7、《勸學》
學習要注重積累,要有恆心,要專一,這是常識,也是真理,我們有不少同學,能把荀子的《勸學》一文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實踐中,卻又忘記了這幾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積土成山」嗎?做到「鍥而不舍」嗎?做到「用心一也」嗎?(可用於「學習」、「恆心」、「說與做」等話題)
8、《過秦論》
秦可以滅六國,統一天下,卻二世而亡。賈誼分析道:「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秦的教訓,似老生常談,但對於今天,仍有借鑒作用,如果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導幹部不為人民謀幸福,也一樣會遭到人民反對的。(可用於「反腐倡廉」「民心」等話題)
9、《鴻門宴》
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要善於應變,善於應對。忽然想起《鴻門宴》的場面:面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景,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善於應變,善於應對,結果使他逃過一劫;而項羽則是個自大而死板的人,結果是放虎歸山,氣得范增大罵「豎子不足與謀」。(可用於「善於應變」、「適應環境」等話題)
10、《蘭亭集序》
要學會尋找風景,欣賞風景,享受生活,贊美生活。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時,我們何不遠足「崇山峻嶺」,穿行「茂林修竹」,「一觴一詠」,「游目騁懷」?(可用於「風景」、「生活」、「善於發現」等話題)
11、《歸去來兮辭》
家,是安樂窩,是避風港,那裡有天倫之樂,有濃濃親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牽夢繞。當年,陶縣令擺脫了官場的束縛,急急往家裡奔去,「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可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可用於「家」、「親情」等話題)
12、《諫太宗十思疏》
和平時代,我們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風順時,我們很少想到困難之處。人生道路,又怎麼會平坦筆直?魏徵就告誡過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可用於「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話題)
13、《騰王閣序》
勇於並善於表現自己,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一項素質。無必要的謙虛反而是虛偽和懦弱的行為。毛遂自薦,成就了人業;王勃路經騰王閣,毫不推辭,一揮而就,寫下了四座驚嘆的美文《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些精彩的語句,使得他在文學史中佔有光輝的一席。(可用於「表現自己」、「勇氣」、「勇氣與才氣」等話題)
14、《師說》
互幫互學,方能共同進步。孔子當年就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韓愈當年也批評了「恥學於師」的風氣,提倡「不恥相師」。在今天激烈競爭的年代,有些人暗自發力,以為「留一手」,自己可以脫穎而出,其實封閉自己,只會變成井底之蛙,你虛心求教,必有進步;你幫助別人的同時,也促使自己提高。(可用於「學習」、「合作」、「幫助」等話題)
15、不要看輕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間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你就可能在這方面勝過別人。韓愈不是說過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可用於「自信自強」、「能力」等話題)
16、《阿房宮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財富,保護文物,是我們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天,象項羽那樣一把火將阿房宮燒掉的行為應該沒有,但是,漠視、蠶食、占據、破壞文物古跡的現象則經常發生,這些現象,和項羽的所為其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可用於「保護文物」「愛護文化遺產」等話題)
17、《六國論》
六個大國,居然被地處西北的秦國各個擊破,這一歷史事實,千百年來引起歷史學家極大的興趣,論述的文章很多,蘇洵的《六國論》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實,有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六國雖然強大,但並不團結,甚至彼此隔岸觀火,勾心鬥角,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壘,而是一比一,甚至零點幾比一的對壘了。這種貌似強大而其實一盤散沙的現象,我們平時不是也看得多嗎?(可用於「團結合作」等話題)
18、《游褒禪山記》
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績,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業的頂峰,不少人還在做著這樣的白日夢。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朋友,不要在平地觀望了,到「險遠」處去尋求「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吧。(可用於「努力」、「最好的風景」、「更上一層樓」等話題)
自信是一種良好的素質,盲從則是可悲的行為。要想不盲從,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過一次令他十分後悔的盲從,他曾與四位朋友去游褒禪山的一個山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本來漸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說「不出,火且盡」,結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後,大家才發現,「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我們在生活中,不是也經常遇到這種令人後悔的事嗎?(可用於「自信」、「盲從」等話題)
志、力、物三者,可以說是我們成功的三大要素。有遠大的志向,還得有真才實學,最好還獲得某些幫助,或者良好機遇。王安石在游褒禪山時,就悟出了這個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樣?(可用於「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話題)
19、《伶官傳序》
古之英雄豪傑,不少就載倒在太平享樂之中,如後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歐陽修感嘆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樣載倒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中嗎?(可用於「反腐倡廉」、「自律」等話題)
20、《石鍾山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不經調查即道聽途說,或瞎指揮,肯定誤事。蘇軾為了弄清石鍾山命名的來由,「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雖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為就值得贊揚。(可用於「調查研究」、「科學態度」等話題)
21、《項脊軒志》
今夜,月亮很大,很美,我在院子中漫步,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一文中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可用於描寫秋天月夜之景色)
22、《五人墓碑記》
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如果「五人」不是「激於義而死」,以他們「草民」「蟻民」之身,又怎會讓張溥寫出《五人墓碑記》而流傳至今,讓我們也記住他們的壯烈行為?(可用於「死」「價值」「正義」等話題)
23、《病梅館記》
推行素質教育,迫在眉睫。應試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許多隻能是「高分低能兒」,是病態的苗子,如同龔自珍筆下的「病梅」,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制度,推行素質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可用於「人才」、「素質教育」等話題)
24、《陳情表》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使對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遺臣,拒任當朝的官,難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陳情表》,寫得入理入清,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贊嘆他的孝心。(可用於「情與理」、「說話藝術」等話題)
25、《赤壁賦》
人生在世,要學得豁達,要活得瀟灑,個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會把你壓跨,不如「笑傲江湖」,把目光放長遠些。蘇軾本在朝中做官,因政治風波被貶至黃州掛個閑職,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盡情享受「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種樂觀曠達的情懷,也可供我們借鑒。(可用於「樂觀」「挫折」等話題)
26、《失街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一生唯謹慎,但也有街亭之失,禍及全局。諸葛亮尚且如此,我們「凡人」偶有錯誤,不足為怪。問題是,有錯要懂得補救,還是要提到諸葛亮,他運用「空城計」等,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的程度,作文素材《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可用於「過失」、「人非聖賢」等話題)
情與法,有時會困擾和為難著人們,不知如何處置。翻翻歷史書,當年的孔明也遇到這種難堪的事。街亭失守,「孔明揮淚斬馬謖」,精彩感人都在「揮淚」二字,「斬」體現法紀;「揮淚」體現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終還是「斬」。從一千多年前的這個歷史故事,我們不是可以悟到一點什麼嗎?(可用於「法律」、「情與法」等話題)
27、《報任安書》
人生一世,不可能風平浪靜,不可能一帆風順,問題是如何看待逆境,如何度過逆境。司馬遷本來好端端的當他的太史令,誰知一語不慎,得罪漢武,被處宮刑,他心中的悲憤,在《報任安書》中可充分體現。如果司馬遷屈服於命運,則世無《史記》,他亦不會流芳史冊。(可用於「逆境」、「忍辱」等話題)
28、《廉頗藺相如列傳》
盡管後世對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各種議論,但不可否認,藺相如隻身入強秦,完成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沒有過人的膽識,怎可成功?(可用於「膽識」等話題)
29、忍讓並非懦弱,並非無能,而恰恰是自信、堅強和識大體的表現。以藺相如後來「位在廉頗之右」的官職,不一定斗不過廉頗,但是,他深知「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的道理,於已於國都不利,因而處處忍讓,最後得到「將相和」的可喜結局。這故事,實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用於「團結合作」、「忍讓」等話題)
30、《屈原列傳》
屈原以「自投汨羅以死」反抗黑暗的勢力,當然,這種方式不可取;但是,他始終保持高潔的品格,不與濁世同流合污,這又是很值得贊美的。我們有些人,正是以「潮流如此」來作借口,放縱自己,結果身敗名裂。(可用於「骨氣」、「品格」等話題)
(二)詩歌
1、《短歌行》
原以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為只是一介武夫,讀了他的《短歌行》等詩篇,才知道他的內心世界是極其豐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否也印證了一條真理:人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可用於「事物的復雜性」、「多角度看問題」等話題)
2、《斷章》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其實是彼此關聯的。詩人卞之琳有一首題為《斷章》的詩就很富有哲理性:「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不要以為自己是個多餘的人,對於某些人來說,你是他們的風景,甚至是他們的精神寄託。想一想,他們是誰?(可用於「聯系」、「親情」等話題)
3、《再別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人生一世,舍,要「舍」得干凈、灑脫,決不拖泥帶水。(可靈活運用於「取捨」、「奮斗」(「不帶走」,卻應該在天地間留下自己的足跡――功業)甚至「社會公德」(公共場所,不亂丟亂拿)等)
4、《詩經·關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愛情,也是人們正常的精神生活。遠在《詩經》的年代,已有許多戀愛場面的描寫,如「關雎(詩經周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麼生動,多麼真摯,多麼感人!(可用於「美」、「愛」、「追求」、「人性」等話題)
5、《孔雀東南飛》
今天已經二十一世紀了,封建家長式的統治可能極少,但是,越俎代皰,干涉溺愛,使得子女變成了父母操縱的機器,同樣會阻礙他們健康成長,同樣會出現焦仲卿、劉蘭芝「自掛東南枝」、「舉身赴清池」的悲劇。為人父母者,警惕啊!(可用於「子女教育」、「溺愛」等話題)
6、《琵琶行》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說有聲響,反而更顯得寂靜;同樣道理,白居易也寫有「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句。本來大聲疾呼,或如泣如訴,更能表達心中的情感吧,但有時無聲的抗議,或無言的飲泣,則更具震撼。這,就是事物的辯證法吧。(可用於「事物的復雜性」、「多角度看問題」等話題)
7、《蜀相》
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人,總會受到後世景仰的。就如諸葛亮,杜甫感嘆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贊美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們今天的英雄烈士,同樣會流芳百世的。(可用於「愛國」、「正直」、「品格」等話題)
8、《鵲橋仙》
生活要講究數量,更要講究質量,就如感情吧,戀人或夫婦天天廝守在一起,未必就感情深厚。宋人秦少游已有此真知灼見,他說「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所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蘇東坡也說得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看來,雙方感情深厚與否,不在於距離遠近,時間多少,關鍵是看有沒有心思,有沒有責任感吧。(可用於「質量」、「感情」、「友誼」、「責任感」等話題)
(三)現代文
1、《拿來主義》
半個世紀以前,魯迅先生就教導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我們要大膽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遺產,大膽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可用於「創新」「與世界接軌」等話題)時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鴉片」,看到「煙燈和煙槍」,看到「姨太太」,還以為是精華,愛之心切,社會上那些腐敗現象,不就是因為不辨美醜而形成的嗎?(可用於「選擇」「美與丑」等話題)
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馬克思,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他不僅僅掌握革命理論,還在文學、科學各個領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綜合素質都優良的人,我們從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啟示嗎?(可用於「人才」、「素質」等話題)
恩格斯曾贊揚馬克思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的確,襟懷坦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會過多計較個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於「氣量」「待人接物」等話題)
3、《紀念劉和珍君》
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我們就產生了劉和珍等勇於反抗惡勢力的女中豪傑,時至今日,面對那些丑惡現象,我們反而甘當「沉默的羔羊」嗎?(可用於「正直」「抗爭」等話題)
4、《簡筆與繁筆》
簡筆與繁筆,各得其宜,各盡其妙。《三國演義》、《水滸傳》長得壯美;《陋室銘》、《愛蓮說》短得精美。寫文章如此,其他事也如此。世事沒有絕對的標准,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可用於「標准」、「評價」等話題)
5、《世間最美的墳墓》
美,不在於花巧,不在於堆砌,不在於華麗,朴實,同樣是美。托爾斯泰那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的墳墓,不是被人們贊頌為「世間最美的墳墓」嗎?(可用於「美」、「朴實」等話題)
現代社會,人們為生活奔波,為名利奮斗,是否忽略了最可貴的親情?法國女作家喬治·桑曾深情細膩地描寫了巴黎鄉下的「冬天之美」:一家人圍爐而坐,共敘天倫。這樣的情景,我們現在也不多見啊!(可用於「親情」「名利與親情」等話題)
6、《物種起源》導言
任何科學的發現或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這其中浸透著科學家們無數的心血和汗水。達爾文為了寫《物種起源》書,跟隨著貝格爾號巡洋艦作歷時五年的環球航行,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可用於「勤奮」、「科學態度」、「成功的秘決」等話題)
7、《為了忘卻的紀念》
過去的青年,肩負著國家民族解放的重任。劉和珍、柔石、白莽等,為了這一事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們青年人的歷史使命就是建設祖國,使祖國繁榮富強。朋友,為共和國的大廈添上你的一塊磚,一片瓦吧。(可用於「青年的使命」等話題)
8、《米洛斯的維納斯》
殘缺也有美,殘缺也是美,維納斯正是缺少了雙臂,才顯得如此秀麗迷人。不要為自己的某些缺陷難過,也許你的缺陷,會促使你奮進,促使你成功。(可用於「缺陷」、「身殘志堅」等話題)
9、《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倒霉的人,不幸的人,可憐的人,但往往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幸福之中。對比起海倫·豈勒,你有何感想?她希望得到三天的光明,她要充分利用那三天的光明,但是,想想,我們有多少個「三天」是在磕睡之中,是在冥想之中,是在閑聊之中,是在胡混之中度過的?(可用於「時光」、「生命」、「幸福」、「價值」等話題)
10、《我為何而生》
偉大的人,品格高尚的人,都會有明確的人生觀,有明確的生存目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就明確地表示,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同情,是他生存的目的。我想,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很不錯了。捫心自問,我們自己能做到嗎,尤其是第二、第三點?(可用於「人生觀」、「做人」等話題)
11、《祝福》
反對封建,提倡民主;反對迷信,提倡科學,已經整整一個世紀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時有所聞,滿腦子牛鬼蛇神輪回報應的「柳媽」更隨處可見,而且,「柳媽」更是年輕化、低齡化,這難道不應引我們高度的重視嗎?(可用於「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等話題)
12、《裝在套子里的人》
墨守成規,不敢改革,不敢創新,這種人恐怕有兩類,一類是「別理科夫」,惟恐一改亂了現在的局面,令自己無所適從;另一類是既得利益者,怕一改則失去自己已經得到的利益。無論是哪一類人,都是改革的絆腳石。(可用於「改革」、「創新」等話題)
13、《葯》
一個國家,經濟文化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愚昧麻木;當年,魯迅痛惜買人血饅頭治病的「華老栓」以及指責夏瑜「瘋了」的茶客們,今天,我們也憤慨那些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落井下石、推波助瀾的人們。(可用於「社會風氣」、「國民素質」等話題)
14、《項鏈》
我們常常嘲笑和指責路瓦栽夫人貪慕虛榮,為了一夜風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優點我們不一定具備,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時,毅然勇敢面對困難,辛苦十年還清債務,我們中的一些人,還不一定做得到呢,這難道不值得肯定和贊揚嗎?(可用於「失敗」、「挫折」、「勇氣」等話題)
15、《守財奴》
社會在進步,觀念要更新,勤儉節約固然是美德,但不懂消費不識享受,象葛朗台那樣的「守財」,其實是浪費,於己於人於國都是不利的。(可用於「觀念」、「合理消費」等話題)
16、《林黛玉進賈府》
在提倡民主自由的今天,還要不要講究「等級」,還要不要「論資排輩」?我們說,在社會經濟還不是高度發達的今天,不可能沒有「等級」,不可能放棄「論資排輩」,並不象賈府中那麼森嚴,將人們分成太君、老爺、夫人、少爺、小姐、管家以及幾等奴才。(可用於「等級」、「秩序」等話題)
17、《智取生辰綱》
現在,街頭的騙局不少,有些是經過騙子精心策劃的,如同《水滸》中吳用等智取生辰綱;但是,更多的騙局是十分拙劣的,居然也能頻頻得手,此無他,上當受騙者皆因一個「貪」字所害!(可用於「騙」、「貪」等話題)
18、《阿Q正傳》
八十年前,魯迅先生創造了阿Q這個人物,阿Q已經成了愚昧落後的國民的象徵。時至今日,阿Q絕跡了嗎?非也,阿Q仍活著;阿Q精神消失了嗎?非也,時時還會體現。想想看,不懂自身的權益,善惡不辨,欺善怕惡,麻木不仁,精神勝利等在阿Q身上找到的缺點和弱點,我們是否都會有一些?(可用於「精神」、「素質」等話題)
〔高中課文與作文素材(善用課文,積累寫作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㈦ 高中作文之荀子(或關於荀子的議論文素材)
【網路綜合-高中議論文素材大全和感悟】
無憂考網高中作文頻道為大家整理的 高中議論文素材大全和感悟,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 高中作文網頻道。
1、《陳情表》(李密)
一"孝"感動天下人,俗話說,百事孝為先,就在晉武帝即將龍顏大怒的時刻,也不得不為李密的孝心折服。
李密,一個前朝官員,「亡國賤俘」,不殺就已經是萬幸了,哪裡還敢拒絕朝廷的徵召呢?拒絕就是逆龍鱗,就犯了殺頭之罪。況且他家境清貧,無有俸祿,生活「辛苦」。作為前朝官員,懷舊是免不了的,「矜名節」的心理也還是存在的。但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含辛茹苦撫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卧病在床,無人伺候。用李密的話就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倆相依為命,情深意厚。再者,歷代統治者都標榜以孝治天下,主張用對父母的孝心來侍奉君主以顯示其忠心,他也深知這一點。李密把孝看成是頭等大事,把親情看得至高無上。高官厚祿,怎能代替得了人間親情,怎能為此失天理喪人倫?所以他敢冒著殺頭的危險上表「辭不就職」。
(可用於「孝」「忠與孝」「智慧」等話題)
2、《項羽之死》
項羽到底該不該過江東?仁者見仁,但歷史不可假設,項羽畢竟死了。但他是站著死的。為了無愧於江東父老,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於七尺男兒之身,項羽以死謝鄉親,以死謝天下,以大無畏的死完成了他在歷史舞台上輝煌的缺憾人生的表演。性格決定命運,是項羽就不會過江東,過江東就不是項羽了。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他是寧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的。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有骨氣、有尊嚴,這就是項羽之死的人格價值。
(可用於「尊嚴」「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話題)
示例一:(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雲:「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願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實)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示例三:(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3、《寡人之於國也》
保護環境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兩千年前,山林湖泊該是很多吧,孟子則已提出:「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他已經意識到濫捕濫伐的危害,告誡人們要注意生態平衡。
(可用於「環境與生存」等話題)
4、《勸學》(荀子)
他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入,學思精通則知之明,「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認為思是學與行之間的關鍵,學不思者則不明。因此,他認為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學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斷能力。"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的過程是漸進的過程,因為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斷培養與提高的過程。荀子認為用心專一,"鍥而不舍"是進學修德的有效方法。學習是積累過程,需要有恆心。所謂"善假於物,即善於學會利用前人己經積累的知識和工具,才能學有成效、學有創新的意思。
學習要注重積累,要有恆心,要專一,這是常識,也是真理,我們有不少同學,能把荀子的《勸學》一文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實踐中,卻又忘記了這幾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積土成山」嗎?做到「鍥而不舍」嗎?做到「用心一也」嗎?
(可用於「學習」「恆心」「說與做」等話題)
5、《過秦論》
秦可以滅六國,統一天下,卻二世而亡。賈誼分析道:「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秦的教訓,似老生常談,但對於今天,仍有借鑒作用,如果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導幹部不為
㈧ 古代名人事跡 作文素材 全面的
孫子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卒年代不詳,大約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屬於同時代而略晚。孫子是齊國貴族和名將的後裔。他的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完便逃奔至齊國避難,改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曾經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攻,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孫」為姓,以表示對田書嘉獎。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候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經過伍子胥七次向吳王推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據有關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後,吳王任命孫子為上將軍,封為軍師。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採取「迂迴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柏舉之戰」後,楚國元氣大傷,漸漸走向衰落,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於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候,孫子與有力也」。
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賈誼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於郡中。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即位。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徵召吳公為廷尉。漢元帝元年(前179年),賈誼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徵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升為太中大夫。從此,22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團中的一員。
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又與諸大臣商議,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後,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並將他派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賈誼辭別了京城,來到了地處偏遠的長沙。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濕度大,自認為此去長沙將享壽不長,而且又因為是被貶謫,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與屈原作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於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後,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而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劉揖人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懷王的太傅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非常傷心。一年以後,由於傷感過度,賈誼也於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時年僅33歲。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范曄
范曄(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宋左光祿大夫范泰之子。曾任秘書丞、新蔡太守和尚書吏部郎。官場多磨,後因事被殺。《宋書》本傳稱他:「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任宣城太守時,曾博採魏晉以來各家關於東漢史實的著作,刪繁補略,撰成《後漢書》紀傳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為我國史學名著。北宋時,人們把晉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范曄所寫紀傳,筆勢縱放,詞句綺麗凝煉,頗具駢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畫得真切感人。名篇有《班超傳》、《張衡傳》、《范滂傳》等。尤擅長論贊,如《皇後紀論》、《二十八將傳論》、《宦者傳論》皆為名篇。又於紀傳中收錄大量政論、辭賦、使該書兼具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另其《獄中與諸甥侄書》一文,自述寫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為主,以文傳意」的主張,反對「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的形式主義。他是南朝時較早注意聲律、文筆問題,具有進步文學主張的作家之一。
典籍要覽
《後漢書》
《後漢書》,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一代的歷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紀、列傳部分為范曄撰,志未作完,范被殺。南朝梁劉昭取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志」與之配合,北宋時將兩書合刻為一書。本書在內容上「貴德義,抑勢力;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鄭玄),褒黨錮則推崇李(膺)、杜(密);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惟尊獨行」(王鳴盛《十七史高榷》卷六一)。體例上新創立了《黨錮》、《文苑》、《獨行》、《列女》等類傳。本書以文采著稱於世,其中的序論和贊尤為突出,作者曾自詡為「奇作」,比之於《過秦論》。文章風格趨向駢體,寫人敘事,簡明周詳,生動感人。且收錄了大量的東漢的散文、辭賦、詩歌。學者們譽為兼有一代文章總集的性質。
㈨ 秦始皇作文素材
網路上的太多,總結下
一)、秦始皇的政績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嚴:贏政自以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號而合為『皇帝』,用作天子之專稱。從此中國歷史上之君主便稱為『皇帝』,贏政則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專門名稱來顯示全國最高統治者之無上權威,如皇帝自稱『朕』,其命令叫『制』或『詔』,其用印則曰『璽』。
2.厲行中央集權: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負責,一切聽命於皇帝。另廢除世卿世祿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員均由皇帝任免,無權世襲。
3.實施嚴刑峻法:秦朝在秦國原有的法律基礎上,修訂了一套嚴密之法律,頒行於全國。
二、軍事
1.修築長城:秦始皇把戰國時北方燕、趙、秦三國舊修之長城連接起來,『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萬余里』。
三、經濟
1.統一貨幣: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貨幣,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
2.統一度量衡:以商鞅時的秦國度、量、衡器具,作為全國斗算長短、大小、輕重之標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占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馳道: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2.溝通水路:秦疏浚鴻溝作為水路樞紐,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長達六十多里之靈渠,溝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統一文字: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瀳、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來秦國之大篆整理簡化而成小篆,在全國通行。後又簡化小篆成隸書,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國。
2.統制思想: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布禁書令,大肆收繳焚毀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六、對外
秦始皇於並吞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復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國版圖大定,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後來中國疆域之基礎。
1.北伐匈奴:戰國末年以來,匈奴時常南侵,威脅到燕、趙、秦等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趙、秦舊長城之基礎上,加以增築,連結成一條長達五千餘里的所謂『萬里長城』。是為古代中國及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
2.經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國南方越族之泛稱,在全國統一之前,秦已逐漸征服甌越、閩越等。
(二)、秦始皇暴政
1.徵斂無度,賦稅奇重: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占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 能忍受。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把嚴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領域,大肆統制思想,禁錮思想自由。
五、結論:秦始皇無論在政治、軍事、文化上,都有他偉大的貢獻,但他殘暴的個性,卻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許這是秦朝滅亡的一大因素吧!
因此秦始皇功大於過
㈩ 以賈誼的生平事跡為素材寫個300子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