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高考作文一些有深度的素材
--來自《新世紀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編輯部
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後,困境中的人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樂觀與無畏,不禁令人動容。而這些感天動地的事跡,正是2013年高考作文最鮮活的素材。《新世紀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編輯部特別精選了以下五個雅安感動事跡,為2013年高考作文提供最後的沖刺資料。
【「最美新娘」:穿著婚紗報道災情】
4月20日,本是雅安電視台主持人陳瑩的婚禮。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卻將她從化妝間生生拉了出來。來不及換裝,一身婚紗的她直接出現在鏡頭中,第一時間播報了災情。
如此敬業,如此勇敢,如此忘我,陳瑩當之無愧地在當日成為亮點之一,而這在一片殘垣斷壁前顯得尤為珍貴。
對此,有網友稱:「新娘子,你今天結婚結來地動山搖,證明你們滴愛情無堅不摧!」也有人說:「祝她幸福,這輩子我見過最美的新娘!」
【「最美微笑」:美了整個人間】
一個四歲女童,卻在天災面前始終保持微笑,這張照片不知道讓多少人為之動容,而她也有了一個新名字——「微笑女孩」。
頭纏紗布、身上滿是血污的小女孩在被救出後卻沒有震天的哭泣,滿臉笑容的她反而對救助她的民警說:「叔叔,我沒事,我不哭,我很堅強的。」
一句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當事民警後來在其個人微博中感嘆:「你一笑便是整個滄海,美了這個人間!」
【「最美母親」:母愛的力量無窮】
眼見兒子凌立被壓在預制板下,作為母親的楊玉蓉怎能獨自逃生?
盡管兒子苦苦哀求母親離開,但楊玉蓉卻絕不肯放棄。「兒子,媽媽來救你了!」
危機關頭,母親的力量無窮。
這個身材矮小、瘦弱的婦女硬生生將整整200餘斤的預制板頂開,讓兒子得以生還。事後,凌立說,只有偉大的母愛才會爆發出如此大的力量。
【「最美寶寶」:我的名字叫「震生」】
災難無法阻擋新生命的誕生。
就在地震發生後,雅安市人民醫院的自行車棚,首個「地震寶寶」誕生,穿上粉色小衣服的她備受喜愛。母親曹妙表示,准備為女兒起名「震生」,以紀念母女二人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天。
的確,這個小生命的出生凝聚著太多人的愛心。地震發生時,當時還在病房的曹妙已經出現臨產徵兆,為保證安全,醫護人員迅速將其轉移出病房。
地震帶給人傷痛,但新生命無疑又給人以新的希望。
【「最美祝福」:我們都是雅安人】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此刻,每個人都是「雅安人」。即便不能親臨災難現場,但人們一樣可以伸出援手,盡到綿薄之力。
有人呼籲,隨手「轉發正能量」,絕不信謠傳謠;也有人呼籲,不要長時間向四川和雅安撥電話,盡量用簡訊和微信等聯系,把電話通道留給最緊急的人;還有人呼籲,雅安周邊地區縣城的商家,私人住宅,請把無限網路開放,為災區騰出更多的信息空間。
的確,沒有人是孤獨的。現在是雅安時間,我們的心始終在一起,因為我們都是雅安人。
《新世紀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溫馨提示——
以上五個雅安感動事跡只是素材原型,高考生們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多角度發散、多維度解讀,這樣才能運用最新時政素材,添香添色、妙筆生花。並且可以參考我們的《新世紀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最新版進行例證示例。
『貳』 想找一些語文高考寫作文時的素材,要有文學性的
成長中必須知道的10個故事
1、斷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庄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託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價值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
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3、昂起頭來真美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溫馨提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6、陰影是條紙龍
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中。
祖父用紙給我做過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只能容納幾只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裡面死了,無一倖免!祖父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扎,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盡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
」當祖父把幾只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奇跡出現了:僅僅幾分鍾,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
溫馨提示: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里。許多人走不出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或大或小的陰影,並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要差多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思想要將陰影紙龍咬破,也沒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個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現新的洞天。
7、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朴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8、永遠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准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溫馨提示: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於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9、心中的頑石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鍾以後,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准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鍾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溫馨提示: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10、追求忘我
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被貓吃。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她被這只鳥的描述迷住了,極想親自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並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顧帶著她一道去看那隻美麗的小鳥。奇跡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子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最後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溫馨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環境中,人才會超越自身的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1.實踐
戴嵩畫牛
唐代著名畫家戴嵩,畫了一幅「鬥牛圖」,把牛的尾巴畫提往上翹起。一 個牧童看後指出:畫錯了。因為事實是兩牛相鬥全力用在角上,尾巴則夾在兩條腿之間。
吃狼桃的人
原來,蕃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秘魯,當時它生長在叢林中,當地土人以 為它是一種劇毒植物,稱之為「狼桃」。16世紀,英國俄羅達拉里公爵把它帶回英國,獻給 伊麗莎白女王但只限於觀賞。18世紀,法國有一位畫家,決心嘗一下這「狼桃」的滋味。他 吃下一口之後,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有毒的說法,仍不免心驚肉跳,於是他穿戴好了全身 服裝,直挺挺地躺著等死。但畫家不但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慾大開,12個小時之後 ,他終於忍不住跳下床來又大吃一頓。從此,蕃茄不但成為重要的蔬果,還成為開胃食品。
哥倫布豎蛋
『叄』 作文素材
我依然( )
給你一個半命題作文。
『肆』 李時珍素材
李時珍 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蘄州(今湖北蘄春蘄州)瓦硝壩人。為古代我國乃至世界偉大的醫葯學家,著有葯物學名著《本草綱目》一書。
李時珍出身世醫之家,他的願望是像他的祖、父輩一樣,當一名濟世活人的醫生。可是在當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成名,出人頭地。李時珍不敢違背父願,十四歲考取秀才,以後三次赴武昌應試舉人,皆名落孫山。於是他懇求父親,讓他專心學醫。父親無奈,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經十餘年的刻苦鑽研,李時珍三十多歲時便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
一五五一年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火僉)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一五五六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學資料。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葯物標本,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但由於他淡於功名榮祿,在太醫院任職未及一年,就辭職歸家,專心著述。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他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昌書籍。三十五歲時,他就開始醞釀,並為之窮搜博博採,讀了大量參考書,開始編寫《本草綱目》。為了弄清許多葯物的形狀、性味、功效等,又毅然背起葯簍,帶著兒子及徙弟龐寬,「訪采四方」,跋涉無數窮山深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經過二十七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辛勤勞動,先後三易其稿,終於在一五七八年完成了這部聞名中外的葯物學巨著。這時李時珍已六十一歲。
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風靡全國,醫家視為珍品,爭相搶購。不久流傳於全世界。《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葯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葯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和《奇經八脈考》二書,也受到後世醫家的重視。
李時珍在一五九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葯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為了「窮搜博採」,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確實如此,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葯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葯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葯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葯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葯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葯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葯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葯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葯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葯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象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象萆薢,有的說它象拔葜,有的又說它象貫眾,說法很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葯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葯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葯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葯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葯。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葯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在四處采訪中,或在自己的葯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葯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 刀破腹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葯。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葯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葯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伍』 四年級作文我心中的李時珍作文100字
更多 0
歡迎閱讀《作文:信念·勇氣·毅力——讀《李時珍的故事》有感》,「作文網」每日為您更新更多優秀的「初一作文」,請隨時關注! 造七級浮屠莫若救人一命,醫世療人必賴靈丹妙葯,必需妙手回春之奇醫。古曾有名奇醫,著本名書――《本草綱目》,此人承繼家學,普濟蒼生,醫術精湛,更有著常人無法具備的毅力和勇氣,他就是我國明代葯聖-李時珍。讀完了《李時珍的故事》,看過了一代偉人的成長,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悟。從李時珍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信念、毅力以及勇氣。李時珍之信念李時珍的家族世代為醫,普救眾生。李時珍幼時,身體虛弱多病,後經中草葯調制方得健康。自七八歲時,他就常和父親一起種植草葯,與母親一起談論葯草知識。在家庭醫葯世代的熏陶下,李時珍也逐漸對醫葯產生了興趣。三次未中的官宦考試,讓李時珍打消了「科舉致仕宦遊之路」的念頭,毅然棄儒從醫,子承父業,一心鑽研醫葯,這個決定為李時珍以後的醫學道路奠定了基礎。少年時代,李時珍就聽父親說,古代中國有一部專記葯名、葯性、葯效的著作,通稱《本草》。他對本草充滿了好奇心,少年的聖神仰慕更激起了他對醫學的興趣。李時珍之勇氣因為學醫的人一般都要從讀《本草》入門,李時珍認真仔細閱讀,深入研究,把書讀的很透,但是,在細讀之餘,通過行醫實踐他發現許多葯物是《本草》葯書上不曾記載,還有些記載經他反復驗證,覺得不太可靠。有一次,李時珍親眼看見一位病人,因為誤食葯物,而使病情更加嚴重。這是他意識到醫學的重要性,更是他有了勇氣,指出《本草》中的錯誤以及重新編輯《本草》。李時珍之毅力為了重新編輯《本草》,他不僅訪醫問葯,解決古書中的疑問,還自己親自動手,用實踐、經驗說話。他曾經聽聞西邊龍宮的北面山頭上,有一種叫榔梅的植物,吃了它,便可長壽不老,他特地跋涉幾十里山路去採集,經過試驗,得知榔梅是一種止渴的果實。他不恥下問,有疑必求其答,本草中經常提起「芸苔」,李時珍不知那是一種什麼葯,翻閱古書,也為見其答,經過詢問與自己種植,才知那是一種植物,俗名「油菜」。為了了解白花蛇,他親自登上龍峰山,捉捕白花蛇,觀察其習性與特徵。他還踏上武當山、太和山···仔細嘗百草,觀百物,白日在深山中采葯,晚上在簡陋的住處研究草葯,整理筆記。這一切一切的努力,都為《本草綱目》的內容增添了真實性,而這一切,都與他付出的努力和他不屈不撓的毅力息息相關。一個人能成功,因為他有信念、有勇氣、有毅力,李時珍的成功更加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要象李時珍先生一樣有信念、有勇氣、有毅力,才能成就明日的輝煌。 《信念·勇氣·毅力——讀《李時珍的故事》有感》這篇優秀的「初一作文」由作文網收集,來源於互聯網和會員投稿,僅供參考和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陸』 李時珍的英文簡介
Li Shizhen (simplified Chinese: 李時珍; traditional Chinese: 李時珍; pinyin: Lǐ Shízhēn; Wade-Giles: Li Shih-Chen, 1518–1593), courtesy name Dongbi (東璧),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ans and pharmacologists in Chinese history. His major contribution to medicine was his forty-year work, which is found in his epic book the Bencao Gangmu (本草綱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He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the greatest naturalist of China, and was very interested in the proper classification of herb components.
The book has details about more than 1,800 drugs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1,100 illustrations and 11,000 prescriptions. It also described the type, form, flavor, nature and application in disease treatments of 1,094 herbs. His Materia Medica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remains as the premier reference work for herbal medicine. His treatise included various related subjects such as botany, zoology, mineralogy, and metallurgy. The book was reprinted frequently and five of the original edition still exist. The book has details about more than 1,800 Chinese Medicines,which he had take drugs on probation himself including 1,100 illustrations and 11,000 prescriptions.It also described the type, form, flavor, nature and application in disease treatments of 1,094 herbs. So, he was amlost engaged in death for several times to get these magnificient feat in return.
『柒』 李時珍《本草綱目》
『捌』 高中英語作文 李時珍
Li Shizhen was a famous medical scientist in Ming Dynasty . He was born in 1518 . He wrote a famous book 「Ben Cao Gang Mu」 , 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herbs . It included 2000 Chinese herbs with millions of characters . He visited mountains , called on ordinary people , tasted different kinds of herbs and even did experiments on himself . It took him 37 years to finish the book . The book is considered to b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
『玖』 l李時珍的 故事 300字 急……
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